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度母
二十一度母(Twenty one Tara )是观世音菩萨眼泪化生的二十一位女神。度母是女性化的菩萨,藏语称“卓玛”,代表着佛业或菩提行,又被称作救度佛母、圣救度母、多罗等。
据传说,二十一度母具有济世功德、无边的慈悲和救度众生的能力,善于帮助人脱离灾难,藏传佛教各教派都信奉度母,将其视作教派的保护神。根据《度母本源记》中记载,观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为了利益有情,穷尽了所有法力,依旧无法度脱所有众生,泪滴成海,海中生出的莲花中化生出了绿度母,绿度又变化出身体颜色各异的二十尊度母。她们立下誓言,愿协助观音菩萨救度众生。二十一度母中的每尊度母都有独特的名号,其中蕴含着各自的法相和标识,在普度众生时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在不同的典籍和教派中,这些度母的名字略有不同。二十一度母在宗教和艺术形象中,共有六种不同的身体颜色,分别为:白色、红色、蓝色、黄色、绿色、黑色,以绿色和白色为主要法相。绿度母为二十一度母主尊,总摄其余二十尊所有功德;白度母为观音菩萨悲心化现,又称“增寿救度佛母”,藏传佛教将长寿佛、白度母和尊胜佛母合称为“长寿三尊”。
在西藏自治区随处可见度母信仰,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寺庙中,都可以见到度母的唐卡、画像或是塑像。藏传佛教的各教派中,都传承着不同的关于度母的观想方法和禅修技巧。藏地的很多寺庙都会定期举行“度母会供仪轨”,供奉“度母四曼陀罗”。度母信仰已经从宗教仪轨,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的节庆和习俗。通过度母信仰的传播,人们对女性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藏族家庭,还会用度母的音译“卓玛”来给自家女儿命名。西藏自治区历史文化中一些受人尊敬的女性也被认为是度母的化身,如松赞干布的王妃文成公主被视作绿度母化身,他的另一位王妃尺尊公主,则被视作白度母的化身。
名号
度母是佛母的一种,全称为“救度一切众生成佛佛母”,简称为圣救度佛母。在藏传佛教中,将观世音菩萨悲泪所化现的佛母称为度母,或救度佛母,梵语Tara,音译为多罗。
名号争议
二十一度母中每尊度母的名号,因其法相及标识中所蕴含的意蕴而得名,每一位度母在普度众生时,职责分明、各司其职。不同文献中,对二十一位度母的叫法有所不同。在诺布旺典所著的《唐卡中的财神》中,认为二十一位度母的名字分别为:绿度母、救灾难度母、救地灾度母、宝源度母、如意度母、长寿度母、救毒难度母、救火灾度母、救水灾度母、救兽难度母、救畜难度母、救魔难度母、增威权度母、增福慧度母、救狱灾度母、救风灾度母、救盗难度母、救兵灾度母、救天灾度母、伏魔度母、药王度母。
而在他的另一本书《图解唐卡》中,则将二十一度母的名字分别称之为:奋迅度母、威猛度母、金颜度母、顶髻尊胜度母、吽音叱度母、胜三界度母、破敌度母、破魔军度母、供奉三宝度母、伏魔度母、解厄度母、吉祥度母、烈焰度母、笙眉度母、大寂静度母、明心吽音度母、胜三界度母、消毒度母、消苦度母、消疫度母、赐成就度母。
在索达吉堪布的《有求:二十一度母给你温暖》这部书中,对二十一度母的名字又有不同的说法,她们分别被称作:奋迅度母、白度母、紫磨金色度母、顶髻度母、吽音叱咤度母、帝梵恭奉度母、胜伏他方度母、大怖救度度母、三宝严印度母、欢悦威德度母、解厄度母、月相冠冕度母、烈焰度母、颦眉度母、安乐柔善度母、明觉吽度母、震撼三界度母、灭毒度母、天王所敬度母、消疫度母、具光度母。
得名原因
按照《藏传佛教密宗与曼陀罗艺术》中的说法,二十一度母的得名原因如下:
源流发展
起源
