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灵隐景区

灵隐景区

灵隐景区位于中国浙江省西湖区,是西湖的重要组成部分。灵隐景区距离杭州市市区中心约6.5千米,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被誉为“东南佛国”。

灵隐景区同时拥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景区内主要有飞来峰、灵隐寺天竺三寺、韬光海景区等重要景点。景区内的灵隐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临冷泉,南对飞来峰。自东晋咸和三年(326年)灵隐寺始建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灵隐寺曾有房屋1300间,僧众3000余名,现存寺院是19世纪重建的,是杭州名刹、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灵隐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景区“南冷北热”的发展失衡困境。2021年,灵隐景区扩展发展路径,加强文旅融合。灵隐寺经常举办慈善文化节、托钵行脚、腊八节施粥等文化活动,成为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既有悠久人文历史,又有秀丽自然风光的风景名胜区之一。2011年,灵隐寺作为西湖处文化历史遗迹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

命名

东晋时期,印度僧人慧理认为此处是“仙灵所居”,于是将所建的寺庙命名为“灵隐”。到了清代康熙帝南巡时来到灵隐寺,为灵隐寺题匾时,一时欣喜将繁体“靈”上的“雨”字写得太大,他想起在北高峰上时看到山下云林漠漠,寺庙笼罩在雾气之中,有林有云显得很幽静,于是便在“雨”下加了一个“云”字,赐灵隐寺名为“云林寺”。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灵隐景区的历史变迁与佛教文化相依相随。西汉刘彻开通丝绸之路后,随着佛学东传,越来越多的和尚到中原弘扬佛法,因此修建了许多寺庙建筑。

东晋初建

晋朝咸和五年(326年),僧人慧理建灵寺,328 年建灵隐寺。据解放初期住持师静礼叙述,灵隐寺僧明道,智开两禅师开山创建。传说明道、智开从杭城来赣,游名山,访胜地,当进入灵鹫山时,见群峦叠嶂、云绕峰回,似鹫鸟展翅凌空腾飞,上有五峰,巍峨壮观,同杭州灵隐山五峰有相似之处。乃曰:“灵鹫飞来,此传法之胜地也”。遂靠山建寺,名灵鹫寺,与灵隐寺同属临济亲。330 年建翻经院(即天竺三寺)。灵隐寺最初建立之时,较为简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佛教兴盛,萧衍赐灵隐寺田地,灵隐寺得到扩建,初步具有现存规模。

隋唐扩建规模

隋朝597年,印度僧人宝掌禅师建立中天竺寺、中印寺,两座寺院的创建是灵隐景区的寺院布局逐渐向景区内部延伸的开始。

唐朝杭州市地区佛教逐渐兴盛。唐代不少诗人在吟咏中都把灵竺、孤山等处的寺庙比作“龙宫”“蓬莱”,可见当时寺院已具相当规模。唐会昌五年(845年),李炎发布灭佛诏书,不少寺院、庙宇遭到损毁,灵隐寺也在其中。到了唐兴宗时期,主张复兴佛教,灵隐寺得以重建。从唐五代吴越开始,杭州地区佛教发展进入高峰期时期,灵隐寺等得以重新扩建,并赐命灵隐寺为“灵隐新寺”。

宋元破坏与重建

赵恒时期,改灵隐新寺为“灵隐山景德灵隐寺”;宋天禧时期,改名为“景德灵隐寺”。南宋建都杭州市后,灵隐景区的佛教达到鼎,景区的寺院布局、空间形态在南宋时期大致确定。南宋绍兴五年,将景德灵隐寺改名为“灵隐崇恩显亲禅寺”。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 年),朝廷品第江南各寺,分别评出禅、教、律寺“五山十刹”,据记载 :“灵隐寺为禅院五山之一,中天竺寺为禅院十刹之一,上、天竺三寺为教院五山之二。”南宋灭亡后,灵隐景区佛教趋于萧条。

