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川关镇
漫川关镇,古称蛮子国,又称丰阳关、丰阳川,因地貌广阔、水域宽衍且地处秦楚要冲而得名。位于秦南边陲,北距山阳县城47千米,距西安市160千米,距湖北省十堰市100千米。截至2022年,漫川古镇总面积266.4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3个社区,常住人口3.5万人,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1690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827元。
漫川关地处鹘岭以南,与湖北接壤,最低处海拔293米,属亚热带气候区,冬暖夏炎。漫川关南通吴楚,北连秦晋,晋朝泰始二年,商洛郡(今辖山阳、柞水县、镇安县)南部被设为丰阳县,县治设在丰阳关,也就是现在的漫川关,东晋永和八年,前秦把漫川关归为荆州管辖,西魏废帝二年,山阳县南部和上津镇北部被设置为漫川县,漫川关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漫川关镇境内有福州-银川高速公路和山漫、山、漫照、黄漫等公路。
漫川关镇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和甘薯、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芝麻。工业主要有天然薯芋皂素厂、木器加工厂、车辆修配和小型农副产品加工。
漫川关镇名胜古迹繁多,有乔村古文化遗址,千佛洞,蛮王冢、骡帮会馆、双戏楼、北会馆、武圣宫、万福娘娘庙、武昌会馆、漫川关战斗遗址、明清街等。漫川关镇2014年被评为陕西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6年成功晋升为中国4A级旅游景区,2017年入选中国美丽宜居小镇并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基本概况
漫川关镇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东南部,地处金钱河一级支流的靳家河口,东经110°24',北纬33°14',山水相连、两河夹川环抱,西临南宽坪镇,北与法官镇、延坪镇毗邻,东与石佛寺镇,南与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接壤,是山阳历史悠久的边陲古镇之一,素有陕西“南大门”之称。镇域面积230.7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地闫家店村,北距县城203省道96公里,福银高速公路距县城仅47公里,南距郧西县上津镇15公里。漫川关镇辖小河口、南坡、万福、娘娘庙、纸房沟、前店子、乔家村、街道、闫家店、水码头、箭河、猛柱山、李家坪、花园沟、莲花、东寺、丘林子、松树坪18个村和街道居委会,106个村(居)民小组,总户数6450户,总人口25893人,其中农业人口24005人,全镇平均人口密度138人/平方公里。当前镇区由老街居民区、闫家店开发新区组成,镇区面积1.2平方公里,涉及闫家店村、街道村、居委会,集镇人口8000余人。2012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3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41亿元,工业总产值0.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3元。
经济状况
全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甘薯、豆类次之;经济作物花生、芝麻占据一定位次。
林地面积 11万亩,森林覆盖率52%,林区主要分布于郧岭、猛柱山、太平山、贺家岭等地;经济林种主要以核桃、板栗、魔芋、油桐、柑橘属为主。到2002年核桃达2070亩,板栗4575亩,油桐2 190亩,魔芋705亩,柑桔1970亩。
中药材有薯芋、丹参、二花、连翘。2002年薯芋种植面积达1.8万亩,丹参1500亩;二花1000亩;连翘1000亩,产业结构调整后,粮经比达1:9。
畜牧业以户养家畜为主;猪年发展达7240头;牛年发展达318头,羊年发展达2300只,年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6.8。
工业企业主要以小型为工业为主。如木器加工、车辆修配、传统火纸加工业等。乡镇企业主要以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2001年新筹建的金川公司200吨薯芋干燥物生产线和亨州公司150吨薯芋干燥物生产生产状况良好,实现收入615万元,上交税金37万元。全镇个体企业累计达44户,个体工商户新发展20户,累计达504户。实现收入2600万元,上交税金46万元。
