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二村
湖二村位于安溪县湖头镇镇政府中心。全村土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居民3400人,分为22个村民小组。目前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商贸以及龙眼与茶叶的种植,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
村情档案
湖二村因为出了李光地这样的名人而闻名,湖二村的魅力也主要来自李光地家族故居。李光地故居的最大特点是其皇宫式的建筑构架。几乎每处故居都修建有豪华的厅堂,中间又有采光良好的天井,两旁的护院也更衬托了庭院的气派,这在普通闽南古民居中是极为少见的。在榕树书屋与李光地故居中,还保留了大量的康熙帝墨宝,更是构成历史文化游的重要因素。
村中还集中分布着六十几座明清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与李光地故居一起,形成规模少见的大型明清建筑群。
湖头小吃也为湖二村增色不少。2004年,村里的小吃名店“阆山美食居”又获得泉州市美食金质奖,足见湖头小吃的魅力。
御赐匾额
御赐匾额今仍在名相功绩人相传
汽车在一座规模宏大、结构精美的清代建筑前停下,大门上“李氏家庙”四个字熠生辉。
“李氏家庙”前后共三进,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家庙内有众多皇帝敕文、皇帝钦赐及名人题赠的匾额,值得一看。”安溪县文管会副主任黄炯然说。在二进的厅堂前,横挂着醒目的“夹辅高风”牌匾。“这是康熙帝在千叟宴上赐给李光地的。”黄炯然说,同样在厅中高悬的“急公尚义”匾额则是康熙为表彰李家六世祖李森赈济而赐的。此外,三进厅堂前横挂的“鸣闻天”匾额,为正统年间宰相叶向高题赠;厅堂后侧悬挂的“保世滋大”匾额,传为李光地所题。
离开李氏家庙步行300米,就到了李光地的新衙故居。“新衙可是李光地夫人背着李光地建的。”李光地第十一代孙李金德说起这样一段掌故:李光地夫人暗中把朝廷发给李光地的衡文俸取了三千两,回家营造新屋。康熙料定是李光地夫人取了去,却并不责怪。“可见当时先祖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新衙内的匾额同样令人瞩目:“夙志澄清”是康熙为表彰李光地治河有功而赐,“谟明弼谐”、“昌时柱石”则分别是康熙、雍正表彰李光地的政绩所赐。
“现在去看看先祖读书的地方。”在李金德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相距不远的贤良祠。推开大门,一片碧波中兀立着几座古香古色的亭台楼阁。正对大门的一块石碑上,刻着雍正帝的“谕祭文”,称赞李光地是“卓然一代之完人”。
百年土楼
跑马墙上马飞奔百年土楼古风存
与李光地故居一样,湖二村的每座古建筑背后,几乎都有它们久远的历史和人文积淀。“湖二村还有一座造型独特的方型土楼,是李光地三弟李光坡的住所。”拜访完一代名相的旧居后,我们来到村里另一座特色建筑———宗城土楼前。
土楼墙面为白色,高8米,在附近红砖翘脊的民居中颇为显眼。登上土楼二层放眼望去,两排百年前建造的木屋依楼墙而建,衔接有序,像两只手臂圈起土楼中一个长十多米、宽三四米的大天井。天井两边的人家,还拥有两个小天井,每个天井都可独立成户,堪称“古代套房”。土楼的一位住户说,当初土楼外围还有一堵实心墙,四面包裹着整个楼群。围墙足有八尺宽,可在上面跑马观察地形,防御外敌。
土楼里还有二三十户的老住户。看到有客人来,热情的大爷大妈主动带我们各处参观,为我们讲解土楼的历史。临行时,他们还端出热茶:“喝一杯再走。”
湖头米粉
湖头米粉宰相做美味小吃诱人尝
鸡卷、炒米粉、咸笋包、春卷……在湖二村,我们还品尝了闻名遐迩的湖头小吃。用料讲究,制作精细,烹调火候恰到好处,别有一番风味。
清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乱”平定之后,皇帝又喜逢29岁生日。快马传消息至安溪县,李光地和堂兄李光斗、叔叔李日煜连忙商量如何为“升平嘉宴”增辉添彩。当时湖头山高水险,林密虎多,百姓生活极艰难,实在无物上贺。此时,李光地忽然想到,湖头泉水制作的米粉,口感柔韧细腻,把米粉做成粗条,晒干带上朝去献给皇帝,岂不甚好?但北方人喜食干食,御前亦难汤水淋漓,兄弟们便建议带上湖头的笋丝香菇同炒,味道更可显得与众不同。于是,李光地将肉丝、虾仁、香菇炒熟,肉骨汤适量和米粉入锅油炒翻动,快速提锅倒入瓷盘。这道炒米粉竟成为康熙帝宴请大臣、翰林和功臣的特色美味,“湖头米粉”由此而来,流传至今。专家点评文化底蕴醇厚诱人陈日升(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会长)
湖二村最吸引人的就是它醇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李氏家庙”、“新衙”“旧衙”、“贤良祠”、“宗城土楼”等李光地家族的聚居地,这些建筑虽历经两三百年的历史,仍然保存较为完好,只要稍加整,它的历史价值更将彰显无疑。更何况许多建筑中还保留着碑刻原本,文物价值尤为重大。
除古建筑外,湖二村的特色小吃与古风犹存的人文环境也是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三者连成一线,勾画出的将是湖二村的诱人轮廓。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