元明毁坏

元代,灵隐寺等寺庙屡毁屡修;明代隆庆三年,大火将灵隐寺、天竺寺等焚毁;万历十年,重建灵隐寺

清代修缮

清代,灵隐寺开始修缮重建,再次进入鼎盛时期。顺治帝七年,重建灵隐寺;顺治十五年,灵隐寺大殿遭毁,后又重新修建,在康熙五年竣工。康熙和爱新觉罗·弘历多次巡游江南时到访灵隐寺,康熙帝为灵隐寺亲书“云林寺”匾额。乾隆时,住持巨涛又大兴土木,整修灵隐寺。这次修历时三年,共花费了两万多两白银。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一年(1816),灵隐寺毁于火,朝廷赐帑金一万两重修,四方又多有募捐,共得银十三万余两。爱新觉罗·旻宁八年(1828),灵隐寺修复完成,原来的大小建筑一律鼎新,寺宇更为壮观。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入杭州市灵隐寺又被毁。宣统二年(1910),重建大雄宝殿,殿高十三丈五尺。

近现代毁坏与修缮

民国时期,战乱频发,后又遭日寇入侵,寺宇遭火灾,灵隐寺日渐冷落,境况窘迫。

1952年夏,国家拨款,组成“杭州市灵隐寺大雄宝殿修复委员会”主持修复工作。经两年多的时间,大殿修复方告竣工。

改革开放以来,国运昌盛,灵隐寺按照历史上全盛时期的状况进行了总体规划,社会各界和世俗信徒募集巨资,市佛教协会和该寺僧众精心组织拓建,灵隐寺面貌日新月异,进入了新的全盛期。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灵隐寺修复工作,形成了现有灵隐寺的规模。现在的灵隐寺殿宇辉煌,院落宽敞,建筑面积近100余亩,除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华严殿外,尚有五百罗汉堂、济公殿、方丈楼、大悲楼、联灯阁、华严阁、灵隐学堂、云林图书馆等。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灵隐景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市灵隐路法云弄1号,距离杭州市区中心约6.5千米,四周群山环绕。

气候

灵隐景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也比较高,在70%-85%之间。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等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东部连海、西部连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小气候资源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持续时间和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导致气象灾害发生。

地形地貌

灵隐景区地处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西湖风景名胜区以湖为主体,由大量乔灌木组成疏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季相变化丰富,辅以亭、台、楼、阁、廊、、桥、汀。环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园林布局借真山真水、历史文化、神话传说,把山外有山、湖中有湖、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风光点缀得淋漓致。

水文

西湖是个半封闭的静水湖泊,中有绿水,湖山映衬,相得益彰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宝石山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湖区间由桥孔连通,西湖的水面积包括湖中岛屿为6.5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最深处在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湖南省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

生物多样性

灵隐景区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区内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其中有相当数量受保护的多杆香樟枫香树、银杏、三角槭、皂荚等古树名木,构成了茂盛的自然森林植被,季相明显,景观奇特。

景区布局

灵隐景区划分为几个子景区,主要有:飞来峰景区 、中华石窟园 、韬光观海景区、灵隐寺天竺三寺等。

灵隐寺和上天竺寺位于景区首尾两端,下天竺和中天竺二寺占据中枢。灵隐景区大小景点的历史变迁基本沿着灵隐寺至上天竺寺一线展开,与寺庙、自然风景等形成有机的整体。

灵隐寺整体呈中轴对称式布局。寺庙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华严殿,两侧为五百罗汉堂、联灯阁、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等。寺庙周围有一系列自然景观,为飞来峰、一线天等。

重要景点

灵隐景区主要分为灵隐寺、飞来峰景区 、中华石窟园 、韬光观海景区、天竺三寺五大景区。灵隐寺门口的照壁上写有“咫尺西天”四个大字,为清代遗存建筑。前面为天竺,旁边为灵鹫,都是古印度佛祖坐禅说法的地方。

灵隐寺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所构成,共占地一百三十亩,殿宇恢宏,建构有序。

灵隐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灵隐寺内的重要景点,一般简称"大殿",它是寺院僧众早晚诵经共修的场所。殿门前的正上方有"妙庄严域"四字,是前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先生手笔,下方一块金碧辉煌的匾额题有"大雄宝殿"四字,是已故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于1987年第二次重写的。"大雄"是佛的称号,指佛大雄无畏,能伏众魔,是称赞释迦牟尼佛慈悲威德的意思。大雄宝殿中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是以唐朝禅宗佛像为蓝本,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镶接而成,共高24.8米,妙相庄严,气韵生动,为国内所罕见。

