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奥德赛

奥德赛

《奥德赛》(Ὀδύσσεια,Odýsseia)又译作《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另一部是《伊利亚特》),相传是公元前9世纪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

“奥德赛”的意思是“关于奥德修斯的故事”。《奥德赛》延续了《伊利亚特》中的故事情节,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军队主要将领之一,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在神的诅咒下历经十年漂泊,先后遭遇风暴、巨人、女妖、海怪、神女等重重阻碍和磨难,最终返回家园的故事。

《奥德赛》与《伊利亚特》同样分为24卷,全诗长12110行。诗人把奥德修斯的十年海上历险用倒叙的手法放在他临到家前的四十多天的时间里来描述,侧重描述英雄个人的经历遭遇,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围绕一个人物的一个行动展开,有张有弛,有起有伏,详略得当。叙述的语调柔和、舒缓、低沉,格调幽静平实,表现出一种阴柔之美。

奥德修斯是一个英勇、顽强、战斗不息且又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史诗表现了对于作为凡人的主人公智慧、勇气以及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奥德赛》是英国广播公司调查的最经久不衰的叙事作品,其中的英雄主义、自由主义、漂泊与回归,这些西方文学的母题隐喻至今仍是西方思想史的奠基石。荷马史诗对古希腊人来说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他们从中吸取知识,接受教育。在整个古典时期,史诗成了希腊教育和文化的基础。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曾提到,荷马教育了希腊人

创作背景

产生年代

根据现代学者对荷马史诗的语言分析,大致可以确定史诗的成文时期大约在公元前750年到720年期间,《伊利亚特》比《奥德赛》的出现时间大约早几十年。关于荷马史诗的创作过程,20世纪30年代,西洋古典学学者米尔曼·帕里给出了一个如今已经被广泛接受的的理论——口头程式理论。他认为荷马是多位古希腊吟游诗人中最杰出的一位,他从前辈诗人处学到了“口头创作”技巧,这些技巧是前辈们从更久远的祖先处继承而来的。在荷马重复吟诵那些观众早已经熟知的古老故事之时,荷马利用了他从前辈那里继承来的传统“模式”,包括固定的短语、诗句和大段词句等,又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进行修改。经过加工、提炼,使它们带上了个人的印记。

成书过程

今天能看到的荷马史诗的旧抄本,最早约在公元后十世纪左右;两部史诗都保存了不少手抄本,但是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是根据公元前二、三世纪间亚历山大城的几位学者的校订本;此外,荷马史诗的手抄本还有不少残缺不全的断片,这些有的早至公元前一世纪,内容也是完全一样的;由此可见,在公元前二、三世纪亚历山大城几位学者校订之后,史诗已经有了最终定本,此后内容就没有任何变动了。

公元前二、三世纪间校订荷马史诗的学者中,最著名的有三位:一是亚历山大图书馆第一任馆长泽诺多托斯(Zenodotus,前285年左右),他对原诗的文字作过不少加工,内容上也根据自己的判断有所增减;据说现在的两部史诗都分为二十四卷,就是泽诺多托斯编定的。在他校订以后的学者阿理斯多芬尼斯和阿理斯塔科斯都指出过《奥德赛》原本应在第二十三卷之后就完结了;史诗在叙述到奥德修斯和佩内洛佩重续旧好到时候时就应该结束,后面一卷多的内容大概是泽诺多托斯从别的史诗上拿来补上的,为了使《奥德赛》的长短可以同《伊利亚特》一样。第二个是阿理斯多芬尼斯(公元前195年左右)是他是泽诺多托斯的弟子,第三个是阿理斯多芬尼斯的弟子阿理斯塔科斯(公元前160年左右),后两位学者都比较重视当时不同的旧抄本,没有作过多主观增删。

