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火绳枪

火绳枪

火绳枪(harquebus)是一种利用燃烧的火绳来点燃发射药火器,并被认为现代步枪的鼻祖。

1259年,中国的火器研制者发明了突火枪,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单兵手持式竹制火枪,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堪称世界枪炮的鼻祖。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东征西讨,南下南洋西攻欧陆,把初级管形火器带到欧亚两洲诸多国家和地区,并在欧洲得到了快速发展。火绳枪最早于1400年左右有了雏形,被称为“Hakbutt”,由英国人发明。14世纪30年代,欧洲出现了第一种管形金属制火器火门枪,在战争中,因声音如同惊雷轰鸣只能起到威慑敌人的作用;火绳枪是在大约1450年左右,欧洲火器研究者在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种兵器。进入15世纪后半期后,欧洲的火绳枪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意大利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滑膛枪”的火绳枪;而德国的火枪无论是技术,还是普及率都排名第一,其运用也处于领先地位。16世纪,最早将火枪“铁炮火绳枪”传入日本的是葡萄牙人,后来日本人进行很多改进。火绳枪在十六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在十六世纪中后期仿制成功并将其命名为“鸟铳”,成为中国军队的制式武器。在欧洲,到17世纪末期,燧发枪开始大规模取代火绳枪。

火绳枪由枪管、托木、龙头、扳机、火绳组成。枪管上前有准星后有照门,三点一线便于瞄准。火绳枪的点火装置龙头,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根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扣动扳机,龙头便会向下火门推压火门,火绳点燃黑火药后,发射枪膛内装的铅弹。火绳是放在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干,能缓慢燃烧。火绳枪的其它配件:包括发射药壶、铅弹模等。

火绳枪是现在步枪的直接原型,火绳枪的出现,改变了当时战争的形态,在火器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起源

火药武器西传

公元10世纪末期,中国北宋的军事技术家和统兵将领,对以往的火药配方进行了调整和修正,成功研制出了最初的火药,并将其应用于火药武器

在蒙古入侵、金朝濒临灭亡的年代,金人发明了“飞火枪”。蒙古族得到了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后,在的带领下,先灭西夏、破西辽、亡金,后南下覆宋。蒙古人的西征把中国的先进技术也被带到了欧亚两洲诸多国家和地区。在欧洲人开始使用火器之前,阿拉伯人就发明了马达法(Mardafa)。1252年,由旭列兀率领的蒙古军攻入中东伊拉克叙利亚境内后,把当时初级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传给了阿拉伯人

1259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对这种武器进行了改进,火器研制者发明了一种“突火枪”,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单兵手持式竹制火枪,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这些最早的身管火器射程相当之近,只有区区几米,喷射的也只是火焰、铁砂之属;但无论如何,在原理上,这些简陋的武器确为日后数百年间无数火器的祖先。不过,和一般人的看法相反,因为中国当时制造枪炮身管的材料强度不够,直接影响到火器的威力,因此,身管火器在当时的战场上用得并不多。

突火枪的出现,堪称世界枪炮的鼻祖,受到各国火器研制者的广泛重视。100 多年后,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由阿拉伯人又传入到欧洲,并在欧洲得到了快速发展。

诞生

无论是中国的火(火枪)、还是欧洲火门枪、阿拉伯的马达法,这些都是用手持点火物来引火发射,这在战场上使用时十分不便。公元1450年左右,欧洲的火器研究者,在枪上增加了点火装置,并改进为半机械式,在枪托的外侧或上部开有凹槽,槽内用来装上一根蛇形杆,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以转动,另一端形成扳机;由硝酸钾浸泡过的能缓慢燃烧的火绳用一个夹子夹住;枪管的后端装有一个发射药盘。发射时扣动扳机,机头下压后点燃火绳,再由火绳引入火药盘并点燃火药,最后使弹丸或箭镞从枪管内射出。与此同时还改进了枪托,加装了护木,如此火枪就可以抵肩进行射击。

