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梁海战
露梁海战(朝鲜语:노량대첩,又称:露梁大捷)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十一月,中国明朝、朝鲜联军与侵犯朝鲜的日军之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海战,因发生在露梁海峡而得名“露梁海战”;也是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中最后一场海战。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统一全国后,为缓和国内矛盾,向朝鲜提出了“假道入明”的要求,遭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拒绝。于是丰臣秀吉在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四月十三日发动了侵朝战争。日军从釜山广域市登陆,先后占领汉阳、开城和平壤。朝鲜国王李昖逃到义州郡,遣使向明朝求援。明朝应援发兵与朝联军,次年连克平壤、开城,汉城。日军退据庆尚南道并提出议和,因丰臣秀吉拒受明朝皇帝册封而议和失败。丰臣秀吉增兵渡海侵朝,明军再次援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八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撤军。西部日军首领小西行长在猫岛向联军求和乞归被拒后,向中部日军首领岛津义弘求援。同年十一月,联军北洋水师侦悉后,明水军御倭总兵官陈璘与副将邓子龙,朝鲜水军节度使李舜臣联合伏击援军。联军三面合围,在露梁海峡与日军展开激战。邓子龙、李舜臣相继牺牲,小西行长率余部逃脱。二十一日,陈回师曳桥指挥战斗,次日肃清逃往乙山的全部日军 。露梁海战最终以中朝联军的胜利结束,朝鲜王朝的壬辰卫国战争至此结束。
当代学者王臻、杜帅荞等认为,露梁海战是壬辰战争期间一场大规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历时六年多的壬辰卫国战争,朝鲜和明朝援军一起击退日军,不仅保卫了朝鲜的独立,也粉碎了丰臣秀吉征服和奴役朝中两国的狂妄计划,体现了明朝和朝鲜唇齿相依,共同反侵略斗争的光荣传统;对彼时东亚地区政治秩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东亚地区此后保持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和平局面。
战争背景
壬辰自卫战争
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李昖二十一年),日本使者到朝鲜邀请使者访日。两年后,朝鲜使者赴日,带回丰臣秀吉给朝鲜国王李的书信,称要去攻打明朝,要求朝鲜借道。自洪武元年,朱元璋就遣使朝鲜赐玺书,承认元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成桂建立的朝鲜政权。从此朝鲜成为明朝的藩属国,朝鲜与明朝保持朝贡,明朝给朝鲜军事技术和物资输出,因此李昖拒绝了丰臣秀吉的要求。
丰臣秀吉在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四月十三日,开始进攻朝鲜。日本称为“壬辰卫国战争”,这一年正是朝鲜历法上的壬辰元年,故朝鲜称为“壬辰自卫战”,中国称为“壬辰战役”。
明朝出兵救援
丰臣秀吉派出十余万大军,出动大小舰船700余艘,由对马岛渡海,翌日早晨在釜山广域市登陆,分北、南、中三路发起进攻。两个多月时间,相继占领了汉城、开城和平壤。朝鲜国王李昖率领群臣出逃义州郡,遣使向明朝求援。彼时的明朝正经历内乱,二月蒙古鞑部哱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叛变,朱翊钧朱诩钧派李如松、麻贵等火速去宁夏征战。而朝鲜和明朝的关系唇齿相依,且丰臣秀吉的阴谋意在明朝,明廷随即一面加强沿海戒备,一面发兵援朝。六月,参将戴朝弁、先锋游击史儒、副总兵祖承训、游击王守官等陆续渡过鸭绿江。七月十七日进攻平壤,因天气因素,明军初战失利。明廷又先后派兵部侍郎宋应昌和提督李如松赴朝。翌年初,明朝和朝鲜联军取得平壤之战,败于碧蹄馆。二月日军退据庆尚南道并提出议和,议和长达三年之久,丰臣秀吉一方面对明廷封其为日本国王不满,一方面并未完全退军。
兵力对比
明朝和朝鲜联军的火器主要有有佛郎机炮、虎蹲炮和鸟铳,其中佛郎机炮远程射击300步以上距离,300至100步以内转用虎蹲炮,鸟适用于大约在100步左右的距离。另外,明朝军队的大型船只福船,船面和舱内一层共四层,全船乘员共 64人,上有装备大到佛朗机炮小到铁火炮热兵器类型八种之多,还有很多古代兵器,如药弩、钩镰、砍刀等十多种;朝军发明的小型船只龟船,船身长35米,宽为11. 8 米,高为5. 2 米。船头呈乌龟状,从龟头嘴上喷吐出硫和硝石等燃烧释放的毒气,龟船表面的铁甲上有很密的刀子和锥子形铁签子。船身两侧各有10个橹,桅杆可以竖起或倒下。船身两侧有70多个空洞,用于放枪、炮或射箭,船舱有房舱、仓库等26个船舱。
