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安西王府

安西王府

六盘山东麓的宁夏原州区开城镇,是成吉思汗、宪宗孛儿只斤·蒙哥、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共同苦心经营的一块黄土地,也是安西王府的所在地。安西王府的建筑规模十分宏大。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考察开城遗址时,地表层还有裸露的黄、绿、白三种琉璃建筑碎片,尤以绿釉、黄釉琉璃瓦为数最多,还有黄釉龙纹圆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龙是皇帝的象征,只有皇帝的宫殿才能用黄釉琉璃瓦并饰以龙的图形。

可惜这些建筑都毁于一场地震。大德十年(1306年)八月壬寅,“开城地震,坏王宫及官民庐舍,压死故秦王妃也里完等五千余人”。

简介

安西王府——安西王府的建筑规模十分宏大。考古工作者在考察开城遗址时,地表层还有裸露的黄、绿、白三种琉璃建筑碎片,尤以绿釉、黄釉琉璃瓦为数最多,还有黄釉龙纹圆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龙是皇帝的象征,只有皇帝的宫殿才能用黄釉琉璃瓦并饰以龙的图形。这说明这里曾经有行宫建筑。西安王府的宫殿府库豪华壮丽,又有花园、养鱼池等供阿难答及其王妃游玩的场所。

安西王府占地规模较大,清代大学者顾炎武在《肇域志》中解释“安西王城”称,“在府城东北二十里。孛儿只斤·忽必烈以子忙阿剌为安西王,开府京兆,镇秦、陇、蜀、凉之地。置城,今俗名斡耳朵,故址尚存”。“置城”当即指专为安西王兴建府城,而且有可能依据通行的“城池”标准加以建造。民国时人陈子怡在《西京斡耳垛考》中亦称“斡耳垛在当日既为一宫,且包兵卫在内,实即一宫城也”。1940年前后,西京筹备委员会专门委员陈云路拟《西京规划》中载元安西王府“墙垣、殿基皆存,其周约四里”。

安西王阿难答

浑都海之乱后,元世祖忽必烈控制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他对地处西陲军事要冲的六盘山地区十分重视,为了巩固西北边防,于至元九年(1272年)十月封他的三子孛儿只斤·忙哥剌为安西王,出镇长安,赐京兆为封地,驻军六盘山。次年,又加封忙哥剌为秦王,别赐金印,于开城(今原州区开城镇)建王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忙哥剌卒,其子阿难答承袭父封。

孛儿只斤·忽必烈在位后期,由于痛惜爱子忙哥剌的去世,便将自己对儿子的爱移诸孙子阿难答身上,他多次向阿难答封赐银两、财物、军民,使之势力大增。在元成宗铁穆耳即位以后,阿难答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经常借口饥民问题向朝廷要粮、要钱、要军械。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朝廷赐安西王钞20万锭,甲胄、弓箭等军械15.8万件。第二年,阿难答又遣使告饥,逼得成宗说了一番抱怨的话后,还是给粮万石。据史载,阿难答在成宗大德七年五月、八月,大德十年二月、八月,都曾向朝廷要钱、要粮、要物,而且绝不空手而归。另外,阿难答还请求朝廷同意他在安西王府设相傅,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后准奏。从此,西北地区军政大权都被阿难答控制,阿难答的统治范围已南达四川省,西到吐蕃,西北抵哈剌火州(今乌鲁木齐市南),即包括今整个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及四川北部和新疆东部大片地区。阿难答俨然是一方封疆大吏,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西北王。

蒙古部落原信奉原始宗教萨满教。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后,四处扩张,蒙古统治者开始接触佛教,主要是中原汉地的禅宗。蒙哥汗时期,中原佛教势力从金末所遭受的惨重打击中恢复和发展起来。大致在此前后,藏传佛教的影响开始渗入蒙古宫廷。中统元年(1260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封喇嘛教萨伽派教主八思巴为国师,至元七年(1270年)又进封他为帝师。从此一直到元末,元朝廷世世以吐蕃僧为帝师。从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皈依佛教起,崇奉喇嘛教成为宫廷达官显贵的一种时尚。

在这种宗教背景下,作为忽必烈的孙子阿难答阿难答却不信奉藏传佛教而去皈依了伊斯兰教,这是为什么呢?据说,阿难答出生后,他的父亲安西王忙哥剌担心他长不大,就把他托付给了一个名叫蔑里帖儿?哈散?阿里塔赤的突厥斯坦伊斯兰教徒抚养。这个人的妻子名叫祖来哈,把他奶大,因此木速蛮(元代称伊斯兰教徒为木速蛮)的信仰在他的心中已经巩固起来,不可动摇。他背诵过《伊斯兰教圣经》,并且能用阿拉伯帝国文(阿拉伯语)将《古兰经》很好地书写下来。他经常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履行戒律和祈祷上。

