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
耿直(1895~1918),字端人。出生于澄城县南十甲沟村,是民国将领。
1910年耿直由警察学堂毕业,被派往澄城东南隅之寺前镇办巡警所。在寺前镇办警务之暇,常钻研射击要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闻讯后昼夜兼程奔赴西安市参加反清战斗,嗣在军政府外交司为宋向辰充弁卫。1915年,与郭坚密商,拟起兵响应西南。后任“陕西靖国军招讨使”。郭坚渡河东征以后,任“警备军”统领。进行西安起义,以混战而告失败。树起靖国军旗帜后吗,任副司令。后在蒲城县阵亡。
人物生平
耿直(1895—1918),字端人,交道十甲沟人。父耿元耀,清末武举。1908年由县立高小毕业,考入警察训练所,1910年毕业,至寺前镇创办警察所。受严维翰、杨子廉等影响,矢志维新,与西安同盟会之宋相臣、范耀明相联系。
1911年,西安市反正,耿直闻讯驰赴西安参加战斗,为军政府外交司长宋相臣作弁卫。省垣光复后返回大荔县,与蒲城郭坚号召渭北精壮成立冯军,投入东路战斗。共和告成,冯翊军编入陈树藩之陕西陆军第六混成旅。袁世凯阴谋篡权,派陆建章为陕西省督军,耿直出走晋西南,结识民党李岐山等,策划“反袁逐陆”,北洋政府悬重赏通缉不得。
1916年2月21日,高峻、曹世英、郭坚、耿直以陕西护国军名义,在白水县宣布独立,因陈树藩背信弃约,起义军在蒲城县受阻被逼转移。郭坚、耿直率军北上。一路,耿直身先士卒,恃其神枪,攻无不克,连下同官、宜君县、洛川、富县、绥德县、米脂县,定边县等十余县。4月,陈树藩趁渭河平原空虚欲取代陆建章。郭坚、耿直回军南下,至耀州区、三原县,关中震动,又迅即进占宝鸡市各县。“逐陆”后,郭坚、耿直分任陕西游击军司令、副司令。后改编为陕西警备军司令、副司令。丁巳复辟,郭坚出兵讨伐。陈树藩乘机分化,升耿直为警备军司令。郭坚受陈树潘、阎锡山围剿败回咸阳市,耿直巧与陈树藩周旋,秘密护送郭坚去凤翔区。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回忆:“耿忠于党,陈不之知,陈的聪明诈骗,部下害怕,耿能使陈一点不觉,才略可谓在陈之上。”
1917年8月,耿直派参谋范润生至广州市见孙中山。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委任耿直为陕西靖国军招讨使。10月,高峻、郭坚、曹世英、刘锡麟一致同意耿直提出的“倒陈计划”。按照计划,高峻于12月3日在白水宣布独立。陈树藩急调重兵围剿。耿直正准备在西安市向陈树藩发难,而刘锡麟亦欲借陈树藩用兵白水县,要在临潼区截取北京运往新疆的一批枪械,不能来西安接应。刘锡麟派其部属廉安儿来西安,图谋刺杀陈树藩。9日,廉安儿随耿直进督军府见陈树藩,因临事慌张,刺杀未成。10日晨,耿直电话告陈:廉安儿果有行刺企图,请陈亲自发落。得陈同意,派精壮押解廉安儿,二次进督军府行刺。精壮解廉安儿至督军府,适值渭河平原道尹陈友璋来向陈树藩辞行,精壮分辨不清,将陈友璋击毙。陈树藩逃出督军府,急急调集兵力,向耿直猛扑。耿直据守钟楼至南门一线,以不足600人与陈树藩3000之众激烈拚搏。陈军死尸遍地,不能得逞。高峻于10日突围,撤向纵目。刘锡麟于11日赶来接应,但截枪后所编新兵,一触即溃。曹世英联络不灵。郭坚路远迟迟不到。耿直坚持三昼夜之后,于13日晨整师由南门撤出,西安市发难遂告结束。数十年之后,西安人仍常常提到“耿直打炮”之盛况,于右任题耿直小照云:“覆局何尝古异今,义旗虽倒果成因。英雄关内知多少,血战长安有几人。”
