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韩家南村
后韩家南村地处胶州湾畔此岸的山东省青岛市红岛街道北侧。距街道办事处驻地2.5公里。胶州湾高速横卧村前直贯东西。海、陆、空交通便利,是青、黄、红“品”字型大青岛的发展战略要地。是一个渔、农、工、副结合型村庄。
介绍
村中心位置为东经120°06′,北纬36°15′。北面与后韩家北村相依,与青岛市盐业公司东风盐场相邻;东与前阳村、后阳村路通相望;西邻肖家村;南三面环抱前韩家村,相望小庄村。
地理位置
方园三平方公里的后韩家南村,地势较平。南有峰山、柳家山、马蹄山、坦山、西南山、东南岭为裸岩丘陵,梯田型,沙砾土藏,其它土地为黄土,沙质。街道办事处的工业园、林业园、“水上公园”座落在村前。高速公路桥涵三座,水泥、柏油大道纵横交错。傍靠村东是一条千余米的流沟,长年流水潺潺。沟东,工厂高楼矗立,机器轰鸣。
东西柏油大道穿村而过,两旁商业网点排列,出租各类车辆列街两旁。南北大街市场贸易兴旺,服务网点密布,生活所需品应用尽有,是岛上北部村庄群众生活所需的繁荣市场。
村北的对虾属、鱼类养殖与盐田一望无际,大街横跨悬挂宣传牌、文明牌,路灯彻夜通亮,真是美好生息的地方。
截止二00三年九月底,全村总户数850户,总人口2480人,总土地1360亩。
历史发展
一八九七年德日侵占青岛市后,附近居民食盐亦不够用,聪明勤劳的后韩家村民便在附近开滩晒盐。一九零零年本村三人合伙在养鱼港建了四副盐田,至一九一九年,阴岛北部才建成盐田900多副,面积十八万公亩。
解放前,后韩家村是胶澳盐区中十一个的其中之一,解放后又是青岛市六个盐务所中的其中之一,一九五七年一月一日,盐业公私合营后,才撤销了该村的办事处。后韩家村,从盐业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据青岛市文化系统资料中查,有“崂山十二景,红岛街道八大景,当年村后的草场盐场就是八大景其中的“草坪银场”景观。
后韩家南村的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的特点。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调节的作用,又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湿度大等北温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
自然资源
域内以渔为主,多数劳力从事近海、远洋捕捞,滩涂养殖、海产品资料丰富。
海产品有蓝点马鲛、鮆鱼、黄鳝、章鱼、梭鱼、片口鱼、眼鱼、中华倒刺鲃鱼、银鲳鱼、大西洋青鳞鱼、黄古鱼、日本鲭、鱿鱼、小杂鱼、对虾属、小虾等百种类别以上。盛产的贝类以杂色蛤、牡蛎科为主,其次是泥蚶、青口贝、蛏等,红岛上的海蜇皮、虾皮、丽文蛤享誉四面八方,特别是本村从历史至今,盛产的幢网小虾美誉海内外,小虾磨成的“虾酱”,远近闻名,倍受食客欢迎
历史文化
据《崂山县志》记载,明朝永乐年间,韩姓始祖从红岛街道邵哥庄村迁此立村,后一支移居村前立村,名谓前韩家村。因此,该村才称谓后韩家村。
全村现有七姓氏居住。
韩姓:明朝正统十一年(1446年),三世祖堂叔弟兄八人从阴岛邵哥庄村迁徙此地立村,至2000年已历二十三代,共有432户,1264人。
刘姓: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年)三世祖刘坐,由洪洞县小云南大槐树地区迁徙此地,至2000年已历二十三代,共有355户,1050人。
赵姓: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赵可台由莱阳市迁入后韩家村,至2000年已历十三代,共有4户,11人。
肖姓: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1850年),肖尚知叔弟兄三人由阴岛肖家村搬居后韩家村,至2000年已历六代,共有53户,158人。
王姓:清同治九年(1870年),王洪恩由马戈庄下村(下马村)搬居后韩家村,至2000年已历五代十国,共八户,22人。
魏姓:解放前魏济帮由棘洪滩魏家庄来本村??活,一九四九年解放后在本村落户。至2000年已历三代,共有4户,12人。
程新远,一九六一年由阴岛高家村来后韩家一大队为扶养舅父落户。
据口碑流传,立村前有“七担罐”的传说。这七家人有马、李、毛、董、张等姓氏在此地居住过,除李姓仍住后韩北村外,其它姓氏迁向一直不清楚。
