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龙江

白龙江

白龙江,别名羌水,是长江二级支流、嘉陵江一级支流。白龙江位于甘肃省南部,经纬度范围为32°36′N~34°24′N,103°00′E~105°30′E,发源于甘肃省碌曲县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全长576000米,总流域面积为31800平方千米。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舟曲县,定西地区岷县,陇南市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发育有拱坝河、达拉沟等49条一级支流。

白龙江在构造上位于新生代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带变形效应的东部边界,新构造活动极为强烈。流域地势总体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以山地地貌、河谷地貌以及黄土地貌为主,土壤以黄棕壤、褐土为主。由于白龙江流经多地,地形高差悬殊,气候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上中下游分别为温带湿润气候区、暖温带湿润气候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448.9~911.6毫米,年蒸发能力约为降水量的3倍。流域内森林覆盖面积较广,中上游和下游分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云豹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毛冠鹿苍鹰红腹锦鸡等2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貂猪、黄羊等5种。

白龙江流域在秦、汉至宋期间,一直是羌戎之境,行政机构最早起自汉代。流域内是一个多民族群居地,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氐族等。白龙江流域内拥有众多自然景点,如红石崖、仙女洞、虎穴洞等;人文景点,如莫郎节、插箭节等,还有郎木寺古迹文物馆等古迹文物。

白龙江流域山高谷深、岩体破碎,伴随着当地的降雨集中且多,所以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时常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截止至2022年,白龙江流域内舟曲县有记载的较严重的雹灾、暴雨、山洪灾害多达23次。流域内甘肃省段6.0级以上地震15次。其中,在2010年8月8日,舟曲发生过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冲击180万立方米泥石,将县城由北向南约5千米长、500米宽的区域夷为平地。

命名

白龙江,古名为“桓水”“羌水”,因古时两岸居民为氐羌民众而得名。之后关于改名,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传说龙王最宠爱的一条小白龙,偷偷地遛出了东海,在自由飞翔之际发现了羌水,之后小白龙便不愿回东海。在此之后,小白龙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村民们完成了他们搬迁到山下居住的愿望,并且在之后的日子中,帮助村民们治理地震、水患、除去水中暗礁等等。最后,百姓为纪念帮助了他们的小白龙,并将“羌水”改名为“白龙江”。

位置境域

白龙江是长江水系嘉陵江的最大支流,位于甘肃省南部边界,四川省东北部,青藏高原与川西北高原交错地带。经纬度范围为32°36′N~34°24′N,103°00′E~105°30′E,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省碌曲县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等多个县级地区,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白龙江流域的海拔在568~4866米区间,总面积为31800平方米,其中在甘肃省境内面积为27391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83.4%。

历史成因

白龙江流域处于我国地貌第一阶梯和地貌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同时也位于四川盆地秦岭山地的过渡带。在白龙江流域内,海拔从5000米以上的高度骤降至1500米,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从3100米下降至550米,受结构控制形成了白龙江水系主要支流所表现出的水系特征。

自晚三叠世以来,印度板块和青藏高原板块碰撞,其产生的远程效应,形成了西秦岭陆内叠覆造山阶段。晚三叠世早期以大规模的地壳缩短、增厚为特征,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形成了西秦岭、大巴山脉、龙门山等一系列复合。中期时,造山作用以形成大型走滑断裂和走滑盆地为特征,位于西秦岭南北两侧的中、新生代盆地形成大量沉积。晚期属隆升造山期,白龙江流域内古夷平面解体,流域上游分水岭发育冰川地貌。

新生代以来,白龙江流域始终处于差异化升降运动的过程,且其总体趋势是处于隆升姿态。这种隆升特点在流域的西北部更为强烈,已成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这种差异化运动模式,形成了现今白龙江山河平行相间的地貌格局,导致之前处于同一时期的夷平面在现代却处于不同平均海拔,在白龙江及其支流形成多级河流阶地。

流域水系与特征

水系组成

干流流段

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省碌曲县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全长576000米,总流域面积为31800平方米,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舟曲县定西市岷县,陇南市宕昌县武都县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人嘉陵江

