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姓
得姓始祖:后照。巴姓的最早记录是,相传人文黄帝的25个儿子,为四母所生,分别为12姓:姬、、酉、祁、已、腾、箴、荀、任、僖、、依,也就是12个“胞族”,散居到各地。这些胞族又滋生出一系列的“氏”。据考证,那时的古老姓氏也还只有64个。
姓氏来源
巴(Bā)姓源出有四:
1.出自风姓
以水为姓。据《姓氏考略》和《路史》载,上古时伏羲(姓风)有个后裔叫后照,定居于巴水,即今四川省东部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巴水为姓,称巴氏。若干代以后,住在这一带(含今川、鄂、湘、黔边地区)的共有五个民族:巴氏、樊氏、氏、相(向)氏、显肃皇后。巴氏住在红色的山洞里,其他五族住在黑色的山洞里。由于各自信仰的神灵不同,他们常常互相争斗,生活很不稳定。后来大家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协商决定推举一位共同的首领。方法是五组各派出一位代表进行比赛,赢的人就是首领。巴族推出的代表叫务相。他在两场比赛(掷剑和赛船)中都取得了胜利,所以他就当上了五族的首领,号称君,他的后代多数也称巴氏。
2.出自姬姓
以国为姓。据《元和姓纂》以及《通志·氏族略》载,周代有巴国,开始被封的国君是子爵。巴子国辖境相当于四川省的旺巷,姬定五年(公元前316年),并于秦。巴子国国君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巴”作为自己的姓氏,称巴氏。据《世本》云:“巴子国,子孙以国为氏。”又据《春秋·巴子》和《路史》曰:巴,周代国名,姬姓。
3.出自满蒙
明清时期(约300年前后),满族、蒙古族人迁徙中原(特别是清代入主中原)后,有不少的满人和蒙古人受汉文化影响,一部分从汉例,改为单姓“巴”氏,其中满族改为巴姓包括的满族老姓包括:阿尔布氏、阿勒巴齐姓、巴雅尔氏、巴尔达氏、巴雅拉氏等。
4.出自巴克尔家族(回族)
自唐宋和大食对外交流频繁,许多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波斯的穆斯林,沿着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来到中国西安和广州市,然后与当地女子通婚定居,逐渐形成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凝聚核心的民族。他们有官员、医生、天文学家、商人、工匠等。元朝回回占据社会上层,主要居住在首都和交通港口。后来明清对回回逐渐实施强压政策,尤其是左宗棠的分而治之的手段,逼迫大批回回迁徙到偏远、贫瘠的地区。
据《伊斯兰教圣经》、《圣训》及《伊斯兰大百科全书》记载,艾布·巴克尔(Abu Bakral-Siddiq,573~634))是伊斯兰教史上的第一任正统哈里发,阿依莎(穆罕默德之妻)之父。与欧麦尔·哈塔卜、奥斯曼和阿里并称为穆罕默德的四大贤配。本名阿卜杜拉·本·奥斯曼·本·阿米尔(意为天房之仆)。出身于麦加古莱什部落台姆(Taym)家族。麦加富有的布匹商。阅历丰富,刚直善良,谦恭持重,颇有威望。穆罕默德传教后,他首先皈信伊斯兰教,成为先知的得力助手,对先知忠心耿耿,被先知赐以“萨迪克”(忠贞者)称号。622年,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时,艾布·伯克尔侍奉左右,不畏艰险,后又跟随先知鞍前马后南征北战。为先知开基立业建下奇功,因而被认为是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先知曾说:“在我的朋友们中,我不知道还有谁比他更得力。”
执政之前 早期受到哈尼夫一神论思想影响,对多神崇拜的陈规陋习深为不满。在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初期,与赫蒂彻、阿里、栽德等首先信教,是艾尔盖姆秘密会的主要成员,成为穆罕默德的挚友和助手。为反对麦加贵族对穆斯林的人身迫害和经济封锁,将大部分财产捐给传教事业,资助部分穆斯林迁往埃塞俄比亚(今埃塞俄比亚)。他施舍济贫,释放和庇护奴隶。在他的感召和影响下,一些下层群众归信了伊斯兰教。622年迁徙麦地那时,为避开麦加贵族的追杀,不畏强暴,只身护卫穆罕默德安全到达麦地那,完成了伊斯兰教史上具有战略意义的迁徙。在麦地那政权初建时期,为领导集团的核心成员,全力辅佐穆罕默德,参与创建穆斯林公社、组建军队、制定制度、确定作战方案等决策,并率军参加了白德尔、吴侯德、壕沟战役及攻克麦加等所有同麦加贵族的战斗。他还将其女阿伊莎许配穆罕默德为妻,结成政治联姻。
631年代表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到麦加朝觐。穆罕默德临终前,委托他担任总毛拉,领导穆斯林礼拜祈祷,宣讲教义,并主持穆斯林公社领导集团会议、群众集会,处理重大教务和行政事务,是当时伊斯兰教中影响较大的人物。