火绳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由于火绳是一根在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干的麻绳或捻紧的布条,能缓慢燃烧,燃速大约每小时80~120毫米,这样,士兵将金属弯钩压进火门后,便可单手或双手持枪,枪口始终瞄准目标。

火绳枪是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发射药,在火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现代步枪的直接原型。火绳枪的出现也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伴随着火绳枪的发展,人类的战争从古代兵器进入热兵器时代。

到15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火绳枪又有了相当的进步。1849年,在废墟中发掘出的一支铜制手持枪,其枪身长 330mm,口径17mm,质量1.24kg,现收藏在纽纶堡日耳曼博物馆中。坦奈堡手持枪的出土,是中国金属手持枪经由阿拉伯西传至欧洲的最有力的证据。这把手持枪,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元代至正11年(公元1351年)火枪,虽然其木制手柄已腐烂不存,而在形制结构上基本相似,都由前膛、膛室和屋函构成;其枪身长430.5mm,口径30mm,质量4.75kg。至正11年火枪与坦奈堡手持枪比较,前者制作比较精致,而后者较简单,它没有照门、准星,且没有抵肩的枪托,仅能简单的射击,它在战争中仅仅起到威慑作用,因声音如同惊雷轰鸣,可造成敌军的混乱,从而让己方的步兵和骑兵有机可乘。

在1499年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市有一份清单,上面记载了一种被称为“滑膛枪”(Musket)的火绳枪,将其称为“Moschetto”,名称来自意大利语一种雀鹰,表示此枪与“”和“鹰”一样威猛。此枪枪身较重,因此配上了枪脚架。此枪最早用在1521年的意大利恰拉比战役中。

德国,布莱尔收藏家收藏了一支1493~1519年制造的火绳枪,枪管是八棱形,全长1430mm,其枪身长550mm,口径30mm、柄长880mm,护木前端装有一个固定用的卡笋,与三脚架连接,其枪需要2名射手进行发射。

16世纪,代表欧洲火绳枪先进水平的是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绳枪。该枪有效射程达100m,最大射程达到250m,其口径为23mm、质量10~11kg,全弹质量50g,每分钟发射2发,具有机械式瞄准具。此枪很笨重,需要用叉形座支撑才能发射,而射出的铅制弹丸威力大,可击穿100m内骑士所穿的重型胸甲;而相比其他枪,只能在80m以内杀伤到人和马。正是凭借这一武器,西班牙人征服了庞大而落后的印加帝国

东传

16世纪,欧洲探险家和商人想要在东方谋得最大利益来到日本,也就将欧洲火枪传入了日本,当时被称为“铁炮火绳枪”。日本人将火枪作了进一步改进,研发出了“国友筒”与“三连筒”“筒”“萨摩筒”等等。在织田信长德川家康武田胜赖的战役中,让日本人看到了“铁炮”的威力,真正认识了火枪在战场上的作用,并开始大批量生产。日本资源缺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丰臣秀吉下令与周围国家大规模开展贸易,并在后来侵略了朝鲜

16世纪也是日本军阀混战时期,各地军阀都支持航海商业的发展。因此,当时的日本成了航海商业的发达国家,这也为外国火器传入日本获得了便利。

日本的火绳枪最早是由葡萄牙人传入。1543年(日本天文12年)8月25日,在九州南部的种子岛,一艘载有100多人的船靠岸,船上有3名葡萄牙人,和化名为明朝五峰静的海王王直的大倭寇头目王直。从此,葡萄牙人给日本带来火绳枪,此枪旁有通火之路的火门,用于上发射药与小铅丸,用火绳点火后可将铅丸射出并击中目标,发射时发出火光与轰雷般的响声。日本的时尧地方军阀,将其称“铁炮火绳枪”,用重金将其买下,并派小臣条川小四郎向葡萄牙人学习火绳枪的使用和火药制作法,并仿制了十几支枪。经过日本的一些铁冶场模仿,不久便先后仿制出了日本式火绳枪,而倭寇正是用这种火绳枪对中国进行了掠夺。

