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俄语:Пётр I Алексеевич;1672年6月9日——1725年1月28日),被后世称为彼得大帝,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沙皇(1682年-1725年),俄国皇帝(1721年-1725年)。

1672年6月9日,彼得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俄国沙皇),他是阿列克谢与第二任妻子娜塔莉亚·基里洛芙娜·纳雷什金娜的孩子。1676年,阿列克谢一世死后,皇位传入彼得的哥哥费奥多尔·罗曼诺夫·阿列克谢耶维奇,但是费奥多尔从小体弱多病,于1682年去世,费奥多尔在临死之前就将皇位传给了年仅10岁的彼得,而不是患有癫痫的伊凡·阿森二世·阿列克谢,作为伊凡的姐姐索菲娅·罗曼诺娃于是勾结禁军进行了政变。1682年,伊凡和彼得并列为沙皇,由索菲亚摄政。1689年,索菲亚对彼得的刺杀失败后,被监禁在诺沃杰维奇女修道院。,由于伊凡体弱多病,因此彼得成为真正的掌权者。

1697年,彼得去西欧各国游历学习各种造船和航海技术,并带领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回国。后对俄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宗教、日常生活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使得权力可以集中于自己手中,为了争夺出海口,分别于1695年、1699年与瑞典对战,最后成功占领波罗的海等出海口,使得俄国的领土得以扩张。1712年,彼得一世娶·阿列克谢耶夫为妻,1721年,参政院授予他“皇帝”称号,成为俄国史上第一位皇帝,同时也正式称为“”。由于仅有的两个儿子均去世,晚年的彼得最终选择担任自己的继承者,1724年3月,彼得启程去莫斯科为叶卡捷琳娜皇后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葬于彼得保罗大教堂

彼得对于俄罗斯的改革是全面欧化的,即参考当时欧洲的先进国家经验对本国进行改造,政治上他设置了参议院,改革晋升制度,重新划定了全国的行政区域,并将首都迁往圣彼得堡。在司法方面,他强化立法,改革司法制度,建立监督机构——检察院,经济上进行税收改革,发展工业,同时改革关税保护本国工商业。文化上改革学校教学内容,使用简易字,发展出版业,修改历法,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宗教上改革宗教管理机构,没收教会财产并打击反动僧侣势力,军事上,改革兵种结构、兵役制度,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更新军事思想和军事指挥体制。在外交上,彼得改革了外交机构,同时与欧洲实行以“和平”辅佐战争的外交政策,还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彼得一世在位期间的改革,既加强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又发展了经济,增强了俄国国力,同时他在任期间为俄国打开了亚速海、波罗的海、里海等多个出海口,使得俄国实现了海洋扩张。思想家、政治学家卡尔·马克思曾评价道:彼得大帝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672年6月9日,彼得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俄国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阿列克谢一生共有两任妻子,与第一任妻子育有两子四女,两个儿子分别是费奥多尔·罗曼诺夫和伊凡,四个女儿是索菲亚、凯瑟琳、玛丽和赛迪亚沙。与第二任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分别是彼得和娜塔莉亚·阿来索娜。一出生,父亲就安排了当时德高望重的将军曼尼修斯为小彼得安排教育事宜,彼得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与聪慧。

1676年,阿列克谢一世死后,此时的彼得年仅4岁,皇位自然落入费奥多尔之手,但是费奥多尔从小体弱多病,无法长时间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因此权力也不得不流入他身边的顾问以及国务大臣之手,在皇宫中阿列克谢的第一个妻子的外家亲属、领主米洛斯拉夫斯基集团和沙皇第二个妻子的外家亲属纳雷什金集团进行了激烈的权力争斗。

在此期间,费奥多尔的姐姐索非亚公主以照顾弟弟为由在宫中积累了极高的声望及权势。1682年,费奥多尔在临死之前就将皇位传给了年仅10岁的彼得,而不是患有癫痫的伊凡·阿森二世,作为伊凡的姐姐对于这样的结果很不甘心,在她的设想中若皇权落到伊凡手中,由于伊凡的身体情况,自己便可以以摄政的方式将权力揽到自己手中。1682年,索菲亚所在的米洛斯拉夫斯基机组在射击军政厅总管伊凡·霍凡斯基公爵的协助下,发动了射击军兵变,大贵族马特维也夫和纳雷什金家族遭到屠杀。最后将伊凡和彼得并列为沙皇,由索菲亚摄政。

刺杀危机

索菲亚摄政期后,下令安排彼得及其母亲随从等去离莫斯科7俄里外的皇村生活,虽然远离首都,但彼得却乐在其中,在此地他总共居住了7年,在这7年时间里,主要做了四件事:读书认字,做手艺,操练“游戏兵团”,学习造船航海。同时由于不满索菲亚的摄政,一股反对派势力逐渐在彼得周围形成,他们希望彼得可以成为真正的首领,1689年1月,他们安排彼得娶妻生子,意图让皇位自然流入彼得家族之手,他们为彼得挑选的妻子是俄罗斯贵族“波雅尔”之女——芙朵基娅·罗普金娜,由于伊凡·阿森二世的身体情况,彼得的婚姻以及后续两人孩子的出生都使得当时的波雅尔认为后面的皇位是彼得家族的,彼得周围的势力也逐渐壮大,索菲亚虽然其试图阻止但均失败。

面对逐渐壮大的彼得派系势力,索菲亚认为自己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最终选择了刺杀彼得,他派出了一队皇家禁卫军前往彼得所在的“奥勃拉任斯科耶”。但该计划被几个士兵透漏给了彼得,彼得慌忙逃亡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躲过了刺杀,在那里他指控索菲亚刺杀自己,虽然索菲亚极力狡辩,但大量的波雅尔开始前往圣三一修道院表示支持彼得,就这样,这场阴谋告以失败,1689年9月,索菲亚·别尔斯自己也被监禁在诺沃杰维奇女修道院。

