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
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是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的一种兵器。宝剑,是用优质的材料和独特的铸造方法锻造出的剑,剑刃锋利,吹毛即断,杀人不沾血。青铜剑,是佩带的手持短兵器。佩剑不但可防身,而且也代表了佩剑者的等级身份,并炫耀富有。《考工记·桃氏》记士阶层由于有上士、中士、下士的层次区别,因而佩剑的尺寸与重量亦有不同的规定,谓之“上制上士”、“中制中士”、“下制下士”,这也就是《左传·庄公十八年》所云:“各位不同,礼亦异数。”青铜剑主要由剑身与剑茎两部分组成,每一部位都有名称。剑身前端称“锋”,剑体中线凸起称“脊”,脊两侧成坡状称“从”,从外的刃称“”,合脊与两从为“腊”。剑把称“茎”。茎主要有扁形与圆形的两种。茎和身之间有的有护手的“格”,格又称“卫”()。茎的末端常有圆形的“首”,首又称“镡”。茎上有的有圆形的“”。茎上常以绳缠绕,绳称为“”。剑鞘也谓之“室”。短剑也称“匕首”。考究的青铜剑的首与格等常以玉质作成,这种剑,一般则称为“玉具剑”。
青铜武器
商周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是贵族国家对外掠夺、对内镇压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武器的发展与改进就受到格外的重视。这时武器之进步,是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青铜不但可以制作多种生活用器,而且也可以制作青铜武器。青铜就是铜、锡或铜、铅的合金;或铜、锡、铅3种元素的合金。青铜制作的武器远比非金属武器使用方便,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在制作青铜制品中,由于铜加锡或铅的比例不同,致使合金硬度也不同,青铜武器需要坚韧、锋利,因而就比制作容器等器物多加锡或铅。关于制作不同种类青铜制品的合金比例,在战国人所作的《周礼·考工记》中已有明确的记载。
就所见,商周青铜武器遗存的数量大,品类亦多,形制上也多富于变化,铸造技术也在不断改进。青铜制武器主要品类有:戈、矛、戟、、刀、剑、铍、镞等等。其中青铜剑在青铜武器中独具特点,许多都属国之重宝,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据知,一些文物收藏家还专门以收藏古铜剑为情趣。
六种不同的青铜短剑与剑首图谱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吴国公子季札挂剑的故事,公元前544年,吴国季札出使中原,路经徐国。徐君对季札佩带的宝剑,心里羡慕。季札考虑到出使的需要,暂时就没赠送。季札出使完毕返回徐国时,徐君已死,于是季札“乃解其宝剑系徐冢树而去”。从这一故事可以看到,季札在出使中佩剑,不但可防身,而且佩剑也是身份与地位的标志。
青铜剑主要由剑身与剑茎两部分组成,每一部位都有名称。剑身前端称“锋”,剑体中线凸起称“脊”,脊两侧成坡状称“从”,从外地刃称“锷”。
考究的青铜剑的首与格等常以玉质作成,这种剑,一般则称为“玉具剑”。
青铜剑的起源与发展,在历史上应有着长期的孕育过程。从笔者所见最新考古资料看,最早的青铜剑是商代后期的铃首剑,是1971年在保德县一座古墓内出土的,通体长32厘米,由身、茎、首3部分组成。剑体中部的脊,一直通到首位。宽扁茎,扁圆形首,正面有连续的镂孔,首内有丸。与保德铃首剑相似的还有
1976年山西省石楼县曹家垣出土的和1982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发现的铃首剑,以及青龙满族自治县抄道沟出土的羊首曲柄短剑等等。它们的被发现和被认定,要比以前论定的最早的铜剑始于西周早期又提前了。这里还需说明的是,以上所谈保德等地铃首剑均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戎狄”族的文化特色。
西周早期铜剑,已较多地被发现,如:甘肃灵台白草坡、陕西长安张家坡、陕西岐山贺家村、房山区大石河等地,都有考古发现。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例如:张家坡剑和琉璃河墓52的剑,剑体呈柳叶状,脊略凸起,无格,无首。茎端略瘦。茎部有圆孔。有的剑还有透雕龙蛇饰的剑鞘,异常绚丽。
西周晚期至春秋的铜剑增多了,剑体也加长了,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国墓出土的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4柄铜剑,最长的达到40厘米。圆柱形茎,出现圆形剑首,剑体有高起的脊,尚未有剑格。洛阳市出土的几柄春秋铜剑,其中一柄还套有整块象牙制的刻有花纹的剑鞘,异常考究。
春秋晚期至战国可说是铜剑最发达的时期,除个别地区的剑反映了地域或民族风格外,形制上一般都开始定型。春秋晚期的铜剑,绝大部分都有剑首,并普遍出现了剑格,但具剑箍的还较少。长度一般都要在40-50厘米以上。有名的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春秋吴王光剑等等,都是这时期的重要作品。这些宝剑制作精美,表现了卓越的制作工艺。东周青铜剑,以吴国、越国的最为上乘,《周礼·考工记》载:“吴越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江陵县古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通长55.7厘米,身满饰菱形纹,剑格两面以蓝色琉璃镶嵌花纹。剑身有“越王鸠(句)浅(践)自作用剑”鸟篆铭文。该剑被我们认定为国宝文物。
