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总建筑面积22142平方米,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
辛亥革命博物馆于2009年8月动工兴建,2011年9月落成,同年10月8日举行《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开展仪式,10月15日免费对公众开放。自2011年开放至2021年期间,辛亥革命博物馆每年举办各类展览及社教活动,深受观众喜爱。2021年7月,湖北省、武汉市为加强辛亥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打造辛亥首义文化品牌,提出在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基础上组建辛亥革命博物院。2022年7月6日,合并组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院正式成立并挂牌。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于2009年8月动工兴建,2011年9月落成,2011年10月8日举行《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开展仪式,10月15日免费对社会开放。
2013年3月19日,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湖北工业大学商学院举行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5月21日,辛亥志士万廷献后裔万慕昭、万慕瑾、杨建文等捐赠20余件家藏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和复制件。6月2日,辛亥后裔向榕铮再次捐赠向海潜用过的烟嘴等珍贵文物。11月12日湖北德润古今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武捐赠70件(套)实物。
2014年12月17日,在“纪念熊秉坤先生诞辰130周年书画展”开幕式上,熊秉坤先生之孙熊永铸先生将其收藏的熊秉坤手稿捐赠给该馆。2015年4月16日,“共同的岁月——孙中山宋庆龄在莫利爱路寓所”图片史料展开展。2016年10月10日,举行“2016年辛亥革命实物捐赠仪式”和“2016年辛亥革命实物捐赠特展”。11月20日,美国知名侨领、武汉市荣誉市民方李邦琴女士捐赠其珍藏的《少年中国》晨报等实物。
2017年6月16日,辛亥革命博物馆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策划,江门市博物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参与联合举办的“志在冲天—中国空军的抗战记忆”展览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开展。8月23日,该馆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走向共和—辛亥革命历史图片展”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开展。
2018年10月10日,举行“2018年民间收藏团体向辛亥革命博物馆捐赠实物仪式”及《2018年辛亥革命实物捐赠特展》。11月12日,辛亥革命博物馆被评为第六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19年6月5日,辛亥革命博物馆被推选为武汉市“完美分贝”示范创建点。10月10日,“纪念辛亥革命108周年捐赠特展”开展。2020年7月9日,开展系列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特别活动。
2021年7月,湖北省、武汉市为加强辛亥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打造辛亥首义文化品牌,决定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划转武汉市统一管理。2022年3月,武汉市政府发布了《统筹辛亥首义资源整合利用工作方案》,提出组建辛亥革命博物院,该院是在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基础上组建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2022年7月6日,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组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院正式成立并挂牌。
机构概况
辛亥革命博物馆下设办公室、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设备保障部、保卫部等部门。
机构职能
弘扬辛亥首义精神,开展文物收藏、保护和研究,展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服务,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
展馆情况
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孙中山铜像、拜将台、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展馆布局
辛亥革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平方米,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与一体,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配套建设有办公服务区、藏品库房、设备库房、文物鉴赏室、学术报告厅、地下车库等。
建筑风格
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
公共空间呼应开放
面对红楼的北面局部内收,与U字形的红楼形体在空间上形成围合、在形式上产生对话关系,体现百年前后历史的呼应与对位。倾力打造亲民、开放的公共空间。建筑的可通过性,确保了首义文化区南北轴线的延伸与通透。市民通过缓坡台阶拾级而上穿越博物馆,拉近了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建筑结构整合统一
采用折板空间钢架的结构体系,建筑表皮的三角形斜柱既作为外幕墙支撑骨架,又作为楼层竖向支撑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了规则无柱的展厅和公共空间,达到了建筑与结构形式的完美统一。
空间结构设计合理
折板钢架构件定位采用控制线加节点详图联合表达的方式,缩短了钢结构制作周期45天。空间折板钢架构件连接全部采用相贯焊接节点构造,相比铸钢节点缩短了制作周期,同时也降低造价约180万元。
为了形成自然雕琢的肌理效果,选择了GRC挂板作为内外墙材料,面积达11000㎡,如此大规模、表面肌理连续且不规则、最大凹凸达25cm的具有强烈雕塑感的GRC外墙在国内尚属首例。相比传统天然石材而言,此材料具有分块尺寸大、色彩丰富可调整的优点,同时能保证不规则肌理的连续性,更好地表达建筑的精神特质及特殊的艺术场景氛围。
建筑传承地域文化
辛亥革命博物馆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向上升腾的外墙意象颂扬了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三角形的建筑母题,赋予建筑进取、创新的意味,寓意武昌起义胜利。
建筑采用具有雕塑感的造型,塑造出刚毅、挺拔的视觉效果。外墙利用自然雕琢、风化的纹理,创造出建筑“破土而出、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营造出凝重的历史纪念氛围。与周边蛇山、红楼及武昌老城区景观协调共存。建筑外墙采用红色,基座采用黑色,“红”与“黑”两色的对比,不仅反映了辛亥革命博物馆所表达的“革命”与“黑暗”的对应,也体现了楚国建筑“红”与“黑”的基调。红色的主基调与红楼的色彩协调统一。
空间叙述历史事件
设计中运用叙事空间的手法,通过建筑语言向公众讲述辛亥革命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束。观众从室外下5.4m进入序厅,引领观众完成从喧嚣—宁静—思考的心理体验;整个入口序厅被覆于缓坡之下,刻意塑造出一种暗示革命前的黑暗统治及腥风血雨的气氛;当观众向上进入二层,感受的是革命呈现螺旋上升的艰辛历程;二层展厅结合室外展场,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达到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感悟,领略的是革命的爆发和突变的历史进程;三楼为博物馆的最高处,南侧的露台视野开拓,可以眺望整个南广场和紫阳湖,体验的是革命达到高潮的无限风光。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见之于行、感受于心”,精神世界得以升华。观众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也成为一种心灵体验的过程。