在中国,两次直接或间接由欧洲传人,第一次是明嘉靖二年(1523年)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之战中,从缴获的2艘葡萄牙船上得到鸟铳,但因制作未尽其妙,事后未能得到明廷的重视。第二次如《筹海图编》中所述,是在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都指挥卢镗在指挥明军攻破双屿时,缴获了西方和日本人制造的火绳枪。明朝遂派人学习火绳枪及发射发射药的制造方法,并有所改进和提高,发现日本的制品比西洋的还好,因此明朝以仿制日式的火绳枪为主,于是就有了鸟铳(鸟铳是明朝对新式火绳枪的称呼,因为枪口大小如鸟嘴,故称为鸟铳,又称鸟嘴铳)来自倭人之说。因此,鸟铳是从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并开始仿制的,并逐渐取代了当时明朝传统的手铳和三眼铳,成为明军的主要火器之一。

明代万历年间,火绳枪的研制又得到了发展,最典型的是火器研制家赵士祯,曾仿制成功土耳其噜密铳火绳枪,研制成各有特色的火绳枪10多种,以及多种其他火器及战车,并撰写了《神器谱》等研制火器的论著多部。

虽然欧洲的火绳枪在1575年左右就被簧轮枪部分取代,1700年就被燧发枪全面淘汰。但在中国,马宪、李槐等人整理和传授的鸟铳制造工艺一直沿用到清末都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火绳枪和火绳枪工艺也未被淘汰,一直到民国初年。明末毕懋康发明了中国自生火铳,清政府采用了此发明,其中的延伸少品却被做成御制自来火枪,被清朝贵族所独占,没有把这一先进的自生火铳用在作战上,造成大多数清军的装备依旧是大线枪与兵丁鸟枪等旧式火绳枪,有些甚至是传统的刀剑弓矢等古代兵器,来抗击装备先进的燧发枪外国侵略者。

在当时,佛郎机与鸟铳之所以能比较快地得到传播,是因为它们射速快、命中率高;这两种火器技术对中国人来说比较容易掌握,中国工匠能够胜任它们的制造,一般的士兵能够发射与使用它们。

各国火绳枪

中国

被明代中国人称为“鸟铳”的欧式火绳枪,是经由东来欧洲人传入中国的西洋单兵火器。这种新式武器虽然在明朝正德末年就已传入中国,但其大规模引进却是在嘉靖中期以后。

鸟铳(火绳枪)传入明代中国的路径有:一是通过东来欧洲人,主要是通过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传入;二是通过劫掠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传人;三是通过东南亚人,主要是通过爪哇人、缅甸人和安南人传入,四是通过来华定居的土耳其人传入;五是通过朝鲜人传入。显然,除第一途径为直接传入外,其他皆为间接传入。

鸟铳是中国人对火绳枪或者燧发枪的本土化称呼。鸟铳自十六世纪装备中国军队以来,一直被使用到近代。中国明朝十六世纪装备的鸟铳是火绳点火的火绳枪。火绳枪在十六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深受明廷和中国枪械专家重视。在十六世纪中后期中国仿制成功并将其命名为“鸟铳”。之后还有大量改进型号陆续装备部队,成为中国军队的制式武器。对于这种缴获来的火绳枪(铁炮),明代的军器局和兵仗局称其为鸟铳、鸟嘴铳和鸟枪,并开始进行仿制和改制,制成了各种火绳枪。

1.鸟铳

鸟铳由铳管、准星、照门、扳机、铳床、弯形铳托等部分构成,用火绳点火发射。

鸟铳的扳机形似金属弯钩,一端固定在铳托上,另一端是夹钳火绳的龙头形机头,简称龙头。发射时,射手先点燃火绳作火源,然后扣动扳机,龙头下旋,火绳头落入膛室中点着发射药,将弹丸射出。

由于鸟铳管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并安有弯形枪托,所以射手在射击时将面部的一侧贴近铳托,运用“三点一线”的射击原理进行射击:即以一目对照门,通过照门瞄视准星,以准星对准目标,用左手托铳,右手扣动扳机,将弹丸射出。尔后再装填弹药,进行连续射击,因而提高了射速和命中精度,增大了射程和杀伤力,明代人说它能射百步之远。

