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风
卢风,男,1956年11月生于安徽六安,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现代西方价值观、科技哲学领域研究工作。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1982年2月—1985年7月,在安徽省六安县苏埠中学任教。
1988年8月—1989年8月,在合肥教育学院政教系任教。
1992年7月起在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后为法学院)任教。
1993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
1996年7月晋升为教授,并任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4年任硕士生导师,
1998年底任博士生导师。
1999年10月5日——12月27日,在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道德哲学系做访问学者。
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韩国延世大学哲学系做访问教授。
2007年2月5日——8月4日在哈佛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
2000年8月至今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1年7月起任哲学系主任。
社会活动
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绿色大学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伦理学研究》杂志编委,《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编委,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textualTheologyinEastAsia(韩国)编委。
主要成就
课程成就
开设过的本科生课程有《应用伦理学》《当代社会道德与应用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现代西方价值观评介》《伦理学原理》,研究生课程有《伦理学原理研究》《应用伦理学》《现代西方价值观评介》《环境伦理学》《科技伦理》。主讲的《应用伦理学》被评为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精品课程,获资助3万元。主编的教材《应用伦理学导论》是“北京市2001年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获北京市资助1万元,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科研成就
科研情况
1、自2001年7月起至2003年12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近现代价值观批判》,批准号01BZX042,获国家资助5.2万元,清华大学资助2.6万元,已结项,最终成果已出版。 2、2002年起至2004年负责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985科研基金”项目《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获资助3万元,已结项,最终成果已出版。 3、2003年11月-2005年10月负责“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生态伦理与生态经济的内在关系”,获资助5万元。 4、2006年12月起独立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科技伦理前沿问题研究》,获资助5万元。 5、2009年2月起负责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研究子项目:生态文明概念体系的构建,获国家林业局资助10万元。 6、2009年11月起独立承担创价大学中日友好学术研究资助项目:非物质经济与生态文明,获30万日元资助。 7、2010年4月起负责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生态文明的科技与经济,获7500美元资助。 8、2010年7月起负责北京市社科联资助社科类社会组织重点学术活动项目: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获15000元资助。
论文
2000.9-2010.12期间发表、撰写论文:
1、知识与智慧:现代文化的二律背反,《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功利主义与现代西方文化,《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
3、普遍伦理的根本目标与哲学基础,《哲学与文化》2000年第10期。《深圳大学学报》2001年第18卷“海外学术信息”摘要介绍。
4、生态伦理与社会伦理,《河北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哲学动态》2000年第12期摘要转载。
5、中国应对人类走向生态文明作出较大贡献,《吉首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哲学动态》2001年第三期摘要转载
6、地球与伊甸园——论滥用技术问题,《新视野》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
7、谋食者?竞技者?求道者,《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3期。
8、发展的困境,《学海》2001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3期论点摘要,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哲学年鉴2002》“研究状况和进展”摘要介绍。
9、科技进步与道德进步,《清华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1年第8期全文转载。
10、科技伦理研究中的两种倾向,《哲学动态》2001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哲学年鉴2002》“研究状况和进展”摘要介绍。
11、简朴与奢华,《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4期。
12、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清华哲学年鉴》创刊号,200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3期摘要转载。
13、PublicReasonAndDemocracy,在2001年4月北京“国际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上发表。
14、现代科技对人的挤压,《粤海风》2002年第1期。《科学时报科学周末》2002年9月22日“精彩链接”栏目摘要转载。辑入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电脑网络引起了何种意义的革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科技哲学》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4期摘要转载。
16、“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的启示,《学术月刊》2002年第4期。
17、慎独与特立独行,《东方文化》2002年第3期。
