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刺参
花刺参(学名:Stichopus variegatus)为刺参科刺参属的动物,俗名方参、黄肉。分布于西从马达加斯加、桑给巴尔、红海起、向东到加罗林群岛、北到日本、南到澳大利亚、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多栖息于岸礁边、海水平静、海草多的沙底、小者栖息于珊瑚下或石下以及大者多生活于较深水域或潟湖通道。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群岛。
简介
花刺参
俗名: 方参、黄肉、白刺参、猪虫参。
【药 材 名】花刺参
【拉 丁 名】Stichopus variegatus (Sempen)
【名称考证】方参,黄肉,白刺参
【科目来源】刺参科动物
【药用部位】花刺参的全体。
【性味归经】甘、咸,温。入肺、心、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适量。
【采集贮藏】《中国药用动物志》
【化学成分】体壁含皂苷、糖胺聚糖。全体含蛋白、脂肪、糖类。蛋白中有L-脯氨酸、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脂肪中含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二十碳烯酸。含羊毛甾醇 (lanosterol)。性腺含脱氧核糖核酸、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生殖腺含 B一胡萝卜素(B一 Carotene)、梅胆、虾黄质。
【相关药材】绿刺参圆萼刺参海参肠 海参 刺参
产地及产期:
在我国主要产于台湾、西沙群岛、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沿岸浅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州岛)、广东省(硇洲岛)。
花刺参西从马达加斯加, 桑给巴尔, 红海起, 向东到加罗林群岛, 北到日本(南部), 南到澳大利亚(洛德豪岛)
介绍:
一般体长 30~40厘米,体稍呈四方柱形。背面散生多数圆锥形肉刺。腹面管足排列成3纵带,其中中带较宽。口周围有触手20个。体色多数为深黄色带深浅不同的橄榄色斑点、黄灰色带钱褐色的网纹或浓绿色的斑纹等。肉刺末端有的带红色。
干品体近圆筒形,略扁。两侧较平坦,皮粗者厚硬,粗皮层具有小颗粒。色青黄有的浮现白圈。一般按单只重量分等级。一级单只重量125克以上,二级50克以L,三级30克以L。体形完整、高丽参顺直、肉质厚度均匀较肥实、内膛无残破、不扁压者为上品。参体较完整、身条粗细均匀但不顺直、肉体批塌有坑口、刀口和内膛残烂者为次品。
开放分类:
自然、生活百科、海洋生物、其它类、海参类
生境
多生活于岸礁边, 海水平静、海草多的沙底, 小者栖息于珊瑚下或石下, 大者多生活于较深水域或潟湖通道。
刺参养殖
由于受自然海域的影响,山东省招远市渤海冷藏养殖场为扩大海参养殖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刺参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技术的试验,在刺参养成、缩短养成周期、病害防治和提高养成规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现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推荐给大家,供各养殖业户学习借鉴:
养殖池建造
养殖池建造在塑料大棚内,为砖、水泥结构,棚顶是钢筋支架,外盖白色塑料薄膜,最外层加盖草帘。养殖池共4个,其中2个规格为83m×20m×2m,水深1.5m;另外2个规格为45m×30m×3m,水深2.0m。每个养殖池为1个大棚,大棚总面积6000m\u0026sup2;。附着基为直径0.3m、长1.5m的扇贝笼,10层/笼,层间距为15cm,扇贝笼排列成行,网笼行距50cm。
苗种放养
苗种规格3cm~5cm,养殖前期放养密度为50头/m\u0026sup2;,在养殖生产中要根据刺参的大小、水温、饲料、流水量及刺参的实际生长情况等灵活调整养殖密度。苗种放养前消毒。
控温
采取4种控温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夏季用大菱鲆育苗排放的低温水进行降温;二是利用地下坑道冬暖夏凉的地温特点调节水温,夏季最高水温21℃左右,冬季最低水温7℃~8℃;三是沿海海水深水井,一般冬季12℃~13℃左右,夏季15℃~16℃左右,是刺参生长的适宜温度;四是利用塑料大棚加盖草帘的方法控温,夏季高温期白天加盖草帘遮阳降温,晚上卷起草帘散热降温;冬季低温期白天卷起草帘接受阳光照射升温,晚上加盖草帘保温。水温控制在10℃~14℃,全年日平均水温12.5℃。
养殖管理
1.水质:养成期采用流水饲育法。流水量根据水温、养殖密度、个体大小等因素进行调节,流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剌参的生长速度。一般日流水量为饲育水体的5倍~8倍,水温高或养殖密度大时应加大流水量,且刺参个体愈大流水量也应越大。在流水的同时采取充气培养,散气石的布置为养殖池纵向每隔5m放置1个散气石,每池2排。另外,水体盐度要特别注意,一般养殖用水盐度不应低于26‰。
2.投喂:投喂鼠尾藻和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1%~10%,并根据刺参大小、水温、摄食情况及残饵量加以调整。配合饲料易败坏水质,要掌握勤投少投的原则,若摄食量不足但残饵较多,应考虑到水质不良或饲料不适,应及时查找原因,以免影响刺参科的生长。
3.日常管理:为保持养殖池内水质,应及时清底和倒池。一般每天清底1次,用虹吸法清除池内粪便和残饵,倒池也是改善水质的有效方法,一般每隔10天~15天进行1次,以彻底改善水质。若水质发生意外,则应及时倒池处理。另外,还要根据刺参的生长情况及时疏散养殖密度,并经常检查刺参的活动情况及是否有脱离水面的现象。设专人每天巡塘,观察刺参摄食情况和健康状况,并认真作好记录,发现有脱离水面吸附在池壁上的刺参要及时使其回到水中,以防暴露时间过长造成死亡,尤其阴雨天气,刺参更不宜暴露,因为雨水可导致刺参死亡。
病害防治
在刺参科的养殖期间,病害发生尚不严重,且一旦发病可以控制,但是也应密切监控,不容忽视。一般容易发生的病害有:桡足类(主要是猛水蚤、剑水蚤等〉的伤害,可以用2ppm~3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施药后停止流水2小时~3小时,然后恢复流水;溃烂病主要在高水温时(10℃以上)细菌滋生快、倒池受伤或被桡足类损伤感染引起刺参溃烂解体,可以用抗生素类药物每隔3天~5天全池泼洒1次。在高温季节,尤其进人8月份高温期,应采取降温措施,使水温控制在27℃以下。
养殖结果
体长3cm~5cm的幼参经过16个月的精心管理和控温养殖达到商品参规格,平均体重达到201g,最大个体可达375g,成活率81%以上。
结论
1.通过全控温恒温解除刺参的夏眠和冬季半休眠,避免夏季高温期体重减轻和冬季低温期生长缓慢给生产上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年四季将饲养水温控制在10℃~14℃的适温范围内,全年日平均水温12.5℃,体长3cm~5cm的幼参养殖16个月即可达到商品参规格。
2.全控温恒温养殖刺参,缩短养成周期,从体长3cm~5cm的幼参到商品参规格由自然水温下的3年~4年缩短为16个月。
3.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刺参科的病害防治工作,成活率可达81%以上。
成分研究
研究人员以稻瘟霉模型作为活性监测手段,应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其体内所含的抗肿瘤和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和药理学研究,共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10个,应用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手段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均为首次从花刺参中获得,其中新化合物5个。对花刺参体内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得到多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学成分,对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海参生物资源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