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
焦山古称樵山、谯山、浮玉山,后为纪念东汉隐士焦光居住在此地而改名焦山,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东吴路的一个文化旅游景区,隶属于镇江三山景区。焦山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段中心,最高峰海拔70.7米,地势较为平缓。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焦山历史悠久,东汉时期即有人在此建造了普济庵,唐朝至明朝时期又多次增建寺庙和道场,佛教活动频繁。清朝康熙帝和思想家康有为等人都曾来此游览。景区拥有定慧寺、乾隆行宫、焦山西安碑林博物馆等众多古迹,还藏有《瘗鹤铭》《魏法师碑》等重要石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焦山碑林(焦山碑刻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至1995年,国家文物局拨款整治抢救焦山摩崖石刻,并清理发现被淹没于岸壁间的多方题刻。2000年至2007年,镇江市与京口区两级政府投资修并重建了定慧寺、山门不波亭等众多老景点。2012年,焦山景区与金山景区、北固山景区一起,作为“镇江三山”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命名由来
焦山历史悠久。在较早的时候,人迹罕至,只有樵夫山上砍柴,所以被称为樵山。后因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遂更名谯山(谯为登高望远之意)。山分东、西两峰,状如雄狮盘踞,故又名双峰山、狮岩。南朝时因形似浮江碧玉,更名为浮玉山。古时,此处乃长江入海口,有两座名为松寥山和松山的小岛,如两尊石阙分峙守卫,故也常称为“海门”。传说南宋时,赵恒为纪念曾隐居此山的东汉隐士焦光,而将山名改为“焦山”,后一直沿用。
历史沿革
东汉时期普济庵在焦山建立,隐士焦光从河渚徙居焦山洞穴,三次拒绝皇帝任命他为官的诏令。
天宝时期,先后有玄奘法师弟子的法宝寂禅师、以及神法师、禅宗高僧枯木禅师来焦山建造寺庙,传播法相宗、天台宗和禅宗的思想学说。
北宋时期,赵光义派遣近侍来焦山建立道场,并制疏文刻于宝幢。宋真宗则追封焦光为明应公,并优免焦山田地差役。此外,润州知府钱祠部良丞在这里建造了宝墨轩用来保存痉鹤铭、焦君等碑刻。佛印禅师从金山来焦山任住持,并改普济庵为普济禅院。
南宋时期,焦山成为重要战场,南宋先后与金、元在此交战,一胜一负。在此期间,时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在焦山游览并刻石留念。景定四年(1263年)一次火灾将焦山寺院烧毁,当时的住持德嗔禅师募集资金对寺庙进行重建。在至元年间(1280—1291年),闻叟禅师任焦山住持,普济禅院改名为焦山寺。后江浙省周文英捐资兴建焦山镇寺塔。
明朝时期,朱祁镇、朱翊钧各赐大藏经一部,安置于焦山寺中。在这一时期,焦山寺还经历了一系列扩建。如住持弘衍禅师扩建天王殿、藏经楼、千佛阁、海云堂等寺宇近百间,焦山寺规模大增。镇江太守姚堂、大学士徐有贞在山腰西南角建壮观亭。妙福、妙瑛师修建大殿、禅堂、斋堂、吸江亭、观音阁等。万历年间,太仆蒋亮夫、兵部侍郎汪道昆(字伯玉)又先后在焦山建立了焦岩书院和水陆无遮道场。
清朝,康熙多次来焦山游玩,并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将焦山寺改名为定慧寺。十年后,陈鹏年派人从江中捞出《瘗鹤铭》残石五块,立碑于焦山宝墨轩。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爱新觉罗·弘历在此建立了一座行宫。至爱新觉罗·颙琰十八年(1813年),漕运总督阮元在焦山建藏书楼“焦山书藏”。同治、光绪年间又先后在此架设了炮台,期间常镇道沈秉成将东峰吸江亭重建为吸江楼。
近现代时期,康有为、蒋介石等来此游玩,定慧寺的方丈智光法师在此创建了焦山佛学院。1953年,焦山被批准辟为公园,面积21.1万平方米,1998年后,陆续将寥山等东、北、西三面新生陆地拓展为景区。公园总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0%以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焦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区东北隅长江中,与象山隔江相望,距市中心约4.5千米,位于东经119°28′,北纬32°17′附近。焦山周长约2000米,占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29.2万平方米,陆地面积32.7万平方米。
