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盾
赵盾(公元前655年前601年),嬴姓,赵氏,又称赵宣子。晋襄公七年(前621年),取代狐射姑担任中军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卿大夫的身份主盟诸侯,被称为春秋权势第一人。
赵盾在晋襄公时期开始担任中军将,推行夷之法,在狐射姑出逃后独掌晋国朝政;晋襄公死后,赵盾策立晋灵公,与秦国展开令狐之战、河曲之战,对外先后五次主持会盟,平定周代的纷争。晋灵公后期,因为晋灵公的不君行为,屡次进谏遭到晋灵公记恨,被迫出逃,族弟赵穿在桃园弑晋灵公,赵盾于是返回,并拥立晋成公进行辅佐。赵盾先后辅佐了晋襄公、晋灵公与晋成公三代君主,公元前601年去世,谥号“孟宣”。
赵盾执政期间,重视法治,重新伸张礼仪秩序,选拔在野的贤能人才,改善了晋国混乱的社会局面,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君权与卿权的矛盾。同时赵盾对秦国和楚国的作战以及多次会盟,有效的稳固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孔子为此对他评价道“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赵盾生于公元前655年(一说公元前654年),他的父亲赵衰在跟随晋文公流亡到狄国的时候,与狄国女子叔隗生下赵盾,赵衰在狄国居住十二年后,于晋惠公七年(前650年)离开狄国,赵盾因此早期留在狄地。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公子重耳在秦国帮助下回到晋国继承君位,赵衰跟随归国,娶晋文公女儿赵姬为妻,并生有赵原同、赵屏阔、赵楼婴三个儿子。赵姬再三向赵衰请求迎回在狄地的叔隗和赵盾,之后因为赵盾的贤能,执意请求赵衰将他立为嫡子,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居于赵盾之下。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去世,赵盾开始执政。
襄公时期
六卿之首
晋襄公六年(公元前622年),晋文公的旧臣元勋们几乎去世尽,晋襄公于是在夷地(今地不详)举行蒐礼,进行军事阅兵与演习,并任命新的六卿来弥补因为旧臣去世导致的空缺。同时裁减两军,恢复到过去的三军制度。晋襄公任命狐射姑为中军将,赵盾则担任中军佐一职来辅佐狐射姑。
不久,赵衰曾经的下属阳处父从卫国出使回来,便向晋襄公提出更改任命的意见,认为赵盾更加贤能。因为阳处父是晋国的太傅,晋襄公不好加以反对,于是在董这个地方再次举行蒐礼,将狐射姑与赵盾的职位进行调换。 赵盾从此开始成为正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宣子治国
赵盾执政之后,就对原有的晋文公“被庐之法”进行修改,历史上将赵盾推行的刑法法律称之为“夷蒐之法”。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处理政事的章程,校正刑罚律令,清理诉讼积案,督查追捕逃犯。另外赵盾制定经济法,要求经济活动要依照契约办事。政治方面,赵盾也实施了一些举措,比如治理政治污秽,重申礼仪秩序,恢复了一些曾被废除的官职,提拔被埋没的贤才等一系列革新的工作。
夷蒐之法侧重于维护宗法贵族们的利益,突出“律法”的特色,重视刑罚而轻视礼治,士卿们的权利在夷蒐之法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孔子才斥责这一制度是“晋国的乱法”。夷蒐之法在制定后,就在全国上下进行推行,并被晋国后世所沿用。晋顷公十三年(公元前513年),晋国大夫赵鞅和荀寅在汝水边向晋国人民征收了四百八十斤铁,用来铸造刑鼎,鼎上所铸刑法就是赵盾的“夷蒐之法”。
