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武周

武周

武周(公元690年-公元705年),是由中国唯一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创建的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十五年,为有别于中国先秦时期的周代而被后世称为武周。

弘道元年(683年)李治病逝,遗诏太子李显即位并由天后武则天处理军国大事,次年二月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立幼子豫王李旦为帝,并改元光宅,同时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先后平定李敬业、越王李贞父子的叛乱,同时注重吏治和法制建设。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 十二月至永昌元年(公元689年) 正月,武则天先后进行拜洛受图、大享明堂、布政维新等活动,后利用佛教《大云经》为自己登基造势。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李旦等6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于是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又将洛阳市定为首都并改元天授,赐七日,五天以后群臣上尊号曰“圣神皇帝”。

武则天建立武周之后励精图治,改革科举制度并任用贤才,发展经济并振兴文化,致使国家在其主政期间社会稳定,史称“武周之治”。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十月,武则天为解除李武两家之间的矛盾,而率太子李显李旦及其诸子西返长安,同年武则天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元长安。武则天在长安临幸期间正常处理国家政务。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公元705年2月20日),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三日后中宗李显复位并恢复唐朝国号,武周政权正式结束。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上阳宫的仙居殿去世,享年八十二岁。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五月十八日葬于乾陵(今陕西省乾县北部),谥曰“则天大圣皇后”,后被李隆基追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执政期间,继续推行均田制以促进农业生产,致使户口数由652年的380万户增长到武则天退位时的615万户,同时改革科举制度开创殿试武举,政治上曾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政敌,同时任用贤才担任要职;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北庭都护府;文化上命人颁布《三教珠英》《唐史》等图书,又重视佛道两教的平衡发展,施行羁州府和联姻和亲的民族政策,同时辅以军事手段;亲自创作《圣寿乐》等乐舞,并改革章服制度,促进社会风气和习俗的转变。

国号来源

武则天创建的武周国号来源有三:其一是因为武氏家族包括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家族出自周之姬姓,都是周天子的后代苗裔,以周为号彰显自己的荣耀来历;其二是因为其父亲武士彟由于在唐朝建国中立有功勋而在死后封爵周国公等,本着有天下之号即用封爵之号的惯例而以周为号;其三是武则天想以此表明国家正统承自姬周时代,她依据周代旧制改十一月朔为正月朔。

历史沿革

临朝称制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四日,李治驾崩于洛阳宫的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遗诏由皇太子李显即位,并由天后武则天处置军国大事。在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武则天任命吏部尚书韦待价为山陵使,发兵民十余万营建乾陵,后又命侍中刘景先和霍王李元轨担任知山陵葬事,并于文明元年(公元684年) 八月十一日将唐高宗葬于乾陵。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六日,由于李显在位期间政绩不佳且与大臣存在矛盾,武则天为稳定局势和发展社会经济而废黜中宗李显,立其幼子豫王李旦为傀儡皇帝(唐睿宗)并改元光宅,在采取抚慰政策安抚鄎国公主诸王的同时加强全国防务。

之后武承嗣上书请求武则天建立武氏七庙,武则天虽然拒绝但招致功勋旧臣李敬业等人的不满,于是徐敬业、骆宾王等人于扬州市起兵,但不久被左玉铃卫大将军李孝逸等人率军镇压。垂拱二年(公元686年) 正月,武则天下诏复政于皇帝但被睿宗婉拒,后其在临朝称制期间注重吏治并加强法制建设,又于垂拱四年(688年)9月李泰李贞父子叛乱后不久,任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左豹韬卫大将军麴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前往河南豫州讨伐并最终平定,武则天将李贞等人改姓虺氏,逐渐提升自己的威望和权势。

武周革命

预备称帝

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 十二月初,武则天亲撰《大享拜洛乐》十四章,命侍臣筑拜洛坛于“圣图泉”北,承福坊南,令有司详定拜洛受图仪注。二十五日,圣母神皇武则天率领太子、文武百官、蛮夷酋长等人向拜洛坛进发,在拜洛坛祭拜完洛水后她又接受武承嗣等人伪造的“圣图”,为武则天日后登基蒙上谶纬神学的色彩。十二月二十七日,薛怀义主持修建的明堂宣告竣工,武则天获悉后立即下令宴赐群臣,大赦天下并改河南县为合宫县以示纪念,同时亲自给明堂更名为“万象神宫”,后开放明堂并允许东都妇人和诸州父老参观。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 正月一日,武则天举行“大享明堂”的谶纬迷信活动为登基奠定基础,但此种手段仅为辅助,后她下令开始布政维新进一步提高武氏家族地位,其中的主要举措包括颁《改元载初赦》并施行整饬风俗、改革文字、刊正礼乐文书、优待阵亡战士家属等,均是为改朝换代作出的准备。

