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英语:Wakhan Corridor)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是一条连接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狭长地理通道。走廊呈东西走向,全长约400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3至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最宽处约75公里。
瓦罕走廊夹在帕米尔高原与高耸险峻的兴都库什山脉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瓦罕走廊呈倒勾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较低,气候类型属于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年平均气温低于0℃,冬季寒冷漫长,有长达几个月的大雪封山无法通行。该地区是濒危动物阿富汗雪豹、马可波罗羊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瓦罕走廊曾是欧亚大陆地区上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东晋高僧法显、唐朝高僧唐僧和西域佛经汉译创始人安世高(安息高)都曾经过这里,去古印度(天竺)研究佛法。1895年9月8日,英国、俄国、阿富汗背着中国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瓜分了帕米尔高原,阿富汗得到了瓦罕走廊,走廊以北的帕米尔高原全部归属俄国。
因阿富汗国内战乱以及中国防范暴恐分子出入和查禁毒品入境等原因,瓦罕走廊的中阿间口岸处于长期关闭中。虽然阿富汗长期动荡不宁,瓦罕走廊却一直保持着相对的平静。一是因为它地处偏远,生存条件较差;二是该地区一直由北方联盟控制,远离阿富汗战火。因此瓦罕走廊与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基本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交通联系与人员往来,属于名副其实的“隔离带”。
命名
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南端,因瓦罕河由东向西流过而得名。
范围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长约400公里,其中在中国国境内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3至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最宽处约75公里。瓦罕走廊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傍兴都库什山脉最险峻高耸的东段与巴基斯坦及克什米尔相接,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历史
公元前140多年
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西汉,张骞带领和平使团出使西域。返回汉朝后,他将西域以及葱岭以西的中亚、西亚,以至安息(伊朗高原地区)、印度诸国的方位、幅员、人口、城市、物产等信息,向刘彻做了详细汇报。
公元399年-公元747年
公元399年,65岁高龄的东晋高僧法显,经瓦罕走廊西去,开始了“求学生涯”。法显在《法显传》一书中描述这一段路程时写道:“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足见当时穿行瓦罕走廊之艰难。公元643年,44岁的唐朝高僧唐僧,携求法天竺的隆隆盛名回归东土,亦途经此处。他在离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之后进入瓦罕走廊,河流沿线山顶上矗立的古堡曾令他惊叹不已。公元658年,击溃西突厥汗国的李治接受了中亚,661年设立鸟飞州都督府,管辖瓦罕走廊。公元747年,唐将高仙芝从吐蕃手里收回小勃律,重新获得唐朝通向中亚的丝路孔道。
13世纪
大约在公元1272至1273年,富有传奇色彩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行瓦罕走廊,开始了对于中国的深度访问。马可·波罗曾提到这里的宝石珍贵、骏马威武、弓箭手技艺高超,尤其提到,山上的空气非常纯净。
18世纪末19世纪初
