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简称北大医院,在1915年2月15日创立于北京,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公共卫生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中国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院长是杨尹默。
医院前身为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属诊察所;1946年随北京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此后经历院系调整,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成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2019年接管密云区医院成立密云院区,大兴院区于2023年12月18日正式启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拥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12个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医院设有36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1个研究科室、4个研究所;共有59个病房,开放床位1805张。日均门诊量1万人次左右,年门急诊量270万人次,年收治病人近10万人,手术近4万余例。医院在职职工37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余人,副高级职称近400人。
医院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榜位列全国第12名;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排名第十七名,学科排名第五名;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综合排名第18名,学科排名第五名。
历史沿革
创院初期
医院的前身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附设诊察所,于1915年2月15日在后孙公园正式开诊。1920年,孙柳溪筹建了耳鼻咽喉科,蹇先器筹建了皮肤花柳科,诊察所的科室逐渐完善。
1923年9月,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改建为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成为最早改为六年制的医学校,附设诊察所也随学校易名为“北京医科大学校附设诊察所”。同年梁铎来到诊察所工作任助教,并于11月成立X光线诊察室。
1928年11月,京师大学校改组为国立北平大学,医科改称医学院,医院遂称“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重组与更名
1937年9月抗日战争爆发,应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求,医院院长吴祥凤带领部分师生来到西安市,成立了“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次年部分留在北平的大学医学院师生加入“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于次年3月重新开院接收病人。此时在西安的医学院也独立设置,改名为“国立西北医学院”。
1946年与北京大学合并,得名“北大医院”,同年多名北京协和医院的教授受聘于医院。王锡炽院长制定了住院医师制度。聘请当时已经是主治医师的邓庆曾、吴阶平、严仁英、赵锡祉等人担任住院总医师。次年医院计划将除外科、妇产科及门诊外的科室均迁至西安门大街新址四年后在西安门大街28号成立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病院,1956年扩建为第一和第二两家附属医院。两年后年改称“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在1958至1960年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左启华教授首创小儿神经专业,林传骧教授最早建立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1963年5月,中南海门诊部列入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为附属医院的一个直属门诊部。
1976年在北京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为现在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的前身。四年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该所是中国临床药理事业的开创单位,全国第一个临床药理研究所。
1985年医院建立外科监护室(SICU),这是全国第一个由麻醉科管理的SICU,首创全国小儿斜视弱视防治中心,医院随学校易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989年医院妇产科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妇儿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1992年,肾脏内科获批医院第一个重点实验室。次年,医院分别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审定为“三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
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稳步发展
2008年,医院成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2012年该院与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合作建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CPSC毕业后教育合作中心”,在中国首倡并实践“胜任力导向”的毕业后教育。2014-2016年连续三年,医院与RCPSC等单位主办了三届“中国住院医师教育大会(简称CCRE)”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
2019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管密云区医院成立密云院区,2023年12月18日正式启用大兴院区,自此该院成为大兴区第一所三甲综合医院。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有中心、密云、大兴(在建)、太原医院、宁夏妇儿医院5个分院区,设有36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1个研究科室、4个研究所;共有59个病房,开放床位1805张。日均门诊量1万人次左右,年收治病人近10万人,手术近4万余例。医院在职职工37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余人,副高级职称近400人,拥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12个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医院拥有着一批中国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中国首创小儿科教研室(1929)、泌尿外科(1946)、肾脏病专业(1950)、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儿科神经专业(1961)等;在中国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先心手术(50年代)、肾移植(1960)、引进人工晶体植入术(198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1986)、胸腔镜手术(1992)、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1997)、微创切口肺移植(2005)、经皮心室重建术(2013)等。
院区分布
中心院区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7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设有36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1个研究科室、4个研究所;医院共有59个病房,开放床位1805张。日均门诊量1万人次左右,年门急诊量270万人次,年收治病人近10万人,手术近4万余例。医院在职职工37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余人,副高级职称近400人,是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
