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中国以佛塔为主的寺院的典型代表之一,建于公元648年,位于西安市南郊雁塔路南端。大慈恩寺由李治李治为纪念已逝母亲长孙皇后长孙氏所修建,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皇家寺院,也是唐长安城四大译经场之一和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的祖庭

大慈恩寺经历了唐贞观至长安时期的繁荣辉煌、唐开元至广明年间的盛极而衰、宋元时期的两次损毁、明代的两次重修再到清代的复兴与衰败、近代的兵之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重修、扩建大慈恩寺,并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事业。现今大慈恩寺是唐朝原址慈恩寺的西塔院,占地面积46.69亩,由北向南中轴线上分布的主要建筑有玄奘院、大慈恩寺塔、藏经楼、大雄宝殿、钟楼、山门。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钟鼓楼等,现存的二圣三绝碑、雁塔晨钟、佛舍利等是国家珍贵文物。寺院西部是新建的僧人院、方丈院和管理院,东部是服务区域。

现在的大慈恩寺寺内著名的大雁塔是由玄奘法师主持修建的。塔的形制是仿照西域而建的五层砖塔,建成后成为全国的名胜。由于唐高僧玄奘法师在此译经,大慈恩寺成为闻名于世的佛教寺院

1961年3月4日,寺内主要建筑大雁塔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政府投资改造大慈恩寺和大慈恩寺塔,围绕寺院修建的大雁塔广场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亚洲最大的唐文化主题广场。2001年1月18日,大慈恩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西安曲江大慈恩寺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晋升为国家AAAAA级景区。2014年6月22日,大慈恩寺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唐朝始建

大慈恩寺寺址原为拓跋珪时建的净觉寺,后杨坚在其旧址修建无漏寺,于唐武德初(公元618年)废弃。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其亡母长孙皇后对于他的养育之恩,下令建寺,后赐名“大慈恩寺”,该寺成为唐长安城当时最为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

长孙皇后生前崇尚节俭,寺院选址有四条标准:其一,要尊重长孙皇后仁慈节俭的美德;其二,离宫城不能太远,要方便皇家举行纪念活动,最好在长安附近;其三,寺院规格要高,要能够体现皇家风范;其四,最好选一座前朝废弃的寺院进行改造。高季辅得令后,经过仔细的寻访、探察,最终选定在长安城的东南部晋昌坊内、曲江区池附近的‘净觉故伽蓝’旧址营建新寺。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三月唐玄奘上奏修建大雁塔,于同年十月建成。工程即将完工时,李世民下令为此寺度僧300人,别请大德五十位入住,同时增建翻经院。建成后经李治奏请太宗皇帝,由唐三藏充上座,继续翻译佛典并护持寺务。

唐朝重建

大慈恩寺从贞观年间建成后便进入辉煌时期,李世民、唐高宗、武则天对其都非常重视。太子李治令各州诸寺剃度5名僧人,合计300人,并恭请金蝉子任慈恩寺上座,主持佛事,又请50名高僧为玄奘的助理。唐僧入寺时为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太宗皇帝、皇太子及后宫妃嫔在安福门楼手持香炉目送。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唐三藏为妥善安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像和佛舍利,提议建造一座石塔,在高宗支持下,大慈恩寺塔于同年三月在寺西院建成;同年五月,中印度国摩珂菩提寺沙门法长至大慈恩寺礼、参访玄奘法师。有印度僧人阿地瞿多来到长安,高宗下令将其安置在大慈恩寺;永徽六年(655),印度僧人那提携大小乘经律论梵本500余箱,合1500余部,抵达长安,高宗下令将其安置在大慈恩寺;李治显庆元年(656),经唐僧请朝中大臣代奏,朝廷派员监护译场。二月中,御制大慈恩寺碑文撰成;四月八日,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镌刻完毕。四月十四日,以盛大仪式送碑入寺。李治麟德元年(664),唐三藏圆寂,其弟子仍住大慈恩寺,大力弘扬法相唯识学;武周证圣元年(695),神法师在大慈恩寺圆寂,在寺内起塔供养,塔铭由武三思撰写;武周长安年间(701-704),大慈恩寺塔颓毁,武则天及王公大臣施钱加以重建。至李隆基开元年间,大慈恩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禅宗、密宗、净土宗、律宗高僧相继在这里登坛说法,很多外国僧侣也在这里入住。。大慈恩寺遂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的高等学府、佛教研究中心,盛极一时。