耿直撤离西安,与郭坚会合,至周至县,按孙中山委令,成立陕西靖国军,推郭坚为司令,已任副司令,通电各地,声讨陈树藩,揭开陕西靖国军时期的序幕。
陈树藩东路无战事,全力压迫郭、耿,耿退守岐山县、凤翔区一隅。耿直在岐山战八昼夜,突围至富平美原与高峻会合,攻战白水县。郭坚随后赶到。
1918年1月25日,郭坚、耿直出兵蒲城县。陈军李天佐一闻耿直之名,节节败退。耿直亲率所部最先由西门南侧登上城头,打开西门,占领城内西半部,胜利在望。部下因争夺缴获马匹等发生混乱,又遇岳维峻回家在城内,帮助李天佐拚死厮杀。耿直左臂负伤,从城上跳下,奋力突围,死于枪林弹雨之中。耿直罹难后,其弟耿庄带领部队继续投入陕西靖国军战斗。
1923年,葬于本县原畔,建立耿直陵园,于右任书纪念碑及墓志铭。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父,朗亭公对子辈要求严格,白天命其在私塾学习,夜晚严格督促复习功课,平时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使耿直幼小的心灵受到启迪和教育,逐步树立了勤奋、诚恳、忠于事业的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暇时也教以骑射之法,耿直初则无法领悟,后乃酷爱成习。耿直内心坚毅果决、嫉恶如仇,而外貌文雅似一介书生。短暂一生中与朋友交往恪守诺言,义气为先,对贫苦亲邻,体贴温恤,时人多赞誉之。
清代末年,帝国主义列强肆虐蹂躏中原地区,丧权辱邦的不平等条约不断签订,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相当激烈,光绪帝接受维新主张,推行新法新政。澄城县虽然交通闭塞,消息阻滞,但是慈禧偕光绪西逃陕西省,赋税派捐有增无减,人民在不甘其扰中也互递讯息,维新思想、革命党人反清的主张也在农村中秘密传播。陕西地方同样进行着一些改良和革新,废除了科举考试,新设了学堂。1908年,耿直在县高等小学上学,其聪慧倍常儿,惟不甚注意科学,独喜习体操,师友多规劝之,直曰:“人生当效班超,立功异域,岂可斤斤从事笔砚间乎!”清末澄城设巡警教练所,耿直毅然考入。此时慈禧与光绪殒命,溥仪登基,革命党人的活动更是风起云涌。耿直在学校开始接受新知识,了解革命理论,体察国家和人民的危难,深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内心忧虑不安,经常忿忿不平。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起义此起彼伏,清政府难顾首尾,革命书籍、传单间或在地方流传,耿直得之如获甘露,读之如饥似渴。1910年耿直由警察学堂毕业,被派往澄城县东南隅之寺前镇办巡警所。在寺前镇首先拜谒吴孤民前辈(朗亭公介绍的),又结识了当地人杨子廉、严文轩诸先生。他们皆属进步人士,均为同盟会员,由于他们常回家小住,关于省城西安市的革命动态、全国各地的革命形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知之较多,因此耿直与之过从甚密,遂成挚友。在其指点影响下,加深了推翻清廷专制、建立民国的思想,与热血青年、有志之士暗地联络,摩拳擦掌,伺机举事。