大殿是清代所建的仿唐建筑,它采用古代建筑单层三重歇山顶的传统手法,加上四角翘起的飞檐为翼角,使庞大的屋顶显得雄姿巍巍。殿宇的黄色琉璃瓦饰、窗花、斗、飞天浮雕以及天花板上的云龙藻井,均可称是中原地区古代建筑的艺术瑰宝。殿高33.6米,面宽七间,进深四间,气势轩昂,雄伟壮观,在国内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

灵隐寺天王殿

天王殿是灵隐寺第一进殿,以供奉四大天王而得名,正中坐的是腆着大肚、咧着笑口的弥勒佛,有楹联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后面站立的护法韦驮菩萨,身披甲,手持金刚杵,以示护法驱魔之意。韦驮像高2.5米,为南宋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两侧“四大天王”塑像均高8米,身披重甲。其中,执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能护持国土;肤色朱红、执金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能维护人间安宁;肤色乳白、持琵琶者是东方持国天王,能令人善根增长;肤色乳黄,持宝幢、握神鸟者是北方多闻天王,赐人福禄。这四大天王塑于1932年,是保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

灵隐寺药师殿

灵隐寺药师殿是供奉药师佛的,建于1991年。本殿正门上方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的“药师殿”三字,殿中莲台座上结坐的是药师佛,左边站立的是日光菩萨,手托太阳,象征着光明;右边站立的是月光菩萨,手托月亮,象征着清凉。他们合称为“东方三圣”。殿的两旁有线刻五百罗汉造像,再两旁是东西禅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最早建于宋朝,当时整个建筑呈"田字形"。清代具德和尚住持时重建过一次,也作“田字形”,所以历史上五百罗汉堂也称“田字殿”。以往五百罗汉均是木雕而成,高均六七尺,神态各异,蔚为大观。故有人说:“如果游历过灵隐罗汉堂,你就会觉得中国雕塑艺术的伟大。”罗汉堂在民国25年(1936)由于火灾遭到破坏,现有的罗汉堂建于1999年,总面积为3166平方米,中央高度为25米,其平面改田字形为字形。字代表佛祖三十二相之一,以示万法唯心、万德圆融、万缘俱息之意。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罗汉堂。

永福禅寺

永福禅寺位于灵隐寺西边的石笋峰山下,寺中各殿依山势而建,是古代的皇家禅院。据清康熙年间《杭州府志》卷三十二《寺观》载,永福寺座落于飞来峰呼猿洞对面的形胜山下,旧分上下两寺,与下天竺(旧称翻经院)等寺一样,同为慧理禅师开山创建,至今已有1600 多年历史。

寺院由资岩慧院、普圆净院、古香禅院、迦凌讲院等 5 个独立院落,主体建筑由七佛塔观音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心越纪念堂、梵籁堂、海日楼、文景阁等建筑群组成。

永福寺以院落为主体,构建成一组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佛教园林建筑群,形成“寺庙中的园林”“园林中的寺庙”这一生态景观,被誉为杭州市最美寺庙。

飞来峰

飞来峰位于灵隐寺前,又名灵鹫峰,又名天竺山。整座山峰海拔为 167米,峰长约 800 米,宽约 400 米。关于飞来峰之名,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顾野王在《舆地志》中载, “晋成和元年(326年),西天僧慧理,登此山叹日: ‘此是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因挂锡造灵隐寺,号其峰日飞来'”。飞来峰是我国内地现存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艺术遗迹之一,也是我国四大石窟分布较少的南方地区石窟造像的重要实例。

飞来峰以奇岩怪石、万千洞壑的自然风光受到关注,现存较为著名的洞壑有呼猿洞、龙泓洞、玉乳洞和射旭洞等。其中呼猿洞以猿猴出没而闻名;龙泓洞又名通天洞,因岩顶可见一线天光而得名;玉乳洞由于洞顶岩石滴下水珠合有乳白色的石灰岩溶液而得名;射旭洞“峰石纵横,无愧署书八面玲珑四字者也”,曲折婉转。 同时,飞来峰山脚有着浙江省最大的造像群。飞来峰石刻在唐朝就已存在,唐代陆羽曾在《灵隐寺记》中写道:“有僧于岩上周围镌罗汉佛菩萨。”布袋弥勒和十八罗汉飞来峰造像中的代表作,是飞来峰最大的佛龛,该佛依据岩石自然生长的形状,雕成一个中间高两侧略低的半圆形佛龛,圆雕姿态各异,包括十八罗汉群像以及大肚弥勒,共十九尊。飞来峰的自然景观佛教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同时,飞来峰石刻造像是国家级文保单位。