关于度母的起源,有三种说法。根据《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菩萨授记品》中记载,度母为菩萨眼中放大光明产生后,誓言如慈母伴以平等心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入于普光明多罗禅定。以三昧力。从其面轮右目瞳中放大光明。随光流出现妙女形。住于殊胜妙色三昧。无价杂宝而为严身。如融真金映琉璃宝。所谓成就世出世间密言之要。能息众生种种苦恼。亦能喜悦一切众生。遍入诸佛法界自性。犹如虚空平等住故。普高众生作如是言。谁在受苦谁在流溺生死海中。我令誓度。”
另一种说法来自藏文典籍《度母源流》,其中记载的度母原型为印度的一位公主:在无始之前,古印度那措沃王国,诞生了一位名叫益西达娃的公主。她虔诚地信奉鼓音如来及其教法,经过了长达千万亿年的修习之后,发起了菩提心,并成就了福慧二资粮。此时,众僧人向公主游说,说她的身体已经获得受生之身,希望她可以发愿变为男儿之身。益西达娃拒绝了众比丘的建议,并立誓弘愿:“我愿以女性温柔善良的本性和如同金刚般的誓言,为众生有情做利乐之事,救护芸芸众生,流转未尽、轮回不空之际,誓愿以女身度化众生。”又经过千万亿年的艰苦修炼后,益西达娃证得禅定,每天上午让千万亿众生从恶趣道中度度脱,每天下午又让千万亿众生安住于善趣道。之后,益西达娃的“度母”之名遍满世间。鼓音王如来预言:“无论在有学或无学之时,你的‘度母’之名将永远不改变。”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各种典籍中广为流传的,由观世音的泪水浇灌的莲花中化集团现而出。在无量劫前,观世音每天都忙着救度众生。可是有一天,她睁开圣眼观察,发现挣扎在六道中的众生并没有减少,因不忍看到众生的痛苦而流下了悲心之泪。这些泪珠凝成了泪的海洋,从泪海中生出了一朵美丽的莲花,莲花中化现了愿与观世音菩萨一同救度众生的度母。
虽然这三种起源的说法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大乘佛教救度或利益众生的慈悲之心。度母以大慈大悲的女性形象和“度诸苦之母”的身份,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宗教精神。
印度笈多时期
根据考古文献记载,度母的概念大约出现在5到6世纪的印度多时期,在善无畏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中,度母作为观音菩萨的眷从出现。后来,在《圣文殊师利根本仪轨》中,度母的形象成为了一位独立的女性菩萨,与其他菩萨、缘觉、大日如来佛等形象一同出现。在考古发现的一份7世纪《楞严咒》经文残片中,记录了度母为最高阶的女性主神,她身呈白色,手中握有金刚杵,冠冕中显现大日如来化佛。在8世纪前的《密集金刚续》中,也出现过度母的形象。
印度帕拉时期
到了8到12世纪中叶的帕拉时期,度母信仰已经得到了发展,帕拉皇族也将度母奉为家神供奉。波罗王朝在统一了之前度母像风格之后,开始设计新的度母形象,给不同的度母设计了不同的身色、身姿、面数、手臂数和所属眷属等。不过,这一时期的度母不论呈现出什么样的形象,其标志性的特点都是右手结予愿印,左手持夜莲花。予愿印象征着施予救助,只在夜间绽放的夜莲花则象征着观世音菩萨不分日夜救助众生的事业。
藏地传播
度母信仰在大约公元7世纪时传入了西藏自治区,松赞干布在迎娶尺尊公主时,赤尊公主带了一尊旃檀度母像,此后度母信仰就开始在藏地流传。在松赞干布的支持下,度母的修法仪轨和礼赞文被译成藏文,如《佛说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度母修持法》等,其中的很多经典至今仍是度母信仰者每日必诵的内容。不过,在朗达玛之后,度母信仰在藏地开始衰落,佛教在经历挫折后进入了后弘期。此时,印度高僧阿底峡入藏。在阿底峡的传记中,记载了度母为阿底峡的本尊,他来藏地传法也是因为得到了度母的授记。来到藏地后,阿底峡创立了噶当派,度母被奉为噶当四本尊之一。之后,西藏自治区地区的度母信仰开始走向兴盛。藏地翻译家达玛札、仁钦札、吉赞波等翻译的《救度佛母二十一礼赞》等经文,进一步推动了度母信仰在藏区的发展。西藏后弘期发展起来的主要教派,像是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等,都将度母称作本教派的保护神。