耿直在寺前镇办警务之暇,常钻研射击要领,心领神会,实弹射击几乎弹无虚发,人称其绝,遂赞为“神枪”。这对耿直以后的戎马生涯和军事活动关系甚大。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陕西省首先响应,耿直闻讯,昼夜兼程奔赴西安市参加反清战斗,嗣在军政府外交司为宋向辰(一作相臣)充弁卫。当时残余清军仍分兵几路攻陕,对革命军不无威胁。为了打击清军的反扑,耿直协同郭坚号召渭北一带健儿千余人,组成“冯翊军”,协同东路军与清军战斗。共和告成,郭、耿所部被改编为巡缉营,隶属陈树藩所统之陕西陆军第六混成旅,郭任营长,耿为连长。1914年袁世凯在解散国会、废弃“临时约法”,于次年秘密筹备复辟称帝,积极培植党羽,安插亲信。藉河南白朗斋(人称白狼)因反袁失败窜入陕西省之际,派陆建章率领十五、十六两个混成旅及直属航空机炮等部声言追剿,进入陕西。袁世凯调张凤离陕进京,委以陆建章督理陕西军务。陆对陕军大加裁汰,陈树藩调防汉中市,巡缉营被解散,郭去河南省,耿匿于永济市。
1915年袁世凯洪宪改元,西南护国军兴,陈树藩又调陕北地区(陆欲借此削陈兵权)。耿直得悉此情,由晋归陕,与郭坚密商,拟起兵响应西南。时郭充陈树藩弁卫,因以告陈,陈亦首肯。耿遂联络渭北豪侠王、李夺、张铎、简吉顺、党玉琨、刘福田、李云龙和陈发荣等200余人,占领澄、白、洛川三县交界之土基镇,并联合白水县曹世英、高峻诸人。他一面使人促陈起兵讨袁,一面从白水向蒲城县进发。陈此时意存观望,竟受任陆予“渭北剿匪总司令”之职,反派兵在蒲城城下迎击。郭、耿、曹受打击后乃退兵陕北地区,重新集结兵力,徐图再起。此事使陆忌陈之心少解,陈因以保存了自己实力。郭、耿、曹、高等千余人不得不作战略转移,攻占陕北20余县,遂吸引陆派商震团追剿至府、神一带。时值各地讨袁护国军并起,先是陈度其势可为,暗使人鼓动郭、耿等南下。陆建章惧,派其子承武率兵进驻渭北,至富平部署未定,即遭陈部胡景翼生擒。陈以陆承武作为交换条件取得陕西省督位,陆建章父子保存了残命,狼狈离陕。陈督陕后,编郭、耿所部为“陕西游击军”,郭为统领,耿副之。
二次革命
1916年,袁世凯帝制活动失败,在全国人民声讨中忧惧而死,由原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黎为了削弱国务总理段祺瑞的军政势力,通过国会提出各省“军民分治”的主张,派李根源为陕西省长。李偕陕西民党创始人井勿幕一同莅任,陈树藩则极力反对。陈为了给李造成掣肘困难,任井勿幕为渭河平原道尹,又将他认为“素无纪律、不堪驱遣”的“陕西游击军”改编为“全省警备军”(按编制属地方行政系统),划归省长节制。改编后又暗令郭、耿监视李的行动,企图使李知难而退。孰知郭、耿与李相见,感到李朴诚相待,谈全国形势高瞻远瞩,议军政人员处世之道,郭、耿二人深受感动,于是耿便与郭私约:今后必须倾心服从李省长的领导。陈的奸计未遂,恼羞成怒,既恨李,尤恨郭、耿。郭、耿所部改编为“全省警备军”时已达七个营,人数约3000以上,虽然枪支弹药不够充实,但在郭、耿的领导下,已经成为一支革命的武装力量。
当陆建章督陕时,陈出于私心,拜陆为师,与陆子承武结为盟兄弟,为博得陆的欢心,常购赠甘肃省罂粟,以示亲近。陈为人狡诈,当袁世凯死时,陈在通电中称袁为“不之祖,共戴之尊”。陈为巩固地位,奴颜婢膝,早为陕西省正直人士所不齿。此时段祺瑞当国,陈又利用保定军官速成学堂与段有师生之谊,倒向安福系加入督军团,公开背叛了陕西民党人士反对北洋军阀的立场。陈自督陕后开征名目繁多的捐税,加重人民负担,遍植鸦片,毒化人民,预征钱粮,对外借款,开全省未有之先例,民党人士对此深恶痛绝。当孙中山先生发出护法靖国的号召时,陕西民党人士和青年军人便提出“反段必先除陈”的口号。耿直不但是反陈斗争的积极参加者之一,而且还在西安市地区组织和领导了这一运动。