韬光观海景区

韬光寺,位于北高峰南坡的巢拘坞,为儒、释、道三栖圣地,自古以朝佛、观日、观海三绝著称。该寺始建于李恒时代,因是高僧韬光禅师在杭州市修行时所居住的处所,于是以韬光命名。韬光寺可仰望大雄宝殿、摩尼殿、法安堂等建筑,其中观海楼还是登高观海的传统佳处,是著名的“钱塘十八景”之一。寺内有白居易与韬光禅师品茗论道的金莲池以及吕洞宾隐修之处丹崖宝洞等古迹名胜。

天竺三寺

浙江省杭州市天竺山有著名三寺,时称"天竺三寺"(通称上天竺寺、中天竺寺、下天竺寺),均系杭州古代名刹。下天竺创建最早,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六十馀年,创建最晚的上天竺寺也有千年历史。

清高宗乾隆命名上、中、下三竺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并亲题寺额。天竺三寺历史相近,地域毗近,教观相同,兴衰与共,历史上被誉为"天竺佛国"。

其他看点

书画

灵隐禅寺现藏具有文物价值的书画、器物约计四百余件,其中不乏国家级文物。药师殿后新建"龙宫海藏",展示灵隐寺历代收藏的部分珍品,计有:唐开元石雕佛像,宋代魂瓶,创制于千年(相当于南宋)前的缅甸玉佛、明代制造的具有魏晋风格的鎏金佛像,明成化青瓷、龙泉青瓷、日本花瓷、明末四大高僧云栖祩宏遗物铜印,大黑天铜像、十世班禅舍利等。同时展出部分经卷书画等,如莫高窟藏经、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陀罗尼经》、乾隆御书"雅宜清致"横条、贝叶经卷、菩提树叶《庄严三宝》绘画、董其昌长卷和《金刚经》,清代九十八高龄竹禅法师所绘《济公像》以及郑板桥康有为吴昌硕潘天寿等书法绘画珍品等,琳琅满目,藏品丰富多彩。

石窟

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山岩石壁上或洞壑中,有五代十国至明代的佛像石窟造像,数目达470多尊造像,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有335尊。

五代吴越造像5尊,其中时代最早的为青林洞入口西侧,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滕绍宗捐资雕造的接引佛观世音著萨、大势至著萨等三尊佛像,造像全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背后有火焰纹光,带有晚唐风格。分布在玉乳洞、青林洞等处的宋代造像约200 余尊,大部分足罗汉像,而且体形较小。其中玉乳洞内的大肚弥勒和十八罗汉群像,此为飞来蜂梵文摩崖石刻中最大的造徽,也是国内最早的大肚弥勒造像。在青林洞南口崖壁上,一龛雕凿于北宋乾兴元年 (1022 年)的“卢舍那佛会”浮雕是北宋造像艺术中的精品,结构完整,主次清晰,对称中稍有变化,堪称佳作。龙泓洞口的白马驮经故事,浮雕二高僧,身后饰头光,似乎正在长途跋涉的样子,右上角处分别刻“迦叶摩腾”、“竺法兰”字样,其后面一人牵马,上刻“从人”二字,为宋代佳作。于冷泉溪南岸有布袋和尚弥勒像一尊,袒腹踞坐,粗眉嬉笑,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非常生动逼真。其他的元代造像形体较大,今存89尊,除龙泓洞内一尊观音外,余者都分布手冷泉溪南岸和青林、龙泓、呼猿各洞周围的崖壁之上。其中有19尊纪年题记,时代在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到二十九年(1292年)之间。这些造像内容极其丰富,为密宗佛像较多。位于青林洞的一龛毗卢遮那、文殊菩萨与普贤坐像,头戴宝冠,服饰华美,宝冠纹饰繁,冠顶外撇,莲座低矮,与宋代造像区别很大。理公塔旁的金刚手著萨,身短腹大,两脚叉立,手持金刚杵,表现非常雄伟。冷泉溪旁的多闻天王,全身披甲,骑坐青獅,手执宝幢,神态威严。此皆为飞来峰元代造像的代表作。明代的飞来峰造像已为数不多,现存的只有菩萨、天王像等,雕凿水平也较元代差。