2001年漫川关镇被省政府列为20个小城镇建设乡镇之一,规划已完成,在2004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形成开放的新型经济区。2007年漫川关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全县三大旅游景区建设之一,2008年漫川旅游开发正式启动,2009年又被列为全省重点镇建设之一,2010年被列为全省重点示范镇建设之一。漫川关古镇定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陕西省边陲商贸重镇,山阳县副中心镇。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2000-2003年,通过大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娘娘庙、万福、南坡、小河口、纸房沟、街道、前店子、乔村、水码头、箭河9个村的以薯芋为主,其它中药材品种合理配置的中药材产业带,种植面积达2.15万亩,粮经比由过去的6:4 每人年均纯收入净增230元。完成生态环境建设11480亩,其中退耕还林1500亩,自垦地造林5900亩,荒山造林2600亩,补植造林1480亩,四季植树34万株。绿化建设4200平方米。完成通村、通组公路38公里,使公路通村率达100%,通组率达92%。建成35千伏变电站,完成高低压线整网改造,建起漫川中学教学楼、学生公寓楼、万福辅小教学楼两层28间。新建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住院部、职工楼。纸房沟河道改建菜市场工程等。 2000年以来全镇市政建设共投资4300万元,其中政府财政投入720万元,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资2580万元;改造河流2条,修筑河堤1300米。建造大桥4座,硬化路面2500米,开发建设7条街道,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商贸市场,市场交易额达925万元,形成了以商贸和农副产品的非公有制经济小区。
社会事业
全镇共有中、小学33所,在校学生4627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其中漫川中学是全县重点中学之一,2001年通过扩建和新建,教学面积达7800平方米。建国后向大专院校输送新生478名,其中本科145名,大专182名,有22人出国留学成为硕士、博士等。各类专人才21人,已实现小学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并进入“普九”义务教育实质性阶段,有望年底达标。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组织辅导使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广播覆盖率为91.7%,有线电视发展用户达2135户,有线电话扩容2200门,新建2座移动通讯发射基塔,新增手机用户1000户,新增互联网用户8户,电视覆盖率为100%。
镇村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拥有地段医院l所,病床位54个,新增25张,街区医疗门诊部9所,镇村各级卫生院(所)总数达28个,农村有医疗站的村占到全村数的100%。镇地段医院已具备胸腹部外科医疗设备和手术能力,达到大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人口
2021年6月21日,山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漫川关镇人口数为22257人。
人文环境
勤劳
该镇地处秦岭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邑民养成质朴、勤劳的性格。“男务耕猎,女事蚕桑”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农忙时节,男女老幼全家出动,披星戴月,劳作不息。农闲时节,积肥整地,饲养猪牛,少有空闲。年逾古稀者下地耕作屡见不鲜。年少的割草拾柴,放牧牛羊,帮做家务习以为常。农妇尤为辛苦,做饭洗浆,喂养猪羊,下田劳动,终年不息。民众对游手好闲和不务正业者多有微词,说“不知他是个弄啥的”。这种勤劳的传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该镇人,成为人们改造自然,建设家园的精神力量。
节俭
该镇因自然条件较差,长期以来民众虽勤劳不息,但生活仍难获温饱,故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节俭,从不浪费钱物,养成了节俭的风尚。在饮食上农忙时吃稠些,农闲时吃稀些,一些可食用的植物采集加工和粮食搭配食用。在衣着上平时穿旧的差的,节日走亲或赶集才穿好些,破了的衣服补好再穿,大孩子不穿了的衣服改裁后给小的穿。花钱上精打细算,有用才买,不花冤枉钱。八十年代以来,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多数家庭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节俭的风尚犹存。
