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伊朗伊斯兰教

伊朗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总体算来也有大约五十个。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这些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诸如英、美、俄、法、德等国家。据统计,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总数约在十亿人,仅次于耶稣教徒的人数。有迹象表明,伊斯兰教徒人数有在几年以后超过基督教徒人数的趋势。其中有很多基督教徒在接触、深入研究了真正的伊斯兰教教义后自然会归信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原地区旧称回教、清真教或天方教  。

宗教简介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的伊朗高原上。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5500万(1989)。其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其余为土库曼斯坦人和阿拉伯人等。居民98%信奉伊斯兰教,立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语言分为波斯语、突厥语和阿拉伯语3种,官方语言为波斯语。首都德黑兰

创传历史

伊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波斯古典文化。在阿拉伯人未征服前,由萨珊王朝统治,居民大多信奉琐罗亚斯德教,少数信奉摩尼教、佛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等。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征服伊拉克后,继续向波斯本土推进。642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派将领努尔曼·本·穆卡林统率军队向波斯萨珊军队进攻,在哈马丹以南的尼哈万德战役中大败波斯军队,相继占领胡泽斯坦、阿瓦士、伊斯法罕,其他地区的官兵纷纷归顺伊斯兰教并纳贡称臣。651年萨珊王朝灭亡,伊朗全境为阿拉伯人征服,成为阿拉伯帝国一个行省,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随之传播。起初,阿拉伯统治者允许当地居民在接受纳税并臣服的条件下,保留原有的宗教信仰。倭马亚王朝(661~750)统治时,霍拉桑省总督古太白·伊本·穆斯林镇压了波斯各地的动乱后,以波斯为基地,征服了中亚地区。伊斯兰教仅在波斯封建上层和城市居民中传播,农村居民大多仍信仰琐罗亚斯德教什叶派在波斯各地建立了传教中心。8世纪中叶,呼罗珊爆发了艾布·穆斯林领导的反对伍麦叶王朝统治的起义。阿拉伯帝国贵族艾布·阿拔斯利用这次起义,推翻了伍麦叶王朝,750年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在阿拔斯王朝统治前期,伊朗成为其东方行省,派总督管理,大批阿拉伯人移居伊朗,与波斯人通婚;在主要城市兴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派出教法官和传教师主持各地的司法和教务,从而加速了伊朗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进程,到12世纪伊斯兰教成为伊朗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伊朗的科学文化成为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源流之一,而伊朗文化又吸收和融合了伊斯兰文化。伊朗的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对阿拔斯王朝国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阿拔斯王朝的各级官员和宫廷学者多为波斯人,波斯的巴尔马克家族3代先后担任哈里发的大臣,掌握实权达半个多世纪。从9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中央权力日渐衰落,在波斯及邻近地区,相继出现了地方割据王朝,与巴格达哈里发分庭抗礼。820~872年,塔希尔王朝统治呼罗珊等地,9世纪后期,萨法尔王朝据有呼罗珊、赫拉特、克尔曼、法尔斯、伊斯法罕等地,874~999年,萨曼王朝统治呼罗珊、泰伯里斯坦、赫拉特和中亚河中地区,以布哈拉为中心。阿富汗突厥人建立的伽色尼王朝(962~1186)推翻萨曼王朝后,统治霍拉桑省、泰伯里斯坦、河中地区和印度北部。控制伊朗西部的则是什叶派布韦希王朝,什叶派的力量得到了发展。这些王朝在伊朗各地推行伊斯兰化的政策,奖掖学术,形成伊朗伊斯兰文化的多中心。11世纪初,塞尔柱帝国中亚来到呼罗珊,于1055年入主巴格达,取代布韦希王朝统治,建立了包括伊朗在内的塞尔柱帝国,王朝波斯血统的首相尼扎姆·穆勒克改革行政、经济,在巴格达和尼沙普然设立尼扎米亚大学,传播逊尼派教义。12世纪末,花刺子模沙王朝夺取伊朗东北部,13世纪初占领伊朗全境。1219年成吉思汗西侵,灭花刺于模沙王朝和伊斯玛仪派的木乃夷国。1258年蒙古孛儿只斤·旭烈兀攻占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以伊朗为中心建立伊利汗国蒙古族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在合赞汗完者都统治时,支持什叶派,在大不里士设立学校、医院和天文台,促进了伊朗伊斯兰文化的发展。14世纪30年代,伊儿汗国分裂。在法尔斯、克尔曼、库尔德斯坦有穆扎法尔王朝(1313~1393),在呼罗珊有沙尔毕达尔王朝。1380~1393年,帖木儿帝国征服伊朗全境,推行逊尼派教义。后土库曼斯坦黑羊王朝(约1375~1469)占领伊朗西部和中部。1467~1468年,白羊王朝先后战败黑羊王朝和帖木儿后裔艾布·赛义德,遂统治伊朗东部、库尔德斯坦、阿塞拜疆等。