地质演变
焦山地处宁镇山脉东部的褶皱隆起带的中段。从北固山到焦山是沿江大断裂所在地,两山体均形成明显的断崖。焦山与象山本属同一山体,后受断层作用,二山分离,焦山被推移到江中,逐渐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唯一的江心岩石岛屿,与南岸象山隔江相对。
焦山山体由奥陶系仑山大理石构成,顶部覆盖有下蜀黄色粘土。花岗石、石英二长岩呈株状侵入于灰岩之中,与灰岩多呈斜切面接触。然而,石灰岩经长期风化,极易崩落流失。自1949年以来,焦山地区经常受到洪涝侵袭,导致多次滑坡,致使焦山的西峰日渐削平,山体不断收缩。
地形地貌
焦山位于长江中下游河段之中,是一座岩石岛屿。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低山岗地为主,最高峰海拔70.7米,整体较为平缓。
气候
焦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略低于市区。7月份温度较高,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9℃左右。1月份温度较低,极端最低气温-10℃。焦山四周环水、江风凉爽,夏季不炎热,冬季来自内陆的北风为山体遮蔽,位于焦山南坡的定慧寺较为温暖。全年平均雨日119天,总降雨量可达10631毫米,其中夏季雨量约占全年近半数。
水文
焦山所处的长江镇江市河段,据1959—1980年的观测,该河段出现的最大流量为51900立方米/秒(1962年9月13日),最小流量为12300立方米/秒(1974年4月10日)。流速在较顺直的河段,其分布较均匀,在弯道环流地段,凹岸的流速大于凸岸,高潮时流速最小,而落潮时最大。平均最大流速为1.33米/秒,最小流速0.51米/秒。断面上的含沙量很不平衡,高潮时含沙量少,落潮时含沙量多,1959年—1980年间在测点上测出最大含沙量为4.24千克/立方米(1971年9月2日),在断面上测出的平均最大含沙量为1.41千克/立方米(1980年7月4日)。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焦山地区总共有观赏树木53科141种,藤本植物17科25种、地被植物20科43种、观赏花卉132种、水生植物15种。其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中古树名木数量多、树龄长、树种多。有四百余年的枫杨,有七百余年的“宋槐”,有八百年左右的古银杏,有一千两百年的“六朝柏”,还有桂树、雪松等。
动物
焦山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段中,所处河段生存有中华鲟、白鲟、白鱀豚、江豚等珍稀鱼类和动物,其中,中华鲟、白鲟为围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是濒危的珍稀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景区布局
焦山风景区有定慧寺、碑林、乾隆行宫、古炮台、吸江楼等多个景点,其中定慧寺位于景区南侧,靠近景区入口,在其东侧有乾隆行宫。碑林在乾隆行宫北侧,古炮台位于碑林东北侧,吸江楼则位于古炮台的西侧,南侧则有老山门“不波亭”。此外,还有三诏洞、别峰庵、万佛塔等景点分布在景区各处。
主要景点
定慧寺
定慧寺是焦山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景区入口处,焦山南麓。相传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194年)。清康熙年间改名定慧寺。第二次中日战争时期,部分寺宇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解放初期曾予修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受到严重破坏。1979年6月大殿、天王殿整修,现已稍复旧貌。焦山诸寺以定慧寺为最大,余皆称庵或阁,通称十三房,即海若庵、海西庵、水晶庵、碧山庵、玉峰庵、香林庵、石壁庵、海云庵、自然庵、别峰庵、松寥阁、文殊阁和观音阁。其中部分已湮没。
不波亭
不波亭即定慧寺山门。两边有墙,中间大门通道,旁立石狮一对。有联曰:“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亭北照壁八字墙嵌有“海不扬波”石刻,为明嘉靖元年(1522年)甘肃天水胡缵宗书。不波亭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1949年后曾几度整修,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照壁被毁,1979年重新恢复。