流传版本

公元前2-3世纪之间,一批亚历山大港的学者兼修官在托勒密王朝的资助下,编纂完成了一版荷马史诗。他们把荷马史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净化和简化,想把此前的多个荷马史诗的版本融合为一。亚历山大港的《荷马史诗的故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在书页上加了大量的页侧注解。大约公元950年,一位拜占庭的学者将亚历山大港的前辈传下来的书抄了一本。

中世纪的《奥德赛》分散于欧洲的学界,如英国剑桥、伦敦,意大利米兰那不勒斯威尼斯,德国慕尼黑等,通过这些珍贵的手稿,荷马得以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国家存活下来。这些版本尽管流传轨迹已无迹可寻,但追本溯源,都源自东部说希腊语拜占庭帝国的学术传统。最早的完整本的《奥德赛》成稿于公元10世纪末,现存于佛罗伦萨劳伦森图书馆内。

18世纪至19世纪初的英国人大多读的是亚历山大·蒲柏所译的《荷马史诗的故事》,但是浪漫主义者对此译本评价不高,认为它流于形式而忽略了本质。浪漫主义更为推崇的是英国诗人、翻译家乔治·查普曼发表于1598-1616年间的译本,这一版本的文笔遥远而粗。上述两个译本都不是直接译自希腊文原著,而是来自拉丁文和法语译本。

1945年埃米尔·维克托·里厄翻译的散文体《奥德赛》英译本,是战后企鹅丛书的畅销书之一。此后还有1967年美国学者兼诗人里士满·拉蒂摩尔和1996年罗伯特·格里菲斯等英译本。

内容情节

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十年期间,奥德修斯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屡建奇功。他献木马计里应外合攻破特洛伊遗址,持续十年的特洛伊战争终于以希腊人的胜利而结束。各国国王和英雄们纷纷踏上了归途,奥德修斯的海上历险由此开始。

史诗第一卷前十行是全诗的引子,点明主题。然后诗人即以诸神决定让奥德修斯归返为起点,分两条线展开。一条线索是,在奥德修斯家中,向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求婚的人们每天饮宴,耗费他的家财。奥德修斯的儿子特勒马科斯在女神雅典娜的感示下外出探寻父亲的音讯。另一条线索是,神女卡吕普索得知诸神的决定后,放奥德修斯回家;奥得修斯在归途中遭遇风暴,流落到费埃克斯人的国土,应国王的要求讲述了自己十年漂泊的经历。

史诗的前四卷内容为特勒马科斯寻父;而后第五至八卷讲述奥德修斯启程归返遭遇风暴,被费埃克斯人的公主瑙西卡救起,进入王宫讲述自己的漂泊历程;第九至十二卷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海上遭遇的各种艰难险阻;此后的十卷讲述的是奥德修斯回到家园,设计除掉求婚者,与妻子团聚的经过;最后一卷讲述在神明的干预下奥德修斯与求婚者的族人们化解仇怨。

忘忧果(“洛托斯花”)

奥德修斯的舰队刚刚离开特洛伊,一艘船就被闪电击中,这是宙斯对奥德修斯质疑神明的惩罚。随后他们在浓雾中迷失方向,奥德修斯率自己的船队到达喀孔涅斯人岛,遭到袭击,逃离后漂流到洛托法戈伊人的国土(“食莲者之岛”)。这里的岛民过着闲适慵懒的日子,奥德修斯的船员来到岛上,当地人邀请他们享用岛上美食“忘忧果”(译作“洛托斯花”或“忘莲”),吃过这神奇水果的船员陷入恍惚的昏睡状态,再不想离开。奥德修斯等不到上岛同伴返船,亲自来到岛上,把那些吃了“忘忧果” 的同伴捆在船上的凳子,赶紧扬帆启程离开。