互助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该镇人为克服天灾人祸和生产生活中一家一户难以克服的困难,养成了团结互助的好传统。民国时期,农民为摆脱高利贷的盘剥,不少人自愿组织“纳钱会”,推举会首主持会务。会员中谁有大事要办但资金困难时,由会首主持会员按股纳钱,共同出资帮其解决困难,全体会员轮流过完即告结束。类似此种性质的还有“孝义会”、“渠会”等。在日常生活中,准家有婚丧大事,基建盖房,打墙安磨等,只要主家打个招呼,邻里都会不计报酬热情相帮。新中国成立后,旧有的民间组织虽是不再存在,但该镇人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仍流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尊老爱幼
该镇人尊老爱幼风气浓厚,多数家庭虽不富裕,但老幼之间相处和睦,生活和谐。青年人多能体谅老年人辛苦一生不易,对父母怀有感激之情。在生活上尽量给以照顾,好吃的好穿的先让老人,做事说话注意分寸,不惹老年人生气。谁虐待父母必会受到众人指责,也难在社会生活中和大家交往相处。群众中流传着一名俗语:“少连那连他大(父母)都不认的人来往”。老年人也能体谅青年人的难处,儿子结婚时多将最好的房子作新房,而自己却住差些的房子。宁可自己穿旧些,也要给儿女 穿好些。有好吃的饭菜时不忘给儿孙留一些。在社会生活中青年人对老年人多称“老者”,以示尊敬。老年人和青年人交谈时开口常说“好娃哩”,以示亲切。青年人和老年人发生争执时,劝说的人对青年人常说,“人家是老者嘛,你倒犟啥哩”。又对老年人说,“你是老者嘛,倒连娃们争啥哩,你承让些。”一场风波也就很快平息了。
重情守法
该镇人诚实厚道,仗义宽谅,看重人情。亲朋好友中不论哪家有婚丧大事或人情酬酢,只要知道必行礼仪,即使自己不能前去,也要托人行情。在社会生活中不论对当地人或外来人,在交往中重感情,讲义气,多诚实,少欺诈,朋友有难,能尽力相帮,故多能与人友好相处,关系融洽。信奉“仁义值千金”的古训。该镇人在重情的同时还重视守法。旧志载“邑民安分守己”,如有纷争“一经官断,无不允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互相告诫“犯法的事可不敢干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建设,群众学法守法之风日盛。
历史沿革
漫川关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蛮子国;战国时,楚至方城县经此通过,秦楚分界碑今还尚在;北朝元钦二年(公元533年)置漫川县,北周保定市三年(公元563年)并入丰阳,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5年)设巡检司,清为里,民国为镇。南宋时,这里是宋金双方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明清两代,这里水运发达,当时兴建的船帮会馆、湖北会馆、武昌会馆、骡帮会馆,武圣宫等建筑物今被列为保护文物。
1950年设漫川关乡(1953年改镇)、万福乡、同安乡、莲花池乡、松林乡(1953年改为松树坪乡),1958年属超英、长沟等公社。1961年建漫川关公社、万福公社、同安公社、莲花池公社、松林公社,1983年改漫川关镇、万福乡、同安乡、莲花池乡、松树坪公社。1996年,漫川关镇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漫川关街、纸房沟、阎家店、南坡、水码头、乔家、小河口、前店子8个行政村;万福乡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0.2万人,辖娘娘庙、万福沟、屋场3个行政村;同安乡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辖上薄岭、箭河、猛住山、安坪、黄家洼5个行政村;莲花池乡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辖莲花池、双桥、花园沟、黄龙洞、李家坪5个行政村;松树坪乡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黄木沟、东寺、古墓沟、丘林子、松树坪、东沟、峡口、马家庄8个行政村。1997年,撤销同安乡、万福乡并入漫川关镇,撤销松树坪乡并入莲花池乡。2010年,漫川关镇辖1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街道村;莲花池乡辖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莲花池村。2011年,撤销莲花池乡并入漫川关镇。
名胜古迹
古文化遗址
乔村古文化遗址位于漫川关乔村,1980年出上细泥红陶西腹钵、碗、彩陶盆、小口瓶、夹砂灰陶罐、蓝纹缸等器物,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其它较晚文化遗迹。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洞