战国铜剑有了长足的发展,数量特别多,这与当时战争的增多和加剧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形式的变化,即车战转化为徒步战,在短兵相接中,剑就会起到重要作用。这时的铜剑一般都较长,有的长度几近100厘米。
《楚辞·国殇》云:“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足以说明长剑在这时很普遍。有剑箍的剑,可谓司空见惯。一些铜剑,常伴有漆制剑鞘出土。有的在剑茎上还缠有缑(丝绳)。铜剑上有铭文的也较多。
我国北方地区的辽宁省、吉林市等地,东周时还流行一种曲刃式青铜短剑,有的还有呈丁字形的柄。巴蜀地区流行柳叶状,体较长,扁茎,无剑格的铜剑,而具有双鞘的双剑也独具特色。云南滇民族流行体粗短,一字形剑格的剑。考察秦始皇陵出土的铜剑,剑身修长,可达90厘米。格呈菱形凸起状。两汉铜剑逐渐被铁剑所代替。
商周青铜剑对研究我国古代兵器史、战争史和青铜冶铸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宝剑
0)轩辕剑 黄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u003c广黄帝东行纪\u003e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画影。
(1)腾空 所有。\u003c拾遗记\u003e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2)禹剑 大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3)启剑 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厚藏之秦望山。
(4)太康剑 夏王太康铸。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5)夹剑 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四尺一寸。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一剑,铭曰:夹。
(6)定光 殷太甲铸。文曰:定光。文言文篆书,二尺。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一剑,曰:定光。
(7)照胆 殷武丁铸。铭曰:照胆。古文篆书,三尺。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一剑,曰:照胆。
(8)含光、承景、脊练 殷代。\u003c列子\u003e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
(9)镇岳尚方 姬瑕铸。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五尺。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10)昆吾剑 周穆王时西戎献。链钢,浅浅浅咫。用之切玉如泥。
(11)骏 周简王铸。铭曰:骏。大篆书,三尺。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铸。
(12)干将、莫邪 吴人干将、莫邪所造。铁。\u003c吴越春秋\u003e载:阖闾(阖闾)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爪,投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13)越五剑越欧冶子造。铜锡。\u003c越绝书\u003e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14)越八剑 越王使工人所铸。采金。\u003c拾遗记\u003e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灭魂、却邪、真刚。
(15)龙渊 楚命欧冶、干将所造。铁英。\u003c越绝书\u003e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16)太阿工布铁剑三枚 \u003c太阿工布诫\u003e秦昭襄王铸。铭曰:诫。大篆书,三尺。姬瑕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17)定秦 秦始皇铸。采北铜,铭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三尺六寸。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18)神剑 汉姜子牙所得。\u003c命诀\u003e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19)赤霄汉高帝所得。铁,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20)神龟 刘恒铸。三尺六寸。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21)八服 刘彻铸。铭曰:八服。小篆书,三尺六寸。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22)茂陵剑刘弗陵所得。上铭:直千金寿皇帝。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故名。