狐赵失和
晋晋襄公病逝的时候,襄公的儿子晋灵公还年幼,为了应对复杂的争霸局面,赵盾提出拥立晋文公的儿子、襄公的弟弟、当时在秦国担任亚卿的公子雍,而狐射姑则主张拥立晋文公的另一位庶子、当时在陈国的公子乐。二人为此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于是分别派人迎接两位公子。赵盾在得知消息后,为了避免内乱,便派人在公子乐从陈国返回晋国的路上就将他刺杀,狐射姑与赵盾的矛盾因此日益加重。
狐射姑先是因为阳处父的建议没有当上中军将,现在又在拥立新君的事情上被赵盾压制,为了宣泄怨愤,狐射姑就派遣自己的族人狐鞫居将阳处父刺死。赵盾在处理完晋襄公葬礼后,就将狐居捉拿并处死。狐射姑在晋国难以立足,只能逃亡到狄地,赵盾便派遣狐氏的旧臣臾骈将狐射姑的妻子送到狄地。
策立灵公
派往秦国迎接公子雍的使者得到秦康公应允,并派出士兵护卫公子雍返回晋国,但晋灵公的母亲穆嬴每天抱着太子夷皋在朝廷上啼哭,出朝之后就抱着孩子到赵家去,向赵盾叩头并提及晋襄公让赵盾辅佐夷皋的嘱托,赵盾和大夫们为此事感到棘手,并害怕国人用大义来指责他们。于是就背弃了与秦国的约定,再次拥立夷皋作为晋国国君,也就是晋灵公。
灵公时期
令狐之战
为了应对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赵盾亲自统率三军到达堇阴(今陕西省万荣县西南),并说道“如果我们接受秦国送来的公子雍,秦国就是我们的太子宾客;不接受,就是我们的敌人。现在已经决定不接受了,再滞留他们的军队,秦国人将产生怀疑。行动占先便能使敌人丧失军心,这是作战的好谋略。驱逐敌人犹如追赶逃兵,这是作战的好方法。”赵盾于是厉兵马,夜间行军,在令狐(今陕西临猗县西)这个地方打败了秦军,一直追击到首(今陕西临猗县西)。原先受命去迎接公子雍的大臣先蔑与士会在赵盾打败秦军后,也被迫先后逃到了秦国。
五大夫之乱
晋灵公三年(公元前618年),晋国五大夫发动叛乱,派人刺杀了中军佐先克。五大夫中的箕郑父和先都都出身于晋国的世家旧族,在晋文公八年就被晋文公任命为新上军佐和新下军佐。士穀在晋襄公三年担任司空职位,是晋国的异姓大夫。之前晋襄公在夷地举行蒐礼时,原准备提拔箕郑父与先都,让士穀与梁益耳率领中军。先克表示到狐偃和赵衰的功勋不能被废弃,晋襄公于是听从郤克的建议,才任命了狐射姑与赵盾。晋灵公时期,中军佐狐射姑逃奔回狄地,中军佐的职位出现空缺,但赵盾却将该职位传给先克,引起了箕郑父的不满。同时因为之前取消了五军建制,恢复到三军建制,先都和梁益耳都因为先克的建议未能进身为卿,得则是因为在堇阴的田地被先克夺占,伺机报复。于是晋灵公三年,五人派人刺杀先克。赵盾则将他们全部诛杀。
归还故土
卫国过去因为不顺从晋国,被晋国占去了国匡、戚的田地。在赵盾执政时期,卫国已经归顺,但晋国却没有归还。晋国的大夫郤缺就用以德服人的观点劝谏赵盾,赵盾采纳了他的意见,在第二年春天就归还了卫国的土地,同时把之前由公婿池划定的从申地到虎牢关境内的土地,都还给了郑国。
河曲之战
晋灵公六年(前615年),秦国因为令狐之战的缘故,秦康公在冬季攻打晋国,并占领了晋国的羁马(今永济市西南)。赵盾率领三军进行抵御,并听从臾骈的建议,高筑壁垒与秦军进行相持。赵盾族人赵穿受到秦军的诱敌之计,独自率领部下出战,破坏了晋军原有计划,赵盾只得全军出战,双方不胜不败,当晚晋军准备追击秦军的时候,赵穿和胥甲拦住营门,并用大义指责赵盾和臾骈准备夜间攻击的打算。晋军于是停止出击,秦国却趁此机会逃走了。后来,晋灵公十三年(前608年),赵盾把胥甲放逐到卫国,由胥克继承他的职务,而没有对赵穿进行处罚。
代君主盟
晋灵公因为年少继位,初期的外交事务便全部由赵盾主持。晋灵公元年(公元前620年),因为晋灵公即位的缘故,齐、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与赵盾在扈地结盟。清代学者惠士奇认为,鲁文公七年(前620年)的扈之盟,就是政权掌握在士大夫手中的开始。近代学者童书业也认为这次会盟是晋大夫立盟的开始。鲁文公八年(前619年)的冬天,赵盾与鲁文公在衡雍订立盟约,以此来补偿在扈地那次盟会鲁国没有参加,同时借此晋国与伊、洛这两地的戎人会面。
