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福寺
荐福寺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西安市朱雀门外友谊西路西安博物院院内。荐福寺建寺前,寺址先后是隋炀帝做皇帝前的旧宅晋王府和李显李显做皇帝前的旧宅英王府,故称"潜龙旧宅",也曾是李世民的女儿襄成公主的住宅。荐福寺占地3.5公顷,绿化面积占80%,有乔、灌木3万株,各种花卉6000余盆,还有千年古槐九棵、古一棵,堪称“佛寺园林”。
荐福寺始建于李旦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是李治李治驾崩后,太后武则天敕命为驾崩百日的唐高宗献福所建之寺,最初取名“献福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后,由她本人再次改为“荐福寺”;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又扩充寺庙为译经院,成为继大慈恩寺之后的又一个佛教学术研究机构;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荐福寺是当时长安明令保留的四座寺院之一。唐朝末年,荐福寺之开化坊寺院毁于兵火。此后500余年,荐福寺佛院并入安仁坊小雁塔院,未再重建。直至朱祁镇正统八年至十四年(公元1443~1449年),西域僧人勺思吉主持在唐代寺院的基础上重修了荐福寺,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如今的荐福寺,多为明、清所建。
地理位置
唐大荐福寺占据开化、安仁两坊之地,北面与皇城仅一坊之隔,西临长安城中轴线朱雀大街,位于街东第一纵列,东西两面与繁华的东市、西市相隔不过两三个里坊,寺院处于交通便利、居民集中的繁华地带。
今荐福寺位于西安城墙南门外偏西位置的西安市友谊西路72号,距永宁门(正南门)约两站距离。
建设沿革
荐福寺建寺前,寺址先后是隋炀帝做皇帝前的旧宅晋王府和李显李显做皇帝前的旧宅英王府,故称“潜龙旧宅”。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去世,即位的唐中宗李显不久被皇太后武则天所废,弟弟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三月十二日,太后武则天敕命为驾崩百日的唐高宗献福立寺,“度僧二百人以实之”。当时长安中规模最大的寺院是大慈恩寺,慈恩寺有房十余院,1897间,也不过度僧300人而已,荐福寺规模宏大,由此可以想象。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改“大献福寺”为“大荐福寺”,武则天亲书飞白体(笔划中丝丝露白,其势若飞)“敕赐荐福寺”寺额。武则天在长安时,常于荐福寺“降香、放生”。
李显时期对荐福寺大加营修,江南的律宗大师道岸与工部尚书张锡“同典其任”,另外还专门请道岸通典斯任。由于“广开方便,博施慈济,人或自来,役无留务,费约功半”。完工后旧宅新颜,殿宇巍峨,中宗“甚嘉之”,并屡次前来拜。
景龙年间(707—709年),在荐福寺南面的安仁坊,隔街另辟塔院,由后宫妃嫔出资在荐福寺修造了一座15级的寺塔,即小雁塔,历经1300年,一直保存至今。但塔顶已毁坏,仅剩下13级,高43米。登上这座处在城市中心的塔俯视四周,街坊市,尽收眼底。
大荐福寺重修以后,李显多次前来巡幸,百僚奉和赋诗。李乂《奉和幸大荐福寺》:“象设隆新宇,龙潜想旧居。碧楼披玉额,丹仗导金舆。代日兴光近,周星掩曜初。空歌清沛筑,梵乐奏胡书。帝造环三界,天文贲六虚。康哉孝理日,崇德在真如。”李峤《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桂舆朝群辟,兰宫列四禅。半空银阁断,分砌宝绳连。”刘宪《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香塔鱼山下,禅堂雁水滨。珠幡映白日,镜殿写青春。”这些唐诗说明,对自己的潜龙旧居眷恋不已的李显把荐福寺的规模和繁荣推向了历史巅峰。