由于鸟铳远比手铳优越,所以明朝的兵仗局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采用精炼的钢铁,制成一万支鸟铳,交由明军使用。此后,军工部门便组织火器研制者,进行不断的研究,制成了子母铳等各种新型火绳枪。

2.子母铳

子母铳是由母铳和子铳构成的单兵火绳枪,大约自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开始使用。母铳管的长短粗细、铳床、弯形铳托、扳机,以及主要附件,基本上与鸟铳相似。按当时规定,每支鸟铳配四支子铳。子铳长七寸,重一斤,安有一个小铁牌作为擎手用。铁牌上开有一个小孔,与母铳管前端的准星对准,并与母铳管尾部的照门相配称。子铳口与母铳槽相衔必须紧密,以防发射后火药烟气外泄,熏伤射手。母铳管的前端还可配装短剑一把,剑身长一尺三寸,刃长五寸,口开曲眼,平时装在木函内,当短剑插在管口上时,曲眼正对准星,全铳连剑共长五尺。发射时,将四支子铳轮流装入母铳中,依次射击,射速大为提高。如果子铳用完,则将短剑插上,同敌拼杀。因此,子母铳实为我国最早装配制式枪刺的单兵枪。

3.噜密铳

噜密是1世纪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在今土耳其境内,明代还称其为鲁迷或鲁密。噜密铳实际上就是当时土耳其军队装备的一种火绳枪,明代万历年间传入我国,由火器研制家赵士祯在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仿制成功。

噜密铳身长六七尺,重3~4千克,尾部有钢制短刀一把。其基本构造与鸟铳相似,但扳机有所改进。噜密铳的扳机和机轨分别用铜和钢片制成,厚如铜钱。机头与机轨都安在铳把上,并在贴近发机处安置一个一寸多长的小钢片,以增加弹性,使扳机能够捏之则落,射毕弹起,具有较好的回弹性。

噜密铳装填的发射药较多,威力大于同时期欧洲的火绳枪,而且比日本的火绳枪轻,所以明廷军工部门大量仿制,装备明军使用。徐光启在明天启元年(1621年)2月17日奏称,他在组织明军训练时,曾领取2000支噜密统,经过几个月的使用,只有几支损坏,其余都完好如初。说明这是一种质量较好的火绳枪。

为了能使明军较好地掌握噜密铳的射击方法,赵士祯还把他从噜密国掌管火器的官员朵思麻处获得的射击程序,全部刊印在《神器谱》中,并附图加以说明。火药装填程序完成后,射手即处于听令待发状态,根据临战时的双方位置,选取不同的射击姿势。其中有蹲跪式射姿、立式射姿、十几步内近战射姿、五六步内近战射姿。装填过程和射击姿势,基本上适用于当时所使用的各种单管火绳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4.掣电铳

掣电铳单兵火绳枪全长6尺多,重6斤。其形似火绳枪,适合单兵使用;由于备有子铳,故可轮流发射,这是赵士祯欧洲火绳枪和小型佛郎机之长改良而成的一种火绳枪。其母铳管安于铁床上,每支母铳配五个子铳。子铳长六寸,重十两(古代十六两为一斤),开有火门,内装发射药与弹丸,平时装于皮袋中,每袋可装四个。从构造特点看,掣电铳是赵士祯所创火绳枪中性能最好的一种。

除上述火绳枪外,明代后期还有剑枪大追风枪,以及赵士祯创制的鹰扬铳、兰长铳、震叠铳等火绳枪,它们都各有特点,争胜于一时。

5.兵丁乌枪

兵丁鸟枪清代前期(即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军使用的一种火绳枪,枪管用铁制造,枪长2013毫米,铁弹丸重一钱,装药三钱,木托下安330毫米的叉脚。满汉八旗士兵用黄色枪托,汉军用绿色枪托。兵丁鸟枪使用年代较长,但在枪身的形制构造与发火装置上都没有改进,在鸦片战争中,其落后之处已暴露无遗。