乾隆行宫
乾隆行宫位于定慧寺东、焦山碑林南,又称焦山行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于焦山海云堂旧址。行宫除殿堂、寝宫、朝房外,尚建有镜江楼(上行宫)、画窗、竹楼等。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即已倾,至同治年间已全废。现焦山行宫实为自然庵与文殊阁旧址,内有凤蝶总科厅、北极阁、黄叶楼、文殊阁等建筑。庭院内有青翠的竹林、古老的银杏和枫杨,建有假山、池、亭、桥,环境幽雅。1992年,在观澜阁内建行宫塑像,并辟有展室,展示康熙、乾隆南巡时游焦山的有关资料。
焦山碑林
焦山碑林旧称宝墨轩,位于定慧寺东北侧。北宋初建“宝墨亭”,清道光间设宝墨轩。1960年,在宝墨轩旧址的基础上扩建为碑林,将《瘗鹤铭》残碑移此建亭保护,并搜集镇江专区自南朝至清代历代刻330多方在此陈列。1984年增加460余方石刻。1988年碑林进行了维修,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7月,成立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2002年扩建,并于2020年再次进行改造提升。
重要碑刻
瘗鹤铭
《鹤铭》是六朝石刻,作者为葬鹤而作。但关于碑刻作者有晋朝王羲之,南梁陶弘景,唐代王瓒、顾况、皮日休等多种说法。这座石刻原本在焦山西麓的雷轰岩上。后山石崩裂致该石刻坠江。受风浪浸洗,被泥沙淹没。清康熙,将其打捞上岸,出水时上面的字又有损毁,仅有93字。字体为楷书,文字内容从左向右排列,以“奇、险”为其主要特点。在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上,《瘗鹤铭》摩崖石刻影响巨大,是上接魏、晋,下开隋、唐楷书风范的优秀作品之一。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称之为“大字之祖”。南宋大家曹士冕称“瘗鹤笔法之妙为书家之冠冕”。在书法界还有“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这一说。是研究中国书法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也是学习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范本。
乾隆御碑
乾隆御碑石高243厘米、宽344厘米、厚60厘米,所用书体为行书。该碑是乾隆四十五年(1779年)时爱新觉罗·弘历第五次巡游焦山时所写。整个碑刻有整石雕刻而成,碑阴、阳两面都刻有诗文,碑四周及底座镌刻九龙云水深浮雕,刻工精湛,在江南地区较为罕见。该碑书法结体严谨,笔法流畅,线条匀圆丰满,整体雍容俊逸。
魏法师碑
魏法师碑石高242厘米,宽87厘米,为楷书作品。碑立于唐仪凤二年(677年)。是江苏省境内为数不多且保存较好的初唐碑刻之一。此碑由中书右史兼崇文馆学士胡楚宾撰文,清河张德言书、东海徐秀镌刻、石匠满通制石。碑刻书法风格兼有虞世南的内含刚柔,褚遂良的清灵隽秀而无妩媚之气,结字疏朗,方整有致,用笔沉着厚重,已是成熟的唐楷。清代金石家叶昌炽称为“初唐妙品”。
古炮台
焦山古炮台又称抗英炮台,位于碑林的东北侧。建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年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军舰侵入长江曾遭焦山炮台守军的抵抗,炮台亦毁坏。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炮台面东兼南,呈扇面形,内设八尊火炮。炮台后筑营墙、兵房、火药库,前营门向南至江边下码头,后营门向北对松寥山。中日战争期间,又被日军破坏。1949年后又经过多次修整。
吸江楼
吸江楼位于古炮台西侧的焦山东峰之上。原名吸江亭,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又称四面佛亭。还曾名汲江亭、汲江楼、吸江亭、四面楼等。吸江楼最早建于宋朝时期,但如今的吸江楼为1981年10月重建而成。楼呈八角形,全楼共分两层,当代著名书法家沈迈士,为楼书“江山胜概”横匾。
三诏洞
三诏洞位于焦山西麓,又名焦光洞。洞高约4米,深约6米,洞前筑亭。洞中有焦光塑像,身着隐士服,脚着芒草鞋,右手持卷,左手作摇摆状。旁立两童子像。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焦光后裔焦尔昌重新整修,并亲题石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1979年重塑。焦光,汉末隐士,相传避乱镇江,隐居焦山岩洞中,皇帝三下诏书请其出山,都拒不应诏,因有“三诏”之名。