宗教角色
宗教地位
度母被称为“三世诸佛之母”和“一切众生之母”,在佛教中享有崇高地位,在唐僧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有古印度佛教信徒供奉祭拜度母的场景:“满胄王铜佛像北二三里,砖精舍中有多罗菩萨像,其量既高,其灵甚察,每岁元目,盛兴供养,邻境国王、大臣、豪族,妙香花,持宝幡盖,金石递奏,丝竹相和,七日之中,建斯法会。”这段话描绘了每年举行度母法会的盛况,法会延续七日,国王、大臣和豪族都会参与进来,伴有大量的佛像、鲜花、幡幢和音乐。在藏传佛教中,度母是最重要的女性神祇之一。在藏地,随处可见度母的宗教艺术形象,无论是在阿里地区的宗教遗迹内,还是在拉萨市各大寺院,还是在藏区普通信众的佛里,都可以看到度母的塑像或画像。
神格职能
在藏传佛教中,度母是诸佛事业(即“佛业”)的象征。佛业又被称为“佛力”“佛行”或“菩提行”,是推动般若智慧得以诞生的力量,可以帮助众生精进修持,以证得菩提。佛业的概念产生于佛的法身、报身和业身理论,即三身理论。《佛母至尊度母佛法历史玉叶乐园》中记载,二十一度母可以救度众生,让众生远离由狮子、大象、毒蛇、敌人、盗贼、镣铐、水火所导致的16种灾难和恐惧,以及增加顺缘、增长福寿等。
度母属于藏传佛教中的密法修持,这种修法认为,正确的度母修持可以带来世俗谛和胜义谛两个方面的影响。在世俗谛上,修持着可以与佛业建立联系,并获得世俗上的成功。在胜义谛方面,修持者可以建立佛业,逐渐获得正果。因为度母所代表的佛业或菩提行有众多方向,所以度母有很多幻化之身和法相。在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中,僧众信徒最重视这些化相中的二十一度母。二十一度母都是主尊绿度母的化现,但她们的形象、意蕴和主领功能都不一样,每种化现都对应着救度不同的苦难和对治不同的烦恼。在密宗的说法中,只有十地菩萨以上的修行者才能看到度母的报身,一般人只能看到化身。
宗教形象
二十一度母在藏传佛教中的形象有寂静像和忿怒像,以寂静像较为常见。在德吉卓玛所著《圣殿中的莲花——度母信仰解析》中提到,二十一度母的身体颜色有绿、红、黑、白、黄、蓝等,一般来说,绿色象征驾驭各种事业;红色象征无贪恋;黑和青蓝象征远离嗔恨,充满慈爱之心;白色象征一切法清净无染;黄色或橙色象征功德,以及能使所有众生的事业圆满。
绿度母作为二十一度母的根本尊,其宗教形象有立式和坐式两种,呈菩萨寂静像。她的右手食指与拇指相抵,有施予、令人如愿的意思;左手竖起食指、中指和小指,表义佛、法、僧三宝;左手上的莲花因花、果(莲藕)、种(莲子)并存,象征着佛的法神、应身和化身同在。另外,她手上的莲花一朵盛开,一朵未开,一朵呈果实状,这又代表着现在、未来、过去三佛,象征着度母为三世诸佛化现。
绿度母头上所带的五佛宝冠,也有其宗教层面的寓意。根据《菩提心论》中记载,大日如来为了教化众生,将自己所具备的“五智”化为五方佛。其中,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接引佛代表妙观察智,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另外,五方佛还代表着五种本原物质:地、水、火、风、空。因此,度母头上所戴的五佛冠,代表着五智圆满之德,其形状多为五瓣莲形。
除了绿度母之外,常见的二十一度母形象还有白度母。白度母的宗教造像特征与绿度母大致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白度母除双眼外,眉心、两手心和两脚心各有一目,一共七目。根据《故宫经典·藏传佛教造像》中记载,白度母额上的眼睛可以观十方无量佛土,尽净空界无有障碍,其余六眼观六道众生,可以看见世间所有受难众生的痛苦。
除了这些寂静像的度母,还有少数的度母呈忿怒像。比如,《黄金宝·明说度母教法源流》中所描述的“破彼他母”,便呈现忿怒像,她的肤色为黑色,一面四臂,其中一手持法轮、一手持莲花、一手持宝剑、一手施期克印。在《二十一度母礼赞文》对破彼她母的颂文中,可以了解到她的功能,即催破一切魔众,以及以其他幻化方式的伤害。