欧洲

火绳枪是在大约1450年左右,欧洲火器研究者在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种兵器。

火绳枪最早于1400年左右有了雏形,被称为“Hakbutt”,由英国人发明,其主要结构是将旧式火枪的枪管加长,加上枪托,再把一种利用火绳枪机点火发射的装置安装上。火绳枪的枪机包括蛇形杆和扳机,蛇形杆前端夹有引燃的火绳,火绳多用麻绳浸泡硝酸钾或其他化学溶液制成。当扣动扳机时,杠杆作用将蛇形杆推下,使火绳接触枪管尾部发射药池,点燃火药,火焰通过火门传入枪膛,引燃发射药,子弹便被击发出去。

15世纪欧洲火器的权威马丁·梅茨,是最早在火绳枪上加装了准星、照门以及点火板,并配备了通条。火绳枪的配件还包括火药壶、铅弹模等。

14世纪30年代,欧洲出现了第一种管形金属制火器火门枪,在战争中,因声音如同惊雷轰鸣只能起到威慑敌人的作用。

进入15世纪后半期后,欧洲的火绳枪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意大利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滑膛枪”的火绳枪;而德国的火枪无论是技术,还是普及率都排名第一,其运用也处于领先地位。1493~1519年期间制造的德国产火绳枪。1493~1519年期间制造的德国产火绳枪。1499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市的一份清单,记载了“滑膛枪”(Musket)的火绳枪,此枪最早用在1521年的意大利恰拉比战役中。

1547年,瑞典发明了弹簧式燧发枪机(Snaphance),其使用钢火镰打火。当射手扣动扳机时,弹簧弹动击锤撞击火镰,产生的火星落入下方的发射药池点燃火药。火药池上安有保护盖,用于防止雨水进入和火药撒出。发射时可通过扳机将盖子打开,装上火药后再用手盖上。这种枪机比转轮式枪机简单可靠,因此受到各国重视,沿用较久。

十六世纪,土耳其军队装备一种火绳枪,中国人称其为噜密铳,它身长六七尺,重3~4千克,尾部有钢制短刀一把。噜密铳的扳机和机轨分别用铜和钢片制成,厚若铜钱。机头与机轨都安在铳把上,并在贴近发机处安置一个一寸多长的小钢片,以增加弹性,使扳机能够捏之则落,射毕弹起,具有较好的回弹性。噜密铳装填的发射药较多,威力大于同时期欧洲的火绳枪,而且比日本的火绳枪轻,所以明廷军工部门大量仿制,装备明军使用。

16世纪,代表欧洲火绳枪先进水平的是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绳枪。该枪具有机械式瞄准具,有效射程大,每分钟可发射2发,但很笨重,需要用叉形座支撑才能发射,而射出的铅制弹丸威力大,可击穿100m内骑士所穿的重型胸甲。

到了1610年左右,法国的研发者对弹簧式枪机进行了改进,发明了撞击式燧发枪机(Flintlock)。这种枪机结构更加简化,可靠性得到了提高,维修更方便,因此被欧洲各国采纳,成为后来燧发枪的基本式样。”火绳枪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到17世纪末期燧发枪开始大规模取代火绳枪时,古代兵器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日本

日本从1543年引进葡萄牙制造的火绳枪技术,因战争的需要,开始大量仿制并迅速投入到战争。日本火绳枪的品种繁多,如步兵使用的长铳(步枪)、骑兵使用的短铳(卡宾枪)、自卫用的拳铳(手枪),以及多管铳、转膛铳、口径达到80mm左右的手炮等。将军使用的火绳枪制作精良,枪管表面镶嵌金银纹饰、族徽和铭文,枪托采用名贵木料雕花装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收藏界的欢迎。日本火绳枪虽品种繁多,但基本结构主要由枪管、枪托和火绳机组成,比较单一。

