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格博峰
卡瓦格博峰是位于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处的横断山脉中段的一座山峰。其名称源自藏语,意为“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白雪山峰”。该山峰的峰型如同一座高耸的金字塔,被誉为全球最美丽的雪山之一,被人们视为充满文化和信仰的神山。
卡瓦格博峰位于云南省和西藏边界,其经度为98.622165,纬度为28.511657。作为梅里雪山的主峰,它在周围群山中独树一帜,海拔高达6740米,是中国云南省的最高峰。卡瓦格博峰地区地势高耸,断裂活动强烈,卡瓦格博峰周边还环绕着13座海拔高于6000米的高峰。
卡瓦格博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自1902年英国登山队第一次尝试攀登以来,多国登山队也曾挑战,但均以失败告终,其中1991年和1996年,中日联合登山队17人不幸遇难,成为继1989年苏联登山队在列宁峰遇难后,世界登山史上最惨痛的事件。如今,卡瓦格博已成为旅游探险热的热门目的地,当地政府沿澜沧江河谷修筑了公路以方便游客前往。此外,它也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每年秋末冬初,成百上千的藏民会前来朝拜。
名称由来
卡瓦格博是藏语称谓,即“kha-ba-dkar-po”,意为“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雪白山峰”,在藏文经典中称为“绒赞卡瓦格博”,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学概念。卡瓦格博是梅里雪山一系列的山峰的统称,虽然被称为“十三峰”,但实际上它们的名称是取自藏语中的吉祥数字“十三”,因此并不准确,实际上有更多的山峰。卡瓦格博是藏传佛教的噶举派的保护神,是藏区八大神山之一。
据传说,卡瓦格博原是一位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后来被莲花生大师教化,皈依佛门并守居士戒。他成为千佛之子领乃制敌宝珠雄师大王格萨尔麾下的一位神将,从此统领边地,保佑着雪域地区的人们。卡瓦格博身骑白马,手持长剑,威武不凡,是一位守护神。
卡瓦格博峰和周围的诸峰被称为“十三峰”中比较著名的还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阶吾学峰、玛兵扎拉旺堆峰、粗归腊卡峰和说拉赞归面布峰。
面茨姆峰是十三峰中线条优美的一个,其名称意为“大海神女”,位于卡瓦格博峰的南侧。传说中,此峰是卡瓦格博峰的妻子。当卡瓦格博随格萨尔王远征恶罗海国时,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将面茨姆假意许配给卡瓦格博,但卡瓦格博与面茨姆互相倾心,永不分离。另有一种传说认为,面茨姆为玉龙雪山之女,虽为卡瓦格博之妻,但心系家乡,面向家乡。因为云雾经常缭绕在雪峰上,人们称其为面茨姆含羞的面纱。
吉娃仁安峰则被誉为“五佛之冠”,是五个扁平而尖削的山峰并列排立,位于面茨姆峰的北侧,海拔5770.5米。布迥松阶吾学峰据说是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儿子,位于五佛冠峰和卡瓦格博峰之间。玛兵扎拉旺堆峰位于卡瓦格博的东北方,被称为“无敌降魔战神”(将军峰)。粗归腊卡峰的名称意为“圆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
在藏文经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将近6000m或以上的高峰,均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特别是主峰卡瓦格博,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
形成原因
卡瓦格博峰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其处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而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构造抬升,形成了这里起伏不平的地形。这里东西相连贯着贡嘎山、云岭山和怒山三大山系,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高黎贡山相连形成了“横断山脉”,而迪庆藏族自治州则位于该山脉的腹地。此地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河流在滇西北交汇,形成了“三江并流”的自然奇观。