独目巨人

为了寻找淡水,奥德修斯于回家途中登陆独眼巨人聚居的岛屿,他带着同伴来到一个巨大的洞穴,那里正是波吕斐摩斯(Polypheme)的巢穴。波吕斐摩斯回洞后发现了奥德修斯一伙,立刻用巨石封堵了洞口,并随后残暴的摔死和吞食了其中几人。奥德修斯悲痛万分之下想到了一个逃走的计划,他把没有勾兑的烈性葡萄酒给波吕斐摩斯喝,并告诉他自己的名字叫“没有人” (ουτις)(音译“乌第斯”)。趁着巨人醉酒熟睡,奥德修斯带著剩下的人把橄榄树桩削尖磨锐,然后几人一起举着插进了巨人的独眼。巨人大声痛呼,希望岛上其他的巨人来帮忙,但他喊的是“乌第斯(没有人)攻击我”,因而没人前来。第二天,巨人和往常一样把他洞的羊放出去吃草,在洞口他摸著羊的脊背,防止奥德修斯等人骑羊逃走,但奥德修斯和他的手下还是藏在羊的肚子下面安全逃出。回到船上的奥德修斯大声嘲笑波吕斐摩斯:“没有人没有伤害你,伤你的是奥德修斯”,这一傲慢举动为他招来后来的不幸。波吕斐摩斯向他的父亲海神波塞冬祈祷,请求报复奥德修斯,波塞冬唤起巨浪和大风,将奥德修斯的船吹离了回家的航线。

风神的礼物

下一个落脚处是艾奥利埃岛,风神艾奥洛斯送给了奥德修斯一个装着各种逆风的口袋,以便他能掌控方向顺利回家。然而,当船快到家的时候,手下们好奇口袋里是不是装着金银财宝,趁着奥德修斯睡着的时候打开了口袋。结果所有的逆风都被放了出来,将船吹回了艾奥利埃岛,这次风神拒绝再帮他们。

船离开了风神岛,在航行六天之后,漂流到了巨人莱斯特律戈涅斯人的地盘,船队中的十一条船被巨人们用巨石砸烂。奥德修斯仅剩下一条船和几十名船员。

魔女基尔克

幸免于难的奥德修斯和剩余的水手们接着在魔女基尔克的海岛上岸,一些同伴被魔女变成了猪,奥德修斯因为吃了赫尔墨斯的草药而没有变形。奥德修斯拔剑威胁要杀死基尔克,此时基尔克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按照赫尔墨斯的指示,奥德修斯要求基尔克以诸神的名义发誓,基尔克遵从了,于是她无法再伤害奥德修斯。基尔克又按照奥德修斯的要求将他的船员们恢复原样。奥德修斯他们在基尔克的海岛上停留了一年,而此期间奥德修斯与基尔克同床共枕。接着奥德修斯要求离开,于是基尔克为他们指路,并指示了如何度过有暗礁的海域以及躲避妖怪斯库拉的方法。她还建议奥德修斯访问冥界并告诉他正确的路线。

奥德修斯游冥府

奥德修斯在魔女基尔克的帮助下来到地府寻找先知忒瑞西阿斯((Tiresias) 希腊神话中底比斯的一位盲人预言者。他甚至在冥界仍有预言的才能)。在冥府中,奥德修斯的母亲告诉他妻子还在家中等他,求婚者们企图霸占他的家产,他的王位岌岌可危。随后,他又看到了阿伽门农阿喀琉斯。最后,奥德修斯在先知呈现的幻象中看见敌人入侵并占领了自己的家园。得到先知启示的奥德修斯更加急于返乡。

海妖塞壬,大漩涡与日神的牛群

从冥界归来的奥德修斯回到基尔克的岛屿,基尔克告诉他前面路上的三次凶险:塞壬斯库拉以及日神的牛群。

接下来他遇见了用歌声魅惑经过者的塞壬女妖,奥德修斯让水手们用蜂蜡塞住自己的耳朵专心划船,然后下令让船员们把自己绑在桅杆上,避免自己在塞壬的歌声中会控制不住身体,最终平安通过。

