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由商务印书馆于2011年12月1日出版的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服饰的图书,《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的作者是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中国文学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系统考证中国服饰文化的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1981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郭沫若作序,全书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见解独到,至前人未至之境,发前人未发之论,为沈从文从事文物研究以来成果之结晶。该书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至今被认为是这个领域内的经典著作。该书创作历程凡二十余年,典型体现了上世纪后半叶中国的学术生态。商务印书馆和上海书店出版社均有出版该书。2011年该书入选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三辑。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内容涉及的时期起自商朝迄于清代,对三四千年间各个朝代的服饰问题进行了抉微钩沉的研究和探讨,全书计有图像700幅,25万字。该书所叙是服饰,但又不能仅以服饰论之。从服饰这个载体,不难窥见中原地区历代朝野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俗、哲学、伦理等等诸多风云变迁之轨迹。这也正是全书的宝贵价值所在。该书以札记形式,考证、记录、梳理优良著称。
编纂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从文学创作转向物质文化史研究,而编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不是一个适合修史修志的年代,其间经历史无前例的文革,动乱、折腾不断。考察此著作编撰过程,此书出版过程的多命运、沈从文在艰难处境中的坚持、体现的学术毅力,对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贡献极大。
早在1960年4月,沈从文在给大哥的信中,就透露了准备编写一部中国服装史的计划。但这一工作没有立即受到历史博物馆领导的重视。此后,沈从文多次呼吁编印服装图录。1962年9月,他在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党委的信中说:当时编印的文人画册太多,这些对实际工艺生产用处不大,很多工艺在花纹图案和造型上因为没有更多可供参考的资料,往往取法晚清,日趋纤巧繁琐,在国外展出上已不大能引起注意。因此,他建议多印点十七八世纪的丝绣等专题图录,以补救当时工艺美术所受的不健康影响。
到1963年,沈从文的服饰资料收集工作已有所进展,但也面临很多困难。当年4月9日,他给历史博物馆馆长龙潜的信中表示,愿意尽余生就服装和丝绸花纹历史发展摸下去。同时也陈述了搜集材料的困难情况,分散于国内各地绫罗绸缎不下十来万件,相关图书数千册,此外还有佛经封面、画卷、册页、隔水及包袱和其他文件上的无法计算的丝织物残料。如此多方面的材料,收集起来需要花费巨大精力。他希望把能照的用彩色片照下,应画的把单位图案画下来,再根据这份第一手资料来作分析判断,所谓研究工作,自然就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工作逐渐引起历史博物馆领导的重视,决定开展专题研究,还根据沈从文的要求,专门调新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的范曾,与馆里美术组的相关人员一起,担任此书的绘图工作。
沈从文编撰中国古代服饰资料的工作,逐渐引起了高层的注意。1963年8月,历史博物馆将沈从文等人的编撰工作用简报的形式通过文物局上报文化部。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看到工作简报后致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要求明确范围,逐步完成,并指示说:沈从文先生虽然身体不好,不能每日上班,但遇重要课题应派人去他家请教,或分一题目在家中研究,希望他把多年研究所得贡献出来。
就在这一年,周恩来在一次会见文化部领导时,谈到他到国外去,常常会被邀请参观服装博物馆、蜡像馆等,中原地区是世界文明古国,在服饰艺术上很有特点,是不是也应该有个服装博物馆,有部服装史呢?总理问有没有人能够写出一部中国服装史。在场的齐燕铭说,这个事情沈从文可以做。周恩来当场表示支持。
1963年12月,齐燕铭在文化部党组会议上,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要求中国国家博物馆做好《中国古代服饰资料》的编撰工作。这一指示引起了历史博物馆领导的高度重视。决定由副馆长陈乔主持这项工作,馆长业务秘书陈鹏程和陈列部主任王镜如拟定工作计划,并扩大了服装资料的编撰队伍,沈从文担任主编,负责搜集编排材料,组织全书编撰工作,分工文字说明撰写。全书所需图录由沈从文提出,由陈列部美术组陈大章、李之檀、边宝华、范曾等临摹绘图。
