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自治州剑川县南部,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总面积287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100米,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垂直气候特点显著。由于气候适宜,沙溪成为剑川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曾被誉为“鱼米之乡”。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

沙溪古镇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由于当地产有大量铜矿,沙溪也成为了云南省青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沙溪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盐井所产之盐的集中地,贸易主要商品为盐、茶和马。该地宗教、文化丰富,有白、汉、彝、傈僳等民族,其中白族占90%以上。著名的文化景观有:寺登街、四方街、兴教寺、古戏台、寨门、玉津桥等。民俗节日有:太子会、火把节等。

2001年,被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WMF)列入了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2005年,沙溪古镇保护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2012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2021年4月1日,云南省政府将剑川沙溪古镇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

历史沿革

商朝至西汉初期(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202年),华丛山、老君山有大量的铜矿,从剑湖一直延伸到沙溪河谷,该地区就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冶炼和生产基地。沙溪祖先当时已具有相当发达的青铜熔炼工艺,因此沙溪是云南青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唐朝至宋代(618年-1279年),即南诏大理国时期。人们对沙溪西部的弥潜井(今弥沙盐井)、云龙诺邓井、西北部兰州啦鸡井以及南面乔后盐井进行开发,由于沙溪是当时茶马古道上最靠近盐井的一条街市,又有一个宽阔的坝子,自然就成了盐井所产之盐的集中地,盐也成为沙溪地区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由此,沙溪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水平空前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沙登箐、石钟、四大石窟等的雕制,人口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沙溪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元末清初(1368年-1636年),沙溪逐渐成为以盐为主,茶、马为辅,附带丝绸、手工艺品并向四周辐射的古道网络,是茶马古道上集商业、农业、运输业为一体的主要地区之一,这一时期产生了了众多宗教文化建筑,沙溪也成为了经济发达、文化宗教兴盛的古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沙溪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自治州剑川县南部,地处北纬36°11′-26°19′,东经99°45′-99°58′,南交洱源县乔后乡界,北邻剑川县甸南镇,东接洱源县牛街乡,西连剑川县弥沙乡,西北部有金沙江、澜沧、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87平方千米。

气候

沙溪古镇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垂直变化气候特点显著,年温差小,干湿分明。年降水量为790毫米,坝子中部为全县最少降水处,降水量为671毫米,无霜期约215天。

地形地貌

沙溪古镇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100米,境内最低海拔点为坝子南端米子坪村,约1973米,最高海拔点为最东端三棵桩村,约3150米。东西横距28千米,南北纵距35千米。

生态环境

沙溪古镇生态环境良好,物产丰富,内部分布着众多水系,澜沧江支流黑惠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常年水量充沛,对古镇的微气候环境起到了较好的调节作用。植被茂盛,林地覆盖面积约37.4万亩,覆盖率达86.7%。古镇内部各个要素共同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格局,促成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生态可持续性较强。

重要景点

综述

沙溪古镇是重要的历史人文古镇,人文景观丰富,主要景点有:寺登街、四方街、兴教寺、古戏台、寨门、玉津桥等。

寺登街

沙溪古镇寺登街位于寺登村沙溪坝中央,在峰山与黑惠江之间,建于元明之交,是由四方街、东巷、南北古宗巷四个街区勾成的古街市,古时于东、南、北曾各有一座寨子门(今仅存东门),马帮商贾从此经过,为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现今街道两侧林立着各种商铺、客栈,是大多数游客落脚的地方。

四方街

四方街为寺登街四个街区之一,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寺登街街长赵泾用红砂石铺就,呈长方形。正街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其中北部街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东面为古戏台,西面为兴教寺,两侧民居则多采用前铺后马店的建筑形式。

兴教寺

兴教寺是寺登街的核心,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为一进三院建筑,由大殿、二殿、观音楼和寺门等建筑组成,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的、极具代表性的白族“阿吒力”佛教密宗寺院,是典型的宋元风格建筑和密宗庙宇,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为大雄宝殿(俗称万佛殿),南北长18米,东西宽14.5米,高19米,内里无柱且敞亮,外壁为沙溪白族画师张宝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绘制的20多幅明代壁画,代表作有《罗迦佛母降魔图》《五方佛图》《南无降魔释迦如来会图》等,其重彩描金、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层次鲜明,艺术风格与宋代《大理国梵像卷》一脉相承。二殿为天王殿,南北长19米,东西宽16.5米,高17米,柱46根,每间13架梁,紧檐密柱,斗拱层叠,结构严谨。

古戏台

古戏台又称魁阁,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中央临街位置,整体坐东朝西,是沙溪古镇寺登四方街上最高的建筑。古戏台主体建筑结构为魁星阁,为三重檐土木建筑,其建筑高三层(实为四层),前为戏台,后为高阁,出檐十四角,底部架空突出于街道。主要是白族居民敬奉魁星的地方,多为读书人到此来祈求魁星保佑自己金榜题名,次要功能才是戏台。古戏台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至1820年),其间遭遇多次焚毁,民国时期重建,2004年进行最后一次修复,建筑样式基本不变。

寨门

沙溪古镇的寨门分为上下两层,上置门楼,置堡,有望孔可以驻兵防守,主要用于防御匪徒。原有东、南、北三个,其中东寨门通往大理,北寨门通往西藏自治区,南寨门通往沙溪南面的各个盐井。如今只有东寨门保存完好,北寨门早已无存,南寨门是重建的。