日军最大的船有福船的四五分之一,大型和中型火器缺乏,以轻型火器鸟铳为主。士兵的武器以枪、弓矢、倭刀等古代兵器为主。
战前态势
日本再犯朝鲜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二月,丰臣秀吉增兵十四万渡海侵朝。明廷任命麻贵为备倭大将军总兵官,杨镐为右佥都御史,邢玠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前往朝鲜援朝。七月,日军打败朝鲜水军后,东部加藤清正和西部小西行长登陆进攻全罗、忠清二道。八月,明军在全罗道境内的布置全面瓦解。九月杨镐在稷山县与黑田长政部交战,致使其短期内失去作战能力。朝鲜起用李舜臣为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取得鸣梁海战。十一月,邢与杨镐商议进剿南部沿海日军。十二月,明军围攻在蔚山加藤清正部未胜,明军阵亡过千,朝鲜军队过半逃亡,日军死亡人数超过三千以上。
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年初,日本在朝鲜作战的诸将先后两次建议缩小战线,均遭到丰臣秀吉的拒绝。不久后,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私自派遣使节向明朝军队求和。六月,明朝援军王士琦部步兵、刘綎部川汉夷兵、陈璘部步兵、狼兵、两广水兵、邓子龙水兵,抵达朝鲜。
日军有意撤退
同年七月,明军援军增至十万。八月,丰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秘不发丧。九月,明军和朝鲜军攻打盘踞沿海的日军,均无战功并颇受损失。十月十五日,日本下发撤退命令。东路加藤清正部最先撤出,中路岛津义弘十七日开始撤退。西部小西行长由于陈璘、李舜臣的水军在附近海面巡逻,无法从陆地撤出。
陈璘获悉日军撤退的情报后,将联军水师主力由古今岛迁到左水营、猡老岛以东海面,在左水营建立基地和联合作战指挥所。又派兵占领猫岛,封锁光阳湾,控制了露梁海峡。另派一部兵力在露梁海峡及其以西海域巡逻,监视泗川、南海、固城各地日军的动向。露梁海峡位于朝鲜庆尚南道莲台山和南海岛之间,是西部顺天日军和中部泗川日军水上咽喉要道,也是通往对马岛的海上捷径。露梁海峡的自然地理条件,优势是地形复杂,岛屿星罗棋布,水道纵横交错,便于水军隐蔽机动作战;劣势是平均潮差可达10米,涨潮时水势汹涌,退潮时露出大片浅滩,使得舰船有搁浅的危险。
战争过程
中朝联军阻击日军
十月十八日,刘綎主动派人与西部小西行长约定和谈,并进行军粮交易,刘綎派人通知陈璘给日军放行。三十日,小西行长与固城的立花宗茂、泗川的岛津义弘和南海岛的宗义智约定撤兵。十一月十二日,西部日军先遣部队在猫岛附近海面遭到联军阻挡,小西行长随即向陈璘行贿,陈璘同意送一千首级即放行。十四日,小西行长派出一条小船驶向泗川。
此时驻泗川的岛津义弘已率领部队登船等待涨潮去往巨济岛。岛津义弘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后,准备前往顺天接应。联军侦查到日军的援兵后,陈璘改变围困日军的计划,转而计划在露梁海峡以西海域围歼援军。陈璘派副将邓子龙率1000人,驾三艘舰船为前锋,埋伏在露梁海峡北面,待日军通过海峡后迂回到侧后发起攻击,切断日军后路;李舜臣为右军,隐伏于南海岛的观音浦,从南面进攻;陈璘率明军主力为左军,隐藏在独岛与水门洞港湾内,从北面夹击日军。
双方激战
十一月十八日夜,岛津义弘与宗智义部率兵一万四千余人,舰船五百余艘,刚抵达露梁海峡就遭到联军水师的夹击。李舜臣率领朝鲜水师冲入日军舰队,日舰顺势将其包围。陈璘换乘朝鲜船去救援,因日军势众,陈璘的战船再被包围。陈璘令明军用火炮轰击日舰,日军放铳回击。明军躲在挨牌之后,待日军靠近用长枪俯刺。陈璘鸣金收兵,命兵士放喷筒击中日舰,大量日军被烧死。邓子龙年逾七十,携二百壮士跳上朝鲜船与之厮杀,邓子龙的船被所放火器点燃,日军趁机围攻,李舜臣突围来救,邓子龙力战而死。李舜臣向一日军大楼船进攻,上有三名日将指挥,包围陈璘的日军遂去支援。李舜臣和陈璘合力进攻,日军多艘船只沉入海底。李舜臣被日本人的火绳枪射中胸口而阵亡,临终前李舜臣交代侄子李莞,代其指挥督军作战。副将陈蚕、季金等领军赶来夹击日军,岛津义弘前来支援。小西行长在立花宗茂殿后接应下乘船逃走。此战共俘获日本舰船100艘,烧毁200艘,俘虏180余人,斩首500余人,溺死者不计其数。
日军战败
十一月二十一日,陈璘率水师返回曳桥,顺天剩余日军撤退到锦山,后又渡海藏于乙山,陈璘率兵在晚上潜入包围岩洞偷袭,日军全部阵亡。二十四日,加藤清正、黑田长正等部撤军到日本,二十七日,岛津义弘、小西行长等部作为最后一支队伍从巨济岛出发,经对马岛回到日本。至此历经六年的朝鲜壬辰战争正式宣告终结。