密云院区
位于北京市密云区阳光街383号。密云区医院始建于1955年,2019年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托管,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简称:密云院区)。。任命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副院长王平担任密云院区院长。
医院是密云地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北京市120急救中心密云分中心,密云区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北京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北京市A类定点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68亩,建筑面积138672平方米,编制床位940张,开放床位854张,设有包括ICU、CCU在内的26个住院病区,36个临床和医技专业。其中呼吸内科、检验科是北京市重点培育专科,泌尿外科为“北京市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北京市泌尿系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基地。医院有在职职工1726人,其中高级职称162人,中级职称513人。日均门急诊量3000余人次,年收治病人3万人次。
大兴院区
位于大兴区高米店,于2023年12月18日正式启用,是集手术、化疗、放疗、靶向、介入等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治疗中心。大兴院区总建筑面积216,100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其中小儿科床位400张,妇产科床位200张,其他综合床位600张,设置地下停车位1167个,结合全院各学科特色以及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打造“大专科、小综合”,建立六大中心: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内镜诊疗中心、急诊危重症救治中心、日间手术中心、介入治疗中心。与中心院区差异化定位,医疗资源互补,与区域内医院实现双向转诊。
太原医院
始建于1902年,共有府城、汾东两个院区,府城院区位于解放路东三道巷,开放床位1000余张,开设44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拥有皮肤科、神经内科2个省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1个省重点建设学科,生殖中心、医学影像学2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护理学3个省重点专科;汾东院区位于小店区汾东大街256号,占地308亩,建筑面积284121.48平方米院区共设置床位1500张,拥有现代化先进医疗设备,其中拥有大型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群、超高端3.0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PET/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全身)、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心血管)、医用直线加速器、科研级CT机,全省先进关节镜、宫腔镜、腹腔镜、锥间孔镜、耳鼻喉科内镜、神经外科显微镜、眼科超声乳化机,设置手术间29间,其中百级手术间5间,可开展各种复杂的手术。、
宁夏妇儿医院
医院占地约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批复床位500张。核定人员总量800名。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23人,高级职称人员77人,医师156人,护士266人;研究生学历38人(其中博士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自治区塞上名医2人,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2人,入选宁夏人才托举工程1人。发表论文182篇,其中SCI10篇。有核磁共振成像(1.5T)、64排和16排螺旋CT、聚焦超声治疗系统(HIFU)等设备800余台。2022年门诊量27万余人次,住院人次约1.26万人次。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资料来源
重点科室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资料来源
内分泌内科
内分泌科2011年获评“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拥有多名专家教授及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医师。门诊及病房可对几乎全部内分泌及代谢专业的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包括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性腺等以及代谢疾病等,对某些少见病及疑难病症也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诊断。科室分为糖尿病专业、甲状腺专业、肾上腺及内分泌高血压专业、生长发育及内分泌代谢专业4个学组,还包括1个内分泌内科其他特色门诊。
风湿免疫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创建于2007年,主要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关节炎、骨关节炎、白塞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系统性血管炎等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特别擅长各种类型关节炎,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连续7年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稳居前十
胸外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是北京市胸部微创外科中心。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学科;自成立起一直是中国常规手术的示范基地和世界先进手术方法的推广基地之一。胸外科可全项开展各类胸腔镜微创手术,技术成熟规范,尤其在保留神经的单孔胸腔镜胸部肿瘤微创治疗、局部晚期胸部肿瘤手术治疗等。胸外科拥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和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护理团队。
儿科重症医学专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危重症医学专业成立于1993年,对疑难危重症儿童进行救治,包括脓毒症、神经危重症、遗传代谢病危象、等,收治外科术后的危重患儿于2010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20年顺利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
整形烧伤外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拥有美容整形门诊,创面治疗中心,整形烧伤病房、门诊手术室等完整的专业设施体系和专业化团队。具体分为三个专业组:美容整形外科专业组,肿瘤整形外科专业组,伤口创面治疗专业组。2015年成为全球首家获得EWMA认证的创面治疗中心,2018年又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获得该组织认证的创面治疗中心。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时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院内最大科室,编制床位两百余张,医护技等工作人员三百余人。是国家妇产科疾病研究中心(围产中心)、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重点学科、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爱婴医院和全国硕士博士培养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点。