随后他们经过六头吃人怪兽斯库拉和大漩涡卡律布狄斯中间的狭长地带,又牺牲了六名同伴才得以安全通过。

渡过大漩涡的一行人抵达了日神赫利俄斯放牧牛群的岛屿,尽管基尔克警告过他们不要碰岛上的牛群,但是由于被风暴困在岛上一个月,饥肠辘辘的船员不顾警告,趁奥德修斯睡觉之际宰食了牛群。这一行径受到了宙斯的惩罚,他们的船被宙斯的雷电击碎,抓住残骸的奥德修斯成了唯一幸存的人。

神女卡吕普索

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了九天之后,被海浪冲到了神女卡吕普索的岛上。卡吕普索爱上了奥德修斯并将其留在自己身边,但记挂着妻子帕涅罗珀的奥德修斯只想离开。女神只好用魔力迷惑了他,将他软禁在身边整整七年。为了留住奥德修斯,卡吕普索决定赐予他永生,但奥德修斯拒绝了,他仍想回到家乡,回到妻儿身旁。最终在神明的干预下,卡吕普索才愿意让自己的爱人离开。奥德修斯用五天完成了自己的木筏,离开了这座岛屿。

佩涅罗佩设计拖延与特勒马科斯寻父

奥德修斯在海上冒险的同时,他远在伊萨卡岛的家中,妻子佩涅洛佩面临着另一项挑战。由于奥德修斯生死未卜,伊萨卡岛已经十年没有国王,贵族们觊觎王位,纷纷前来向佩涅洛佩求婚,企图霸占奥德修斯的家产。他们每天消耗着大量牛羊和美酒,还逼迫佩涅洛佩从他们之中选择一个丈夫。佩涅洛佩为了拖延时间,声称要给奥德修斯的父亲织一件寿衣,才能与其他人结婚。于是,她每天白天织布,晚上拆掉,如此拖延了数年。最后被宫女拆穿了织布的把戏。在求婚者们的逼迫下,奥德修斯的儿子特勒马科斯在雅典娜的指引下出海探寻父亲的音讯。特勒马科斯出海前往斯巴达,并且从海伦的丈夫,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处得知父亲尚在人间。

在斯克里亚岛讲述十年遭遇

奥德修斯在海上航行了17天,当家乡的山峦已经隐约可见的时候,海神波塞冬击碎了木筏,再次阻碍英雄归乡。众神也开始同情奥德修斯的遭遇,他漂到了斯克里亚岛,遵照女神雅典娜授意在海边洗衣的公主瑙西卡发现了奥德修斯。国王阿尔基诺俄斯设宴招待他,应国王的要求,奥德修斯讲述了自己离开特洛伊后十年间的遭遇。深受感动的国王为奥德修斯准备了船队,祝愿他能尽快返回故乡。

战胜求婚者

奥德修斯上岸之后,伪装成一名乞丐,找到了二十年前被自己救下的一名牧猪奴,在确定他的忠诚之后,让他叫来儿子特勒马科斯,商议复仇计划。次日,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王后佩涅罗佩只好通过比武招亲,她拿出奥德修斯留下的一把弓,声称自己将嫁给能拉开弓弦,并让箭头从十二只铜斧的空洞中通过的人。奥德修斯在大厅中利用比武的机会杀死了所有的求婚者。

王后佩涅罗佩在一番试探之后,最终与丈夫相认。

结局

奥德修斯雅典娜调停之下,和求婚者们的家族立下誓盟,终结了这场恩怨。

人物形象

奥德修斯(Odysseus)

奥德修斯是一个英勇、顽强、战斗不息且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他对自己的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有着坚定地还乡信念,即使是一路的艰难险阻、神明的诅咒、神女卡吕普索的挽留都不能阻止他返回故乡的脚步。他机智、通达、务实,狡。特洛伊遗址是被他的木马计攻破的。史诗中,智慧女神雅典娜始终站在他的一方,正是这一特质的隐喻。他在海上的整个冒险历程,以及他回到故乡之后假扮乞丐,清除妻子的求婚者等,都体现了他善用计谋,甚至十分狡诈的特点。