由于阿难答信仰伊斯兰教非常虔诚,并且在党项族西夏)传布伊斯兰教,因此他所率领的15万蒙古国武装部队大部分皈依了伊斯兰教。阿难答皈依伊斯兰教,被信奉藏传佛教的蒙古贵族视为大逆不道。贵族撒儿塔黑向元成宗铁穆耳告发了阿难答的行为,他说:“阿难答经常都在教堂中,从事于祈祷和念诵《古兰经》,他给大多数蒙古儿童施行了割礼,并且使大部分蒙古军队皈依了伊斯兰教。”元成宗十分生气,派人去规劝和阻止阿难答,逼迫他改信佛教。阿难答断然拒绝,他说:“偶像是人造的,我为什么要向它下拜?”阿难答在他的领地内掀起了反佛风潮,打碎偶像,捣毁寺院,坚定表示要“成群加入安拉的教”(注: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是:信仰安拉为宇宙独一无二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个事件发生后,元成宗铁穆耳害怕阿难答拥兵叛乱,只得表示:“阿难答在伊斯兰教信仰方面成了合赞汗的追随者(注:合赞汗是让在伊朗的全部蒙古族都皈依了伊斯兰教的伊利汗国君主),让他如其心愿,也信仰伊斯兰教吧。我仔细想过了,并已看出伊斯兰教是好的道路和信仰。”于是,伊斯兰教取得了合法地位,连曾经打小报告揭发阿难答的贵族撒儿塔黑也皈依了伊斯兰教。阿难答在自己的营地上建立清真寺,经常念诵《伊斯兰教圣经》。阿难陀答对伊斯兰教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的传播、扎根,发挥了积极作用。

前面曾经说过阿难答这个人在元朝中期中国政治大舞台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不仅因为他手握重兵控制大西北,还因他争夺帝位而成为一个悲剧人物,为元朝宫廷斗争添了浓重的一笔。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统治集团内部就矛盾重重,集中表现在皇位争夺上。为了夺得皇位,在兄弟之间、叔侄之间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自忽必烈死(1294年)至元完颜承麟妥懽帖睦尔立(1333年),短短40年间,先后更换了10个皇帝。这10个皇帝中,在位最长的不过十几年,最短的仅一个月。阿难答阿难答随着在西北势力的扩大,也卷进了争夺皇权的斗争之中。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元成宗铁穆耳病逝,皇太子德寿先成宗而死,皇位空缺,于是帝位之争就全面爆发了。一方就是西北王阿难答,支持他的头面人物是皇后伯岳吾·卜鲁罕丞相阿忽台;另一方是怀宁王海山以及海山之弟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居中用事的是右丞相哈剌哈孙。阿难答、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都是孛儿只斤·忽必烈的孙子,论双方的支持者,阿难答一方稍强,因为在皇位空虚之际,暂由皇后卜鲁罕摄政。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后,阿难答这方定于这年(1307年)三月初三兵围大都(今北京),里应外合发动宫廷政变,推阿难答即帝位。不料,天机泄露,三月初二,对方提前动了手。阿难答功败于垂成之时,被围而执杀。

阿难答争权斗争的失败,成为元代安西王府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阿难答被杀后,驻扎在六盘山的军队被调遣,他的财产被收入詹事院(职掌皇后、太子家事的官署),其子月鲁帖木儿也失去了继承权。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即位后(1324年即位),曾下诏恢复安西王位,以月鲁帖木儿袭封。但数月后,又被泰定帝以“谋逆”罪流放云南省。后虽被放回,但未能挽回江河日下的残局。元顺帝时,其后代阿剌纳失里复了王位。但不久,这位末代阿难答又被改命出镇云南而离开西北。开城府路降为州,安西王夏宫(即开城王府)亦废弃。

遗址

安西王府遗址掠影

出处

1956年,陕西考古队在西安市东郊秦孟社村石家街仓库发现了安西王府遗址。马得志先生在《考古》

1960年第5期发表了《西安元代安西王府勘查记》,详尽记述了1957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安西王府的勘测数据。

安西王府的域垣,除北城墙基保存较好外,其他三面均埋于地表以下。经钻探得知,城基均完整,全是板筑夯土,夯层坚硬平整。四面城基宽度不一致,北城基宽9米,西城基8.2米,东城基和南城基相同,皆10米。东西二城基南北长各603米,南城基542米,北域基较南墙略短,长为534米,周围2282米。城垣的平面基本呈长方形,方向北偏西3度。城的四角均向外突出,突出部分的平面近半圆形,直径在29米~30米左右,从其形制及附近堆积的砖瓦分析,城的四角可能有角楼一类的建筑。

根据钻探所知,安西王府城仅东、西、南三面有门,东西二门基本对称,二门大小亦相同,门基宽14米,都是一个门道,宽皆5米。南门略偏东,门基宽14米,也是一个门道,惟宽12米,较上述二门宽一倍多,这当是宫城南面的正门。