年底,王镜如召集编写组制定工作计划、进程及图片临摹绘制的相关规范。沈从文在会上提出具体的图版目录,并经反复讨论修改后确定下来。1964年初,全书雏形已经形成了。在给大哥的信中,沈从文说:《中国服装资料选集》预定五月前完成,有200幅正图,上百副图和20页首饰图片。他觉得工作压力大。他要查大量图书,为200页图录做适当说明,每条说明500-1000字,3月到4月底得交稿。除每页说明外,还要写上万字的总论。他估计这本书10月就能出版,而且一定还像本书,有分量,有内容,可以为各方面解决许多问题,也可算是我在馆中学习文物的一份成果。他还设想,如果体力来得及,大致将继续把每一朝代专编一册,这么编下去,一年一本。
但是,这种集体活儿,对于个性极强的沈从文来说,也有种种不适应。他抱怨稿件得层层审批,得照领导的意思说些习惯话,材料获取上也有很多不便。他希望到兰州市、洛阳市、敦煌市等处走走,但馆里经费有限,且杂事太多,抽不出时间。由于都是文物,所以连本馆的材料都不容易调动,故宫的材料也看不到,很多时候只能靠记忆。尽管如此,他毫不懈怠,每天都要完成6000字的说明文字。
1964年4月30日,《中国古代服饰资料选辑》中的隋唐五代十国部分编写完成,送文化局和文化部领导审查。文化局局长王冶秋接到书稿后非常重视,先后送康生和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审查。文物局领导和相关专家王振铎、王世襄都提出了修改意见。随后编写组根据领导和专家意见进行了讨论和修改。
6月6日,历史博物馆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举行联席会议,协商该书的出版规格和交稿日期。出版社高度重视,准备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献礼的重点图书推出。不久,历史博物馆将该书已完成的宋元明清部分的图版和文字说明送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审查。王冶秋要求在十五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出版,可先出一本,再陆续印出。整本书署名历史博物馆,文字说明署名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资料选辑》的完成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康生题写了书名,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亲自写了序言。但财经出版社在国庆前并没有完成出版。原定9月10日让沈从文去看说明文字的最后清样,由于中华书局排版延期,这事儿推迟了半个月,自然就赶不上国庆前出版了。按照原计划,校订完成后,出版社拟出七份打印稿,分送文化部、文化局、历史博物馆领导和北京大学翦伯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萨空了及科学院专家阅读提意见,沈从文再综合各方面意见,斟酌修改说明文字,再送文化部、文物局,让相关领导做最后决定是否可以付印。要求如此严格,出版自然就延期了。
《中国古代服饰资料选辑》的出版延期正好赶上毛泽东关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舞台的批评意见引起讨论。历史剧等好些文艺作品都受到了批判。编写组此时召集了一次会议,主题虽是讨论沈从文写的《后记》,但却有人提出要按新的政治要求对全书进行修改。不久编写人员大都奔赴各地参加四清运动,修改工作无形停顿下来了。这中国一拖就拖到了文革后期。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时,有群众认为,《中国古代服饰资料选辑》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是未出笼的大毒草,沈从文是滥竽充数的假专家,假里手。沈从文被迫做检讨。他说:图录还不成熟,不是工农兵的方向,是专家和干部的方向;所选图片中,佳人占了相当部分;这部图录本来意图之一是要给从事特种工艺生产的老师傅看,给古代歌舞剧提供参考,但说明文字烦琐,很多地方支离附会,只符合资产阶级欣赏趣味,不适合给老师傅看。
由于部分群众批评资料工作,把历史博物馆资料室几万张卡片一律当成牛鬼蛇神。沈从文不能搞新的资料工作。更可悲的是,他手头的资料几乎散佚尽。1966年8月起,红卫兵多次去沈从文家抄家。他出版的旧作和编写服饰研究的资料统统被抄走或焚毁。他的三间房屋,有两间让出来分给工人同志住。他剩余的资料一间房子堆不下,由表侄黄永玉做主,以每公斤七分钱的价格当废纸卖掉。
1969年底,沈从文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在五七干校,他分别给历史博物馆革委会委员王镜如和高岗写信,托儿子沈龙朱转交。他要求回到北京,在那个二丈见方原住处,把约六七十万字材料亲手重抄出来,配上应有的图像,上交国家,再死去,也心安理得!沈龙朱将信转寄给王镜如后,又特意去跟王镜如谈了一个多钟头。王镜如认为将这封信上交恐不恰当,婉拒了沈从文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沈从文颇为自豪的业务成就,沈龙朱体会出的王镜如的意见是:那是还没有经过批判的,不能把它们全看成是方法全新的,唯物的。要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沈从文给高岚的信,龙朱认为可能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就留下来没有转交。
