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坡肉形石

东坡肉形石

东坡肉形石,是清代宫廷珍玩,乍看像一块肥瘦相间的“东坡肉”,实则为一块黄玉所雕,是清代雕刻代表作之一。肉形石高5.73公分,宽6.6公分,厚5.3公分,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东坡肉形石是碧石类矿物,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出自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在清康熙帝时由地方官进贡送入皇宫大内。工匠们使用玉石雕刻巧雕的技巧,将原来质感丰富的石材加工打磨,并将表面的石皮染色,做成了这件肉皮、肥肉、瘦肉层次分明、肌理清晰的艺术品。工匠还在肉皮上雕刻出精细的毛孔,使得这块儿肉形石达到了几乎乱真的程度,并在底部安装了金质的底托。

东坡肉形石与翠玉白菜、毛公鼎并称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台北市60多万件文物,会基本按照3个月一次的频率更换展品,而这三件文物却不会进入轮换名单,一直在展厅永久向公众展出。

基本介绍

东坡肉:高5.73公分,宽6.6公分,此件肉型玉石乍看之下,就是一块出锅不久似乎都能闻出香味的东坡肉,不知者以其创意构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东坡肉石它其实是一块天然的玉石,没有经过任何人工雕刻,其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东坡肉、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甚至连猪肉皮上面的毛孔都能看见,真正人间极品,价值连城,与玉白菜,毛公鼎共称为“猪肉白菜锅”组成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大镇店之宝。

有关新闻

张家口市“红烧肉石”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东坡肉石“认亲”

来自河北张家口的于瑞军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当天下午,他从大陆带来的“红烧肉石”终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与该院的三大“镇院之宝”——“东坡肉石”见面“认亲”。于瑞军通过电话和微信接受了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

于瑞军称,此次见面“认亲”是在台北故宫悬挂的大幅复制品——《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下进行的。据台北故宫工作人员方女士介绍,按照惯例,作为镇院之宝——“东坡肉石”原件秘不示人,只有贵客才可能见到其复制品。复制品也是按照1:1比例复制。

于瑞军分析说,台北故宫博物院所展示的“东坡肉石”可能是康熙阿拉善盟王府第二任札萨克阿宝王爷进献到宫中的。阿宝王爷曾于1712年和1714年两次应召进宫面见康熙,带去了大量玛瑙水晶等礼物。此外,蒙古部落都有向朝廷进贡年礼的定制,俗称“察给米德”。贡礼或年礼中有肉形石这些俏色玛瑙是正常的。另外,关于“东坡肉”毛孔和皮色的问题,他认为是其表皮毛孔棕眼是纯天然的,不会是人工打磨的。而且皮色也不应该是人工着色的。

据于瑞军介绍,据内蒙古自治区学者孛尔吉济特达兰太先生考证,他的这块“红烧肉石”也出自当年阿拉善盟王府。大陆学者杨伯达先生同意这两块“肉石”系“姊妹石”的提法,并题词“天下肉形石、本系同根生”。

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邓淑苹女士同意于瑞军的观点并表示,从于先生收藏的这块“红烧肉石”上纯天然毛孔的情况来看,自然中岩石表面的的确确有这种现象。以此推断,“东坡肉石”的毛孔,也可能是天然形成的。

关于两块“肉石”互称“姊妹石”的提法,邓淑苹女士同意杨伯达先生的看法。她表示,搞学术的人欢迎支持这种提法。这种提法不能被科学界定,关键是社会的认可度。只要大家都接受,“姊妹石更显两岸一家亲嘛。”

参考资料

马英九带大陆师生参观台北故宫,最感兴趣的是“东坡肉”.www.thepaper.cn.2024-01-28

肉形石.web.archive.org.2024-01-28

看见文物|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块“红烧肉”.baijiahao.baidu.com.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