亲政之初

彼得将索菲亚推翻后,发现自己的政权并不稳固,虽然这些波雅尔和官员表示支持自己,但权力还是分散到了不同人手中,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彼得选择了列福尔特和亚历山大·缅什科夫辅佐自己,列福尔特作为首席翻译,彼得听取了其建议在国家军队方面引进精简而科学的军事系统,进而将西方文明元素引进到工业与艺术等领域之中;而缅希科夫则是和列福尔特在军事方面重要的合作者,最终升为军队将军。同时为了强化君主的权力和威信,他开始着手推动俄罗斯帝国的改革强化,他派遣出使团前往中国,意图通过协商改善和增加两国的贸易,同时引进西欧进步工艺,例如造船业等,彼得对于荷兰的新式军舰十分感兴趣,他还亲自学习舰船的操作技术。

1693年到1694年期间,彼得先后两次视察了白海,了解了造船情况,并在之后开始讨论夺取南方土耳其人和鞑靼人控制的第聂伯河和顿河入海口。1695年初,彼得派了两支部队进攻亚速,一支沿顿河进军,另一支向第聂伯河挺近,准备围攻亚速,他本人也在部队中担任炮手,但由于没有舰队以及没有总指挥导致指挥混乱等原因,第一次远征失败。1695年底,彼得开始第二次远征亚速的准备,他任命了A.C.舍因为总司令,并组建大量的军舰以及运输船只,1696年5月舰队出海,由于切断了土耳其军队的援助,7月顺利收复亚速,并开始修建海港。

彼得还派遣了大量波雅尔子女前往西欧各国学习,希望以此可以发展自己国家的技艺。但是彼得的专制独断也是引起了大量波雅尔的不满。国内的部分波雅尔就密谋意图再次刺杀沙皇,计划定于1697年2月2日晚,他们打算放火,在沙皇灭火时将其刺杀,但这次计划依旧破灭,领头者和同谋均被彼得处以极刑。

游历欧洲

虽然派遣了大量波雅尔前往西欧,但彼得还是希望自己可以亲自去游历一下修各国的首都,于是在1697年春天,彼得匿名出游西欧,他将宫中的事务交由他的舅舅纳雷仕金在内的三位波雅尔处理,同时,本次出访彼得也没有使用君王的名义出访,而是作为大使团的随员的身份出访。在做好准备后,大使团从莫斯科出发,大约共300人,成员配备有马和华丽的衣着,马队携带着衣物、储备、给其他国家政府准备的礼品,并由一支卫队护送。

彼得在欧洲先后游历了里加、普鲁士王国荷兰等多个西欧的国家及城市,在荷兰的苏姆斯特丹期间,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与工人们一起在造船厂里面学习工作了几个月,他学习对船舰、造船以及航海有关的所有事情。之后彼得又去了英格兰游历,在回国的途中,彼得还聘请了一大批荷兰、英格兰等国造船匠、工匠等等。而在1698年4月,国内索菲亚公主的势力以新的风俗习惯亵渎神圣为由再次发生叛乱,在波兰边境的射击军向莫斯科进军,企图让彼得无法回国,得知消息的彼得从维也纳秘密返回莫斯科。

在返回莫斯科途中彼得还与波兰国王进行了会谈,商讨共同对瑞典作战的问题,彼得还没回国叛乱就被平息,回国后彼得立即对叛乱的射击军士兵进行血腥的屠杀,同时由于索菲亚也参与其中,命令她作了修女同时将射击军遣散。

国内改革

在镇压了国内的叛乱之后,彼得随即就开始了国内的改革。首先在军事上,彼得按照德国模式建设正规军团,并废除了旧式军服,同时制定了更为正规的军事管理制度。改革税收系统,彼得在首都建立了一个中央办公处,专门办理关于征集税务的事,然后他向全国的所有省份派遣征税官,并于1699年1月颁布在莫斯科设立市政厅的敦令。彼得还进一步掌握了教会,彼得等到现任大主教去世后,他没有让上院的主教们按惯例推选一位大主教,他从两位可靠的朋友中选派出一位牧师管理教会。实际上,他就是通过这一方式废除了大主教一职,使得自己成为教会至高无上的首领。同时彼得还在士兵之间取消四旬斋,1699年12月20日,彼得采用颁用新历并规定1月1日为元旦节日。

日常生活方面。彼得要求人们改变着装,换上西欧人穿的衣服款式;劝导人们剪掉胡子,并对享有胡子特权的绅士征收胡子税,对待农民和普通人,所有留胡子的人只要进入城镇就会被拦住,每人每次在城门处缴纳罚金或税费;以及改掉了许多习俗惯例,比如改掉波雅尔们出门带许多随从的习惯。

帝国扩张

就在国内改革的同时,1699年,彼得希望可以使俄国领土向西扩张,进而在波罗的海拥有出海的海港。一方面,为避免两线作战,1700年7月,彼得派人与土耳其人达成长期休战协定——伊斯坦布尔市和约。另一方面他又与波兰、丹麦达成结盟,并于当年8月向瑞典宣战,想要夺取瑞典的纳尔瓦港口。彼得任命了一名德国军官——克洛伊将军担任战役总指挥,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首次进攻很快被瑞典击溃。得知消息后的彼得并未表现出慌乱,而是立刻着手从全国各地征募士兵,还引进了许多外国军官用来组建新的军队。为了制造大炮,他还下令把教堂和修道院的大钟拆下来铸成大炮。

俄国与瑞典之间的战争(大北方战争)持续了数年,但随着战事的进行,俄国军队开始逐步占据优势,1700年,俄军开始逐步占领波罗的海的大部分海岸,彼得便以此为基础开始着手建立一座新城——圣彼得堡。为了培养军事人才,1701年在莫斯科设立航海学校,炮兵学校,用于培养海军和炮兵。1703年5月,圣彼得堡奠基,随后彼得便开始着手设立艺术和科学机构,同时还强迫大量波雅尔搬迁到此处,虽然此过程中瑞典多次想要摧毁这座城市,但彼得在此做了大量防御工事,计划也最终失败。