造势登基

载初元年二月辛酉(公元690年3月14日)策贡士于神都洛阳的洛城殿,正式开创殿试考试,持续数日才结束,该次殿试令文武五品以上分八科各举所知,同时不限制人数的多寡,每科按照惯例策问二至三道;同年七月,薛怀义与僧人法明等修撰四卷《大云经》,并声称武则天弥勒佛下生而代唐为阎浮提主,武则天获悉后立即颁行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同年九月丙子(10月3日),侍御史汲人傅游艺率领关中百姓九百余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武则天虽然拒绝但将傅游艺升任给事中,后文武百官、帝室宗亲、远近百姓、西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余人相继请武则天称帝,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情愿活动后武则天批准群臣的请求,同年九月九日,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又将洛阳定为首都并改元天授,赐酺七日,五天以后群臣上尊号曰“圣神皇帝”,并降原皇帝李旦为皇嗣。接着封司宾卿史务滋为纳言,以凤阁侍郎宗秦阁检校内史,给事中傅游艺为鸾台侍郎、平章事,又改左右羽林军为左右羽卫以加强神都的军事力量。

武周之治

武则天建立武周之后励精图治,改革科举制度并任用贤才,发展经济并振兴文化,致使国家在其主政期间社会稳定,史称“武周之治”。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则天创立试官制度以量才授职,让他们担任一定职务而锻炼其政治才干,同年武则天专门任命黄君为“(律令)详审使”,同时要求他修订隋唐各种律文。如意元年(公元692年)二月,武则天将归附武周的一万多吐蕃党项部落分置十州,后派张玄遇率二万精兵将前来归附的羌族首领捶及其八千余人安置于莱川州,不久武则天在神都洛阳增置西市以繁荣贸易。

长寿元年(公元692年)九月,武则天采纳西州都督唐休璟的建议,派王孝杰、唐休璟与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率军攻打吐蕃,武周军队一月之内击败吐蕃,收复龟兹疏勒国金玉国、碎叶安西四镇,后武则天将安西都护府移置于龟兹,不顾狄仁杰等人的反对,毅然派兵三万驻守安西四镇。次年正月,武则天在洛阳市的万象神宫亲自主持祭天大典,自制宫廷乐舞《神宫大乐》并选用九百名舞伎表演。长寿三年(公元694年)正月,武则天派遣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击败叛乱的室韦,后派武威市道总管王孝杰于泉及大岭击败吐蕃孛攵论赞刃、突厥可汗子等各三万余军队;镇守碎叶的韩思忠击败薛延陀将领泥熟俟斤的一万多军队。

长寿三年(公元694年)八月,梁王武三思率“四夷酋长”请求武则天用铜铁铸造“天枢”,并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则天的功德,“天枢”总共耗费三百三十余万斤铁,由工人毛婆罗制造模型,武三思在建成后于柱身刻上百官和四夷首领的名字,武则天题字“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同年武则天又在姚州(治所弄栋川位于今云南省姚安县)增设七镇并派兵驻守。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腊月甲申,武则天从神都出发封禅嵩山,后大赦天下并改元万岁登封。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四月,武则天铸成豫州鼎等九鼎,令宰相、诸王率南北衙宿卫兵十余万人将九鼎依照各自方位列于明堂内,次年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武则天合并安北、单于二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以防止西北边境受侵犯。

退位前后

西返长安

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十月,武则天为解除李武两家之间的矛盾,而率太子李显李旦及其诸子西返长安,行至大荔县(今陕西大荔)时刺史苏瑰进《圣主还京乐舞》,武则天与太子李显等人在行宫观赏,到达长安后长安令富嘉谟等上《驾幸长安起居志》,武则天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元长安。武则天在长安临幸期间正常处理国家政务,同年十一月,她下令改长安含元宫为大明宫,恢复该宫原来的名称,后任命郭元振武威郡(今甘肃武威)都督、陇右诸军大使,以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定,次年正月武则天在长安创设武举,从当年九月至十月,她在大明宫麟德殿先后设宴招待吐蕃使臣论弥萨、日本国朝臣真人粟田,并任命粟田为司膳卿。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武则天离开长安后抵达洛阳市