俄罗斯帝国不断在中亚进行侵略扩张,与此同时,英国势力从印度西进。1892年,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大举入侵帕米尔高原,占领了帕米尔高原的大部分区域,只剩下瓦罕走廊没有占领,清朝抗议俄罗斯违反了《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但俄国毫不理睬,更没有撤军。为避免沙俄透过中亚染指印度,大英帝国在划定阿富汗与俄国边界时,背着中国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划定两国瓜分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阿富汗代表只有默默出席会议,并签订最后协议书的权利,被动地为阿富汗得到了瓦罕走廊,走廊以北的帕米尔高原全部归属俄国。
1963年
1963年,中阿两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正式划定了两国在瓦罕走廊的边界线。此边界线是全世界时差最悬殊的陆地边境(阿富汗和中国相差3个半时区),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陆地边境之一。中国与阿富汗的边境全线封闭,与此同时,瓦罕走廊也被遗忘,成为一条不知何所来、不知何所至的断头路。
1949年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着手解决历史遗留的中阿边境问题,新中国承认阿富汗对瓦罕走廊西半部分的主权,1963年11月22日两国正式签订边界协议,形成了今天的中阿边境。
地理特征
气候
瓦罕走廊深居内陆,地势高峻,为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瓦罕走廊年平均气温低于0℃,夏季平均气温8.9℃,冬季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
地质
地质构造
阿富汗呈现出东北部的华力西褶皱带、北阿富汗后华力西地台、中阿富汗地缝合带、帕米瑞恩-努里斯坦中间地块等构造单元, 东北部华力西褶皱带主体部分于巴达赫尚省西北部和塔哈尔省南部的西兴都库什山脉地区,该褶皱带还包括了瓦罕走廊的西部地区,走向近EW向。 帕米瑞恩-努里斯坦中间地块位于巴尚达赫省东南部和瓦罕走廊的西南部等地区,呈NE向展布。
地岩构成
阿富汗地区早古生代沉积是以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主,火山活动不十分发育。其中泥盆纪分布比较局限,在东北部的巴达赫尚省东部以及瓦罕走廊一带以大理石为主,夹砂岩、页岩、千枚状板岩,最大厚度可达800米。
地形地貌
瓦罕走廊实际呈倒勾状,类似一个“问号”横卧于帕米尔高原的险要之地,被夹于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之间。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较低。
水文
喷赤河
喷赤河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在帕米尔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之间,西北邻卡尔·马克思峰。经纬度范围东经68°20'-75°08',北纬35°41'—39°22',主要水量源于塔吉克斯坦。喷赤河是中亚地区流程最长、流量最大的内陆河,其水源地在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海拔4900米的冰川,其上源为阿富汗境内的瓦赫基尔河,上源自东向西流,与帕米尔河汇合之后被称为喷赤河。喷赤河全长2540千米,流域面积46.5万平方千米,河口地区多年平均流量为133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0亿立方米。河水主要依靠冰川融水和上游山区春、冬季降水补给。每年3—5月升温融雪,河水渐涨,6—8月产生冰川融水,水位达到最高值。
瓦罕河
瓦罕河是阿姆河的上游,河谷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其径流主要来源于西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积雪、冰川融水。阿姆河产流区融雪集中在3-7月,冰川产流在6-9月,雨、雪、冰产流比例分别为18%、67%和15%,雪、冰融水产流超过80%;阿姆河总产流集中在4-9月,占年产流量的83%,地表流、基流和侧向流分别占径流量的38%、46%和16%。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瓦罕走廊地区沿途多有广袤的青黄色草场和苔藓植物植物,非常苍凉,几乎没有什么树木。
动物
瓦罕走廊是濒危动物阿富汗雪豹、马可·波罗羊的主要栖息地之一。雪豹全球仅存4500只至7500只,主要分布在中亚高山地带,皮毛雪白或银灰,点缀黑色斑点,外形优美,获称“最美猫科”。这种高山动物昼伏夜出,行动敏捷,喜好独居,擅长攀岩跳跃,以岩羊等为食。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曾记录到了雪豹在景观中16个不同位置的存在。贫瘠的草滩上还有蹦跳的旱与小群的红嘴山鸦,偶尔还有鸲和的身影在乱石间跃动。
