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泉州市德化县境内,地理坐标在东经118°05′22″~118°20′15″,北纬25°38′07″~25°43′40″之间,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3472.4公顷。

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建立,2003年,提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6年1月1日授牌。2020年12月22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名单。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福建德化戴云山兽类及鸟类重要栖息地入选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系统,重点保护对象是中国大陆分布最南端、面积大、保护完好的黄山松林;重要的昆虫和植物模式标本产地;兰科资源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濒危动植物物种。

历史沿革

南北朝时期,有僧人到戴云山进行开发。唐朝时,开元寺有位僧人叫袒膊(名叫知亮),他倾慕戴云山的灵秀之气,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他去世后,徒弟把他的遗体运到戴云山塑成塑像来祭祀供奉。此后,他的师父慈感也在戴云寺圆寂(去世)。

1985年8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18万亩。

2003年,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提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23日,福建戴云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0年12月22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名单。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福建德化戴云山兽类及鸟类重要栖息地入选。

2024年1月,福建省林业厅会同省林学会共同开展首批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认定工作,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首批省级自然教育基地之一。11月5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德化县人民法院、德化县人民检察院、德化县公安局联合发布《关于禁止非法进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核心区的通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非法进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核心区。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福建省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闽中腹地泉州市德化县境内,据福建两大山脉之戴云山中段主峰部位。涉及赤水、雷峰、南埕、桂阳、上涌、大铭6个乡镇22个行政村;东至蟠龙,西至黄山,北至陈溪,南至东里;东西长约25km,南北宽约10km;距离德化县县区40km。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º05′22"—118º20′15",北纬25º38′07"—25º43′40"之间。保护区总面积为13472.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514.1公顷,缓冲区面积3515.4公顷,实验区面积4442.9公顷。

地形地貌

德化县的地质构造,属于浙闽活化古陆台。自古生代末期以来,多次的造山运动,形成戴云山中部高,四周低,山脉连绵起状,山势陡峭的地貌,高差悬殊达1100多米。自然保护区境内的地势较高,一般都属900米以上的中山地,山体坡度都在40°~60°之间。除七里洋、莲花池、后宅村以及赤水至上涌公路沿线一带地势较为平缓和宽阔外,其余都是山峰绵亘。

气候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山地垂直气候明显,又具有北亚热带和南温带某些特征。年平均气温在12°~17°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7℃至-13℃,极端最高气温大部份地区不超过35℃。其≥l0℃积温3200℃~5200℃,期间日数195~240天,与长江流域到黄河下游以南广大地区相当。但戴云山区夏冬两季极端高温与极端低温又不同于上述地区。夏季凉爽,冬季无严寒;潮湿多雨,雾日多,日照少,山地气候景观突出。常年降水量1700~2000毫米,南侧多于北侧。从降水的年内分配看,又具有季风气候所固有的冬干夏湿的特点,一般3~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水热同期,年相对湿度一般要高出80%,这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

土壤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山体大部份是火山喷发的凝灰岩,所以九仙山有少数花岗岩体球状风化;花岗岩侵入体和超基性的岩脉在个别地段也有裸露,基岩坚硬。又因为地势差异和植被的影响,故自下而上表现出有红壤、黄红壤、黄壤和山地草甸土的垂直分布规律。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丘和村落附近坡耕地多数为红壤;海拔1000~1350米的地带植被复盖较好,多数为黄红壤、黄壤,土层厚度一般在40厘米以上;海拔1350~1700米多数为山地草甸土;海拔1700米以上的平缓山坡也有零星薄层草甸土分布。林内枯枝落叶层中等,AO层分解较彻底,A层、B层质地疏松,有利林木生长。土层层次过渡明显,其肥力除少数山脊外,火都可达到l~2级。保护区内地下还埋藏着无烟煤、高岭土、黄铁矿、铁、铜、银、金和稀有金属等矿物。

水文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河流以戴云山为中心,向四周分流,属于闽江水系。主要有东部的梓溪、双芹溪;西部的大张溪;北部的涌溪等;南部的浐溪等。其中集雨面积在50km2,长度在10km以上的有浐溪、涌溪、大张溪、小尤溪、双芹溪、梓溪、蕉溪、东坑洋溪、琼溪等9条,其中以浐溪、涌溪集雨面积最大,河流最长,流量最大。区内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局部区域有温泉分布。由于戴云山森林得到较好的保护,保护区内水利资源丰富,这里成为向金门县供水的备用水源。

