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洪朝生

洪朝生

洪朝生,男,北京人,1920年10月10日生于北京,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资深院士,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之一。1940年,洪朝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52年,洪朝生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系任教。同年,洪朝生加入九三学社。1961年,洪朝生参与创办中国科技大学低温物理专业;1978年,洪朝生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9月,洪朝生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兼职教授。2018年8月19日10时10分,洪朝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人物简介

物理学家。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研究员。

是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发现了半导体锗单晶低温电导与霍耳效应的反常行为,并提出了半导体禁带中杂质导电的新概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创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低温物理实验室,建造氢、氦液化系统,开始了低温、超导研究,并进一步开拓低温制冷与实验技术研究;参与创办中国科技大学低温物理专业;负责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致力于低温工程技术与低温物理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开发;积极参与中国制冷学会和国际低温工程理事会的学术组织工作,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获国际低温工程理事会2000度门德尔森奖。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人物生平

1920年10月10日,洪朝生出生于北京。

1936年,洪朝生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电机工程系担任电信课助教。

1945年,洪朝生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48年,洪朝生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洪朝生在美国普渡大学实习。

1950年,洪朝生前往莱顿大学实验室工作。

1952年,洪朝生回中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系任教,同年加入九三学社

1953年,洪朝生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负责组建低温物理实验室。

1961年,洪朝生参与创办中国科技大学低温物理专业。

1978年,洪朝生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82年5月,洪朝生担任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主任。

1980年,洪朝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院士)和常务委员。

1986年3月,洪朝生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1年1月,洪朝生当选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2005年9月,洪朝生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兼职教授。

2007年10月12日,洪朝生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8年8月19日10时10分,洪朝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职业生涯

洪朝生,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10月10日生于北京。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

194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是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进行半导体锗单晶低温输运现象实验研究时发现了反常电导与霍耳效应,提出了杂质能级上导电的新概念。

这个工作结果成为此后国际上关于无序系统电子输运机制研究的开端。

1951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主任、名誉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1953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创建低温物理实验室,建造了氢和氦的液化系统,开始了中国的低温、超导实验研究,并进一步开拓低温制冷与实验技术。

1961年起参与创办中国科技大学低温物理专业。

1980年负责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长期致力于低温工程技术与低温物理的研究与发展工作,致力于低温技术研究、低温工程技术装置研制,并为促进低温、超导技术在中国科学实验与新技术中的推广应用和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贡献。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洪朝生长期致力于低温工程技术与低温物理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为低温技术研究和低温工程技术装置研制、促进低温超导技术在中国科学实验与新技术中的推广应用做出了贡献。他率领团队研制成功的深度制冷机包括小型脉冲管和GM制冷机,为红外遥感、超导器件、电子器件冷却和科学实验提供了可靠方便价格低廉的低温冷源。与定常恒温连续流动不同,深度制冷机中的流动过程是低温温度梯度下的交变流动过程,为了提高制冷效果就必须探索其循环过程中的规律。

1950年,洪朝生在半导体锗单晶输运现象的实验中发现杂质能级上的导电现象,提出半导体禁带中杂质导电的概念,这一工作后被半导体物理界称之为“洪朝生效应”,成为无序系统电子输运现象实验研究的开端,引发了国际上对无序电子输运机制的探索。

1953年,洪朝生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组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低温实验室,主持研制低温研究设备。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956年研制出了一台能够生产氢气的液化器,1959年成功实现了氦的液化。这些技术的掌握,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迈出了中国低温物理研究的第一步,为中国科学研究,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做出了贡献。

1970年,洪朝生领导低温科研队伍,完成了大型空间环境模拟系统KM3和KM4低温氦制冷系统的研制任务,提供卫星上天的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条件。

洪朝生在深度制冷机热力过程研究中,发现热力学循环中存在着直流现象,多路旁通法是抑制该现象的方法之一;获得高频交变流动情况下的阻力经验公式;发现采用第二小孔法抑制直流现象的有效方案,并已被国际低温界同行广泛采用。在以上基础性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洪朝生研制成功微型高频同轴脉冲管制冷机。30W电功率输入,85K时的制冷功率达260mW,成功地运行1200小时,2000年通过总装备部验收。

