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学科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还是东北农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四大学科群之一即经济与管理学科群的带头学科,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设立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介绍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源于1958年开办的农业经济管理干部班,1980年成立农业经济系,1995年与黑龙江省农业 管理干部学院农业经济系合并,成立经济贸易学院,2004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

人才师资

学院现有教师119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1人,拥有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理论人才、省级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新世纪人才、国家级学会副理事长等。学院拥有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4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51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现有在校本科生5028人、硕士研究生423人,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员407人,在校博士研究生80人。

院系设置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拥有农林经济管理博士流动站,农林经济管理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包括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农村与区域发展和农村金融。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分别是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农林经济管理。其中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是校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包括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等。专业硕士点2个,分别有工商管理(MBA)和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领域)。学院设有农林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八个本科专业,覆盖管理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金融学专业还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同时,学院拥有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黑龙江省对俄现代农业经贸人才培养基地。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够从事农业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以及管理工作,同时能够适应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研究或者管理工作,适应农业经济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以农林经济管理理论为核心,围绕当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侧重于农林经济管理基础理论、政策和方法的研究。该专业侧重于学生农林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的培养,农村经济社会调查和农林经济管理的方法的训练。并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工具培养学生电子政务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熟练的管理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外国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村合作经济学、农产品国际贸易、乡村社会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企业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专题、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学、经济模型分析与应用、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是政府部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事管理、理论和政策研究与咨询、教学等工作。同时,该专业为经济类、管理类及相关学科输送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胜任企业、农垦、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及教学、科研等工作,具有较强的战略意识、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劳动经济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分析、招聘与筛选、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绩效管理、人员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设计、人力资源量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前沿。

毕业去向

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中国农垦集团、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外商独资或合资公司、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组织管理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金融学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

专业发展历史

金融学专业始于1987年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中分设的农村金融专门化方向。经历了7年的发展,1993年成功地申请了货币银行学本科专业,是黑龙江省第一所本专业的本科院校。1998年国家进行本科招生专业目录调整,将相近的本科专业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学等专业合并为金融学专业。2005年金融学专业在黑龙江省第一批获得金融学硕士学位授予权。金融学专业是东北农业大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同时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和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掌握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在银行、保险、信托投资、证券等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金融业务、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是以研究货币银行学、金融、证券为中心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与金融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通过网上实时模拟教学等使学生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等方面业务的实务操作能力,了解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经济学基础、金融学、财政学、金融企业会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信贷管理、财务管理保险学、经济法学、管理学财务会计、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项目评估、模拟银行业务、国际结算、中央银行概论等。

毕业去向

该专业为经济、管理、金融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毕业生适应于各类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经济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咨询部门从事金融业务、资产评估、证券代理、国内外金融政策法规咨询、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会计学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需要的,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教学及科研方面工作;能在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管理咨询工作的专门实用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是以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为基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理论应用的学科。以经济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基础,主要学习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资本运营、资产重组、企业兼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国际会计核算的惯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基本训练,能满足学生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信息。侧重于实务操作,同时强化学生财务管理、审计、经济法、税法方面知识的学习,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以培养全面型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使学生能够处理工作中遇到的会计问题。

主要课程

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政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管理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等。

毕业去向

该专业为经济、管理、会计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毕业生适应于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咨询部门从事会计实务、查帐验证、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管理咨询、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以及企业管理案例知识,具有全球经营视野,具备现代工商企业管理及经济与法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符合现代工商企业运作需要,懂经营、会管理,为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是以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为基础,侧重于基础理论的应用、密切联系组织管理实际的学科。主要研究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企业经营诊断、电子商务等,侧重学生工商企业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强化信息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工商管理案例分析、工商管理网上实时模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信息系统、工商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质量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项目投资评估、工商管理案例分析、企业经营诊断、企业策划、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与规则等。

毕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生适用于各类工商企业、工商管理部门、行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管理咨询等部门中高层管理岗位,主要从事工商管理业务操作、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及研究、国内外工商企业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企业策划与咨询服务等工作。

