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忠
张召忠,别名:局座,1952年5月6日在盐山县出生,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原副主任、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副军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军衔 ,军事理论家,中国知名的军事评论家之一。
张召忠1970年入伍,在海军某导弹部队服役4年后去北京大学外语系学习,1980年张召忠亲历两伊战争。1986年美国发动利比亚空袭,张召忠开始研究战争并著书立说。张召忠1992年参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制作,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调任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同年晋升少将军衔。张召忠对1998年“沙漠之狐”行动以及1999年科索沃战争做出的评述让他名声大噪。1999年5月9日,张召忠撰写《戳穿误炸谎言》,揭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使馆的真相。此后张召忠以军事评论员的身份活跃在各大军事栏目中。2015年7月,张召忠宣布正式退休。
张召忠从19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部委及军队级科技进步二、三奖,2000年被评为“成绩突出的国防科普作家”,同时也被广大网友称为“战略忽悠局局长”。著有《百年航母》《走向深蓝》《规范海洋》《话说国防》《谁在制造战争》等书。
人物经历
早期求学
张召忠1952年5月6日出生在“沧州市”河北省沧州市;1970年,毕业于河北省盐山中学(盐山工农兵大学)机械电子专业;12月,当上了“蹲在山沟里的海军”,研究了10年的岸舰导弹,1974年张召忠因为他的才干被部队选送进北京大学学习阿拉伯语,为了将阿拉伯语发音准确,他做了舌部手术,并在1978年成功毕业。
张召忠从北大毕业后,被派往伊拉克当阿拉伯语的翻译,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张召忠第一次亲眼看到战争的残酷,他决定开展中国军事研究。回国后,张召忠便进了海军装备论证中心,而阿拉伯语已经不适应该领域的研究,他便自学英语,并于1986年和1988年被派往英国担任口语翻译,之后又自学了日语,为日后的专业军事研究,打下了语言基础。
军事研究
从1970年起,张召忠用了近20年的时间搞军事研究,他花了10年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海军的各种武器装备,并对国内外武器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解,在掌握了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基本脉络后,1993年以后张召忠开始从事国际战略、海战法、海洋法以及战略问题研究。1998年,张召忠进入国防大学,担任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主任,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
1986年4月13日,美国空袭了利比亚,仅用11分钟就结束了一场战争,这件事让张召忠决心研究战争,他开始对后来的每一场战争都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著书,比如关于海湾战争的《海湾硝烟》。
荧幕之旅
张召忠自1992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军情天地》这档节目中担任主讲人,主要是宣传中国海洋战略、海军战略以及武器装备,自此张召忠开始活跃在荧幕上。之后张召忠以特邀军事评论员的身份,参加了《东方时空》《中国报道》《海峡两岸》《百家讲坛》《军情解码》《防务新观察》等栏目,主要向大众展现他对世界格局、亚太形势等军事的分析与独到见解。
名声大噪
1998年3月的“沙漠惊雷”行动是张召忠人生的一次转折点,这期间他前往中国中央电视台做了三次评述,并参与了直播室的报道,虽然这场战争没有打起来,但报道效果不错,被认为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精彩的有关战争的电视直播。1998年4月1日,张召忠参加的综艺节目《锵锵三人行》播出。同年12月的“沙漠之狐”行动以及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张召忠频繁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军事报道》《世界军事》等栏目中,对一系列军事危机和作战行动做出了精辟点评,使得他名声大噪。
军事预测
1998年《中国民航报》邀请张召忠对1999年军事方面的事情做个预测,张召忠当时提出“伊拉克将继续发生战争”、“科索沃会爆发战争”以及“印度要做核试验或导弹实验”,这三个预测在后面都得到了证实。在科索沃爆发战争后,张召忠又在《南方周末》发文提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下一个打击目标是中国,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也得到了验证。不过张召忠对2003年伊拉克战争做出的预测就失败了,他认为美国会在伊拉克陷入“战争海洋”,可实际情况是美国军队在开战27天的时候就宣布控制伊拉克全境。
揭露“真相”
1999年3月25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张召忠受邀在中央电视台做实时报道。同年5月8日,北约袭击中国驻南使馆,张召忠迅速应对,在次日就在《北京青年报》发表了《戳穿误炸谎言》的文章,直接揭露了“误炸”真相,而且他一开始就认定有五枚导弹轰炸了中国大使馆,事后也被确认无误。
学习深造
2000年,张召忠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基本系第18期指挥员班。2001年,张召忠结业于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国防管理进修班。
退休后
