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The Trojan Horse),希腊神话之一。是希腊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希腊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相传在公元前14-13世纪前后,古希腊大军围攻特洛伊城但久攻不下,于是奥德修斯在女神雅典娜的帮助下,制造了一只高大的木马,奥德修斯与希腊士兵士兵藏匿于木马中,大部队假装撤退,将木马留在特洛伊城下,城中误以为希腊军队已经放弃攻城,将其留下的木马作为战利品拖入城内,入夜后,木马中躲藏的希腊士兵打开城门,招来希腊大军,特洛伊遗址就此被希腊攻下,曾经繁荣的特洛伊城毁于一旦。
目前完整保存下来文献中,关于该典故的最早的记录来自于《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对于往事的回忆。这部史诗中零散地记述了希腊人如何应用“木马”攻破特洛伊城。之后最为完整的记录则出自古罗马作家普布留斯·马罗的《埃涅阿斯纪》。这两部史诗为该传说的形成与流传奠定了基础。特洛伊木马的传说无论是对当时还是现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对于该传说的真实性的考证也从未停止,它的神秘性也吸引了诸多学者不断进行探索。
传说内容
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于希腊人为了掠夺特洛伊遗址而发起的特洛伊战争的第十年。关于特洛伊战争爆发的原因,最为流行的说法是由于著名的“金苹果事件”,在这次事件后,希腊城邦中的斯巴达国王的王后,美女海伦被夺得金苹果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带走。由此引发了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对立。
而事实上特洛伊战争的爆发另有他因,当时希腊正处于迈锡尼文明末期,这个时期的希腊各城邦已经处于衰落时期,而经济的衰败迫使统治者依靠武力掠夺,所以各国与各城邦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此外,考古资料表明,当时的特洛伊遗址在物质生产尤其是手工业领域一直领先于希腊各城邦。公元前14——前13世纪,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爱琴海周边的商业交流更加频繁了,特洛伊还恰好处在亚欧金属贸易通道的交汇点上,这使得特洛伊在希腊人看来就是一座富有黄金的城市。于是,为了满足希腊贵族们对于黄金的渴望,旨在掠夺特洛伊城邦的特洛伊战争就此爆发。
特洛伊城一直久攻不下,双方之间僵持了近十年的时间,无论是希腊人还是守城的特洛伊人都已经疲惫不堪,很难继续承担战争所带来的消耗,于是当时希腊联军的统帅恳请制定攻破的办法,在雅典娜的帮助下,想出了“木马计”。
内容情节
先是请的画师制造了一座巨大的空心木马,里面可以容纳一百名士兵。等希腊士兵全部钻进了木马以后,木马一侧的开口被堵上。之后,希腊联军收拾营帐,做出战败撤军的假象,只将木马留在原地。
特洛伊人看希腊联军的船只朝着特内多斯岛驶去,相信了希腊人已经退军,于是打开城门,并发现了那座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认为这是希腊人留下的为了向雅典娜表达友好的礼物,而阿波罗的祭司则向人们呼吁不要相信希腊人,他认为这个木马是希腊人的阴谋。但这时,几个牧羊人押着一个捆着双手的希腊人走过来了,人群为了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掩盖了拉奥孔的警告。这个希腊人就是西农,他是故意留下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诱骗特洛伊人将木马带进城。
西农哄骗特洛伊人自己是希腊联军的祭品,而这座巨大的木马是希腊人为了向被触怒的雅典娜而制作的表达友好的礼物,它之所以被做得那么巨大就是为了防止被特洛伊人拖进城去,只要特洛伊人能够把这座木马搬进城里,就能得到雅典娜女神的庇护。
西农的花言巧语令许多特洛伊人对他深信不疑的同时,雅典娜女神担心拉奥孔的言论会打乱诸神毁灭特洛伊的计划,于是从海面派来两条毒蛇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生生缠死。这使特洛伊人意识到拉奥孔是因为亵渎了给神的祭品而触犯众神才引得神明降下惩罚。于是特洛伊人就此相信了西农的话,在城门上开了个大洞才将木马拖进了城里。此时,国王普利安的幼女卡珊德拉也极力阻止木马入城,她认为这匹木马是不祥的,但是没人愿意相信她,把她的话当成疯话。
当晚,在特洛伊人庆祝完战争胜利,基本入睡后,西农走到木马旁向希腊士兵们报告,告诉他们可以走出马腹了。而在特洛伊人将木马拖进城里的时候,西农就在城门点燃了一堆火,这是给躲藏在忒涅多斯岛背后的希腊大军的信号,在的带领下,木马中的希腊士兵悄声无息地走出来,分散到特洛伊遗址的大街上点燃房屋,而希腊大军也回到了特洛伊城下,对特洛伊人进行了血腥的屠杀,这就是“木马屠杀”。整座特洛伊城的男人基本被屠戮尽,女人和小孩大都被卖为奴隶,特洛伊城从此只剩下一片废墟。
人物介绍
奥德修斯
他是这场战争能够划下句号的关键人物。在希腊联军进攻特洛伊的十年间,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最后就是由他想出“木马计”与城外的希腊联军里应外合,最终攻破。在希腊人心目中是一位英雄人物,他在史诗《》中作为主角登场,描述了他在结束后在海上漂流十年,历经无数艰险终于回到故乡的故事,体现了人类在征服自然和面对艰险时百折不挠的豪迈精神。
拉奥孔
是特洛伊城中阿波罗神庙的祭司,传说中他因在特洛伊人打算把木马带回城时劝谏人们不要放松警惕,而被雅典娜派出毒蛇咬死。他的故事在后世的希腊人看来具有一定的悲剧性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古希腊罗德岛的雕塑家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们以拉奥孔的故事为原型,创作出了著名的群雕——《》(又名:《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群像传达出了人与神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雅典娜