佛像

天王殿有袒胸露腹的弥勒佛正笑逐颜开地跌坐在莲座上,仿佛是在欢迎众多的善男信女们的到来。与弥勒佛相反,天王殿的两边塑造的作为风调雨顺象征的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却容貌庄严,神态威武。转至弥勒背后,看到的是站在佛完中,手执降魔柞,身穿金恺甲的护法天尊韦驮菩萨。这座像是南宋遗物,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系由独块香樟木雕刻而成。韦驮菩萨的神采奕奕,衣褶处线条流畅,艺术手法颇具写实。大雄宝殿有六米(佛身高九点一米)的佛祖释迎牟尼像。此像由二十四块香樟木雕刻而成,表面贴金则用去黄金九十六两。大日如来的形象,是一九五六年修复时以唐代禅宗为蓝本而雕成的。仰着望去,但见佛祖双眸微启,神态慈祥。大殿两厢,供奉着二十“诸天”佛像,后排跌坐有十二圆觉,它们一也都是贴金的。

佛山

佛祖释迎牟尼背后,雕有慈航善渡的“五十三参”禅城区一座,表现那“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的善财童子受五台山文殊菩萨教化,南行参访五十三位名师,而后从补但洛逛山观世音处得正果而成佛的故事。整座佛山,加之山下波涛起伏的大海和缭绕于山间海上、断崖岩穴之间的五色祥云,完整地构成一幅风格别致的浮雕。佛山共塑有一百五十尊大小不一,姿态各异,但皆栩栩如生的佛像,其中最大的一尊,便是塑于中间仪态潇洒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只见她脚踏在一条大鲸头顶,手持倾斜的净瓶,将瓶中之水不住地倾注在波涛之中。观音两侧侍立着善财和龙女,而前来朝拜的十八罗汉则个个显其神通。位于佛祖下面、观音上方的则是坐在麒麟上的藏王,据说他是新罗(今朝鲜)的王子,削发剃落后成道于中国的九华山。

牌匾

冷泉亭回看路右,便见一座气派庄严而雕饰精致的殿宇耸立在高高的石阶台上,它便是灵隐寺的第一殿—天王殿。殿宇正门上方厂高悬“云林寺”和“灵鹜飞来”两面金匾,其中“云林禅寺”出自清代康熙御笔。

相关文化

诗篇文献

灵隐寺天王殿左侧的御碑亭上,题刻着康熙题《灵隐》的诗:“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天皇。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

白居易曾撰写《冷泉亭记》一文,为表达对飞来峰出口处的洞口冷泉亭的喜爱,文章为:“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苏轼曾有《留题灵隐寺方丈》赞美飞来峰:“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乔木百丈苍须,扰扰下笔柳与蒲。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凝香方丈眠,绝胜絮被缝海图。”

文化活动

中国慈孝文化节

中国慈孝文化节是中国新闻社杭州市灵隐寺联合主办的文化活动,自2015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

中国慈孝文化节旨在通过表彰中华慈孝人物、举办中华慈孝养老论坛等活动,面向海内外弘扬新时代中华慈孝文化。

截至2022年,中华慈孝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七届,共评选出80个慈孝人物/团体。抚育“三千孤儿”的草原母亲、苦觅24年寻子的郭刚堂、帮助无数骨肉团圆的“寻人总司令”等。

腊八施粥

灵为纪念释迦牟尼佛腊月初八于菩提树下成道,灵隐寺每年都举行腊八祝圣,并向民众施粥。2008年,灵隐寺重新恢复了腊八节施粥的活动。到2021年1月灵隐寺已经连续14年开展腊八施粥活动。

托钵行脚

“托钵行脚”这一佛陀时代的古老传统,在杭州灵隐寺与佛教慈善事业紧密相连。杭州市佛教协会自2009年起举行“东南佛国·杭州”福慧行托钵行脚大型慈善活动,所得钱款悉数回馈社会,利益众生,以推动人心向善。

托钵行脚源自2500多年前的印度佛教传统,释迦牟尼佛成佛道后,和他的弟子们始终实践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生活,他们居无定所,到处行脚,乞食度日。在活动当天,会有不少信众一早就在寺庙前和沿途等候,希望能为慈善事业尽绵薄之力。