在2015年7月7日,张召忠正式退休。他在退休后,依旧活跃在大众荧幕中,在2015年9月,张召忠与蜻蜓FM合作的《张召忠开讲》上线,后续又合作了《局座讲风云人物》《局座时评》《张召忠开讲2019》《局座悄悄话》等。2015年10月张召忠和凤凰网合作了《张召忠说》,而且张召忠还在微信开通了《局座召忠》公众号,在2016年1月8日担任了《最强大脑》的评委,同年5月13日,张召忠在斗鱼平台开了直播,在线人数高达98万。后来张召忠又相继开通了新浪微博和B站的账号,吸引了超千万的粉丝。在2019年6月27日《张召忠开讲2019》栏目结束,而且在2020年9月之后,张召忠的微博号与B站账号停止了更新,开始淡出公众视野。
评论风格
敢于“讲新话”。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张召忠就首次指出美国海军作战样式正在向“海地一体战”和“陆海空联合作战”方向发展,不过当时这种超前的观点并没有受到重视。
自嘲自黑,坚持自信。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张召忠预测美国军队会在伊拉克“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而且萨达姆也会布置好陷阱等待美军,不料萨达姆部队几乎没有进行有效抵抗,美军于27天后宣布控制了伊拉克全境,因为张召忠这次预测的失误,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不好的声音,而且还被网友称为“战略忽悠局局长”,可张召忠并没有因为这些“恶搞”而停止发声,反而自嘲自黑,接受了这些声音,这样的态度直接吸引了大批“黑转粉”。
内容实在,接地气。张召忠曾经说传统的东西要与时俱进,但本质不能丢,不论是做什么事,只有自己先吃进去,消化完了,然后再吐出来,这样大家更能理解也能更好吸收。
知名言论
根据在2000年出版的《预约新千年·时代人物30人访谈》的描述,张召忠认为要想打赢下个世纪的战争,不仅需要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还需要一大批思想观念新、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军人,更需要去提高国民的大国防观念,而且现代军人应该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要不断更新武器装备,使中国国防现代化。
2003年美伊战争爆发时,张召忠最开始认为美国军队不会攻打伊拉克,结果次日美军的导弹就打到了伊拉克,后来张召忠又认为美军要受到萨达姆顽强的抵抗,巴格达是美军的坟墓,可最终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也如一座空城。
据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遥想中国》纪录张召忠认为在2020年中国综合军事力量会排在世界第五,并且预测再过30年,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中国军事力量有可能上升到第二位。
“雾霾可以防御激光武器”这一观点是张召忠2014年2月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采访时给出的一个解答,当时的主持人问张召忠激光武器是否有短板或者劣势,而张召忠给他的回答是““激光武器有劣势,雾霾就是对付激光武器很好的一个防御,激光武器最怕的就是雾霾”,张召忠解释说雾霾里面有微小的金属颗粒,这个金属颗粒放大后就是一个小钢球,当PM2.5到四百、五百的时候,激光武器根本就穿透不了,这一观点直接引起了网友吐槽炮轰。张召忠也注意到了网络上的言论,对此他也做出了回应,他称自己只是在说激光武器的劣势,不是支持雾霾的意思。
学术成果
研究领域
张召忠1970年起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从事岸舰导弹及其他海军武器装备的使用、论证和研究工作,1993年以后从事国际战略、海战法、海洋法及战略问题研究。1996年出版的《海战法概念》成为了部队研究海战的基础教材,80年代末张召忠开始从事军事研究,之后20余年中张召忠都在研究科学技术、武器装备、国际战略、国际法。
主要著作
科研奖励
据2024年12月河北省盐山中学网站数据,张召忠获得国家部委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8项。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张召忠指导培养的学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李莉等。
建议学生
2016年,张召忠浙江农林大学演讲时对现场师生提出了建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爱国,每个人都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作为一名大学生,好好念书,做好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就能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获荣誉
张召忠先后有8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部委和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93年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而且获得了全军育才奖以及他能享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2000年被评为“成绩突出的国防科普作家”。2003年,张召忠获评科技界“十大科普新闻人物”。
社会评价
张召忠是个气质儒雅,定力非凡的中年军官,他让中国人真正领教了什么叫"职业军人”。(学者张晓霞评)
张召忠是最受欢迎的军事评论家,他之所以大受欢迎,与他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准确的分析预测分不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他那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学者苏一飞评)