雅典娜是古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也是三大处女神之一。在故事中,奥德修斯就是在雅典娜的帮助下想出了木马计,此后,也是雅典娜派出巨蟒来缠死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雅典娜是希腊的“智慧女神”,同时还是城邦保护神和战神,同时也是英雄的保护者。在特洛伊木马的典故中,希腊人在雅典娜的庇护下使得木马计的顺利进行。她在特洛伊战争中的所作所为也体现了古希腊人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帮助朋友,伤害敌人。”
西农
西农在希腊大军撤退后故意留下,以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实行。根据《埃涅阿斯纪》的记载,西农是一个沉着冷静且极具胆力的人,他先是装作被特洛伊人俘虏,此后通过自己的演技来蒙骗特洛伊人,用“苦肉计”向特洛伊人表明自己受到希腊人的迫害,引起特洛伊人怜悯,在雅典娜派出毒蛇缠死拉奥孔后立马将这说成是因为拉奥孔用弓击打木马,亵渎了女神才引得杀身之祸,最终骗得大部分特洛伊人相信了他的话,成功使特洛伊人将木马带进城中。
历史变迁
故事雏形
关于特洛伊木马以及与特洛伊战争相关的历史传说,作为希腊传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迈锡尼时代末期开始不间断地口头流传下来的。
《小伊利昂记》和《伊利昂的毁灭》这两部史诗记述了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但是它们现今只存摘要,无法从中窥见故事的全貌。除此之外,《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也零散地记述了这个故事的大致情况。
希腊人虽然在特洛伊战争中取得胜利,但也元气大伤,战争胜利不久就被北方的多利亚人所侵略,致使迈锡尼文明灭亡。多利亚人在灭亡迈锡尼各国后并未在此建立国家,于是希腊的文明传统由此断绝了两三百年,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状况的文献就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相传由盲诗人荷马所著,实际上是特洛伊战争以来数百年希腊民间文学的结晶。
《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都围绕特洛伊战争而写。对于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的记述则出自《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对于往事的回忆。
在《奥德赛》中,关于希腊士兵藏身于巨大的木马中为特洛伊遗址带去毁灭的记述主要出现在第四卷、第八卷和第十一卷。这些记述都很笼统,是从希腊人的视角展开的对木马计以及木马屠杀的描述,在这几部分中,荷马分别借墨涅拉奥斯、吟游诗人和奥德修斯的口述,向读者描述出了该典故的雏形,即希腊士兵藏身在巨大木马中进入特洛伊城,并在当晚使特洛伊城彻底沦陷。值得一提的点是,这个时期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中少有神参与,史诗的重点还集中于体现个人的力量。
整部史诗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几百年各代诗人的修改润色,经过文学的想象和典型的塑造,逐渐变成了一座包罗万象的希腊民族文学宝库。后经过荷马的编辑整合,修改润色,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版本,其中的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在此时形成雏形。
最终形成
公元前30年——前19年,古罗马作家普布留斯·马罗(通称普布留斯·马罗)创作了史诗《埃涅阿斯纪》。《埃涅阿斯纪》取材于古罗马神话传说,它叙述了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遗址被希腊联军攻破后,率众来到意大利拉齐奥大区地区,成为罗马开国之君的这段经历。
在这部书的第二章,维吉尔通过埃涅阿斯之口,从特洛伊人的角度,对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中木马如何被拖进城中进行了相比起《荷马史诗》而言更为细致的描述。
对比起《奥德赛》中笼统的描述,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则从特洛伊人的视角对特洛伊木马的故事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写,拉奥孔对于特洛伊人的劝谏及之后被毒蛇咬死就出自这里。此外,西农如何欺骗特洛伊人将木马拉进城中,以及卡珊德拉公主对特洛伊人的警告也是出自《埃涅阿斯纪》中。在《埃涅阿斯纪》中关于特洛伊木马的典故的记述则突出了人在面对神所规定的命运时的无力,最集中的表现就在于在《埃涅阿斯纪》的版本中,拉奥孔就是被雅典娜派出的毒蛇咬死的,特洛伊遗址最终的陷落也是出于诸神的意志,而不是人类的计谋。总之,通过普布留斯·马罗的描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就此最终形成并在西方广为流传。
典故发展
神话中的特洛伊木马事件在不断流传中,逐渐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俗语,并用于表示暗藏的危险、内奸或会带来开祸患的隐忧。
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人们带来了电脑与互联网,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相关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198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能够在计算机管理员未发觉的情况下开放系统权限、泄漏用户信息、窃取整个计算机管理使用权限的远程控制程序。它以隐蔽的方式进入目标机器,对目标机器中的私密信息进行破坏,再反馈给攻击者,这种手段恰似几千年前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使用的“木马计”,因此这种程序也被称之为“特洛伊木马病毒”。特洛伊木马就在近代逐渐成为了这种电脑病毒的代名词。