李炎会昌年间(841-846),武宗皇帝推行“灭佛”政策,长安只保留了大慈恩寺、荐福寺西明寺大庄严寺四座寺庙,大慈恩寺虽然免于被关闭,但也由此结束了近200年的辉煌;李儇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十三日,黄巢攻破长安,大慈恩寺部分院落遭到破坏,唐僖宗中和三年(883)、李晔天佑元年(904),长安城先后遭到杨复恭李茂贞朱温等叛军的破坏,大慈恩寺也毁于战火中,只有大慈恩寺塔一塔尚存。直至五代十国后唐明宗长兴年间(930-933),唐长安城留守安重霸重修大慈恩寺,一位法号莲芳的僧人四处化缘募款参与重修,王仁裕为此撰写了重修记。但这时的寺院范围只是初建寺院的西塔院,此次“新”,也确定了后世慈恩寺的格局和规模。

宋元时期

此时期的大慈恩寺曾遭到两次重大灾难。第一次记在赵顼熙宁年间(1068-1077),因游人登塔失火,通宵大火使寺院损毁严重,塔内楼梯也不能再攀登。但也是这次大火,使得塔外层涂饰全部剥落,得以“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墨迹于是毕现”。北宋重合元年(1118),由柳瑊、梵察、王正叔、李知常等众人共同剥壁、摹写、刻石、拓片,编成《慈恩雁塔唐贤题名》十卷刊行于世,为后人保存下一份珍贵有意义的唐代文化遗产。第二次在完颜守绪正大年间(1224-1232),蒙古军进攻长安,蒙古军与金朝军事力量在关中一带角逐、征伐,大慈恩寺再次被毁,寺内除大慈恩寺塔外,其余荡然无存。自此,大慈恩寺荒废200余年。

明清时期

今大慈恩寺的建筑和布局,为明天顺二年(1458年)后陆续修建形成的。明朝时期朱祁镇天顺二年(1458),兴平市王继位后为完成新庆庄襄王的遗愿重修大慈恩寺,于李纯成化二年(1466)完工,修建历时9年。

在清朝时期,自康熙帝乾隆年开始,大慈恩寺有多次重修。康乾盛世时大慈恩寺基本建筑齐备,院落完整,寺内有高僧住持,宗教法事活动兴盛。同治元年(1862),在清政府镇压陕西回族群众的过程中,大慈恩寺又一次被大火烧毁,仅剩一塔独存。大慈恩寺先后历经四次重修,分别在康熙帝十年(1671),康熙十七年(1678),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1832)及光绪十三年(1887)。

民国时期

民国十九年(1930),关中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朱子桥居士在赴陕开展赈灾活动中大力捐款、整修大慈恩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大慈恩寺经历了寺内驻军挖掘战壕,致使殿堂残破、寺院荒芜。1949年5月20日西安市解放后,为保护这座名寺,市人民政府多次拨款,除对大慈恩寺塔进行保护性维修外,还对原有殿堂进行修缮,基本维持了清代中后期寺院的原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寺院道观,曾多次拨专款对寺、塔进行了整修。1953年,政府重修大慈恩寺。重修后的寺墙呈方形,占地30余亩,围墙四周长100丈,建筑物总共有近20亩;1954年,政府又拨款新建大雁塔基台及砖砌围栏花墙,更换了塔内的木构楼梯和栏杆等,粉饰了塔内墙壁;1961年3月4日,寺内主要建筑大雁塔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4月1日,大慈恩寺归还西安佛协管理,继续对外开放,并扩建了大雄宝殿,重新建造大院西侧殿堂,恢复了原来的“玄奖大师纪念室”,使这一唐朝建筑物能够更好地为佛教工作和旅游事业服务。2001年1月18日,大慈恩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慈恩寺现存址为原寺院的西塔院,据实测,南北长210米,东西宽160米,面积33600平方米,折合50.4亩。由于寺院的西北角长期取土已形成断崖,占地约2.475平方米,折合3.71亩,故寺院实际面积是46.69亩。