妇产科分为妇科学和产科专业,妇科包括妇科肿瘤、生殖与内分泌、感染、腔镜、女性泌尿外科以及计划生育,产科包括普通产科、母体医学和胎儿医学。还拥有WHO妇儿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世界糖尿病基金会支持的妊娠合并糖尿病规范化培训中心、国家卫计委内镜专业技术妇科培训基地(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中心)、胎儿医学中心、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和生殖与遗传中心。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正式成立于1983年11月11日,是国家重点心血管病专科。以介入性心脏病学为龙头,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在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均居中国领先地位。心血管内科主要分为冠心病诊疗、心律失常诊疗、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心血管重症、高血压、超声心电图这6个专业组。
冠心病诊疗: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团队每年完成急诊及择期冠脉介入手术2000余例,以规范诊疗为基础,以冠脉生理学评估和血管内影像技术为特色,擅长进行高危复杂冠家介入诊疗,并旦积极牵头开展包括基于造影的动脉功能学评估、药物球囊以及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内的创新技术相关临床研究。
心律失常诊疗:主要包括快速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心脏植入器械,房颤综合管理体系,遗传性心率失常诊断与研究;结构性心脏病:心血管内科丁燕生主任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于中国较早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霍勇教授于2013年完成中国第一例用于治疗心梗后室壁瘤的经皮心室重建术。2016年马为副主任医师在中国较早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力衰竭和心血管重症:心血管内科监护室拥有专业的医护团队以及包括ECMO、IABP、无创呼吸机、呼吸机、临时外起搏、PicCo、CNAP等在内的专业诊疗设备与肾胜内科CRRT团队、康复医学科、药学部。营养科等科室密切合作,救治了大量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以及合并多脏器疾病的患者。
高血压专业组:高血压专业组是由流行病学、 遗传学、介入诊疗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复合团队。霍勇、李建平、张岩教授团队领号实施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结果发表于世界著名医学期刊JAMA杂志,提出并证实H型高血压理论及防治策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声心电图专业组:可开展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圈、心腔内超声、负荷超声心动圈、声学造影、介入超声心动圈、术中超声监测等多项检查,擅长疑难心血管疾病诊断评估。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最早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综合医院。1956年成立中医科、针灸科,1975年建立了中医病房和中医研究室,1987年建立北京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1989年中医科分离成中医针灸科和中西医结合科,2007年两科合并更名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科室汇集首都国医名师谢竹藩,名老中医王德英、马澜、周永芬、刘素宾、张淑娥及中青年名医张学智等几代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
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
是中国国最早建立的呼吸病学专科之一,为教育部呼吸病学首批博士授子单位和首批呼吸专业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擅长诊治呼吸疑难危亚症、肺癌全生命周期诊疗、间质性肺病、哮喘和慢阳肺、睡眠呼吸病、肺血管病、肺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少见疾病等领域。在不同时期分别在结按病和尘肺防治、肺功能临床应用、肺损伤和肺红一业公治、睡眠呼吸病诊治及机制研究、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大气污染健庚损害及慢性呼吸病防治、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等领域进行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普及。
肾脏内科
针对急性肾损伤、疑难危重肾小球病、慢性肾脏病及肾脏替代治疗等领域均主要研究和治疗。设有肾脏专科病房(2个)、血透中心(2个)、腹透中心、危重肾脏病监护室(CCNU)、门诊、肾脏病理、肾脏病特色临床检验、肾脏B超等共8个临床部门。设有11个专业随访门诊,包括IgA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管炎、狼疮性肾炎、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病、透析前准备、血管通路、遗传性肾病、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门诊。
泌尿外科
学科于1946年建立专业,1978年建所,创始人均为吴阶平院士。1989年起,该学科一直为高教部、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点支持的学科和中央保健基地的组成部分。2012年,该学科被评为临床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0年起,该学科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连续七年位列该专科首位。
科室共设4个病房,设有内镜、超声、尿控、矿石等珍疗空、罗科、病理、分子生物学、生化和化染等研究实验室,综合应用内镜、微创、介入、显微外科、新型生物材料、前沿药物、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人体器官功能修复等新技术。介入、业微外科、斯型生物材林、前沿药物、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人体其它功能修复等新技术,主要有前列腺疾病亚专业、功能及女性泌尿外科亚专业、泌尿外科组织工程亚专业、肾移植亚专业、泌尿系肿瘤亚专业、泌尿系结石亚专业和上尿道修复重建亚专业、
麻醉科
从五十年代中国最早开展硬膜外阻滞、小儿基础麻醉、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麻醉技术,八十年代心脏麻醉及儿外科手术麻醉的完善、九十年代术后镇痛及疼痛诊疗的普及,2000年后分娩镇痛服务的规模化实施,血液保护手段的逐步升级,到2010年后各种无痛诊疗服务的开展。
感染疾病科
建于1955年,是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国家肝病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传染病继续教育基地,北京市内科(传染病)重点学科。2007年成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肝病中心”。门诊包括肝病和感染病门诊、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等。其中肝病和感染病门诊每日至少有两位专家出诊。科室拥有人工肝治疗室,胃镜室、B超诊断室、病毒实验室等。收治疑难重症病毒性肝炎和肝病,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应急,各种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救治,不明原因发热诊断等。主持多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科委项目等。
老年病内科
老年内科成立于1990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主要从事老年疾病的预防、诊治等工作。开展的诊疗项目有动态血压、ABI(脉搏波速度、肱比)、中心动脉压、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纤维支气管镜、睡眠呼吸监测、超声骨密度检测、身体脂肪测定、体感诱发电势等检查项目。
消化内科