在修建圣彼得堡时,许多的农民劳工被征调到此处,由于天气寒冷以及食物无法供给等原因,死者不计其数,加之国内赋税严重,许多人忍无可忍,1705年夏季,阿斯特拉罕居民发生起义,最终被政府和富商联手在次年镇压下去,1707年顿河居民发生起义,以失败告终,随后的多次起义也均被政府镇压。

在顿河起义的同时,1708年,由于彼得的海上力量在波罗的海逐渐壮大,瑞典开始试图从地面击溃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他们骗过俄军成功渡过第聂伯河,深入俄罗斯境内,彼得担心无法阻止瑞典军队,因此希望与瑞典休战但被拒绝,同时由于国内哥萨克人首领马泽帕关于军队组织纪律改革方面与沙皇彼得发生过争吵,因此马泽帕决心实施报复。于是马泽帕和瑞典国王谈判并签署协议,规定国王要向俄国南部进军,如此马泽帕得以离开沙皇,带领他的哥萨克人军队归顺瑞典,成为独立的部落。但是马泽帕的计划最后失败了。之后的波尔塔瓦会战,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被击败,逃往土耳其,战后,彼得将自己的军衔提升到了中将。同时,瑞典对俄国的入侵基本也就此结束。

1710年至1711年,俄国与土耳其再次爆发战争,但最终双方均未取得任何进展,7月12日,俄土两国签订《普鲁特和约》,规定亚速归还土耳其,俄国拆除塔干洛格等要塞,允许查理十二世过境回国,在和约签订后,俄国又把主攻方向转向芬兰。

战争与改革

就在彼得对土耳其作战时,彼得改革的进程也未停止,他改组了国内的行政机构,设立参政院,在沙皇不在时代替他行使权力,1712年,沙皇娶叶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为妻,同年,俄军在战争中先后占领了赫尔辛福斯(今赫尔辛基)、亚波、瓦扎以及芬兰南部和波的尼亚湾的重要据点,瑞典军队被迫撤出芬兰。1713年,彼得将首都定为圣彼得堡,开始兴建石结构建筑,并大举迁入居民,但一些旧权贵对彼得的改革十分不满,他们开始寄希望于彼得与首任妻子的孩子——太子阿列克谢,希望他在彼得去世后将改革取消,于是阿列克谢加入了反对彼得的阵营。1714年,俄瑞两国在芬兰海上开始了汗古特(汉科)战役,俄军借助舰队中帆桨快艇的优势击败瑞典军队,奠定了在波罗的海的海上霸权。1716年,阿列克谢投奔奥地利,但最终被遣返,彼得下令将阿列克谢作为普通人进行审批,最终被判处死刑。

1717年,俄、法、普三国签订阿姆斯特丹条约,条约内容规定法国不再向瑞典提供军事和其他物资援助,这使得法瑞同盟被瓦解,瑞典进一步陷入孤立困境,同年,彼得再次出访欧洲,并效仿欧洲进行再次改革。1718年,彼得设立9个“院”替代衙门,后增加为12个。

1721年4月-8月,俄瑞就在芬兰尼什塔特展开多次谈判,在谈判开始时俄军通过武力向瑞典试压,同时俄军深入瑞典腹地,营造出一种进攻瑞典首都的态势,8月30日,两国签订尼什塔特条约,俄罗斯合并了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大部分地区,这也宣告持续20年之久的大北方战争结束。同年参政院授予彼得“皇帝”称号,成为俄国史上第一位皇帝,同时俄罗斯帝国也正式称为“俄罗斯帝国”。彼得还发布了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沙皇作为东正教的“最高教首”,由总宗教事务所统一管理教会。

同年,刚刚结束了大北方战争后,俄国就以波斯封建主官员在舍马哈袭击俄国商人为由开始对波斯宣战,希望可以拓展俄国的东南疆域,彼得亲自率军远征里海。1722年,彼得颁布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此法废除了长子继位的原则,宣布在位的君王有权钦定继承者,同时他还设立总监察官对所有的国家机关活动进行监视,1723年,波斯和俄国签订彼得堡同盟条约,俄国帮助波斯赶走阿富汗人和平定所有叛乱,作为代价,俄国吞并杰尔宾特、巴库、里海西岸以及南岸的整个地区。

晚年生活

由于仅有的两个儿子均去世,晚年的彼得也陷入了深深的焦虑,最终他选择自己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担任自己的继承者,1724年3月,彼得启程去莫斯科维叶卡捷琳娜皇后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后彼得在他女儿安娜·彼得罗夫娜和外国王子的订婚仪式上,彼得突然感染恶疾,在经历了数日的折磨和痛苦后,最终于1725年1月28日去世,葬于彼得保罗大教堂。

为政举措

政治

行政体系改革

1699年,彼得一世建立了“近臣办公室”,作为贵族杜马的办事机构,并在8月正式设立参政院,管理从中央到地方的整个行政系统,在沙皇外出时,由参政院代替处理国家大事,为了明确职责划分,同时也是避免个人权力过大,在参政院下设立了9个院,后来增加到了12个院。这个设置完全取代了原来的贵族杜马会议,将波雅尔的权力揽入到自己手中。通过对中央行政机构的改革,建立了新的有效的行政机关,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晋升制度改革

彼得还制定了官员晋升制度,1722年,彼得颁布了“官秩表”,起降全部官员分为十四个等级,取消了波雅尔直接成为高级官员的权力,规定所有人不论出身,全部从最低级的官员做起,有功绩方可升职,保证了有才能之人可以得到重用。彼得的政治改革提高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效能,加强了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机构改革

在彼得一世改革之前,俄国地方实行督军制,中央派遣杜军对地方进行治理,但由于缺乏监督,督军在地方敲诈勒索等现象屡禁不止,1708年,彼得颁布诏令将全国分为8个省,每个省设立总督,掌管行政、司法和军事,总督由沙皇直接任命。为防止总督在地方权势过大,彼得在地方设立参议会,由地方贵族选举产生,对总督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到1714年,新设置3个省。

