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
萱草(学名:萱草属 fulva L.),又称摺叶萱草、黄花菜、金针菜、忘忧草、鹿葱,是阿福花亚科(Asphodelaceae)萱草属(Hemerocallis)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萱草原产中国中南部,在欧洲各国,如奥地利、法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地均有引种,亚洲北部、美洲和日本也有分布。萱草性强健,对环境适应性较强。耐寒力强,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可露地越冬,分布最广,除西北、东北、内蒙及华北北部外,其他各省区都有野生分布。喜阳光,也耐半阴。喜湿润,也耐旱一般土壤中均能生长,但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为好。
萱草为多年生草本。具短的根状茎、肉质纤维根和块根。叶基生,排成2列,条形,长40~80厘米,宽1.3~3.5厘米,下面隆起。花葶粗状,从叶丛中抽出,聚伞花序成圆锥状,有花6~12朵;花被6片,橙色或橙红色,2轮,内轮较宽,中部具褐红色色带,边缘稍波状,基部合生成短粗漏斗状,盛开时,花被向外反卷。萌果长圆形,具钝棱。种子有棱角,黑色,光亮。花果期为5~7月。
萱草作为特色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外,含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块根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黄疸、水肿和便血等疾病。萱草作为国际公认的三大宿根花卉(萱草、玉簪、鸢尾)之一,观赏性强,可作为观赏植物和切花花卉,被广泛用于道路绿化、公园绿地、庭院造景、水土保持、屋顶花园和阳台美化等。另外,萱草对十分敏感,可用来监测环境是否受到氟污染。
分类地位
萱草是萱草属(Hemerocallis)中的一个种,它的拉丁学名是Hemerocallis fulva。萱草属在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属于百合科(Liliaceae)的多年生草本(在被子植物门种系发生学组APGIV中, 则将其划为阿福花亚科)。
萱草的属名Hemerocallis在希腊语中是day和beauty之意,种名fulva,就是“褐色”的意思。在英文里萱草属这类植物又被称为“daylily”,意思是只开一天的百合花,因为单朵萱草花,常在凌晨开放,日暮闭合,午夜萎谢,只有一天的美丽。
典籍记载
萱草原产于中国中南部地区,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诗经魏风》中就有“焉得草”的记载,这是有关萱草的最早记录。后来的许多植物学著作中,如《救荒本草》《花镜》《本草纲目》等多有记述。《花镜》中首次记载了重瓣萱草,并指出它的花有毒,不可食用。《纲目》则对萱草进行了描述详尽,记载到“萱,宜下湿地,冬月丛生,叶如蒲蒲辈而柔弱,新旧相代,四时青翠,五月抽茎开花,六出四垂,朝开暮蔫,至深秋乃尽,其花有红、黄、紫三色,细实三角,内有子大如梧子,黑而光泽,其根与麦冬相似最为繁衍",此描述与现代萱草的形态特征较为相符。
育种历史
在中国清代时,就有关于萱草种植的记录,如中国邵阳县和大荔县将萱草作为黄花菜的原材料大面积栽培。19世纪,科学家针对萱草开展杂交育种工作。20世纪初,培育出大花多倍体萱草品种群。1974年,中国引种多倍体萱草种子,并用于绿地栽培。
在西方,萱草是纯粹被用作观赏植物来栽培的。在欧洲,随着航海业的发展,萱草属的两个种就已在16世纪被带入欧洲,它们是萱草H.fulva和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卡尔?冯?林奈在1753年的《Species Plantarum》中采用双命名法,将萱草列为种。直到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这段时间,西方自此开始了大量的萱草杂交育种,其中在西方萱草界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Arlow B.Stout,Stout一生写过很多有关萱草的文章,并在1934年出版了《Day Lilies》一书,这是一本有关萱草的权威著作,1986年再次出版修正版本。1955年,美国萱草协会成立,成为世界性的萱草权威登记机构。19世纪末,欧美开始兴起民间培育萱草新品种的热潮。20世纪以来,培育出了数量众多的优质杂交品种,其中部分品种正被中国部分城市绿地应用,现统称为萱草园艺栽培品种 (Hemerocalis hybrids) 。
根据美国萱草协会,现在全世界已有8万多个被注册的萱草园艺栽培品种。在《中国植物志》中编写了11个萱草属的种,整理合并了一些种。通过对28个性状的聚类分析,结合过氧化物同工酶谱,表明桔红萱草(H.aurantiaca)只是萱草(H.fulva)的一个种内变异,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种。美国农业研究局2015年将H.flava、H.lutea归为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的异名同种;H.aurantiaca、H.littorea、H.sempervirens、H.disticha、H.longituba则归为萱草(H.fulva)下的变种(其中H.disticha、H.longituba都为变种H.fulva var.angustifolia)。