白龙江干流上游发源地为舟曲县,河长228千米。该河段地形起伏较大,河道穿行于高原峡谷之间,形成侵蚀下切河槽,达拉沟等多支流在此段汇入。白龙江上游植被覆盖较好,河水蒸发量小,且上游雨量丰沛,属于降雨型补给。该河段年降雨量位于400~700毫米之间,多集中于5~9月,约为年降水量的80%。

白龙江干流中游为舟曲县至嵩子店,河长157千米。中游两侧有众多支流汇入,尤其北侧为多。中游的地层主要为碧口系和白龙江系,是滑坡发育最活跃的地质单元。白龙江中游乡土植物种类丰富,包含岷江柏木华山松侧柏等植被,且这些植被还可用于泥石流生态的修复。

白龙江下游为嵩子店至嘉陵江入口段,河长150千米。该河段植被较好,有森林、灌木地、水体、湿地、永久冰雪、耕地、草地、居住用地8中土地利用类型。其中森林占总面积的54.4%,其次是耕地占28.8%,草地约占7.8%,水体约占5.6%,居住用地约占2.1%,灌木地和湿地均低于2%。

主要支流

白龙江流域地处我国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带,地势从西北向东南急剧降低,发育有达拉沟、拱坝河等49条一级支流,其中,甘肃省境内一级支流34条。

达拉沟

达拉沟(达拉河)上游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境内,发源于四川若尔盖县境内的岷山马蹄子附近,是白龙江最大的一条支流,河流海拔约为3900米,于加阿卡后于达拉河河口水电站厂房下游500m处汇入白龙江。达拉沟区域内昼夜温差大,主要特征为冬长无夏,春秋相接,降水充沛但不均。

拱坝河

拱坝河是白龙江的右岸支流,西南接白水江流域,流域呈西北东南向的长条形,介于东经104°00′~104°49′。拱坝河流域面积1267平方千米,干流全长91千米。拱坝河发源于岷山山系甘肃省舟曲县境内羊不梁、青山梁和大草坡一带。拱坝河流域内有一林场——茶岗林场,茶岗林场被称为镶嵌在拱坝河流域的绿色明珠,是国家重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区。

多儿沟

多儿沟是白龙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若尔盖县,于迭部县旺藏镇帕村汇入白龙江,流域总长87.4千米,总面积为1066平方千米,总体地势南高北低。主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为76%左右,以灰黄土壤和黄色沙壤土为主。

腊子沟

腊子沟(腊子河)为白龙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在代古寺附近注入白龙江。流域内海拔4202米,流向为西北东南流向,整体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流域内部有高山裸岩,茂密森林。流域河道蜿蜒曲折,沟壑纵横且水流湍急,是一个典型的高山峡谷区。

水文特征

白龙江流域径流主要由雨水补给。汛期为5~10月,枯季11~4月,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较显著。流域内年平输沙量1840万吨,水能蕴藏量432000万瓦,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经实测,1970——2010年流域内径流量较1950——1969年减少30%一70%,加上近50年来降水整体呈不显著下降趋势、白龙江年均温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白龙江流域内近50年来降水整体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流域内径流量变化也呈现出季节性特征,整体呈现出各区间径流量各季节分配不均匀的特征,且夏秋两季占比60%以上,上、中、下游三区间各季节季径流大小排序为:下游\u003e上游\u003e中游。

地理特征

气候

白龙江流域地处我国大陆中部,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内日照时间为80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3.0℃,最热月7月均温达23.0℃,历史上,于1950年7月14日出现过40.0℃的极端最高气温。白龙江流经多地,地形高差悬殊,流域内年降水量448.9~911.6毫米,蒸发量达2500毫米,年蒸发能力约为降水量的3倍。年内降雨量分布不均,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每年的雨季从6月下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雨季天数占全年的28%,其降雨量占全年的57%。从地势上看,流域内年降雨量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北部年平均降雨量为400—700毫米;南部年平均降雨量为450—800毫米,总体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并且,降雨量随着山体高度而递增,海拔1300m以下的河谷地带为少雨区,年均降雨量为400毫米左右。。