战争后续
明朝方面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三月,钦命征倭总督邢玠、提督麻贵、陈璘等班师回朝。四月十五日,总督邢玠献上日军平秀政等61名战俘,神宗皇帝祭告郊庙。并于下月闰四月初八日,神宗向全国颁发诏书,通告此次东征的缘由。
朝鲜方面
朝鲜国内听到李舜臣、邓子龙等人的噩耗,举国同哀,人民致祭。沿海百姓为李舜臣立祠纪念,国王李昖亲临邓子龙的丧仪,并在朝鲜建立庙宇世代祭祀。
日本方面
露梁海战的失败,在日本国内引起政坛巨变,丰臣家族失势,德川家族控制日本国政。德川家康主政后调整国内经济,大力加强日本自身国力的发展,并主动修书遣使,谋求与邻国朝鲜恢复友好关系。
战争影响
当代学者王臻、杜帅荞等认为,露梁海战促使壬辰卫国战争结束,影响了此后的政治走势,即军事战争左右政治走向。对朝鲜来说,露梁海战对结束在朝鲜半岛上的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将日本势力驱逐出朝鲜半岛,而且使得朝鲜避免了亡国的命运,并得以持续发展经济、文化等事业,推动朝鲜半岛历史的前进。对明朝而言,露梁海战取得的胜利,提高了明朝在东亚政治体系中的影响力,进而与朝鲜的联合作战使两国关系更加密切,有助于牵制本国边疆部族建州女真部的发展,更是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觑视明朝的嚣张气焰,有利于保持以明朝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封贡政治秩序的稳定。对日本来说,海上力量遭到重创,企图称霸东亚的幻想被击碎,其后二三百年间,未敢觑视朝鲜,未敢谋求东亚海上霸权。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着力发展海军。
相关争议
邓子龙的牺牲地点
据《明史》记载,邓子龙死于观音浦外围的朝鲜舟上。李舜臣、陈蚕均曾救援但不及。在《 中国历代战争史》则认为牺牲地点在露梁海峡西口,邓子龙将无法携壮士二百人,跃上朝鲜舟,舜臣也无法赴救。
陈蚕的任务
《 明史》中记载,子龙战没,陈蚕、季金等军到达。《 中国历代战争史》中记录,前锋舰队旋被优势日军包围,子龙战死,陈璘遣副将陈蚕来援,已不及。
李莞其人
据《 朝鲜李朝实录》卷四十中记载,舜臣兄子莞,而《 中国历代战争史 》十四册中记载,舜臣领先督战中弹阵亡,其子秘不发丧,代父督战。
对露梁海战的估价
对于露梁海战的估价,《明史》记载:总兵官陈璘破倭于乙山,朝鲜平;而《 中国历代战争史》中认为露梁海战损失太大,以致不能乘胜进击对马、九州、直捣敌巢,甚至无力扩张战果,使得日军小西行长的第二军逃逸。
李舜臣与陈璘的贡献
据《朝鲜宣祖实录》记载,露梁战功都是李舜臣力战所致;韩国文献《无名子集文稿》中《论壬辰事》记录“我国之得免于鲸吞,大抵皆李忠武(李舜臣之力功”;《明史》中记为:“论功,璘为首”;《两朝平壤录》中如此表述“海上之捷,则陈璘功为最”。
战争评价
《 中国历代战争史》中认为露梁海战损失太大,以致不能乘胜进击对马、九州、直捣敌巢,甚至无力扩张战果,使得日军小西行长的第二军逃逸。
《韩国学论文集》中认为,露梁海战不只是摧毁了日中路军的主力,更为重要的是彻底粉碎了丰臣秀吉企图称霸东亚的野心,沉重地挫败了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野心。
近代学者司今认为,露梁海战是一次成功的海上包围歼灭战,是当时规模最大、战绩最著的海上决战。
近代学者王臻和杜帅荞都认为露梁海战是壬辰卫国战争期间一场大规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它的结束促使了持续长达七年的壬辰战争的终止,它对彼时东亚地区政治秩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东亚地区此后保持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和平局面。
后世纪念
《露梁海战》邮票
朝鲜1998年发行邮票纪念“壬辰战争胜利400周年”,邮票图案为油画《露梁海战》。
陈璘公园
陈璘公园位于广东省翁源县龙仙镇,始建于2009年,面积5000平方米,园内有绿化、灯光、停车场、山道、园路、景墙等。
显忠祠
忠武公李舜臣将军的祠堂—显宗祠,位于韩国忠清南道,最初建于朝鲜肃宗三十二年(公元1706年),次年肃宗其亲笔题词。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成立了李忠武公遗迹保存会,并将祠堂再次修建。
参考资料
陈璘公园环境提升工程12月底壳全面完工.翁源县人民政府.2023-09-20
显宗祠.韩国旅游官方网站.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