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玄经原旨
《道德玄经原旨》是由元代道士杜道坚所撰,共四卷,被收录于《正统道藏》的洞神部玉诀类。该书前有牟巘甲午年(1294)的序言,提及南谷杜君,以及大德九年黎立武、张与材的序。根据这些信息,推测该书的撰写时间大约在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至大德九年(1305)之间。
作品特点
《道德玄经原旨》是对《老子》的阐释与发挥。
特点一
是援古史以证《老子》。作者认为:老圣昔事西伯为藏史,仕成王为柱下史,姬宫湦时为太史姓,屡掌史,演著玄 经,龟鉴万世。上下几千百代,历历可推,言圣人者三十有二而不名,一无名古史也。 杜道坚在另一著作《玄经原旨发挥》中称:“老圣摭古史以著《道德》,孔圣摭鲁史以 作《春秋》,一也。”正因为将《老子》看作“无名古史”,所以多用古史发挥其宗旨。 如解“以正治国”为:“正,政也。尧之庶绩咸熙,舜之百时序,以正治国也”。解 “正复为奇”则称:“禹陟帝位,正也。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汤,正复为 奇矣。”
特点二
是援儒入老,儒道合一。篇首王易简序称:杜君出身儒家,从老氏学,能 不私所主而折衷二者之间。徐天佑序也指出:杜君之为此学,不以道家说训老氏书,独 援儒以明之。引类比义,以孔孟之道传诸其说。通观全书,儒道思想水乳交融,体现了 元代道教老学儒学化的特征。该书受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影响较深。认为:“官天地, 府万物者,心也。心者道之枢,人莫不有是心,心莫不有是道。”并强调: “未有吾身,先有天地;未有天地,先有吾心。吾心此道也,岂惟吾哉!人莫不有 是心,心莫不有是道。知此谓之知道,得此谓之得道。”这和陆九渊的宇宙即吾心,吾 心即宇宙异曲同工。他还以理学家的“无极而太极”解释“道生一”。这都显示了他解 老的理学化倾向。
书籍介绍
《道德玄经原旨》是对《老子》的深入阐释和发挥。杜道坚在书中援引古史以证明《老子》的理论,他认为老子曾担任西伯的藏史、姬诵的柱下史,以及幽王的太史姓,多次掌管史书,撰写玄经,其著作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他还将《老子》视为“无名古史”,并引用古史来解释《老子》的宗旨。例如,他将“以正治国”解释为尧舜时期的治国之道,将“正复为奇”与禹及其子孙的历史联系起来。
杜道坚在书中还融合了儒家思想,体现了元代道教老学儒学化的特征。他强调“心”在宇宙中的重要性,认为“心”是道的枢纽,人皆有心,心皆有道。他还以理学家的“无极而太极”来解释“道生一”,显示了他对《老子》的理学化解读。
杜道坚认为《道德经》是“一天人之书”,强调“道德本旨,内圣外王之为要”。他主张政治之道和为君之道应遵循天道,认为天道有常则为当为,不为不当为,如此则阴阳和谐,万物繁荣。他还强调民为国本的思想,将民比作天之赤子,君为天之元子,强调君主应善待百姓。
作者简介
杜道坚 (公元1237-1318),字处逸,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号南谷子。当涂县(今属安徽省)人。
赵禥时(公元1265~1274),赐号辅教大师。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复授杭州路道录、教门高士。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宣授“隆道冲真崇正真人”。
传奇及史实: 杜道坚“年十四,得异书于异人,即嗜老氏学,(年)十七,寄迹郡之天庆观,师蒙庵葛师中。宋淳(公元1241~1252)为御前道士。蒙庵师虚白陈元实,是为陆修静裔孙”。赵孟《隆道冲真崇正真人杜公碑》则谓“师石山耿先生”。“继入茅山,阅道藏,宗师蒋玉海(蒋宗瑛)见而器之,授大洞经法”,为茅山宗嫡传弟子。时当南宋宝皊末至开庆年间(公元1258~1259)。(卿圣泰《中国道教.第一卷》引《白云稿》卷三: 《杜南谷真传》 )。