动植物资源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据1985年7、8月普查:1、野生脊椎动物有45科93种。这里属国家保护的动物有:一类保护动物髓羚(鬣羚)、云豹(龟纹豹);二类保护动物猕猴(山猴)、鳞甲目水獭亚科毛冠鹿白鹇;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豹猫、猛禽(白腹山雕、领鸺鹠等);属省级保护的动物有:石蛙平胸龟棕鼯鼠等。2、昆虫纲。初步采集到14个目,66个科,123种。3、保护区内植物经普查共有维管植物145个科393属580种。其中蕨类植物门有22科33属44种;裸子植物6科9属10种,被子植物门117科351属526种。按植物性状以乔木、灌木、草本来分,大约分别为152种,180种和248种。其中珍稀树种有鹅掌楸福建柏油杉黄檀等,属国家二三类保护的树种。其他乡土珍贵树种有三尖杉、南方红豆杉、黄山松百日青、戴云栎、阔瓣白兰花、术荚红豆树、建宁椴等。此外尚有名贵药材、花卉,如黄连(属国家三类保护的珍稀植物)、瑞香金线兰银线莲七叶一枝花石香薷、寸香薷、火大血藤卷丹球兰石仙桃观音竹方竹、山含笑、多种兰花、杜鹃花、山茶等。最多为蔷薇科33种,禾本科28种,菊科26种,壳斗科20种,杜鹃花科19种,山茶属18种,樟科16种。植被区划说,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属于南亚热带照叶林区。由于长期人为干扰破坏,原始常绿阔叶林已不多见,而代之以次生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等。但常绿阔叶林在保护区内仍占有较大优势。在常绿阔叶林的乔术树种中,以壳斗科的甜槠罗浮锥米槠、南岭石栎,硬壳柯山茶科木荷杨桐厚皮香梨茶金缕梅科的阿丁枫,蚊母树以及其他科属:树参山杜英红楠交让木香樟木等为主组成常绿阔叶林,或与杉、松、竹混交,形成针阔混交林、竹阔混交林。在林下灌木中,以杜鹃花属柃木属冬青属,以及乌药黄杞石斑木等一些种类为主。

保护目标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东南沿海典型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重点保护对象是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分布最南端、面积大、保存完好的原生性黄山松群落;重要的昆虫和植物模式标本产地;兰科资源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濒危动植物物种。

模式植物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保存较好,植物种类丰富,长期以来为许多植物学家所关注,是福建省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之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植物学家先后以这里采集的植物标本命名了10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其中蕨类植物门6种,双子叶植物纲4种,单子叶植物3种。草本植物占优势,有8种,其余5种主要为灌木。在数量分布上,多数种类数量少、分布范围狭小,极偶见。儿种蕨类多生于低海拔的林下、沟边、草丛、石缝等地,环境普遍较为阴湿;戴云山杜鹃产于戴云村附近;长耳玉山竹分布于戴云山主峰,生于海拔1500m的灌丛中;戴云山苔草九仙山苔草常分布于海拔1200m以下的林下阴湿地或溪边;九仙莓主要分布于九仙山,戴云山主峰亦可见,局部区域常见,多分布于中海拔的路边灌丛;德化假卫矛是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分布范围较广,但数量不多;毛硬叶冬青具体分布不详。

重点保护植物

本区有各级保护植物共计36科119种(含兰科46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以国务院1998年8月4日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中国植物主题数据库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第二批)》为准,福建省重点保护植物以福建省人民政府2001年8月16日公布的《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福建省林业厅公布的名录为依据。在36科119种重点保护植物中,蕨类植物门4科5种,裸子植物5科8种,双子叶植物纲24科56种单子叶植物3科5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2科2种,分别是柏科水松红豆杉科的南方红豆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22科81种,其中兰科46种,数量最多,其次是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7种,而后是木兰科(Magnoliaceae)3种,桫椤科(Cyatheaceae)、樟科蝶型花亚科、延龄草科(Trilliaceae)各2种,其余15科各1种。福建省级保护植物有18科38种,最多的是壳斗科11种,其次是樟科7种松科、木兰科、蝶形花科和竹科各2种,其余12科各1种。三类重点保护植物合计,种类较多的依次是兰科46种、壳斗科11种、樟科9种、猕猴桃科7种、木兰科5种、蝶形花科4种,以上6科共82种,占68.91%;有7个科各含2种,23个科仅含1种。对各级重点保护植物生活型的统计表明,木本植物略多于草本植物,分别为63种和56种。木本植物又以乔木为主,达44种(常绿33种),其余分别是灌木8种(均为常绿)、木质藤本9种(常绿1种)、散生型竹类2,而常绿与落叶种类分别为44种和19种,以常绿种类占优势。草本植物除1种为一年生水生草本外,其余55种均为陆生多年生草本,主要由于兰科46种均属于此类型。