地理特征
藏族木刻经文《绒藏卡瓦格博赞》中如此描绘卡瓦格博峰:(卡瓦格博)山体像坚竖的长矛,山尖似白色的多玛,色彩如悬张的白绸。右边的山如雄狮踞据,左边的山似玉龙翻腾,后面的山如鹏鸟展翅,前面的山似熊瞎子舞爪。绒藏卡瓦格博远望云雾笼罩,近看雪瀑纷飞,至前雪花飘扬。”
根据当地传统认识,“卡瓦格博”一词既是主峰的名称,也是一群山神的统称,以主峰为首。根据藏族南北外转经路线的分界,卡瓦格博峰的范围大致为:北起佛山乡的梅里水村(又名梅里石),为外转经必经的北部要道;南至云岭乡与燕门乡交界处的永久,为卡瓦格博的南部要道;东起澜沧江西岸,西至卡瓦格博和梅里雪山的山脊,为德钦县与西藏自治区左贡县和察隅县的边界。该范围包括了卡瓦格博山脉的东坡和梅里雪山的南段。在南北两侧,有转经路上的两个山口,分别为北方的“说拉”(海拔4815米)和南方的“多克拉”(海拔4479米)。
冰川
位于卡瓦格博脚下的明永恰冰川和斯恰冰川,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纬度、高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从海拔5500米往下伸迁至2700米的森林地带,距离澜沧江面仅800多米。其中,明永恰冰川是梅里雪山最长的一条冰川,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的明永村。该冰川的名称源于当地藏语,“明永”意为火炉,“恰”则意为冰融化的水。远观明永冰川,宛如一条蜿蜒的冰龙,伸展至澜沧江边。从明永冰川的观景台可以近距离欣赏卡瓦格博峰的雄姿。
气候
梅里雪山地势北高南低,河谷向南开放,气流可以顺着山谷上升。同时,受季风影响,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此外,由于山体高峻,梅里雪山形成了五个垂直气候带,每个气候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组成。主峰卡瓦格博峰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带。气候带的垂直分布非常明显,天气变化也非常迅速,雪雨阴晴都在瞬息间变幻。
从平面角度看,梅里雪山的气候特征类似于南亚次大陆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特征,并且也具备内陆性气候特点。从垂直角度看,每上升100米,平均气温就降低0.57摄氏度。这意味着垂直方向上1公里的气温变化相当于南北水平层面上1400公里到2500公里的气温变化。因此,随着海拔的升高,梅里雪山呈现出北亚热带、温带、寒温带、高寒带和终年积雪带5个垂直气候带。
生态
卡瓦格博山峰位于横断山区腹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重地。由于当地数千年来生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持续影响,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得以基本保持完整。这里是许多中国特有生态系统和物种的避难所,是大自然原创之作的诺亚方舟。
该地区的垂直气候特征导致4000米雪线以上群峰峭拔,云蒸霞。山谷中冰川延伸数公里,十分壮观。较大的冰川有纽恰、斯恰、明永恰。雪线以下,冰川两侧的山坡上覆盖着茂密的高山灌木和针叶林,郁郁葱葱,与白雪相映成趣。林间分布有肥沃的天然草场,灰胸竹鸡、瘴子、小熊猫属、马鹿和熊等动物活跃其中。雪山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异木和各种野生动物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宝。干旱河谷灌丛带由于受焚风效应影响,生长着白仙人掌、古柏树林,最大的古松树直径达2米以上。
这里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其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在20世纪初,国外的采集者们接连而至,使卡瓦格博山峰内的梅里雪山的名声扬名世界各地。这也让许多学者真正认识到这里是世界著名观赏园艺植物的“大本营”,更是“园艺学家的乐园”。英国的植物采集者G.Forrest和F.K.Ward曾多次前来,采集大量的名花种苗,回到英国进行栽培。奥地利裔美国学者J.F.Rock也在1923年进入雪山,慨叹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山”。这不仅因为雪山之壮美,更因高山上的花海和森林的点缀,才使得雪山显得分外妖娆。在这里,杜鹃、报春、龙胆、马先蒿、绿绒蒿属等世界著名的高山花卉,以及蔷薇三姐妹、小梨、花揪、山梅花、绣球科、青英叶、卫矛、乌头属、翠雀、虎耳草、重瓣铁线莲、鸢尾、天南星、百合、兰花、铁绒藤、瓦韦等观赏园艺植物分布集中,种类资源极其丰富。此外,还有一些奇异的高山植物,如紫堇、雪灵芝、雪莲、雪兔子、绵参、把连线等。