神龙政变

武则天晚年身体逐渐恶化,但仍在张昌宗等人的辅助下带病处理朝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麟台监张易之礼部尚书侍郎张昌宗在宫中为武则天侍寝,而张柬之等人趁机暗中掌握神都禁军的指挥权,并得到太子李显李旦太平公主及洛州长史薛季昶的支持。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率检校左羽林卫将军桓彦范、左羽林卫将军李湛李多祚等、右羽林卫将军敬晖、左威卫将军薛思行、职方郎中崔泰之、司刑评事冀仲甫、检校司农少卿兼知总监翟世言等左右羽林兵500余人拥太子李显直逼禁苑;司刑少卿袁恕己统南牙兵包围中书门下以切断皇城与宫城的联系,张柬之等率兵向太极宫玄武门遗址(洛阳城北门)进发,与太子会合后攻向武则天所在的迎仙宫,并趁张姓兄弟不备将二人斩杀,后包围武则天的养病住所并逼武则天传位。

二十二日晚,张柬之留部分人马监视则天,派人分途缉拿二张的亲信,斩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与二张一起枭首于天津桥南。正月二十三日上午,张柬之等人再次逼武则天传位,武则天无奈同意太子李显监国并颁发《命皇太子监国制》,次日正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复位于通天宫,武周政权正式灭亡。神龙元年正月二十六日(公元705年2月24日),武则天即被押送至洛阳皇城之西的上阳宫观凤殿,由左羽林将军李湛负责看管,次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至上阳宫看望武则天,并尊其为“则天大圣皇帝”,但此时已步入晚年的武则天积劳成疾,又正逢宫廷政变并遭到软禁致使身体状况恶化。

临终遗制

唐中宗上位后由于施行的较有影响力的举措有限,而张柬之政变派又与武三思等武氏诸王矛盾激化,致使神龙年间的政局不稳,武则天施行的治国政策基本被废。神龙元年十一月(公元705年12月),武则天临终前召集李显太平公主及武三思等人嘱托后事,并留下“遗制”要求去帝号而称则天大圣皇后,同时庙且归葬乾陵,让王皇后萧淑妃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的子孙复业,并恢复武三思的实封之数,为袁恕己增加实封。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的仙居殿,终年82岁。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正月二十一日,唐中宗亲自护送武则天灵驾返回洛阳市,并于同年五月十八日葬于乾陵地宫(今陕西省乾县北部),谥曰“则天大圣皇后”。唐隆元年(公元710年)七月七日改称“天后”,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十月十八日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六月十七日又改称“武则天后”,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六月十五日,李隆基追尊武则天为“则天顺圣皇后”。

疆域与人口

由于李治末期突厥攻陷漠北、安西四镇多次被吐蕃攻占,致使武周建国初期的疆域只有600-700万平方公里。武则天称帝之后收复安西四镇并击败突厥等少数民族政权,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武周的疆域扩大至最巅峰的1241万平方公里(一说1438万平方公里),最西边到达中亚咸海,而最北边达到今俄罗斯的南部,最南边是海南岛,东边是位于靺鞨部落的南部。但武周统治中期契丹发生叛乱,后突厥汗国再次反叛中央,安东都护府被东北的渤海国攻占,因而武周的总体疆域出现小规模的萎缩,但进入公元八世纪后岭南诸洞全体归附武周、北庭都护府得以设置,并且武则天收复安东都护府致使武周疆域再度增长。武周建立之后人口规模持续增长,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人口总数到增长至37140000人,总户数是6156141户,如果算上逃漏的户口数,该年总共的人数大致在4085万人。

制度举措

政治

定都洛阳

武周政权建立之前,武则天意识到建设都城对于政权的重要性,于是她对都城选址问题考虑再三。学者岑仲勉认为武则天由于曾长期留居东都洛阳,定都洛阳主要是可以纵情荒淫享乐;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武则天迁居洛阳,除政治、娱乐等原因外还有经济供给的原因,因此综合来看武则天定都洛阳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洛阳的地理形势决定的。从政治上来讲,武周定都洛阳可以与定都长安的唐朝分庭抗礼,以缓解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观念带来的压力;从地理位置上,洛阳市被称为“天下之中”,西接渭河平原并扼守关和函谷关、东连华北平原并扼虎牢关、北枕黄河和邙山作天然屏障、南有险峻的伊阙、熊耳、少室诸山;中有土壤肥沃的伊、洛平原,粮食足以自给;从经济上看,洛阳所在的关东地区经济发达,粮食运输的条件优越。

因此武则天临朝称制之后于李旦光宅元年(684年)九月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同时采纳侄子武承嗣的建议追封武氏历代先祖为王,后武则天于垂拱四年(688年)二月命令薛怀义拆除乾元殿并在洛阳建设明堂,以作为帝王举行朝会、祭祀等活动的地方,同年武则天为自己定都洛阳创造舆论,并且亲自进行拜洛授图、大享明堂等谶纬活动,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公元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又将洛阳市定为首都并改元天授,同时在洛阳立武氏七庙,次年七月将关内雍、同等九州户数十万以充实洛阳城。