寺院布局

唐代布局

唐时大慈恩寺建筑共有13座庭院、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十分壮观。韦应物诗中有“重门相洞达,高宇亦遐朗”,可知大慈恩寺建筑独特、规模庞大。大慈恩寺建造总体布局依照地势高低而错落有致,各建筑按照尊卑有序排列。整个寺院建筑群落以大慈恩寺塔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呈东西对称分布,每一个建筑单元又是左右对称分布。塔和主殿建在最高处,总领全寺。

对于寺院建筑的总体布局、十余院的功能及各院的建筑特色。依据有关资料记载,寺院当时的主要建筑为:翻经院、元果院和太真院、东楼、南池、碑屋、戏塔、西塔院。慈恩寺西院从西院后端门可以进入大慈恩寺塔院,塔院中最著名的建筑便是大雁塔。塔院以东是翻经院,翻经院是玄奘法师译经的地方,此院建筑极为庄严。另外还有太真院等院落,元果院和太真院广种花木,以牡丹为主。唐朝曹松写有题为《慈恩寺东楼》诗,可见寺内有东楼。寺中南池面对大殿,池中有莲花。戏场是大慈恩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长安著名的大戏场。西塔院即今仅存的寺院,当时称塔院或西塔院,是大慈恩寺大殿所在地,也是举行大型法会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散见于唐代诗文中的建筑。

现代布局

现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慈恩寺的西塔院,实际测量面积为46.69亩。寺院大门朝南,四面围墙均有大路可通行,西北角围墙高耸,道路形成斜坡。由北向南中轴线上分布的主要建筑有玄奘院、大慈恩寺塔、藏经楼、大雄宝殿、钟楼、山门等建筑群落。寺院西部是新建的僧人院、方丈院和管理院,东部是服务区域。山门至大殿院之间是3.6米宽的石质神道,两边是钟鼓楼 。整个寺院于绿树掩映之中,庄严肃穆。

主要建筑

大雁塔

大雁塔是唐朝高超的建筑技术的缩影,是中国楼阁式塔的典型代表,是连通亚欧大陆桥丝绸之路的标志与象征,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之一,已于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慈恩寺塔原称慈恩寺浮图,始建于永徽三年(652),唐三藏为妥善安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像和佛舍利,提议建造一座石塔。在高宗支持下,最终在寺西院以仿西域的形式,修建了砖表土芯的五层方塔来安置经卷,即大慈恩寺塔。大雁塔由塔座、塔身和塔刹组成,通高为64.839米,塔基现高4.2米,南北长约48.66米,东西长约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底边长为25米;塔刹高4.87米,直径最大处为2.45米。塔身为仿木结构,实为磨砖对缝砌成。一、二层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层为五开间。塔顶以青砖叠涩收顶,上置三重釉陶宝葫芦状宝刹。塔内设木质楼梯盘旋而上。每层四面都有拱形门洞,底层是青石门楣,门楣门框镌刻有佛、菩萨、金刚力士像以及佛说法殿堂图,线条遒劲、构图精妙,是研究唐代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每一层中心都有舍利,最上层收藏经像。塔下层两外壁镶嵌两块方碑:左为李世民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右为李治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朝书法家褚遂良所写。

长安年间(701-704),由于经历兵火战乱及年久风化,武则天和王公贵戚集资重建大慈恩寺,改造后为7层浮图。仿照了印度造塔形式建造,塔顶有相轮露盘,塔体由原来的砖表土芯变为砖表空芯,塔内设梯可登顶,更加庄严雄伟。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大雁塔由咸宁县修葺重装,并在塔体外加砌砖层,但不改变最初唐代塔体造型,构思巧妙,在塔檐角风铎上有“万历三十二年重修”字样。