陈倒向安福系后,对李根源实行软禁,对井勿幕的行动亦多加防范。其时广东省方面在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下,成立军政府,组织非常国会,孙中山自任大元帅。耿直派“警备军”参谋范润生去广州市,经陕西省在粤议员刘定五、焦易堂和徐朗西等人介绍,得到孙中山亲自接见。孙中山对陕西局势备极关注,多方予以鼓励,即以大元帅名义委任耿直为“陕西陕西靖国军招讨使”,嘱范归陕转告耿直:“必须与民党人士取得联系,开诚协商,共举义旗。”范归后,耿坚定了倒陈的决心,便与焦子静、高峻等商定分头发动倒陈斗争的步骤。
1917年夏,丁巳复辟。此时张钫正在陕西同民党人士宋向辰、樊毓秀等拟约同郭坚率部假道山西省讨伐。商之于陈树藩,陈认为胜可报功,又能扩大势力,败可清除异己,于是欣然允许,并任张为总指挥,总部设在潼关县,派郭坚、王飞虎、胡景翼为东征军,郭为先遣队。陈亲率党玉琨、简吉顺两营及胡景翼部之康指定、阎春旺等部约2000之众,由吴王渡过河入晋声讨。适复辟已以失败告终。
晋督阎锡山电询陕军入晋意图,陈复电指称:“郭所部系叛军,请邻封协同进剿。”郭孤军被围,宋向辰、樊灵山先后牺牲。郭退至黄河岸又遭陈指使王飞虎等部截击,断郭归路。郭不得已,绕道循小路由龙王迪偷渡返陕。郭遭此全军覆没挫败,所剩不足50人,辗转退至咸阳市,陈便宣布省城戒严,并召耿直问曰:“郭坚到咸阳,将如之何?”耿答:“督军如有所使,直当惟命是从,古人大义灭亲,况朋友乎!”陈命耿攻郭,耿即率部至兴平市,乘夜改装单骑入咸阳见郭,将陈的意图告郭,并说:“为今之计,只有以战为和,以进为退,舍此别无良策。”商量既定,耿复返兴平,虚张声势部署包围郭坚,电陈请示机宜。陈固知郭、耿系患难之交,与其煎迫太急,反生他变,莫如暂缓时日另作打算。乃一面电耿停止进攻,一面派人劝郭潜行出境。由是耿对陈之存心险诈、玩弄权术、两面三刀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耿除密派人护郭去凤翔区休养外,并嘱郭下定决心,重新培养实力,伺机而动。
郭坚渡河国民革命军东征以后,陈命耿直接充“警备军”统领。这并非厚耿而薄郭,而是企图挑起他们之间的矛盾,破坏他们的团结,达到逐步消灭的目的。之后陈派其亲信盛楚溪为“警备军”参谋。盛便到咸、兴、礼、乾、彬、陇、岐、凤、扶一带借检查“警备军”军风纪为名,实则寻找差错,作为裁汰和消灭的口实。不久,陈即凶相毕露,以耿部“王珏秉性悍恶,不堪使用”为词,吐露其改编意图。耿知这是陈裁汰异己的最后一着棋,事机迫切,不容稍缓,于是将计就计,借改编为名接党玉琨进省城养伤(在晋西南负伤),调王珏营集中到西安市城郊(驻小雁塔),充实西安发动起义力量,以资配合高峻白水起义。这样,西安起义的计划暗中加速了步伐。
先是,焦子静、高峻筹谋在白水宣布独立,派人联络耿直、刘锡麟协同动作。耿建议:高、焦先在白水县举义,把陈军引向渭北,耿在省城乘虚而起,郭坚、曹世英、刘锡麟等分应于外,以期一举“除陈”。此项建议经各方同意后,便成为共同约言。这是1917年农历九月间事。
郭坚由于晋南失败,弃械折兵,元气未复,拟先行充实力量,然后再发动倒陈。这时,恰值北洋政府拨给新疆枪械1000支,子弹40万发,途经陕西省,电令陈树藩派兵护送。刘锡麟系陈部骑兵连长,驻防渭南市,得消息较早,拟中途劫夺,惟以力量单薄,恐谋事不成反贻后患,乃就商于郭、耿。郭喜出望外,因而对“除陈”约言,提出一些新的补充意见:(1)必须等待枪械劫获到手,再行发动;(2)劫夺地点最好放在省西,因郭部多在省西,把握较大;(3)械弹劫夺到手后,首先扩充刘部,余由郭坚分配;(4)白水方面已先期发难,可通知高峻固守相当时日,随后再由各方配合。根据枪械起运路程计算,大约10月下旬可能到陕,初步确定11月初在西安市举义。
