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孙宝琦

孙宝琦

孙宝琦(1867-1931),字慕韩,晚号孟晋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外交官。

1867年(清同治六年),孙宝琦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的仕宦之家。孙宝琦少年好经世之学,后以荫生身份进入仕途,曾在北洋政府创办铜元局、武备学堂。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孙宝琦随清廷抵达西安市,在军机处处理电报事物。清政府与联军和议达成后,孙宝琦奉命两度出使西方,先后任驻法国西班牙德国大使。任职外交官期间,孙宝琦积极考察西方政治、工厂等,向清政府提出变法的主张。辛亥革命爆发时,孙宝琦“顺应潮流”,宣布山东独立。而后又立即取消独立,听从清廷安排,被袁世凯趁机控制山东省实权,孙宝琦则辞职。民国成立后,孙宝琦任职民国政府,历任外交总长、审计院长、财政总长等职。1916年辞去财政总长后,接办汉冶萍公司。1923年,曹锟贿选成功,孙宝琦于次年1月奉命组阁,出任国务总理,期间兼外交委员会委员长,任内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并出任中苏建交后的第一任驻苏大使,但始终未能赴任。因法国“金法郎案”,孙宝琦与财政总长王克敏发生矛盾,于当年7月辞职下野。

孙宝琦晚年从事慈善文教实业,历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以及全国赈务督办、华洋义赈会长、中法大学董事长等职。1931年2月3日因胃病在上海去世,享年64岁,死后安葬于杭州杨家牌楼。生前著有《抚东奏稿》《出使英法德三国随记》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宝琦,字慕韩,1867年(清同治六年)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的仕宦之家。父亲孙诒经是1860年(清咸丰十年)进士,曾入值南书房,后历任内阁学士、光绪帝师、刑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等职。

孙宝琦少年“好经世之学”,生性不好帖括,应试两科后即放弃。1874年(光绪元年),孙宝琦靠父亲以荫生的身份得从四品,未经考试,又于1889年(光绪十五年)遵例改承正二品荫生。

任职北洋

1893年(光绪十九年),孙宝琦以二品荫生资格在上谕馆考试中考取头名,正式进入仕途,初授户部主事,纳为直隶候补道。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奉调发往北洋差遣委用,初受直隶总督王文韶之邀总办铜元局,创设北洋体育馆,后受派稽查津榆条路。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时任直隶提督的聂士成天津市练成开平武毅军,孙宝琦受聘主办开平武备学堂。

次年,孙宝琦在天津办理洋务局,后经大学士李鸿章举荐调往山东省勘察黄河工程。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经李鸿章奏保二品顶戴,办理海河工程。又经时任直隶总督的喜塔腊·裕禄奏报,留任直隶补用,领咨赴部。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孙宝琦跟随光绪帝慈禧前往西安市,因熟知法文和电码,被爱新觉罗·奕劻奕劻看重,并举荐到军机处处理电报事物,任官报局局长,因办事得力而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当时正值李鸿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与联军统帅德国人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和议,孙宝琦负责当时一切电报往来消息,长达数万言的京陕电讯都由孙宝琦负责收发译缮。

1901年(光绪二十六年),清政府在西安发布“变法上谕”,并于当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孙宝琦任政务处提调。

出使各国

清政府与联军的和议达成后,孙宝琦以三品卿衔出任驻法公使,旋即兼任驻西班牙公使。在驻法国、西班牙任内,孙宝琦考察了欧洲政情、兵工厂以及各种机器厂,他深切感知到清政府变法的必要性,上疏奏请清政府变法维新。此外,孙宝琦还甚至外交等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在考察当地官费留学生时,特别强调政法、外交、经济等的专科培养,为国家储备使才。

1904年(光绪三十年),孙宝琦上疏政务处仿效各国推行立宪,“以固结民心,保存邦本”,该主张被时人称为中国“易亡为存之一大纪念”。次年,孙宝琦任满回国,任厘订官制局提调,旋任太常寺少卿,后又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署理顺天府尹。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因驻德公使荫午楼回国为母丁忧,孙宝琦接替为驻德公使,取道西伯利亚地区圣彼得堡,最后抵达柏林。驻德期间,孙宝琦曾交涉收回青岛主权,但未能成功,于次年底辞职回国。

抚任山东

德国回来后,庆亲王奕劻以山东为对德外交要冲,而孙宝琦曾出使德国,奏请孙宝琦为山东巡抚。1909年(宣统元年),孙宝琦正式署理山东巡抚。

主政山东期间,孙宝琦曾上《奏厘定直省官制谨陈管见折》《奏详解币制三疑二误并酌拟单数本位及平色法价等差折》等奏章,要求改官制、抑亲贵、罢宦官、赦臣、用党人;整理财政、改革币制,采用虚金本位;又曾多次电请开国会,建立责任内阁,认为“宪政根源,要在三权分立,而尤在组织内阁,使国务大臣同负责任”“责任内阁及国会不宜再缓”。

1910年(宣统二年),山东莱阳、海阳市两县官绅横征暴敛导致民变,孙宝琦派人协商未果,出兵镇压,导致多人受伤。此事被山东籍御史王宝田弹劾,孙宝琦也多次奏请开缺,都未得清廷允准。

遭变去职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各地风起响应,山东革命党人积极组织“山东省各界联合会”,积极联络立宪党任和新建陆军第五镇中的一些军官共谋独立。11月13日,联合会在山东省咨议局召开会议,要求孙宝琦宣布独立。孙宝琦迫于军民压力,同意宣布独立,但提出三项条件。