张召忠是一个穿着军装的学者,不仅能在学问上保持本色,还有军人的勇气,勇敢打破学术圈沉闷的气氛,发表独到且新颖前瞻的观点。(学者陈列兢评)
“张召忠具有较为扎实的理工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中国军网评)
“张召忠的军事知识渊博,具有广大的国际视野,可以比较好的预言一些国际形势走向,敢说而且说得有理有据。”(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评)
香港凤凰卫视称他为“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家”,《环球时报》称张召忠是“军事领域中的顶尖级学者”。
“张召忠在国防、军事、战争及武装冲突和突发事件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生活时报》评)
“张召忠是中国军事战略学第一人,中国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评论嘉宾之一。”(中国中央电视台评)
人物轶事
“局座”这个词作为“战略忽悠局局长”的简称,一开始并不友好,张召忠2003年在电视直播中大胆预测美国军队会在伊拉克陷入“战争的海洋”,而且萨达姆的部下也没进行有效的抵抗,美军在开战第27天后就宣布控制了伊拉克全境,张召忠的预测失败。不过张召忠并没有停止发声,之后网友们又搜罗了诸如“黄海海带绳会阻止美国核潜艇”等张召忠的观点,并称他为“战略忽悠局局长”,甚至他的照片还被P成了奥特曼、二次元风格的人物等,还有人创作了《进击的局座!舰娘之玉碎》的漫画,而且这个漫画还被张召忠创办的“局座召忠”公众号转载。对于网络上的这些“恶搞”,张召忠回应称“我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这种自嘲自黑的态度也让很多人“黑转粉”。
张召忠曾经评论朝鲜火箭发射成功率80%,但事实是那次的发射失败了。之前菲律宾与中国因为黄岩岛发生争端时,有记者问他会不会发生战争,他回答说发生战争的可能有30%,经济制裁的可能有30%,政治外交有40%,后来被一些媒体理解为“张召忠叫板菲律宾,中国军队要亮剑”,可事后并没有打仗,张召忠由此引来更多的吐槽,很多人认为张召忠不靠谱。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张召忠出身于一个清贫的农民之家,其父张耀华是一位于1947年入党的土改干部,多次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的殊荣。张耀华对张召忠的教育,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之中。年幼的张召忠每周都要徒步穿越泥泞的乡间小路,前往邻村求学,风雨无阻。张耀华从不为儿子做过多的动员,只是默默扛起铁锨,走在儿子前面。当父子俩在大堤上分别时,父亲会微笑着对张召忠说:“路,你自己走吧!”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张召忠的心中。1979年,张耀华在为加固大堤运送木材时,不幸在大堤上突发脑出血离世。当时,身为海军干部的张召忠正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未能赶回家中为父亲送行,这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感情生活
张召忠的妻子房亚力曾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担任党委副书记一职,他们的儿子名叫张威。
痴迷家务
张召忠不仅是个“军事迷”,还是个“家务迷”。他“酷爱做饭”,将其视为繁忙的工作和写作之余的一种“锻炼”和“休息”,当然家中“男人下厨做家务”这一“格局”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妻子房亚力是个工作要强的人,她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做家务。由此做饭和家务的责任就“历史性地”落在了张召忠的肩上。
参考资料
从局座张召忠的一天路过.今日头条.2023-12-20
局座张召忠开微博狂吸粉 张召忠为什么叫局座呢?_独家专稿_中国小康网.小康新闻.2023-12-20
“话题嘉宾”张召忠少将退休 - 中国军视网.中国军视网.2023-12-20
张召忠少将参观海警-张召忠|海警|浙江-浙江在线-浙江新闻.浙江新闻频道.2023-12-20
新浪对话张召忠:美国智库真以为中国有“战略忽悠局”.新浪网.2023-12-21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罗援、张召忠.观察者.2023-12-20
张召忠:我从士兵晋升到将军没送过一分钱全靠能力.新浪网.2023-12-20
少将张召忠退休:还会当评论员 不在意网友言论.荆楚网.2023-08-07
新浪对话张召忠:美国智库真以为中国有“战略忽悠局”.新浪网.2024-12-13
锵锵三人行.猫眼电影.2024-11-28
张召忠.央视网军事频道.2023-08-24
“局座”张召忠:我成不了网红 幽默是最高境界.北方网.2023-08-07
蜻蜓FM直播《格局·2019·局座年终盘点》,张召忠发布最新音频节目.今日头条.2023-08-07
“局座”B站节目《国之重器》受热捧:055大驱“颜值就是战斗力”!.荆楚网.2023-08-07
《张召忠开讲2019》.南京广播网.2023-08-24
张召忠.微博个人主页.2023-08-24
张召忠.B站个人主页.2023-08-24
张召忠回应“雾霾防激光武器”:媒体断章取义.南海网.2023-08-08
张召忠回应"雾霾防激光":所言无错 网友有误解.荆楚网.2023-08-08
张召忠是怎么火起来的.凤凰网.2024-12-11
张召忠.河北省盐山中学网.2023-08-24
我国顶级军事智囊李莉,多次看穿美国阴谋,被美视为头号之敌.华北油田第五中学.2024-12-11
浙江在线、《今日临安》: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少将与浙江农林大学师生面对面.浙江农林大学.2024-12-11
海军少将张召忠:中国若无航母将遭世界威胁.中国新闻网.2024-12-11
张召忠.中国军网.2024-12-11
局座——张召忠.微信公众平台.2024-12-11
人物特写:“军事明星”张召忠的故事(附图).新浪网.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