1715年,在省下设置县,1719年,为缩小总督的权力,又将全国划分为50个省,1720年设立市议会,取代以前的地方自治署。由于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形成了一套统一的行政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政令可以更为迅速的被贯彻执行,有力的保证了各项政策的实施。

迁都圣彼得堡

在1713年,彼得将圣彼得堡定为首都,并在之后兴建大量建筑,到1725年,圣彼得堡已成为一座设施完备的城市,与莫斯科相比,圣彼得堡位于海滨,与西欧的交流更为便捷,为俄国与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地理条件,在政治上也体现了彼得开放,包容,反对旧势力、反对保守的决心,军事文化上,圣彼得堡建有俄国第一所军事专科学校——航海学院以及第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等等,这一系列表明圣彼得堡是新思想下指导的产物,卡尔·马克思曾评论道“仅仅对波罗的海诸省的征服并没有把彼得大帝的政策与其祖先的政策区别开来,首都的迁移才显示出他征服波罗的海诸省的真正意义。”

司法

强化立法

在彼得一世在位期间,先后颁布了近3500条法律,这一时期的法律主要分为3种形式——诏令、条约和章程,其中大多数法律是以单个诏令的形式颁布,例如1714年的《子继承法》和1722年的《官轶表》等;条令是包括各种指示和程序规范在内,为专门的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汇编,例如1716年的《军事条令》;章程则是用来规定调配各新机关的编制和组织,例如1720年的《总章程》。

改革司法体系

彼得一世也改革了司法制度。1719年,彼得在地方建立了高等法院和初等法院,高等法院院长通常由省长或副省长担任。许多案件由军政长官和地方专员审理。1722年重新改组法院州法院取代了初等法院,但各级法院仍然附属于行政机关。

分离司法范围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他将政治案件等一些特殊案件单独划分出来,并归属于特殊部门审理,各级法院为此专设了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衙门和秘密办公厅,其中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衙门负责审理“犯上作乱”的“国事犯”,秘密办公厅负责审理谋反以及暴动类案件,例如1717年,审理阿列克谢太子就由秘密办公厅负责。

建立监督制度

对于官场中贪污腐败以及徇私舞弊的现象,彼得都会对其严惩,他会对一些徇私舞弊以及侵吞国家财产的人处以死刑,还以身作则,克制花销,对宠臣也是严惩不贷。

为了使颁布的政策法令更好的执行,彼得一世还在参政院建立了监察系统,设置总监察官,负责监督参政院指令的执行情况,1722年,成立了以参政院总检察官为首的检察署。总检察官手下约500名密探,负责监察各部门的受贿、偷税漏税等行为,该职位设置之初确实起到了很好地监督作用,但随着个人权势的增加,总检察官也开始对其他人敲诈勒索,最后彼得不得不废除了该职务,改设监察员直接向沙皇负责。

彼得一世的司法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彼得的专制统治,同时其开始重视商人阶层,使得资产阶级法治的成分开始出现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经济

税收改革

早在世纪末,莫斯科大公国崛起。曾经蒙古人在此地实行的“八思哈”制度及其他税收控制逐渐减弱了。16世纪,通过控制税收获得大量收入的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基本上控制了俄罗斯,并断绝了对蒙古可汗的税收义务,宣布俄罗斯独立。然而在此之前,蒙古族在俄国针对家庭和土地分别征收家庭税和耕地税,这使得人们开始减少开拓土地并且不会建设新的住房,来避免税收,整个社会的生产积极性被严重打击。彼得对税收的改革便是取消了这两个税,开征人头税。为了推行税制改革,面对国内众多的流浪者,新的税制为其提供了四种选择:缴纳人头税、变成农奴并且免税、服役或者成为船上的纤夫。在政策的激励下,大量流浪者和失业者变成农奴或者兵役。这项改革使得纳税人数量大幅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开始持续增加,从1680年到1724年,这一时期国库存款是以往的6倍。税务改革的成功使得俄罗斯最终取得了北方战争的胜利,国家的财政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强化了俄罗斯战争机器的能力。

但在后期对税收的过度追逐,也使得人头税沦为恶税,这一时期的税制导致农民被迫沦为农奴,税制改革使得农奴数量急剧膨胀,俄罗斯也逐步成为了一个领主与农奴社会。

发展工业

彼得采取了多种政策鼓励外国人来到俄国开设工厂,同时还会从西方专门招聘技师以及机械工人,用以扶持兴办官方工业。此外,彼得还会通过对商人予以贷款以及其他优惠条件,扶植发展私营手工工业。

为解决工场劳动力不足问题,政府也制定了相应政策允许工场主购买农奴,还会将大批的国有农奴直接划归私人工场。这一系列政策使得俄国的工场数量大幅增加,直至1725年,已有200多家较大的纺织、冶金、军械类工场,冶金业发展迅猛,由以前的铁进口国变为出口国。

保护本国工商业

彼得重视工商业的发展。他制定了优惠的政策,他对进出口产品制定不同的关税条例,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为了扩大通国外的商务联系,他还鼓励俄国的是那个人建立贸易公司。在1715年,为了促进商品出口,俄罗斯在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地区设立领事馆并开始与当地政府签订商务公约。同时他还派一些年轻学子到西欧去学习先进科技,吸引西欧的技术人员来俄罗斯工作,加强与西欧的技术交流。

农业发展

彼得专门从中国聘请了桑蚕方面专家,对国内的桑树种植以及桑蚕养殖进行指导,他指示地方官员开垦边远地区的新耕地,改进农耕技术。同时发展畜牧业,引进荷兰牛、西班牙绵羊等优良牲畜。

其他措施

为了促进国内的贸易往来,他开始对国内的交通进行完善,修筑了公路,并开凿运河。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1721年,为促进市集贸易的发展,政府颁布了市政总局章程,对市集贸易和组织交易所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彼得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俄罗斯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使俄国进入经济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在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文化