地质

地质构造

白龙江流域位于新生代印度-亚洲板块,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北段,是我国构造分区中南北与东西构造分区的交汇部位。流域内有3条主要地质构造:北部的西秦岭,为贺兰山大断裂;南部的关家沟,为何家坝段摩天岭复式倒转背斜,以及中游白龙江复式背斜。除此之外,流域内还存在有舟曲县断裂、其他白龙江近东西向大断裂等一系列平行断裂和次级平行或正交构造,整体表现为北西西向压性断裂。

地质岩性

白龙江流域内属于西秦岭地层区,由多种岩层结构共同组成,其中志留系、泥盆系的千枚岩、页岩、板岩等岩体大多岩性强度低,易受构造破坏和风华侵蚀,较软弱、强度较低、易受构造破坏和风化侵蚀。再者,其中的软岩层有着易风化的特性,其风化破碎的形成的松散地表堆积、倒石堆等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地形地貌

白龙江地处秦岭地质构造褶皱带,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起伏大,沟深坡陡。流域海拔位于568~4866m区间,最高处为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地貌、河谷地貌及黄土地貌。根据地貌类型分为河谷阶地区、低中山区、高中山区及高山区等4区。其中,河谷阶地区约占全区面积的6.3%,低中山区占28.8%,高中山区占55.3%,高山区占9.6%,以高中山区为主。

土壤

白龙江的土壤主要以黄棕壤、褐土为主。流域内土壤的湿度整体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与平均海拔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极湿润地区多分布在西北部,即迭部县全部和舟曲县西北部,同时分布在高海拔山脉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迭部、舟曲西北部以及文县的西南部的山脉之上;无干旱地区主要分布于一些山脉两侧的缓冲带上;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武都和文县内。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较好,森林广布,中上游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为主,下游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白龙江流域的种子植物有157科、938属,3000多种,是甘肃省植物种类密度最高的地区和多度中心,同时也是珍稀、特有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林区内有高等植物197科2160种19种亚种,239种变种,12变型。其中木本植物86科244属858种,乔木树种达120种。国家保护植物有20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有银杏、水杉2种;国家二类保护植物有紫果云杉香果树等6种;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有铁坚油杉、红杉等5种。林下植物资源160余种,食用菌30余种。

动物

白龙江流域林区内分布有哺乳纲7目28科59属77种;两栖爬行动物2目8科14属28种;鱼类4目8科47属68种;鸟类16目43科130屑275种;昆虫有24目227科1369属2138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大熊猫、云豹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毛冠鹿苍鹰红腹锦鸡等2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貂猪、黄羊等5种。其中,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是迄今为止甘川地区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区,被誉为“陇上翡翠玉石”。阿夏管护中心辖区内已经记录到38种野生动物实体影像,包括但不限于雪豹岩羊藏雪鸡等动物的活动。经过20多年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生态多样性保护,使得林区内的野生动物数量逐步攀升,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荒漠猫绿尾虹雉等。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白龙江流域在秦、汉至宋期间,一直是羌戎之境,行政机构最早起自汉代。三国时期,如今的陇南地区的徽、成、西、礼四县、阴平二郡属益州。十六国时,白龙江流域先后建有宕昌国、武都、武兴、阴平四个氏族政权。公元553年,北周在该流域内设有文州(今文县),领芦北、阴平二郡,566年置宕昌、甘松二郡。隋朝本流域设有宕昌、武都二郡。唐代设有叠州(今选部)、宕州、武州(即武都),属陇右道,文州,属剑南道。于“安史之乱”沦入吐蕃。五代时期,收复武州和文州两州。宋代,在流域内设有阶州和文州两州。经过历史的变迁,一直到近代,改流域于1962年,成立选部县,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县归武都专区。至此,白龙江流域的行政建制稳定下来,即属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舟曲县县,属武都地区(1986年改为陇南地区)的宕昌县、武都县、文县。

人口和语言

白龙江流域是一个多民族群居地,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氐族等。据甘肃省统计局1999年统计数据显示,白龙江流域内总人口约为120万人,其中汉族108万人,藏族11万人。流域内共有乡镇130个,其中藏族乡镇占1/6。