大雁塔北广场

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采用唐朝里坊九宫格布局进行设计: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南端设有观景平台,周围有旅游商贸设施。广场设计了九级踏步,台阶每个皆五步,每级的水池设计七级叠水,与大慈恩寺塔七层遥遥呼应。由北往南,八个大唐文化柱和两个万佛灯塔是北广场的标志。石质牌坊分列广场东、西、北三个主要方位,商业建筑在广场东西两侧。大雁塔文化广场的色彩运用了传统的青灰瓦,朱红邸柱和灰白色的墙体,风格古朴典雅。

除了主题景观的水景喷泉,该广场还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广场雕塑群。两个百米群雕、八组大型文化名人群雕和四十块地景浮雕都着意凸显唐朝的文化精髓;万佛灯塔雄壮的塔体、塔身上的大小佛像、密檐的细部处理从形式到内容都暗示着唐代文化的审美精神;“大唐盛世”和“丝绸之路”浮雕则向世人再现了唐代的繁荣与活力。

玄奘三藏院

1997年至2001年,寺院僧众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对寺院进行了新的规划设计,对大慈恩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玄奘三藏院便是新建建筑之一。玄奘三藏院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

玄奘三藏院位于大慈恩寺塔北面,建筑面积约五千多平方米,整体风格为仿唐式建筑,由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觉堂和东院般若堂三座院落组成。院门前是大型照壁,上面镌刻“民族脊梁”四个大字。整个建筑通过大型浮雕展示玄奘大师的人生经历。西院光明堂通过铜刻和木雕壁画,展示了唐僧“参学求法”阶段,包括出生、求学、西行求法直至从天竺取经回国。中院大遍觉堂表现的是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的宗教背景,贯穿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观念的佛教文化思想。东院般若堂展示了玄奘“译经弘法”阶段,包括大唐王朝隆重欢迎玄奘西行归来,玄奘在大慈恩寺译经、传经、弘法等事。目前玄奘三藏院的主要文物有大遍觉堂的玄奘铜像、汉白玉浮雕等。

钟鼓楼

各两层两间,为歇山式的砖木结构。一层建筑面积87.65平米,二层建筑面积60.72平米。钟楼内悬铁钟一口,该铁钟铸造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上有“雁塔晨钟”字样。两楼间原有三间弥勒殿,文革期间因大雨塌,后改为花坛。

山门

一层三间,砖土木结构,以硬山式双坡为屋顶,建筑面积107.71平米。门内三间原为金刚殿,后将中间改为通道,东西为传达、接待用房。山门两侧建有供游人出入的大门,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6.45平米。山门坐北朝南,中间门外上方额题“大慈恩寺”,门联为:登临出世界摩苍穹,唯识耀华夏师尊大乘天。两旁方壁上书:国土尊严,利乐有情。门槛两旁有五级台阶,浮雕双龙。门前置一对石狮,高2米。

大殿院

由藏经楼、大雄宝殿、东西偏殿、法堂组成,合称大殿院。坐落在3米高台之上,紧贴雄伟的大慈恩寺塔,向南俯视山门。3米高台由两级平台构成,下台高1.3米,有七级台阶,两侧树碑石两通,分别为明成化二年(1466)和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修慈恩寺记》;上台高1.8米,有九级台阶,为大殿前庭,置有石桌石凳。院中以方砖和石条铺地,东北和西北角各有一小门直通大雁塔下,象征僧俗大众共同向往庄严的净土。

藏经楼

位于大殿院北正中位置。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面,布板瓦。经楼为两层,各五间。上层存放本院收藏的经卷及资料;下层为法堂,建筑面积351.86平米。殿内佛龛供奉接引佛坐像,还陈列着唐僧供奉的佛座,青响石佛座等。东西壁分别悬挂有玄奘石刻拓像及其事迹简介和大事纪年表。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在清朝时期已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63年和1985年予以修补。一层五间,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面,布筒瓦。建筑面积307.73平米。门楣题匾:大雄宝殿。大殿内梁柱高大,大型佛龛奉泥塑三佛身坐像。大殿东西两壁供奉十八罗汉坐像,玄奘大师被列十八罗汉塑像供奉。南北皆有门,北门只通里院。殿门东西各有一小门,为入院通道。东为吉祥门,右为如意门,门两旁壁间均嵌有碑石

