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天后宫

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鲤城区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始建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海内外现存妈祖庙中建筑年代最早、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是福建妈祖信仰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唯一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崇祀海神妈祖。妈祖林默(960—987年),莆田湄洲人,被历代帝王和沿海百姓奉为“海神”,闽台称为“妈祖”。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统一台湾后,奏请晋封为“天后”,故称天后官。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历二年(1196年),明永乐年间曾两次修,清乾隆、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年间都加以扩建和重修。1984 年,福建省文物局、财政局拨款修复天后宫和筹建文物陈列馆 。1985 年,泉州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修建大殿,并建殿前西凉亭及西廊两间。现在建筑群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主要建筑由大殿、寝殿(后殿)、梳妆楼三部分组成。寝殿是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悬山式。

1988年,天后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天后宫正殿维修工程入选首届(2013 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2021年,泉州市申遗成功,天后宫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基本介绍

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当时庙宇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

历史沿革

宋代时期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赐额“顺济”,称为顺济宫。“顺济”者,即顺风以济之意。泉州顺济宫建后十五年,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郡守邹应龙于笋江下流造石桥,以近顺济宫,因名“顺济桥”。石桥位于顺济宫前,横跨晋江,全长一百五十余丈,宽一点五丈,桥上有石栏杆、塔幢,桥头有威武的石将军、桥堡,横匾上书“雄镇天南”四字,桥中石刻“顺济桥”三字。中外货船泊于岸边江中,首先看见的就是顺济宫和顺济桥这两座雄伟的建筑,“顺济”、“妈祖”之名随之四海传扬。 

元代时期

元代,泉州港更为繁盛,和海外通商的国家多达九十多个,海上巨船入港有时多达三百多艘。元代帝王为了漕运、海运的顺利,也多次诏封妈祖,以祈求妈祖的庇。《元史》记载,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孛儿只斤·忽必烈下诏“制封泉州市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元世祖称妈祖为“泉州神女”,并封其为天妃,妈祖的神格骤然提高。至元十八年元世祖再次下诏,“遣正奉大夫宣德使左副都元帅兼福建道市舶司提举蒲师文册尔为护国明著妈祖”,特地指派泉州的蒲师文(其父蒲寿庚,仕宋尝为泉州市舶司提举,入元累官至福建行中书省中书左丞,擅蕃利者三十年)为册封大臣,在泉州天妃宫举办祭祀和褒封天妃的典礼。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二十日,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下诏书,“加泉州市海神曰护国庇民明著天妃。”诏文中直呼妈祖为“泉州海神”。妈祖的海神职位进一步明确。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又命翰林院拟定祭文遣官香诣宫致祭。祭文曰:“圣德秉坤极,闽南地区始发祥。飞升腾玉,变现蔼天香。海外风涛静,寰中麟凤翔。民生资保赐,帝室借匡襄。万载歌清宴,昭格殊未央。” 

明代时期

明代,泉州港仍然是全国的一个重要港口。洪武三年(1370年),泉州复设市舶司,专通琉球王国。此后,又“以诸番贡使益多”,在天妃宫附近的车桥村设置“来远驿”,专门接待琉球等国的外宾。为了帮助琉球开发经济文化,洪武二十二年(1392年),朱元璋“敕赐闽人三十六姓”定居琉球。这三十六姓中,泉州市人占了相当一部分,如南安县的蔡氏,晋江的李姓翁姓等,他们在琉球担任通事(翻译),传授操舟技术和文化知识。当时明政府规定,凡是封舟必须安放天妃神像,开洋前正副使必须先到出口发港的天妃宫祭拜。封舟到达目的地,正副使必须恭奉船内的妈祖神上岸,安放于所在国的天妃宫,借以朝夕膜拜。当时,福建开洋至琉球王国,必经沧水,过黑水,古称“沧溟”,又称“东溟”,是一条深达两千多米的大海沟,波涛汹涌,航海者经常在此遇难。这样,妈祖就被“闽人三十六姓”恭奉于船中,伴随他们从泉州市出发,披波斩浪,顺利到达琉球。“闽人三十六姓”来到琉球后,分别在琉球首府那霸和他们聚居的久米村建起了上、下两座天妃宫,宫成之后,琉球当地地方官也作了规定:“自贡船开船之日起至第七日,上至大夫下至年轻秀才,都必须参拜两天妃宫”,“自第七日至贡船回归本国为止,每日大夫以下的年轻秀士与乡官士们都要轮流诣庙参拜。”由此,随着中琉两国交流的不断密切,天妃信仰在琉球王国逐渐深入人心。

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郑和第二次出使西洋时途经泉州市,遣使祭拜妈祖,因天妃宫“历岁既久,寝以倾颓”,五年特奏请“令福建守镇宫重新其庙。”永乐十三年(1415年),郑和部属“少监张谦使渤泥(今北加里曼丹岛)得乎州,发自江(泉州),实仗神,归奏于朝,鼎新之。”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再次途经泉州,在依制祭拜妈祖之后,又去灵山伊斯兰圣墓行香,祈求祖先灵圣庇佑。郑和行香所立碑石至今尚在,文曰:“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护。镇抚蒲和日记立。”嘉靖十九年(1540年)郡人徐集资大修,先修正殿五间,重建寝殿七间,凉亭四座,两厢三十间,东西轩及斋馆二十八楹。二十三年(1544年)落成。 

清代时期

清代,靖海侯施琅奉旨东征台湾,统一祖国。他分兵三路出击,其中一路在泉州十五都围头,《泉州府志》载:“国朝将军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有助顺功。”平定台湾后,施琅感念涌潮济师之神恩,在自己的同乡、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题请未准,再次上书康熙帝请封,历数台湾的妈祖庙助顺神迹。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八月十四日,“以将军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特封天后”,钦差礼部郎中雅虎等,赍御书香帛到泉州庙及湄洲妈祖祖庙致祭。自此,泉州天妃宫改称天后宫。施琅为报答神恩,对天后宫进行重修和扩建。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一年(1816年)署泉州府事徐汝澜以栋宇漫,非复旧观,倡捐再次重修。爱新觉罗·旻宁年间(1830—1850年)爱新觉罗·奕詝加封妈祖为“天上圣母”,泉州天后宫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立庙祭祀。”明永乐五年(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省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王国、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后易宫名为“天后宫”。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今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1987年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砖雕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雕塑瓷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市独特艺术风格。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 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石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殿内木梁BOBBIN,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砖雕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彩。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不死鸟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殿内油漆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姓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鸡蛋果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目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不死鸟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日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石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

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省)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已举办“闽台民间艺术展”“泉州市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

文化活动

妈祖林氏默娘,是北宋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父亲林帷,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入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市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987年),重阳节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

节庆活动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的时候是祭拜的高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举行的隆重的“乞龟”活动更是热闹,拜亭前会有上千斤的大米堆出龟的形状,以祈求延年安康,并用凤梨拼接成两条龙,而正门前抬高的方寸之地则转变为舞台。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乘坐公交车31路到天后宫站下车即是。

参考资料

泉州天后宫.泉州市人民政府.2024-02-28

天后宫.泉州市人民政府.2024-02-28

天后宫概况.泉州天后宫.2024-02-28

泉州天后宫大事记.泉州天后宫.2024-02-28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2-28

在世遗之城泉州 续写“海上丝绸之路”新故事.中国日报中文网.2024-02-28

泉州天后宫-泉州市鲤城区泉州天后宫旅游指南.博雅文化旅游网.2021-12-05

中国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封诰名称最长的神,就在泉州天后宫.今日头条.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