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超勇号

超勇号

超勇级撞击巡洋舰,世界上第一级完全摆脱风帆时代臼的非装甲巡洋舰

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设计师伦道尔设计。

概况

超勇号撞击巡洋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承造,后船体部分转包给米切尔船厂建造。造价共计65万两白银,同级舰扬威号。在中国定购该型舰后日本也跟风向智利转购了一艘同级舰命名“筑紫”号(日语: つくし)。

“超勇”舰于1880年11月4日下水,“扬威”于1881年1月29日下水。两舰于于1881年11月22日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舰船资料

超勇舰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排水量1350吨、动力为2座往复式蒸汽主机,6座圆式燃煤锅炉(日本“筑紫”为4座),双轴推进,功率2600匹马力、航速15-16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煤舱正常载煤250吨,最大载煤量300吨。舰身为铁质外包钢板、甲板装甲0.27寸,炮塔装甲1寸,司令塔装甲0.5寸,舰水线下11英尺处装有撞角,全舰编制137-140人,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规定该舰管带为参将衔。主要武器:阿姆斯特朗10主炮2门(每门炮重25吨,26倍口径)、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门、阿姆斯特朗9磅炮2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37mm单管哈乞开斯炮4门、4管诺典费尔德炮2门、舰载杆雷艇2艘(分别命名为“杆雷”’守雷“)。

军官

“超勇”舰 首任管带林泰曾(1881年8月任,1885年10月调),继任管带黄建勋(1887年4月代,1889年2月20日署)。

“超勇”舰帮带大副杨用霖(1885年调),翁守瑜(1892年任),福建闽县人,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超勇”舰船械大副郑文超

“超勇”舰枪炮大副刘冠雄(1894年之前任)。

“超勇”舰二副周琳,船生出身。

“超勇”舰总管轮黎星桥,光绪六年参军,机匠出身。

“超勇”舰大管轮邱庆鸿,机匠出身。

“超勇”舰二管轮叶羲恭,机匠出身。

超勇号舰史

清廷早在筹办海军之初,即有购买铁甲舰的计划,但因为经费短绌、议论不齐,“五六年而迄无成者”。先期从英国购买的几艘蚊子船只能充作浮动炮台用,根本无法出大洋作战。而东海岛日本则凭借几艘近代化军舰,有恃无恐,屡屡在朝鲜琉球王国、台湾等问题上生事。面对这种寇氛日逼的严峻局面,中国急需一种能够震慑日本海军的军舰,于是被搁置多年的购买铁甲舰之议再度兴起,一直对购买铁甲舰极为热心的中国近代海军创始人之一沈葆祯,甚至在临终前还上了一道遗疏请求速购铁甲,并因铁甲舰未能尽早购回而对当时主持此事的李鸿章颇有微词。但李鸿章也正处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解拨的海军经费迟迟没有到位,一切都只能是空谈,徒叹奈何。

恰在此时,驻德公使李凤苞发来一封信件,称“近日各国议停造铁甲,如可缓办,犹为合算”,并说如果要购买铁甲舰,必须提前做好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即船坞、炮台、水雷洛杉矶快船队,而快船的作用尤为重要“若铁甲无快船辅佐,则孤注而已”。以中国现有的海军经费购铁甲确实不大可能,而购买几艘快船却是绰绰有余的,于是李鸿章便和海关税务司罗伯特·赫德商讨,赫德也赞同李鸿章的意见,认为“先购快船,再办铁甲为是”。

在这之前,1879年6月15日,中国海关驻伦敦税务司金登干曾向赫德详细介绍过阿姆斯特朗公司设计师伦道尔最新设计的一种非装甲巡洋舰:“时速16海里,排水量1350吨,吃水15英尺,机器被水下舱板遮蔽,用煤堆保护。装备2门25吨新型后膛炮,足以穿透海上的任何铁甲舰,一门安装在舰艏,一门安装在舰尾,均绕枢轴旋转,可向前方和舷侧目标射击。此外尚有小炮及鱼雷装置”,并称这种军舰“将被证明比其他各种巡洋舰优越”,对中国已经购买的蚊子船将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罗伯特·赫德于是极力向李鸿章推荐这种军舰,李鸿章对这种造价仅9万英镑,而且能够“追赶碰坏极好之铁甲船”的快船兼碰船相当感兴趣,在看了详细的图纸、资料,并征询了驻华法国海军军官的意见后,于12月9日一锤定音,委托赫德向阿姆斯特朗公司定购2艘,并于11日奏报清廷。