北大医院消化科则是由贾博琦教授与张树基教授于1978年在内科消化专业组基础上转建成胃肠(消化)科,主治食管及胃肠道动力相关疾病,例如贲门失弛缓、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便秘,炎症性肠病门诊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消化内科可完成胃镜检查、肠镜检查、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胶囊内镜、胃造疼、经内镜鼻空肠管置入、内镜下异物取出、内镜下止血等多项技术和消化内科对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筛选和癌前病变的监测等多项检查。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病房拥有干一病房区神经专业和神经内科二病房区2个,实验室12个。每天门诊量在300-400人次之间。另有独立的神经科急诊及急诊留观病床。医疗上的核心工作是神经系统疑难和重症疾病的诊治,依托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研究单位,科室在脑血管病、神经肌病、线粒体病、神经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展开研究。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狼疮性肾炎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与临床-病理表型相关性的研究
课题组自2004年起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学生物标本数据库和专病随访系统,数据库包括了患者准确、完整的临床资料及肾活检病理组织、血清、尿液和脱氧核糖核酸标本,该数据库的建立,克服了以往难以利用病人资源进行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障碍,为高效、合理地利用疾病资源进行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项目的系列研究为创新性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发表的SCI论文21篇,被引用次数达256次,其中他引204次,其中3篇论文连续发表在国际肾脏病领域排名第二的杂志《KidneyInt》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肾透明细胞癌致病基因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龚侃教授题组自 1998 年起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围绕VHL基因相关肾癌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龚侃教授带领课题组完善了遗传性肾癌VHL病的基因诊断体系,制定VHL病诊治流程,编译首部VHL病教育手册,创建首个VHL中文网站,填补中国遗传性肾癌治疗领域的多项空白,已经在医院组建形成中国唯一集诊断、治疗、筛查、预防及遗传咨询为一体的综合诊疗中心。
项目利用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遗传易感基因及遗传学致病通路,为探讨该病新的发病机制和肾脏损伤机制、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中国脑卒中精准预防策略的转化应用
项目组历经20年通过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对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做出创新性贡献,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组独立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针对中国脑卒中预防的国家Ⅰ类新药和风险筛查诊断试剂盒的联合产品对,并已上市和广泛应用项目组将上述成果转化应用,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研发出(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Ⅰ类新药——依叶®(依那普利10mg+叶酸0.8mg),该产品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准同时控制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创新药物;(2)用于脑卒中风险筛查的MTHFR-677C/T检测试剂盒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
自体血液回收机
1997年,心脏外科张明礼教授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于1997年经国家鉴定后推向市场,可以回收外科手术中90%以上的出血,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并于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学实践
医院部分学科为中国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首次在中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在中国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先心手术(50年代)、肾移植(1960)、微创切口肺移植(2005)、经皮心室重建术(2013)等。
资料来源
教育科研
教育
医院教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作为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累计培养本科生3300余人,研究生3800余人,其中包括硕士1900余人,博士1800余人,博士后近115人。医院每年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医学部8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同期在院300余人,研究生同期在院590余人,同等学力人员90余人。护理专业同期在院近400人。
同时,医院还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任务,为全国200多家医院培养进修医师近900名、承接北京市级和国家级考试项目6个。每年参加各级住院医师培训、进修、继续教育项目及考试的人员共计2万余人次。医院获得过多个个人与集体奖项:北京市优秀教师1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6、二等奖4人、三等奖3人,北京市师德标兵3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全国十大教育英才1人,全国师德楷模1人,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1人,全国“十佳住培管理者”,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2015年被评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医院为2014年9月公布的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17个专业基地,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科等。2015年10月被评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
2012年医院与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简称RCPSC)合作建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CPSC毕业后教育合作中心”,在中国首倡并实践“胜任力导向”的毕业后教育;2014-2016年连续三年,医院与RCPSC等单位主办了三届“中国住院医师教育大会(简称CCRE)”,2016年,医院正式获得RCPSC国际学院的国际机构认证(Institution Accreditation)。
关联院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医院1946年随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工作,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最大的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单位,从1977年-2020年北大医院累计培养本科生3300余人,研究生3800余人,其中包括硕士1900余人,博士1800余人,博士后近70人。目前医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医学部8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同期在院300余人,研究生同期在院630余人,护理专业同期在院近400人。同时,医院还承担着繁重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年在院参加各级住院医师培训、进修、继续教育项目及各类考试的人员共计2万余人次。
科研
医院获批国家、省部市、校级和横向课题,以及临床试验合计1600余项,经费约11亿元,其中纵向课题7亿元。累计发表论文5300余篇,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近3000篇,其中部分发表在包括NewEnglJMed(《新英格兰医学期刊》)、Lancet(《柳叶刀》)、Blood(《血液》)、AmJHumGenet(《美国人类基因杂志》)等国际期刊上。获国家、教育部、北京市、中华医学会等科技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及部委级奖项19项。