18、良心的革命与伦理范式转换,《浙江学刊》2002年第4期。温州日报?特色专版?理论2002-11-02论点摘编。
19、技术、经济学、科学与哲学,(合著)《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第4期,《光明日报》2002年10月8日“理论周刊”论点摘编,《科学时报科学周末》2002年11月10日“精彩链接”栏目摘要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0、论当代中国的诚信危机,《孔子研究》2002年第5期。
21、游戏的人,《社会学家茶座》第一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22、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学术界》2002年第4期。
23、发展观与环境伦理《哲学动态》2002第10期。
24、论消费主义价值观《道德与文明》2002第6期。
25、论“苏格拉底式智慧”,《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期。
26、天人合一与敬畏上帝,《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1期。
27、科学需要民主与良知,《学术界》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3年第5期转载。
28、终极实在之消失及其后果,《学术月刊》2003第4期。
29、西方经济学与战争,《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5月号。
30、西方应用伦理学兴起的思想背景和社会背景,《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1、多元主义与普世伦理,《维真学刊》(加拿大)2003年第1期。
32、论环保理性的建立,《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4期。
33、环境伦理的证立,《学习时报》2003年7月21日第194期。
34、现代民主社会中“螺丝钉”的自由,《黄海学术论坛》第一辑学林出版社2003年。
35、我国应用伦理学的现状、问题与前景,《光明日报》2003年9月2日B4版。
36、PluralismandUniversalEthic,在“第一次全球和代际责任公共哲学亚太论坛”(2001年9月1-3日,日本京都)上发表。
37.Ethics,ReligionandUltimateConcern在2ndGlobalEthicsSymposium:CurrentInfluencesofSecularMorality\u0026ReligiousConscience(洛杉矶2002/6/27-30)上发表。
38.Faith:ReligiousandSecular,在“中美哲学论坛2002”(北京2002/10/15-17)用英语发表。
39、论应用伦理学的双向反思,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0、现代人对幸福的误解,《中国青年》2003年第11期。
41、生态经济与市场激励机制(与费平合著),《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5期“学术卡片”栏目摘要介绍。
42、启蒙为何未能带来永久和平?《河北学刊》2003年第5期。
43、健康、心态与境界,《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44、用“负底方法”感悟自然,《清华哲学年鉴2002》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
45、环境伦理如何避免“环境法西斯主义”,《求索》2003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12期转载。
46、关于自由的忧思,《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47、“科技是脚道德是鞋”吗,《光明日报》理论版2003年12月16日B3版。
48、尘暴:从70年前的美国到今日之中国,《中华读书报》2004年1月14日第23版。
49、遏制人类的贪婪,《百科知识》2004年第1期。
50、并非人所能做的事情都是应该做的——应用伦理学之应用,《学习时报》2004年2月9日第6版。
51、环境伦理的基本思想,《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52、论儒家之“诚”的启示,《哲学动态》2004年第2期。
53、经济主义批判,《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4期。
54、我国环境哲学研究的现状和走向,《哲学研究》2004年第4期。
55、论辩理性与民主政治,《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56、论环境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4期。
57、倡导一次根本的科技转向,《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第3期。
58、论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生态伦理,《红旗画刊》2004年第4期。
59、战争与资本主义文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2期。
60、论人类文明的“癌变”,《学习论坛》2004年第7期。
61、交互主体性与客观真理论,《清华哲学年鉴2003》2004年12月。
62、评应用伦理学的程序共识论,《哲学动态》2005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摘要转载。
63、用文化分析的方法看中国的现代化,《文史博览》2005年第8期。
64、“有趣的”与“有意义的”,《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65、绿色与汽车,《群言》2005年4月(第4期)。66、“诚”与“真”——论儒家之诚对当代真理论研究的启示,《伦理学研究》2005年9月(第5期)。
67、21世纪科技的生态学转向,《学习时报》2005年11月21日第7版。
68、中国应用伦理学研究现状及前景(韩语),《儒教文化研究》第10辑,2006年2月。中文版发表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69、要“关爱自然”还是要“敬畏自然”,《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6年第6期转载。
70、发展须涵盖道德进步,《道德与文明》2006年第4期。
71、论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导向,载于李志祥主编《当代学者人文论丛第12辑·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华龄出版社2006年。
72、论科技的生态学转向,《清华哲学年鉴2004》,2006年11月出版。
73、价值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74、逻辑主义与后现代学术态度,《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75、浅谈儒学对当代环境思想的启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76、应用伦理学、伦理知识与生活之道,《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4期。
77、论仁慈主义与自然主义,《清华哲学年鉴2005》2007年5月出版。
78、TheCrisisofFaithandTheEcologicalCrisis,《环境思想·教育研究》(日本)2007年创刊号。
79、基因技术与人的尊严,《中外医学哲学》2007年第1期(2007年5月)。