此外,奥德修斯身上还具有一些负面的特质。他善用计谋近乎狡诈,多疑到几乎不信任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妻子以及智慧女神。另外,他心胸狭窄,残酷凶狠,具有明显的私有意识。他不仅杀死了全部的求婚者,还对帮助过求婚者的奴隶进行杀戮。在但丁·阿利吉耶里神曲》中,奥德修斯(奥德修斯的罗马化名字)因为献木马计被判为“恶谋士”,在地狱的第八圈受惩罚。

特勒马科斯(Telemachus)

奥德修斯与佩涅洛佩的儿子特勒马科斯是一个成长中的形象。史诗开场,特勒马科斯面对求婚者们的肆意妄为,只能“心中充满悲哀”地“幻想”父亲归来;而在远行寻访墨涅拉奥斯时,他表现得大方得体。史诗也用“神明一样的”来形容他仪表不凡,在与墨涅拉俄斯的交谈表明其继承了“优良的血统”;到了史诗后半部分他就已经能够与父亲如伙伴般并肩战斗了。特勒马科斯故事的主题拼成了一幅丰富的马赛克画,《奥德赛》是奥德修斯的归乡之旅,同时也是特勒马科斯的寻“父”之旅与成长之旅。

佩涅洛佩(Penelope)

佩涅罗佩是一个理想的女性形象,是贤妻的代表。与同样拥有美貌但却危险的女巫、神女相比,佩涅罗佩拥有的是作为凡人的智慧、忠贞与坚韧。在史诗中,她和丈夫奥德修斯一样善用“智谋”,她以为公公织寿衣为借口拖延求婚人,为等待丈夫归来争取到三年时间。在遭女仆出卖,计谋败露之后,她又利用“弯弓招亲”的计谋,为奥德修斯提供了除掉求婚者的机会,虽然彼时她并不知道丈夫奥德修斯已经归来。

佩涅洛佩的名字Πηνελóπεια/penelópeia与πήνη/péne有词源学关联,péne指“纺织的纱”,或纺织器具“梭子;线轴”。从名字可以看出,这一女性形象不仅与具体的纺织活动,而且与象征意义上的“纺织” 意象紧密相连。她不仅以织布操持日常家务,而且主动以织机编制的智慧介入和修正生活,并以此在一个男性主导的世界赢得了美名。

基尔克(Circe)

基尔克的名字意为“包围”,她是被流放到海岛上的魔女,拥有泰坦神族的血脉,其父是日神赫利俄斯,母亲是大洋神三千个女儿之一的焚烧仙女珀耳塞伊斯。她是预言家,也是神通广大的女药剂师,她配制的魔药能够把人变成猪或者其他动物。基尔克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女巫形象,其行为也是最早的有关巫术的明确记载。荷马塑造的这一女巫原型带有明显的异域和东方背景。

在《奥德赛》中,基尔克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在叙事上的作用大致有三个:首先她把奥德修斯的同伴变成猪,成为奥德修斯回乡的阻碍之一;其次,基尔克也曾与奥德修斯同床共枕并与她耽溺了一年的时光,和卡吕普索的作用类似,其底层是色欲的颤动;最后,她指引奥德修斯游历冥府,并且预言了奥德修斯此后要面对的各种险阻并且告知应对办法。

卡吕普索(Calypso)