形态特征
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
根状茎粗短,具肉质纤维根,中下部纺锤状膨大。
叶
叶条形,长40~80厘米,宽1.3~3.5厘米,叶基生成丛,排成2列,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抱茎,全缘,主脉明显,背面呈彩云阁状突起,被白粉。
花
圆锥状聚伞花序,花葶粗壮,高60~100厘米,有花6~10朵;苞片卵状披针形;花漏斗状,桔红色;花梗短,花被长7~12厘米,下部2~3厘米合生成花被筒;外轮花被裂片3,矩圆状披针形,宽1.2~2厘米;具平行脉,上部开展而反卷,内轮裂片3,矩圆形,宽至3厘米,边缘波状皱褶,脉纹分枝,中部具褐红色带;雄蕊着生于花被管喉部,盛开时伸出花被,短于花柱,花药背着;子房长圆形,每室胚珠多数,花柱细长,柱头头状。
果与种子
蒴果长圆形,嫩绿色,背裂,种子亮黑色。
物种分布
地理分布
萱草原产地为中国南部地区,广泛栽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西藏自治区、贵州省、江西省、湖南省等地。在欧洲各国,如奥地利、法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地均有引种,日本、韩国,印度北部也有发现野生种。
生境分布
萱草适应性强,多生长于湿地、岸边、园圃、田野及阴湿的土壤和海拔3000m的高山草甸上。
生长习性
萱草性强健,对环境适应性较强。耐寒力强,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可露地越冬。喜阳光,也耐半阴。喜湿润,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一般土壤中均能生长,但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壤上生长良好。花果期5-7月。
栽培技术
人工繁殖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较适合运用在少量的繁殖上,如家庭繁殖。通常5~8年分株1次,从母株上分出每丛2~3芽的块根,开穴,施足基肥,盖细土,压实浇透水。株丛生长较快,每隔3~4年可分株1次。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春秋两季都可以进行,适合大面积繁殖。春播时,最好是头一年秋季砂藏种子,准备好苗床。秋播时一般在9~10月露地播种,第二年年春季即可发芽,在6月份移栽在露地即可。同时萱草很难授粉,一般需要人工授粉。
扦插繁殖
萱草的插繁殖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最主要的是在春、秋两季,春季主要是在4月,秋季主要在10月。萱草在扦插时可以选择不定芽作为插穗,而在扦插前也需要进行插穗处理。萱草完成扦插后,可以将其移到半日照的环境中,等植株生长出根系之后就可以移植。
抚育管理
水肥管理:萱草较耐干旱,但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及萱草的生长态势适当浇水。尤其是在繁殖时,应该时刻保持土壤湿润,这样才能促进根部生长,提高成活率。萱草喜肥,苗期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孕蕾期以磷肥为主。为了花后分蘖,盛花期可追施一次肥。
温度控制:萱草对温度的适应力是非常强的,一般温度在15~25℃时生长最快。同时因为萱草较耐寒,有些地区可以采用露地栽种,在开花期间需要提供充足的阳光。
中耕除草:萱草幼苗期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幼苗期间,中耕不宜过深,应随植株生长逐渐加深,除草次数则可随植株生长逐渐减少。同时幼苗期可与黄豆、绿豆及生育期短的蔬菜间作,有利于萱草生长。
病虫害防治
萱草的病害有黄花锈病、叶斑病,危害叶片和花苔等。锈病是萱草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6~7月最为严重;叶斑病是萱草苗期主要出现的病害,5月为发病高峰。发现病害后可在植株发病时喷洒石灰硫黄合剂、代森锌或粉锈宁乳油等药剂。
萱草的虫害有红蜘蛛、蚜虫,蜗牛危害叶片和花蕾等。针对虫害,可先提前预防,去除病虫枝及禾本科杂草,并且集中销毁,发现虫害时可喷施艾美乐药剂。
适时采收
萱草可在花蕾长大后,开花前采摘,晒干或烘干后备用。还可将生长2~3年的萱草根挖出,晒干后加工切片。
用途
园艺观赏
萱草花色丰富,花型多样,高低错落,观赏价值极高,在景观营造中被大量应用,且形式多样。萱草绿叶成丛,花臺高挑,既可3~5株点缀应用,亦可十至上百株单独成景,多应用于公园、广场、景区、道路两侧、绿地边缘、建筑物前等。同时许多萱草专类园中保存着众多的优良资源,亟待推广应用。
医学药用
萱草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入药部位为根,萱草根又被称为漏芦根果、漏芦果,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以治黄疸、水肿、淋浊、带下病、乳房炎、乳汁不通和便血等疾病。《本草衍义》一书中说道,‘研汁一盏,生姜汁半盏相和,时时细呷,治大热血’。此外,萱草根与茶花、紫地榆等药材相配伍,还可治疗乳肿痛、大肠下血、全身水肿等症。
食用营养