任贤纳谏

武则天掌权之后重视选拔培养贤良人才,并安排其担任中枢要职,其称帝前多次颁发《求贤制》搜求才学之士,后又亲自撰写《臣轨》供科举考生,同时要求臣下自荐并推荐人才,比如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创立试官制度以量才授职,让他们担任一定职务而锻炼其政治才干,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令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武则天听取右补阙朱敬则、侍御史周矩等人诛杀酷吏,缓刑省法的谏言,为防止酷吏继续制造冤案而安插用法平允的法官(徐有功、杜景俭、李日知等),另一方面武则天健全谏官制度,多置拾遗、补阙以扩大谏官队伍,同时鼓励贤臣官员进谏,比如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四月“命文武官九品以上极言时政得失”。

监察制度

武周时期改革唐朝初年的监察制度以预防官吏腐败,其中最具有特色的是武则天重用以周兴来俊臣为首的酷吏(明确记载有十一人),开设诏狱并设置严刑峻法,同时奖励审讯有功的残暴狱吏,其目的是为铲除政敌和防止军事政变,以解决统治集团内部派系的政治斗争,但由于告密风气盛行导致冤案无数;重视监察机构的建设,武则天临朝称制后将御史台改名为左肃政台,专门负责监管中央机关及军队,增加右肃政台专管京内外及州县文武百官的官风,同时继续扩大监察御史的人数至一百二十人,以便更好的监察文武百官;后武则天还组织起草《风俗廉察四十八条》作为监察官员的标准,并赋予左肃政台监察州县的权力,同时每一两年安排在京的监察御史下到州县进行巡查。

章服制度

武周时期的章服制度相较于前代更进一步,武则天将赏赐官员紫绯服饰和鱼袋的不成文现象合法化,比如天授二年(691年)八月二十日,武则天赏赐左羽林大将军、建昌王武宁紫金带,后又赏赐依旧著紫带金龟;武则天在位期间还颁布一种新的服饰“异文绣袍”,意思即是在不同官员的官服上绣以不同的纹样,比如天授三年(公元692年)在赏赐给都督刺史的官袍上绣有山形,同时还有“德政为明、职令思平、清慎忠勤、荣进躬亲”十六字回文铭,之后在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又赐给文武三品以上者以铭文袍而且上面都有绣图,诸王是盘龙和鹿,宰相是凤,而十六卫将军的绣图包括狮子、麒麟、豹、鹰、虎等等,八品以下官员官服改为绿色等。

法律建设

武则天极度重视法制,她于嗣圣元年(公元684年)给李治下葬之际就明确表示“律令格式,为政之本”;武周王朝建立第二年的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则天随即派遣法官审查之前唐朝颁布的法典,并且专门任命黄君为“(律令)详审使”,同时要求他修订隋唐两朝的各种法律条文和规章。黄君研究总结隋唐一百多年的《律》文优劣,同时对之前的《律》加以删改完善,总共修订的法律条目大约有一千余道,其中修订的法典包括只有500余道的《唐律》,除《唐律》外还有1500道左右的《唐令》以及《格》《式》等。但武周时代的酷吏在具体执法和司法的过程中基本无视法律,除使用唐代法定答、杖刑以外,还大量法外用刑,比如来俊臣等人发明的以醋灌鼻、以火环绕炙烤、盛之瓮中等狠酷私刑。

经济

农业

武则天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与发展,在其临朝称制前后渭河平原等地发生自然灾害,她曾向李治上书建议劝课农桑,并将所撰农书《兆人本业记》颁发给诸州来京的朝集使。临朝称制开始之后,武则天以境内农田状况作为奖惩官吏的标准,后下令释放部分奴婢为农业生产蓄力,规定限制王公以下占有奴婢、部曲的数量并对其登记造册;武则天还任命娄师德郭元振等人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以此促进河源军等地农牧业的发展;通过兴修水利以发展农事,汉阴堰、永泰渠、升原渠、新漕渠、湛渠、羊令渠、高泉渠、白水塘、羡塘、洛漕新潭等都是武则天掌权时所修,此外武则天在内地和西部边陲继续推行均田制,诸多举措致使武周时期人口增加,和汆粟、义仓粟等粮食产量丰富。