接到李鸿章的委托后,一向以精明著称的赫德认为此项工程办得好坏将影响到以后对华的军火贸易,以及英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中国海军的控制程度。于是专门写信给在英具体办理此事的金登干,着重强调了军舰在平静水域的标准航速必须超过15节,并告诉金登干,李鸿章鱼雷快艇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得到的舰载鱼雷艇速度必须达到17-18节。金登干接信后不敢怠慢,立即与阿姆斯特朗公司签订了合同。

接到这份来自中国的订单后,阿姆斯特朗公司对工程进行了分工,阿姆斯特朗公司自己承接老本行——火炮的设计制造,舰体则转包给米切尔船厂建造。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巡洋舰就这样在英国开始投入生产了。当时同在船台上的还有一艘由智利海军订造的同级巡洋舰,即后来转售给日本的“筑紫”舰。

军舰建造过程中,罗伯特·赫德金登干二人还是比较尽心尽力的。赫德听说舰体将在一个不很出名的船厂生产时,非常不放心,异常详细的询问了米切尔厂的生产规模、技术能力、造船历史,并屡次叮嘱金登干注意舰体一定要坚固,希望造出二条“第一流”的军舰。二人还就军舰设计上的问题多次往复函商,例如因为原计划中的舰载鱼雷快艇过大、过重,将影响军舰的布局和航速,遂和厂方以及船东——李鸿章协商,改成了2艘轻巧的可以施放杆雷的汽艇。赫德提议安装的固定的前膛炮也在金登干的建议下改为先进的可以旋转的后膛炮等等。

整个建造过程,历时将近一年,1880年10月14日第一艘巡洋舰下水,随后不久,第二艘也下水。二舰当时在英国分别被称为“伊奥塔”号(iauta)和“卡帕”号(Kapa)。同年12月27日被李鸿章命名为“超勇”、“扬威”。

当两艘军舰建造接近尾声时,中国国内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巡洋舰做前期准备。1880年10月7日,李鸿章奏请清廷,从原为将来购买练船而训练的练勇中挑选了4名官弁、306名水勇,交由丁汝昌、洋员葛雷森训练,组成赴英接舰部队。1880年12月23日,丁汝昌、葛雷森偕文案马藻、解茂承,医官江永乘法国船赴英接收军舰,林泰曾邓世昌蓝建枢、李和、杨用霖、章斯敦等则率接舰部队随后乘经过改装的招商局“海琛”号商船于27日从上海出发赴英。

丁汝昌等一行先期到达英国后,参观了位于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公司,亲自监督“超勇”、“扬威”二舰试炮。并前往伦敦,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受到英国女王的接见,1881年4月22日在金登干的陪同下拜访了英国皇家海军部,和英国海军提督凯古柏、海军部总工程师斯图尔特、军舰设计家巴纳贝进行会谈,并参观了英国最新式战舰的模型和图纸,这是中英两国高级海军军官的第一次历史性的交流。同日晚,满载中国水兵的“海琛”轮抵达英国伦敦,第一次看到古老中国年轻的水兵和飘扬着龙旗的轮船,英国举国上下为之轰动。

两天后即4月24日中午,接舰官兵到达纽卡斯尔,在阿姆斯特朗公司对面的小岛上开始接受紧张的培训。这批陌生的来自遥远中国的水兵,给英国皇家海军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听说中国将派出水兵时对水兵素质表示担忧、不放心,到真正见到中国水兵的表现后,罗伯特·赫德称赞“如果船的质量是好的,中国水手们可以把船开得同英国水手们一样的安全”,中国的海军第一次登上了世界舞台。

1881年7月14日、15日,“超勇”、“扬威”在中方官员的监督下,再次进行了航速和武器的测试,时速达到16海里,符合设计要求。因为中日关系紧张,远在北京的李鸿章对原本应该在4、5月份交船的“超勇”、“扬威”迟迟不能回国,而对英方没效率的工作极为恼怒,赫德也发出电报质问金登干“巡洋舰是否永不开航”。在多方催促下,7月27日前“超勇”、“扬威”在母厂进行了最后一次检修,随后8月2日中国水兵登上二舰接收。

8月3日凌晨,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在海军留学生监督日意格的陪同下从伦敦乘火车抵达纽卡斯尔,当日下午2时,在鼓乐声中,曾纪泽亲手将龙旗升上“超勇”、“扬威”的桅杆,二舰礼炮齐鸣,这是中国龙旗第一次在英国本土飘扬,英国海军部总工程师斯图尔特、尼尔·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员工、家眷及附近的居民和中国接舰官兵一起见证了这历史性的时刻。当天纽卡斯尔市市长向丁汝昌发电报致敬,市议会也一致通过向丁汝昌呈献一份祝辞。