东西偏殿

在大殿院东西两侧,各九间,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面,建筑面积662.11平米。东偏殿北三间是延寿堂,专做佛事的场所,其余均为各公务用房。

文物遗存

寺内现存文物有经卷、图书资料及碑碣。在经卷、图书资料中,西藏大藏经有一百五十五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手抄本) 有两函,共十册;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有一函,共九册;释迦谱为一函四册;佛教各宗大意为一函两册;深解密经一函五册;显扬圣教论颂一函一册;唯识三十论要释一册;因明入正理论疏一函二册;七塔寺志一册;大正新修大藏经三十三册;卷轴三十三卷;画幅一轴;杂书(线装) 四百八十六册。寺院现存有碑刻一百零二块,其中唐朝十五块,元代一块,重修碑十三块,题名碑七十三块。

二圣三绝碑

二圣三绝碑于李治永徽四年(653)修成,两块碑嵌入壁内深达2.8米,两碑碑文与碑额相对排列,左右对称,其内容文字历经1400余年清楚如初。“二圣”是指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分别撰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三绝”,第一绝指碑文内容由两位皇帝御馔;第二绝指碑文内容宣扬的是金蝉子西天取经弘扬佛教的丰功伟绩;第三绝指碑文由当时的中书令褚遂良所书。其中,《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撰写的序文,碑额为隶书“大唐三藏圣教之序”;《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由李治撰写,碑额为篆书“大唐三藏圣教序记”。此碑是国家级珍贵碑石文物。

雁塔晨钟

悬挂于大慈恩寺钟楼,是著名关中八景之一。该钟铸造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通高3.4米,由钢铁铸造而成,重三万斤,上铸有“雁塔晨钟”四个遒劲大字。钟上遍布阳铸铭文约四千余字,除佛教铭文外,有一方铭文简述了慈恩寺和雁塔晨钟的小史。此外,钟上还有兴善寺、荐福寺、圆通寺等寺院住持的姓名落款。

释迦如来足迹石

大慈恩寺塔上陈列的释迦如来足迹石,是由唐朝依照金蝉子晚年在宜君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的,造型原始、生动、珍贵,具有典型的异国风格。图案含意为:莲花象征纯洁,“卍’’字象征火与光明,双鱼象征解脱,宝瓶象征聪慧,海螺象征布道,三钴是表胎藏界之三部,又总表三智、三观等三轨之法门。’’佛足掌心的大千辐轮之辐数为50条,外围轮柄为30个,象征法轮常转。整个佛足丰腴圆满,构图丰富,含义深刻,其尺寸硕大,非常人所能及,佛足长一尺八寸,宽约七寸,折合为长50厘米,宽20厘米,与唐僧所记载的摩揭国佛足印长宽相似。

佛教初立时不拜佛像,所以佛足释迦牟尼是没有造像的,弟子们都瞻仰、朝拜佛祖留下的足迹,拜佛足即为拜佛祖。玄奘取经返回时,带回佛足迹印图献给李世民李世民,太宗敕令将佛足迹印图刻石,以供信众瞻仰和朝拜。

雁塔题名碑

唐朝进士登科后多到雁塔题名留念,人称“雁塔题名”,雁塔题名碑由此而来。大雁塔现存多个历代题记,明清时期乡试举人效仿唐代进士留下的雁塔题名碑有200余通。唐时题名墨迹,现在慈恩寺内所存寥寥,只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存有宋代残本二卷,为海内仅存孤本。雁塔题名记录了陕西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佛舍利

保存唐三藏从天竺带回的佛舍利是修建大慈恩寺塔的重要目的。大雁塔“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1998年,印度玄奘寺的住持释物谦法师向大慈恩寺捐赠了两颗佛舍利(直径分别为3.5毫米和1.5毫米),一颗为释迦牟尼真血舍利,一颗为释迦牟尼真骨舍利。此佛宝存放于大雁塔第三层塔室正中。