高峻于农历十月十九日宣布独立,传檄讨陈。陈派胡景翼、王飞虎、李天佐等部为前锋,曾继贤、严锡龙等部为后应,三面围攻白水。高峻以不足300支手枪坚守孤城,力量单薄,补给困难,向耿书函求援,不绝于途。这时刘锡麟已探得所运枪械弹即将到陕,为了便于劫夺,进省鼓动耿直及早发难,借此减轻后顾之忧。经过刘、耿反复协商计议,为了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迅速达到倒陈的目的,刘建议莫如选一心腹壮士,乘机刺陈,较为稳妥。理由是“陈强我弱,明张旗鼓成对垒之势,取胜不易”。惟对行刺的勇士在人选上煞费踌躇,刘推荐其部下廉安儿(排长)可以充当此任。计议甫定,耿促刘速归,依计而行。刘返渭南市后,立即亲自缮写密报党人活动的长函,打发廉安儿晋省,廉方动身,而所运枪械弹已到渭南。
廉安儿到省,即按密计行事。于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晨先以电话告陈,谓刘有密函奉达,请陈亲自接见。本来,陈对刘、耿来往频繁,已有觉察,而这种间接投递密函的方式,不能不有所怀疑。当廉面呈书函、经陈拆封阅读时,陈不时用眼扫视廉的行动和表情。廉刚欲从衣袋出枪,即遭陈呵斥,令其垂手外出,陈的卫兵也闻声赶至,耿当时在座,见事败露,只得败兴退出。
当天下午,刘锡麟率全连骑兵以护送形式,尾随所运枪械弹药到达临潼区。押运的200余人,架枪于唐华清宫门前,入内用膳、洗澡休息,刘乘其不备,不费吹灰之力将枪械子弹全部劫夺到手。刘为了急于扩充力量,乃商得临潼第一高等小学朱养清的同意,将全校学生编成军队,按人发枪,人数不够,又从乡下招募了一些乡民,总算凑齐。
耿直退出督署,愤激万分,适临潼劫械之讯已传到省城,势成骑虎,不得不继续干下去。遂另作密计,这就发生了廉安儿再进督署二刺陈树藩之举。
农历十月二十六日早,耿以电话告陈,谓:“昨日归来,侦悉廉安儿确有行刺阴谋,现已逮捕押送前来,请督军亲自审问。”陈令迅速押来,令副官长汪毅卿在外院守候接收,不使押解入内。这时押解人见督署预有安排,便有些沉不住气。当汪呵斥廉要老实放规矩些时,廉急欲出枪,另一人枪已先发,击中汪的面部,汪应声倒地,佯装死状。于是解押人一齐向内闯,乱枪四射。陈树藩正在内厅陪渭河平原道尹陈友璋吃饭,陈友璋中弹而亡。众方疑被击毙者是陈树藩,廉赶来辨认,始知不是陈树藩,而陈此时已越窗翻墙逃脱。
陈逃出督署,径向北校场奔去,该处驻有陈之补充营及严纪鹏部的骑兵营。骑兵营长王乐儿闻听枪声,即派兵四处巡哨,陈只身逃至,为王乐儿收留。本来耿与严纪鹏早有反陈密约,但进行步骤未作具体协商,严对部下亦未作具体交代(王乐儿营也是陈树藩拟编遣的部队),同时,王乐儿对陈尚存有幻想,因而在陈巧言诱骗下,便协同补充营将陈安全送返督署。
耿直当时在西安市的兵力有王珏营300人驻小雁塔、党玉琨随带护兵20多人驻大湘子庙街、耿的直属部队有骑兵连160人、卫队连约120人驻警备司令部,共约600人。而卫队连用的教练枪(系比造步枪)有枪无弹,耿虽预有安排,每枪也仅有弹五发。陈树藩方面有杨子文营、补充营、宪兵营、樊钟秀两个营驻城郊、另外有模范营、严纪鹏的骑兵营、稽查处的两个连、武装警察和便衣队约两个连,连同陈的弁卫人员共计不下3000人,而且枪支齐全,弹药充足。双方在力量对比上,悬殊很大,显然耿军处于劣势地位。