(23)毛 汉宣帝铸。二剑铭皆小篆书,三尺。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
(24)衍 刘衎所得。上有帝名。大篆书。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5)乘胜万里伏 王莽铸。铭曰:乘胜万里伏。小篆书,三尺六寸。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27)秀霸 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小篆书。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28)玉具剑 光武以赐冯异。七尺。\u003c冯异传\u003e: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省,
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29)龙彩 刘庄铸。永平元年铸,上作龙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31)安汉 刘保铸。铭曰:安汉。小篆书,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铸。
(32)中兴 刘宏铸。文曰:中兴。小篆书,建宁三年铸。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後一剑无故自失。
(33)孟德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刘协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4)思召袁绍所得。上铭曰:思召。\u003c古今注\u003e:袁绍在浚县,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
解“思召”为“绍”字。
(35)蜀八剑 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36)镇山剑 蜀後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37)倚天 其利断铁如泥,一自佩,一赐夏侯恩,青虹。曹操铸魏。
(38)三剑 魏太子丕造。一曰:飞星,一曰:流采,一曰:华铤。
(39)文士剑杨修献曹丕。\u003c文士传\u003e:杨修以宝剑与魏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
(40)吴六剑孙权所有。\u003c古今注\u003e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1)大吴 吴大帝孙权铸。采武昌铜铁。文曰:大吴。小篆书,各三尺九寸。黄武五年,共作剑千口。
(42)流光 吴王孙高铸。文曰:流光。小篆书,建兴二年铸。
(43)皇帝吴王 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建衡元年铸。)
(44)步光 司马炽铸。铭曰:步光。小篆书,五尺,永嘉元年铸。
(46)隶书 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剑五口。神剑,晋孝帝铸。铭曰:神剑。隶书,以太元元年,埋此於华山顶。
(47)定国 宋武帝铸。铭曰:定国。小篆书,永初元年铸此剑,後入于梁。
(48)沧州雄狮足球俱乐部 宋废帝昱造。铭曰:永昌。篆书,元徽二年,造於蒋王庙之巅。
(49)梁神剑 陶弘景造。金银铜锡铁五色,合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书,长短各依剑术法,萧衍依普通中庚子,命弘景造神剑十三口。(镇山 拓跋珪造。隶书,登国元年,帝於嵩阿,铸此二剑。)
(50)沉水龙雀 夏赫连氐造。铭曰:大夏龙雀。\u003c魏志\u003e:赫连百链为剑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
(52)四尺千金剑 唐晋公王铎所有。\u003c剑侠传\u003e:唐晋公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53)火精剑李适所有。\u003c杜阳杂绵\u003e载:夜见数尺光明,铁即碎。
(54)酉蕃宝剑 宋。\u003c宋监\u003e载: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55)古铜剑 宋苏轼所得。\u003c东坡区集\u003e载:郭祥正遗古铜剑,东坡谢以诗云:一双铜剑秋水色,两首新诗争剑。
(56)楚铜剑 宋郑文所得。\u003c方舆志\u003e载:宋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7)安定剑 明初安定王所贡。\u003c咸宾集\u003e载: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贯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为四部,岁入贯为常。