自然保护地
瓦罕国家公园
瓦罕国家公园(Wakhan National Park)是阿富汗于2014年6月在纽约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帮助下开放的第二个国家公园,公园位于阿富汗东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高原交界处,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这里有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山脉崎岖,属于高寒山区。
人口
人口分布
瓦罕走廊的居民主要是瓦罕人和吉尔吉斯人,瓦罕人居住在海拔2000-3000米的瓦罕河谷,在塔吉克斯坦他们被称为帕米尔塔吉克人,在中国就叫做塔吉克人;吉尔吉斯人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的帕尔米高原,在中国他们被称为柯尔克孜人。其中瓦罕人人数大约有10万,散居于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中国新疆的崇山峻岭中。吉尔吉斯人主要分布在阿富汗地区,人数较少。
民族
瓦罕走廊与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基本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交通联系与人员往来,属于名副其实的“隔离带”。中阿边境两侧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中方为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阿方主要为吉尔吉斯族,双方居民语言习俗都有差异。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主要生活在2000-3000米的瓦罕河谷,所使用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支。塔吉克族的饮食大多数都与牛奶、羊奶、酥油等奶制品分不开,他们很少吃蔬菜水果,在肉食上,喜欢用清水将肉块煮熟,然后蘸着盐吃,民间把这种食肉的方法称为“西尔乌”,即手抓羊肉。塔吉克族牧民在村中一般都有固定住宅,其民间建筑多为土木或者木石结构的正方形建筑,建筑面积很大,约在400-500平方米左右。
吉尔吉斯族
吉尔吉斯族主要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的帕尔米高原,吉尔吉斯族人逐水草而居,长期从事游牧生活,日常食用的主食有馕饼和包尔萨克,其中孢孜酒是柯尔克孜族所独有特色的饮品。
语言
瓦罕走廊的塔吉克族所使用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支。这一语言包括色勒库尔方言和瓦罕方言。塔吉克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形成和发展可追溯到古老的东伊朗语—-塞语和粟特语。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即柯尔克孜语。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与哈萨克语为亲属语言,在发音特点、词汇、语法等方面十分相似。
宗教信仰
瓦罕走廊是穿越帕米尔高原的主要通道,不但沟通起东西方的贸易,还是亚洲各大文明的交汇点。公元前6世纪发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公元前后扩散到中亚地区,再通过瓦罕走廊传入中国,对中华文明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瓦罕走廊一直扮演着以帕米尔高原为分水岭的亚洲东西两侧的文明交流的枢纽角色,在经历佛教、景教、沃教之后,伊斯兰教穿越这里进入中国。生活在瓦罕走廊附近的吉尔吉斯和塔吉克两大民族基本都信奉伊斯兰教,属游牧部落。
重要城市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塔什库尔干,瓦罕走廊从中穿插而过。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麓,具有“一县邻三国,两口通两亚,两路连东西”的独特区位优势,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41188人(2019年末)。境内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6项,不可移动文物485处,4类25处国家级旅游资源,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萨雷阔勒岭汇聚于此,自然景观奇特,气候生态多样,冰川草场共存。
伊什卡希姆