陈树藩返回督署后,便调杨子文营担任主力,分防城垣和各要道街口,调模范营加强督署及私邸的保卫力量,宪兵警察分区防守,除在西北两城全面布防外,并以相当大的兵力作为攻击力量。耿直在派人押解廉安儿进入督署的同时,派其骑兵连的一个排夺取钟楼,一个排抢占南门,接应王珏营进城。督署枪声响起后,耿自率卫队连据守警备司令部(在今社会路当时的省长公署),激战至夜,亦退至南大街,亲自督守南门至钟楼一线。钟楼居全城中心,地势又高,且是电话总局所在地,掌握全城交通枢纽,威胁到各个方面。因此,耿以钟楼为主要据点,而陈军则以钟楼为进攻目标,双方火力集中于此,陈军伤亡亦以此处为最多。激战两昼夜,形成胶着状态,双方兵力均疲惫不堪,胜负之局,取决于谁的援军先行到达。耿方因劫运新疆之械弹提前改为刺陈,打乱了郭坚的预定计划,由于驻地分散,集中费时,加之赴援路途的耽延,未能及时赶到。陈方虽主力远在渭北,但胡景翼团的陈世珏营恰在西安市发难前几小时刚由西安开赴三原县,一切行军装备尚未解除,即被陈调回西安增援。陈方强劲援军先至,耿方援军尚无消息,耿乃决定退出西安。29日清晨由南门撤退,陈见耿军有计划地退却,未敢追击,但对耿军家属及有关人士抢掠杀害,无所不至。无辜被害者有张国、寇屏藩、袁尚贤等。而陈军内部因私人仇怨加以通耿之名被枪杀者亦不在少数。耿直西安起义以行刺开始,以混战而告失败。
当郭坚率援军赶来时,耿已离西安50多里。耿军退至鄠邑区境内,始与郭坚会合,后开往周至县,经商定集合部分官佐召开军事会议,商讨配合全国形势,打开陕西省反陈局面。会议主要内容是两个问题:一是树起靖国旗帜并通电讨陈;一是吁请各方共同起兵讨贼以及商讨部署军事活动。为使护法靖国、讨段倒陈的政治方针早和群众见面,根据会议决定,树起陕西靖国军旗帜,成立总司令部,由郭坚任总司令,耿直任副司令,刘锡麟任总指挥。以郭、耿两人名义,发出讨陈和就职通电,印发布告,在各处张贴,号召群众,共起倒陈。同时郭、耿又以私人名义致函曹世英、高峻等,请其协同动作,并设法劝说胡景翼早日脱离陈树藩,站到反陈方面来。所有驻西路各县的警备军部队一律改用靖国军番号。同时把警备军原有的营一律改编为梯团,以简吉顺、王珏、李夺、张铎等为梯团司令官。在军事部署上分渭北、渭南市两路:渭北防务由简吉顺负责,驻守兴平;渭南由王珏负责,驻守鄠邑区;耿率领部分队伍,双方策应;郭率同总司令部的官佐驻凤翔,主持军政大计。这是1917年10月底到11月初的事。
西安市发难由劫械打乱了部署,加之情报消息不灵,高峻在白水县于10月19日宣布独立,坚守孤城激战4昼夜,终于不支,26日突围向纵目一带退却。这时正是耿在西安起义之时,高峻不知耿有发难之举,而耿亦不知高峻有弃白水之事。耿兵退周至县,发出树旗就职的通电,高峻接到时已到11月初,欲率部应援,但整个军事形势已完全改变了。当耿在西路布防时,陈以王飞虎、李天佐两个团,牵制和堵截高峻,不让他进入平原地带。陈军占领兴平后,随即进逼扶风县,耿军为了保卫凤翔区阵地,乃决定坚守岐山县。耿军刚到岐山,陈军便四面包围,酣战九昼夜,耿军伤亡不少,简吉顺阵亡,而陈部胡景翼团受创亦巨。耿军城内供给匮乏,弹药已消耗尽。在激战中,胡部民党先进分子姜宏谟密与胡商,派人秘密约耿让出岐山,循北山东进与高峻等合兵,乘机举义。耿以胡亦民党不忍自相残杀,允之。有阻之者,耿日:“我平生待人以诚,未尝负胡,谅胡亦不负我。”郭在凤翔也派人向耿示意,劝其设法突围东进,与曹、高会合另辟新阵地。耿于是决定放弃岐山县,命李夺殿后沿北山兼程东进,一昼夜行300余里,抵富平县属的美原镇,占领该镇东西城,暂作休整。这时陈树藩为了进一步笼络胡景翼,任命胡为“渭北剿匪总司令”,责其彻底清剿郭、耿、高、刘等部。耿军在美原站立未稳,胡军追踪至,攻守五昼夜。胡又来函约耿再退,耿以前约责胡,中经武鸿钧从中斡旋,胡才下令停攻。
此时,耿已与高峻取得联络,决定离开美原。在由岐山来美原的途中,耿亲赴耀州区与曹世英晤商全面团结反陈力量和互相配合问题,特别是如何促进与胡景翼联合问题。耿、高联合攻克白水县,遂为耿、高共有的临时根据地。