1972年初,沈从文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请求允许回京,发挥余热,完成《中国古代服饰资料选辑》的编写工作。沈从文的请求得到批准。2月4日,他在妻子张兆和的陪同下回到北京。不久,国家文物局传来消息,要他重新校对《中国古代服饰资料选辑》书稿,准备出版。沈从文趁机取回书稿,抓紧校阅,有时甚至一手捂着反复鼻出血,一手工作。1973年5月,沈从文将24万字的《中国古代服装资料选辑》文字说明稿改好上交。交稿后沈从文心情非常愉悦,觉得比过去写的小说总和似乎还有分量。
但交稿后一个月没消息,沈从文很着急。他担心通不过,出版不了。于是想着自费印一些,分送给若干省市博物院供参考,也算是近年学习一部分的总结。交稿半年后仍无回音,沈从文终于忍不住了。他给历史博物馆馆长杨振亚写了一封长信,希望能够退还稿件,以便自己尽可能争取时间从文图两方面加以整理补充,即便不能出版,至少还可作为馆中美工组同志一份永久参考资料。1974年3月,沈从文再次请求历史博物馆退还书稿,以便重抄及补充附图。8月14日,沈从文致信副馆长陈乔,要求退还书稿。20日,沈从文又给同事陈大章、李之檀写信,请他们帮忙要回书稿。
其实,历史博物馆此前已向文物局打报告,请示对书稿的处理意见,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复。历史博物馆领导为了不影响沈从文的工作,决定将文字说明稿退给沈从文,但图像部分继续留在馆里,直到1976年才退给沈从文。沈从文拿到书稿后,立即进行修改补充,并从荣宝斋、工艺美术学院等单位寻求摹绘附图的解决办法。
由于工作繁重,沈从文希望能有助手。他曾多次写信给历史博物馆,希望馆领导能帮助他争争时间,即早为这工作抽调一二专人(有可能或外调一二美院教人物画的来参加,这工作,不少人都乐于参加的),来和我共同工作。但历史博物馆领导告诉沈从文实在抽不出人来帮忙。
通过其他渠道,1975年左右,沈从文晚年的两位重要助手王序和王亚蓉,开始进入了沈从文的工作班子。王序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文艺兵,休假回国期间参观历史博物馆时结识沈从文。转业后进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文物修复、古墓考察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1975年,中国人民大学杨纤如教授介绍王亚蓉到沈从文家寻求资料,沈从文自此认识王亚蓉,后来请王序帮忙将她推荐到了考古所。
两位助手白天在考古所工作,下班后准时到达沈从文所在的东堂子胡同的小屋,像从事第二职业一样,一起编撰服饰史。沈从文常常在他们未下班前就打电话嘱咐到沈家来吃晚饭,他烧的红烧肉和红烧猪蹄都很好吃。此外,沈从文还带着他们挤公交去北京故宫武英殿、历史博物馆或民族文化宫展览馆查找资料,两位助手从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沈从文对两位助手的工作很满意,他们不仅修订服饰研究,还展开了一些新的研究专题,这让沈从文充满了信心:身边有二得力助手为绘图(手又敏捷,又准确),不甚费力,既已完成大小不等专题七八个。照此条件,把四十个研究中的空白点,为一一填满,或许是作得到的事!
1977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分离出来,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胡乔木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胡乔木对沈从文是熟悉的,早在1953年,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胡乔木就曾经写信给沈从文,愿意为他重返文学事业做出安排。沈从文当时的内心很矛盾,没有回复这封充满好意的重要来信。25年过去了,胡乔木没有忘记沈从文。上任不久,他就主动提出,可否跟文物局或文化部商量,调沈从文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以保证完成他那本有意义的服饰研究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刘仰峤从王序和王亚蓉那里,逐渐了解到沈从文工作条件的艰苦。1977年,刘仰峤到沈从文处了解他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情况,并如实向胡乔木做了汇报。在胡乔木的亲自关心下,沈从文的工作关系从历史博物馆调到社科院历史所,其职称由调入时的副研究员晋升为研究员。
沈从文的住处非常小,主要助手王序又不能保证工作时间,这些都不利于工作的展开。1977年9月中旬,沈从文致信胡乔木,请求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写出这封信后,沈从文对所提条件并不抱太大希望。但社科院干事雷厉风行,很快就满足了沈从文的这两个要求。10月6日,社科院在友谊宾馆为沈从文租用两个大套间作为他的工作室,让王序、王亚蓉、李宏作为他的助手全力配合他做最后定稿工作。同时,还借调在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工作的北大历史系研究生胡戟协助校对部分文献。沈从文妻子张兆和也参加了这一工作。
