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龙龛道场

龙龛道场

龙道场位于广东罗定市苹塘镇谈礼村境内,“道场”是佛教徒诵经礼佛的场所,隋朝大业九年(613年),全国统一改寺院称“道场”。“龙龛道场”是罗定市的一处重要文化与自然遗产,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简介

“龙龛道场”所处的龙龛岩是在一座孤峰下,据传有老龙蜕骨于岩洞中,故名龙龛。岩洞南北走向,卷曲百米,如巨龙穿山而过,留下龙身的印模,绝无人工斧凿的痕迹,真是巧夺天工,人们称谓“龙龛脱骨”。这实为岭南一绝。道场建于李渊武德四年(621年),由时任泷州永宁县令的陈普光与僧人惠积主持建造。道场位置在龙龛岩洞的洞口石室前,东南方向,一座两进。在道场正殿神龛的北壁画有一幅“当阳像”,即当朝皇帝李渊的画像。左右两旁厢房,绘有飞仙、佛塔、罗汉、圣僧的壁画。道场众僧礼佛,“洪钟一扣,响彻三十三天,石磬再鸣,还闻十八地狱,红幡外飓,彩影乱于云霓,香烟内腾,素气通于迥就。”为此,道场成为岭南一著名佛教圣地。道场的第一、二代主僧分别为本地人惠积和宝亮。在李治上元年间(674—676年),当地人陈普光的长子陈叔琼,在神龛中建造“当阳连地尊像”一座,即唐高宗李治的立地像。公元690—698年之间,有效趾郡(即现越南)僧人宝聪,来龙龛道场顶礼膜拜,并与陈叔琼一道,对道场作了进一步的修建,宝聪并作主持。陈普光死后,陈叔琼的三位胞弟陈叔、陈叔玮、陈叔便令其门宗于道场之南(正门内)建造释迦牟尼尊像一座。该道场曾于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674年)进行过第一次重修。到武则天年代,尤其崇尚佛教。武则天自号“金轮圣神皇帝”(“金轮圣神”是佛教名词)。至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在全国上下一片崇佛的环境影响下,由陈普光的孙辈主办,对道场进行第二次重修。这是大规模的重修,其时请当朝位列公卿、且在首都长安供职的泷州(现罗定市)人陈集原撰文以纪念此盛事。于是,陈集原便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龙龛道场铭并序》。这是《龙龛道场铭并序》的来由。

龙龛道场铭

陈集原,时官拜“冠军大将军行使左豹韬卫将军”,授予“上柱国川郡开国公”等勋位、爵位,且“世为岭表酋长”。其祖父佛智,南朝陈初为南靖县知府,历任罗州及西衡州刺史,封安靖郡公,父龙树仕唐,历任泷、南扶、建、万、普、南施六州刺史,封鄱阳县开国男,子仁谦,仕至知兵马使。自佛智以下四世乡贤,均是岭南地方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陈集原所撰写的“铭序”,镌刻于岩洞西侧石壁靠洞顶处。“铭序”文楷书阴刻,高0.8米,宽1.1米,共1238字,分41行,每行字数从20余字到40余字不等,字方寸大小,带北碑风格,间有行体,镌刻技艺精湛,字迹清晰可辨,内有武则天时代创制新字12个,是我国石刻与文字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遗迹。《龙龛道场铭并序》无书者与刻者姓名,石刻内容叙述了龙龛道场修建演变的历史以及对佛教思想的颂扬。该石刻以其年代早、刻字多、保存好、价值高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岭财第一唐刻,不少文人、学者、金石家对“铭序”及石刻称颂有加。清代西江名士彭泰来写有“岭南唐刻今在世,屈指最古龙龛铭”诗句;清时才子叶恭绰赞其文章及石刻之佳“为岭南诸碑之冠”;清代金石家欧阳廉称其刻文为“粤中第一古碑”;旅港著名学者吴天任更誉其“文章优美,骈词工丽,和李世民撰《三藏圣教序》风格略同。”其后,“铭序”收录入《全唐文》和《广东文征》中。

龙龛道场的建立距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龙龛石刻所记录的岭南佛教盛况,是可证岭南之文化亦同臻发展。《龙龛道场铭并序》的研究价值,不单是石刻、书法与文字,所涉及的还包括岭南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以及盛唐时期西江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地方史志等诸多方面,而且对武则天主政期间朝廷与岭南民族的良好关系等等均有体现,这些都有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龙龛道场铭原文