晋灵公八年(前613年),左传记载:鲁国与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阳、晋赵盾等会盟于新城,依旧是由赵盾代表晋国与其他国家君主进行会盟。晋灵公九年(前612年),冬十有一月,因为齐懿公恃强攻打鲁国,晋国作为盟主与诸侯会盟于扈,并率诸侯攻打齐国。两年后,再次因为宋国有动乱,作为盟主二次与各国会盟于扈。
干涉他国
晋灵公八年,邾国的国君文公去世之后,国人拥立元妃齐姜的儿子且为君主,次妃晋姬的儿子捷菑就逃到了晋国。六月,赵盾纠合诸侯举行新城之盟,商议楚国与邾国的事情。之后赵盾率领诸侯护送捷菑回到邾国,但邾国人用貜且年长的理由拒绝了赵盾,赵盾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于是就率兵回到了晋国。
同时在周代内部,周公准备和王孙苏去晋国争讼,姬班违背了帮助王孙苏的诺言,派遣尹氏去晋国为周公说话。赵盾调和了王室的矛盾使他们恢复到原来的职位。到此时,赵盾已不仅仅替代晋灵公主持国际间的盟会,且开始干预他国内政甚至周王室的政务,权势达到顶峰。
霸业中衰
晋灵公三年(前618年),楚穆王在范山的建议下,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最终被迫签订了城下之盟,而赵盾所率领宋、卫、许国联军救援速度缓慢,没有能赶上楚军。晋灵公九年,率领联军讨伐齐国,但因为齐人贿赂晋侯,联军没有获得胜利就返回了。晋灵公十一年,赵盾率联军讨伐宋国,再次因为贿赂而中途返回。
晋灵公十四年(前607年),赵盾率领诸侯军队讨伐郑国,同时楚国也起兵救郑,赵盾不敢与之交锋,主动退兵。晋国在晋楚争霸中渐趋下风。
灵公不君
晋灵公奢侈,赵盾作为执政,屡次劝谏晋灵公但没有听从,所以晋国不能与楚国相争。不遵循为君之道,大量搜刮财货,绘饰宫室的墙壁,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而看着人们躲避弹丸为乐。厨师烧煮熊掌没有煮烂,晋灵公就把厨师杀了,并装在箕里,派宫女抬出去。途径朝廷的时候,被赵盾和士会看见,询问杀人的缘故后,二人感到十分忧虑。于是赵盾多次进谏,但晋灵公仍然不改,并开始对赵盾产生厌恶,并派出锄麑去暗杀他。鉏清晨去的时候,看见赵盾寝室的门已经打开,正穿好朝服准备上朝,但因为时间还早,坐在那闭目养神。鉏麑为赵盾的德行感到叹服,但又因为晋灵公的命令不可违背,于是就撞槐树而死。
晋灵公十四年,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饮酒,并在暗处埋伏了甲士。赵盾的车右提弥明知道了这件事,就快步登上殿堂用臣子侍奉君王宴饮不超过三爵的理由,搀扶赵盾走下殿堂,并与晋灵公派出的灵獒进行搏斗,最终赵盾在保护下退了出来,但提弥明还是战死了。此外,赵盾曾经对晋灵公的侍卫灵辄有恩,但赵盾自己不知道,所以在这次事件中,灵辄调转方向帮助赵盾抵御晋灵公甲士,当赵盾问他姓名,灵辄也只回答说他是桑荫下挨饿的人。然后就自己逃亡了。
赵盾弑君
晋灵公十四年(前607年),秋天九月乙丑这一天,赵盾族弟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赵盾这时候还没有走出晋国的边界,闻讯后就回来了。史官董狐在史书上记下赵盾杀死他的君主,并拿到朝廷上给大家看,赵盾对此进行否认,董狐指责赵盾作为正卿,逃亡没有走出国境,回到朝廷后也没有讨伐叛乱杀君的人,这就是弑君行为。赵盾派赵穿去周地迎接公子黑臀回到晋国,并拥立他作为国君,也就是晋成公。
成公时期