手工业

唐初的少府监、将作监管理官营手工业,武则天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少府监为尚方监,分中尚、左尚、织染、掌治等五署;改将作监为营缮监,掌营构宫室房屋、制作砖瓦等。武周时期采矿业和铸造业较为发达,武则天允许国家开采和私人经营并行,从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四月至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四月,武则天命人铸造天枢和九鼎,一共消耗铜一百多万斤和铁三百三十万斤;丝织业方面武周时期一度限制民间织绵,但官营纺织业特别是丝织业仍持续发展,官营机构内部分工细密,制造出来的丝织品质地精良、花色繁多,同时出现较大规模的私人作坊和雇工劳动的现象。

商业

武周时期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是“市”的增加和城市贸易的发达,武周时期由于人口数量增加且经济持续发展,唐初洛阳市的南北二市已不能满足商业交易的需要。天授三年(公元692年),武则天在神都洛阳增置西市,次年令宰相李昭德在洛阳增筑罗郭城(即外郭城),城内的街道纵横交错,坊市数量增加到一百一十六,而当时的扬州市经济贸易也相当繁荣,长安年间扬州多富商大贾,市场流通的产品包括珍珠、翡翠等等,同时广州的海外贸易很发达。

文化

改革科举

武则天在临朝称制和登基之后都重视选拔人才,而其中的有效途径就是改革科举制度。首先使“常举”制度化,坚持每年开科取士,不以任何借口停止贡举;其次调整取士科目,重点发展进士科并适当发展诸科,同时降低明经科的地位,分神都、京师两处举进士,增加明法科及第人数;扩大制举并缩短制举间隔(基本每年一次),同时扩大录取人数,增加制举科目至七八科,开创糊名制后又罢用。此外,武则天为搜罗人才以巩固统治基础于载初元年二月辛酉(公元690年3月14日)策贡士于神都洛阳的洛城殿,正式开创殿试考试,持续数日才结束,该次殿试令文武五品以上分八科各举所知,同时不限制人数的多寡,每科按照惯例策问二至三道;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开设“武举”考试以选拔有武艺的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主要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等。

武则天在科举制度方面做出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底层的人才逐渐进入政治官僚体系,推动武周的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庶族官僚地主的地位得到提升,同时对后世的科举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武则天改革中的发展进土科和扩大制举二项,与明经科不同,不以背典帖经为要,而以属文写策为主,有利于将关心时政、思维敏锐、富有远见的匡世之才招入政权体系之中,同时使得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创立的殿试不仅使得选拔人才的规模和数量增加,更获得全国各地的中小地主——庶族官僚地主阶层的支持,为武则天称帝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编修图书

武则天在促进武周文化事业发展的举措中也包括修撰图书,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武则天颁布《令武三思修史敕令》修撰《唐史》,同时任命领衔修撰的侄子武三思武三思、监修的纳言李峤和具体修撰人崔融刘知几朱敬则魏知古吴兢等组成修撰班底,但武则天在大量的草稿完成之后又命人加以删改,同时由于修撰班底内部意见不一,监修者的自身能力有限等原因,致使这部《唐史》未能正式问世;此外在武周时期也有大型类书的编,比如由张昌宗、李峤、崔湜张说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编纂的一千三百卷类书《三教珠英》,该书修成于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十一月十二日,大量参考《御览》《文思博要》的内容,“珠英学士”群体还编纂《则天皇后实录》等史书。

改革文字

武则天在位期间兴起武周改字(又被称为武周新造字)的文化活动,且武则天每次改字都在改元之年,比如改字最多的年份是在正式登基之前的载初元年(公元689年),一共修改“天、地、日、月、星、年、正、君、臣、载、初、照”十二个字,之后在登基后的天授元年(公元690年)、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正月和同年五月、圣历元年(公元699年)先后改“授、正、圣、国、人”五个字,前后相加一共修改十七个字,其中“月”字先后被改过两次,一次改成圆圈中加个“卐”字,第二次改成“匚”里面加上“出”字;而“星”字改成“〇”字、“地”字改为“”字、“国”字改为“”字、“证”字被改成“永正人王”的组合、“年”字被改成“千千万万”的组合、“初”字被改成“天明人土”的组合等,最出名的就是武则天新造出“”字并当成自己的名字。

诗歌发展

相较于初唐,武周政权的诗人群体组成部分更加复杂多样,上至皇室贵族、公卿大臣,下至底层官僚和幽居隐士都在其中,他们互相交游和切磋诗歌,致使武周时期的诗歌文学繁荣发展。“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是武周诗坛上的一个重要文学群体,对武周时期的诗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贡献,而其中李峤存诗197首、杜审言43首、崔融18首、苏味道16首,同时还有陈子昂革新初唐诗风,力倡复古并提出“汉魏风骨”的主张,此外武周诗坛的两大巨擘沈佺期宋之问推动近体诗得以成型,对于唐朝诗歌的律变有着重要贡献。