第一,所有政权、军权、财权皆由他一人主持,他人不得干预;第二,山东司道各员,他可随时替换,别人不得掣肘;第三,山东财政支绌,须由山东全省绅商筹集。在革命党人答应上述全部条件后,孙宝琦被推举为“山东大总统”,宣告山东与清廷断绝关系,加入中华民国军政府。

孙宝琦宣布山东独立后,旋即向清政府解释自己是“奏请独立,以绥靖地方、伺机恢复”,并劝谏清政府“速定共和体,承认各省都督,公举全国总统”。袁世凯趁机派亲信前往控制山东省实权,又以财政支援为交换条件,迫使孙宝琦取消独立。

经此一事,孙宝琦须发皆白,以病辞职。

任职民国

1912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孙宝琦受袁世凯特派作为专使,赴日本考察实业。次年,加入熊希龄内阁,出任外交总长。熊希龄辞职后,孙宝琦于1914年2月兼任代理国务总理。袁世凯复辟帝制期间,日本政府乘机提出“二十一条”,孙宝琦坚决反对,拒绝签署,于是辞去职务,改任审计院长。

1916年,段祺瑞组阁后,孙宝琦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督办,但又因反对中国、交通两银行停止兑付钞票一事,力争不得再次辞职。

接办汉冶萍

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北洋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中,规定汉冶萍公司由中日合办。《中日民四条约》签订以后,孙宝琦因与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宣怀有良好的私人友谊,且孙宝琦在北洋政府长期身居要职,具备折冲汉冶萍与中央政府与地方官绅利益矛盾的条件。5月底,孙宝琦入股汉冶萍,与盛宣怀竭力谋求最大限度地保全国利。

孙宝琦一面向财政、农商两部分上呈勘探报告,力争不可合办,积极联络政府补充;一面欲勘定萍乡市官私矿界,并力阻日本人攫取安溪县矿山,争取将其由汉冶萍公司合办,先发制人。

此外,孙宝琦还曾商谈向英资通惠公司借款,中国交建两行筹款,但因日本人的阻挠以及国库资金紧张,通惠借款最终流产。

1916年6月,孙宝琦正式出任汉冶萍公司董事长,接办汉冶萍公司,曾尝试筹集内债以偿还日方的借债,再次遭到日方阻止。

奉命组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华盛顿会议,孙宝琦组织外交后援会,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治外法权及租界等要求。

1923年,曹锟贿选成功,孙宝琦于次年1月奉命组阁,孙宝琦出任总理,外交部长顾维钧、农商总长颜惠庆、财政总长王克敏、内务总长程克、陆军总长陆锦、海军总长李鼎新、司法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范源濂、交通总长吴毓麟,国务院秘书长王继曾、秘书彦、柯逸、诸以仁、吴永、王道、杨天骥。

1924年,孙宝琦以国务总理的身份兼外交委员会委员长,任内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并出任中苏建交后的第一任驻苏大使,但始终未能赴任,使馆馆务由代办郑延禧主持。

组阁后,孙宝琦提出“奉行宪法”“和平统一”的施政方针。当时民国中央政府未能统一各省行政管理权,政府开支来源无着落,北京各机关多有欠薪的情况。国务院每月经费,应由财政部筹拨,但财政部长王克敏借口财政困难,多方克扣。在此情况下,王克敏提出法国金佛郎案”,强迫孙宝琦接受。孙宝琦与王克敏不合,又得不到曹锟的支持,于当年7月辞职。

晚年生活

孙宝琦晚年生活拮据,但仍从事慈善文教实业,历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以及全国赈务督办、华洋义赈会长、中法大学董事长等职。

孙宝琦常年患有胃溃疡,多年仅食面饭,因在港粤社会人士的盛宴款待中食用过多油腻食物,导致胃病加重,于1931年2月3日在上海去世,享年64岁,死后安葬于杭州杨家牌楼。

孙宝琦去世的次年,其故交沈卫为其撰写墓志铭。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孙宝琦去世后,徐世昌为其送来挽联一副,书“门多歇浦三千客,家少成都市八百桑”,横批为“旧雨晨辰”。徐世昌一面感叹老朋友一个个离开人士,另一方面赞颂孙宝琦的为人和清廉,将他比作承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只留下八百棵桑树,又说他像战国时期的黄歇黄歇一样好客,门生故旧超过三千人。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在保举孙宝琦出使西方的奏折中,称赞孙宝琦是奋发有为、办事精当、熟悉洋务的“济世之才”。

人物故事

放走孙中山

孙宝琦出使法国时,适逢孙中山在伦敦蒙难后抵达巴黎。一日,湖北籍留学生汤芗铭及王某三人,在得知孙中山的行踪后,将其骗到咖啡馆喝咖啡。中途,汤芗铭悄悄退出,潜入孙中山的寓所将其行李和文件一一偷出后,送到孙宝琦面前向其邀功。

孙宝琦处于对革命党人的同情,一面手下东西敷衍汤芗铭,一面暗中嘱托留学生李石曾将东西交还给孙中山,并附赠一笔费用,劝告孙中山尽快转移。最终,孙中山得以解脱。

“我不是东西”

孙宝琦担任外交总长期间,和赵秉钧等国务院到紫禁城致祭。清朝遗老梁鼎芬发现穿着礼服只鞠躬不下跪的孙宝琦后,直奔孙宝琦跟前,指着孙宝琦的鼻子大声斥责他作为孙诒经的儿子,做过清朝官员的人,居然在先帝面前如此穿着和行李,梁鼎芬还大骂孙宝琦是个什么东西。周围的清朝旧臣劳乃宣也都随声附和,将孙宝琦围在中间。孙宝琦面无人色,低下头小声承认自己“我不是东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