传说影响
史学价值
在希罗多德等古希腊历史学家眼中,无论是特洛伊木马的传说还是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都是毋庸置疑的,特洛伊木马就是特洛伊遗址陷落的直接原因,也是持续十年的特洛伊战争以希腊人取得胜利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而此事件也间接导致希腊人惹怒了雅典娜,大量希腊的船只在归途过程中被雅典娜和波塞冬摧毁,只有几位国王回到了故乡。
而到了近代,与许多古史传说一样,距今三千多年的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已经被蒙上一层层神秘色彩,学界对这件事的真实性争论不断,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学科的发展。从考古学上看,对特洛伊遗址的不断发掘也为考古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学价值
特洛伊木马的传说作为史诗《奥德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史诗的流传而家喻户晓,成为东西方最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是古希腊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伟大瑰宝。它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俗语,如今人们常用“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来比喻在敌方营垒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或者用来比喻暗含的危险、奸细等。还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原貌,给西方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世界文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流传千古,至今仍然启迪着世界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相关考证
关于特洛伊城城陷,即特洛伊木马的事件发生的的具体时期,现代大多学者依据考古学证据以及希罗多德的描述将其确定在公元前13世纪后期。而除此之外关于特洛伊木马仍有许多问题。
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
在1873年海因里希·海因里希·施里曼(H.Schliemann,1822-1890)发现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宝藏”之前,特洛伊战争被认为只是传说和“想象的现实”,只有施里曼相信特洛伊战争及与之相关的典故真实地发生过。
1873年,海因里希·施里曼在小亚西北的希萨尔利克山丘发现了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遗址。以后陆续的发掘表明该遗址还堆积了九座城池,其中第八和第九座城池就是希腊罗马时代的新伊利昂城。
遗址的发现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但仍未发现特洛伊遗址毁于希腊人的决定性证据。关于特洛伊战争历史真实性至今存疑。
木马的原型
关于特洛伊木马故事中的木马,学者们对此的探究也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木马源于一种攻城器械,即所谓的“攻城车”或者“攻城车”。这种器械是由亚述人发明的,是坦克和装甲汽车的古代原型。这种车的车体由粗硬的柳条编成,覆盖皮革,有轮子,士兵就躲在车的后面,这样就可以躲避城楼上的攻击。车前伸出一个很重的槌用来撞击和摧毁城墙。有学者认为讲故事的人就是从士兵们躲在看似木马的攻城车里冲击并摧毁城墙得到灵感,而创作出“木马计”的故事。
另一种解释则是特洛伊的城防系统可能是被一次地震破坏的,希腊人就趁机攻取了城池。由于波塞冬是地震之神的同时也是马神,希腊人就将特洛伊遗址的陷落归功于马神,久而久之就衍生出了“木马计”的故事。
此外,近东流行的故事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如古埃及的“智取约帕城”的故事或许也是特洛伊木马的故事的原型。
近期,据希腊媒体报道,在特洛伊遗址主持发掘的波士顿大学教授克里斯汀·莫里斯(Christine Morris)和克里斯·威尔逊(Chris Wilson)表示,他们在该遗址发现的公元前12或11世纪的数十块长达15米的冷杉木板和横梁,可能就是特洛伊木马的遗物。除了年代相符之外,同时出土的刻有“为了回家,希腊人把祭品献给雅典娜”铭文的青铜盘也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据,这个青铜盘在公元4世纪希腊史家昆图斯·斯米尔纳厄斯(Quintus Smyrnaeus)的史诗《荷马之后》中曾经提到。此次波士顿大学学者的新发现在印证特洛伊遗址位置无误之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特洛伊木马的故事的真实性。
衍生作品
绘画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广为流传,1760年,艺术家泰波罗就创作了以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为原型的《特洛伊木马的建造》与《将木马移入特洛伊城》。
电影
2003年环球电影公司发行的《新木马屠城记》以特洛伊木马为原型,展现了古希腊广阔的生活画面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特洛伊战争的爆发与结束。
此外,上映于2004年的好莱坞影片《特洛伊——木马屠城》,向人们生动地展示了特洛伊灭亡时的悲剧。
参考资料
特洛伊战争究竟是神话还是史实?.今日头条.2023-11-14
Giovanni Domenico Tiepolo, The Procession of the Trojan Horse into Troy.nationalgallery.org.uk.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