千佛洞位于漫川关镇前店子村小学背后,包括千佛洞和山下附属寺院(格局与骡帮会馆相似,唯一区别是骡帮会馆为双戏楼,这里是单戏楼规模却略小于双戏楼,该戏楼于九十年代末小
学搬迁后遭拆除,寺院内建筑业破损严重)、戏楼(戏楼于九十年代末拆除)。寺院分前后殿,中
间有千年桂花树一株。史载千佛洞建造于武周永昌年间,洞深6米,宽4.8米。三面临崖,于红沙石上雕凿立体石佛近千尊,历经匪盗、人为破坏之后仅存残破石佛200尊。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蛮王冢
蛮王冢位于漫川关镇前店子村东湾。1970年当地农民修地时发现此墓。主墓室呈方形,大小约20平方米。四周有侧室,略小于主墓室。西侧有墓道,约10米深,均为古砖筑砌,墓道顶为葫芦形封口。墓坑内尸骨零乱,有被盗掘迹象。墓主持考。相传北宋初有居险不臣蛮王率众10万据守;赵匡胤派杨文广征讨10回未克,后被杨八姐率兵征服。至今流传大量有关杨八姐与蛮王斗志斗勇的传说故事。其中一个讲,杨八姐与蛮王比试搬运巨石上山,蛮王扛巨石到半山腰时扔下巨石逃跑,为了避免巨石滚落祸害山下百姓,杨八姐一箭射过去,定住了巨石。然后追赶蛮王并射下了蛮王的头。没有头的蛮王顺着河边逃跑,遇到一个洗萝卜的农妇,抢了一个萝卜做成头颅。杨八姐请求玉皇大帝帮忙,于是太阳出来,强烈的阳光晒蔫了萝卜,蛮王也因此死亡。至今,在前店子村寨湾的山半腰有一十多米高的巨石,石头四面峭壁,却在距离顶端两米多有处有一米见方的洞,即传说杨八姐一箭射出的洞口。大石西半里地,河道的另一侧有天然岩窟,即蛮王寨,不远处有朝阳洞。
骡帮会馆
骡帮会馆,又称马王庙。位于漫川关镇街道,为四水归堂式清代砖木建筑,与双戏楼隔广场相对,分上殿和下殿,东西侧各 建厢房3间。解放后一直为漫川关小学校舍。史载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修建,结构紧密,砖雕、木雕和墙绘都精致美丽,建筑工艺别具一格。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骡帮会馆的前身马王庙有传说如下:一谯蜀高僧,做梦看见一个大寺院,有一百一十一间半房屋,寺院前有蜿蜒河水,风光秀丽。佛祖告诉他那个地方叫漫川关。后来,西蜀高僧千里迢迢赶到这里,却只发现一棵柏树,一个石头,石头后是一间半破庙。高僧认为佛祖托梦定是要他成就这番大事,便四处化缘修建了马王庙。当然了,马王庙的真实历史并不是这样。历史上漫川关是著名水陆码头。南上的船,北下的马在这里做转口交易。为了保佑旅途的一番风顺,骡马商队,据说是有几个因此赚了大钱 的商户共同出资修建了马王庙,因为与骡帮有关,又称骡帮会馆,与另外一个船帮会馆(现已经不存在)相对。此会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1441-3-739)
双戏楼
清代建筑,位于漫川关古镇中心。有南式戏楼和北式戏楼两座同向戏楼组成,是中国唯一的一座联璧式双戏楼。南楼为重檐,显得灵秀,北楼为 单高挑檐,显得大气。两楼中间用演员休息室巧妙连接。该楼在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砖雕、石雕、木雕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原横额上有长幅木雕双龙戏珠,可惜在文革中遭遇鬼斧神工传说,现仅存部分残缺昭告世人。据说双戏楼曾经常唱对角戏。往往,北秦腔,南汉剧,而且同台演出。该楼在八十年代初仍在使用中。后来外街抬高,造成内街水无法排除,楼底经常处于泥水浸泡中,导致根基朽坏成为危楼。08年底,该楼经过重修,基本重现当年格局。此楼是漫川关的标志性建筑。(两张图片为旧貌和新颜)
北会馆
清代建筑,位于漫川关镇街道村政府大院内,位于骡帮会馆背面,两会馆之间原有小路和围墙,现仅隔三四座政府办公大楼,两会馆之间建筑均毁于文革。现存建筑自成体系,前面有古柏两棵。分上殿、下殿,恬静狭小。修建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年。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圣宫
清代建筑,位于漫川关镇水码头村,依山面河,为砖砌墙五脊硬山顶。檐下为拱板装饰,联接厢房,建筑工艺独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福娘娘庙
清代建筑,位于漫川关镇娘娘庙村,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会馆
清代建筑,位于漫川关镇街道村,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骡帮会馆南面一墙之隔就是南会馆。大部分建筑在文革中拆除,传言部分精美建筑材料卖给了山西省某剧团。现仅存与骡帮会馆毗邻的两间房屋。
漫川关战斗遗址