鎏金铜佛像

鎏金铜佛像为佛祖释迦牟尼像,是明初文物,高160厘米。佛像神态安详,双目微闭,结禅定印,位于大殿院藏经楼内。

贝叶经

玄奘西行天竺时,将经文书写在经过特殊处理的贝多罗树树叶上,此类经文称作“贝叶经”。唐僧法师带回的657部贝叶经文,存放在大慈恩寺塔第四层。现大雁塔四层塔室内仅供奉着两片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叶经,上面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梵语,其珍贵可见一斑。

相关文化

诗文

自大慈恩寺修建以来,大量文人墨客登临大雁塔,写下了众多歌颂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的诗词。杜甫岑参(cén shēn)、白居易、高适刘禹锡薛据元稹章八元韦应物卢宗回等都留下了经典诗篇。留下的诗作能收集到的就有近千首,这种盛景被称为“雁塔诗会”。其中唐人留下的诗篇最多,《全唐诗》中涉及大慈恩寺和大慈恩寺塔的诗有一百多首,还为大慈恩寺沙门单列了一卷(《全唐诗》第851卷),而留下诗篇最多的诗人是白居易,有《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赠昙禅师》《慈恩寺有感》等。

白居易和好友元还有一段关于大雁塔的奇闻异事。白居易与好友和弟弟同游曲江后登临大雁塔时思念起离开长安元稹,题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元稹当时刚好走到梁州,夜晚梦见他和白居易一行人一同游览曲江区,醒来后便写下了《梁州梦》:“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唐人有关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的诗篇以写景抒情为主,宋、元、明清时期则以歌颂雁塔题名为主。《全宋词》《全宋诗》《全元杂剧》《全元散曲》中有大量涉及大雁塔的诗、词、曲,其中的“雁塔”与“蟾宫”一样,都是科举入仕、进士及第的象征。

影视作品

纪录片《玄奘之路》

《玄奘之路》是由金铁木执导和编剧、由王新源主演的纪录片,于2011年10月8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播。全片共12集,以记录片的形式还原唐三藏,为求佛法偷渡玉门关、穿越雪山荒漠,历经十九年时间走遍一百一十个国家的故事。回到故土,唐僧修建大慈恩寺,并在此翻译佛经。在寺庙建成第二年时,玄奘在大慈恩寺接待印度佛教徒的到来。

历代高僧

玄奘

唐朝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氏县(今偃师区)人。贞观三年(629)从长安出发,且行且学,历时4年,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后,又遍学印度唯识,中观诸经论达5年之久,被推崇为精通三藏之十德之一。玄奘西行归来后,被太子李治请为大慈恩寺上座,在大慈恩寺住持佛经翻译并讲经说法。唐僧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弘扬佛法11年,并创立了佛教的法相宗,使大慈恩寺成为法相宗祖庭。今天看到的心经译本,就是玄奘从梵语翻译来的。

窥基

唐朝僧人,法相宗创始人之一。姓尉迟,字洪道,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七岁出家,奉敕为玄奘弟子,跟从玄奘学习梵文和佛教经论。二十五岁参加玄奘译场,后从事著述。二十八岁参译《成唯识论》,又从玄奘学因明学。还著有《瑜伽师地论略》等约十四部,号称“百部疏主”。因常住大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唐僧法师圆寂后,窥基在慈恩寺内整理旧疏,撰写新疏,大力弘扬法相唯识学,直至其入寂(682)。后人称唐僧为法相宗初祖,窥基为法相宗二祖。

圆测

新罗僧,名文雅,是玄奘弟子之一。627年至唐长安城留学,从法常、僧辩学佛教经论。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圆测即前往就学,得授《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传说玄奘在慈恩寺为窥基讲新译《唯识论》时,圆测买通门人入内偷听,玄奘刚一讲完,圆测即可立时开讲。后被召为西明寺大德,为《成唯识论》《般若心经》《解深密经》《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等撰疏。逝后与窥基共同葬在玄奘墓塔的两侧。