白龙江为“民族走廊”之一。在历史上被称为羌、氏、戎等民族的活动地区。六十年代初,白龙江上流域的迭部县有着“迭部无汉话”之称,但随着国家在迭部兴建了一个用于开采的792矿以及七十年代初隶属于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的迭部林业局成立,数千规模热人从天南海北来到迭部后,迭部从此不仅有了“汉话”,还拥有了“汉藏语混合语”。此外,于逃河下游、白龙江中游和白龙江下游南北两岸的地区内,是藏族群众和汉族的长期杂居地,两者的语言相互影响,使得该区域内的藏话相较于牧区的藏话有了自存的独特性,称为康方言(以迭部藏语为代表)。除开藏语的独特外,白龙江流域内的汉语也有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分,其也有汉藏混合的部分。

水库建设

碧口水库

碧口水电站于1967年3月开始第一台组发电,19971年6月竣工。水库的总库容为5.21亿立方米,控制的流域面积为26000平方千米。在1975~1998年期间,碧口水库共淤积泥沙2.76亿立方米,年平均淤积量1212.8万立方米,总库容已损失54%。伴随着低水位运用和异重流排沙措施的实施,碧口水库总共排出沙量1.272亿吨,排沙比为31.75%,年均拦蓄沙量为1608万吨。截止目前,已经运行了40余年的碧口水库淤积已趋于平衡。

宝珠寺水库

宝珠寺水库位于广元市、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下游,距离上游的碧口水电站87千米。该水库属于河道型水库,水面较宽,水深较大,为白龙江碧口以下流域拦截了绝大多数泥沙。宝珠寺水库于1996年10月开始下闸蓄水,主为发电,兼有灌溉、防洪等综合利用效益。1995年7月~2001年4月该水库入库沙量达2370万吨,1997年~2000年达9480万吨。水库淤积量为7122万立方米,年均淤积量为1781万立方米。根据该水库泥沙淤积计算得出,宝珠寺水库使用50a时,库区泥沙淤积量达7.49立方米。

经济活动

农耕型经济活动

农耕型经济活动是指以农耕为主要生计方式,家庭拥有土地的多少反映出家庭的经济状况,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所以当地居民的收成由自然雨水决定。

半农半牧林型经济活动

半农半牧型经济活动是指除农耕之外还包含牲畜和家禽的饲养。农牧结合藏族人民为适应高寒自然环境多采取的经济模式。半农半林型经济活动是以农耕结合林业的经济活动,农林结合从最开始的木材买卖到后面的果园种植,不仅促进了农林经济的协调发展,还丰富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多样性。

其他经济活动

其它经济活动是指在农耕型经济活动的基础之上延伸出多种经济方式,例如药材、手工艺、小型经商等。居民们根据季节变化采取药材,结合民族文化制作出独特的针线制品,再利用药材与针线制品等商品与来往的商人进行交易活动。这种经济活动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经济活动的多样性。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随着白龙江流域内人口密度的逐日增大,人类的山坡垦植、采沙开矿、排水引水、挖掘土石等行为使得白龙江流域内山坡坡体破坏,植被退化,斜坡失稳,地表径流形态发生改变。尤其是对流域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修建、水利水电以及城市建设都加速了对其坡体的破坏,每逢大雨,坡体便会缓慢下滑。

地质灾害

白龙江流域山高谷深、岩体破碎,伴随着当地的降雨集中且多,以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使得白龙江流域的泥石流灾害泛滥。泥石流的主要物质来源于沟谷崩塌的堆积物以及人类一系列作业后的弃土弃渣。流域内的泥石流主要有三种分布方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沿深大断裂带分布;沿软弱岩层和人类活动集中带分布。其中,白龙江干流、北峪河两侧等地方是泥石流高度和极高度危险的主要区域,西北迭部、海拔较高的高山冻原地区为泥石流轻度的危险区域。泥石流的总体规模多为中小型且突发,搬运能力强且危害程度严重。

1963年9月-11月白龙江左岸泄流坡及关家山村一带,发生滑坡。此次滑坡泻溜带的面积约1.1平方千米,滑动土体约在2500万立方米以上。此前于1907、1922、1949、1961、1963先后发生过五次巨大的滑动。为此,由甘肃省水利厅等多部门组成短期踏勘小组,综合分析历次滑动的规律及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变化情况并制定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此外,在2010年8月8日,舟曲县也发生过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舟曲县县是藏语“龙江”之意,因白龙江穿县境而过而得名,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白龙江上游。此次事故使180万立方米泥石在山洪的冲击下,把县城由北向南约5千米长、500米宽的区域夷为平地。