科研平台
北大医院实验中心(中心实验室)
北大医院实验中心(中心实验室)成立于1990年,占地4700余平米,分布在该院科研楼一、二层、五层和地下室。实验中心由10名专职技术人员组成,有分子生物学专家卜定方教授,实验中心现任主任为戚豫研究员。北大医院实验中心有实验区5个,含200个开放实验台面、12间PI办公室、细胞培养室4间、蛋白质实验室3间、膜片钳室1间、科研病理2间、分子诊断实验室和大型去离子水装置一套。低温冰箱区可容纳60台立式低温冰箱和容量超过百万的石蜡标本库。各类大型设备包括分选式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微切割仪、测序仪、成套去离子水装置、紫外可见凝胶成像系统、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冷冻切片机、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超/高速离心机、PCR仪和膜片钳等,总价值790余万元。对全院开放核心仪器,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同时担负研究生培养任务和各种技术讲座。可开展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细胞生物学、EBV转化淋巴细胞、基因转染、以膜片钳为主的细胞电生理学和基因诊断研究。
药理临床试验机构
该基地1999年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被批准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目前共拥有25个专业(血液、耳鼻咽喉、普通外科(胃肠外营养)、眼科、小儿神经内科、小儿肾脏、医学影像(诊断、核医学、治疗)、中医内分泌、心血管、呼吸、消化、肝病、肾病、泌尿、内分泌、神经内科、麻醉、妇产、皮肤和感染、免疫、小儿重症医学、骨科和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从2014年开始着手建设GCP药房。GCP药房选择建立在门诊、第一住院部和第二住院部等三个地点的药剂科工作区域内,并对具有药师资格的人员进行全员GCP培训,从中选择两位药师作为专职药师负责全院临床试验用药的管理工作。GCP药房的使各专业指定兼职人员在各专业相对独立的空间内存放和管理药品,转变为由专职药师在GCP药房进行管理。此外GCP药房的空调温度控制系统和冷链监控系统,可以保障临床试验用药的贮存条件。
国家重点学科
泌尿外科学
该学科于1946年建立专业,1978年建所,创始人均为吴阶平院士。1989年起,该学科一直为高教部、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点支持的学科和中央保健基地的组成部分。2012年,该学科被评为临床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0年起,该学科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连续七年位列该专科首位。
肾脏内科学
肾脏内科是由中国肾脏病事业的奠基人-王叔咸教授在50年代建立的全国第一个肾脏病专业和博士点。于1992年成立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和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本学科先后于2002年和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及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16年成立血液净化教育学院,并于2017年建成血液透析培训模拟中心。
该学科与哈佛大学Brigham&Woman医院肾内科建立肾脏病姐妹中心,共获得部委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本学科各层次的人才梯队达到了合理配置,中级以上人员36人,其中博士29人;有教授13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9人;20余人担任国家级或部级科研课题负责人。
儿科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成立于建院初期,自1942年开始逐渐按照西医学(美国)现代儿科模式开展儿科医教研工作,1946年1月开始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制度及规范化的医师培训制度,是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现代儿科之一。1950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152篇(1950-1979年35篇,1980-1989年100篇,1990-1999年592篇,2000-2009年1419篇,2010-2016年1006篇),其中发表SCI论文369篇。
1984年开始,按照教育部提出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计划,小儿科承担临床研究生培养任务,目标是培养临床医学高层人才。共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452名(临床硕士生119名,科研硕士生121名,临床博士生84名,科研博士生112名,博士后16名)。
皮肤性病科学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资助实验室,并于2010年获教育部创新团队,2011年成为北京市疑难性皮肤病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皮肤科研究室由真菌实验室、免疫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实验室及临床药理实验室组成。对大疱病、遗传病、医学真菌和皮肤肿瘤方面的研究工作处于中国领先地位,得到国际承认。这些研究成果分别被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自然遗传学》《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血液》《研究性皮肤病学杂志》等国际权威杂志。
血液内科学
1983年创科,并于2011年成立了血液肿瘤中心。为教育部博士和硕士学位培养基地,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北京市科研项目4项及多项校内和院内基金项目,参与了国家863重点科研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北京市科研项目3项,北京大学985项目2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获论文百余篇,并多次参与中原地区国际会议交流及受邀口头报告。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或参编专著7本。
妇产科学
此学科承担科研课题共70项,科研经费合计4850.79万元。主要包括国际课题2项、973子课题1项、13.5重点专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20余项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等。共发表文章60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共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如中华医学科技奖、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医促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并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杂志期刊
《国际妇科肿瘤杂志(中国版)》
北大医院妇产科主任廖秦平教授任常务副主编的《国际妇科肿瘤杂志》是由国际妇科肿瘤学会和欧洲妇科肿瘤学会主办的英文版学术杂志。该杂志收集了妇科肿瘤临床诊断、治疗、病理及科研等多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和个例报道等。 《国际妇科肿瘤杂志(中国版)》是中国第一本妇科肿瘤学术杂志,它将编译《国际妇科肿瘤杂志》英文版的优秀文章,同时兼顾国内妇科肿瘤方面的最新进展。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专家李巧娴教授主编的《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为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3年,反映中原地区斜视与小儿眼科的现状和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该学科在中国推广与繁荣服务”。该刊为季刊,每期48页,定价10元,刊号CN 11-3256/R,该刊以临床研究为主,辅以临床为基础的实验研究,特色突出,是中国唯一一种针对儿童眼病和斜视的专业期刊,被PubMed、CSCD、CNKI、万方、维普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源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主要内容包括临床研究、综述、专家笔谈、病历报告、调查研究、经验介绍、论坛、短篇报道、读者、作者、编者等。