晋灵公十四年(前607年),冬天,赵盾请求让异母弟赵括担任公族大夫,并表示赵括是母亲赵姬的爱子,如果没有赵姬的话,赵盾在之前就会成为狄人。晋成公于是同意了。这一年冬天,赵盾担任馀子,赵括担任公族大夫统领宗族。
公元前601年,赵盾去世,谥号是宣孟,他的儿子赵朔承袭爵位。
人物成就
主持盟会
从晋灵公即位之后,赵盾便先后主持了五次会盟。晋灵公元年与齐、宋、卫、郑、陈、许、曹国为晋灵公即位一事在扈地会盟。晋灵公二年,单独与鲁国在衡雍会盟。晋灵公八年,为了处理楚国与邾国的事,晋国与宋、鲁、陈、卫、郑、许、曹国在新城会盟。晋灵公九年,因为齐懿公的事,与诸侯在扈地会盟。晋灵公十一年,为了宋国的事,再次与诸侯会盟。
尚法重德
赵盾所处的时代,已经不能再像过去推行“礼制”就能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他推行“夷蒐之法”进行改革。在这次改革中,赵鼎修订刑法律令,清理狱囚积案,追捕逃犯。另外推行使用契约账册,纠正混乱的等级秩序。另外,还恢复废除的官职,任用贤人为官。除此之外,夷蒐之法的颁布也为后世晋国“铸刑鼎”、颁布成文法奠定了基础。
赵盾不仅崇法还重德。根据《左传·文公七年》相关记载,郤缺对赵盾说,以前与卫国不和睦,才占领了他们的土地。卫国已经臣服了,那么就可以把占领的卫国土地还给他们。这样才是以德治国。赵盾采纳了郤缺的意见。另外,在拥立新君和选任人才上,也十分重视德行。晋襄公去世后,赵盾主张册立远在秦国的公子雍,因为他认为拥有善、孝、友、长四德。赵盾对待政敌也以仁爱之心对待。晋襄公七年(前621年)阳处父劝说改任赵盾为中军元帅,将狐原来的中军元帅射姑降为中军佐。狐射姑为此怨恨阳处父,派人狐鞫居杀死了阳处父,事后,狐射姑逃亡狄国。然而赵盾只是处死了续鞫居,并没有为难狐射姑,而是把狐射姑的家财也送了过去。
面对晋灵君沉迷于纵情享乐的奢靡生活中,赵盾敢于犯颜直谏,这是践行人臣之德。而因犯颜直谏引来杀身之祸的时候,赵盾又被提弥明与灵辄所救,提弥明是赵盾的下属,可见赵盾厚待下属,而灵辄是赵盾曾经救过的一个快要饿死的人。从这件事情中,也可以看到赵盾重德行。
睦族安家
赵盾能够成为晋国赵氏家族宗子,离不开赵姬的帮助。因此,赵盾一直感念赵姬的恩德。骊姬之乱以后,晋国不再设公族大夫。到了晋成公继位, 才允许把官职授给卿的嫡子,让他们成为公族大夫,也允许卿的馀子担任官职,另外,晋成公也让卿的庶子成为公行。晋国也由此有了公族、馀子、公行。那些卿族大夫的庶子也有了发展的机会。于是,赵盾请求让赵姬的次子赵括为公族大夫,自己将为庶子。这样,不仅团结了赵姓宗族,也让赵氏家族壮大起来。
人物评价
孔子: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为了法则而蒙受恶名。可惜啊,如果他走出了国境就可以免去杀君恶名了。
轶事典故
夏日可畏
出自《左传·文公七年》:赵盾派遣狐射姑出使狄国,狄国相国酆舒向狐射姑提问到:“赵衰与赵盾哪一个更贤明?” 狐射姑就回答说:“赵衰是冬日的太阳,赵盾是夏日的太阳”,意思就是赵衰像冬天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而赵盾则杀伐决断让人感到恐怖。晋朝杜预对此注释到“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赵盾与士会在知道晋灵公的不君行为后,准备进谏。士季先去朝见,晋灵公见到士季后就表示:“我知道所犯的过错了,已经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什么人没有过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了。”
狗咬赵盾
晋灵公十四年,晋灵公对赵盾不满,于是纵犬以及埋伏甲士准备杀害赵盾,根据图像与文献,在灵公纵犬时,提弥明挡住灵獒,灵辄则将赵盾从甲士手中救出。狗咬赵盾的事迹主要显示晋灵公的残暴,也彰显出赵盾的得道多助。
桑下饿人