玉津桥

玉津桥位于沙溪古镇黑惠江之上,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

文化活动

太子会

太子会是沙溪古镇传统的民俗活动,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活动期间,当地居民会抬着太子、佛母的神像举行游行庆典,传说太子游行过的地方会清吉平安,因此沿途的居民会在家门口摆上干果、水果,焚香敬香祈福。这一天兴教寺和回女街会成为太子会的中心地,各地居民会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锣鼓队、佛教队、道教队、洞经乐队等轮番登场,古戏台表演戏剧,寺登街上人声鼎沸,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火把节

沙溪白族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白语称“富旺物”(六月半),亦称“薪火节”“松明子节”等,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祖先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观念的遗存,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本主崇拜为主的民间信仰,最后被佛教所取代。

火把节的祭祀活动是按照家庭的形式进行的。主持火把节当天仪式的有三种家庭:一是当年成亲的新郎家,或者是有女婿入赘的新娘家,他们负责架起火把并祭祀,意思是祭祀祖先,与祖先分享新婚的喜悦,祭祀由家里的女性来进行,意思是祈求儿子和祈福。二是那一年有了孩子的家庭,到了晚上,他们会拿着酒水和糖果到四方街,分享欢乐,以示感恩;三是当年家中有人去世的人家,要在中午时分到山间的坟头上点起火把,祭奠逝者。

火把节这天的祭祀活动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在白天,点燃火把,举行祭祀;二是黄昏时的歌舞表演,叫做“戏火”,有烧除厄运的意思。在节庆过后,人们将烧掉的木柴收集起来,放置在自家的门口,以求驱除妖魔,现被人们解读成“财”的谐音,以求财源滚滚。

其他看点

老马店

沙溪古镇依托方便贸易活动的四方街,设有众多类型的马店,供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在此休整歇息,多为前铺后店样式。

传统白族民居

传统白族民居的样式主要以四合院式为主,平面布局上有“一正一耳式”“两耳一坊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多院式”和“前铺后院式”等样式,多为中心对称和左右对称,这与沙溪古镇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风沙较大、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关。

开发与保护

开发与保护

2001年,沙溪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列入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后,当地政府认识到了保护沙溪古镇的重要性。因此,剑川县人民政府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空间与景观规划研究所签订备忘录,共同组织实施沙溪寺登街复兴工程,基本保持古镇的原真性。

2003年,沙溪古镇复兴工程正式开启,工程分为:四方街修复工程、村落景观保护工程、沙溪坝发展工程、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村镇脱贫工程、成果发布六个方面,尽量使用旧的东西,尽量使用传统工艺,尽量使用原来的材料,对沙溪古镇的整体景观风貌进行保护性开发。到2010年,沙溪古镇寺登街完成了东寨门、南寨门,老马店、段家登戏台、兴教寺大殿和二殿等的维修与整治,大殿两幅壁画修复完毕。到2012年,沙溪古村落文化景观已基本复原,这一次的保护与开发工程,也被认为是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值得推广与借鉴。

2006年,实施中瑞合作“沙溪复兴工程”、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和中国传统村落群保护利用等项目,对沙溪古镇进行修复,基本保持了古镇原貌。

现状

经过一系列保护与开发工程,沙溪游客逐年增多,古镇也得到不断发展,截至2011年,沙溪城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千米,城镇化率达22.58%。

2017年全镇共接待旅游人数108.9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5.46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3.1亿元。

近几年来,沙溪古镇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民宿旅游、观光农业、民俗体验、生态食品、民族工艺等为主导的旅游产业发展。依托沙溪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低碳休闲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起来。

相关文化

木雕工艺

1996年,剑川县被誉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始于公元十世纪。而剑川白族木雕起源于唐天宝,于海门口遗址发掘,发展历程经过了南诏大理国、元明清四个时期,是白族人在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后,逐步形的独特精湛的技艺,样式古朴大方,极具民族特点。剑川白族木雕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中的木雕构件,例如门、窗、屋顶、梁架等部位,多用于装饰祈福等。

白族扎染技艺

白族扎染是中国最古老的纺织和印染技术之一,它是以棉麻等为基材,以菘蓝、艾蒿等为主要原料,在传统的印染技术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印染效果,花式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影视

剑川县沙溪古镇为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之一。

重要事件

重要事件

2001年10月1日,沙溪古镇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WMF)列入了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该名录指出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寨门等,使这个集市功能相当完备。

2016年12月7日,沙溪镇被列入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

2017年1月23日,《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建设百座特色小镇名单。

所获荣誉

2003年,寺登街复兴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遗址脱贫的可持续实践项目框架”内的示范案例,并荣获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杰出工程贡献奖。

2005年,沙溪古镇保护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

2006年,沙溪古镇被美国《休闲和旅游》杂志评为“全球佳境奖”。

2012年8月14日,石宝山-沙溪古镇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

2020年11月13日,沙溪特色小镇被中国旅游协会评为全国最美小镇。

2021年4月1日,云南省政府将剑川沙溪古镇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

参考资料

沙溪镇.剑川县人民政府.2023-04-26

沙溪古镇.携程旅行.2023-04-26

气候特点.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4-26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云南省 美丽县城”“云南省特色小镇”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4-26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5-18

走进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从被遗忘到再发现的初心守望.央视网.2023-04-26

【西部开发新脉动】沙溪古镇变身“世界遗产”, 特色小镇彰显中国风.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04-26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沙溪古镇,有风有诗有远方.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4-26

..2023-05-18

发改委关于印发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4-26

剑川沙溪镇入选全国“最美小镇”.大理日报.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