80、论生态文化与生态价值观,《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学术卡片”摘要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4年第4期转载。
81、加强环境教育培养生态良知,《环境教育》2008年第3期。
82、论科技转向与生态文化,《伦理学与公共事务》第2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
83、论媒体和时尚的价值导向,《清华哲学年鉴2006》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3月。
84、“资本的逻辑”:看透与限制——生态价值观与生产、生活的渐进革命,《绿叶》2008年第6期。《马克思主义文摘》2008年第9期摘要转载。
85、生态文明与绿色消费,《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9年第1期转载。
86、两种科学观: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9年第1期转载。
87、多元、共生与和谐,《多元文化与世界和谐》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88、生态价值观的中立性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绿叶》2008年第11期。
89、论消费主义与“资本的逻辑”,《清华哲学年鉴2007》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2月。
90、评造神的“科学宗教”,《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3月上半月期。
91、科学主义、生态主义与神秘主义,《学习时报》[第480期][07版][4/7/2009]
92、生态价值观与制度中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片”摘要介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摘要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93、消费为什么要扩大,经济为什么要增长,《绿叶》2009年第5期。
94、挑战与前景:当代伦理学之走向,《学术月刊》2009年第8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95、市场经济、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哲学动态》2009年第8期。
96、道德选择、道德困境与“道德悖论”,《哲学动态》2009年第9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0年第2期转载。
97、人权、民主与生态文明,《中国应用伦理学》2009-2010,金城出版社2009年12月。
98、地方性知识、传统、科学与生态文明,《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
99、荒野、城市与文明,《环境教育》2010年2月。
100、现代人为什么不重视美德,《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2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
101、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与正义德性,《清华哲学年鉴2008》2009年12月。
102、非物质经济、文化产业与文化繁荣,《中国文化报》2010年3月22日第3版。
103、OnConsumerismandthe‘LogicofCapital’,inQingzhiHuan(ed.),Eco-socialismasPolitics:RebuildingtheBasisofOurModernCivilization,Springer,2010.
104、道德相对主义与逻辑主义,《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8期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0年第8期转载。
105、人权原则具有何种意义的绝对性,《哲学动态》2010年第6期。
106、论环境法的思想依据,《清华法治论衡》第13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107、“河东河西说”简论,《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4期。
108、“关心自己”与关爱地球,《晋阳学刊》2010年第4期。
109、实现“四个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学习时报》2010年10月11日第6版。
110、道德进步与政治进步,《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2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1年第3期转载。
111、发展的悖论与生态文明的经济,《绿叶》2010年第12期。
112、老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13、人性与人之无限追求,《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114、论哲学的价值论转向,《哲学分析》2011年第3期。
115、文化自觉、民族复兴与生态文明,《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4期。
教材与专著
A、主编出版教材
《应用伦理学导论》,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北京市2001年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荣获2004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二等奖。
《应用伦理学概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B、已出版的著作
1、《启蒙之后——近现代西方人价值追求的得与失》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独著。
2、《享乐与生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独著。
3、《人类的家园——现代文化矛盾的哲学反思》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独著。
4、《应用伦理学与当代生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独著。
5、《现代发展观与环境伦理》(与刘湘溶合作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现代性与物欲的释放》(与杜维明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从现代文明到生态文明》,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0月。
8、《人、环境与自然——环境哲学导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
9、《科技、自由与自然——科技伦理与环境伦理前沿问题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
C、待出版的著作
《生态文明引论》
D、已出版的译著
(美)威廉·邓勃斯基著《理智设计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