1932年11月11日至1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在战略转移途中进抵山阳漫川关以东地区云岭村,被国民党军5个师4万余人四面包围于云岭、碾子坪、康家坪、板庙、万福间10余里的峡谷之中。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领下向敌薄弱方向北部突围。经过三天两夜激战,杀开一条血道,全军从张家庄垭口胜利突围。在关系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漫川关战役中,计有第二一九团团长韩亮臣等8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1998年;中共山阳县委、山阳县人民政府于漫川关镇街道村修建“漫川关战斗纪念碑”,以资纪念。
明清街
即俗称的老街,基本以双戏楼为中心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是居住区,下篇为商业老街。如今两片街区都在近二十年的居民房屋改建中失去了原来的面貌,旧建筑残存不足三分之一。且新路面改造工程,使得两边的房屋一小半落入地下(新路面加高造成的)。主要古建筑有一二品旧宅,还有药铺之类。
漫川关战役
本文摘自《商洛日报》(2011年7月9日)作者:王荣金 杨义俊
1932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突破中国国民党三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鄂陕交接的山阳县漫川关与国民党部队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冲出了被胡宗南称为“红四方面军坟墓的漫川关”,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四方面军的企图,保全了全军主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的率领下从豫鄂皖出发,在向西转移途中,于1932年11月9日至11月18日,从商南县西部进入山阳东部,先向南行进至漫川,后又转折向北,从火神庙进入商县夜村,继而向川陕边进发。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在1927年湖北黄(安)麻(城)起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31年5月,中央豫鄂皖中央分局成立,张国焘任书记兼军委书记;11月成立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1930年12月至1932年5月,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豫鄂皖根据地达到全盛时期。1932年6月,蒋介石亲自任“围剿”军总司令,重新纠集三十余万兵力,分三路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盲目轻敌,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政策,拒不执行周恩来、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1932年10月,主力撤出根据地向西转移,留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重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与当地人民继续坚持战斗。
陷入围困
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13个团两万余人,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带领下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在豫鄂陕边的南化塘突出中国国民党胡宗南部、刘茂恩部和肖之楚部三面夹击,决定由湖北郧西秦家进入商南县,后经山阳漫川关去汉中。1932年11月11日黄昏,红四方面军一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至漫川关以东的崇山峻岭之中。
山阳县漫川关与湖北省接壤,历史上就是中国兵家必争之地,古有“铁骨云峰”、“楚寨秦关”之称。国民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总司令蒋介石亲临西安市督战,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严令鄂陕边驻军严密防守,阻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陕西省。红四方面军刚进入陕西,经商南县赵川至山阳西照川时,中国国民党各部已在漫川关至云岭一带布防:国民党陕军三个团在漫川关设防,挡住了前进的道路,尾追的第六十五、五十一师也大军压至漫川关东南一带,第四十二师则从漫川关以北石窑子向南压过来,第一师两个旅则由漫川关南边的陨西向北逼进至云岭、雷音寺、古庙沟一线,第四十四师占领了漫川关东北张家庄至马家湾一线,对红四方面军形成了四面合围之势,妄图一举将红四方面军全歼于漫川关东部康家坪至云岭的数十里山谷之中。