会昌五年(845年),李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毁佛。当时只允许长安左右两街“留二寺,每寺留僧三十人”,“上都左街(朱雀街以东)留慈恩、荐福,右街(朱雀街以西)留西明、庄严”。由于荐福寺是武则天敕建的为李治祈福的圣地,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因而在这场灭佛运动中幸免于难,躲过了厄运。
唐未荐福毁于兵火,荐福寺搬到塔院即今小雁塔的所在地。
朱祁镇正统八年至十四年(1443—1449年),西域僧人勺思吉主持在唐朝寺院的基础上重修了荐福寺,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民国七年(1918年),“护法战争”时期,陕西靖国军张义安、董振武、冯子明、李云龙等部就曾以荐福寺为据点攻打陈树藩军,双方激战于此,使荐福寺受损严重。
民国十五年(1926年),河南省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市,围城之战中,陕军宋锡侯团驻守荐福寺,双方激战六天,荐福寺三次易手。寺内的金代大铁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被刘镇华的镇嵩军用集束手榴弹炸裂的。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抗战爆发后,胡宗南的17军团司令部和以后的第一战区司令部以及西安绥靖公署都是设在荐福寺内,直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05月17日西安解放前三天,才撤离到汉中市,驻扎时间长达近12年。
建筑格局
唐朝的大荐福寺由寺院和浮图院组成,寺院在开化坊,门朝南开,浮图院位于安仁坊,门朝北开,中间以大街相隔,两大门相对。
今荐福寺建筑格局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角门,铜殿,东院门,西院门,天王殿,慈氏阁,鼓楼,钟楼,伽蓝殿,禅师殿,门楼,斋堂,禅堂,小鼓楼,小钟楼,大雄宝殿,库房,大悲殿,弥勒殿,盛唐福地,方丈,小雁塔,白衣阁,药王殿,地藏殿,断案(一),断案(二),静室,小桥等。
据荐福寺大雄宝殿东侧朱祁镇正统十四年(1449年)造立的《礼部劄(zha)付及荐福殿堂图》碑阴线刻荐福寺殿堂图所示:山门似为栏棚状的鸟头门,两侧为八字墙,山门内东有庑殿两间,正中为庑殿式殿宇三间的天王殿,两边各开一门,并有廊庑相接,东西廊庑对称地向北伸延,与大殿相接,形成封闭式院落。
天王殿北左右两侧为对称的重檐歇山顶建筑,为钟、鼓楼,正中是下为拱券门洞的砖砌高台,上建五间歇山顶殿宇的“慈氏阁”。阁后则为七间大殿,殿前有月台、踏步,即“正佛殿”,其后东西各有配殿五间,正中面阔五间的“藏经殿”。其后是小雁塔。
主要建筑
文物遗存
寺院文化
净土胜景
唐代长安城中的荐福寺是一座以水为胜的佛寺园林,庭院优雅,古木森然,其“寺东院有放生池,周二百步”,院内广种名花异草,尤以牡丹为盛。诗人王维将寺中描写成“异弃奇谐,群艳耀日,闻高阁,觐佛升堂”的净土。
盛唐时期,王维曾跟随荐福寺的爱新觉罗·旻宁禅师学习佛法,他在《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中说,道光“顺阴阳之动,与劳侣而作,在双树之道场(指荐福寺),以众花为佛事。天上海外,异卉奇药,……琼滋蔓,侵回阶而欲上;宝庭尽芜,当露井而不合。群艳耀日,众香同风。开敷次第,连九冬之月;种类若干,多四天所雨”。可见,种花、养花是僧人的份内事,是修行之必需,而且用花来入药。
环境优美、清雅绝伦的荐福寺,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游玩、会友、赏花、吟诗、茗香、住宿,不但当即咏诗描绘寺院风光,而且离开后久久不能忘怀,写诗加以回忆。李端《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一诗描绘荐福寺的园林胜景:“暮雨风吹尽,东池一夜凉。伏流回弱,明月入垂杨。石竹闲开碧,蔷薇三姐妹暗吐黄。倚琴看鹤舞,摇扇引桐香。旧笋方辞,新莲未满房。林幽花晚发,地远草先长。”徐寅《忆荐福寺南院》:“鴂声中双阙雨,牡丹际六街尘。”胡宿在《忆荐福寺牡丹》:“十日春风隔翠岑,只应繁朵自成阴。樽前可要人颓玉,树底遥知地侧金。花界三千春渺渺,铜盘十二夜沈沈。”韩翃《题荐福寺衡岳禅师房》诗云:“春城乞食还,高论此中闲。”李嘉佑《同皇甫侍御题荐福寺一公房》:“啜茗翻真偈,燃灯继夕阳。”