在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8月9日,“超勇”、“扬威”汽笛长鸣向出生地告别,“带着当地居民的最好祝愿离开纽卡斯尔”,二舰后在普利茅斯军港作短暂停留,等待与前往伦敦进行告别拜访的丁汝昌一行会合。8月17日清晨,丁汝昌乘坐“超勇”舰率“扬威”一起离开普利茅斯驶向大洋。22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此后二舰失散,“超勇”于8月31日驶抵赛得港,而“扬威”因为燃煤用尽,在海上漂流了2昼夜,历尽艰险后于9月5日才到达赛得港。9月10日二舰出苏伊士运河时,“扬威”螺旋桨被礁石碰坏,经过紧张的修理9月14日离开苏伊士,10月1日抵达加勒,10月8日,二舰到达新加坡,中国领事左子兴上舰参观、慰问。此后进入了南中国海,10月15日抵达香港特别行政区,途中救起了遇难的中国渔民。“超勇”、“扬威”此次航行途经各国“均鸣炮祝贺,以为中国龙旗第一次航行海外也”,沿途的华侨争相在海边观望祖国的海军,称这是“百年未有之光荣”,虽然航程充满波折,但作为中国海军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这一页将永远镌刻在中国海军的历史上。

二舰在香港稍作补给后18日到达广州外江口,两广总督张树声亲率文武官员登舰参观、慰问。1881年11月22日历经风涛的“超勇”、“扬威”抵达大沽口,加入创建中的北洋政府水师,北洋大臣李鸿章亲赴大沽口登舰验收,并乘往旅顺视察口岸形势,筹划旅顺炮台的修建。清廷对接舰有功人员进行了褒奖,并分任林泰曾邓世昌为二舰管带。

“超勇”、“扬威”两艘近代巡洋舰的加入,使得北洋海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步上一个新台阶,在二舰回国之前,中国拥有的军舰除“扬武”等少数几艘外,大都是军民两用的炮船兼运船和一些蚊子船,战斗力相当有限。“超、扬”二舰虽存在一些缺陷,但在设计、武备水平等方面与当时西方列强同类军舰相当,因此在“致、靖、经、来”回国之前,“超、扬”在北洋水师中一直属于主力军舰,活跃于各种政治、外交事件中。

沉没

1894年,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爆发,清政府应朝鲜请求出兵平乱,“超勇”、“扬威”和“济远舰”、“平远”、“威远”等一起担负了护送陆军前往朝鲜的任务。7月25日,日军在丰岛偷袭中国军舰和运输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这时的“超勇”服役已达十余年,舰体严重老化,甚至到了“一放炮帮上直掉铁锈”的境地,但由于北洋水师从18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起,由于海军经费被挪用,未能再购一舰一炮,元老舰“超勇”也只得老当益壮,奔赴战场。

1894年9月16日凌晨,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师主力护送陆军往大东沟登陆,“超勇”、“扬威”随队同行。17日中午10时30分,“镇远”舰前桅哨兵发现日本舰队,战斗警报响彻北洋政府各舰,丁汝昌下令舰队起锚迎战,“陈旧的超勇、扬威二舰,照例拔锚费时,落在后边,后亦疾驰,配置就位”。12时20分,丁汝昌命令舰队将阵形变换为“犄角雁行小队阵”,以“定远”二铁舰为先导,迎击日本联合舰队。“超勇舰”被编于右翼末端。12时50分旗舰“定远”右主炮发出一声怒吼,闻名中外的黄海海战就此爆发。

战斗打响后,日本第一游击队见北洋水师来势凶猛,又因“畏定、镇二船甚于虎豹”,故在距离北洋水师五千公尺以外突然向左大转弯,直扑右翼的“超勇舰”。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在进至距“超勇”三千公尺时,开始炮击,“高千穗”、“秋津洲号防护巡洋舰”、“浪速号防护巡洋舰”随之开炮。“超勇”虽处绝对劣势,仍拼死作战。下午1时零8分,“吉野”被击中,甲板上发生爆炸,“高千穗”、“秋津洲”也先后中弹受伤。但“超勇舰”终究敌不过新式的日本战舰,下午1时20分,一颗敌弹击入受伤累累的“超勇”舰舱内,引发大火,全舰顿时被黑烟笼罩。在日舰的不断炮击下,“超勇”右舷逐渐倾斜,但“犹以前部炮火发射不停”,当日本军舰“比睿舰”闯入北洋水师阵中,企图抄近路与本队会合时,恰好和“超勇”相遇,“超勇”官兵在烈焰升腾中,一面救火,一面发炮攻击“比睿”。之后,日本本队绕到北洋舰队阵后,聚攻“超勇”,孤立无援的“超勇”在日舰炮火的集中攻击下,于下午2时23分最终沉没于东经123度32分1秒,北纬39度35分的黄海海域之中。

参考资料

北洋水师巡洋舰:“超勇”号介绍《舰船知识》网络版.mil.news.sina.com.cn.201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