杜道坚曾获赵禥召见,赐号辅教大师。后住持湖州市升元报德观,兴玄学,建清规,废俱兴,徒众悦服。赵昰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兵大举南侵,所至震慑。道坚冒矢石,叩军门见元军统帅太傅伯颜,以不杀无辜相请。伯颜久闻其名,与语大悦,乃下令禁止士卒劫掠。江南既平,乃随伯颜至上都,觐见孛儿只斤·忽必烈,上疏陈当务之急,在于求贤、养贤与用贤。后奉旨提点道教。
杜道坚身老吴邦,访寻文子(传老子弟子)遗迹,建玄通观,作览古楼,聚书达万卷。主持杭州宗阳宫,筑老君台,绘老君像,旁列尹喜、列子、庄子等十贤。赵孟瞓《杜公碑》中谓“作揽古之楼于通玄(观),聚书数万卷,《道德》注疏何千家”。
著述与思想 杜道坚深研玄理,论道探玄,认为,天下万事万物已被《老子》包罗无遗。故称“道德五千余言,包络天地,玄同造化,君臣民物,罔不备”。又称“老圣之言,纪无始有始开天立极之道,太古上古皇道帝德之风,下至王之功,伯之力,见之五千文,囊括天人之道,上下几千百代,历历可推。”
他也多折中儒道,以儒道之理与“天地同功”将帝王历史熏蒸于玄经,求经世之用。认为老子本柱下史,故援引《尚书》解老,又汇通《周易》 、 《道德经》 ,用邵雍《皇极经世书》注疏《老子》。
著有《道德玄经原旨》 、 《玄经原旨发挥》 、 《关尹阐玄》 、 《文子缵义》等。
思想主张
杜道坚认为:《道德经》“实一天人之书”;“道德本旨,内圣外王之为要”。因 此,他的《道德玄经原旨》就沿着“天人”和“内圣外王”这两条主线进行诠解。他认 为《老子》的治人事天和《书》的祈天永命是一个道理,都是观天道以明人道,天道与 人道相感相通。
遵照天道
他主张政治之道、为君之道处处应遵照天道。天道有当为, 有不当为,天道有常则为其当为,不为其所不当为,如此则阴阳不忒,四时行,品物亨; 天道失常则气作,四时乖和,品物伤。君道也是如此,侯王若能守君之当为,不为君 之所不当为,则君君而臣臣,厥分罔差,君不言而百官正,万物将自化,社稷人民莫不 安定。反之,就会异政起,天下不从王化,不得治理。
民为国本
儒家民本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书中充满民为国本的思想,但也是从天人角度加以阐发。如把民喻为天之赤子,君为天之 元子,元者善之长,长不伤幼,天必佑之。他把天分为“生物之天”和“自然之天”, 前者为形而下,后者为形而上。“天此道,吾此道”,人道也是如此,所以“人能观天 道而修人道,未有不入圣人之域”。圣人之心与天地之心相通,观天地之变化无常,而 太虚自若,便知圣人日应万机,其心寂然,而天性自若。从人的身体来说,“天地大吾 身,吾身小天地”,与宇宙也是相类同的。这些都表明他从天人出发以解老。
内圣外王
从内圣外王出发,他结合先天、后天、无极、太极等理学名词讲老子的内圣之道, 又结合古代政治史讲儒家外王之道。他解释老子的“常无”为“先天”,“常有”为 “后天”; 认为“谷神,太极也。太极中虚,谷神在焉,天此谷神,人此谷神”,“吾心太极, 吾身天地之道,与造化者同流而未尝生,未尝死”。他在《玄经原旨发挥》中赞美盖公、 曹参以“清静宁一”的内圣之道,开出汉室隆平的外王之治,是“善用老子之道者”。 内圣外王的具体表现之一是修身治国。他说:
“国犹身也,身所当养,国所当养。”以养身之道外化为治国之道,则“久长可保”。
作品影响
《道德玄经原旨》是元代道教老学著作中影响较大的一种,被历代治《老》者所重视。朱谦之《老子校释》和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均将其作为参考书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