工作班子效率很高,1979年1月,这部著作整理完成,交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沈从文在友谊宾馆继续进行一些收尾工作,并等候看校样,直到3月才搬出去。
沈从文获悉轻工业出版社拟与日本讲谈社合作出版该书,坚决不同意。手稿转到人民美术出版社,该社也计划与日方合作,沈从文再次撤回书稿,并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梅益写信说:我不能将书交给外国人去印,文物是国家的,有损国格的事我不做,表示愿意将书稿交给国家处理。
梅益向香港商务印书馆主持人蓝真推荐该书,香港商务决定从速出版。1980年1月,香港商务总编辑李祖泽在国家文物局龙文善陪同下访问沈从文,商定此书出版细节。沈从文带着助手重新做了些校订并补充了部分彩图。9月,香港商务印书馆陈万雄亲自来到北京沈从文的住处赠送《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样书。样书八开本,25万字,700多幅图,序言为郭沫若写,书名为商承祚题,署沈从文编著。初版印3000本,300本签名本定价为800港元,其余精装本也要500港币。但一个月内就卖出去了2000本,主要销往东南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这在学术著作的销量中算是很高的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用《要报》的形式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报告了此书作为重点成果的出版情况。不久,此书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胡乔木写来贺信:以一人之力,历时十余载,几经艰阻,数易其稿,幸获此鸿篇巨制,实为对学术界一重大贡献,极为可贺。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将该书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皇、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学术界对该书好评如潮。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孙机称此书为中国服饰史的第一部通史。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研究员威尔第女士认为,该书给搞时装的知道了都会发疯的。著名作家黄裳更是详细地评说道:这是一本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的著作,全书有大量美丽的插图,而文字之美,却使读者感到姿媚转胜。
沈从文认为真正读者应在国内,因此希望该书在大陆增订重印,但遇到了困难。他想重换100种彩色原图,这些材料多在故宫、历史博物馆,要花钱才能使用。他抱怨说再想照六四年工作取得的进展,主观努力即或还不失去勇气,客观束缚却转多。直到1983年,沈从文仍在为增订本做准备。他根据当时新出土的陶瓷壁画增加了原先缺少的原始社会部分,并更换了100幅新彩图。直到患上脑血栓后,他才将工作交给助手。遗憾的是,等到增订本问世时,沈从文已逝世五年了。
作品影响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图书目录
引言
一旧石器时代出现的缝纫和装饰品
二新石器时代的绘塑人形和服装数据
三新石器时代的纺织
四商代墓葬中的玉、石、陶、铜人形
五周代雕玉人形
六周代男女人形陶范
七战国楚墓漆瑟上彩绘猎户、乐部和贵族
八战国帛画妇女
九战国楚墓彩绘木俑
一零战国彩绘溱上妇女群像
一一战国雕玉舞
一二战国雕玉小孩和青铜弄雀女孩
一三战国铜鉴上水陆攻战纹
一四战国青铜陵壶上采桑、习射、宴乐、弋猎纹
一五战国鹖尾冠被练甲骑士
一六战国佩玉彩琉璃珠和带钩
一七江陵马山楚墓发现的衣裳服和衾被
一八马山楚墓出土的锦绣
一九西汉墓壁书二桃杀三士部分
二零汉空心砖持战门卒
二一汉贮贝器上滇人奴隶和奴隶主
二二高冠盛装乐舞滇人
二三西汉画像砖
二四汉石刻垂绶佩剑武士
二五汉代陶俑砖刻所见农民
二六戴花钗三女仆
二七汉望都壁画伍佰八人
二八汉代舞女
二九汉画刻中所见几种骑士
三零汉朱墓石刻
三一汉、魏晋墓壁画男女像
三二汉石刻簪笔奏事官吏
三三东汉墓彩绘壁画和石刻
三四汉讲学图画像砖
三五汉武氏石刻贵族梁冠和花钗
三六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几件衣服
三七汉代锦绣
三八东晋竹林七贤图砖刻
三九晋女史箴图中八舆夫
四零晋女史箴图临镜部分
四一南梁琴图部分
四二晋六朝男女俑
四三戴菱角米巾披鹿皮裘的帝王和二宫女
四四南北朝邓县画像砖妇女和部曲鼓吹
四五北朝景县封氏墓着袴褶佣
后记
再版后记
沈从文学术年表
一部文献与文物多元结合的学术名著(王亚蓉)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豆瓣读书.202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