山峰群
以下是位于卡瓦格博峰周围,被称为“太子十三峰”的其他主要山峰:
缅茨姆峰:海拔6054.6米
洛拉争归贡布峰(说拉赞归面布或柏树山红脸神峰):海拔5229米
吉娃仁安峰(五方佛峰或五佛之冠):海拔5470.5米
巴乌八蒙峰(英雄女儿峰):海拔6000米
布迥松阶吾学峰(小儿子):海拔6000米
玛兵扎拉旺堆峰(无敌降魔战神):海拔6365米
奶日顶卡峰(圣山顶):海拔6379米
粗归腊卡峰:海拔5993米
说拉垭口峰:海拔4815米
扎拉雀尼峰(十二战神):海拔5428米
山难记录
卡瓦格博峰山难是全球第二大山难,仅次于1990年列宁峰山难,17名队员遭遇雪崩,全部遇难。
1988年,中国登山协会、体总云南省分会和日本九州国际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了一项重要的国际性体育登山活动,以攀登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山峰(6740米)为目标。活动经过协议草签仪式,成功启动了攀登计划。
1989年,先遣队进入德钦县对梅里雪山进行实地考察,为正式攀登提供基础资料做准备。7月24~29日,中日友好联合登山队举行“中日梅里雪山峰联合登山议定书”的正式签字,签字团成员包括云南省体委、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地矿局、云南省科委、云南省公安厅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政府等单位人员。代表团在日本京都大学举行了签字仪式,并得到日本学术界和关西电视台的热情欢迎。
1989年夏季至冬季,中国登山协会云南省登山协会和日本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联合组成的“中日友好梅里雪山峰登山队”前往云南滇西进行科学考察和攀登梅里雪山山峰活动。该队在大理、丽江市、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六库街道、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等地进行了地质板块构造和少数民族民俗学方面的联合考察。在随后的攀登活动中,队员们经过多番艰苦努力,均未能在海拔5200米处扎营,因天气变化和山上雪崩等原因,放弃了登顶的尝试。经总结后,队员们决定在1990年再次联合攀登梅里雪山。
1991年1月3日晚10时15分至4日早9时之间,梅里雪山卡瓦格博主峰发生巨大雪崩,导致17名队员全部遇难,其中11名为日本队员,6名为中国队员。随后中日双方迅速开展救援工作,中国登山协会紧急报告国家体委,向日本学士山岳会和驻华大使馆通报。中国和日本的政府机构、登山协会和救援队伍都参与了营救工作。中国登山协会派出技术骨干和救援队伍前往现场,组成前线救援指挥部。
中国登山协会在搜救过程中使用了飞机进行侦察、拍照和搜索,尽管天气不好,但仍取得了宝贵的资料。同时,日本派出了以斋藤淳生为总队长的15名救援队来协助搜救。第一批日方救援队共8人,分别于1月26日到达大本营和1月22日到达3900米中间营地。由于梅里雪山山区进入严冬,天气日趋恶化,为避免发生新的意外,中、日双方于1月25日决定停止救援行动。
梅里雪山遇难的勇士于2月7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了追悼会,300多人参加了悼念。随后,根据中、日双方的协议和遇难队员家属的要求,组织了中日友好联合搜索队和中日友好联合攀登梅里雪山登山队,进行了搜索工作和访问慰灵活动,并在迪庆州德钦县飞来寺旁建立了“中日友好联合登山队登山遇难队员纪念碑”。
1994年3月,由云南省体委主任龙忠志为团长的“梅里家族”代表团赴日本京都、东京进行访问吊唁。同年4月,中日友好联合登山攀登梅里雪山日方遇难队员“梅里家族”访问团在云南进行访问吊唁。
1996年11月至1997年12月,中国登山协会和日本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第三次组成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但未能成功登顶。
1998年7月,在明永冰川发现中日友好梅里雪山登山遇难的17名登山队员的遗骸和遗物,经过收集、清理和确认后,将日方遇难11名队员的遗骸骨灰和遗物送回日本。
文化影响
藏传佛教
噶玛·拨希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创始人之一,于1268年朝圣卡瓦格博,确定了梅里雪山大小转山线路。
噶玛·让穹多吉,三世大宝法王于1326年朝圣卡瓦格博。