开发与保护

开发

灵隐寺在1982年开始实施“双轨制”,即在外部实施“十方分林”制度,在对内实施民主化经营,并建立了寺院管理委员会。在资金来源上,以“门票制”的方式实现自我维持,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福利及慈善活动。

1998年,木鱼大师接任灵隐寺主持,并重修了这座佛塔

从1998年开始,国家对灵隐山进行了重新规划。2005年底,经多轮规划论证和前期艰苦筹备,市政府确定对灵隐山进行综合治理。

2006年实施整个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系统,整治灵隐景区主入口,复建灵竺山门和佛国山门,新建御碑亭,拆除天外天菜馆、灵隐老公交车站等建筑,新建售票山房、导游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生景广场,形成了特有的自然生态景观与宗教气息完美融合的氛围。对灵隐村白乐桥、天竺区块进行整治,保护整修老农居,拆除房前屋后违章建筑,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功能,整治了周边环境,沟通桥梁,对景区内山涧溪流进行综合整治和疏浚,保护林地、茶园。共整理恢复推出“灵隐三十二景”,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推出北峰茶韵、合涧沉钟、玉液重泉、灵鹫飞来、冷泉猿啸、御碑亭、灵隐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永福寺、中印寺等12处景点。

2021年起,为加强文旅融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以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探索对象,打造西湖旅游目的地新空间。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玉液幽兰换新颜。通过实施“飞来峰玉液幽兰区域环境整治”项目,灵隐管理处从建筑、道路、植物等多角度开展环境梳理,对玉液幽兰、飞来峰造像周边等区域进行点、线、面的整体优化。二是“飞来寻踪”塑品牌。灵隐飞来峰景区在玉液幽兰推出三届“飞来寻踪”导赏,采取园林小品、室内展陈、组合盆栽等形式,寻飞来峰的人文典故和山水胜景。

保护

解放之后,由于灵隐寺大殿遭受白蚁蚀蛀,大殿正中部分倒塌,佛像被压毁。1952年夏,由民政厅组成“杭州市灵隐寺大雄宝殿修复委员会”主持修复工作,由政府拨款,经两年多时间,大殿终于竣工。

1975年,因接待国宾需要,经国务院批准,于当年11月开始进行全面整修,共耗资一百三十余万元。寺内佛像,全部贴金,石塔与经幢等进行保护性整修,并对飞来峰造像进行修补。这项修复工程于1980年结束。

农居点是灵隐景区景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西湖山地民居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为江南民居范例编入《中国传统民居》一书。保护、修缮和再现西湖山地民居,让村庄与景区融为一体,是灵隐景区的一道风景。

重要事件

2013年3月22日至28日,应缅甸政府宗教部邀请,中国佛教协会组织代表团访问缅甸,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杭州市市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参加了代表团,并在缅甸首都内比都荣获缅政府颁发的“胜大正法放光幢”。

2014年4月,由日本阿含宗与杭州灵隐寺共同发起的“中日佛教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在灵隐寺隆重举行,以松本辉臣顾问为团长的日本阿含宗访华代表团一行及阿含宗北京事务所首席代表洪峰,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陈祖明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李贺敏,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及两序大众等参加,共同祈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2016年,随着G20杭州峰会的举办,灵隐寺成为涉外接待宗教活动场所。9月3日至5日,灵隐寺先后接待了土耳其总统夫人阿米娜·埃尔多安、韩国副总理柳一镐阿根廷总统夫人朱莉安娜·阿瓦达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夫人柳淳泽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夫人阿泽维多、泰国总理夫人娜拉蓬加拿大总理夫人苏菲·葛瑞格利·贾斯廷·特鲁多等7批重要外宾。加拿大总理夫人访问期间,光泉法师还手把手地教总理爱女学写毛笔字,并向总理夫人赠送“今日无事”书法条幅,寓意世界和平。

参考资料

灵隐寺官网.灵隐寺.2023-05-30

灵隐寺韵味杭州.杭州网.2023-06-26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吴江通.2023-05-30

灵隐寺.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5-30

灵隐简介.灵隐寺.2023-05-30

2022中华慈孝文化节在杭州启幕 诠释慈孝新内涵.中国新闻网.2023-05-30

杭州灵隐寺光泉法师:三个“慈”践行佛教中国化.中国新闻网.2023-05-30

古寺春秋.灵隐寺.2023-05-31

灵隐寺圆满完成峰会期间外宾接待任务.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