教育改革

彼得十分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落后是导致俄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之前俄国的学校均为教会学校,因此彼得开始着手兴办世俗化学校,培养各式人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派出留学生去西欧各国进行学习交流,还聘请了外国教师。1701年开办航海学校,后在诺夫哥罗德等地相继设立实用技工学校,创办炮兵学校、工程学校、医科学校和外语学校等。这些均为俄国的政治和军事打下了基础。同时,彼得还改革了教学学校的教学内容,例如基辅学院在彼得一世时都增设了法语德语、数学、历史、地理、建筑学与绘画课。彼得对于教育的世俗化改革是俄国教育迈向现代教育重要的起步阶段。

派遣留学生出国

为了加速国内的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从1697年开始,彼得就不断派遣贵族子弟前往西欧学习,但由于条件艰苦,多数贵族不愿出去。彼得为了加强对留学生的管理,他会派大臣到国外视察留学生的情况,他本人还会在留学生回国时,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

这一系列措施也使得留学生的水平得到了保障,俄罗斯的改革得以快速的展开,留学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生活

在生活方式上,彼得在游历了西欧各国之后认为,导致俄国落后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根基于俄国社会中的陋习,因此在他回国后就对俄国陈旧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其中包括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要求俄国波雅尔剪掉长胡须、脱下长袍改穿西装,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倡导,俄国上层终于培养出了优雅的风度。彼得一世对数百年来陈腐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改革,不仅配合了其他方面的改革,而且对俄罗斯生活方式的文明演进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文化上向西欧学习,这也奠定了后来几个世纪俄罗斯的发展战略,俄罗斯的文化也逐渐成为欧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彼得还改革了教会的斯拉夫文字,使用简易字来替代斯拉夫文字;同时翻译并出版了大量书籍,这些书籍涉及数学、地理、军事、航海等多个方面;彼得还将“创世纪年”代替原来的“儒略历”。

发展出版

彼得对出版印刷业进行了改革,在改革前全俄只有莫斯科一家印刷厂,印刷的大都是教会书籍,于是他吸纳了大量国外成熟出版商以及有经验的出版工人,更换印刷设备、引进新技术以及界定出版印刷的公务权限,在制度上保证其权威性等等一系列措施,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共设立了六所印刷所,1708年至1725年,累计印刷了约三百二十种书籍,印刷的内容也拓展到世俗书籍,还开始翻译出版外国的书籍。

出版业的改革使得彼得作为沙皇可以直接控制出版的意识形态,巩固自身的地位及权威;此外他创办的第一份铅印报纸——《新闻报》还作为统治国家的工具来宣扬政府的权威和军事上的胜利。

设立文化机构

为了在全俄普及科学知识,同时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彼得创办了多个科学文化机构,其中1718年在圣彼得堡,创建了俄罗斯第一个博物馆,其中部分馆藏为彼得从国外带回的,还有部分是从全国搜集而来;与此同时彼得还创立了俄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和戏剧宫,其中图书馆在彼得逝世前,总藏书达到了一万一千卷,彼得还下令博物馆和图书馆均对公众免费开放。

1714年,彼得就意图建立科学院,并在之后之后不断物色人选以及拟定草案,在1725年,俄国历史上第一个科研机构——圣彼得堡科学院诞生了,它融合了当时西欧的大学、中学、科学院三种机构,突出特点是理论研究同生产实际相结合,科学院的科研课题极大的促进了当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宗教

改革宗教管理机构

俄国的国教是东正教,最初俄国的统治者意图使用东正教加强自身的专制统治,但随着宗教势力的发展,教权甚至有皇权的趋势,这严重阻碍了统治者的中央集权的统治。

彼得首先改组了宗教管理机构。1721年,他颁布了关于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实行新的宗教委员会制度,废除牧首制度,由宗教委员会管理,后来宗教委员会又改称叫宗教事务管理局,取代了大主教的权力,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从非宗教人士中挑选,由沙皇政府任命,这使教会处于国家的管辖范围之内,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没收教会财产

在彼得改革之前,教会依仗自己的势力,肆意兼并土地,拥有大量的土地以及财富,到彼得在位期间,教会还试图谋求更大的权力,因此在1701年,彼得下令,收归教会的财产,将收纳的财产纳入国有财产的一部分,教堂,修道院的领导者则改由世俗的官员担任。彼得不仅限制了有经济实力的教会成长,也采取措施限制教会的权威,使它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打击反动僧侣势力

由于在彼得宗教改革过程中,受到了教会内部中上层的僧侣势力极力反对,同时彼得还认为僧侣是剥削百姓们的劳动成果,阻碍了俄罗斯社会的发展。因此彼得对僧侣进行了打压,他开始缩减控制教会的僧侣人数,减少修道院的数量,取消了一切对于教会的优惠措施,还将一些贫困者分派不同的修道院,要求僧侣供养,同时还颁布了各种法律法规限制教会神职人员的发展,例如缴纳双倍的人头税,不能在国家机关内任职等。

经过对宗教的改革之后,沙皇的威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沙皇成为东正教的最高“牧首”,教会不管在制度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要绝对的服从沙皇统治。彼得的宗教改革政策结束了教权与皇权之争,教会权力以后必须服从于沙皇。

军事

改革兵种结构

彼得执政前俄罗斯军队结构非常不合理,其由波雅尔民团、射击军、新制团队与哥萨克骑兵四部分组成,这其中波雅尔民团为战时临时组建;射击军仅能进行站岗和警勤任务;新制团队军官大多为外国人,无法有效沟通;哥萨克骑兵又收哥萨克上层影响,面对此情况,彼得进行了大面积改革。他改造正规军队,解散了射击军。改造后的陆军野战部队和守备部队。其中野战部队为正规军,守备部队为地方部队,战时补充后备队。