萱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秋季茎梢开数花,花盖六片,红黄色,无香味,其花蕾及嫩芽可供食用。但并不是每种萱草都可以食用,通常所说的黄花菜是萱草中可食用的一种,因其颜色金黄,形状细长如针,又被称为“金针菜”。且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春季可以食用它的嫩苗,夏季可以食用花蕾,《广群芳谱》也作了相应的记载:“春食苗,夏食花,其雅牙花的跗皆可食。但性冷下气,不可多食。”
其他用途
萱草有的还可作为染料。其庞大的根系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用作斜坡、田埂、陡坎的地被。萱草属某些种类对碱性土壤有很强的抗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滨海盐碱地的土壤修复。同时萱草对氟十分敏感,可用来监测环境是否受到氟污染。
物种毒性
植物毒性
萱草根毒性较大,花及地上部分也含有秋水仙碱(colchicine),误食过量可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并引起骨髓抑制和肾衰,小鼠中毒症状为肝、肾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浊肿,肺脏有出血或斑块出血。犬与家兔的中毒表现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下肢瘫痪等。
防治措施
食用萱草鲜花蕾前需在开水中浸烫,去除毒性,虽然加热可以破坏秋水仙碱,但如《纲目》引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所说:“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必须引起重视。同时萱草根口服在体内蓄积性大,可与木香、槟榔及黄连、黄柏等中药搭配服用,不仅能减低萱草的毒性,还能增强药用效果。
主要变种
由于长期的栽培,萱草的类型极多,如叶的宽窄、质地,花的色泽,花被管的长短,花被裂片的宽窄等变异很大,不易划分,加上各地常有栽培后逸为野生的,分布区也难于判断,因此出现许多变种。
相关研究
活性成分研究
分离和提取萱草水提物中几种酚酸和黄酮类物质,发现其可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死亡、氧化和炎症损伤;还可从萱草花中筛选出具有肝细胞保护作用的化合物;从总抗氧化活性、还原能力、金属合活性方面评价,发现萱草水和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
基础研究
比较萱草叶片、根状茎在低温和正常条件下转录组数据的差异,挖掘出其响应低温的关键基因,探索不同的温度、光照时间和播种深度对萱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发现光暗间隔处理、萌芽温度选择25℃或20℃有利于萱草种子发芽。
延伸文化
诗画文化
萱草是古代有名的花卉,历代文学大家都曾专为它题词做赋,苏轼为其作诗,曹植为其作颂,夏侯湛为其作赋,历代吟诵萱草的诗词有300首之多。其中萱草忘忧的意象在诗词中被广泛运用,如: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南北朝·王融《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译》);杜康能散闷,萱苹解忘忧。(唐·白居易《酬梦得比萱草见赠》);阶前树萱草,与子俱忘忧。(宋·朱熹《示回弟》)。
萱草也受到历代书画名家的喜爱,自天宝末年五代十国花鸟画兴起,萱草元素一直是绘画中长盛不衰的题材。据史料记载,唐末五代的刁光胤、梅行思等,宋代的赵孝颖、黄居案、赵昌等,元代的赵孟颊、王渊等,明代的李在、唐寅等,清代的蒋廷锡、沈周等画家都创作过以萱草为题材的绘画。
象征文化
萱草作为中国传统名花,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集“母亲花”“萱草属”以及“宜男草”于一体的文化缩影。从《诗经》的时代开始,“忘忧”一直是萱草的主要意蕴之一。《诗经·卫风·伯兮》中出现思妇借萱草解忧的咏叹,此后,萱草便逐渐成为人们排解忧愁的一种精神寄托,常见于历代的诗赋中,被广泛运用于抒发夫妇远隔的愁苦、羁旅他方的乡思、友朋暌违的悬念、浮云蔽日的君国之忧等意境中。
同样古人认为萱草可种植在北堂(母亲的居室),而以“萱堂”代称母亲,因此北堂又称萱堂,萱堂又可作为母亲的代称,常和“北堂”连结,“北堂植萱”引申为母子之情。约在唐宋时期萱草代母的意蕴最终形成,如唐朝诗人孟郊在《游子》中就用“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于是萱草成为中国人的母亲花。
参考资料
萱草 Hemerocallis fulva|iPlant.植物智.2023-05-11
Hemerocallis fulva.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2023-03-19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11
萱草.植物智.2023-03-08
萱草.植物智.2023-03-08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11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