声誉与排名
在2021年度中国医学院校STEM排名中该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17位。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榜位列全国第12名。
院内专家
杨尹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普通外科副主任。
曾担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外科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胰腺良恶性疾患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30余名,先后主持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4篇,其中SCI收录44篇,发表多篇国内胰脏癌诊疗指南、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委员、肿瘤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第20届理事会理事、肿瘤学分会常委、外科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普通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疗器械评审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肝癌诊疗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外科学院会员(FACS),《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国际外科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胰腺病杂志》编委,《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编委,《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编委,《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BMJ)》编委,《Langenbeck Archives of Surgery》编委。
杨尹默教授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被评为“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个人”。2010年获北京市高校“育人标兵”称号。2017年发表于《中华外科杂志》的研究论文“胰腺全系膜切除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奖。2019年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胰脏癌侵袭、转移机制研究及规范化诊疗体系的构建与应用)。2022年杨尹默教授团队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
郭应禄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男科病防治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终身名誉会长、北京郭应禄泌尿外科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主编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创办和主持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学中心。获得专利一项,主编著作32部,论文500余篇,成果20余项。主编第一部肾移植专著《肾移植》,培养博士45名、博士后4名。启动“泌尿外科人才工程成立了国家泌尿和男生殖系统肿瘤研究中心和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医疗中心82年主持研制国内ESWL样机,84年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87年首创俯卧位治疗输尿管结石,是国内ESWL领域的开拓者,并不断研究扩大ESWL的医用范围。80年代率先开展经尿道手术、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和腹腔镜的微创手术,91年主编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近年完成的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系列研究,获得专利一项,并在国内推广。80年代主编第一部肾移植专著《肾移植》,95年提出腔内热疗3个温度段的观点,培养的研究生中已获博士学位的45名、博士后4名。
1994年荣获首届吴阶平、杨森医药学研究奖一等奖,2010年荣获吴阶平、杨森医药学研究奖的特殊贡献奖,2010年度《科学中国人》人物杰出贡献奖,2011年荣获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终身成就奖”。2015年9月3日荣获亚洲泌尿外科学会荣誉会员奖、杰出华人泌尿外科医师奖同年10月15日荣获国际泌尿外科学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
张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化疗科主任。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会员,《CancerBiology&Medicine》常务副主编。
从事生物医学及细胞生物学研究,围绕肿瘤转移这一关键临床难题在国际期刊中发表论文90篇。
国家万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美国李氏基金会杰出成就奖获得者。
张宁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及细胞生物学研究,围绕肿瘤转移这一关键临床难题,从机理研究、生物标志物鉴定、药物筛选、纳米技术等多个侧面入手展开转化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发现并阐述了PKCζ、PDK1、Akt2、Rictor、ELMO1、Txnl2等一系列信号分子调控细胞运动的功能和机理,初步揭示了一个调控癌细胞趋化运动的信号传导通路,这一工作为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标志物。建立了一个新的药物筛选细胞模型,筛选获得两个先导化合物,一个抗癌转移化合物,已申请专利并开展临床前研究工作。近年来开始将研究领域拓展至纳米肿瘤学领域,进行纳米技术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了一系列肿瘤纳米检测新方法和手段,构建了一系列纳米新材料。
基于以上研究,张宁教授近五年在Gastroenterology,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Genome Research、Nucleic Acid Research、Biomaterials、Cancer Research等国际期刊中发表多篇文章;获得授权国际专利2项。
金红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儿科心血管基础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及《国际儿科学杂志》编委,Circ J、PLoS One等杂志审稿专家。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及北京市科技新星。在J Am Coll Cardiol (IF=19.896)等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27篇,被SCI他引1180次,应邀在SCI杂志发表多篇特邀综述,相关研究成果被纳入2015年国际心律学会专家共识、2017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及儿童心脏学会专家共识。副主编学术专著《肺动脉高压》《儿科心脏病学》等多部学术著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部委级科技成果奖2项。
杜军保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国家儿科医师奖获得者、国家名医(2017)、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1993),担任《中华儿科杂志》总编、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晕厥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协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先心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小儿心脏病协会理事,World J Pediatr副总编,Chin Med J副总编。