伊什卡希姆是通往瓦罕走廊的入口,位于阿富汗山区。伊什卡希姆镇的中心地带是一条两侧布满低矮商店的街道。商家都是男性,多数顾客也是。出售的商品多属生活必需品,除了蔬菜、水果、大米,偶尔有小包装商品,还有些从中国进口的便宜货等、“军队剩余物资”,以及偶然出现的所谓“时尚商品”。商店出售的商品多属生活必需品。阿富汗北部的生活十分艰难,人们没什么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路上稀少的行人身上穿着淡蓝色罩袍,十分引人注目。罩袍总是被等同于阿富汗塔利班的压迫,但这里是北方联盟的控制范围(塔利班的势力没能向北延伸得这么远),因此穿罩袍上街往往不是因为政治因素,而是古老的家庭传统。
排依克村
排依克村,也称为阿特加依里村,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乡西南部,北邻塔吉克斯坦,西邻阿富汗,南邻巴基斯坦,一村邻三国,是瓦罕走廊唯一的村庄,被誉为“瓦罕走廊第一村”。阿特加依里村现有116户422人,全部为帕米尔柯尔克孜族,全村总面积66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作为典型的高原边境村,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落后闭塞,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之一。
经济
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缺水的沙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那里的居民基本上靠天吃饭,瓦罕走廊南部的山麓地带零星分布着一些高山牧场。每年夏天6~8月都会有1000多人转场进入瓦罕走廊放牧,走廊作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最好的夏季牧场之一,放养着三个乡的五六万头牲畜,除了放牧,瓦罕走廊地区禁止其他人员出入。
物产
瓦罕走廊属于荒漠高原,居民主要种植裸大麦、小麦、大豆、豌豆等,有些地方还种植紫苜蓿和棉花。大多数居民还在夏天赶着他们的牛羊群到他们邻近地区的高地牧场上,他们每年向其精神领袖阿迦汗贡献十分之一的畜产品和农产品。
阿富汗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以铜、铁、锂等金属矿产为主,2018年,美国Centar矿产和投资集团计划开发位于巴达赫尚省的一个金矿项目。
文化
饮食
塔吉克族的饮食大多数都与牛奶、羊奶、酥油等奶制品分不开,主要有奶粥,塔吉克语称为“西尔布林济”,奶面片塔吉克语称为“西尔太力提”,奶面糊塔吉克语称为“布拉马克”,酥油面糊,塔吉克语称为“哈克斯”,酥油奶糊塔吉克语称为“扎忍”,酥油奶糊塔吉克语称为“扎忍”等令人垂涎欲滴的民族特色美食。塔吉克族的副食很少,他们不大习惯食用蔬菜,而且,在一些海拔较高的乡村里,他们也没有瓜果可食用。不过,塔吉克族很爱喝茶,其中以红茶和绿茶为主。塔吉克族牧民多以奶类、肉类和面食为主,农民多会以面食为主。
柯尔克孜族族人逐水草而居,长期从事游牧生活,因为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要赶着羊群和牛群在草原上放牧,因此与汉族人固定的一日三餐不同,柯尔克孜人一天中的正餐只安排在晚上,而白天大都以喝奶茶、吃馕为主。柯尔克孜族人每天的晚餐多样,传统饮食有库尔玛(锅烤羊肉块)、烤全羊、库尔达克(炖牛羊肉)、马肠、肖奴帕,即手抓羊肉、肉块、薄皮包子、新疆抓饭、拌面以及各类炒菜。
除了正餐之外,柯尔克孜人还有很多面点食品,日常食用的主食有馕饼和包尔萨克,在重大节日和宴会时,女主人都会精心炸制各类面食,如环饼、库依玛克(油馕)、曲依包尔沙克(油炸果)、烙饼、油饼、奶皮面片、油炸疙瘩、沙木沙(羊肉烤包子)、曲曲尔(素三鲜饺子)、馓子等。
习俗
肖公巴哈尔节
肖公巴哈尔节,塔吉克族的一个节日,一般在每年的春分这一天开始(一般在公历的3月21日)。肖公巴哈尔节是一个与其他民族的春节形式、内容不同的且非常有意思的节日套节日,即在“肖公巴哈尔节”进行的中间,套有“祖吾尔节(引水节)”、“铁合木祖瓦提斯节(播种节)。节日这天,全村人要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做“肖公”,带领男人们挨家挨户地去拜节,主人在致谢中,拿出面粉,洒在肖公和来客的肩上,表示同喜同福。节日为期三天,妇女不拜节,只是留在家里招待客人,而媳妇们在节日期间要带上节日油馕,给父母拜年,相当于汉族的正月初二回娘家。
引水节