慧立

唐初僧人。俗姓赵,本名子立,李治改为慧立,又称惠立。天水市(今属甘肃)人。生卒年不详,贞观三年(629)出家。唐僧取经归来后,惠立奉敕任大慈恩寺缀文大德。除译经外,他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5卷,因担心自己写得不全有所遗漏,将著作藏在地窖,直至临终才命徒弟挖出此书,后经弘福寺沙门彦搜购、排列、补校、笺述,续成该书。

道昭

道昭(629~700年),俗姓船连,河内人。道昭是日本佛教法相宗的创始人,653年来天宝学习,师从玄奘。661年归国,带回不少佛教经籍。后于元兴寺建禅院,周游日本各地传教,并从事社会事业。

重要事件

佛事活动

1964年,为纪念玄奘法师逝世1300周年,举行了有国内外佛教界人士参加的纪念法会。7月1日的法会参加者有本地僧俗144人,还有来自日本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知名人士38人。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大慈恩寺更是向各地僧俗敞开大门,仅自1985年以来,前来大慈恩寺访问、参谒的国家就有90个,国家元首及高级官员数千人次,普通国外及港澳台游客则不计其数。

文化交流

作为法相唯识宗的祖庭和国立译经场,大慈恩寺接纳过不少东域、西域的译经僧、传法僧及求法僧,成为唐代佛教文化国际交流的重镇。大慈恩寺这一开放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古都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做为古都西安的文化要地,大慈恩寺和大慈恩寺塔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

丝绸之路做为交通线路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丝绸贸易,也是佛教之路,即从土耳其西部地区经阿富汗抵达印度之路。法显唐僧就是从这条路去印度,印度佛教也是从这条路传入中国的。玄奘和大慈恩寺是唐朝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实践者。在当时的中外交流中,佛教文化交流是主要内容。大慈恩寺是中国佛教的翻译、传播中心,也是中印佛教交流中心。与大慈恩寺有关的印度高僧有利涉、那提、牟尼室利等。

2015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于当日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问了有近1400年历史的大慈恩寺。这座古寺见证了中印两个古老大国的文化交流历程,结束参观前,莫迪向大慈恩寺赠送了菩提树苗。2020年11月1日,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一行参访西安大慈恩寺,并赠予大慈恩寺一尊佛像。双方在大慈恩寺云水堂内进行座谈交流,互赠纪念礼品,合影留念。

移栽树木

2016年5月,世界上现存唯一一株唐僧手植的娑罗树子树,经多年培育,成功从陕西宜君县移植到西安大慈恩寺。作为佛教圣树之一,它占地600平方米,是流传至今的“活文物”“活化石”。

价值与影响

大慈恩寺中大慈恩寺塔的修建目的是保存玄奘法师从印度取来的经书以及佛教典籍。作为当时唐代长安城重要的译经场所,它的修建为佛教在亚洲传播兴起的起到重要作用:意味着中土长安发展成为世界佛教中心,从这出发漂洋过海,将佛教传播到了日本。同时,大雁塔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

唐朝,皇室贵族和文人雅士将大雁塔作为各项活动的首选场所,重大的节令和科举庆祝活动也在大雁塔举行。科举考试放榜后,新科进士都会把名字、登科年月题于塔壁上,留下来“雁塔题名”的千古佳话。唐代文人围绕大慈恩寺塔的题材创作的诗词佳作,《全唐诗》中保留下来的就有一百余首,大雁塔也成为唐代文人创作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大慈恩寺在文化交流国家外交中起到重要的见证作用,印度总理与柬埔寨国王先后参观大慈恩寺。体现出大慈恩寺作为历史悠久的寺庙在佛教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79年年底,国务院批准了西安市关于重建大雁塔曲江风景区的方案。西安市政府致力于打造以大慈恩寺、大雁塔、曲江为核心的唐文化风貌区。九十年代,大慈恩寺塔开始被整体规划,由张锦秋院士任设计师,1993年完成整体规划设计。曲江新区相继建成六大遗址公园、六大文化场馆和系列文化广场。六大遗址公园分别是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西安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