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在各首领出席的“塞基法会议”上,被推选为第一任哈里发(Khalifah RasulAllah,意为“安拉使者的继任者”)。在就职宣誓时向穆斯林宣布:你们信任推举我为执事,但我的能力不强难以胜任。今后,我做得对,你们就支持我;我做得不对,你们就提醒和纠正。我们要抓住安拉的绳索,忠诚地遵循真主使者的遗训,为安拉之道而奋斗,决不背叛。执政之后 执政期间(632~634),团结领导集团成员和圣门弟子,集结军队,首先平息了各地部落首领脱离麦地那政权、抗缴天课、反对伊斯兰教的武装叛乱。艾布·伯克尔表示反叛者,必须无条件投降,否则即遭毁灭。他决定立即派兵出征讨伐,指派哈立德·本·瓦利德率师出征,先后击败了半岛中部的泰伊族、艾塞德族、盖特芳族和叶麻麦地方的哈尼法族,处决了自称先知的哈尼法族首领穆赛利迈。在派出的其他穆斯林将领的指挥下,巴林、阿曼、哈达拉毛、也门等地的平叛也先后告捷。从而巩固了麦地那政权,维护了半岛的统一,粉碎了分裂伊斯兰教的阴谋,动摇的部落表示归顺,恢复了各地区的安定局面。为开拓疆域,使伊斯兰教广泛传播,制定了征服波斯和拜占庭帝国的战略计划。 633年,派哈立德为主将,穆桑纳·哈里斯为副将,先征服了伊拉克南部各部落,尔后又占领了希拉城。634年春,他派3支军队征服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境内的艾季纳代因与拜占庭军队决战,结果穆斯林获胜。
执政期间,主持了《伊斯兰教圣经》的首次汇集工作。任职的第二年,在叶麻麦平叛战争中数十名能背诵《古兰经》的圣门弟子阵亡,他采纳欧麦尔二世关于收集汇编《古兰经》的建议,责成栽德·本·萨比特为首,伍百耶、阿里、奥斯曼等人协助,将当时流传的《古兰经》的零星散片收集整理完毕。艾布·伯克尔主持汇编的《古兰经》,史称“穆斯哈福”本。此本由他收藏,为尔后《古兰经》的保存整理和统一定本奠定了基础。生前还传有部分圣训。634年因病在麦地那逝世。葬于“先知寺”内穆罕默德墓北侧。
得姓始祖
在奴隶制时代,周王族姓姬,通过分封诸侯和赐大夫采邑及领地,从姬姓又衍分出198氏。这些“氏”与周同为姬姓,姬姓又衍生出巴姓,与《史记·楚世家》所记相同。根据古代“妇人称国及姓”之制,巴为国名,姬为国姓,巴姬即巴国姬姓嫁于楚的宗室女。《左传》桓公九年巴子使韩服告于楚,韩服为巴行人,韩为中原诸夏的姓氏之一,“、晋、应、韩,武之穆也”,显然操中夏语言。楚王族也是中原语言文字系统。故巴、楚在《左传》齐桓公九年、庄公十八年、十九年、燕后文公十六年和哀公十八年等多次交往中,全无语言障碍。这表明巴、楚王族语言相近,同属中原地区语言系统。相传太昊伏羲氏生下咸鸟,咸鸟生下乘厘,乘厘生下了后照,后照定居于巴水,即今四川省东部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巴水为姓,称巴氏。故后照便是巴国人(氏)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巴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巴氏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居住的武落钟离山,一般都认为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直到今天,长阳县清江中仍有武落钟离山,山中有赤、黑二穴。所谓巴氏等五姓,应即五个氏族部落。所谓五姓之子争为君长,实质上就是五个氏族贵族争夺酋长的职位。这个故事反映了早期巴人尚处于“酋邦”阶段的历史事实。巴氏务相(“务相”也即“巫咸”)取得酋长职位后,即率领巴人向西迁徙。他们首先溯清江而上,来到盐阳(大致在今湖北恩施附近)。盐水有神女,她对禀君说:“此地广大,盛产鱼盐,愿与君共享此地。”禀君不肯。神女于是每晚都来与禀君同宿共枕,白天化作飞虫,与众飞虫群飞,掩天敝日,大地无光。这样一连过了十天,禀君派人送给神女一缕青丝,作为定情礼物,并且留下话说:“将青丝带系在脖子上,表示我们时刻相依相伴,我将不会离开你。”神女很高兴地接受了,将青丝带系在脖子上。于是禀君乘神女不备,站在阳石之上,弯弓搭箭,瞄准系有青丝的飞虫,一箭将神女射死了,天空重新放射光明。禀君于是在夷城(今湖北省恩施附近)定居下来。这则神话故事说明巴人向西发展过程中,曾与当地部落有过接触和冲突,并最终取得胜利。在廪君时代以后,巴族的势力迅速增强,活动的区域相当广泛。在最北面,巴族到达了陕西南部汉中市、安康一带,今天的大巴山脉就名源于巴人。在东边,巴族似乎一度控制过汉江中上游地区;在南面,巴族仍保留了清江上游的老根据地。到了商代后期,活动在汉水流域的巴人已经和中原地区的商人发生联系,并且一度成为臣服于商朝的“子爵国”。但是在公元前12世纪,由于殷商统治者的暴虐,巴人转而与西迁徙(余略)。
名人
历史名人
巴肃:东汉名士。字恭祖,渤海人,据记载,他与窦武、陈蕃共谋杀宦官,整饬朝政,事泄后遭到朝廷通缉。他到县令处投案自首,县令欲弃官与他一块逃跑,他坚持不肯。后遂被杀害。
巴泰:清代汉军镶蓝旗人。以善战著称,因功封一等子爵。官至中和殿大学士。
巴蔓子:战国时期巴国人,官至将军。周朝末年,国内大乱,蔓子向楚国求救,答应若楚出兵剿乱,则许给楚国三座城池,楚国出兵援助了巴国。内乱平定后,楚王派使者前去接收三城,蔓子说:“藉楚之灵,克济祸乱,诚许三城,可持吾头往谢,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当使者事实丰蔓子的头回报楚王时,楚王敬佩他为人臣子的忠义气节,就以上卿之礼厚葬其头,巴国则重葬了他的尸身。