在洪朝生的推动和培养下,中国低温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数十个研究和开发机构分布于全国各地,基本上依靠自身力量建立了一批低温装置和研究设备及相应配套的支撑条件,在制冷技术、实验技术、低温系统、材料制备、计量测试等方面取得了高水平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1956年1月30日到2月4日,“半导体物理讨论会”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大礼堂举行。会上,洪朝生首先对半导体科学发展的一般性问题作报告。

1956年12月,洪朝生随严济慈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科学考察团赴苏联考察。访苏期间,他应邀作了半导体低温电导方面的学术报告。

1980年6月3日-6日,洪朝生应邀出席在意大利热亚那召开的第八届国际低温工程会议,并以《Cryogenics in China Today》为题作特邀报告,介绍中国低温工程进展。同年11月6日-13日,出席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宇航学会联合在成都举办的低温工程学术讨论会,作关于参加第八届国际低温工程会议及访问西欧情况的报告。

1981年2月17日-20日,洪朝生到585所参观座谈,并作了“超导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和“氦的传热特性”两个学术报告。同年12月11日-15日,出席由中国制冷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金属学会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超导学术讨论会并作报告。

1983年10月3日-8日,洪朝生出席并主持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和日本应用物理学会举办的国际性低温超导学术讨论会“布赖恩·约瑟夫森效应物理和应用学术研讨会”。

1986年10月16日-18日,洪朝生出席中国半导体专业创办30周年学术报告会,并以“半导体物理研究中低温技术的应用”为题作特邀报告。

1994年1月15日-17日,洪朝生出席在低温技术实验中心召开的中国全国低温物理学科研究与发展专题讨论会并讲话。

1999年11月25日,洪朝生出席低温中心关于《国家基础研究“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的能源科学《学科发展与优先领域》调研报告讨论稿中低温工程学科发展方向的讨论和增订,并作学术报告。

2000年10月5日-8日,洪朝生出席由中科院低温中心发起并承办的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低温工程、低温物理研讨会,应邀做大会主题报告。

学术论著

截止到2017年11月,洪朝生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35篇以上。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从1953年起,洪朝生先生与黄昆王守武汤定元先生共同开展半导体科学研究、教学和知识普及工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和物理所开设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等专业课程。在五校联合半导体专门化期间,他悉心指导半导体霍尔效应和电导实验等工作,并与黄昆、谢希德、王守武、汤定元等先生一道开设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实验、晶体电路、半导体器件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960年代初,洪朝生先生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低温物理专业——中国科技大学低温物理专业,任低温物理研究室主任,并承担了低温技术、低温物理实验技术等专业课的授课任务,为中国低温物理、低温技术和超导研究培育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荣誉表彰

相关报道

谦谦君子,悠悠弥香 ——记洪朝生院士座谈会

精神铄、神情爽朗的洪朝生院士来到理化所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和年轻教师代表中间,与大家共同交流了对科研和人生的看法。

座谈会在笑声朗朗的气氛中拉开帷幕,首先贾军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这次活动的初衷,洪老师阐明了这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所内的学术交流氛围,以碰撞火花,启发思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大家期望从院士的求学和科研经历中获得一些启示,应大家的要求,洪老师首先简单回顾了自己的科研经历。童年时对星空的好奇,宇宙的深让他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于是从小便萌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中学在教会学校六安市汇文中学名师的指点下,更是发现物理学的无限乐趣。

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当时的热门是微波核物理,但是洪老师并没有盲目的跟风,而是按着导师的思路踏实工作。说到这里,先生提到尽管自己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无线电专业做了一段时间的物理实验课讲师,但从未动手组装过收音机。而在MIT,很多实验台都是自己动手搭建,因此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和技巧。

取得MIT的博士学位后,洪老师开始了普渡大学的实习工作。刚开始时,洪老师说自己也很被动。搭建低温实验台用于研究锗晶体,每天的工作重心集中在测量数据上,并没有明确的科研思路。后来,在导师的一番提醒下,突然激发了主动寻求科研思路的动力。在第一届低温物理国际会议上,有一位专家问到“锗晶体中杂质含量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洪老师会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整理,发现在低温下半导体锗单晶电导与霍耳效应的反常行为,但是当时无法给出理论解释。1950年,即将结束普渡大学工作准备去欧洲留学的前两个星期,洪老师又收到一批样品,他并没有因为新的工作行程而懈怠,而是加班加点进行测试。恰恰这一批样品的测试结果,弥补了之前数据上的缺陷,使得电阻变化与杂质含量之间的规律一下子清晰起来。天道酬勤,正是基于这部分的工作,洪老师提出了半导体禁带中杂质导电的新概念,这项成果成为此后国际上关于无序系统电子输运机制研究的开端。