后韩家村原是岛上面积最大,人口众多的村庄,自明朝就属山东莱州府即墨县里仁乡阴岛社管辖。
1922年划归胶澳商埠海西区。1930年划为青岛特别市阴岛区。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市后,红岛街道沦为殖民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划为青岛市阴岛区。1949年5月解放后,7月成立村政府。1955年全村成立十个农业初级社,1956年四月联合组建农业高级社-红旗二社,1956年11月即墨县撤区并乡,阴岛建立三个大乡,归韩家乡管辖。1958年9月阴岛成立人民公社,撤消红旗二社,成立耕作区,归第二耕作区管辖。1959年9月建立了韩家村生产大队。1961年3月,被划为青岛市崂山郊区。同年4月,韩家村分为后韩家第一生产大队和第二生产大队,后韩家南村称一大队。同年10月,崂山区郊区改称崂山县,归属阴岛人民公社。1967年1月,阴岛更名为红岛。1969年为崂山县红岛公社革命委员会管辖,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1984年,后韩家分为两个行政村,后韩家第一生产大队,称谓后韩家南村。1984年6月成立红岛乡人民政府,后韩家南村归属乡政府管辖。村成立了村民委员会。1989年,崂山县撤县改区,归崂山区红岛乡人民政府。1991年,撤乡设镇,归崂山区红岛镇人民政府。1994年春,青岛市区划后,成立了新的城阳区,归城阳区红岛镇人民政府。2001年6月,撤镇成立红岛街道办事处,属城阳区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归属办事处管辖。
后韩家南村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解放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多人从事长期的地下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本村有二名去东海阳捕鱼的渔民,在胶东革命根据地,海阳县小泓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间回村又发展了二名党员。他们受党的委派,买了小渔船来往于阴岛——牟海之间的海线上。秘密运送情报和党的干部、军需物资,并发放传单,历尽艰难,出生入死,曾营救出被敌人抓在青岛市的地下党员干部,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村一名刘姓渔民受雇于日本拖网船任大副,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的说服教育下,发动船上的七名中国船员,将日本2名监工绑押舱底,从青岛港将船驶抵胶东解放区乳山口交公,受到胶东党、政、军、民热烈欢迎和表彰。
村二名渔民在本村地下党员的指派下,多次驶着渔船向我党驻红石崖地下工作组运送情报、铁板、军用物资等,曾在海上遭过枪击,船只破碎。
1942年本村二名青年授盐警团高大队长的指意,组织伙伴夜晚将驻后阳村日本据点的二名侵略兵绑入据点用柴油连同日本据点一起烧掉,佛晓在大队长的带领下,赶到千佛山又将伪区公所打下,缴获很多枪枝弹药,当撤离岛外时,正遇日伪军赶往后阳据点,经过一场激战,本村一名刘姓青年受伤。时年秋,伤愈回村后,被日伪军抓获,午夜绑在村内大树上放出狼狗咬,最后被日军在城阳区据点处死。
一九五一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全阴岛在该村小学召开审判大会,控诉反革命分子的罪行。将岛上的九名反革命分子枪决于村西头的松树中(其中本村有三名反革命分子)。
清光绪年间,本村渔民为下幢网海与海西争滩,村韩姓与海西村矫姓,到即墨县打官司,经济南府派员查访,最后滩归我村,胜诉。
从前域内一户韩姓居住村西头,有耕地顷捌亩设“永盛”号商店,雇用仆人、觅汉多人,殷富财广,粮丰物华,衣绸食美,水不食后桶,是本村富豪首家。娶一女子,美丽非凡,当地百姓称谓“王母娘娘”。不足之处,无嗣只有一女,韩公不惑年去世。女儿十八岁出嫁时,妆丰有。观者中丐妪曰:“什么都不缺,但就缺金镦子银锤砸核桃仁吃了”,婚当年自带食物,勿需食夫家一点饭菜。“王母”睡觉时,一根头发都觉硌人睡不着,仆人得点烛寻找,可见体贵玉叶。