现代名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巴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巴忠倓中将
巴忠倓(1930—),山东省烟台市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科长、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处长、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85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司令员。1992年12月至1996年2月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所务委员会主任、高级研究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2月28日由解放军少将军衔改授武警少将警衔,1993年晋升为武警中将警衔。
郡望堂号
郡望
高平郡:晋朝时将汉代原有的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在昌邑市,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
渤海郡:西汉始置,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县一带)。辖地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堂号
双卿堂:源出战国时巴国将军巴蔓子,因巴国发生内乱,出使楚国,要求楚国出兵平乱,答应楚国,乱平后,割给楚国3座城。楚国出兵平了巴国乱后,向巴国要城,巴蔓子对楚国使者:“城不能割,请拿我的头谢楚王。”说罢,自刎而死。使者带了巴蔓子的头见楚王。楚王对巴蔓子的忠君爱国,非常佩服,就用葬王卿的礼节葬了巴蔓子的头。巴国也用葬王卿的礼节,葬了巴蔓子的尸身。
此外,巴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平堂”等。
巴姓宗祠
四言
源自远古;
望居高平市。
——佚名撰巴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巴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名联八顾;
识冠三军。
——佚名撰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渤海人巴肃,字恭祖,刘宏时,与外戚窦武、太傅陈蕃等谋划诛杀宦官,事泄而遭党之祸被杀。“八顾”,指东汉士大夫互相标榜,称巴肃及郭泰等人为八顾。“顾”,指能以自身德行影响他人。下联典指战国时人巴宁,才识极高,能判断利害并果断决策,使三军不致迷惑。
五言
官封一等爵;
利富数世财。
——佚名撰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二等侍卫巴泰,汉军镶蓝旗人。以善战称,因功封一等子,官至中和殿大学士。下联典指秦代巴寡妇清,其夫得丹穴,擅利数世。妇能守业,用财自卫,人不敢犯。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七言
蜀锦囊珍苹研;
汉铜鑪篆鹧鸪香。
——清·巴慰祖撰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巴慰祖撰书联。巴慰祖,字俊堂,歙县人。官侯补中书。通文艺,精古今文字。
卓锡已看新法界;
检身犹听旧钟声。
——清·余光生撰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人余辉生撰题忠县巴王台联。巴王台,一名巴子台,在巴县城东巴王庙后面。传为战国时巴国将军巴蔓子观看士卒演练的瞭望台。
楚子何曾留寸土;
将军依旧镇三巴。
——佚名撰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重庆渝中区巴蔓子墓联(节录)。《蜀中名胜记》载:巴蔓子墓”有石麟石虎,相传为古时巴君冢”,“俗呼古陵,亦曰巴子冢矣”。
十言
不谢三城,足见忠贞义气;
尊称八顾,永传令闻芳名。
——佚名撰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巴国将军巴蔓子。相传,巴国当时内乱,向楚国求救,许酬以三城,蔓子不许,说“将吾头往谢之”,乃自刎。使者持其头回楚,楚王葬以上卿之礼。巴人亦以上卿之礼葬其尸体。下联典指东汉名士巴肃的事典。巴肃,字恭祖,渤海人。他与窦武、陈蕃共谋杀宦民,整饬朝政,谋泄遭到朝廷通缉。他自诣县令投案。县令欲弃官与之俱逃,他坚持不肯,并说“有谋不敢隐,有罪不逃刑”。后遂被杀害。
参考资料
《姓氏寻宗》巴姓——历史来源.今日头条.202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