白水既得,郭坚、刘锡麟等亦相继至,有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因此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耿直在会上首先表示:第一,尊重孙大元帅的命令,与全国形势相配合,陕西靖国军名义不能改变;第二,领导机构,必须重新改组。总、副司令最好由郭、高分担,自愿退居参谋长职位。以下所有人员,必须排除私见,精诚合作,领导集团应该以身作则,榜样示众;第三,必须严格教育和管束军队官兵,维持军风纪,注意与地方群众的关系,改变人们对军队印象。会上对靖国军的名义问题没有异议,总、副司令的人选问题,牵涉反陈战线的各个方面,时机尚未成熟,暂由郭、高负责。至于军风纪问题,正值戎马倥偬之际,执行不无困难,经过一番争辩,多以须加注意、维持置之。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进攻蒲城县问题。由于郭、耿图蒲心切,高亦从中怂,最后决定以郭、耿为前锋,高为后卫,同时联络胡景翼在富平、三原县一带牵掣陈的兵力。这一决定,通过曹世英转告民党有关人士,大家一致行动起来。当军队开动之前,耿又向郭、高愤激地说:“攻蒲不胜,我当云游去!望你们以革命为重,注意训练军队,不再闹私见。”这是1917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的事。
郭、耿率部由白水南进,蒲城守军陈部李天佐团闻讯布置城防,将主力配于东北两城,又派精兵伏于白水来路要隘(因当时高、耿在白水县,郭新由凤翔来,部队多在澄、白交界)。耿直为了避实击虚,由白水出发就向蒲西前进。东南面由郭亲自督战,西面由耿指挥。耿身先士卒,率先趁夜由西南角登城,打开西门,城内巷战激烈,耿军愈战愈猛,李部益难支持,城内西部遂为耿军所占领。先是胡景翼奉陈树藩之命,令田玉洁、岳维峻两营开驻蒲城县境内,防卫堵截郭、耿等军。岳维峻本人家住城内,当晚便率卫队进城探望,适遇战争,遂协同李天佐守城。同时,郭部原驻彬州市的李云龙营投向胡景翼,经胡改编后随岳同至蒲城。岳维峻、李虎臣等到蒲的情报,耿直事先毫无所闻,因而对李天佐守军的力量,缺乏全面详细的估计。当李部守军在巷战中处于不利状态时,岳率卫队亲自参战,勇猛反击,既为守城,又为护家,使李天佐后撤败退的战局发生重大转机,声势大振。适耿军内部发生争执,因争夺战利品——马匹,少数不良分子又乘机扰民,正在纷乱中,突遭猛袭,立即崩溃。耿见事败,急令退却,抵西南城角不幸自己中弹,乃裹创忍痛跳跃城下,方欲指挥部队作最后斗争,不意追兵赶至,弹集如雨,耿又中数弹,血溢如注,因顾左右日:“速割我首去,毋为敌所得!”语毕光荣殉难,死时年仅23岁。
耿直从西安市发难至蒲城县阵亡,为时约50天。耿在蒲城战殒之日,正是胡景翼部张义安在三原起义之时。耿直不幸殉难后,郭坚统帅所部,与曹世英、高峻、胡景翼等配合,协力开展反陈运动。先是东西围攻西安,郭、曹、高向草滩及东十里铺紧迫省城,因指挥不统一,胡部张义安一度攻进西关大营盘,后因刘镇华率镇嵩军进入潼关遂退至渭北。郭在东部围攻大荔县,退守羌白,多次打击陈军后又转移西路凤翔一带,再次建立了以凤翔为中心的据点,至陕西靖国军在三原县公推于右任成立总司令部,郭任第一路司令。
耿直身虽殁而英名永垂不朽。冯翊抗清,西安市打炮,拥戴孙中山大元帅,受命“靖国军陕西省招讨使”以及蒲城县殉难的壮烈事迹,常为人们称颂,流传久远。
耿直为人美仪容,翩翩若佳公子,然性豪爽,居常沉默寡言,独喜抚弄枪械,瞄准敏迅,命中率高,人谓其特异。辛亥时年仅19岁,与郭坚初交一见倾心,遂成挚友,生死与共,患难相扶,至死不渝。弟托忒克·端方亦知兵,继承其兄遗志,参与靖国军后期的斗争,在反陈、反镇嵩军的西安解围诸运动中亦有所贡献。