卡吕普索是希腊神话中的海之女神,其父是扛起天穹的泰坦神阿特拉斯。泰坦一族战败后,阿特拉斯被罚永远举着苍天,而卡吕普索则被众神囚禁在一座孤岛上,并且被诅咒,每隔十年就会有一个落难的英雄被送到岛上,她必然会爱上这些英雄,但是他们最终都将离她而去。她将奥德修斯困在她的奥杰吉厄岛上七年,直到宙斯派神使赫尔墨斯去命令卡吕普索“释放”奥德修斯。在荷马的诗中,她被描述为“女神中的女神”,奥德修斯被其美貌所吸引,《埃涅阿斯纪》中埃涅阿斯与狄多女王的爱情故事即是以此为蓝本。卡吕普索的名字暗含着“隐藏”之意,奥德修斯的“藏身”之处,本身具有大海的本质。奥德修斯被这位女神滞留,在她身上,反映着宇宙物质——大地、天空、海洋——的交叉结合。

主题思想

对“人”的肯定

古希腊神话中的半神英雄不同,奥德修斯只是一介凡人。奥德修斯在海上的遭遇,是以神话隐喻方式表现出来的古代人对自然的斗争。海神波塞冬是海洋力量的代表;各种巨人、风神、仙女、水怪等都是各种自然力量的拟人化。与这些自然力相比,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奥德修斯与自然斗争的冒险经历,说明了人类能够依靠自身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战胜它们。《奥德赛》所宣扬的智慧、审慎与和解,与《伊利亚特》相比,越来越人性化和哲学化,所以在哲学界乃至广义的思想界都更受学者们青睐。

奥德修斯历经苦难,最终返回家乡,他的回归是命里注定之事,诸神定导的命运安排他的一生。尽管凡人不能挣脱命运的束缚,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命运是可以被冲破或超越的。在史诗中,人可以顺应命运,努力奋斗,在神的关照和帮助下实现自己的意愿。更为难能可贵的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在形势或条件不利于自己的前提下,逆命运而动,与命运抗争,完全凭借人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人的勇气和创造力。

史诗还肯定了奥德修斯为维护私有财产所做的斗争。他十年经历的最终目的是和妻儿团聚,把所得的财富带回家中。抵乡后他又为恢复王位和家产对消耗其财产的“求婚者”进行残酷的报复。这种维护个人私有财产,为维护个人权利和荣誉而进行的斗争,体现了人的个人意识的觉醒。

现世思想

在古希腊语中,“奥德赛”意为“一段艰苦的跋涉”。与阿喀琉斯为追求不朽的荣耀,明知必死却毅然参战不同,奥德修斯只关注此生活着的每一个瞬间。《奥德赛》中的阿喀琉斯面对空荡荡的地府,这位当初选择为荣耀而战不惜身死的英雄,此时后悔没有享受人间的生活,表示自己宁可在人间当一名马夫或者羊,也不愿意待在阴冷的地狱。这种看重现世的思想也是古希腊文明闪光之处。

“还乡”主题

为回到家乡,奥德修斯历经十三次冒险,巨人、女妖、刻托以及众神的阻挠。“还乡”是《奥德赛》的重要主题,奥德修斯漫长而充满艰辛的历程的最终目的就是“看见故乡的炊烟”。他在回应神女卡吕普索的挽留时候这样说:“审慎的佩涅罗佩无论是容貌或身材都不能和你相比,因为她是凡人,你却长生不衰老。不过我仍然每天怀念我的故土,渴望返回家乡,见到归返的那一天。即使有哪位神明在酒色的海上打击我,我仍会无畏,胸中有一颗坚定地心灵。”奥德修斯的故事是一个凡人的回归之旅,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他归乡的信念,哪怕是死亡的威胁和永生的诱惑。

艺术特色

语言艺术

荷马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史诗语言”,就整体而言,不同于任何时期希腊人的日常用语或口语。为了满足应用的需要,史诗语言庞杂丰繁,词汇量很大,词汇众多,语法变化复杂。荷马史诗的语言简洁有力,具有明显的口头文学特征。荷马史诗采用诗的词汇,语言优美、比喻丰富、风格朴素、自然、明晰、清新、流畅、准确。

