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俊
韦俊(1827年11月25日—1883年5月8日),又称韦志俊、韦十二,桂平市县金田村人,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之弟。
韦俊出身于地主家庭。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发动金田村起义,韦俊与兄长韦昌辉等参加起义,随军转战。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韦俊被封为“国宗”,位同丞相。同年五月,韦俊随太平军西征,率军支援湖北等地,接连击败罗泽南、郭嵩焘等部湘军。咸丰四年(1854年),韦俊加提督军务衔,并于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和咸丰五年(1855年)二月两次攻克武昌,从此负责武昌的防守事宜。咸丰六年(1856年),韦俊率领太平军同清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后因胡林翼采取了对武昌的围攻策略,太平军的补给逐渐难以支撑;同年八月,天京事变爆发,韦俊之兄韦昌辉及其族人为洪秀全所杀。十一月,韦俊因缺少补给,选择退出武昌、汉阳,后前往安徽霍山依附陈玉成;此后,洪秀全封韦俊为定天福,自此与陈玉成合为一部。咸丰八年(1858年)初,太平军再设五军主将,韦俊授右军主将,因与陈玉成不和,自行渡江转移到皖南池州府。次年(1859年)九月,韦俊及其侄韦以琳在池州市向湘军水师提督杨载福投降,授予“游击”之衔。咸丰十一年(1861年),韦俊领清兵攻陷池州、安庆市等地,后又于同治元年(1862年)参与攻陷宁国府(今宣城市),升副将加总兵衔,后官至一品“振威将军”。韦俊晚年隐居芜湖市,不问世事;光绪九年(1883年)五月,韦俊逝世,葬于宣城。
曾国藩曾评价韦俊是太平军中的著名人物、“极为凶悍”。韦俊降清后,得到曾国藩赏识,认为他真心归顺;胡林翼也称其在合围安庆一战中劳苦功高。韦俊之孙韦光照、韦师洛、韦鼎元在韦俊墓碑中,评价其为一世英豪。学者鲁尧贤认为韦俊缺乏革命气节,对太平天国事业造成严重伤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道光七年(1827年),韦俊出生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兄韦昌辉是“拜上帝会”核心成员。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以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韦昌辉等人为首的太平军于金田村起义,韦氏一族倾尽家财、举家参与,韦俊亦随军转战,直至南京。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韦俊被封为“国宗”,位同丞相。
西征武昌
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韦俊随太平军西征,率军支援湖北等地,接连击败罗泽南、郭嵩焘等部湘军。同年七月,韦俊与赖汉英等击败罗泽南、郭嵩焘等部湘军。同年八月二十二日(1853年9月24日),因久攻武昌不下,韦俊等撤围北去,攻占九江,后占领湖北武穴,于田家镇、半壁山大败清军唐树义、江忠源等部,占领汉口、汉阳。十月,韦俊退出汉口、汉阳。同年十一月,韦俊调至扬州市,参加三口之役,因战功被授予“平胡加一等”勋位,赏穿黄袍,后又返回西征战线。此后,太平军采取分兵掠地的方式,由韦俊率军攻打武昌;石祥祯率一军入湖北,助韦俊攻武昌。
咸丰四年(1854年),洪秀全授予韦俊提督军务衔。同年正月,韦俊等于黄州府大败清湖广总督吴文镕全军,后占领汉口、汉阳,进攻金口,清湖北按察使唐树义兵败落水而亡。与此同时,为抵抗太平军对湖南省的进攻,曾国藩率湘军倾巢出动,于湘潭市之役大败太平军,太平军于湖南战场处于不利地位。三月十日(1854年4月7日),韦俊与张子朋等攻克德安,进兵湖南,占领常德市等地。同年六月,韦俊、黄再兴、陈玉成等攻克武昌,斩布政使岳兴阿、按察使曹坚等,是为太平军二克武昌。其后,韦俊率主力援湘,并于七月与太平军主将曾天养合兵,图夺岳州,与湘军大战于城陵矶一带,互有胜负。后曾天养在与新任湖南提督塔齐布之遭遇战中牺牲,湘军趁机攻打太平军,占领城陵矶,韦俊等部退守武昌;闰七月,韦俊奉命调回天京,随即与秦日纲一同攻打兔儿矶。同年九月,武昌失守,太平军损失大量船只。此后,太平军主力转移到田家镇。同月,韦俊奉太平天国杨秀清杨秀清之命,与石镇仑、韦以德等自芜湖市西援田家镇,经马鞍山市进攻半壁山湘军营垒,大败;十月六日(1854年11月25日),湘军北洋水师杨载福、彭玉麟等再次砍断拦江铁锁,击败太平军水师,太平军四千余艘船只被烧毁。秦日纲、韦俊等自焚田家镇营盘,东退黄梅县;湘军随机攻陷黄梅,太平军再退宿松县、太湖。
咸丰四年(1854年)十二月,韦俊攻克黄梅,后于湖北广济击败清湖广总督杨,又占领兴国州、通山县、崇阳县、咸宁市等地,太平军自此扭转败局。咸丰五年二月十七日(1855年4月3日),韦俊再克武昌,“韦国宗三打武昌”一时成为美谈。此后,韦俊开始负责武昌的防守事宜。