军事

镇压叛乱

武则天称帝之前先后平定扬州的功臣后裔徐敬业之乱、河南豫州的越王李贞父子叛乱,武则天在位期间为拱卫边防而采取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天授年间,武则天遣监察御史裴怀古安抚西南各民族;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武则天应西州都督唐休璟上表请复取安西四镇的请求,任命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唐休璟和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为副总管率军进攻吐蕃,并于同年十月克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正月,东突厥骨咄禄可汗的弟弟默啜自立为可汗,后又侵扰灵州边境,武则天派遣薛怀义、宰相李昭德率朔方道总管契法明、雁门道总管王孝杰、威化道总管李多祚、丰安道总管陈令英、瀚海道总管田扬名等十八将军率军讨伐,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十月,默啜可汗因唐军势大而遣使归降,被封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后默啜可汗发动叛乱率十万骑兵围困、檀二州,武则天以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左武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总管、幽州都督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率兵三十万讨伐,又命左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率军十五万为后援。默啜攻破飞狐、定州并进围赵州赵县)后,武则天又命太子李显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知元帅事,但默啜闻听狄仁杰率大军将至而退回,狄仁杰率领十万军追击。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六月,默啜鉴于武周军队无法攻破而遣使复请和亲,于是终则天之世突厥不敢入侵。

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5年),李尽忠、孙万荣以受营州都督赵文翔侮辱为口实举兵攻陷营州,杀赵文翔后公然发动叛变武周。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并以孙万荣为将率兵南下进逼檀州(今北京密云一带)。武则天闻讯后派遣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等率军讨伐,后又以春官尚书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姚为副使以防契丹西进。同年八月,武周军队因未识破李尽忠的诈降计而遭到契丹伏击,武则天获悉军队伤亡惨重后,以右武卫大将军武攸宜为清边道大总管,招募天下土庶家奴等随军以击契丹;李尽忠战死后孙万荣接任其位,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默啜偷袭松漠都督府并俘虏李尽忠、孙万荣的妻子,之后孙万荣率军进逼瀛州(今河北河间县一带),于是武则天任命王孝杰为清边道总管,与羽林卫将军苏宏晖率十七万军队讨伐,王孝杰在东峡石谷战败自尽,武攸宜、武懿宗、娄师德、沙吒忠义等军队虽然被契丹压制,但不久经过九次激战将契丹击败,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六月三十日,孙万荣在逃亡途中被家奴所杀,东北的契丹叛乱至此被平定。

巩固边防

武则天采纳崔融的意见保留安西四镇,同时将安西都护府移于龟兹并用三万汉兵镇守;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武则天又在姚州(治所弄栋川位于今云南省姚安县)增设七镇并派兵驻守;为防止边疆少数民族贵族侵扰内地,武则天继续发挥边疆都护府的作用,她于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合并安北、单于二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分安西都护府北境,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此外武周还于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和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先后令山东近边诸州和大河南北设置武骑团兵,同时鼓励边将广开屯田以减轻内地人民的军费负担,任用郭元振张仁愿娄师德唐休璟解琬薛讷等将领守边。

外交

武则天比较重视国际关系和武周的外交事务,主要的外交政策以抚慰怀柔、支持保护和优待为主,她将中原地区以外的地区分为“蕃国”和“绝域”,并且规定“东至高丽(朝鲜),南至真腊(柬埔寨),西至波斯(伊朗)、吐蕃及坚昆都督府(今中亚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北至辽朝、突厥、渤海国”为“蕃国”,此外都是“绝域”。武则天对于来到武周朝贡的“蕃国”基本保持睦邻友好的态度,武则天于临朝称制垂拱年间(公元685年-688年)册封已故高丽王宝藏王之孙宝元为朝鲜郡王,并于圣历初(公元698年)进封其为左鹰扬卫大将军、忠诚国王,次年以藏子德武为安东都督;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二月,新罗王金政明卒,武则天立其子理洪为王,令其袭为辅国大将军、左豹韬卫大将军、鸡林州都督,理洪去世后复册封其弟崇基为王并袭兄爵;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册封康国大首领笃婆钵提为王,后又册立其子泥涅师师;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日本使者粟田朝臣真人来华贡献方物,武则天在麟德殿招待真人并授予其司膳卿一职,武则天在番邦使者返回时赏赐大量珍品,还按路程远近分发粮食。