别峰庵
别峰庵位于焦山西北别峰上,又名别山庵。焦山东西两峰之间别有一峰,称别峰或别山。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破坏,1981年重新修复。别峰庵是一座方形四合院,庵北侧有清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书屋,花树一庭,小斋三间,内分书屋、客厅、卧室,陈设竹器家具。
万佛塔
万佛塔位于焦山东峰。因塔内供奉佛像一万余尊,故名。元大德二年(1298年)江浙佥省周文英曾在西峰建塔,后毁,1999年9月11日重建完成建成。塔高42米,建筑面积583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江南明清风格,“万佛塔”匾额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题写。万佛塔七层八面,每层中心柱供奉缅甸玉佛,壁龛供金佛。天花板上绘飞天彩画。外墙饰有护法诸天像。塔廊内外,供奉着玉质、木质、石质、陶质等大小佛像一万余尊,外廊墙壁为唐三彩瓷砖壁画。塔下地宫,绘有唐三彩壁画万方礼佛图。塔顶装红色航标灯,可为长江行船导航。塔四周建有塔院墙围护,呈现佛塔的庄严、祥和和神秘感。塔院门厅悬挂赵朴初题“谨当随喜”匾额。塔院大门两侧墙上嵌有“海不扬波”“中流砥柱”八个大字。
观澜阁
观澜阁位于乾隆行宫东侧、碑林南侧。建于清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七年(1847年),属自然庵。古时阁濒长江,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故名。阁为二层,楼上东、西、南三面皆窗,视野开阔,可观江景,并有长廊与黄叶楼相衔。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暂设领事馆、税务司于自然庵,松寥阁、观澜阁亦被英领事占居,直至同治三年(1864年)。1997年房危,重建。
新山门
在老山门(不波亭)东侧,由天王殿前、放生池向南略偏东直抵江边码头,与天王殿、大雄宝殿同一轴线。2002年10月4日落成。新山门由码头、防洪墙、石牌楼、照壁墙、吉祥如意桥、山门殿、钟鼓楼、亭桥、焦公亭、茗公亭、放生池等组成。
鹤园
鹤园位于焦山东南处。相传王羲之曾在焦山放鹤、瘗鹤,并写下瘗鹤铭,故园以鹤命名。该地原为种苗场苗圃,1994年,建成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园区,占地2.67万平方米。园周围环水,岸边植柳,有桥两座与外相连。园内有池塘、曲桥、草坪、仙鹤塑像,广植紫薇、樱花、海棠花、桃、荷花木兰、松、柏、红枫、迎春柳等花木,环境幽静。
其他看点
华严阁
华严阁位于焦山西麓。为清代僧元湝创建。1949年后,多次修整。979年,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其题“无尽藏”匾。
壮观亭
壮观亭位于焦山西南山腰,又名坚柏亭。明天顺八年(1464年)始建,取唐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诗意以名。又因为亭前岩边有六朝柏,生长年份已经超过一千年,故又名坚柏亭。亭为六角形,石柱上刻有古联。
六朝柏
六朝柏是一株桧柏,位于壮观亭前。相传六朝时植,故称“六朝柏”,实际上是唐朝种植的,年代悠久。胸径50厘米,树干半空,现属省级保护的古树。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位于焦山西南麓沿江山崖上。保存了自南朝至近代历代名人题刻约百余处,基本完好,部分有缺损、风化现象。其中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题名石刻最为珍贵。
中日友好纪念碑
中日友好纪念碑,位于华严阁东。建于1985年,是一座1立方米的卧式台历形纪念碑石,上刻“1984年6月11日”及“中国镇江·日本津市缔结友好城市纪念”等字样,并刻有纪念徽章。碑两旁各有一棵中日双方官员合栽的友谊树──雪松。
东泠泉
东泉又名烧丹井、炼丹井、香泉等。在定慧寺祖师殿侧院内,以前位于伽蓝殿前。明代方豪欲与金山中泠泉相配,故取名东泠泉。
罗汉洞
罗汉洞又称安隐洞,在华严阁东北。民国26年(1937年)开凿。洞口壁上嵌有苏轼石刻画像和焦山十六景题咏诗。
松寥山与夷山
松寥山与夷山是焦山的余支,处于焦山东北江中。因其分峙江中,形若门阙,而古人又以此为长江朝宗于海的门户,故称海门岛,俗称磕箩山。然两山名称很多,近焦山的一座,海拔12.1米,称松寥山、松山、瘗鹤山;较远的一座,海拔23.5米,称夷山、寥山、小焦山,又因鹰鹘栖息,鸟粪覆盖,故有鹰山、鹰岛山、鸟粪山、雀屎山和痢山等名。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60-1962年,相关部门集中六朝以后碑刻400余方,在宝墨轩原址的基础上建立焦山碑林。