日本火绳枪枪管采用前膛式结构,表面八棱形或圆形,外径从后向前逐渐收缩成锥形,枪管壁厚与内弹道压力曲线的变化相匹配,枪膛尾部用内螺纹与膛底螺栓旋接后封闭膛底,一旦出现瞎火弹,即可旋开膛底螺栓将其取出。枪膛膛室侧面有传火孔与底火盘相通,用于点火;枪管中部上方的照门与枪口上方的准星构成了完整的瞄准具;枪管中部下方的数个用销钉与枪托突耳进行固定连接,枪管尾部用套与枪托进行固定连接。

日本火绳枪具有击发迅速,可靠性好、使用灵活方便的特点。其缺点是没有采用可以抵肩的枪托、射击稳定性差;另外,其击锤上的火绳槽没有夹紧装置,使用不便。

构造

火绳枪由枪管、托木、龙头、扳机、火绳组成。枪管上前有准星后有照门,三点一线便于瞄准。火绳枪最精巧的就是点火装置,龙头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根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扣动扳机,龙头便会向下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铅弹发射出去。火绳是放在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干,能缓慢燃烧,在战场上一直燃烧以节省点火时间。

火绳枪的其它配件:包括发射药壶、铅弹模等。

以鸟铳为例,枪机的具体结构:发射时将扳机杆上压,扳机杆后端会上移,前端下降,依靠链将蛇杆往后拉下,夹在火绳夹里面的火绳下降并接触到膛室;当松开扳机杆时,扳机杆下方的一个弹簧片会将扳机杆前端推回原来位置,蛇杆也自动归位。鸟铳在发射时,先将机头夹钳的缓燃火绳点着,使其成为火源,然后扣动扳机杆,龙头绕连动臂按顺时针方向下旋,火绳便落入药室中将火药点燃,产生气体,射出弹丸。这样的点火发射机构,其好处是双手都可以用来把持火器,发射时手部移动的距离较短,有助于瞄准。这样,解决了瞄准与发射的问题。

使用

火绳枪的射击过程非常烦琐。戚继光在《戚继光兵法》中记录了使用火绳枪有10道工序,他还编写成鸟铳装填与射击的歌谣,《纪效新书》十四卷本,卷五“鸟铳解·铳歌”:“铳歌:一洗铳,二下药,三送药实,四下铅子,五送铅子,六下纸,七走纸,八开火门,九下线药,十仍闭火门、安火线,十一听令开火门,照准贼人举发。”

弊端

在世界各国军队中使用了200多年的火绳枪弊端很多,若在战场上遇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会更加严重,甚至是致命性的。

1.火绳枪的使用过程非常复杂且时间很长。欧洲阿姆斯特丹操作手册有四十二个动作,最好的射手每分钟也只能打二三发子弹。戚继光《戚继光兵法》记载,使用火绳枪也有10个步骤。

2.火绳枪不能在雨天使用。雨天因淋湿火绳枪而不能点火;风大时也不能使用,风会吹掉火门上的传发射药。另外,由于当时还只有有烟火药,射击后会出现很大的烟雾而严重干扰自己部队的视线。

3.火绳在点燃时也很危险,一不小心火星会把身上背着的弹带给点燃,然后引起爆炸并伤及火枪手自己。更为严重的是,点燃的火绳在夜间很容易暴露自己,无法在夜间偷袭敌军过程中使用。

4.用来引发火绳枪的火绳,每个火枪手都要携带长达几米。开枪时须先点燃火绳,遇到天气潮湿时,火绳极难点燃或者熄灭。有些老兵将火绳的两端都点燃,用来准备开第2枪,由此造成一根火绳燃烧的时间大大缩短。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位名叫拉尔夫爵士被沃勒围困在德维柴斯,因火绳全部被用完,就让手下的军官在全城逐家搜寻所有的绳子全部带到兵站,并按照制作火绳要求尽快做好,解了燃眉之急。

5.火绳枪精度差,有效射程最多只有100米,有的只有80米不到,由此而造成敌人会很快冲到己方。

参考资料

鸟铳.中国军网.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