宗教

佛教

武则天在建周代唐的过程中就用佛教为自己造势,称帝之后重视提升佛教的地位,她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四月下诏将释教抬升至道法之上,她还于前一年敕令修建两京、诸州大云寺,长寿元年修建长寿寺,证圣元年修建崇先寺,同时修缮和保护慈恩寺、敬爱寺、古唐寺等,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下令严加保护寺院并严禁任何人偷盗佛殿中物品,还于同年在神都举行“无遮大会”(佛教布施僧俗的斋会)。除此之外,武则天在位期间非常重视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佛像塔窟的修建,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武则天任命白马寺大德沙门薛怀义为监译,命令南印度达摩流支宣释梵语《宝雨经》,之后不久令人扩建敦煌莫高窟;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武则天命令三藏法师义净等重译《大云经》并自作《三藏圣教序》,同年又令三藏沙门于阗国实叉难陀、大德及大福先寺僧复礼等译《大乘人楞伽经》。

道教

武则天创建武周初期为维护统治的需要而抑制道教,比如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将佛教的地位抬至道教之上,后又停止贡举人学习《道德经》,政权稳定之后为平衡佛道两教的矛盾和竞争,宣布佛道两教齐重的宗教政策,直到武周后期叶静能、叶法善、史德义、田游岩韦什方等道士活跃于朝堂,其中武则天多次向道士尚献甫询问灾异情况,并令其在上阳宫召集学者修撰《方域图》。此外,武则天晚年迷信道教的炼丹术士和神仙长生之术,自己还亲身光顾嵩山,于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册封道教神仙太子晋为升仙太子且为其立庙,三年后亲自拜升仙太子庙并撰写碑文。在武则天的重视和信任下,道教玄学理论化加强,宫观规模扩大且入道人数增加,武周政府还多次派人整理修撰和保护道经典籍。

民族

辽朝、东突厥、回纥汗国、西突厥、龟兹吐蕃以及南方的蛮、獠都与武周中央政权貌合神离,并且偶尔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武则天对叛乱中央的少数民族施行恩威并施的政策,包括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结为甥舅”的和亲通婚政策等,安抚招降辅以军事打击,因而先后对吐蕃、契丹、突厥、铁勒等少数民族用兵。首先武周时期延续李世民制定的羁縻政策,礼遇归附武周的各民族首领并设置羁縻府州(都护府是负责边疆少数民族军政的最高权力机关),长寿元年(公元692年)九月,武则天为重夺西域欧亚大陆桥(丝绸古道)的控制权派王孝杰等人率军攻打吐蕃,光复安西四镇后于龟兹再次设置安西都护府并派兵驻守;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正月,东突厥骨咄禄可汗的弟弟默啜可汗自立为可汗,后又侵扰灵州边境,武则天派遣薛怀义、宰相李昭德率军讨伐,次年默啜可汗遣使归降后又时常叛乱。

为进一步加强西北边防而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十二月于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同时派兵在天山南北开垦屯田二十八万亩等;其次武周政权重视与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和亲政策,比如吐蕃王朝在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主动与武周和亲,两年后突厥默啜可汗上表请求做武则天的干儿子,并表示愿将自己的女儿出嫁武周政权,两国建立和亲关系但未果而终,又如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四月,吐蕃又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以求婚,起初武则天同意和亲但后由于吐蕃赞普阵亡而停止和亲。此外武则天对少数民族采取严厉的措施,比如她曾给叛乱的少数民族取恶名,改契丹松漠府都督李尽忠为“李尽灭”、改契丹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为“孙万斩”等。

社会

移风易俗

武周时期对唐初的风俗习惯进行部分改革,比如在婚丧嫁娶方面严格要求按时嫁娶,禁止“别宅夫人”并力图使“内无寡女,外无旷夫”,同时严禁富豪家族的丧葬仪式逾越礼制,严禁铺张浪费的现象,而且墓葬形制逐渐趋于完善,镇墓兽等陪葬冥器日渐高大凶猛,而“唐三彩”大量出现;在节日方面丰富多彩,比如在“元日”(正月初一)祭祀迎神,鸣放鞭炮、“人日”(正月初七)作七菜羹,剪缥为人并贴于中式屏风或其他显眼处、“十五”(正月十五)祭门神、“月晦”(正月三十)临水会饮、“寒食”禁火将军虫和踏青荡秋千、“上巳节”(三月三)郊游流杯、“端午”(五月五)作粽悬艾和竞渡踏青、“七月七日”妇人穿针乞巧、“浴佛节”(七月十五)进中元节与盂兰盆节且浴佛行善、“重阳节”(九月九日)作野餐等。