在城的中央,有规模宏大的夯土台基,高出地面2~3米多。从台基上散布的大量砖块和琉璃瓦推断,这一台基当是宫殿的基址无疑,而且是重要的宫殿。关于元安西王府中央大殿台基结构,夏鼐先生研究认为,“依照台基的平面和所处奠基石函的位置来推想,这台基上的宫殿,很可能是前后三进,像北京故宫的三大殿”。推断安西王城中央台基的建筑结构与元大都大明殿一致。即前为朝会正殿,中为中殿,后为寝殿

筑法

该殿基的筑法(夯土瓦砾相间),从坚固方面或防潮等来看,较唐大明宫殿基的筑法为进步。在台基上堆积的大量元代砖瓦中,以黄釉琉璃瓦为数较多,也有不少直径达14厘米的黄釉龙纹圆瓦当,及三角形的龙纹和花叶纹的滴水瓦,均是残片。

在夯土台基中出土了5块铸有阿拉伯数码字的方形铁板,五块铁板均相同,长宽各14.2厘米,厚1.5厘米。夏鼐先生识别为阿拉伯数码字的幻方,无论纵列、横向,还是对角线,数字相加 均为111。古人称它为“魔方”或“纵横图”。

整个城址内的建筑遗迹并不算多,除中央大殿之外,东西两侧及其北面近城墙处有些小型的建筑残迹,此外多是空地。

安西王府城垣的四角为外突的半圆形,这与元奉元城“圆角方城”形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北京大学历史系辛德勇先生在《宋金元时期的西安历史地理研究》一文中曾指出,安西王宫城圆形角台的形制,对奉元城四个圆形城角的修建具有重要影响,两者之间有一前一后的源流关系。弄清这一点,在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不同民族文化对于城市布局形式的影响。

自唐末五代十国以来,咸宁市长安两县县城分布在长安外东、西两侧,与大城构成“子母互卫”形制,既能在军事防御上与长安城相互呼应,又使两县能各有驻防城池,彼此拥有独立城市辖区。至元代,奉元城东北部安西王府城建成后,形成了“一大三小”的“四城联合体”,即以奉元城为核心,周边分布有咸宁县、长安县和安西王府三座小城,各自独立但又属于同一整体,其间相互呼应、共同防御的军事功能较宋金时期大为增强;从权力空间格局而言,在阿难答前后承继的三十余年间,安西王府成了西安城的另一军政中心。

安西王府城虽然城垣仅约4里余,但其周边地区在当时却驻扎有大量军队,以环护王府,听其调遣。从功能上而言,这些军队驻地可谓是安西王府城的附属空间。在历史时期,西安市地区大量村落往往依附于陵墓、军营、寺宇等而逐渐形成,与之相似,元代安西王府城附近的军队驻地在当时和后世也逐渐形成村落和街巷。

民国时期,西京筹备委员会专门委员陈子怡撰有《西京斡耳垛考》一文,刊载在《西京筹备委员会丛刊之一·西京访古丛稿》中。他在对斡耳垛地区的村落进行详细踏勘、调查的基础上,对安西王府的地域范围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探讨,有助于了解安西王府的规模和格局。

陈子怡指出,元代安西王府城,“大约东、西、南、北当以五、六里为度。中间王宫,四外守卫者所居街巷,固皆在于是也”。他对安西王府范围内的村落街巷进行了实地勘查,论述了各村落街巷与安西王府之间的关系,这与现今经过了六、七十年之后的情况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妨移录于此:最西曰石家街,街道南北向,居民十余家;小街也。北首一庙,已毁矣。东行为秦家街:街东西向,居民六七户,东首一孤魂庙,已毁。此街一名潘府街,一名排尔树,随俗流传,字音难定已。由秦家街东南行,为孟家街,街南北向,居民八九户。其西北有关帝庙,中有小学,曰斡耳垛小学:盖此社之首村也。东邻田家街为一大堡子,居民四五十户,在此处为大庄矣。此街一曰围墙子,一曰前院门;当是王宫之前往来大道也。其东为尹家街,街东西向,住二十余户。北邻杜家街,亦东西向,住十余户。上二街,骤观似一村,而名实有别,新图作黄家街,即此二街也。尹家街东曰东交门,即东脚门也。一小堡,住六七户。田家街为正门,此则偏门矣。东行至苏家街,正南邻铁道,住四五户。再东少北曰王院门,应是当日东面小门矣。

1932年~1945年“陪都”西京建设时期,在《西京快览》《西京胜迹》《西京指南》等各类旅行指南中虽然提到了大量西安市城乡地区的历代名胜古迹,但惟独没有提及安西王府城,可见,到民国时期,除残留有殿基、墙址外,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安西王府已经不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了。

现状

今日之安西王府位于西安东郊东元路东侧米秦路之北,中储物流仓库之南,为当地人之坟地,坟冢垃圾杂物相间,尚高出地面1米左右。当地人称“殿台子”,“狐仙洞”。周围村镇皆为安西王府区域。

参考资料

安西王府简介.同程网.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