市场营销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的营销管理人才。学生除了学习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外,更加侧重于市场营销领域,使学生拥有市场营销方案策划、市场营销活动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掌握在市场营销环境下企业的营销策略与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技能,成为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和科研部门从事营销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以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营销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CI策划与企业文化、广告等,侧重学生市场营销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强化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具备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战略与策略的规划与实施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的基本技能。通过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和课程实习,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的实践操作能力。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与谈判、消费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广告学、商品学、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渠道管理、企业文化与CI策划等。

毕业去向

该专业为经济、管理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工商财贸各类企业(公司)、各级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经营决策、市场调查、市场开拓、商务谈判、销售、广告、公关等业务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

保险学专业

培养目标

保险学专业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而设置的一个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金融专业,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学生能系统地、扎实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并掌握保险学的原则和方法,具备对保险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实践技能,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保险业、财经、政府、教学和科研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与保险有关的各类实际工作。

专业特色

2003年,我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率先开设保险学专业,我校保险学专业是全省目前唯一的保险本科专业。保险专业无论在办学层次(学士、硕士、博士),还是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教师中博士后占20%,博士占75%,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等方面都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其改革创新业绩、办学特色、学生质量、科研学术水平均被社会认可。每年推荐保送硕士研究生2人,占当年保险专业学生总数的5%。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艺、体育、科研活动,在校保险专业学生120余人,已培养博士、硕士、学士毕业生160余人。保险学专业治学严谨,管理学生严格,关心学生成长,其培养的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高度好评和重用。

该专业以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保险业务技术为基础,研究分析保险活动、处理保险业务的方法、技能、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在熟练掌握保险专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的实务操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培育鼓励学生适应、沟通等社会活动能力,使之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主要课程

开设的课程涵盖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公共基础类学科和经济、管理、保险类专业如下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保险法、人寿与健康保险、财产和责任保险、社会保险、保险财务管理、保险市场营销、利息理论、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保险统计、保险投资、保险英语、风险管理等(课程设置以修订后的教学计划为准)。学生还可选修、辅修全校其他专业开设的各类课程。

毕业去向

保险业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保险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业务技能,能在国家各级保险监管机关、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金融证券机构、大型企业集团从事管理和业务工作以及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科研状况

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基金面上项目1项、专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青年项目6项;国家科技部软科学研究计划基金政策引导项目1项;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得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特别资助1项、一等资助3项、二等资助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6项;国家农业部社科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基金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决策咨询项目3项、重点项目21项目、青年项目10项、专项项目6项、扶持共建项目7项;省自然资金委员会基金7项;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5项;省厅局级及横向课题近154项,其中在研课题83项;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ELSEVIER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0部;主编、副主编教材29部;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生态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286篇;被SSCI、SCI、EI、ISTP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收录、转载119篇;科研成果获奖53项,其中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1项,省级优秀硕士指导教师2项、省部级以上成果奖28项。

学院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在参与立法、制定规划、咨询论证等方面为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社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获得了诸多好评。经过几年建设,诸多成果得到了国家级刊物的全文转载,李翠霞院长执笔撰写的“关于黑龙江省建立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的调研报告”;由农工党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在黑龙江省建立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议》得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做出重要批示,学院26项研究成果被省委书记王宪魁、省长陆昊、副省长孙尧、副省长于莎燕、副省长吕维峰、副省长张建星、省政协主席王巨禄、农工党主席陈述涛等多人以积极批示。此外,梯队成员还为齐齐哈尔市高新区、尚志市孙吴县嫩江市牙克石农场等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术交流

学院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近几年来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先后主办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余次,参与人数累计达200余人次,与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的高等院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并成功地举办过"东北亚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学者年会"、"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年会"和多次地方性学术会议;现有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学会挂靠在本学院。在国际方面,学院与北海道大学农学部、新大学农学部、加拿大奥茨学院、符拉迪沃斯托克水产技术学院、哈巴罗夫斯克国立工业大学等院校保持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互有专家来往讲学、交流和进行合作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