荷马史诗的诗体是一种六音节格律诗,每行约有十二个轻重音,虽不用尾韵,但是节奏感是很强的,这种诗体显然是为朗诵的目的而创造出来的。

叙述艺术

《奥德赛》与《伊利亚特》一样,被视为古代史诗艺术的典范。漂泊多奇遇,返回家乡后报复求婚者多惊险,诗人面对繁杂的动人故事,对史诗进行了精心安排。《奥德赛》是线形结构,采用“双线双向发展”的组合形式,但故事的焦点一直或明或暗地对准了奥德修斯的“回归”的主题。奥德修斯返乡和特勒马科斯寻父两条线索构成了史诗的前半部分。史诗的后半部分则叙述了奥德修斯返抵故乡,特勒马科斯探寻父讯归来,两条线索汇合,父子一起报复求婚者。

《奥德赛》的叙述方法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取了中途倒叙的方法:与《伊利亚特》一样,《奥德赛》叙述也是从接近高潮的中间开始,叙述的事情发生在奥德修斯漂泊的第十年里,并且集中叙述了此后四十天里发生的事情,此前发生的事情则由奥德修斯应费埃克斯王的要求追述。诗人对四十天里发生的事情的叙述又有详有略,具体只写五天。这些都使得诗中所有的情节既如亚里士多德所称赞的那样,围绕着一个任务的一个行动展开,又令整个叙述有张有弛,详略相间。可见史诗叙事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

重复

口诵诗人的工作离不开大量程式化用语和重复性语句的支持。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来看,荷马史诗里的“重复”体现在程式化修饰词和用语的大面积及规则化出现。荷马史诗中包含着一些重复的形容词句和描写片段,一些惯用的形容反复出现,这是民间说唱文学所共有的特点。一方面这些重复的词句可以凑足音节,使作品更适于吟诵;另一方面,有些常用的形容的反复出现,如“美发的”,“白臂的”来形容美貌的女性人物,“神明一样的”来形容男子的高贵勇武,以及用“明眸女神”来指称雅典娜,用“当垂有玫瑰色手指的黎明女神升上大地”来指代清晨等,这些一再出现的词句如同交响乐里反复出现的旋律那样,给人以一种更深的美的感受。

“荷马式比喻”

“荷马式比喻”是结构上以摹状型隐喻以及混合型隐喻为主体、语义上多以自然 事物为喻体的气势磅礴,想象诡谲的一种语篇混合式隐喻。使用比喻来加强氛围,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也是荷马史诗中的一个突出的艺术手法。首先史诗中的一些比喻非常恰当巧妙:如《奥德赛》卷五,当奥德修斯在雾气弥漫的海上看到腓尼基的山影隐约出现时,形容为“好像是一个牛皮盾牌”;再如卷九,当奥德修斯看到吉康人的队伍进攻他们的时候,史诗把这些强大的敌人描述为“像春天出现的花叶一样茂盛”。这些比喻增强了故事的氛围。

作品评价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批评对情节整一性存在误解时指出,不能认为只要主人公是一个便会有情节的整一,因为许多事情虽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但并不是都能成为一桩事情,同样每一个人有许多行动,那些行动也并不是都能成为一个行动。他认为荷马在这方面“最高明”,懂得其中的奥妙,并且强调指出,荷马写《奥德赛》并不是把奥德修斯的每一件事都写进去,而是“环绕着一个有整一性的行动构成《奥德赛》”。

马克思·温舍也给予了《荷马史诗》极高的评价,认为它“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维克多·雨果评论道:“如果有什么东西比太阳里看到的雅威更伟大,那便是从荷马史诗中看到的上帝。”“一部杰作已然成立,便会永垂不朽。一位诗人率先成功,达到顶峰,你跟随他攀登而上,即便达到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对了,你的名字叫‘但丁·阿利吉耶里’,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