1993年,以大雁塔为中心的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成立。围绕寺院和大雁塔修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广场,并在南广场上修建了唐僧铜像。大雁塔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集文化景观、步行街、园林、商贸于一体,氛围北广场、南广场、雁塔西苑、雁塔东苑、雁塔南苑、大慈恩寺、步行街和商贸区等,占地近1000亩。大雁塔广场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亚洲最大的唐文化主题广场。2001年1月18日,大慈恩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大慈恩寺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晋升为国家AAAAA级景区,成为曲江新区核心文化景区的核心。

大慈恩寺现任方丈为增勤法师,于2000年11月升座。这一年是唐僧法师诞辰1400年,这一年玄奘三藏院落成,玄奘顶骨舍利回大慈恩寺安奉。这些是大慈恩寺新的辉煌与成就,也是大慈恩寺以崭新的面貌进入新世纪。

保护

1956年,西安市政府成立了西安市大雁塔保管所。大雁塔保管所成立后,加强了对大雁塔景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促进了景区发展。1961年3月,大慈恩寺塔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丝绸之路项目中就包括大慈恩寺塔。大雁塔的保护与开发进入新阶段。

2017年3月1日起,有关部门着手对西安市的大雁塔大慈恩寺山门进行了修缮工作。

相关争议

关于大雁塔名称来源的争议众多,广为流传的有三种说法。其一,张礼在《游城南记》中提到,大雁塔是根据法显的《天竺记》中关于迦叶佛僧伽蓝穿大石山作之的记载而来,最下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然而,晋代高僧法显的《天竺记》原文中并没有提到“雁形”,因此这一说法被认为有误。其二,源自金蝉子的《大唐西域记•卷九•摩揭陁国•三十一帝释窟》的“雁窣堵波”条记载。唐僧印度听到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认为这就是“雁塔区”名称的来源。大雁塔最初的修建是为了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这座塔最初名称为“大慈恩寺塔”,之后被改称为了“雁塔”。其三,认为是当年玄奘赴西域取经途中迷失方向、被困于沙漠,幸得一群大雁引领,才找到水源得以生还,后玄奘回到长安,为保存从印度带回的经卷、佛像和舍利,遂主持修建了这座佛塔,命名“大雁塔”正是为了报答曾为他指点迷津的大雁之恩。

参考资料

大慈恩寺.中国日报网.2023-11-20

【陕西】大慈恩寺.中国宗教学术网.2023-12-07

联系方式.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7

大慈恩寺.国家艺术基金.2023-12-09

从大雁塔出发——一篇看尽盛唐佛塔的“三万里”.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7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1-20

大慈恩寺.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1-20

西安大慈恩寺.中国佛教协会.2023-05-05

..2023-11-23

大雁塔高度似20层楼 堪称千年前唐朝"摩天"楼(图).中国新闻网.2023-11-22

玄奘之路 (2011).豆瓣电影.2023-11-20

魅力纪录《玄奘之路》.央视网.2023-11-20

玄奘之路第十二集 圆满.腾讯视频.2023-12-09

玄奘之路第11集呕心沥血.腾讯视频.2023-12-09

[视频]我台推出大型史诗剧情纪录片《玄奘之路》.央视网.2023-12-09

玄奘.中国知网.2023-11-22

弘扬长安佛教 共襄丝绸之路.中国网.2023-12-07

圆测.中国知网.2023-11-22

慧立.中国知网.2023-11-22

道昭.中国知网.2023-11-22

西安大慈恩寺见证中印文化交流历程.新浪网.2023-12-09

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西安参观.共产党员网.2023-12-09

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一行参访西安大慈恩寺.菩萨在线.2023-12-09

1300年历史佛教圣树子树移植成功 为玄奘手植.中国新闻网.2023-12-07

西安大雁塔大慈恩寺山门开始翻新 需两个月.中国网·东海资讯.2023-12-09

..2023-11-22

..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