特有植物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不少福建省省和本地特有种,其中德刖特有种5种,福建特有种4种。不少特有植物同时也是模式植物,有的是重点保护植物,如石生毛蕨、九仙莓、毛硬叶冬青德化县假卫矛、长耳玉山竹5种德化特有种同时为本区模式植物,突脉青冈、漳平石栎列为福建省级重点保护植物。

上述珍稀与特有植物多数分布范围狭小、数量稀少、对生长环境有特定要求。经济价值较高的物种由于遭受掠夺式采掘利用而进一步陷入濒危境地,目前在保护区内已难觅踪迹。有些物种虽有一定储量,但多数种群仍处于恢复过程中,亦需严加保育。而不同的物种,其利用价值、科研价值、在本区的数量与分布情况、濒危状况等都有很大不同,对这些物种进行合理正确的保护优先性评价,确定不同物种的优先保护等级,极为紧迫和必要。

动物资源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34目99科42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黄腹角雉蟒蛇等3种,二级保护有鳞甲目白鹇大灵猫熊瞎子、企猫、大山羊等36种,昆虫30目260科1645种。这里是福建省省重要的模式标本产地,以保护区内的生物发表了52个昆虫新种、2个蛙类新种和12个植物新种(包括1个新变种),是中国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保护区之一。

保护措施

科研监测

建有定位监测站1处。组织开展了野生动物红外监测及凤蝶总科兰科苔藓植物等专项调查。先后摄制了《神奇的戴云山》《守护戴云》《美哉戴云》《戴云追梦》《闽中水塔》等生态宣传片;出版发行《戴云山蝴蝶图鉴》《戴云山生态文化文学作品选》《绿色瓷都》《雄踞东南——戴云山》《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等;编印了《戴云风光》《黄山松》《戴云山兰科资源拾锦》《戴云山动物资源集锦》《蝴蝶的奥秘》《戴云山两栖动物图鉴》等20多种科普材料。

智慧系统

实施“智慧保护区”建设工程,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监控体系,包括一个监控中心和84个监控前端,即:在22个辖区村、重点部位建立前端监控系统,在4个哨卡建立卡口抓拍单元和可视化紧急报警箱,在主要入区位置建立感应式语音播报,在居民重点活动区域建立5个高空烟火探测云台。该监测系统已纳入全省自然保护区数字化体系及德化县智慧城市体系,为环境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社区治安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宣传教育

建有戴云山生态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通过运用4D投影、电子沙盘、VR互动、大型生态场景还原、幻影成像、艺术展墙、标本陈列等表现手段,综合展示德化县、戴云山生态特色、地貌景观、资源特色、德化台湾渊源等内容,获评“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等荣誉称号,2021年接待访客达3.2万多人次。

防灾减灾

建成生物防火林带200多千米,形成闭环隔离带。组建1支标准化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和15支村级半专业森林消防队,配备1辆运兵车和3架无人机。在检查哨卡设置防火码,规范人员入区管理。建立保护区毗邻地带常住耕作人口工作台账,加强农事野外用火巡逻宣传。在森林防火重点管控期间,联合社区乡(镇)、村干部在入村口设卡盘查。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建立问题整改清单,确保整改成效。建区以来未发生森林火灾

社区发展

扶持村民发展养殖、种植等特色产业,主动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扶持辖区村开展道路、排水管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乡村建设行动;捐资关爱留守老人、贫困户,及时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增加林农收入。

管理机构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负责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专门机构,具有多方面的职责与职能:

资源调查与保护:定期组织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调查,建立自然资源档案制度,以便掌握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后续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致力于保护和发展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保护区内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规划与建设管理:负责编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确保保护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都按照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进行。未经国家林业局或省林业厅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保护区建立机构和修筑设施。

联合保护工作:会同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以及县直有关部门建立联合保护委员会,以保护公约为基础,构建“三防”(防火、防盗伐、防破坏)常态协调工作机制,与各方密切协作,共同做好保护工作,确保自然保护区内及其边沿地带的自然灾害及其安全隐患得到有效预防和根本处置。

片区管理与监督:下设三个管理所,管理所依法依规行使所辖片区资源安全与发展的直接管理职责,包括辖区周边的“三防”工作以及区内野外作业人员的安全工作。

检查与检疫工作:依省林业厅批准在出入保护区的主要路口设置检查哨卡,依法对出入保护区的车辆、人员进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检查,所在的管理所承担管理和监督职能,发现问题时依法提请管理局作出相关处理。同时,依法负责对运入、经过保护区的动物、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动植物产品以及上述物品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等进行检疫。