全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儿童功能性心血管疾病的新型疾病—儿童直立性高血压,并发现中国儿童存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以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建立儿童直立倾斜试验判断标准以及儿童晕厥诊断程序。由此开创了含硫气体信号研究的新领域,在国际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在国际著名杂志JACC(影响因子19.89)、ATVB及JBC等发表SCI论文150篇,主编《儿科心血管系统疾病诊疗规范》《儿科心脏病学》《儿科学》及《儿童晕厥》等20余部著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40余项科研课题。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9项奖励。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8年制学硕博连读长学制学生以及博士后数十名。
陈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任中华肾脏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16、17届世界血管炎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等杂志编委。2016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2007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2011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获奖人),2012年获得中华肾脏病学会首届“青年研究者奖”,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 收录的论文80篇(其中57篇为独立通讯作者),其中11篇发表在肾脏病领域或相关领域影响因子前10%的杂志。主要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损伤特别是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要创新性成绩包括:① 发现补体旁路活化是原发性小血管炎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② 建立了判断原发性小血管炎复发和疾病活动的综合鉴别体系;③ 提出寡免疫沉积性新月体肾炎本质上由两种疾病构成的观点。
杨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担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主治医师、教授、科研副院长,曾担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党支部书记,并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党支部书记。
在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暨北京大学肾内科组建急性肾损伤团队开展研究,组织完成中国AKI流行病学调查,。创建AKI自动化预警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漏误诊难题。为探索新治疗靶点,开展系列机制研究:揭示了肾小管细胞在AKI时具有天然自中防御机制—通过高表达肾损伤分子-1 介导吞噬凋亡细胞而转化为“非专职吞噬细胞”,呈现抗炎症表型,下调天然免疫炎症反应。这一结果为探索AKI后的肾脏保护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在AKI后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中,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肾小管细胞在AKI时发生“细胞周期 G2/M阻滞”,启动促纤维化效应。在阐明分子机制基础上,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或抑制关键信号因子有效减轻了AKI小鼠肾纤维化。这一研究开创了AKI后纤维化机制研究和治疗探索的新领域。
发表SCI论文33篇,IF223.5。其中通讯第一作者15篇,IF136.9,包括Lancet(IF: 47.8)、Nature Medicine(IF:29.9)、J Clin Invest(IF:12.8)、Am J 肾脏 Disease(IF:7.6)等。SCI他引1207次,单篇最高他引436次。
相关名人
争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非法行医问题
熊卓为系北大医院心血管内科研究员,在北大医院接受脊柱手术后病情突然加重。2006年1月31日,北大医院宣布,熊卓为因发生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2007年10月,熊卓为丈夫王建国将北大医院起诉至法院,认为参与治疗的实习医生没有执业证书,属于“非法行医”,由于医院的医疗过失造成其妻熊卓为死亡,索赔542万元。2009年7月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对此案一审宣判。法院认定,北大医院存在的医疗过失造成熊卓为死亡。因此,判决北大医院承担全部民事责任,赔偿王建国及其岳母共计70多万元,但法院并没有认定北大医院“非法行医”。一审判决后,双方不服,均提出上诉。
此案二审期间,经当事双方认可,北京市高级法院委托了第二次司法鉴定。司法鉴定对因果关系分析认为:北大医院对熊卓为采取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存在质疑;同时对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不足,存在检测、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缺陷,未能早期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出现肺栓塞时,也未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抢救过程中出现心脏和肝破裂。综合分析,目前材料未能发现其他可以导致熊卓为死亡的因素,北大医院的上述医疗过失造成熊卓为死亡,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010年4月28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非法行医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宣判。法院驳回双方的上诉,维持了一审判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担全部民事责任,赔偿死者熊卓为家属共计75万余元。对于广受争议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非法行医”问题,法院没有给出结论。
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官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5-29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华网健康.2023-05-29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百姓健康网.2023-05-30
医院概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5-30
科室介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5-3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14网上预约挂号 -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2023-06-02
“呵护全生命周期”,为百姓释疑答惑 北大医院在密云院区举行义诊活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大兴首家三甲医院正式启用,部分科室已约满.今日头条.2023-12-19
2021年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3-06-02
top100.中国医学研究院.2023-06-02
北大医院百年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1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17.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18.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2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历史沿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7