胡宗南狂妄地叫嚣:漫川关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坟墓!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安徽红安出发,西行三千余里来到商洛市,由于当时商洛还没有建立根据地,缺少群众通风报信的红四方面军就像看不清道路的盲人,经常陷入敌人前后夹击和包围之中。连月来,部队且战且走,伤亡、掉队甚多,没有得到修整和补给,已疲惫不堪。加之两万余人全部集中在石佛寺至板庙河十余华里的峡谷之中,前有重兵据险堵截,后有追兵穷追猛打,南北又有重兵夹击,部队陷入首尾难顾,重型炮火难以施展,更难以组织有效反击的困境。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命运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面对这种险恶的局势,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主张部队分散突围、游击。总指挥徐向前据理批驳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指出:我们好比一整块肉,敌人一口吞不下去;如果分散,好比一整块肉切成小块,正好被人家一口一口吃掉!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分散打游击,要想尽一切办法突围。徐总的意见得到了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的支持,决定趁东北地区面中国国民党军队尚未集结到位,集中兵力实施突围。情势紧张,分秒必争,方面军首长根本来不及开会,只是几个人碰碰头,商量了一下,决定了就行动。
冲上垭口
总指挥徐向前当即下达作战命令:由各师主力就地抵御近身之敌,红十二师为开路先锋,在七十三师的配合下由板庙康家坪向漫川关东北方向的龙山张家庄前进,打开通道;红十师、十一师各一部抵御夹击、尾追之敌,坚决实行突围。作战命令迅速传达到各师、团、营和连部,生死存亡的漫川关突围战开始了。
1932年11月12日一早,方面军总部首长亲临红十二师下达作战命令,红十二师师长旷继勋、政委甘元景简短沟通后即命许世友所在的三十四团为突击先锋,在国民党四十四师两个旅的接合部为全军打开一条通路。徐向前紧握着三十四团团长许世友的手,一再叮咛,全军安危唯此一举,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垭口高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许世友坚定地表示:首长放心,三十四团只要拼不光,就一定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三十四团临危受命,把能精简的东西全部扔掉,从康家坪翻山直奔国民党四十四师两个旅的接合部——张家庄。张家庄是一个簸箕形的高山盆地,垭口是张家庄通向西南的一个小豁口,左右两侧是对峙的高山,似两扇半开的门,出口处蹲着一座馒头状的小山,长满了盆口粗的松树和灌木丛,口外是陡峭的山坡,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这时,国民党四十四师正从东北方向向南摸过来,进入了南坪河沟。河谷很窄,中国国民党军队的重和大部队都在河谷里,先头部队顺着山坡向上爬。由于山地障碍视线,三十四团一营赶到张家庄突围阵地,正在从陡峭的山坡向上爬时,发现敌人已在垭口山梁上露头。双方的距离太近了!根据34团一营二连打旗兵兼连部通讯班班长罗荣怀的回忆文章介绍:“战斗打响不是以枪声,而是以手榴弹、刺刀开始的。”
夺取张家庄垭口的战斗一打响,军首长立即赶到前沿阵地。徐向前总指挥根据双方所处的地势情况,迅速调整了战斗部署:坚持正面进攻,猛烈冲击垭口未站稳脚跟的敌人;快速抢占垭口两侧高地,压制敌人火力,封锁敌人后续部队的增援途径。
正面冲击的三十四团一营战士被敌人压在荆棘密布、灌木丛生的山梁下,借助岩石、大树掩护对敌射击。山梁上的敌人越积越多,炮火越来越猛,伤亡很大,冲锋被一次次打了回来,但是战士们谁也没有退缩,一个个拼了命地向上攀爬、射击。敌我焦灼对峙,火药味弥漫山谷,烟雾笼罩了双方阵地,伤亡不断扩大。晌午时分,政委陈昌浩亲率警卫排和三十四团二营战士迂回抢占了北山垭口右侧高地,几个勇猛的冲锋,削弱了山梁上敌人的火力。一营战士趁机一个猛冲,击退了山梁上的敌人,迅速夺取了敌人垭口最前沿的小山包。
争夺垭口
中国国民党军队丢失重要阵地,消灭我军于峡谷之中的美梦将被打破,就凭借兵力和装备的优势,组织整连、整营甚至整团的士兵疯狂地向垭口反扑,妄图把丢失的阵地再抢占过去,使包围圈重新合拢。三十四团全体指战员心里都明白,阵地一旦失守,前面的战斗和伤亡就毫无意义,部队被堵死在山谷里,那样的后果将是全军覆没!必须死守阵地,半步不让、寸土不丢。一营镇守的小高地,就像鼻子尖一样伸在最前沿,敌人以整个旅的兵力轮番进攻。有好多次敌人凭借松树和灌木丛的掩护冲到跟前,战士们就用刺刀、大刀、手榴弹同敌人搏斗。有时弹药补充不上来,战士们就用石头砸。情况非常紧急,争夺异常激烈,三十四团一营营长和三个连长、指导员都牺牲了,大部分排长也牺牲了,教导员负了重伤;但是,指挥没有中断,阵地没有丢失,战斗持续到晚上,敌人在我前沿阵地上抛下了近千具尸体,却未能前进一步!
