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谟
陈炜谟(1903~1955),泸州本州安贤乡云锦人。早年就读于泸县立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兼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等课。1922 年与林如稷、李开先等在北平市发起成立“浅草社”,次年创办《浅草》季刊。1925年成立“沉钟社”,创办《沉钟》周刊。先后发表短篇小说、论文、译作和长诗30余篇,出版短篇小说集《信号》、《炉边》。揭露了教育界的黑暗,真实反映了泸县一带川滇军阀大战,兵匪奸淫烧杀带来“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惨状。
人物简介
姓 名:陈炜谟
性 别:男
出生年月: 1903-1955
民 族:汉族
四川泸县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历任中法大学孔德学院英文讲师,重庆大学教授,四川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年后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成都市人大代表。2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信号》、《炉边》,论文集《论文选集》,译著中篇小说《老屋》、《当代英雄》、《在世界上》、《我的大学时代》等。
历史
1927年,陈炜谟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任教于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学、北京中法大学孔德学院。1931年被聘为泸县中学文科主任,翻译梭罗古勃的中篇小说《老屋》;为《泸县教育月刊》撰写《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等文。大力支持泸县中学生创办《春笋》半月刊,还在《泸县民报》上主编副刊《江阳新声》,积极撰文提倡文艺。
1936年,陈炜谟去重庆大学外文系任教。
1940年,陈炜谟回泸县,在桐荫中学等校任教。1945年,创作10万字的长篇小说《兵荒马乱》。只惜未能公开发表,又于“文化大革命”中散文失原稿。
1946年,陈炜谟任四川大学外文系教授,又在成华大学、华西大学兼课。先后发表10多篇散文,还写成30万字的长篇小说《爱·憎·恨》三部曲。
解放之初,陈炜谟曾任川大外文系主任。1951年,调中文系从事文艺理论教学,不幸于1955年9月病逝。
陈炜谟曾是成都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担任过成都市文联、川西文联筹备委员、四川省、文联常委。
陈炜谟的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其一,陈炜谟是以其创作实绩获得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得到了鲁迅先生的称赞的。一九二五年和一九二七年,他先后出版了《信号》和《炉边》两个短篇小说集。一九三五年,鲁迅在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时,选了炜谟公的四个短篇小说(《狼将军》、《破眼》、《夜》和《寨堡》),这是全书所选作品最多的三位作家之一,另外是鲁迅自己和台静农先生,足见鲁迅对其短篇小说的看重。鲁迅在序言中称陈炜谟是“未尝自馁”的作者,说他“唱着饱经忧患的不欲明言的断肠之曲”,并从他的作品里看到了“蜀中的受难之早”。鲁迅引了《炉边》序言中的话:“但我不要这样;生活在我还刚开头,有许多命运的猛兽正在那边张牙舞爪等着我在,可是这也不用怕。人虽不必去崇拜太阳,但何至于怯懦得连黑夜也要躲避呢?怎的,秃笔不会写在破纸上吗?若干年之后,回想此时的我,即不管别人,在自己或也可值眷念吧,如果值得忆念的地方便应该忆念。”七十多年前出版的陈炜谟的这两个短篇小说集,现在已经成为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两个重要的文学社团
其二,陈炜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浅草社和沉钟社的主要发起人、主要编者、主要作者之一。浅草社、沉钟社是两个有密切关系的社团。浅草社成立于一九二二年,办有《浅草》季刊。主要成员有:陈炜谟、陈翔鹤、冯至。沉钟社是一九二五年十月,杨晦、炜谟公、陈翔鹤、冯至四位文学青年因受德国戏剧家盖哈特·霍普特曼的童话剧《沉钟》关于艺术的成功在于坚忍不拔的精神之影响,在北京出版了《沉钟》周刊(一九二六年八月起改为半月刊),沉钟社因此形成。沉钟社是五四时期挣扎最长的一个团体,《沉钟》直到一九三四年二月才停刊,历时十年之久。
作为浅草社和沉钟社的主要代表作家,陈炜谟的创作实绩,已经成为这一时期文学成就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浅草社、沉钟社多为蜀中作者,鲁迅称赞“沉钟社却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开拓者
其三,陈炜谟是四川大学新文学和文艺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波特兰开拓者队之一。一九五一年始,他在四川大学中文系开设《文艺学》、《现代小说》、《散文阅读》、《现代文学名著选》等课程,后被誉为“杰出的革命文艺理论家”、“中文系新文艺的奠基人,产生于一九五一年的《文艺学》讲稿没有保存下来,这是我国文学理论教材中编写最早的一本。解放战争期间他著有《小说纲要》一书,但未见出版,稿子也不知下落。”
扎实的人品
其四,陈炜谟是一个平凡、忠厚、诚实、坚韧、寂寞的学人、作家。他一生的行状,和现在所能读到的他的许多作品,都可以证明他的一生是追求光明和进步的。“正因为平凡,所以他不大为世人所重视,去世后他的作品没有被搜集、整理、出版。正因为忠厚,不好名不好利,往往被名利之徒利用所损害。正因为诚实坚韧,他的作品尽管损失大半,但留下的作品和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浅草社、沉钟社其他作家少和低”。
一九八零年八月十日,沈从文在北京回忆二十年代前期在北平市的一段生活时写道:“我记得就是在这时节和翔鹤及另外几个朋友相识,而且比较往来亲密的。记得陈炜谟是北大英文系高材生,特别受学校几位名教师推荐,性格比较内向,兴趣偏于研究翻译,对我却十分殷勤体贴……正因为我们性情经历上不同处,在相互补充情形下,大家不只谈得来,且相处极好……回溯半个世纪前第一阶段的生活和学习,炜谟,其文和翔鹤的影响,显然在我生长过程中,都占据一定位置。我此后工作积累点滴成就,都和这份友谊分不开。换句话说,我的工作成就里,都浸透有几个朋友淡而古典友谊素朴性情人格一部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