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在公历6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在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中,二至(夏至、冬至)是四季变化过程中重要时令节气,也是天体运动过程中阴阳交替之节令。
夏至,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将继续升高,夏至节气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速度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量均较多。夏至以后,午后常常形成雷阵雨天气。在中国的华南地区及东部地区,夏至以后容易出现伏旱天气。
夏至时节,中国各地都掀起了农忙的高潮。夏至又是中原地区最早的节日,民间还有吃“夏至面”说法,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采用放荷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有给牛改善伙食等有趣的风俗习惯。
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西周早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发明了测定节气的方法和仪器。在春秋时期,人们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四个节气,战国时的《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增加到八个。公元前139年,刘安所著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陈希龄在《恪遵宪度》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公历6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恪遵宪度抄本》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古代又称“日北至”或“长日至”。
物候特征
古人归纳夏至三物候为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逸周书·时训解》说:“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鹿在古时候一直同“麇”相对,鹿的角是向前而生,在方位上被古人认为属阳。到了夏至这一天,阳气达到极致,鹿角便开始脱落,这就是“鹿角解”。夏季经常听到的蝉鸣也并非伴随整个夏天,细心观察才会发现,自太阳到了正中即夏至开始,蝉鸣才变得突出。说明黑蚱在夏至后才感觉到树木渐渐阴湿,就开始鼓翼而鸣,这就是“蜩始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气候特点
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将继续升高,再过20~30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夏至节气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速度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量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这时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夏至以后,由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所以午后常常形成雷阵雨天气。这种雷雨骤来骤去,范围小,分布不均,民间把这种现象也称为“夏雨隔田坎”。在中国的华南地区及东部地区,夏至以后容易出现伏旱天气。
农事活动
夏至前后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中原地区各地农民抢抓农时进行夏种、夏管等田间作业。夏至时,会频频出现高温和暴雨天气,容易形成干旱、洪涝灾害,抗旱和防汛都要抓。夏至前后,早稻正是抽穗扬花,棉花开花,蔬菜和水果也需要采摘。农事活动的重点以中耕除草、防旱防涝、防治病虫害为主。中国地域广,不同地区主要农事活动也不尽相同:北方地区的水稻需要追拨节肥、中耕、拔草、防虫;冬麦区恰是收割季,需要抢时间做到颗粒归仓;春小麦地区则继续追施肥料、灌浆和防治病虫等;在西北,玉米、谷子等需要间苗和追肥,马铃薯需要摘蕾和拔草,白胡麻需要追肥、境水和中耕除草;华南地区,插秧中耕,浇灌防倒伏。中国西南地区,追施圆秆肥簿草,浅水灌溉,花生中耕压蔓,秧田追肥、防治三化螟;黄淮地区,春播杂粮追施攻穗肥、浇灌、中耕、培土,防治攒心虫、蚜虫和果灰等工作。
节气习俗
夏至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是中原地区最早的节日,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如今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有不同习俗。
饮食
中国人喜欢美食,不同节令有不同的应景食物。各地夏至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大有共识。自古以来,中国民间还有“夏至面”的习俗,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在这一天民间有吃面条、食粽子、吃馄饨等众多习俗,并有“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谚。北京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在山东省夏至也有吃夏至面习俗,江苏省则要吃“夏令三鲜”,陕西省则要吃夏至食粽子等。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岭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风俗习惯,有“冬至生鱼片夏至狗”之说。广州市粤语地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玉林市等地区的人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意思在夏至日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夏至吃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流传至今。
习俗
祭祖
在古人看来,夏至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气,而是阴阳升降,天道循环的转折点,是重要的节日,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放荷灯
放荷灯的习俗主要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千百盏河灯在夏至夜晚被人们释放到河中,闪闪烁烁就像散落到人间的点点星光,很是令人心醉。
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忌讳剃头理发
《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在清朝,夏至日忌讳剃头,还要要按时起居,不准口出诳语骂人。据说,夏至日剃头理发会破运。
夏至最忌有雷雨
民谚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在民间,农民来最忌怕在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夏至这天打雷,预示这六月会干旱,如果夏至下雨,三伏天会特别热。所以,在旧时,人们希望在夏至里别打雷、别下雨。
节气养生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俗话说“夏至一阴生”。就是说在夏至,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致使人显得极其脆弱,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这一节气中,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夏至时节,应该顺应天时变化,调整起居,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故应该适时补充水分;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此时应心神安静,做到“心静自然凉”。
夏至养生有三忌。首先是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夏季夜短,其次是忌冷水洗浴,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均处于开泄状态,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第三忌夜卧贪凉,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
相关文学
古人留下了很多描写夏至节气的古诗词诗句,夏至节气诗句多是诗词歌赋、民间谚语也多与节令、气象有关。
坊间说的“夏雨隔田坎”,指的就是夏至的雷阵雨。唐朝刘禹锡《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更是把夏至雷雨天气的调皮特性披露得一览无遗。
夏至农谚
诗词作品
参考资料
“夏至”用英文怎么说?丨双语说节气.今日头条.2023-05-01
夏至,最有诗意的时光,祝夏日安好.新华网.2023-04-21
节令之美·夏至丨仲夏伊始,日久天长.今日头条.2023-06-21
夏至节气︱夏至已至,昼长夜短.今日头条.2023-05-01
夏至时节高温持续 防暑防火需加强.中国气象局.2023-04-21
夏至节气习俗.首都文明网.2023-04-21
今日夏至!11时18分进入夏至节气.今日头条.2023-05-02
百度安全验证.百家号.2023-04-21
今日夏至丨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今日头条.2023-04-21
夏至日牵手日环食!今日夏至|今年夏至是几日几时几分 夏至的优美诗词 夏至三候的含义.今日头条.2023-05-02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沈阳网新闻.2023-05-01
繁星 | 夏至,夏至.扬子晚报网.2023-05-02
夏至三庚数头伏,注意防暑!丨 夏至.今日头条.2023-05-02
拉萨日报-夏至农事忙.拉萨日报.2023-05-02
二十四节气 | 夏至:万物蓬勃 夏至已至.今日头条.2023-05-02
夏至将至.淮安报业传媒集团.2023-05-02
“夏至”习俗:古时是节日放假一天 南北吃面_半月谈网.半月谈.2023-05-02
今日夏至!2019年夏至几点几分 夏至吃什么夏至习俗盘点_滚动_中国小康网.小康新闻.2023-04-21
夏至是什么意思/夏至与立夏有什么区别?夏至习俗禁忌养生盘点(5)_见多识广_海峡网.海峡网.2023-05-02
夏至的习俗与养生-夏至,习俗,养生,时节,至日-首页.青海新闻网.2023-05-02
关于夏至的古诗和内容有哪些?描写夏至诗句古诗谚语大全(2)_见多识广_海峡网.海峡网.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