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果树
香果树(学名:Emmenopterys henryi Oliv.)为茜草科(茜草科)香果树属(Emmenopterys)落叶大乔木,别名水萝卜、小冬瓜、野枇杷、叶上花。香果树为中原地区特有珍稀树种,原产于中国湖北西部的宜昌地区,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省、江苏省等地,越南亦有分布,常见于海拔430-1630米处的山谷林中,或低山丘陵的沟谷、溪边、河岸和村寨附近的湿润肥沃地。香果树喜温和凉爽、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能忍受长期荫蔽,耐寒,喜湿润肥沃的山地黄壤或沙质黄棕壤。
香果树高达30米,树皮灰褐色,鳞片状,小枝有皮孔。叶纸质或革质,阔椭圆形、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侧脉5-9对,在下面凸起;叶柄无毛或有柔毛,托叶大,早落。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芳香;变态的叶状萼裂片白色、淡红色或淡黄色,纸质或革质,匙状卵形或广椭圆形;花冠漏斗形,白色或黄色。蒴果长圆状卵形或近纺锤形,有纵细棱;种子多数,小而有阔翅。7-8月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
香果树是中原地区特有的古老速生珍贵树种,也是茜草科中的单种属,对于研究植物系统发育和植物地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其还可作为木材,用于制造家具、模型等,树皮纤维可制成蜡纸和人造棉。此外,香果树茎干挺拔,树姿优美,花大而艳丽,是优良的观赏树种。据《中华本草》记载,香果树根及树皮可入药,具有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
由于香果树物种资源较少,天然更新受限,且受人类活动影响,其天然居群破碎化日益加剧,种质资源进一步减少。1991年,香果树被《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近危物种。2013年,被《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收录。2021年,被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为保护香果树种质资源,中国政府与有关组织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就地保护。同时,还开展了香果树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孢粉学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人工种植实验。
形态特征
香果树为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
茎
树皮灰褐色,鳞片状;小枝有皮孔,粗壮,扩展。
叶
叶纸质或革质,阔椭圆形、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30厘米,宽3.5-14.5厘米,顶端短尖或骤然渐尖,稀钝,基部短尖或阔楔形,全缘,上面无毛或疏被糙伏毛,下面较苍白,被柔毛或仅沿脉上被柔毛,或无毛而脉腋内常有簇毛;侧脉5-9对,在下面凸起;叶柄长2-8厘米,无毛或有柔毛;托叶大,三角状卵形,早落。
花
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芳香,花梗长约4毫米;萼管长约4毫米,裂片近圆形,具缘毛,脱落,变态的叶状萼裂片白色、淡红色或淡黄色,纸质或革质,匙状卵形或广椭圆形,长1.5-8厘米,宽1-6厘米,有纵平行脉数条,有长1-3厘米的柄;花冠漏斗形,白色或黄色,长2-3厘米,被黄白色绒毛,裂片近圆形,长约7毫米,宽约6毫米;花丝被绒毛。
果实与种子
蒴果长圆状卵形或近纺锤形,长3-5厘米,径1-1.5厘米,无毛或有短柔毛,有纵细棱;种子多数,小而有阔翅。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香果树为中原地区特有珍稀树种,其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巴东县。香果树原产于中国湖北西部的宜昌地区,分布范围较广,包括中国陕西、甘肃省、江苏省、安徽省等地,越南亦有分布。
栖息环境
香果树常见于海拔430-1630米处的山谷林中,或低山丘陵的沟谷、溪边、河岸和村寨附近的湿润肥沃地。香果树为阳性速生树种,通常散生在以壳斗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中,或生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常见伴生树种有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木荷(Schima superb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等。
生长习性
香果树喜温和凉爽、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能忍受长期荫蔽,耐寒,冬季落叶后若遇0℃的低温,植株也能安全越冬。香果树喜湿润肥沃的山地黄壤或沙质黄棕壤,pH值以5-6为宜。30年生左右的壮龄香果树才能开花结实,结实间隔期为2-4年,座果率很低。结果枝往往大量枯死,次年抽梢细弱,不能形成花芽,需要经过两三年才能恢复树势,其在4-5月花序开始分化,7月中下旬开始开花,8月上旬为盛花期,8月中下旬结束花期,9月上中旬幼果形成,10月底-11月果实成熟。
繁殖
香果树为两性花,雌、雄花异位,花粉量较大,质量较好,花粉异型,其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型,主要通过中华蜜蜂(蜜蜂属 cerana)、熊蜂(熊蜂 ignites)、曲纹袖弄蝶(Daimio tethys)等访花昆虫传粉。但由于香果树开花不同步,雌蕊功能期比雄蕊晚,雌、雄蕊成熟重叠时间少,再加上温度、光照和湿度的影响,导致其结实率非常低。
栽培技术
播种繁殖
香果树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阴干后取出种子并用低温湿砂贮藏,以待翌年4-5月播种繁殖。播种前,整平苗床并杀菌消毒,再将种子撒播在苗床内,然后覆土并浇透水,最后用稻草覆盖。当小麦胚芽破土时,揭去稻草。夏季需搭棚遮荫,保护幼苗越夏。
分株繁殖
香果树再生能力强,基部能萌发大量的蘖芽。可于春秋两季,在香果树基部选取粗壮蘖芽进行环割剥皮,或在蘖芽基部切口,再覆土压实,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春季培育的幼苗,秋季即可移栽。秋季培育的幼苗,翌年春季可移栽。