哈罗德·布鲁姆:“《伊利亚特》与《圣经》激烈竞争,为我们设定崇高的标准,而《奥德赛》却是更为丰赡的著作,尤其是在现代文学里。詹姆斯·乔伊斯不曾创作题为《阿喀琉斯》的小说,庞德和史蒂文斯也不曾献诗给《伊利亚特》的英雄。正如在他们之前的但丁和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皆十分痴迷奥德修斯(“尤利西斯”即为“奥德修斯”的罗马名)。

后世影响

《埃涅阿斯纪》

古罗马诗人普布留斯·马罗的史诗《埃涅阿斯纪》讲述特洛伊王子,爱神之子埃涅阿斯逃离特洛伊、重建罗马古城的故事。这部作品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半部分仿照《奥德赛》写主人公埃涅阿斯的漂泊;后半部分仿照《伊利亚特》写战争。《埃涅阿斯纪》在结构和情节上都从《奥德赛》获益良多。首先结构上也是从高潮部分开始讲述故事,沿用奥德修斯力战巨人的典故、行船险渡斯库拉与卡里波底斯等;内容上,如游历地府、埃涅阿斯与狄多女王的爱情故事等都是对《奥德赛》的借鉴与模仿。

《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对《奥德赛》谐谑模拟式的重构是文学史上的典型事例之一。《尤利西斯》的书名“尤利西斯”就是《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罗马化名字,乔伊斯以此为书名,有意使读者联想到这位希腊英雄以及荷马史诗。不仅如此,他在创作过程中,每一章的章目都是《奥德赛》中的人名、地名或者情节。这些章目在小说发表时已经被取消,但是乔伊斯却又通过友人和评论家透露了这些章目。奥德赛漂泊十年,克服种种艰险终于返回家乡的世纪使得读者不由自主地在《尤利西斯》主人公的经历中寻找类比,进而使原本松散的小说结构从荷马史诗之中获得一个框架。奥德修斯的漂泊与特勒马科斯寻父也构成了《尤利西斯》的两大基本主题。

漂泊、还乡主题和冒险小说

《奥德赛》对后世文学的漂泊母题的构建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文学中大部分有漂泊流浪经历的形象几乎都带有奥德修斯的身影。2017年4月,鲍勃·迪伦发表录音版获奖致辞,其中特别强调了《奥德赛》对其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作为最早的航海文学,《奥德赛》也被所有的冒险小说奉为圭。几乎所有的公路片、故事片的剧本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对应的元情节。电影《公民凯恩》、《星际穿越》、《冷山》等,都表达了“漂泊与还乡”这一母题。美国学者坎贝尔·约瑟夫在其著作《千面英雄》中提到,人类所有的神话故事都可以用“英雄之旅”来解读,而“金羊毛”和“奥德赛”的模式则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衍生作品

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执导的冒险类迷你剧《奥德赛》(The Odyssey)改编自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该剧于1997年推出,由阿曼德·阿山特格列塔·斯卡奇伊莎贝拉·罗西里尼等人主演,获得1997年艾美奖最佳迷你剧集导演和最佳特效两项殊荣。

加拿大导演特里·英格拉姆执导的电影《奥德赛:海神的诅咒》(Odysseus and the Isle of the Mists)于2008年上映,由阿诺德·沃斯鲁、迈克·安东纳科斯等主演。

手工现场电影:《纸电影·奥德赛》(The Paper Cinema's Odyssey)是英国纸电影剧团(Paper Cinema)经七年时间而打磨而成,由五位艺术家共同完成,时长72分钟。该剧曾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上演。

参考资料

Bob Dylan - Explore Lecture.Bob Dylan Nobel Lecture .2023-06-06

奥德赛 The Odyssey (1997).豆瓣电影.2023-05-04

奥德赛:海神的诅咒.豆瓣电影.2023-06-06

纸电影·奥德赛.豆瓣.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