三原陕西靖国军总部成立后,于右任总司令向国民政府请恤烈士呈文中谓“前警备司令步兵上校耿直,心愤逆乱,首建义旗,市鏖兵,街喋血。虽以援队失期,伤全功之尽堕,然犹壮志再励,誓陕乱之必清,整师岐、凤,转战蒲、同,1918年1月25日(农历民国六年十二月十三日),阵殒于蒲城县城下。谁纳卫懿公之肝,莫收王琳之首。拟请照中将阵亡例给恤。”于老并在《题端人小照》中写道:“覆局何尝古异今,义旗虽倒果成因。英雄关内知多少,血战长安有几人!”给予耿直以极高的评价和深沉的怀念。孙中山大元帅闻耿直死讯,深表惋惜,在民国十年葬埋时寄来“为国捐躯”挽幛,表示哀悼,并追赠为陆军中将。郭希仁在西安市举义后赞日:“计之密,谋之周,发之暴,持之久,惟端人孰能之!”赵邦楹所撰之《澄城县志》也称颂耿直:“工书,善射,有神枪之称。”韩城市程仲昭先生撰写的《端人耿公墓志铭》中这样写道:“维左辅,诞国瑞。公之挺生,幼而英畏。尚武精神,娴于早岁。冯翊军成,惟国是为。狼逐陆,论功称最。众志成城,陈窃其位。植党营私,贪人败类。公为忧愤,不遑假寐。西南约法,取同一例。出居凤郡,整军训队。礼贤下士,安民则惠。旋于省垣,谋击未遂,乃会诸军,兴师问罪。河声岳色之间有丘岿然,是为耿公之隧!”
1923年“耿直陵园”建于澄城县南之原畔,文革中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耿直陵园”得到重新修。澄城县委树碑一面,澄城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耿端人少将纪念碑
耿公讳直,字端人,陕西澄城十甲沟人也。父朗亭公,清武举,有勇略。公生而颖异,读书具卓识,文有侠气。性果决,寡言笑。自邑校毕业,以清政不纲,慨然有澄清之志。好习弓马,尤善射击。辛亥之役,追随先烈宋相臣先生,号召健儿与郭坚成冯翊军于同州,郭以豪侠自命,而公则循循一儒者。陕局定后,入同州教导营军官连肄业。五年,袁氏称帝,陆建章祸陕,残杀党人。公愤起倡义,陕北地区所至响应。适胡笠僧擒陆承武于富平,陆建章献省城乞和,陕局始定。公任陕西警备军,分统驻节凤翔,礼贤下士,平匪安民,旋升陕西警备军统领,移驻省城。六年,督军团肇乱,陕督陈树藩应之,公派代表赴粤谒孙总理,陈陕中情形,总理即以陕事委之,遂于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举义西安市,先令岐、凤各部队分道进攻,亲率健卒三十人至督署,佯作缚解要酋面陈机宜状,意图乘机刺之。不意从卒轻躁,误中副车,陈即时逾垣走,遂在西安巷战两昼夜,以外援期,众寡不敌,退兵岐山,复鏖战八昼夜,旋又率队东取同、蒲。是役也,公以大计未就,奋不顾身,每当激战时,亲率健卒数陷敌阵,竟于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战殉于蒲之城东,得年二十有三。呜呼,大树千秋,英名不朽,长安第一次世界大战,壮志未伸,人成惜之。公阵陨之日,即靖国军张义安在三原举义之时,尤可惜也。十二年春,葬于澄城县南四十里之临高原。弟庄,亦知兵,子生有,幼读。澄之人不忘其功,因树碑志之。
人物评价
历代评价
孙中山:“为国捐躯”。
参考资料
耿直_澄城县近现代人物专题.博雅人物网.2021-04-05
陕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耿直陵园.澄城县人民政府.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