彼得还组建了俄国历史上首支正规海军,他聘请欧洲的工人打造舰船,到1725年,俄国仅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即有战列舰40艘、三桅巡航舰10艘、其他小型舰约100艘。俄罗斯里海区舰队也拥有大约100艘小型舰艇。俄国由此跨入了海上强国之列。在建立海军的同时,为了打开出海口制海权,他在任期间为俄国打开了亚速海、波罗的海、里海等多个出海口,使得俄罗斯实现了海洋扩张。

改革兵役制度

为了解决军队的兵源问题,彼得于1699年在全国实行征兵制,强制规定了波雅尔家庭的男子服兵役的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可以当文官。1705年,彼得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第一次普遍性征兵,征兵的对象为城乡全体居民,该征兵法令规定以收税的户主为单位,每20户出一个壮丁,这种不分波雅尔平民平等的征兵制度激发了青年人服役的热情。

通过改革兵役制度,俄国国内的兵员潜力被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彼得对外连年征战、不断扩张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改革军事指挥体制

直到17世纪,俄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军事领导机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彼得于1718年创建了陆军院和海军院。陆军院由亚历山大·缅什科夫任院长,下设3个部,分别主管后勤、炮兵和筑城。战时野战部队设总司令,下设野战参谋机构,即未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参谋部的前身;海军院则主管各江南造船、海军要塞,负责舰艇人员的补充和训练。彼得一世还在军队中设置了军务总监,负责侦察、地形、道路、调动部署等工作,这也是最早的总参谋部的雏形。

陆军院和海军院两院不仅解决了军队的领导权问题,同时由于两院都对彼得负责,这也使得彼得可以把军队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达到了垂直领导军队的目的。

强化正规化建设

彼得认为保证部队战斗力的根本就是加强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为此,1700年,彼得颁布了“连队仪式”,要求在军中采用了统一的制服,同年还颁布了“军人守则”,守则中要求士兵竭诚服役,还对相应的惩罚措施进行了规定。彼得本人还亲自修订了《陆军条令》和《海军条令》,这些条令中均包含了彼得带兵治军、作战指挥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彼得还特别强调军队在实战中要表现出主要精神,不能盲目照搬。由于这一系列的措施极大的促进了俄军的正规化建设。

更新军事思想

在作战和训练中,彼得还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军事思想,并制定了相应的条例,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强调军队要发挥主动性,为了适应对外扩张特别是争夺水域的需要,彼得强调战略进攻。彼得要求每战必须充分准备,谨慎从事,如同对待“极端危险的事物”一样。他发挥“同乡会”的纽带,各个团队的名称按士兵征集来的地区的主要城市来命名。

彼得重视步、骑兵的协同动作,特别重视以骑兵“深入敌土,声东击西”,从战略上配合主攻方向上的行动。彼得还是欧洲国家中最早使用马拉火炮战术的。在部队训练中,彼得强调“练为战”的思想,使部队通过训练学会“在战斗中如何行动”。

改革军官制度

在彼得一世之前俄罗斯的军官来源并未有明确规定,1705年,彼得一世明确规定军官由贵族出身的人担当,但是对于一些有有才能、立过战功的人也可提拔为军官,他甚至还起用了一大批忠于他的外国人。彼得还要求贵族子弟从15岁起就到团队服役,在底层当几年兵之后才可成为军官。

彼得一世还创办了莫斯科航海学校、圣彼得堡炮兵学校、莫斯科工程学校等一大批军事学校以培养专门军官,还选派一些贵族子弟前往西欧学习军事,回国后担任军官。彼得的改革使得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军队极大的推进了军队的建设。

改进军队的武器装备

由于重量轻,使用较为方便,彼得便在军队的步兵中配备燧发枪,同时还增加了刺刀手榴弹,骑兵则配以大军刀和短枪。彼得还亲自设计大炮,到1723年,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配备有120门攻城炮、40门臼炮,21门野炮。军队统一了服饰并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兵种,士兵一律穿厚呢制的短外套,步兵是绿色,骑兵是蓝色,头戴毡呢制的帽子,还配有雨衣雨鞋。

外交

外交机构改革

彼得执政时期,外交事务逐渐增加,于是彼得对外交机构进行了改革。首先向国外派遣驻外交使节,同时在一些欧洲国家的重点城市设立领事,用于保护俄罗斯商人的利益。其次,在外交事务衙门外,彼得还设立了一个直属自己的“随驾外事办公室”,后改称“外事咨议院”,这样外交大权完全掌握在彼得自己手中。此外彼得还专门规定了一套外交礼仪,用于彰显自己的尊严和威信。

与欧洲

彼得一世即位后确定了俄国的对外方针,彼得一直重视以“和平”辅佐战争的外交政策,与丹麦萨克森公国结成反对瑞典的同盟,其后形成了所谓的“北方同盟”。为了集中精力同瑞典作战,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为期30年的《君士坦丁堡和约》,有了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三国联合在1700年正式向瑞典宣战。1704年,俄罗斯终于占领了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伊万城,从而打开了通往西方的通道。1721年,俄瑞两国签订的《尼什塔特和约》,俄国获得了在北欧的支配地位,并从此开始身欧洲大国的行列。彼得在战争中攻占了大片领土,其中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地。这些地方的占领,打通了俄国进入波罗的海的道路。

与中国

中国的物产丰富,盛产各种贵金属、纺织品和茶叶等,彼得非常重视对华关系。当时中国正处于清代康熙年间,康熙一直对于开展和平外交抱着积极的态度,还从蒙古开通了一条专门贸易通道,同时不会征收任何关税。但彼得一世对东方特别是对中国是有野心的。1689年,清政府同俄罗斯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对两国的边界进行了划分,肯定了黑龙江省流域是中国的领土。

1714年前后,他还曾试图对中国进行一次军事远征,只是由于中国的强大,他的企图未能如愿以偿而已。在派往中国的使团人员中,他有意安插通晓军事、能估计中国军事实力的官员。此外,彼得一世还注意拉拢在中国的外国教士,以及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人士,以为其政治利益服务。

