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莙荙菜

莙荙菜

菜(Beta vulgaris var. cicla L.)为苋科(Amaranthaceae)甜菜属 (Beta)植物甜菜(Beta vulgaris)的栽培变种,别名叶用甜菜、牛皮菜、红叶甜菜等。莙荙菜原产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有野生分布,欧洲各国及俄罗斯、日本、美国、中国、印度等均有裁培。中原地区各地均有栽培,以南方地区栽培较多。莙荙菜喜温凉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为15~25℃,耐低温,不耐炎热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盐碱。

莙荙菜为二年生草本。根部肥大,有分枝。茎具条棱。基生叶长圆形或卵圆形,先端钝,全缘或波状卷曲,上面皱缩不平,下面叶脉粗壮而隆起,具长叶柄;茎生叶卵形至矩圆形。穗状或圆锥状花序。花期5~6月,果期7月。

莙荙菜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在古时作为蔬菜比较受欢迎,但随蔬菜品种增多,逐渐变为下品。也可作为肉猪和肉鸡的优质青饲料。其红叶类型常在中国南方做观叶植物。据《中华本草》记载,莙荙菜的茎叶、种子可入药。茎叶具有清热解毒,行止血的功效;主治时行热病、疮疡麻疹透发不畅等。种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小儿发热,痔下血。此外,莙荙菜具有丰富的遗传类型,是糖甜菜或饲料甜菜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

历史

名称记载

莙荙菜是中原地区典籍对叶用甜菜的称呼,由于中国古代引入的甜菜以叶用甜菜为主,因此古籍中菜即指莙荙菜。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603年)记载说明:“菾菜即莙荙也,菾与甜通,因其味也,莙荙义未详。”

古希腊人和罗马人早期并没有对甜菜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都以teutlon或teutlion称呼,直到公元前5~4世纪的古希腊才有关于甜菜形态差异的记载。在公元前300年前后,古希腊生物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描述了一种白色或淡绿色的类型,并以它最早生长的地方Sicula命名,Sicula或cicla作为叶用甜菜的分类学术语一直沿用。之后罗马人开发利用叶用甜菜时称该植物为Beta。许多罗马作家,包括阿皮修斯(Apicius),加图(Cato),马库斯·西塞罗(Cicero),科鲁迈拉(Columella),迪奥科里斯(Dioscorides),盖伦(Galen),帕拉第乌斯(Palladius)和小普林尼(Pliny)都曾提到 Beta。在13世纪,叶用甜菜在伊比利亚半岛称为acelga,后来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一直把叶用甜菜称为acelga。

栽培利用

莙荙菜是由近东地区的滨海甜菜(Beta vulgaris 亚种 maritima)人工选择出的第一种栽培甜菜。有人认为大约在4000多年前的美索布达米亚,第一个莙荙菜原始类型便被作为作物栽培了。后来罗马和阿拉伯的一些书籍还记载了粉红色和黄色的莙荙菜品种。在中世纪之前,莙荙菜是很流行的蔬菜,也作药用,在阿拉伯国家达到栽培鼎盛。

莙荙菜大约在公元5世纪从阿拉伯帝国引入中国,中国古籍记载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相关的记载包括用途、栽培技术、形态和蔬菜地位等方面。其中关于形态和用途的记载较多,南北朝时(公元6世纪)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菾菜味甘苦、大寒。主治时行壮热,解风热毒,时行壮热初得捣汁次之便差……” 唐《新修本草》(公元 659 年) 记载:“菾菜叶似升苗,南人蒸食之,大香美。”元《王祯农书》(1313 年)和明徐光启农政全书》(1639 年)有:“或作蔬、或作羔,或作菜干,无不可之。”可见莙荙菜在古时为主要做蔬菜和药用,且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蔬菜。

关于栽培方法,元《农桑辑要》(1286)记载:“选作下种,如萝卜法,春二月种之,夏四月移栽,园枯则食,如欲出子,留食不尽者,地冻时,出於[yú]暖处收藏,来年春透可栽种。”明《便民图算》(1502) 中也有记载:“甜菜即选,八月下种,十月治哇分栽,频用粪水浇之。”

随着蔬菜品种增多,莙荙菜在蔬菜中的地位相形下降。王世懋[mào]在《学面杂疏》(1587 年)中说:“若着俗称甜菜者,菜斯为下矣。”清代吴其实在《植物名实图考》(1818 )中说:“菾菜味甜而不正,品最劣,易种易肥,老圃之惰者植之。”

分类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在《物种志》(物种 Plantarum)中,按照双名法原则,将甜菜定名为Beta oulfaris并将其分为野生种及栽培种,野生种名为Beta maritima,栽培种分为Beta vulgaris,后又提议将栽培品种分为Beta vulgaris和Beta cicla两种。Beta cicla主要指莙荙菜,即叶用甜菜,这是最早关于甜菜的分类提法。后来,Krasochkin(1959)及Helm(1957)提出了甜菜(Swiss chards)典型的鉴定特征,Helm还将甜菜分为Provar vulgaris(叶用)及Provar flavesces(叶柄用)二种,但在实践中,由于农民的长期选择和生态条件的差别,甜菜的叶片、叶柄类型、颜色及日照反应及春化条件都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很难将这两种区别开,故后续并未采用。