水域污染

白龙江流域内由于水体本身的水体的连通性不足外加上人类水电站的建设,阻碍了流域内水源的流通性,从而影响了白龙江流域内的生态完整性以及水的自洁能力。除此之外,流域内部水生态的监测监管能力也存在薄弱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科学基础的薄弱,导致为监测监管工作提供的水生态调查数据缺乏,进而导致流域内部生态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技术支撑。

生态破坏

白龙江流域林区以山区为主,伴随着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特征使得当地居民主要居住与林间且当地经济发展滞后。再者,人类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难免会对林区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维护之间便产生了矛盾。同时,当地居民烧柴等习惯,使得当地乱砍滥伐的现象屡禁不止,进一步导致林地被破坏,一系列原因使得白龙江流域林区森林病害严重且林木亚健康面积已经超过50%。再者,1998年推出的野生森林保护项目,使林区内以人造林为主,森林结构单一,并且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导致森林虫害反复发生,多年来出现了更为严重的交叉性感染,严重破坏了区域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

白龙江引水工程被列于《甘肃省水安全保障规划》之中,是全省水网“四横”中的最后“一横”。在2023年3月便具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后即开工建设试验段的条件。该引水项目为国家近三年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其建成后可有效缓解甘肃省东部地区及陕西省延安西北部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和安全性问题,更好的改善百姓的生活。

为了保护白龙江的生态系统,迭部县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修复行动,包括制定出水资源管理等制度、实施强化水污染治理等措施、积极开展水域岸线整治等工作。同时,迭部县政府还通过在堤坝安装摄像头的手段保障了水电站下游河段生态安全以及居民用水的安全。2022年4月6日,迭部县政府还进行了迭部县白龙江百里风情线绿色长廊万亩绿化生态修复工程,目的是为了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省级森林城市。

风景名胜

白龙江作为长江的二级支流,嘉陵江的最大支流,从甘肃省四川省,白龙江拱起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风景区。作为白龙江源头的郎木寺,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地方,拥有老虎洞,仙女洞,藏式摩崖石刻等自然景观,以及郎木寺等人文景观。

红石崖

因其形状酷似一顶皇冠而得名,藏语称其为“琼波玛”(མཆོད་འབུལ་མ)意为供品山。位于大同市新荣区花元屯乡境内的采凉山南,面积1022.5公顷。景区最高处海拔为1753米,不仅拥有奇峰峻峭,天高气爽,还有白雪皑皑,银光耀目。为主景区的太玄观仙境区,拥有菩萨顶、红恩寺、太玄观等景点,百丈悬崖间庙宇殿堂配合大自然的鸟雀鸣啭,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卷。

仙女洞

仙女洞位于白龙江源头以下百米之外。是神女班丹郎木(“吉祥天母”)的居所,她至今都在守护着这一片山林和居民。仙女洞是一个溶岩洞,洞里比较开阔但是光线昏暗,洞中央便是那一米高的“吉祥天母”神像,神像上接顶、下着地,身披哈达,神情端庄。

郎木寺

郎木寺是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一个古镇,为白龙江的发源地,总面积为600多平方千米。有着“东方小瑞士”和“中国魅力小镇”等荣誉称号,美国传教士罗伯特·埃克瓦尔(Robert B.Ekvall)曾在其书《西藏的地平线》中称郎木寺为“神”创造的迷人天堂。

郎木寺的美不仅仅局限于自然景色的美,更得益于这里的禅意和空灵以及其平静和虔诚的氛围。历史上,郎木寺地处唐朝吐蕃统治区的边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交通要道的郎木寺接待过千年商旅和征夫,拥有过商路的繁华和喧闹。如今的郎木寺,相比于历史的喧嚣,其更多的是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郎木寺主街长不过几百米,伴随着现代游客数量的增加,也为这宁静的郎木寺增添了一丝文艺气息。