扦插繁殖
在7月底至8月初,采集香果树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先用引丁酸水溶液浸泡,再将插穗直接插进基质中,及时浇水,保持扦插幼苗生长环境温暖湿润。
组织培养
选择香果树幼树叶片作外植体,洗净消毒后切成小块,再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约15天可产生愈伤组织,40天后可产生丛生芽。然后将丛生芽转至生根培养基中,40天左右即可获得再生植株,生根后先炼苗5天,再移栽到土壤中。
养护措施
香果树喜湿,浇水需见湿见干,可用大盆浸水,使水分逐渐渗透。植株萎蔫时不能马上浇水,应先将其置于阴凉通风处,缓和萎蔫症状,再往叶片上喷水,到傍晚时再浇透水。香果树春季新芽开始萌动时,可施稀薄的液体肥料,以氮、磷、钾有机肥料为主。
香果树苗木出齐后,因幼苗长势较弱,需及时除草、间苗,间早、间密、留强去弱,间补结合,使幼苗分布均匀。由于幼苗出土后易发生缺水情况,因此在间苗和除草中,要适当覆土,以增加幼苗的抗旱能力。
病虫害防治
香果树生长过程中,易出现地老虎危害幼苗,可用辛硫磷、氧化乐果等药剂杀虫脒。8-9月,植株易发生立枯病,可提前用井冈霉素、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拌细土撒施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波尔多液、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杀菌。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香果树在中国神农架林区地区海拔670-1300米的森林中生长最多、最大,世界上最老的香果树生长在中国宜昌石家坪的么店子山坡下,已有约500年的树龄,植株高达27米,仍开花结果。
濒危原因
香果树的分布地虽然多,但均是零星生长,大面积的分布未见,从而物种资源较少。且香果树种子细小,在密林内因光照不足易导致种子失去发芽能力,天然更新受限。再加上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资源的过度开发,香果树的天然居群破碎化日益加剧,导致其种质资源进一步减少。
保护等级
1991年,香果树被《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近危物种。
2013年,香果树被《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收录。
2021年,香果树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为保护香果树种质资源,已在中国湖北分别建立罗田大别山自然保护区、英山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英山桃花冲国家森林公园,保护现有资源,禁止人为砍伐。同时,开展香果树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孢粉学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其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演化机制,开展扦插育苗、组织培养等人工种植实验,扩大其种质资源。
用途
科学研究
香果树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是经第四纪冰川幸存下来的中原地区特有的古老速生珍贵树种,其还是茜草科中的单种属,在系统发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对于研究植物系统发育和植物地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原料
香果树作为木材,心边材不明显,洁白美观,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干后不裂,是建筑、家具、雕刻、模型和室内装修等的良材。其树皮纤维柔细,可制成蜡纸和人造棉。
园艺观赏
香果树茎干挺拔,枝密叶细,树姿优美,花大而艳丽,是优良的观赏树种。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曾在其著作《华西植物志》中,将香果树誉为“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
医学药用
据《中华本草》记载,香果树根及树皮可入药,具有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可治疗反胃、呕吐、呃逆等疾病。
相关研究
化感效应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4种林下枯落物浸提液对香果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发现落叶、树枝、竹叶和果皮浸提液对香果树种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树枝浸提液总体趋势具有“低促高抑”的双浓度效应,竹叶浸提液对香果树幼苗不同部位化感效应不同,具有“促茎抑叶”的化感效应。
水分胁迫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香果树种子对水分胁迫的耐受能力,发现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香果树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长、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直至种子发芽完全受到抑制。这说明香果树种子在轻度的水分胁迫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
参考资料
中国自然标本馆.自然标本馆.2023-06-17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17
Emmenopterys henryi.植物智.2023-06-17
Plants of theWorld Online.Plants of theWorld Online.2023-06-24
《中国植物红皮书》.植物智.2023-06-21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植物智.2023-06-2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版).植物智.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