年复一年,因生活持家不节俭,家产卖掉,烧掉,佣人散去,生活无法维持。“王母”只好沿街乞讨,露宿外村葫秸草上也不觉硌。自深思,侮不晚矣!乞讨三年病故,墓坟五八年平之。闻名韩家的“三大商贾”,神话般地传说都在京城做大买卖。这三棵大树是“柞中香、中怀、枣中利”是也。其中的蒙古栎一年被大风刮断一枝,向外淌血水(红色)。
民国三十年,本村一支办耍组织,在岛内外各村进行跑会,深受群众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群众为庆祝解放和追求美好生活,歌剧、京剧、高跷、秧歌、快板、顺口溜、民间小调及劳作之乐街头巷尾的弹、唱、吹、拉、说书等十分活跃。至今一韩姓老翁小调演唱动听,曾被当时即墨县文化馆录用。至今流传着“肖家台子,西大洋的戏,邵哥庄的柳腔,韩家的剧”这种美誉。
二00二年八月,我村百岁老人肖安乐,经青岛胶州湾杯中国剪纸艺术大展组委会的邀请,参加剪纸比赛,作品《戏剧人物》荣获铜奖和荣誉证书。作品被青岛中国剪纸艺术馆收藏。二00二年十月发放收藏证书。肖安乐一生聪明手巧,但不幸于二00三年八月去世,高寿101岁。
韩氏祠堂始建年限不清,一八二0年进行重修,称“夏府村戚氏分祠”。清同治十三年(1875年),韩氏十六代孙钦赐翰林。回乡祭祖,又修建聂氏宗祠门楼、火池,竖立旗杆,挂上楼斗,并赠匾一块。从此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至今祠堂的正房完好无损。
清末(1911年)村建耶稣教堂一处,建筑面积为93.81平方米,建筑完好。
清嘉庆二十四年(1820年),在域内建三座汉寿亭侯祠庙。内有壁画,清晰逼真。左壁有“桃园三结义”,右壁有“千里走单骑”,后壁有“虎牢关三君战吕布”。正座上端坐着关羽塑像,左手捋须,右手托书观“春秋”,顶盔贯甲。左有关平,右有周仓,威风凛凛,望而生畏。祠庙屋梢有桃檐四支,各有寿狗四只,你追我赶,形态各异。祠门上有对联一副,上联是“心上人大哥、三弟”,下联是“意中事北魏,孙吴”,横档是“亘古一人”,门旁是“乃文”、“乃武”。真是栩栩如生。
旧社会,农、渔业生产低下,产量不高,在剥削阶级的压迫下,贫苦村民负债累累,“税赋如牛毛”,土匪横行乡里,过着背井离乡、逃荒要饭、长年靠打短工、长工度日,在生死线上挣扎。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了“土地改革”,有了土地、渔船、工具。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得到发展,走向了互助、集体化。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特别是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干群团结一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奋勇前进,各行各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二000年全村个体企业、养殖业、滩涂养殖、运销、加工、服务等业发展到218家,在全村的总收入中,工、副、养、加总收入891万元。2002年人均收入4418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由于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紧紧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工企业,招商引资,农业正向高效农业发展;渔业从近海向远洋捕捞、捕养并举,实行科技兴渔,科学养殖,产业化发展。
物质文明取得了丰收,精神文明同时在不断改变和提高。兴学重教,风气浓郁,小学教育、幼儿教育,走在前列。环境卫生清洁,定期清扫并设立垃圾池、卫生筒。2002年被区授予“卫生合格村庄”。
村庄整齐秀丽,房屋宽敞,绿树成荫,花木宜人,家家户户吃上黄河自来水,村民的福利待遇在不断提高,老人的社会养老保险正在全面铺开,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由于精神文明建设随之物质文明地发展,村民的素质在不断提高,人人都在争先进,家家都在争创文明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