人物评价

德国思想家、政治学家卡尔·马克思:彼得大帝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这位真正的伟人(其伟大决不是像彼得继承者叶卡特林娜二世的恭顺奴仆弗里德里希大帝那样的‘伟大’)第一个充分估计了对俄国非常有利的欧洲形势。他清楚地(比他那大概是由某个后裔编写的所谓遗嘱中所写的更清楚得多)看到了、制定了并开始实行了无论是对瑞典土耳其、波斯和波兰的还是对德国的俄国政策的基本原则。

学者汤晓黎:俄国近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彼得一世,在其统治期间,博采众长,励精图治,积极向外拓展,竭力发展经济,为俄国带来了巨大的实际利益,提高了其国际声誉并为俄国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世界宪兵”创造了条件。毋庸置疑,彼得一世确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奠基人,是俄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美国历史学家哈特:彼得的意义就在于他能够先于时代两个世纪认识到使国家西方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性。由于彼得的远见卓识,俄罗斯虽然在他登基前还十分落后,但是却有能力远远地超过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彼得大帝并不单单是一个顺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认为是他的先见之明使历史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方向,沿着条如果没有他就无法遵循的道路发展。

俄罗斯正教会政治活动家、历史学家费奥凡·普罗科波维奇:俄罗斯人,我们遭逢到什么,我们眼下看到的是什么,我们眼下干的是什么,我们正在殡葬彼得大帝。他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已不再是乞丐和贫儿,我们有了无尽的力量和光荣。他把我们俄罗斯改造成了什么样子,它便永远是什么样子;他为善良的人们把俄国变成了可爱的国家,它便永远是可爱的国家;他使敌人对俄国胆战心惊,敌人便永远对它胆战心惊;他在全世界赢得了光荣,光荣便永放光辉。他留给我们的是精神、民政和军事方面的变革。

俄国化学家利奥六世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无论在什么地方,这位伟大的君主都不仅用命令和奖赏,而且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激励臣民们努力工作。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普京评价道,彼得大帝是“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军事家”、爱国者,将全部身心奉献给国家。普京说,彼得大帝在国家治理、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方面推行的大规模改革“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威望,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俄作为强大的主权国家,于未来数百年内的发展道路”。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人物轶事

游戏兵团

1682年,在离开莫斯科后,彼得就开始操练“游戏兵团”,他非常喜欢军事游戏,他常常把附近乡下和宫廷的少年侍从、马夫、仆从等,不论出身彼得全部收留作为自己“兵团”的士兵,随着年龄的增加,游戏军团从一开始的木制武器逐渐开始使用真正的刀枪、炸药、战鼓。他们还自己学习制造使用工具。

彼得还专门任命了一批军官和士官,每天与他们演练攻城夺地,之后彼得又聘请了一批有军事素养的外国人训练士兵们修筑土堡和使用武器等。在彼得17岁时,这个游戏兵团已变成了两支训练有素的新式军队。这两只军队也成了后来彼得改革军队的基础。

手工高手

彼得从小就对民间的工艺品十分感兴趣,时常要求老师教他,但贵族家庭出身的老师根本不会,于是他开始自己摸索钻研,他学会了,木工、瓦工、铁匠等手艺,他在游戏兵团的军事防御中使用的手推车就是亲手制作的,据他自己说他本人至少精通十四门手艺,在圣彼得堡的博物馆中至今还保存着他自己亲手制作的枝形大灯和“彼得皮靴”,而这些手艺也对后来彼得的治国、对外战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天生聪慧

彼得从小就非常聪明,对于老师教授的知识,不用花费多少时间就可以掌握。在彼得7岁时,他就跟着大贵族罗季翁·斯特列什夫学习,但是它本身只能教彼得认俄文字母,背诵圣经,讲讲宫廷礼不久便被解雇,之后母亲又为彼得聘请了杜马书记官尼基塔·佐托夫和贵族阿方纳西·涅斯特罗夫担任老师,但同样无法满足彼得的求知欲,特别是在数学、炮术以及战争等问题上,佐托夫更是被问的“急得哭了一场”。之后又给彼得讲述了老沙皇一些征战的故事,这也激起了彼得对这方面的兴趣;而涅斯托罗夫在文字方面教授彼得“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只要别人看懂就行”。结果,彼得后来在书写方面特别费力,最终促使他进行了文字改革。

沙皇当木匠

荷兰西部有个造船业中心赞丹镇。1697年8月,赞丹镇某江南造船来了一个新木匠。他是俄罗斯人,名叫彼得·米哈伊洛夫,寄居在一个去过俄国的荷兰工人家里。此人手脚勤快,用心钻研造船技术。人们还发现,每天下工以后,常有一些俄国官员去找他。后人们知道了他是俄国沙皇,纷纷特地跑到造船厂去看他。彼得为了躲避这些好奇的人们,就转到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去学造船,后来又到英国去学造船理论。

屋顶偷观

在彼得组团访欧的时候,有一次,他为了了解英国议会开会情况,便带着几个随从偷偷爬到威斯敏斯特宫的屋顶,透过上方的天窗观看议员们的辩论情况,结果被卫兵们逮住。幸好,使团的第二大使戈洛文赶来解围,他才免遭被投入监狱。次事传出后,英国民间还编了个嘲讽他的顺口溜:“我们见到了世上最稀罕事,大英帝国国王坐在王位上,俄国沙皇爬在屋顶上。”

创立群乐醉僧会堂

1689年至1690年,在莫斯科郊外的外侨区,彼得与居住在该地的外国人联系密切,其中有两个人,一个日内瓦人,名叫弗朗茨·列福尔特,一个名叫帕特里克·戈登将军的苏格兰人,与彼得来往最多。为举行友谊宴会,后来彼得就创立了以他小时候老师——杜马书记官佐托夫为首的群乐醉僧会堂。

彼得帮

在接近彼得的人群中,人们自发的结成了一个“彼得帮”,在他们之中禁止使用沙皇的称谓,而是直接称呼彼得当时的职位,彼得也在这个帮之中,在与帮友的信件交流中,彼得总是直呼其名,而不拘泥于礼节;不论是在部队或是船厂中和他“共过事”的人,只要邀请彼得,彼得都会欣然前往。