重视妇女

武则天强调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辅助李治理政之时颁布女子的父亲在则为母服丧三年的法规,还组织“北门学士”为妇女歌功颂德并修撰一百卷的《列女传》、一百卷的《古今内范》、十卷的《内范要略》和一卷《保傅乳母传》,同时放宽过往对妇女的清规戒律,施行大朝会允许命妇与百官杂处等措施,允许妇女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如令洛阳妇女自由参观明堂,规定妇人出行只戴帷帽即可。此外,当时社会妇女骑马射箭打马球等也比较常见,古元应的妻子由于助夫守城有功而被武则天封为徇忠县君,上官婉儿被武则天派遣内掌诏命等。

艺术

建筑

武周时期的土木结构建筑已达到成熟的阶段,武则天创建武周政权之前(公元686年-公元689年)曾派遣薛怀义在洛阳宫中修建明堂,它由中央的灵台(天堂和小仪两座塔组成)、北边的辟雍(记载不详)和南边的议政堂(两层)三种建筑组成,后明堂于长寿四年(公元694年底)被纵火烧毁,武则天经过与大臣商议最终于公元696年4月建成新明堂,其中灵台、辟雍和议政堂三个建筑合而为一。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下令设置北都(太原城),同时修筑中城以连接太原城和东城;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长安大慈恩寺内的大慈恩寺塔塔身倒塌,武则天命人重新修建,最后完工的大雁塔是高10层、30丈的砖砌建筑,此外武周时期还建成唐高宗乾陵地宫以及地面建筑群。

音乐舞蹈

郊庙乐舞

女皇武则天发动武周革命后为维护皇权统治,而亲自参与制作礼乐,她采取的诸多措施致使武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方面相对前朝更加完善,比如在亲祀南郊、明堂和拜洛神等郊庙音乐方面。武则天在亲祀南郊之际亲自制作《则天大圣皇后大享昊天乐章十二首》以祭祀昊天上帝,并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正月举行祭天大典和宴群臣;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正月,武则天亲自在万象神宫里制作《神宫大乐》,并安排九百名舞伎于神宫明堂上,同时她亲自御制歌辞十二首,有《皇帝行》《皇嗣出入升降》《迎送王公》《外办将出》《登歌》《配飨》《宫音》《角音》《徵音》《商音》《羽音》十一首被收录于《旧唐书》中;武则天在武周政权建立后将唐太庙拆毁并建立武氏七庙,御制《则天大圣皇后崇先庙乐章一首》和《则天皇后享清庙乐章十首》以迎合自己的统治,此外她为祭祀河洛御制《永昌元年大享拜洛乐章十五首》。

宴享乐舞

宴享乐舞是武周时期主要流行的宫廷娱乐活动之一,武则天亲自创作过一些宴乐如《圣寿乐》《天授乐》和《黄獐舞》等,《圣寿乐》舞开创中国舞蹈艺术组字或字舞种类的先河,其中的16个字由人以歌舞的形式摆出,要求舞者的舞蹈技巧、编排队形和舞步身姿之间配合无间;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创建武周之后亲自制作《天授乐》,虽然史书上并未记载其宏大的舞蹈场面,但该乐舞的政治性较强;武周的宫廷中供养着几只常呼万岁等吉祥话的鸟,武则天专门为此创编《鸟歌万岁乐》,舞者表演此舞时头戴鸟形冠且身穿羽毛纹衣裙,模拟飞鸟动作并口喊万岁。此外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6岁的李隆基和5岁的卫王李范还在明堂大宴中表演歌舞戏《长命舞》和《兰陵王》,武则天还专门创作《乐书要录》。

书法绘画

武则天本人擅长书法,尤精于飞白和行书,她曾为荐福寺、崇福寺飞白书额,还曾飞白书写大臣姓名并赏赐给他,同时武则天还注意整理和保存古代书画,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武则天询问王方庆对其祖先王羲之等人墨迹的保存情况,王方庆将其十一代祖王导以下28人的10卷书法作品献给武则天,武则天令中书舍人崔融撰写《宝章集》以记录此事,此外武周时期出现王方庆著《王氏八体书范》四卷、《王氏工书状》十五卷、孙过庭著《书谱》一卷等作品;武周时期的绘画艺术也持续发展,武则天本人也喜爱绘画并亲自提倡绘画,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命画工图写武三思及纳言李蟒等十八人形象,号为“高士图”,薛稷李思训吴道子李嗣真等人也有画作流传于世,比如《啄苔鹤图》《顾步鹤图》《高祖太宗诸子图》《秦府学士图》和《凌烟图》等。

政权年号

君主世系

大事件表

相关研究

参考资料

武曌 :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豆瓣电影.2023-09-15

日月当空 : 武则天与武周社会.豆瓣电影.2023-09-15

武则天研究.豆瓣电影.2023-09-15

武则天及其时代.豆瓣电影.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