1502年,阿塞拜疆的阿达比尔地区萨法维教团首领伊斯玛仪一世(?~1524)灭白羊王朝,在大不里士创建萨非王朝(1502~1736),其领土除伊朗外,还包括安纳托利亚东部、阿塞拜疆及伊拉克东部。王朝以什叶派为国教,奉行十二伊玛目派教义,实行政教合一制,国王为最高政教领袖。王朝实行什叶派教法,各地法官由国王任命,赋予什叶派长老以宗教特权。各地麦加大清真寺由什叶派毛拉主持,主麻日礼拜向阿里祝福。为抵制逊尼派的势力,对各地的逊尼派及苏菲派的学者加以歧视和迫害。王朝确立了什叶派的节日、圣地及宗教制度,最终完善了十二伊玛目派教义和教法。王朝倡导波斯文化复兴,以波斯语作为官话。首都伊斯法罕大不里士尼沙普然、设拉子、库姆、图斯等城成为什叶派的宗教及学术文化中心。1736年,霍拉桑省阿夫沙尔部落首领纳迪尔将入侵的阿富汗人逐出伊朗,并收复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失地,建阿夫沙尔王朝(1736~1796)。后伊朗的南部和西部则为赞德王朝(1750~1794)所统治。1796年,卡扎尔王朝先后灭阿夫沙尔王朝和桑德王朝,控制了伊朗全境。19世纪中叶,英、俄势力入侵,20世纪初,伊朗沦为半殖民地。1848年,伊朗爆发了赛义德·穆罕默德领导的巴布教派起义。1925年,哥萨克军官礼萨·巴列维废黜卡扎尔王朝国王,建立巴列维伊朗(1925~1979)。国王专权,效法西方实行世俗化和所谓“白色革命”的经济改革政策,限制宗教活动和没收宗教界财产。后因经济失控恶化,民不聊生,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引起全国动乱。1979年1月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被迫出逃。同年2月11日,伊朗什叶派领袖大阿亚图拉·霍梅尼从法国返回国内接管政权,组建临时政府。4月1日,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后制定新宪法。宪法规定,以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派教义为立国准则,实行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权高于一切,霍梅尼为终身最高宗教领袖,拥有最高权力:穆智台希德掌管政府权力,在行政、立法、司法、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实行“全盘伊斯兰化”。

在伊朗穆斯林中,什叶派占总人数的95%以上,其中十二伊玛目派占85%以上,其余为伊斯玛仪派、栽德派、巴哈派和巴布派。十二伊玛目派穆斯林在教法上分别遵奉乌苏勒派(占80%)和艾赫巴里派(占20%)。逊尼派约占穆斯林总数的5%,主要是库尔德人、阿拉伯人土库曼斯坦人等。在教法上,逊尼派穆斯林分属于沙斐仪教法学派(占60%)和哈乃斐教法学派(占40%),国家在首都德黑兰和各省设立宗教法庭,由教法官执掌,依教法裁决民事及有关宗教的案件。欧莱玛(即宗教学者)阶层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各级政府的主要官员大多由高级欧莱玛担任。全国有8万多座清真寺。清真寺、伊斯兰教圣墓均有大量瓦克夫土地及不动产,宗教课税为宗教基金的主要来源。宗教教育分为三级:初级教育一般在清真寺中招收儿童,学习波斯文经典和普通知识,中等教育在所设的各种专科宗教学校中进行,培养中级宗教职业者,在库姆马什哈德市圣地伊斯法罕设有高等伊斯兰教经学院,培养高级公职宗教职业者和政府官员。欧莱玛的高级职称(如阿亚图拉)由库姆伊斯兰经学院的最高长老委员会授予。伊朗用波斯文和阿拉伯语出版有大量伊斯兰经籍和期刊。伊朗为“伊斯兰会议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世界伊斯兰大会”的成员国