说到这里,洪老师自我剖析说,尽管自己缺乏眼光,但是有能力,而且从不偷懒。当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工科学生并没有看外文文献的习惯,而自己并没有被这个传统束缚,曾经搭的一个实验台,实验结果非常精确,主要得益于在国内看到的一篇关于负反馈控制稳定性的外文文献。在学习上,洪老师更看重自己的参悟力,不急于交流,但不排斥交流。每次与人讨论时,三思而后行,不急于下定论。也许正是这一份坚持的毅力和严谨的作风,厚积薄发,成就了他在物理学上重要的发现。

先生言谈中透出的祥和淡然,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在座的其他与会者。诚敬谦和,也许是先生的率性使然,但我们却于平淡处依然看到繁华无限。

会上大家就如何营造更好的学术交流氛围提出了一些想法,有待于今后付诸实施。

社会任职

洪朝生曾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科技委员会名誉主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个人生活

洪朝生父亲洪观涛,1885年出生,又名洪光昆,1906年秋加入同盟会,曾留学比利时法国8年。回中国后从事铁道技术工作,曾任陇海铁路潼关—西安段工程局长兼总工程师及铁道部路政司技正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铁道部教育局高级工程师。著有《道路工程学》(1934),译有亚历山大·仲马名著《地亚小传》(后人译为《蒙梭罗夫人》,1923)。洪朝生母亲高君远,为中国近代著名出版家高梦旦之女。

个人荣誉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洪朝生院士获科学大会奖和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

洪朝生院士荣获2000年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门德尔松奖

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今天正式通知中国科学院低温中心,为表彰中科院洪朝生院士对发展中国低温工程学所做出的积极努力,授予他2000年门德尔森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此项大奖。

为了纪念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的奠基人及低温工程学的开拓者之一门德尔森博士,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在英国科学家门德尔森逝世4年后,于1986年设立了门德尔森奖,作为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唯一的奖项,谨以此表彰对低温工程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决定把2000年门德尔森奖授予洪朝生院士,既是对其在低温工程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褒扬,同时也是对中国近50年来在低温工程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充分肯定。长期以来,在洪朝生院士的推动和培养下,中国的低温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数十个研究和开发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基本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一批低温装置和研究设备及相应配套的支撑条件,在制冷技术、实验技术、低温系统、材料制备、计量测试等方面取得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为中国空间技术、卫星遥感、科学实验和超导应用等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树立了中国在国际低温工程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人物评价

洪朝生大师虽然远去,可他身上科技报国、求索创新、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将被九三学社社员永远传承下去。(九三学社评)

洪朝生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他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取向,坚持道德正确的主张,坚持实践正义的原则。洪朝生先生是一个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人,他清正刚直,为人低调,始终保持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本真。在长达70余年的科研、教育生涯中,洪朝生先生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低温物理、低温技术、低温工程、超导物理、半导体物理等领域做出的业绩,以及他身上所体现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学人风范,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洪朝生先生永垂不朽!(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评)

洪朝生,作为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做到了科研有道,是低温世界的拓荒人;作为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也做到了育人有方,是祖国栋梁的栽培者。凭着满腔爱国热血,即使在低温世界里也要热火朝天;凭着顽强的科研精神,即使在困难的年代里也要永不言弃。他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不图功名,只为国强。

后世纪念

2018年8月22日—8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1号楼407会议室设立洪朝生先生追思堂,供各界人士吊唁。洪朝生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于2018年8月25日上午10:00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参考资料

深切缅怀洪朝生先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24-09-30

洪朝生.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4-10-29

洪朝生.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4-05-15

洪朝生先生年表.http://www.ipc.ac.cn.2024-05-15

社会各界悼念送别中科院院士洪朝生.中国科学院.2022-01-18

98岁中科院院士洪朝生去世:我国低温物理开创者.www.guancha.cn.2018-11-01

人民网.www.people.com.cn.2018-11-01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低温物理和低温技术研究开创者洪朝生逝世_科技湃_澎湃新闻-The Paper.www.thepaper.cn.201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