为了便于农业和工业中应用,在国际甜菜属遗传资源研讨会之后,甜菜被分为叶用甜菜组(Leaf Beet Group)、根用甜菜组(Garden Beet Group)、饲用甜菜组(Fodder Beet Group)、糖用甜菜组(Sugar Beet Group)。叶用甜菜组栽培品种的叶片和叶柄肥厚,根部不膨大,以叶做蔬菜。根用甜菜组根部膨大,呈红色、黄色、粉红色等,以根作蔬菜。饲用甜菜组根部膨大,且根部颜色、形态变异大。糖用甜菜组根部蔗糖含量高。莙荙菜(Beta vulgaris var. cicla L.)即属于甜菜属(Beta)甜菜(Beta vulgaris L.)种下的栽培甜菜亚种(Subsp vulgaris)中的叶用甜菜组(Leaf Beet Group)。它与糖用甜菜同属于栽培甜菜亚种,两者亲缘关系比较近,易于进行杂交。

栽培品种

按照其叶柄的颜色可以分为白柄、绿柄、红柄等类型,按照叶片的皱缩情况可以分为皱叶和平叶等类型,按照叶柄的宽度可以分为窄叶柄和宽叶柄等类型。其中按照叶柄及叶片颜色进行分类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根据叶柄及叶片颜色,莙荙菜大致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白柄叶用甜菜

叶柄白,叶片浅绿,叶形卵圆形,叶从直立,纤维少,适应性好。

绿柄叶用甜菜

叶柄浅绿,叶片绿,叶形长卵圆形,叶从半直立,叶面微皱,抗病性较好。

四季叶用甜菜

叶片生长旺盛、半直立叶丛,卵圆形叶片、多皱、绿色。白色或浅绿叶柄,植株茂盛,抽慕晚、晚熟、抗病力强。

卷叶叶用甜菜

叶柄宽,心叶弯曲,叶片深绿、卷曲,叶形倒卵圆形,品质中等,纤维少。

红色叶用甜菜

叶片直立,生长旺盛,叶片绿、椭圆形,叶脉及叶柄为紫红色,抗病性强,品质较差。

形态特征

莙荙菜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无毛,高达30~100厘米。

根茎和叶

根部肥大,淡土黄色,有分枝。茎至开花时抽出,具条棱。叶肉质光滑,呈绿色,有长柄,叶柄背面有较明显的棱;基生叶长圆形或卵圆形,长达20~40厘米,宽10~15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截形或略呈心形,全缘或波状卷曲,上面皱缩不平,下面叶脉粗壮而隆起;茎生叶卵形至矩圆形,较小,最顶端的变为线形苞片。

花和果实

花小,两性,无柄,单生或2~3朵集成球形、腋生花簇,于枝上部再排成穗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被片5,基部与子房结合,果时包覆果实,变硬革质。雄蕊5,生于肥厚的花盘上。果实聚合成球状,称种球,内含种子1~4粒。种子横生,圆形或肾形,种皮红褐色,光亮。

物种分布

莙荙菜原产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有野生分布,欧洲各国及俄罗斯、日本、美国、中国、印度等均有裁培。在东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及中亚的亚美尼亚等国有零星种植。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栽培较多的是长江流域以南的四川省、湖北、湖南、浙江、江苏、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区),山东、河南也有裁培。

生长习性

莙荙菜喜温凉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为15~25℃,温度过低,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耐低温,幼苗能忍耐-3~-5℃低温,短时间达到-10℃,也能恢复生长。不耐炎热和干旱,温度超过30℃时停止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良好,较耐盐碱。对氮肥敏感,施氮肥叶生长快。春季和秋季生长旺盛,夏季高温时生长不良。冬季生长停止,春季旺盛生长,次年初夏抽,开花结实后死亡。

栽培技术

栽植

莙荙菜对前作要求不严,但忌连作。分春、秋两季栽培,以秋季裁培为主。春播从3~5月可陆续播种,多行直播,采收嫩株的多为撒播;剥叶采收多次的宜条播。也可先育苗然后裁培。秋后越冬栽培的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播种育苗,霜降前后定植株行距。一般采用种子繁殖,播种前应搓散果皮,便于均匀出苗。另外播前需浸种,宜在22~28℃温度下播种,播后覆土,还需覆草保湿。早者播后30天左右定植株行距。