6世纪末至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正处在原始氏族部落解体、阶级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半岛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半岛居民主要是以游牧为生的贝都因人,分成许多氏族部落,各氏族部落各据一方,逐水草而居,彼此之间经常为争夺牧场、水源、土地而发生战争。连年战争使社会动荡,生产停滞,氏族内部阶级分化加剧,部落贵族应运而生,他们占有大量绿洲和草地,拥有许多奴隶和牲畜,而大批游牧民濒于破产。半岛沿红海海岸的希贾兹(汉志王国)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业要道。坐落在古商道南北交通中心的麦加,因受过境贸易之利发展为繁荣的商业城镇。麦加古莱什部落的商业贵族执掌着当时阿拉伯人崇拜中心克尔白神殿的管理权,每年从克尔白祭祀庙会的集市贸易中,谋取巨额收入,垄断了麦加的商业贸易。城镇中的商业贵族伙同游牧部落的贵族,通过经营商队、贩卖奴隶、放高利贷等手段,牟取暴利,对城镇贫民和农牧民进行高利贷盘剥,大批中小商人破产,沦为商业贵族的债务人,造成阶级对立加剧,社会经济危机四起。

外来的侵略和传统商道的改变,加剧了半岛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拜占廷和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和控制阿拉伯帝国商道,对半岛进行了长期的掠夺战争。频繁的战争和掠夺,使阿拉伯南部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灌溉工程被毁,道路淹没,商旅不行,人口锐减,使富庶的也门地区迅速衰落。同时,波斯为了垄断东西方贸易,废止由也门经半岛西部红海岸到达叙利亚的商路,另辟一条经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到达地中海的商道。商路的改变,造成了半岛南部和西部经济的衰退,麦加麦地那等城镇的过境贸易急剧衰败,商业贵族收入骤减,许多靠商队谋生的贝都因人和城市居民生路断绝,社会危机不断加深。

阿拉伯地区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外族的不断入侵,促进了阿拉伯人的觉醒,社会各阶级都在寻求出路。阿拉伯帝国贵族为维护其统治,企望打破氏族壁垒,夺取新的土地和重新控制商道;广大的下层人民和奴隶要求和平与安宁,渴望摆脱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改善自己的贫困地位。伊斯兰教的兴起,是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改变社会经济状况和实现政治统一的反映。穆罕默德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创传伊斯兰教,在宗教革命的旗帜下,领导了阿拉伯的社会变革运动,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生于麦加古莱什部落哈希姆家族。他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和伯父抚养。早年失学替人放牧,12岁时跟随伯父及商队,曾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地中海东岸一带经商,广泛接触和目睹了阿拉伯半岛和叙利亚地区的社会状况,了解到半岛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的情况,为他后来的传教活动提供了大量社会知识和宗教素材。25岁时他同麦加富孀赫蒂彻结婚,婚后生活富裕安定,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他受一神派思想的影响,经常隐居潜修。相传,610年穆罕默德40岁时的一天,当他在麦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潜修冥想时,真主派天使吉卜利勒向他传达“启示”使之“受命为圣”。此后,他宣称接受了真主给予的“使命”,便开始了历时23年的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起初在麦加秘密传教,一些至亲密友成为最早的信奉者。612年,穆罕默德转为公开向麦加群众传教。穆罕默德在早期的宣教中,告诫人们放弃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宣称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唯一的主宰,要求人们信奉独一无二的真主;谴责多神信仰给阿拉伯人带来的愚昧和社会道德的堕落,宣讲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的观念,警告多神教徒如不归顺真主,将在末日审判时遭到惩罚,堕入火狱,归顺真主者将在后世得到奖赏,进入天园。他还提出凡穆斯林不分氏族部落,皆为兄弟,应联合起来,消除仇杀,并提出禁止高利贷盘剥,行善施舍赈济贫弱孤寡和善待、释放奴隶等一系列社会改革的主张,受到广大下层群众的拥护,许多人纷纷归信伊斯兰教。由于穆罕默德所传教义从根本上动摇了部落传统多神信仰的地位,触犯了麦加古莱什贵族和富商的宗教特权和经济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迫害,使穆罕默德和穆斯林在麦加难以立足。