1975年,将焦山公园东南部划出,成立绿化种苗场。
1983年,定慧寺天王殿柱子因年久腐朽,准备拆除重修。1986年工程开启,按原址原貌进行翻修,并于次年翻修落成。
1991-2002年,焦公纪念堂和焦山“板桥书屋”先后重建完成,相关部门在象山与焦山间架起长610米,高65米的过江游览索道,并在定慧寺兴建万佛塔、新山门,扩建了碑林,成立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园林部门还对焦山东南部的绿化种苗场进行开发建设,先后建成鹤园、木樨园、枫杨文化广场。
1994年9月,藏经楼动工重建,至1998年5月,建造完成,随后即为万佛塔奠基。次年,万佛塔落成开光。
2001-2003年,焦山公园兴建“鹤园”(即瘗鹤铭)入口工程。包括广场、垂花门廊、曲桥3部分。其中门廊总长21米、宽6米,层高3.1米,面积70.75平方米;曲桥长22.5米、宽1.8米,面积40.5平方米,投资25万元。2006-2007年,焦山公园再次增设盆景园、牡丹园、芍药园、桂花园,占地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
保护
1979年,有关部门对定慧寺各殿堂以及三诏洞进行了维护,并塑佛像和焦公像。此外还恢复不波亭(山门),并将危的吸江楼折除重建。
1981年,有关部门重修别峰庵,恢复郑板桥读书处。
1984年9月,焦山公园修复文昌阁、焦山西安碑林博物馆、古炮台等文物古迹。
1988年,焦山碑林进行维修,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以后,由政府投资,对焦山、象山进行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治理和防洪设施建设,使焦山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次年,国家文物局拨款整治抢救焦山梵文摩崖石刻,至1995年6月,焦山第二期整治抢修摩崖石刻工程竣工,清理发现被淹没于岸壁间的题刻多方。
2000-2007年,镇江市与京口区两级政府先后投资数千万元,修葺并重建了定慧寺、山门不波亭、焦山碑林、万佛塔、乾隆行宫、焦山抗英古炮台等,维修郑板桥书屋、吸江楼、观澜阁等老景点。
重要事件
1968年夏,大雨导致坍山,藏经楼被毁。
1983年,焦山与金山、北固山一起被列为江苏省“三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1年7月,焦山地区出现大暴雨,长江发生洪水,江水进至天王殿阶下,十多处摩崖滑坡,道路阻塞,山上泥、石、大树冲破海云堂至华严阁一带房屋。
2003年,焦山获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称号。
2012年,焦山风景区所属的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相关文化
焦山地区建有多处佛教寺庙,历史上也有众多高僧大德来此活动,佛教文化十分深厚。记载在册的高僧即有法宝寂法师、道恭神邕法师、佛印禅师了元禅师、枯木法成禅师等,涉及到法相宗、天台宗、禅宗众多佛学法脉。除定慧寺外,山中还建有海西庵、石璧庵等。1934年,时任定慧寺住持的智光法师,以定慧寺原有的学戒堂为基础,创办了焦山佛学院。1980年6月14日,市佛教协会成立,会址即设于焦山,定慧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参考资料
焦山碑林简介.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2023-05-13
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旅游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5-13
镇江焦山门票价格一览.镇江本地宝.2023-05-13
宋拓南朝瘗鹤铭.故宫博物院.2023-05-13
六朝《瘗鹤铭》.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2023-05-13
清乾隆御碑.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2023-05-13
唐魏法师碑.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2023-05-13
焦山佛学院.大菩文化网.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