百年图25.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27.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28.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3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37.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4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4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45.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46.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47.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5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获得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机构国际认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医院概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乘车路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院区).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2023-06-02
【战略发展】打造北大医院中轴线,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北大第一医院大兴院区年内开工 设1200张床位.人民政协网.2023-06-02
北大第一医院大兴院区开业倒计时200天揭牌仪式举行.北京大学新闻网.2023-06-0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北大医院中心院区康复专家助力宁夏妇儿医院实现新突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医院院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院报院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风湿免疫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坚持学术引领,加强专科建设——北大医院4项专科入选2021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市重点专科项目.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网.2023-05-29
胸外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5-31
儿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5-31
整形烧伤外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5-31
妇产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心血管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肾脏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泌尿外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麻醉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感染疾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老年病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消化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消化内科(消化心理/炎症性肠病/食管及胃肠动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神经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狼疮性肾炎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与临床-病理表型相关性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5-29
肾透明细胞癌致病基因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5-29
中国脑卒中精准预防策略的转化应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5-29
百年图49.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科研首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5-31
组织架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5-29
毕业后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医学教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7
本科生教育医学教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9
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29
医院概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科研处北大医院实验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7-18
临床试验机构简介科研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7-18
国家重点学科泌尿外科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国家重点学科肾脏内科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国家重点学科儿科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国家重点学科皮肤性病科学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国家重点学科血液内科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国家重点学科妇产科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北大医院妇产科承办《国际妇科肿瘤杂志(中国版)》.北京大学新闻网.2023-07-18
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研究.《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23-07-18
杨尹默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7-18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7-18
张宁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7-18
科学研究金红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7-18
科学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7-18
科学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7-18
杨莉科学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7-18
百年图1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百年图2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6-02
【芝兰雅香】纪念“中国肾脏病学之母”王海燕教授,肾脏内科举办座谈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3-05-31
北大医院非法行医案终审 医院败诉赔偿75万余元.中国法院网.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