引水节是塔吉克族的一个节日,节日的日期一般是定在农历春分后的一周内,日期并不固定,选择星期四、六、日三天中的一天,由村里有经验的老人根据气候的变化来定。节日当天,全村人在水官“穆拉甫”的带领下,骑马到引水点,参加修渠、破冰、引水劳动。现在,已不再是水官“穆拉甫”带领,而是推举一位有威望的人带领。在为全村人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之后,大家挥动坎土曼、铁锨等工具,开出一条冰渠,清泉般的冰水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顺渠而下,一年一度的新疆塔吉克族引水节就这样开始了。破冰引水后,全村的老少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分享各家各户带来的食物,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村里的男人们还要走家串户、相互拜年祝福,品尝家庭主妇们为客人准备的节日佳肴,策划新年里的播种、耕耘和收获。
铁合木祖瓦提斯节
铁合木祖瓦提斯,塔吉克语意为“播种”。由于帕米尔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粮食作物只能顶凌播种春麦以及大麦等作物,这个节实际上是播种前的一种庆贺活动。节日前,家家都要烤馕,做一种将大麦碾碎与干酪粒一起煮熟的饭,名叫“代力亚”。节日期间,还要用豌豆面做成牛和农具状,挑选村里最好的两头牛,给牛撒下祝福的面粉,把用豌豆面做成牛和农具状的食物喂到牛的嘴里。两头膘肥体壮的耕牛在人们的牵引下,在耕地上犁出了一个直径十多米的圆圈,村里的男男女女围着圆圈坐下。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口中念念有词,一把把种子撒向田间和人群,人们抻着衣襟,笑声阵阵,接收着祝福和丰收的期望。
诺茹孜节
诺茹孜节是柯尔克孜族自古以来延续至今的一个传统重大节日,即新年节。这个节日通常在双鱼星从天空消失,白羊座星出现的那一天进行庆祝,并持续半个月时间。节日当天,家长们首先起床,在房屋中央燃烧柏树枝,唱“阿拉斯歌”,将冒烟的树枝在家人头上转圈,预祝大家新年平安快乐。然后又手持冒烟树枝到畜圈门口,将牲畜赶出从烟下通过,祈求新岁牲畜膘壮、多产。早饭后,在家门前烧一堆芨芨草,全家人及来客连同牲畜都须—一从火上跳过去,以示“祛邪”。举行完上述祈福活动之后,要宰杀一只山羊祭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被称为“阔确”的类似于八宝粥的饭。这种饭只有在诺茹孜节时做,所以极为讲究,是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奶子7种食品做成的。
艺术
表演艺术
柯尔克孜族族人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生活。在节日里,柯尔克孜族人们都要举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以示庆祝。典型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射元宝(骑马射箭)、狩猎、摔跤、棒击球、包考(牛毛球)、奥尔托托甫(球击圈中人)、科力布卡(颈力拔河)、马背拔河、奥塔热希(马上角力)、交安尼希(人背角力)、阔容铁、莫西拉西(“斗鸡”)、跨驼比武、赛马、女子赛马、三岁马驹赛、赛骆驼、走马、飞马拾银、沙依希(马上对刺)、叼羊、追姑娘、阿尔罕塔尔提希(拔河)、“狼来了”、二人秋、二人翻(翻跟头)、月下赛跑、昂克尔代克(扔木棒)、月下寻物、托木克加希奴(藏髁骨)、觅知音(寻伴儿)、藏戒指、抢朋友、剪绳子、奥尔达(攻皇宫)、“狼吃羊”棋等。
马球,塔吉克语叫“挂波齐”。马球是塔吉克族传统的体育项目。马球运动员没有专门的服装,而是在头上系彩色头巾来区别。一般一方系红色头巾,而另一方则系白色的头巾(塔吉克族认为红、白两色都是吉祥的颜色。白色代表纯洁、远大,红色代表吉祥、喜庆)来区别双方的队员。双方上场的运动员人数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每队6—12人,每一个队都代表一个家族或是一个部落进行比赛。参加人数多时,一般有四个裁判,两个主裁判,两个副裁判;参加人数少时,两个裁判,一主一副,裁判身上有标记,一般挂有布条,裁判可骑马在场上流动裁决。
风景名胜
瓦罕走廊,是唐僧西行十四年,东归踏入的唐朝的第一个关口,一直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咽喉要道,是东西方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纽带,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十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址,主要景点有公主堡、白沙湖、玄奘取经东归古道碑等等。
自然景观
明铁盖山口
位于中国与巴基斯坦实际控制之间的边界线上,是著名岭道之一,为古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方。山口是一排冰山,峰峦排列像犬牙锯齿似的,左右两山对合,两山之间有一条山溪蜿蜒外流,水势不算太大,只能步行和牛羊骆驼行走,车辆根本无法翻越。
阿拉尔金草滩
金草滩景点,即新疆帕米尔高原阿拉尔国家湿地公园,阿拉尔湿地属于沼泽化草甸,海拔3100米,总面积约十万亩。夏季的,阿拉尔湿地,是一片绿色草甸;秋季湿地的植被也变成了黄色,在阳光的照耀下,似披上了一道金光,故得名“金草滩”;到了冬季,阿拉尔则是一片“银装素裹”的雪原,美不胜收。