入夜,寒气逼人,山谷里飘起了雪花,弥漫着硝烟的阵地变成了一片银白的世界。身穿单衣、脚蹬草鞋的战士们已整整一天没吃没喝,饥寒交迫,有的战士跳出弹坑,脱下阵前被打死的敌人身上的衣服穿上取暖。团后勤处长周业成和事务长赵炳乐从山下弄来了一些生土豆,每个战士分一个,战士们在衣服上擦了擦泥巴,囫囵吃了充饥。
第二天,敌人的反扑更加猛烈。一营占据的垭口小山包几次被敌人突破,随即又被夺了回来,双方混战在一起,像拉锯一样来回争夺了好几次,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刀枪撞击声、喊杀声响成一片。指挥战斗的营长牺牲了,连排班长倒下了,战士们接替上来,战斗没有停息,阵地没有丢失。团长许世友带着三营和团部警卫连、机枪连经过猛烈的冲杀,在午后夺取了垭口左侧高地。机枪连猛烈的射击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全团将士在军团政委陈昌浩、团长许世友的指挥下,逐渐扩大和巩固了垭口阵地,像把钳子死死地掐住了敌人的咽喉,敌人的大部队就像水牛掉进了枯井,干着急没办法。中国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终于被撕开了一条三四里宽的口子,垭口左侧后面全军突围的通道打通了!与此同时,红十师、红十一师各部在沿途重要隘口阻击来犯之敌,猛烈交火,各有伤亡。为全军突围突击开路的红七十三师(师长王树声)二一九团,在张家庄西北相距数公里的龙山一带,同合围过来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龙山头是我军突围通道左侧的又一制高点,敌我双方势在必争。当二一九团抢上山头时,国民党四十四师一三0旅也从背后爬上半山腰,离山顶只有几十公尺了。二一九团团长韩良臣迅速组织了一个冲锋猛攻,把中国国民党军队压了下去。激战中,韩团长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冲出漫川关
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打垮了国民党军的无数次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军封锁张家庄垭口、围歼中国工农红军的企图。1932年11月13日黄昏,三十四团殿后,掩护全军在徐向前等指挥下,从东云岭撤至板庙河、康家坪、王家沟、易家沟、柳沟、蔡家岭一带,直奔龙山乡张家庄垭口,顺着三十四团控制的通道,胜利突围。敌人看到红军主力已经转移,围歼的企图成为了泡影,完全丧失了信心,三十四团从容撤离,大部队连夜突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沿小路向北急进,冒着大风雪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茶壶岭,直插竹林关镇。
漫川关突围,是关系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部队处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是前所未有的。子弹和弹片把垭口小高地上的松树削得光秃秃的,只剩下一根根半截子树桩,战旗被弹片撕成一条条碎布,垭口小山包上弹坑一个挨着一个,土石被炸得松软,三十四团一、二营1000多人剩下不到200人。事隔50年后,徐向前元帅回忆当年的战斗情景,还无限感慨地说:“漫川关突围,真是很危险啊,多亏了三十四团在北山垭口顶住了。”
参考资料
品读百镇│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⑭——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商洛乡村振兴.2024-03-13
游漫川古镇 忆“朝秦暮楚”.人民资讯.2024-03-21
循红色足迹 看交通新貌 | 漫川关镇: 路上有风景 路边有产业.澎湃新闻.2024-03-21
商洛这个“朝秦暮楚”的小镇,凭什么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陕西村官网.2024-03-14
陕西这19个村、镇获得国家住建部颁布的第四批“最美宜居示范村镇”.西部传播网.2024-03-14
陕西科技传媒.百家号.2024-03-14
漫川关古镇.www.shy.gov.cn.2016-05-06
首页-山阳县人民政府.山阳县人民政府.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