622年9月,穆罕默德同麦加穆斯林迁徙麦地那,标志着伊斯兰教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进行了政治、经济、宗教等一系列改革。首先以伊斯兰教作为统一和团结的思想旗帜,派弟子到麦地那各阿拉伯帝国部落传教,当地绝大多数居民很快归信了伊斯兰教。他制定了麦地那处理内部民事和对外关系中遵守的《麦地那宪章》,在信仰自由和结盟的基础上同犹太人等其他部落达成协议,实行和平共处。实现了麦地那的统一后,他以伊斯兰教共同信仰代替部落血缘关系,建立了以“乌玛”(意为“民族”、“社群”)为形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权,穆罕默德成为麦地那宗教、政治、军事和司法的最高领袖。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巴巴集团及部分著名的“圣门弟子”组成领导集团。

穆罕默德以真主“启示”的名义,完成了伊斯兰教义体系及各项制度的创建。他确立了以信奉独一真主为核心的“六大信仰”;规定了穆斯林履行的“五项”天命功课及仪则;制定了包括宗教教规、民事、刑事、商事、军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确定了以止恶扬善为核心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准则。为巩固麦地那政权,穆罕默德组织了穆斯林武装。在“为真主之道而战”的号召下,于624—627年间,他领导穆斯林武装同麦加贵族进行了著名的白德尔之战、吴侯德之战和壕沟之战等三大战役,沉重打击了麦加贵族。628年,穆罕默德以朝觐为由,率军至麦加近郊,麦加贵族被迫妥协,同穆罕默德签订《侯代比亚和约》,决定双方休战10年。穆罕默德利用休战时机,向邻国和半岛上的阿拉伯帝国部落派出使节,向他们传播伊斯兰教义。

630年,穆罕默德以麦加贵族违背协议为由,率领穆斯林军队,进逼麦加城下,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被迫请降,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麦加全城居民宣布归信伊斯兰教。进入麦加后,穆罕默德下令捣毁克尔白殿内全部神像,只保留黑色石陨石,并改克尔白为清真寺。631年末,半岛各部落相继归信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领袖地位,基本上实现了半岛的政治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率10万穆斯林在麦加进行了一次经过改革的朝觐,史称“辞别朝觐”。穆罕默德亲自确立了朝觐的一系列仪典,成为尔后穆斯林朝觐所遵循的范例。他发表了辞朝演说,以真主“启示”的名义,宣布伊斯兰教创传的胜利,强调穆斯林之间团结和统一的重要性。同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病逝。至此,伊斯兰教成为阿拉伯半岛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传播发展

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帝国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传教士等多种途径而得到广泛传播的结果。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进入“四大哈里发时期”,随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对外征服,伊斯兰教向半岛以外地区广泛传播,史称“伊斯兰教的开拓时期”。661年起,伊斯兰教进入阿拉伯帝国时期,历经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成为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13世纪中期随着外族的入侵,帝国境内东、西部诸多地方割据王朝的独立,阿拉伯帝国解体。中世纪晚期,伊斯兰世界并立着奥斯曼帝国、萨法维、莫卧儿帝国三大帝国;其中奥斯曼帝国版图和影响最大。18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伊斯兰世界,许多国家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伊斯兰世界各国人民多次掀起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斗争,给殖民主义者以沉重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伊斯兰教国家相继独立,当今伊斯兰世界的格局逐步形成。

参考资料

伊斯兰教_宗教概况_中国政府网.中国政府网.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