唐朝荐福寺还是一个民间百姓的娱乐场所,这里有长安中著名的戏场,据《南部新书》记载,“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荐福”。这些戏场规模都很大,常言“座客千官盛,场开百戏容”。
由于环境优美而又恬静,荐福寺还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去处。晚唐文人温庭筠的《华州参军》中记载了一则爱情故事:书生柳生与崔女相爱,崔女之母为了成全女儿,“乃命(婢女)轻红于荐福寺僧道省院达意”,即让红娘到荐福寺为二人牵线说媒。
国家译场
荐福寺吸引了唐朝许多国内外的高僧,其中又以义净最为著名,他与大慈恩寺的唐僧并称于当世。
义净706年入荐福寺,713年圆寂于此,葬于长安延兴门东陈张村。在荐福寺译出经、律、论佛教经典32部,108卷。荐福寺也因他成为名噪一时的国家三大译经场之一。
雁塔晨钟
荐福寺“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又称长安八景,分别为华岳仙掌、骊山、灞桥遗址、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县积雪)之一闻名于世。
“雁塔晨钟”之景指的是荐福寺中的晨钟报晓。
武举题名
在唐朝时期,国内学子在进士及第后,可以到大雁塔区进行“雁塔题名”,寓意“跃登龙门”。明清时期,在西安府参加武科乡试考中的举人,效仿唐人故事,到荐福寺小雁塔下刻石题名,形成“雁塔武举题名”之风。至今荐福寺尚存有当年武举题名碑15方。
古树名木
荐福寺内的古树名木共计十棵,九棵为国槐,一棵楸树,距今约800—1300年左右。其中五棵国槐分布于大雄宝殿前中轴线两侧,其余四棵分布于慈氏阁南面和钟鼓楼之间的院落。在这些古槐中最古老的一棵俗称“龙槐”,树围2.7米,株高9.2米,树冠投影面积35.23米,距今约1200—1300年。一棵楸树栽植于慈氏阁北侧的中轴线东,树围3.2米,株高15.3米,树冠投影面积19.63平方米,距今800多年。
佛事活动
2014年09月23日,荐福寺举行“2014年国际和平日——和平祈福活动”,百余名身穿节日盛装的少年儿童,手持和平鸽,齐声朗诵诗歌,共同祈福世界和平。
历代方丈
义净
义净(635—713年),俗姓张,河北涿州人。
义净14岁出家,学律五年,在长安学《唯识》。李治咸亨二年(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由海路自广州市离开中原地区,于咸亨四年(673年)二月转抵印度,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11年。之后又游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国,带回舍利子三百多颗、梵语经典400余部。
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翻译经文,是唐僧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智舟
智舟即大戒德律师,是唐朝荐福寺义净大师的嫡传弟子,是义净之后的又一名律宗大师,泾阳县人,在荐福寺出家六十年,主持戒坛三十余年,声闻达于宫廷。智舟法师经历了李旦、李隆基、肃宗、带宗四代,其中包括安史之乱七年,他都以一位出家人的淡泊态度安然度过,可见道行之高,因而博得朝野敬仰。大师甚专律经、知识广博高深,其修行刻苦、废寝忘食,因而能“为人之师,蒙者发焉”。
旅游信息
交通:18,203,204,218,21,224,29,32,407,40,410,46,508,521,700,707,713,720,游7,游8
参考资料
小雁塔(荐福寺).携程.2023-11-06
荐福寺里流传千古的唐朝爱情故事.西安晚报官方账号.2024-04-01
泾河地理 | 太壸寺.西咸新区泾河新城.2024-04-01
第二节 人文景观.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4-01
碑林老故事讲读 | 荐福寺,一座皇家佛寺的兴衰变迁.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