争议事件

关于彼得的遗嘱,各国历史学家在对彼得研究后对其真伪表示了不同观点。

政治遗嘱

关于所谓彼得十四点指示的政治遗嘱,主要分为14点,内容大体是一份庞大的向外侵略、扩张计划。其中多数学者对这份遗嘱表示存疑,累居尔在《俄罗斯国家从它的产生到十九世纪初叶的发展》一书中首次公布了彼得政治遗嘱的存在,他在书中写道“有人断言,在俄罗斯帝王的宫廷档案中保存着彼得一世亲手写的秘密回忆录,直言不讳地叙述了这个国君的计划”。

但在历届沙皇政府的档案或其他政府的档案中均未发现彼得的这个政治遗产的原件。同时在时间上也说法不一,有的表示成文于1724年,有的说是1722年,同时在各个译本中条目的数量也不一,因此很多人怀疑其真实性。

给元老院的一封信

这封信是关于彼得一世于1711年7月10日(俄历)被围困之际从前线写给(参政院)的一封信,信中主要内容为若彼得不幸阵亡,希望元老院可以在他们之中选择一位继任者。长期以来关于这封信的真伪问题,一直在俄国历史学家历史学家中展开讨论,至今未达到一致的看法,存在着分歧。

其中诗人兼历史学家亚·谢·普希金对此信持否定的看法。历史学家谢·米·索洛维约夫则肯定这一封信的真实性,一些苏联历史学家也是赞同索洛维约夫的观点的,中国学者认为这封信不是出自彼得一世之手。

未写完的遗嘱

彼得一世临死前,口授了一些具体事宜。但是都未涉及继承王位的问题。在弥留之际,他在长时间的昏迷之后苏醒过来,要人们取来写字板,艰难地写了几个字:“把一切交给……。”笔滑出了沙皇的手指,他的头向后倒在枕头上。他未能继续写下去,这份遗嘱便成了一份未解之谜。

俄国历史学家谢·米·索洛维约夫在其著作《俄国通史》中肯定了彼得一世临终前这个未写完的遗嘱的真实性。在苏联科学院院士彼·恩·波诺马廖夫主编的《苏联通史》第三卷中也指出彼得大帝临终前写下了“把一切交给……”这一未写完的遗嘱。

后世纪念

巡洋舰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原名“1144型巡洋舰”号,是俄罗斯海军第四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1992年5月27日,俄罗斯海军对巡洋舰进行了改名,以俄海军的缔造者“彼得大帝”之名命名。1998年4月19日服役,是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旗舰。

雕像

在俄罗斯有多处彼得大帝的雕像,其中在圣彼得堡一个城市就有25个彼得大帝的雕像。其中最知名的就是1782年根据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命令竖立在参议院广场上的“青铜骑士”雕像。雕像重8吨,高5米。雕像的名称来源于亚历山大·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彼得大帝意气风发,胯下的战马昂首长嘶,马蹄凌空而起。整座雕像坐落在一整块波浪形的花岗石之上,象征着彼得大帝第一个为俄罗斯打开了出海口。雕像的底座上刻有“叶卡捷琳娜二世献给彼得一世”,意味着她将把彼得大帝开创的改革继续推行下去。

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

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五六十年代又称加里宁工程学院,2015年2月更名为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

彼得大帝步道

圣彼得堡市专门设有彼得大帝步道,用于纪念当时彼得来此建立了这座城市,这片步道还装饰有彼得保罗要塞、罗盘、铁锚以及大炮,象征着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海军的诞生以及铸造技术的飞跃。步道两边将装饰彼得大帝时代的灯笼以及刻有彼得大帝头像的身高计量器。整个步道都浇注有彼得大帝的脚印,每步间距84厘米。

彼得小屋

截至2022年,俄罗斯以彼得大帝命名的博物馆就有10个,大多是他曾经居住、到访之地。很多博物馆都被当地人称为“彼得小屋”。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在莫斯科以及圣彼得堡的小屋,

“彼得大帝旅游线路”

1702年,为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可以更快的投入对瑞典的战斗,彼得命令5000人在短短的20天时间内铺设了一条长达185公里的“皇家大道”,从的纽赫恰码头到的波文兹。圣彼得堡推出的“北极之路——沿着彼得大帝的足迹”,该线路便是在此基础上打造。俄罗斯的旅游部门、地理协会等机构携手合作,在该大道的基础上开发针对普通游客的旅游路线以及面向少数游客的高端探险游路线。

岛屿

彼得一世岛是南极洲法比安·戈特利布·冯·别林斯高晋海中的小岛,最高点海拔1200米。全岛被冰霄覆盖,没有居民。岛四周都是悬崖峭壁,船只无法靠岸登陆,只有动用直升机才能登上。1821年1月22日,俄国探险家法比安·戈特利布·冯·别林斯高晋和助手率领南极洲探险队乘坐“东方号”和“和平号”进行南极探险时发现了该岛,将其命名为彼得一世岛。1929年,挪威探险家奥拉·奥尔斯塔德首次登上该岛。挪威对此有主权要求,但根据《南极条约》,此要求被冻结。

诞辰350周年

2022年6月9日,俄罗斯举行纪念彼得大帝诞辰350周年纪念,为此,俄各地筹备了大量展览和纪念活动,在莫斯科的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为此举办多媒体特展,9号当天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也出席了活动。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2023-07-05

..2023-07-05

..2023-07-05

..2023-07-05

..2023-07-05

..2023-07-05

俄罗斯隆重纪念彼得大帝诞辰350周年 普京评价:伟大军事家.百家号.2023-12-06

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简介.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2023-07-05

..2023-07-05

彼得一世.豆瓣电影.2023-07-05

彼得大帝.豆瓣电影.2023-07-05

彼得大帝.豆瓣电影.2023-07-05

彼得大帝.豆瓣电影.2023-07-05

彼得一世:沙皇第一大帝.豆瓣电影.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