藏传佛教十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于1989年10月在卡瓦格博峰前举行隆重的法事,以供游人瞻仰。藏传佛教十一世班禅大师确吉杰布于2006年5月24日,在飞来寺面对卡瓦格博举行了庄重的朝拜仪式,祈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卡瓦格博石碑
1991年8月,迪庆藏族自治州文化部门发布了一则重要消息:在德钦县梅里雪山地区发现了一块珍贵的藏文石碑。专家经过研究认定,该石碑立碑时间为公元1461年,即明朝天顺五年,是迄今为止云南省藏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藏文碑刻之一。这块石碑被命名为“建立康区绒赞卡瓦格博上乐圣地石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被藏学界视为研究该地区历史、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珍贵文献资料。
石碑上的碑文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明朝皇帝颁布法旨,要求僧俗官员发誓拥护噶玛农布建立噶玛噶举派的“卡瓦格博上乐圣地”,并为其供奉。其次,卡瓦格博地区的僧俗官员应该供奉圣地并且进行佛事。最后,石碑允许萨迦派和格鲁派的高僧及普通僧团在此地供奉、念修。
这块石碑的发现对于研究该地区历史、宗教和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对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藏传佛教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碑文内容
法王皇帝圣旨
赐与噶玛农布
建立康区绒赞卡瓦格博上乐圣地
供侍属地和宫室
在此末劫浊世之时,由于八难常使众生受苦,因而处于艰难可怕的境地。为消此难而建立念修度母之所。同时特别为消除从投生到世世代代中的八难和业障而建。
僧侣民众和寺院属地,要不分亲疏高低,时时刻刻都不间断地念修和供奉,年月日之疾苦,将有消除之时。另萨(萨迦派)格(格鲁派)等教派的班智达及僧伽在此念修,供奉一昼即奖有一月之功德。要树立和皈依自己的本尊度母,并尽力供奉,丰富圆满。绕迥擦巴铁阴蛇年三月吉日
转经
卡瓦博格是康区藏传佛教信众不可或缺的圣地,它是实现超越“我”的重要纽带。在卡瓦博格神山转经一次,是许多康区藏民一生中的重要佛事活动。
卡瓦格博转山朝圣分为内转(小转)和外转(大转)两条路线,都是顺时针旋转的路线。内转路线从明永村出发,经过明永冰川、太子庙、雨崩神瀑、雨崩村和西当村,现在主要由游客和年老体弱的信众选择。这个路线沿着德钦县内梅里雪山主峰卡瓦博格峰进行,沿途修建了栈道,明永村、雨崩村、雨崩上村都设有客栈,路途相对平坦,难度较低。
外转路线沿着梅里雪山主峰和周边的13座山峰顺时针旋转一圈,从德钦县云岭乡的羊咱村出发,攀登原始森林、翻越海拔4400米和4800米的雪山垭口,经过西藏察隅县和芒康县,过澜沧江回到起点。这条路线上有许多无人区,峡谷和过江处建有悬索桥等设施,但路途十分艰辛,危险性很大,多由年轻力壮的信众选择。
旅游业
卡瓦格博峰位于中国横断山脉的核心地带,被视为康巴藏区藏传佛教信众不可替代的圣地。作为国家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该景区全年全天开放,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朝圣和观光旅游。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所在地也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季节性变化为游客带来了不同的景观体验。秋末到春初的晴空万里、夏秋多雨时节的南岳云雾茶缭绕,以及不时隐现的峰顶,都构成了壮观的自然景观。
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的“雨崩神瀑”是一处壮观的自然景观,其水流源自千米悬崖,呈现出白练万条的景象。在阳光和云雾的交织中,这里还可能形成美丽的彩虹。此外,卡瓦格博峰下还有一些独特的景物,如“五树同眼”和“石篆天书”。据传说,这五棵树是佛祖所植,根相连。而“石篆天书”则被认为是佛祖飞升时留下的墨宝,其形态独特,酷似梵文。
卡格博峰下的取登贡寺(白转经寺)和衮玛顶寺(飞来寺)是藏族煨桑朝拜的神山之地。此外,还有太子庙、莲花寺遗址,传说为宁玛派祖师驻足处。这些地方至今仍然吸引着许多朝圣者前来瞻仰,香火旺盛。
卡瓦格博佛像