龙龛道场铭

陈集源

集源,泷州开阳人,武后时历右豹韬卫将军

盖闻中天显迹,千劫诚希遇之因;[C099]相腾晖,三界表独尊之称。悟其指则直心是道场,契其源则净身为佛土。可以神(阙一字)事绝於蹄;难以名言,理归於真寂。故八十种好,不可以色睹真容;十二部经,不可能词诠至理。然而烦恼郭重,贪爱河深,六趣轮回,剑叶与刀山竞起;四生湮没,毒蛇将恶兽交驰。由是法雨横流,慈普{护},宏化城於路,朗惠炬於迷津。大乘小乘,随浅深而悟道,中茎中叶,逐性分以含滋。皆所以安乐群生,提孩众品,施殷忧以无裹,息多难以夷途。大矣哉!无得而名也。

此龙龛者,受形於浑沌之(阙一字)秀於开辟之日。孤峰峻峙,罩深而出霞;危壁削成,排日晨而蔺霓汉。峭秀丽,为众岩之钦挹;花药奇卉,实先圣之安憩。是故龙出龙入,每脱骨於岩中;仙隐仙栖,屡承空於香气:因得龙骨,故曰龙龛云。武德四年,有摩阿大檀越永宁县令陈普光,因此经行,遂回心口,愿立道场,即有僧惠积,宿缘善业,响应相从。惠积情慕纯陀,巧自天性,即於龛之北壁,画当阳像,左右两厢,飞仙佛塔,罗汉圣僧。虽年代久远,丹ぬ如(阙一字)粉色凝沈,采影犹在。洪钟一叩,向除淆十三天;石磬再鸣,远闻十八地狱。蟠外扬,彩影乱于霓;香烟内腾,素气通於迥(阙一字)。故得法流猾,释教被於无垠;元化遐覃,振锡穷於有截。岂如白马驼经,灵泉创於方丈;缁衣阐教庐山顿其威仪者哉!

既而年代浸远,石龛无毁坏之期,岁序奄迁,粉黛有沈湮之理。昔之惠积,早随劫而为灰,宝亮亦投身於饿虎。两僧勇猛,志贯白,虽学不出境,而精情自溢。上元年,先男叔琼,不弃前踪,龛中造立当阳连地尊像一躯。近有交趾郡僧宝聪,弱岁去家,即诣江左,寻师问道,不惑图南。闻有此龛,振杖顶礼,睹佛寺之摧残,心目悲眩,共成胜因。又檀越主善劳县令陈叔、陈叔(阙一字)陈叔垓,痛先君之肇建,悲像教之凌迟,敦劝门宗,更於道场之南造释迦尊像一座。遂得不日而成,功德圆满,为七代之父母修六道之缘。属圣神皇帝御殿以抚十方,动金轮以光八表,宏护大乘,绍隆教。覆载之恩,夕黔黎乎赤子;雨之施,等润泽於苍。地平天成,河氵兼海晏,虽复道被匡中,而凝怀俗表,将使比屋之化,契法俗以{庄全}菩提;垂拱之风,叶治真而成缶觉:就日与慧日俱明,油云共法云同覆,远矣大矣,无得言焉!是知观夫秉气舍灵,有生之类,七识已具,六精斯起。攀缘於虚妄之境,驰骛於名色之间,譬彼腾猿,犹兹狂象,栖托於爱河之内,遨游於火宅之中。方解石几销,冰炭之群不息;须弥屡尽,鼎之报无穷。轮回长夜,终焉莫晓,同亡异术,岂不哀哉!大矣能仁,随机诱喻,或宣四谛,或导一乘,润小枝而不遗,净满[C099]以圆烛。系想于方寸之间。而神超於(阙一字)尘之表,于起生死,归乎寂灭。其为净室禅龛者也。(阙一字)永镌勒,以希不朽。爰命解剑之夫,运兹不斌之笔,庶海变桑田,终无毁日,敬题年纪,不文而质。其词曰:

岩岩石室,郁郁禅枝。五门清净,八解涟漪。神高习海,道溢须弥。欲求蝉脱,良津在涟漪龛自天工,室唯地络。石磬长悬,洪钟不著。无假梁,自然花叶。掩室杜口,何忧何乐?爰饰金绳,於兹胜境。(阙二字)毕修,雕龙咸整。起山窗,花开莲井。萧尔闲旷,悠然虚静。笃矣亲信,共宏利益。或舍衣资,或倾银帛。劳斤凿,无烦匠石。湛然真相,嶷尔无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日之日,天宝之宝。猛虎相宿,波(阙一字)降早。阐六渡於迷津,践三乘之悟道。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