赵盾在首山打猎,在休息的时候看到了饥坏的灵辄,便主动给予他食物,但灵辄吃的时候留下了一半,赵盾就问他缘由。灵辄回答道:“在外给人做仆人已经三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些食品孝敬母亲。”赵盾就让他全部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子饭和一些肉,并交给灵辄。桑下饿人的故事充分展现了赵盾乐善好施的品德。
家族成员
人物墓葬
赵盾墓:位于温县城西两公里处的岳村街道方头村内。墓冢原为方形,占地数亩,上面建有庙宇,村名据此而得。今天墓冢已损坏,仅剩残碑一通存在于村民家中,碑文湮灭不清。赵盾封地在温,死后葬于此处。
形象流变
总的来说,赵盾的形象由先秦的权臣逐渐向后世的忠臣转变。
先秦文献侧重描述赵盾作为权臣的一面,先是《春秋》通过“赵盾弑其君”的春秋笔法,给赵盾定义为:弑君的权臣,并包含贬义。到《左传》时,进一步发展,在权臣定性的基础上补充史料,主要讲述赵盾强势、越的一面,如代替晋公会盟诸侯、打压君权等,但也同时刻画出赵盾能力卓绝的一面,对夷蒐之法进行高度评价。
在春秋将赵盾定义为权臣后,后续文献不断从其他角度丰富赵盾形象,如强势、僭越、能力卓绝、忠于职守等,但也导致权臣的定义被不断稀释,比如说能力卓绝也可以叫做能臣。而赵盾在《史记》之后,形象逐渐转变为“手握重权的忠臣”与“尽忠被害的忠臣”。
《史记》对于原有史料进行大量剪裁,使得赵盾擅权的篇幅大量减少,以公子乐一事为例,《史记》记载是因为狐射姑先杀了阳处父,遭到赵盾废黜,进而导致公子乐失去国君争夺的机会,并且没有直接公子乐被赵盾所杀。另外如镇压五大夫之乱这一反映出赵盾排除异己的事,《史记》就直接删除了。而在河曲之战有关赵穿一事,则记载为“赵穿最有功”其他如会盟等也进行大量删减。
关于赵盾弑君事件,《史记》在记载“下宫之难”时提到“盾虽不知,尤为贼首”、“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使赵盾免去了杀晋灵公主谋的这一形象。同时对晋灵公的“不君”形象进一步描绘,例如说晋灵公不爱惜百姓,轻易杀害厨师等,以此来凸显赵盾的忠臣形象。此外《史记》对于“下宫之难”进行重点描述,增添原创人物屠岸贾,将君臣之间的矛盾降低为臣子之间的斗争,进一步加重了赵盾尽忠被害的忠臣形象。
从《史记》之后,赵盾故事开始大规模向文学化发展,例如说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新序》,杂剧《赵氏孤儿》,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在后代的诗歌作品中,对赵盾的评价偏向两极分化,权臣和贤臣都占有很大比重。但从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出发,则是描绘出一个道德完善并耿直坦荡的忠臣,不断向正面发展。
相关形象
影视形象
文学形象
桃园强谏
晋灵公宠信大臣屠岸贾,且有不君行为,轻易杀害厨师,且于州城内建造桃园,从台上用弹弓射人,以看人躲避为乐,百姓们苦不堪言。赵盾与士季屡次上谏,晋灵公均充耳不闻。有一天,晋灵公下朝之后,驾车前往桃园游玩。赵盾先到达桃园门口,等晋灵公到达的时候,赵盾稽首再拜,冒死进谏,向晋灵公陈述“有道之君,以乐乐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的为君之道,恳请晋灵公为了晋国安危,回入朝,“毋荒游,毋嗜杀。”晋灵公羞愧的以袖掩面,答应明日早朝,赵盾这才闪身,放晋灵公进入桃园。
参考资料
赵盾墓.温县党政门户网站.2023-08-16
古国悲风.豆瓣电影.2023-08-16
东周列国·春秋篇.豆瓣电影.2023-08-16
赵氏孤儿.豆瓣电影.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