弃守武昌
咸丰五年(1855年)九月,韦俊击溃进攻武昌的清廷胡林翼军队,曾国藩立即派大将罗泽南围攻武昌。同年十月,韦俊进至蒲,战败后退守武昌。此后,武昌战役更加胶着。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以后,韦俊与湘军主将罗泽南、李续宾等部战于双凤山、大东门、小东门、沙湖,互有胜负;随后韦俊又于五里墩攻打胡林翼部,不胜。同年二月,韦俊遣军过鱼套、八步街,三路进攻胡林翼部清军,又不胜;随后胡林翼、罗泽南率湘军猛攻武昌,直逼城根,湖广总督王佳·官文亦率军攻汉阳,太平军婴城固守,清军多有死伤。三月,韦俊击伤罗泽南,后罗泽南因伤而死。
此后,胡林翼命清军攻取武昌周围城镇,断太平军粮道,成围攻之势,太平军供应补给逐渐难以支撑。同年五月,韦俊、洪仁政派出一万兵马出武昌之武胜、汉阳、宾阳、忠孝等门,猛攻阳桥卡清军,希望打通援军之路,没有成功。此后,武汉太平军因久被围困、粮草短缺,多次出击未成。七月,石达开率黄玉昆、张遂谋、曾锦谦等部太平军,分路进援武昌被困守军。韦俊、洪仁政等率大军夹击清湖北巡抚胡林翼军,不成,水师提督杨载福等亦在鲁家港一带败于石达开军。八月,天京事变爆发,翼王石达开在即将解武昌之围时接到洪秀全称杨秀清谋反的紧急召旨,从湖北退师回天京;韦俊之兄韦昌辉杀杨秀清及杨秀清、石达开的亲属部众,旋即又为洪秀全所杀。十一月,韦俊因缺少补给,又因兄长被杀而内心忧惧,加之多次突围不成,最终选择放弃武昌、汉阳,率部东走。
咸丰七年(1857年)春,韦俊所率领的太平军多次战败于江西省,前往安徽霍山依附陈玉成。此后,韦俊开始产生避祸思想,在太平军进援瑞州和临江的战役中都采取了屯兵观望的态度。在弃守武昌的问题上,洪秀全曾想借此治韦俊之罪,后经李秀成力保,韦俊封定天福,自此与陈玉成合为一部。
投降清廷
咸丰八年(1858年)初,太平军再设五军主将,韦俊授右军主将,但仍跟随被封为前军主将的陈玉成。这样的军事安排使得韦俊和陈玉成从此结下矛盾。同年三月,太平军占领麻城市;五月,韦俊屡战不利,不得不放弃麻城,退往安徽霍山,后转经皖南、皖北。咸丰九年(1859年)五月,陈玉成和韦俊大败胜保军于盱眙县,陈玉成旋即晋封为英王禄千岁,韦俊更为不满,自行渡江转移到皖南池州府。
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韦俊自觉在太平军中无以立足,请降于清湘军水师提督杨载福;同年十月,韦俊及其侄韦以琳于池州市正式投降。在请降信中,韦俊表示将攻打芜湖市、太平关、建德等处立功赎罪,并派出古隆贤、赖文鸿、刘官方、黄文金等率队袭芜湖。然而,此四人不愿降清,转而攻打池州;与此同时,杨辅清也率部来攻池州,并重金悬赏韦俊之头。在池州战役中,韦俊先胜后败,却因力战旧部获得了胡林翼等人的信任;此后,韦俊被杨载福调往张溪镇,授予“游击”之衔。
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至五月间,韦俊领清兵攻陷石棣、枞阳县等地。因攻克枞阳之功,胡林翼命令韦俊守卫枞阳。此后,陈玉成等人多次率军攻打枞阳,皆不能克,韦俊被清廷升为参将。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韦俊随杨载福攻下池州市。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韦俊参与攻陷宁国府(今宣城市),升副将加总兵衔。
终老芜湖
根据1980年发现于宣城洪林公社的韦俊墓碑记载,韦俊之后官至一品“振威将军”,其三个妻妾也均浩封为一品夫人。韦俊晚年隐居芜湖,不问世事;光绪九年四月初二日(1883年5月8日),韦俊于芜湖逝世,并葬于宣城。
历史评价
曾国藩认为,韦俊在西征时期是太平军中的著名人物、“极为凶悍”;在其降清后,韦俊忏悔了自己的罪行,并非在两端周旋之徒,归顺之心可以相信。
胡林翼认为,韦俊在合围安庆一战中劳苦功高。
韦俊之孙韦光照、韦师洛、韦鼎元在韦俊墓碑中,评价其为一世英豪。
学者鲁尧贤认为,韦俊缺乏革命气节,对太平天国事业造成严重伤害。
相关争议
对于韦俊及其兄韦昌辉的族属问题上,学界一向有来人汉族和土著壮族两种观点。学者黄致尧、黄现璠及其认为,韦氏家族说壮语,属于壮族;广西太平天国文史调查团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也持此观点。学者罗玺纲在《太平天国史迹调查集·金田采访记》提出,通过据韦以琳供给的韦昌辉家的《韦氏族谱》分析,认为韦昌辉应属于客家来人,且居住于安徽宣城洪桥双沟村韦志俊的后裔至今还说客家方言。学者李麟、王湛恩在《从韦氏族谱看韦昌辉的祖籍及民族成份》一文中提出,根据《太平天国韦昌辉家简谱》分析,金田衬和理村所在的韦姓是从外地迁居桂平金田落籍的,理村韦姓与洪利、金田村的韦姓祖先原是同一血统,因害怕受到清军镇压才改变家谱支系;因此,韦氏家族属于来人汉族。
人物关系
影视形象
2000年陈家林导演电视剧《太平天国》中,演员胡兆峰饰演韦俊。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 (2000).豆瓣电影.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