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

莙荙菜采后需施上较浓厚的粪肥,促使植株不断生长,如多次剥叶采收,一般采到中后期,应于中耕培土,促进发生新根,避免倒伏,保证丰产。

病虫害防治

虫害少见报道,主要病害有黑脚病、根腐病、黑斑病、叶斑病等。黑脚病和根腐病表现为幼苗胚茎变褐,黑斑病、叶斑病表现为叶片出现病斑。通过无病繁殖材料进行繁殖,做好种子和土壤的消毒可以预防黑脚病、根腐病,发病后可喷施敌克松福美双等进行防治。

采收

根据不同的播种期,夏、秋季均可采收,收后鲜用或晒干。春播后40~60天即可采收鲜叶。秋后越冬栽培的次年返青后,4月即可采收。

用途

食用营养

莙荙菜鲜嫩叶片中含有还原糖、粗蛋白、维生素、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 B2等营养物质,以及钾、钙、镁、磷、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叶片可煮食、凉拌或炒食。

饲用用途

莙荙菜柔嫩多汁,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其叶片直根和根头是猪的优质青饲料。一般以整株或切碎后生喂,煮熟饲喂时,不宜放置时间太长,以免产生亚硝酸盐中毒。莙荙菜草酸含量较多,不宜饲喂妊娠母猪仔猪,以免影响钙的吸收,有碍胚胎和仔猪的发育。可作肉鸡饲料,但不宜作蛋鸡饲料。

园林观赏

莙荙菜中的红叶类型植株整齐美观,叶色鲜艳,是良好的观叶植物。耐寒性强,在冬季缺花季节,中国南方常用其布置花坛、色块,或成丛栽植,或盆栽观赏。也可供室内摆花和切花配叶。

医学药用

据《中华本草》记载,莙荙菜的茎叶、种子可入药。茎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肾、手阳明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行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时行热病、痔疮、麻疹透发不畅,吐血,热毒下痢,闭经,淋浊,肿,跌打损伤,蛇虫伤。种子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小儿发热,痔瘿下血。

种质改良

莙荙菜具有不同的生态类型,如抗褐斑病类型、雄性不育类型、抗丛根病类型等,含有丰富的遗传基因,是糖甜菜或饲料甜菜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

相关研究

遗传分类

Bozokalfa等通过测量54份莙荙菜的矿质元素含量,发现莙荙菜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具有遗传性,可以选育高矿质元素含量的莙荙菜品种。Eşiyok等对54份莙荙菜资源的遗传变异性、遗传性、表型和几种农艺性状的基因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叶柄的厚度、宽度、色度和叶片干物质含量等特征均有较高的遗传性。莙荙菜研究较多的方向是分类,以单一性状进行分类易发生其他表型特征交叉出现的情况。Frese(1996)收集了42份莙荙菜资源,并根据叶片颜色、叶片宽度、叶柄颜色、叶柄宽度、植株高度等17个表型特征进行分类,结果只表现中度分离,而明确分类很难,分类所用的性状很有限。张福顺对不同地区来源的29份莙荙菜资源进行随机扩增多态脱氧核糖核酸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希腊土耳其甜菜即有和中国莙荙菜聚为一类的,也有单独成类的。这证明莙荙菜不管是从表型差异还是从不同产地进行分类,都较为困难。由于莙荙菜基因和表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及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的欠缺,尚未有明确的分类标准。

植物化学

莙荙菜的种子、叶片和根部富含酚酸和芹菜素衍生的黄酮,即牡荆素、牡荆素-2-O-木糖苷[gān](XVX)和牡荆素-2-O-鼠李糖(VOR),这些植物物质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抗炎药和抗增殖活性。牡荆素-2-O-木糖苷与倍他黄质和倍他花青素组合,通过诱导内在和外在凋亡途径,在乳腺癌肝癌大肠癌和膀胱癌细胞系中发挥抗增殖活性。牡荆素-2-O-木糖苷、黄质和甜菜花青素可与常规抗癌药物联合使用,以降低其毒性并克服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土壤修复

据研究,莙荙菜具有生长快、生物量较大、对Cd超富集等主要特征,是一种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其吸收富集重金属能力和修复效率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马叶2021年通过莙荙菜盆栽实验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莙荙菜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为13.01,是超积累植物,对Pb仅是累积。Xueying Song等发现,施用有机肥虽然可以促进莙荙菜生长,但会抑制莙荙菜对Cd的富集。这些研究为莙荙菜重金属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资料

Beta vulgaris var. cicla.自然标本馆.2023-09-02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9-02

莙荙菜.sciencereading.2023-09-02

Beta vulgaris var. cicla.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9-02

..2023-09-02

..2023-10-07

不同类型叶用甜菜营养成分与染色体核型差异分析.中国知网.2023-10-07

C-Glycosyl Flavonoids from Beta vulgaris Cicla and Betalains from Beta vulgaris rubra: Antioxidant, Anticancer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A Review.万方数据.2023-10-07

Great nutraceutical potential of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Beta vulgaris cicla and rubra .百度学术搜索.2023-10-07

雄安涉重企业周边重金属污染农田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中国知网.2023-10-07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