另外,在一般情况下,度母的宗教造像需要遵照《造像量度经》中的要求,诸如“其像作十六岁童女像”“面形如芝麻”“衣服庄严同菩萨像”等。因此,大多数度母像的身形都具有少女特征。《大正藏》第20册中的《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部分,收录了二十一度母的版画形象:
民俗信仰
在西藏自治区地区,度母、观世音菩萨和莲花生大师被称作“世间三殊胜之神”。在藏传佛教寺院,尤其是在藏历每月初八这天,都会举行“度母会供仪轨”。在农村和牧区,村民和牧民们都会在固定的节日举行度母供养,聚集在“嘛尼康”煨桑熏香,集体诵念相关经文。他们希望通过举办这种大型活动,来获得来自度母的加持和保护。
度母崇拜在藏地盛行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藏传佛教密宗供奉的神祇大多呈忿怒像,看起来面目狰狞,令许多人心生敬畏。而度母大多呈现少女祥和的形象,更加有亲和力,因此人们更加乐于亲近度母。第二,度母的主要宗教职能表现为救度众生,让人们摆脱和远离魔障、业障、病困和苦难等。此外,度母在藏传佛教中还具有帮助人们通往生极乐世界的传说。因此,藏区民众愿意向她寻求救助,并将其视作精神寄托。第三,度母的修持方式简单,只需诵念名号、念诵度母真言。这些都是度母在藏地受到各阶层喜爱的原因。
艺术形象
塑像
二十一度母在藏传佛教艺术造像中,最常见的为绿度母和白度母,呈十六岁童女柔和相,面相俊秀圆满,溜肩蜂腰,头竖高髻并戴宝冠,上身半裸或着半袖紧衣,下半身着长裙,身姿呈三折枝型。度母的艺术造型造像一般比例匀称,形态优美,面容妩媚恬静。
唐卡和画像
在常见的唐卡和画像中,二十一度母的身色和形象各有不同。其中,救度速勇母身呈红色,一面双目八臂,第一双手持镣扣,第二双手持弓箭,第三双手右手持法论,左手持海螺,第四双手右手持宝剑,左手持绳索,双足金刚座于红莲中央宝座上,身上遍布珠宝、璎珞等严饰;秋月朗洁母身呈白色,三面十二臂,双足立于莲花轮上,手持天杖、净瓶、法论、乌巴拉花、珍宝、金刚铃、金刚宝瓶、波罗蜜多经等物;大日如来顶髻尊胜度母身呈金色;吽音叱咤度母身呈黄色,手持黄色莲花;胜之界母身呈红色;破彼他母身呈黑色;破魔军母身呈金色;圣妙施母身呈红莲色;圣无忧母身呈红色;圣除贫母身呈青蓝色;妙施祥瑞母身呈金色;圣熟化母身呈红色;妙引忿怒母身呈黑色;大寂静母身呈白色;圣灭欲母身呈红色;利乐一切母身呈红黄色;圣尊胜母身呈白色;圣烬苦母身呈白色;妙生悉后土娘娘身呈红黄色。
相关典籍
关于二十一度母最重要的典籍是《二十一种救度佛母赞》,其中详细介绍了度母的功德事业和密咒等内容。此外,藏传佛教噶当派的创始人阿底峡曾撰写了多部关于度母的著作、赞颂诗、祈请文等内容,构建了度母信仰在西藏自治区各教派的信仰模式。
影响
宗教影响
度母在宗教中作为女神的形象出现,这使得藏族女信徒感到亲切,也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很大的关怀和感召。在这一层面上,度母信仰促进了宗教平等观的发展,反映了佛教本来就有的相对男女平等的思想。在古代社会中,这种度母崇拜具有现实层面的进步意义。在藏地,一些贤良的女子形象也被认为是二十一度母的化身,她们在社会层面上具有摄受众生、布道服务、物化玄义、兴邦之家的教化功能。
在藏传佛教中,二十一度母保护信众不受八种灾难(狮、象、火、蛇、匪、镣铐、水、敌)的侵扰。这对于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青藏高原本属于多震地带,地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对此现象缺乏科学分析的时期,唯有求助于神明力量的护佑。可以说度母信仰的出现为藏地人们带来了直接心灵的慰籍。