馆藏情况
辛亥革命博物馆组建为辛亥革命博物院后,共有文物藏品3.5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12件/套,含20件/套一级文物。
馆藏藏品
民国粉彩三旗“光复大汉纪念”字纹瓶
民国粉彩三旗“光复大汉纪念”字纹瓶,一对,撇口、圆肩、筒形腹、平底,正面均绘有粉彩三旗纹交叉放置的图案,其中一瓶中华民国国旗居中并向右飘扬,左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右为十八星旗;另外一瓶五色旗居中并向左飘扬,左为十八星旗,右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瓷瓶三旗纹饰下方均题书“纪念”字样,瓶颈处白地均横排题书“光复大汉”字样。瓶背面留白处竖排题书“光复大汉 岁在壬子秋 做不如法 民国元年 义盛作”的字样,其后有两方红色小印;瓶颈处横排题书“纪念”字样。所有字体均为行楷。
墨彩蔡济民肖像瓷板
墨彩蔡济民肖像瓷板,民国时期陈设瓷。长方形制式,在白地瓷板上绘有一幅椭圆形墨彩工笔人物肖像,像主蔡济民西装革履、器宇轩昂,笔法工细、神形兼具。像左下有一方朱文印。背面有竖排的墨书行楷二行:“老稚:我三五日定来看你,这块像作赠。6/3。”瓷板以独特的方式再现了辛亥志士蔡济民英俊威武的风范。
孙中山为王和顺题“博爱”横披
孙中山为王和顺题“博爱”横披,民国书法作品。“博爱”后面书写“寿山先生属”,落款“孙文”,后“孙文之印”白文印。王和顺(1868-1934),字德馨,号寿山,壮族。孙中山与王和顺交往比较密切。在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和发动的 10 次武装起义中,有两次(分别是钦廉防城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是通过王和顺亲自发动和指挥的,从侧面印证了孙中山先生十分重视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史实。孙中山题赠的“博爱”横批,是对王和顺革命精神的充分肯定。
辛亥首义同志纪念章
辛亥首义同志纪念章,又称“双十”字章,红铜胎景泰蓝徽章,正圆形,别针佩戴。徽章蓝底上有黄色中国地图,地图左侧一个红色“艹”字,为寓意武昌起义纪念日(十月十日)的双十标志。地图正中示武昌处贯穿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民国国旗。背面阴刻“工八营”、“辛亥首义同志纪念章”、“武汉各界庆祝五年国庆纪念大会”、“敬赠”字样,其中“工八营”三字字体有别,为后来加刻。 该章均为辛亥首义同志会会员佩戴,是徽章所有者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重要实物证明。
展览陈列
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南区)
第一展厅 晚清中国
19世纪中叶以降,列强加速入侵中原地区的步伐。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间的争夺愈演愈烈,偌大的中国被瓜分豆剖。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觉醒的中国人开始顽强地探索救国复兴之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立宪运动显示了体制内变革的尝试;义和团运动、自立军起事则展现出民众救亡的力量。
第二展厅 革命原起
觉醒的知识分子在孙中山的旗帜下由爱国走向革命。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继成立,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发动了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各阶层人士为争取生存和尊严也与清政府、列强展开斗争。拒俄、抵制美货、收回利权运动,连年风潮不断,一场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第三展厅 武昌首义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夜,湖北革命党人临危发难,通宵血战,占领武昌,取得在共和旗帜下中国城市起义的第一次胜利。1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政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发布文告宣布“共和”,号召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11、12日,汉阳、汉口相继光复,十八星旗在武汉三镇飘扬。
第四展厅 创建共和
武昌首义,全国景从。各地纷起响应武昌起义,成立军政府,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余年的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民主共和国在中华大地上诞生。
第五展厅 辛亥百年
百年辛亥,风云激荡。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伟业,彪炳千秋,为世人所缅怀。自民元以来,人们即以各种方式纪念辛亥革命,保护修缮旧址遗迹,召开纪念会、开展学术研究。首义之城武汉传承“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已初步建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商贸重镇,日益显现出生态武汉、科技武汉、人文武汉的特质。展望未来,首义之城武汉将谱写时代发展新篇章。
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北区)
以上参考:
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北区)
以上参考:
文化活动
交流展览
以上参考:
荣誉奖项
以上参考:
作用价值
辛亥革命博物院正式成立并挂牌,标志着该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是辛亥首义文化旅游区建设和辛亥首义资源整合利用的阶段性成果。——辛亥革命博物院院长魏德勋
参考资料
概况.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6
简介_基地简介.中国台湾网.2023-09-27
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3-09-26
辛亥革命博物院正式挂牌成立.长江网.2023-09-26
辛亥革命博物院正式挂牌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6
概况.原辛亥革命博物馆(2013年—2021年).2023-09-27
辛亥革命博物馆2022年单位预算.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7
民国粉彩三旗“光复大汉纪念”字纹瓶.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6
墨彩蔡济民肖像瓷板.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6
孙中山为王和顺题“博爱”横披.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6
辛亥首义同志纪念章.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6
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6
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7
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7
流年似水——旧上海广告月份牌展.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6
剑胆琴心——辛亥名人翰墨展.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6
那个年代的武汉——晚清民国明信片展.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6
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文物图片展.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6
觉醒·逐梦.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6
交流展览.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09-27
天兴洲长江大桥辛亥革命博物馆等六建筑获鲁班奖.荆楚网.2023-09-26
辛亥革命博物院正式挂牌成立.中新网湖北.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