洛桑扎西是一位藏族铜工艺大师,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知识,并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其中。他的艺术创作注重创新和发展,多次获得国内外的荣誉和奖项。1997年,他创新设计并生产了响铜制造的太子雪山佛像,这在藏族工艺史上是第一次,推动了藏族铜工艺的发展和进步。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内外的荣誉和奖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95年成功制造的卡瓦格博佛像。这座佛像高60厘米、宽40厘米,重达60千克,作为国礼由云南省体委和德钦县人民政府赠送给京都大学山岳学士会。2007年,该佛像获得国家博物馆收藏证书。2010年其作品《卡瓦格博像》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四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金奖。卡瓦格博佛像作为他的代表作品,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更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象征。这座佛像造型精美、工艺复杂,寓意深刻,展现了藏族铜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通过洛桑扎西的努力和创作,藏族铜工艺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为推动藏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环境破坏
卡瓦格博地区的香柏树是当地重要的文化资源,被朝圣者们视为神树。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增长,香柏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被当地人低价出售给旅游者。为了保护香柏树资源,卡瓦格博文化社启动了相应的保护项目。
飞来寺是眺望梅里雪山太子十三峰的最佳观景点,也是藏民朝拜神山之地。然而,由于旅游业的竞争和宾馆客栈的增加,飞来寺周边的水资源日益紧张,客栈每天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运水。此外,客栈的增加对当地社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些从事自然和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对此表示了担忧。
保护措施
2004年,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德钦县民间组织卡瓦格博文化社合作,共同展开了梅里雪山神山圣境调查项目,致力于对该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的调查。该项目在野外完成了对76座神山、25处封山以及约200处其他文化圣境的调查工作。此外,该项目还参与了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府组织的梅里雪山雨崩景区规划课题,制定了该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策划纲要。这一项目的开展,旨在加强对梅里雪山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旅游体验。
在外界的开发活动大规模介入之前,当地社区已经通过家长会制订乡规民约,禁止对山林资源的滥用和破坏。此外,佛教也通过信仰的力量,划定神的地域,严禁随意采伐和狩猎。即使到今天,当地居民仍然在清晨燃起桑烟,感谢卡瓦格博的丰盛赐予,并祈求神不会因外来者的胡作非为而发怒,继续保护他们的平安和幸福。
参考资料
“高不可攀”的卡瓦格博峰.中国国家地理.2023-04-03
卡瓦格博峰卫星地图.Bigemap地球在线.2023-04-03
梅里雪山.西藏在线.2023-04-01
唯一一座明令禁止攀登的佛教神山.藏地阳光.2023-04-01
太子雪山.云南省生态环境厅.2023-04-01
梅里雪山——太子十三峰.微信公众平台.2023-04-03
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的另一个名字.素食学佛网.2023-04-03
卡瓦格博纪录片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弹幕网.2023-04-03
琐议卡瓦格博藏文碑.香格里拉网.2023-04-03
乐享云南 | 美景·迪庆卡瓦格博峰.澎湃新闻.2023-04-03
云南德钦梅里雪山风景区.央视网.2023-04-03
是朝圣卡瓦格博,还是到梅里雪山旅游.中国青年报.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