度母信仰本源于,自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自治区地区后,被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所尊崇。从公元8世纪,第三十七代赞普赤松德赞主持,并设立度母殿后,度母信仰逐渐从供奉延伸到修习领域。在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和不同时期的文集中,都有关于度母的造像、仪轨、修行方法、咒文和礼赞文等。佛教进入后弘期后,噶当派、格鲁派等藏传佛教派别,都在自己的寺庙中供奉度母。现在,在藏区的大多数寺院,每个月都至少会举办一次度母四坛城仪轨。
另外,度母的修持不仅在流行,汉地的许多人也热衷于修行度母法门。清朝时,章嘉国师便来皇宫传授绿度母法,的母亲还绣过一副绿度母唐卡,被收藏在北京雍和宫中。乾隆还将《二十一种救度佛母赞》翻译为满文,译名为《乾隆御译二十一种救度佛母赞》( abkai wehiyehe i han i galai ubliyambuhangge orin emu doobume aitubure eme i maktacun)。
艺术影响
在艺术方面,二十一度母的造像包含着绘画技法、神像造型、构图法则等内容,她们的法相、标识和日月轮,以及各种莲花之座都具有象征意义,为信众提供了精神层面的寄托。另外,二十一度母的艺术形象倡导女性美,通过绘画叙事,突出女性的优点,促进了社会对女性的认知的拓展。
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进藏时,除了带来一尊度母像,还引进了很多尼泊尔的工匠,他们在卫藏地区铸造了多尊度母像,让度母信仰得以流传。度母信仰在吐蕃扎根后,尼泊尔工匠塑造了一些度母佛像,供皇室敬拜。除了度母像,吐蕃王朝还大兴度母神殿的修建,据《西藏王统记》记载,松赞干布修建了多处度母女神殿,其中便有藏族历史上第一座度母殿——昌珠度母殿。第三十七代赞普赤松德赞在请求莲花生修建桑耶寺前,先在南面兴建了一座度母殿,其中的度母造像原型为藏族女子觉若妃子拉布门。印度高僧阿底峡来藏传法后,度母信仰在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中深受推崇。位于西藏曲水乡的聂塘度母殿,便是为纪念阿底峡而筑。
从7世纪到14世纪后半叶,藏地已经汇集了多地区、多风格的佛教艺术大师,反映在佛教艺术形态上,便是绿度母图像风格呈多样化趋势。藏地信众对度母形象的理解是动态的,在理解度母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藏地的度母造像艺术在融合了其他佛教地区度母的形象风格后,结合本民族的风俗文化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度母造像艺术风格。
评价
典故传说
观音菩萨与圣救度母普度藏地众生
在藏族流传着一个观音菩萨与圣救度母的故事。早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未出现在地球上,观音那时是一只猕猴,居住在西藏雅隆河谷,度母是一个居住在附近岩缝中的雪域女魔。他们后来成了朋友,并相爱结合,生下了最早的6个人类。从此之后,观音便同度母一起,在藏地救助众生脱离苦难。他们会在西藏自治区的不同历史时期出现,比如,在7世纪中期,观世音化作松赞干布统一了整个西藏,而度母分别化作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他们三人合力将佛教确立为西藏的主要宗教。
开口说话的度母像
传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了一尊度母像。在前往拉萨市的路途中,路过石渠县的志玛拉宫(亦被称作志玛拉空寺)时,这尊度母像突然开口说话:“我要在这里度化众生,就不去拉萨了。”于是,文成公主将这尊度母像留在了当地供奉。不过,根据罗文华所撰《四川甘孜地区民族与考古综合考察综述》一文内容,经现代考古技术鉴定,志玛拉宫中原先被认为是文成公主所遗的唐朝造像,实际上是公元15到16世纪时期的作品,并非出自文成公主生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