铸剑师相关
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中原地区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宝剑创始人。欧冶子诞生时,正值
东周列国纷争,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45国。越国就成了楚灵王的属国。
少年时代,他从舅父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
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古代兵器之先河。
欧冶子铸造的一系列赫赫青铜名剑,冠绝华夏。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中,显示了无穷威力与摄人心魄的艺
术魅力。
关于“龙渊”剑的诞生过程,《越绝书》中有“楚王见剑”的记载:
楚王命令风胡子到越地去,寻找欧冶子,叫他制造宝剑。于是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最后他来到了龙泉的秦溪山旁,发现在两棵千年松树下面有七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就凿池储水,即成剑池遗址。
欧冶子又在茨山下采得铁英,拿来炼铁铸剑,就以这池里的水水,铸成剑坯,可是没有好的亮石可以磨剑,欧冶子又爬山越水,千寻万觅,终于在秦溪山附近一个山里,找到亮石坑。发觉坑里有丝丝寒气,阴森逼人,知道其中必有异物。于是焚香沐浴,素斋三日,然后跳入坑洞,取出来一块坚利的亮石,用这儿水慢慢磨制宝剑。
经两年之久,终于铸剑三把: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这些宝剑弯转起来,围在腰间,
简直似腰带一般,若乎一松,剑身即弹开,笔挺笔直。若向上空抛一方手帕,从宝剑锋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为二。斩铜
剁铁,就似削泥去土,之如此,皆因取此铁英炼铁铸剑,取这池水淬火,取这山石磨剑之故。
楚王见剑大喜,乃赐此宝地为“剑池湖”。唐乾元二年此地置县。就以第一把宝剑为县名,叫“龙渊县”。因避李渊名讳“渊”字,改叫“龙泉”,一直叫到今天。为了纪念龙泉宝剑鼻祖欧冶子,后人在剑池湖建了“剑池亭”和“欧冶子将军庙”,成了一方千年古迹。
另外,在塔罗中的56张小阿卡娜中:
风:宝剑(指扑克牌中的黑桃,剑)
文言文相关
作者:沈括
钱塘有闻人绍者,尝宝一剑。以十大钉陷柱中,挥剑一削,十钉皆截,隐如秤衡,而剑锋无纤迹。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然有声,复直如弦。渭河平原种谔亦出一剑,可以屈置盒中,纵之复直。张景阳《七命》论剑曰:“若其灵宝,则舒屈无方。”盖自古有此一类,非常不能为也。
译文:杭州市有位叫闻人绍的人,曾经珍藏一把宝剑。把十个大钉子钉在柱上,挥剑砍去,十个钉子都被截断了,留有残钉的柱子平整得像秤杆一样,而剑刃没有丝毫痕迹。如果用力使它弯曲,能弯成钩一样,放开它,剑就发出铿锵的声音,又直得像弓弦一般。关中的种谔也收藏了一把剑,可以盘屈放在盒子里面,拿出来又能伸直。张景阳的《七命》论剑时说:“要是它像‘灵宝’剑,那就可以随意屈伸,不受限制。”大概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类宝剑,不是普通的铁所能制成(这样的宝剑)。
欧阳修诗作
作品原文宝剑匣中藏,暗室夜常明。欲知天将雨,铮尔剑有声。神龙本一物,气类感则鸣。常恐跃匣去,有时暂开扃。煌煌七星文,照曜三尺冰。此剑有人间,百妖夜收形。奸凶与媚,胆破骨亦惊。试以向星月,飞光射搀枪。藏之武库中,可息天下兵。何狂胡儿,尚敢邀金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县(今属江西省)人,幼贫而好学。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颖州。谥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吕振羽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参考资料
加油!向未来丨来让科学告诉你如何百发百中?.m.toutiao.com.2022-06-08
灵台白草坡:一把青铜短剑背后的历史机密.m.toutiao.com.2022-06-07
解读季札挂剑图漆盘:三国漆画与汉代漆画一脉相承-中新网.www.chinanews.com.2022-06-08
中国铜剑的起源(图)--中新网.www.chinanews.com.2022-06-08
匣里龙吟的解释|匣里龙吟的意思|汉典“匣里龙吟”词语的解释.www.zdic.net.2022-06-07
倚青山钟灵毓秀 觅踪迹千古妙谈.m.toutiao.com.2022-06-07
小指粗的钢筋一剑砍断 去璧山看传承两千多年的龙泉宝剑.m.toutiao.com.2022-06-08
怀揣武侠梦 到龙泉铸一把属于自己的剑.m.toutiao.com.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