功能区管理:在保护区内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等三个功能区,并设立界碑及功能区标志。保护区的界线不得调整和改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破坏保护区界碑、标志。

管理状况

2024年11月5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德化县人民法院、德化县人民检察院、德化县公安局联合发布《关于禁止非法进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核心区的通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非法进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核心区,违反禁令的个人和单位,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公告称,此次禁止未经审批进入的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戴云山(小戴云)、中尖(大戴云)、罩雾山、大格、莲花池、七里洋、大小险、黑鹰潭、土云岐、覆鼎山、雪尾尖等区域。因科学研究需要进入保护区的缓冲区和核心区的,必须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批准后方可进入。

影响价值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屏障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安全岛屿。

戴云山是闽中最高山,主峰平均海拔1856米,素称“闽中屋脊”,丰富的森林资源,年可涵养26亿立方米的淡水,为下游供水23.3亿立方米,可减少土壤流失90万吨,释放氧气2.43万吨,吸收二氧化碳3.37万吨,吸尘11.7万吨,削减二氧化硫9430吨,对福州、泉州乃至周边地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非常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其生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戴云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斜贯福建中部,长约300公里,宽达100公里,山体挺拔高大,梯次天成,形成独特的天然屏障。夏季利于阻挡台风对北坡地区的袭击,冬季又利于阻挡北向寒流对戴云山东南坡及东南沿海的侵袭,同时,其山体向东南逐渐倾斜,利于东南海洋暖气流的抬升,暖湿气流受山体阻挡上升形成地形雨,使戴云山成为雨量充沛的降雨区,对福建全省的气候、植被与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福建省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和保存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调查,保护区有维管植物2066种,陆生脊椎动物420种,昆虫1645种,大型真菌136种,兰科47种,模式物种12种。区内生态系统组成成份复杂,类型丰富,物种繁多,是中国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保护区之一,成为闽中自然保护区群系的核心,对保护福建省乃至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最大的黄山松种质基因基地。

保护区保存有中国大陆分布最南端、面积大、保存完好的原生性黄山松林群落9.5万亩,还有大面积的福建柏林、长苞铁杉林等,它对研究亚热带中山地区植被演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在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动植物区系特征、动植物种类以及群落分布等方面都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在大陆地区,福建省与台湾地区地理位置最为接近,而在保持生物区系植被原生性方面表现最佳的当属戴云山。正因如此,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研究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亲缘关系的工作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等学科开展研究与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也是连接海峡两岸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交流的坚固桥梁。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2024年7月21日凌晨5时许,德化县公安局赤水派出所接到一名驴友报警称,他们一行三人在戴云山登山探险时不慎迷路,其中一人还摔伤了腿。民警立即带上救援绳、救援担架等专业救援工具,同时联系消防救援人员和镇卫生院组成联合救援组,根据驴友提供的位置一同进山搜救。最终救援组在一半坡处找到了三名驴友‍。

2024年10月12日,德化县13名驴友组团爬戴云山,当天下山时一名队员脚部受伤被困海拔约1700米高山上,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赶赴处置,由于山路陡峭,树木杂草丛生,消防救援人员携带救援器材经过2小时的攀爬到达被困人员位置,由于被困人员双脚疼痛无法正常行走,消防救援人员将被困人员搀扶至担架进行固定,经过紧张处置,被困人员被安全转移到山下并送往医院救治。

2024年11月10日下午2点多,在德化戴云山有一名驴友登山时腿部受伤无法下山,当地消防部门紧急前往救援,民警、消防、阳光救援队经过3个小时的徒步,最终于17时25分到达驴友所在位置,此地海拔约为1700米。同行的一共有五人,该驴友下山途中不慎踩空,导致右腿小腿骨折。消防员对他受伤部位做好初步处理后,将驴友固定在担架上,众人轮换进行转运。由于戴云山核心保护区山高路陡,导致许多路只能单人通过,为保安全,众人只能缓慢前行。最后历时8小时,于次日(11日)凌晨1时19分到达山脚。

参考资料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省林业局.2024-03-19

山川形胜——戴云山.德化县人民政府.2024-11-13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搜狐新闻.2024-11-14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化县人民政府.2024-11-14

关于公布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名单的通知.生态环境部.2024-11-1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23年第23号)(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11-14

首批53家福建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名单出炉.新福建.2024-11-14

禁令发布!闯泉州版“哀牢山” 最高罚5000元.今日头条.2024-11-14

德化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的通知.泉州市人民政府.2024-11-14

我省再添两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福建省生态环境厅.2024-11-15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南网.2024-11-14

福建戴云山禁止非法进入保护区缓冲区和核心区.百家号.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