相关文化

马家窑文化

白龙江流域马家窑文化分布广泛,其中彩陶遗址更是遍布整个白龙江流域。以舟曲为界,舟曲以上遗址分布较多。舟曲以下遗址较为密集。据研究发现白龙江流域出土的盆和钵居多,而马家窑出土的彩陶中主要以壶为主,从出土彩陶的外形以及器型规整不难看出白龙江流域内早中晚期器形演变的特点以及白龙江流域的地方特色和其与马家窑文化的差异性。

民族传统建筑文化

白龙江流域的自然地域、民族文化都影响着传统聚落空间结构以及居民建筑的演变与发展。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滞后以及交通不便的影响,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材料创造出来适应自然的居住空间。位于甘肃甘南的藏族汉族回族等,其主要的建筑形式为板屋、房、与此同时位于甘肃宕昌的汉族、藏族(羌)等,主要建筑形式为板屋、碉房、土掌房。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各民族文化不同以及民族聚落所在地域不同,不同区域内的不同民族间的建筑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参考资料

陇上传说(400)丨白龙江的传说(一).陇上非遗公众号.2023-06-14

..2023-06-14

..2023-06-14

..2023-06-14

» 邹自景: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水质持续保持Ⅰ类 » 详情.广元市人民政府.2023-06-28

来武都!漫步在白龙江畔~.陇南武都发布.2023-06-15

..2023-06-14

..2023-06-28

..2023-08-18

..2023-07-04

神秘佛国——郎木寺.郎木寺景区官方网站.2023-06-16

..2023-06-14

舟曲县遭受泥石流灾害述略.甘肃档案信息网.2023-06-14

..2023-07-12

搏击灾难的伟大战役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纪实.中国政府网.2023-06-14

陇上传说(402)丨白龙江的传说(三).陇上非遗公众号.2023-06-14

陇上传说(406)丨白龙江的传说(七).陇上非遗公众号.2023-06-14

陇上传说(407)丨白龙江的传说(八).陇上非遗公众号.2023-06-14

陇上传说(408)丨白龙江的传说(九).陇上非遗公众号.2023-06-14

陇上传说(410)丨白龙江的传说(十一).陇上非遗公众号.2023-06-14

..2023-06-16

..2023-07-03

..2023-07-10

..2023-07-03

..2023-07-03

..2023-07-06

..2023-07-06

..2023-07-03

..2023-07-06

县级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成果公示.迭部县人民政府.2023-07-04

拱坝河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公示.舟曲县人民政府.2023-06-16

茶岗林场:镶嵌在拱坝河流域的绿色明珠.中国绿色时报.2023-06-16

..2023-07-03

..2023-07-03

..2023-07-03

..2023-07-06

..2023-08-18

大河奔腾看甘肃丨清清桓水奔落下 无边翠柏羡鸟飞.平凉日报.2023-06-14

【辖区动态】阿夏自然保护区再次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雪豹.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林区分院公众号.2023-06-14

【辖区动态】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雪豹野外调查监测工作.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林区分院公众号.2023-06-14

人民长江 | 袁晶:嘉陵江流域水库拦沙及其减沙贡献权重研究.人民长江.2023-07-04

..2023-06-15

..2023-06-14

舟曲历史文化.舟曲县人民政府.2023-06-14

..2023-06-14

..2023-06-14

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光明网.2023-06-14

重大进展!白龙江引水工程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查.每日甘肃.2023-06-14

加快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切实担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迭部县白龙江百里风情线绿色长廊万亩绿化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甘肃广播电视台.2023-06-14

「大河奔腾看甘肃」白龙江:厚植生态底色 守护碧水清流.甘肃日报.2023-06-14

这就是白龙江,希望你不要太着迷!.陇南司法.2023-07-04

红石崖.郎木寺景区官方网站.2023-06-14

红石崖.大同市新荣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6-14

仙女洞.郎木寺景区官方网站.2023-06-14

杨旭明:郎木寺初探白龙江源头.碌曲旅游.2023-06-14

【走进甘肃】郎木寺—隐入世俗的圣境天堂.循环经济法治.2023-06-14

郎木寺,高原碌曲的“香格里拉”.魅力碌曲.2023-06-14

..2023-08-18

漠游记:郎木寺——梦境奇遇之地.甘肃文旅科技.2023-06-14

..2023-06-14

..2023-06-15

..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