白沙湖
白沙湖位于帕米尔高原山脉,喀什西行向帕米尔高原去约150公里。喀喇昆仑公路,即乌鲁木齐—红其拉甫公路,从湖的东边蜿蜒而过。白沙湖又称喀克拉克湖,海拔约3300米,是一个面积44平方公里的高原平湖,一半是绵延沙漠,一半是碧蓝湖水,被誉为“帕米尔高原最美湖泊”。冰封后的湖面,因为风吹出现裂缝和沟隙,仿佛一块块形态各异的蓝色拼图。层层叠叠的碎冰堆砌在湖面,晶莹剔透,与蓝天和远处的雪山相映,宛如仙境。
人文景观
玄奘取经东归古道碑
1000多年前,唐僧从佛土印度学成归国,就行经此处。2005年,塔县政府在此树立了安世高、法显、玄奘三座大石碑,纪念高仙芝将军和玄奘、法显两位高僧曾途经此处。冯其庸教授曾八次踏上帕米尔高原考察,经过对汉唐遗迹、沿途景观和玄奘本人记述等历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基本确认玄奘东归时经由帕米尔高原的瓦罕走廊,通过明铁盖达坂进入中国境内。
公主堡古城遗址
公主堡位于塔士库尔干县城以南约70公里,古丝绸之路咽喉地段卡拉其峡谷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东侧山脚为通往瓦罕走廊的古道,当地塔吉克人称它为“克孜库尔干”,意为“公主堡”。整个城堡主要用石块垒砌而成,南北约132、东西约64米,因日晒和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破坏,致使城堡的墙垣多处塌,城内有建筑遗址13处,均为石室和半地穴式建筑,散落灰陶片、石磨盘等物,主要集中于北部。
石头城遗址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干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城北侧,经考察石头城是现存的唐朝遗址,现已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由城墙、城门、寺院、居址和清代城堡等相关部分组成,面积100700平方米,周长约1285米。石头城在古代地理位置优越,出土了钱币和文书等文物,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实物资料。
相关文化
瓦罕走廊传说
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有关瓦罕走廊这样的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位汉族公主远嫁波斯。当送亲的队伍来到克孜库尔干山下,突遇匪乱,随从为了保护公主,就近把公主安顿在陡峭的山岗上面,四周严密把守,每天的饮食专门用一根绳子吊上去。不久,匪乱平息,随从恭请公主启程,不料公主居然已怀有身孕。原来,公主困在山顶的时候,每天有一个骑着金马的王子,从太阳里飞出,来到山上和公主幽会。公主腹中的孩子就是“汉日天种”。忠心的随从就地安营扎寨,用石头在山顶上建起宫殿(日后称作“公主堡”)把公主正式安顿下来,一年后,公主生下一个英俊的男孩,长大后被拥立为国王,建立了意为“山路”的竭盘陀国。
影视作品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7国防军事频道的《军事纪实》栏目在2017年04月24日这期节目里,对于戍守在瓦罕走廊边防的战士进行报道和展示边防战士生活日常。
2018年3月8日,央视CCTV-4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对一带一路里的瓦罕走廊进行基本的介绍以及它的重要意义。
文学作品
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在《法显传》里,对瓦罕走廊描述为“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是关于瓦罕走廊最早的文字记录。
军事
瓦罕走廊连接着西域通向中亚、南亚各国的道路,战略交通地位重要。这里没有海关、没有口岸,四周群山隐藏着大批基地组织成员,喷赤河和帕米尔河,河的对面的塔吉克斯坦的什叶派极端分子不断的挑起事端,南边巴基斯坦北部的克什米尔部落地区的阿富汗塔利班势力几乎占领了整个斯瓦特山谷,狭长的瓦罕走廊东方有着中国陆军山地师。
和平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入驻瓦罕走廊,逢山开路,遇水塔桥,数十名革命军人,为了脚下这条路,永远地驻守此地。克克吐鲁克边防连组建于1955年10月,连队驻地海拔4300米,距2号界碑所在的南瓦根基达坂23公里,巡逻点位高达5420米。从连队到海拔5420米的3号点位,还有6公里没通路,马也没法骑,走完这段路,全副武装的战士们最快也得走5个多小时。
参考资料
About Afghanistan.Afghanistan Embassy.2023-07-19
瓦罕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2023-07-17
瓦罕走廊 古代丝绸之路要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7-17
小资料:瓦罕走廊.环球网.2023-07-18
中阿边境严防“东突”窜入 部队加紧巡逻(组图).新华网.2023-07-26
你必须知道的新世界十大最美自然保护区!世界辣么大,好想出去看一看.......鞍山共青团.2023-07-26
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2023-07-20
连日行走瓦罕走廊 专家质疑玄奘东归公认的明铁盖线路.国际在线新闻.2023-07-17
瓦罕走廊,连接中国最“特殊”的陆上邻国.文明杂志.2023-07-18
中国—阿富汗通道战略意义重大 功能价值多重.国宏高端智库.2023-07-26
瓦罕走廊——被遗忘的古丝绸之路.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2023-07-17
瓦罕走廊的战略地位及唐前期与大食等在西域南道的角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3-07-26
穿越瓦罕走廊(且行且思).人民日报 .2023-07-26
走过瓦罕走廊:曾归中国管辖的玄奘取经古道.凤凰网.2023-07-17
记者揭秘神秘的军事禁区瓦罕走廊.环球时报 .2023-07-26
塔吉克斯坦必到之地.山东频道凤凰网.2023-07-26
阿富汗离中国最近的地方——瓦罕走廊(图).国家旅游地理.2023-07-17
濒危雪豹“现身”阿富汗.新华网.2023-07-26
Saving threatened species in Afghanistan: snow leopards in the Wakhan Corridor.CNKI学术搜索.2023-07-19
盘点新世界十大最美自然保护区.环球网.2023-07-26
瓦罕走廊.中国国家地理.2023-07-17
柯尔克孜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7-20
塔吉克族简志.民族文化资源网.2023-07-20
塔吉克族饮食.民族文化资源网.2023-07-20
塔吉克族民居.中國民族文化资源庫.2023-07-26
柯尔克孜族饮食文化.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07-21
柯尔克孜族语言文字.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07-20
塔什库尔干.塔什库尔干县人民政府.2023-07-20
瓦罕走廊第一村:红色戍边引领脱贫攻坚.中国乡村振兴.2023-07-20
瓦罕走廊与瓦罕帕米尔考辩.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07-26
阿富汗矿业投资:摇钱树or无底洞?.新浪财经.2023-07-26
艰苦奋斗,决水以种.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2023-07-21
柯尔克孜族:诺茹孜节.中國民族文化资源庫.2023-07-20
柯尔克孜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07-20
塔吉克族马球.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07-20
瓦罕走廊冰天雪地,昆仑大峡谷的杏花却在怒放.文汇报.2023-07-20
喀喇昆仑山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07-20
《三联生活周刊》:阿富汗难民会涌到中国吗?.《三联生活周刊》.2023-07-20
金草滩.帕米尔旅游景区.2023-07-20
帕米尔高原白沙湖现“碎冰拼图”景观.中国新闻网.2023-07-20
重走“唐僧”路.新华社.2023-07-20
我校刘传铭教授丝路科考日记-------二零一六年九月五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23-07-20
新时代国门行(8):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神秘古道.参考消息.2023-07-20
公主堡古城遗址.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3-07-20
民族博物馆_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普博览.2023-07-20
《军事纪实》 20170424 兵守瓦罕走廊:吉格尔的快乐边防.央视网.2023-07-20
[远方的家]一带一路(313)塔吉克斯坦 千年古道瓦罕走廊.央视网.2023-07-20
新时代国门行⑧瓦罕走廊:坚不可摧的反恐铁壁.解放军报客户端.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