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原铁路
京原铁路(Beijing-Yuanping Railway),简称京原线,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北京市和原平市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线单线铁路,线路呈东西走向,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三线建设”期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修建的重要战备铁路,也是晋煤集团外运中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原铁路采用兴建新线与合并旧线的方式修筑,分期分段建设运营;西段(原平至枣林段)于1958年10月提前修建,由抗日战争时期修筑的原平铁路改建而成,于1960年10月铺轨完成并交付临时运营;东段(北京至枣林段)于1965年11月开工建设,于1971年10月30日铺轨完成;全线于1972年7月通过初步验收,与1972年12月31日正式交付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接管使用。
截至2003年,京原铁路全长419千米,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最高运营速度80千米/小时。
历史沿革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因赫鲁晓夫的改革而恶化;同时随着越南战争加剧及美国向台湾海峡增兵,中美关系亦日益紧张;受苏美两国影响,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对中国亦持敌对态度。当时中国军工产业均分布于东部及沿海地区,一旦开战位置将极其不利,故“三线建设”计划被提上中国战略层面。京原铁路沿线虽不属三线建设规划地区,但距北京最近,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便于领导人进行疏散,便与成昆铁路及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同时列入建设计划。
1958年3月,京原铁路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进行勘测设计并编制设计意见书。4月至6月,北京至枣林段进行勘测。6月,设计意见书通过铁道部鉴定,线路东端在石景山南站接轨,西端在原平市接轨。10月,为适应五台山铁矿建厂的需要,西段(原平至枣林段)提前修建,由抗日战争时期修筑的原平铁路改建而成。
1960年10月,原平至枣林段铺轨完成并交付临时运营。
196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复《京原铁路初步设计》鉴定意见。
196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向中国国家计委上报《京原铁路计划任务书》。
1964年,中国国家计委批复《京原铁路计划任务书》,与初步设计鉴定意见相比,线路技术标准发生变化。
1965年5月,京原铁路北京至枣林段进行施工准备。11月,东段(北京至枣林段)重点工程开工。
1967年,京原铁路北京至枣林段全面开工建设。紫荆关以西驿马岭隧道、平型关隧道相继开工。4月,铁道兵第十四师掘进驿马岭隧道时,因未探测到西洞口20米处存在暗河,一个50人的工兵班坠入岩洞,全部遇难。事故发生后设计人员将隧道开凿位置北移并以整体道床形式穿过。
1969年6月1日,线路从石景山南站开始铺轨。1969年9月,驿马岭隧道主体工程完工。10月1日,北京至良各庄段通车。
1970年初,中央政府要求京原铁路全线于1971年底通车。4月,线路从良各庄向西继续铺轨。9月,线路从枣林向东铺轨。
1971年10月30日,线路在灵丘县242千米处接轨。
1972年7月,京原铁路全线通过初步验收。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京原铁路进行验收交接。12月31日,京原铁路以灵丘站北京端为界,正式交付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路分局和大同铁路分局接管使用。由于为战备铁路,京原铁路并未举行任何通车典礼。
修建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原地区周边出现了严峻的局势。在东面和南面,被美国军事势力重重地包围住,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公然进入我台湾海峡,他又挟迫我周边国家签订条约,结成反华联盟,并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对中国东、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在北部和西部,中国又面临苏联的巨大压力。1956年之后,中苏由于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分歧,引起了苏联的极大不满,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逼还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购买军备所欠下的债务,并且苏联还策动新疆分裂分子举行武装叛乱。随着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两国长达7300公里的边境线,出现了空前的紧张局势。在苏、美二国的唆使下,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对中国也持敌对态度。
1964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召开会议,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讨论研究三线建设问题,会上提出为了准备应付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 京原线的修建被提上了日程。
施工建设
京原铁路起自北京市石景山南站,经良各庄、十渡、白涧、紫荆、塔崖驿、涞源县、灵丘县、平型关大捷、繁峙县、枣林、代县、阳明堡于山西省原平,与同蒲铁路接轨,全长418公里。由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设计,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负责施工。1965年11月开工,1971年10月30日通车。同时将原平线加以改造,连成一线,于1972年12月31日交付运营。京原铁路对山西煤炭外运,加强首都战备起着重要作用。
京原铁路逶迤于燕山、太行山、五台山山区,与永定河、大石河、拒马河、唐河、滹沱河并行或相交,线路经过紫荆、浮图峪、驿马岭、平型关大捷等关隘,地势险峻,沟深谷切,桥高隧长,工程艰巨。平型关以东约280公里,地形陡峻,桥隧毗连,共有隧道及棚洞130余座(其中长1Km以上的隧道26座),百米以上的大桥20座。其中修建在涞源县与灵丘县交界处的驿马岭隧道长达7031.9米,为京原铁路最长的隧道。
京原铁路全线隧道桥梁总长约占新建线路的三分之一,其中三合庄站至野三坡站的25千米区间的桥梁和隧道甚至占到了线路总长的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下铁路”。“桥不断,隧相连”成为这一段的真实写照。由于地势复杂,野三坡站甚至有一半修建在隧道内。
京原铁路穿过的太行山区地质极其复杂,地层多有断裂构造,岩石挤压破碎,易于塌。地震烈度为6至8度。主要河流有丰富地下潜水补给,常年流水,不通航;一般支流均为季节河。气候受西北高压带的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冷少雨,平均气温11.8至6.8摄氏度,最高气温43.5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28.2摄氏度;平均年降雨量500至700毫米。 1965年6月,铁道兵第四、十三师各2个团进驻北京市房山地区和河北省涞源地区进行施工至枣林支准备。6月,十三师奉命执行抗美援越战争任务。7月26日,总参谋部批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接替十三师担负的任务。通信信号工程由铁道兵直属第一、二通信工程营负责。全线新线运输管理工作由铁道兵第四新建铁路管理处担任。施工采取先东后西,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逐段展开的原则于1965年6月1日,石景山区至紫荆关138公里区段开工。1967年春,两个师的兵力全部进入工地,紫荆以西控制全线工期的驿马岭和平型关大捷两座长隧道相继开工。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投资、材料供应得不到必要的保证,原定1970年通车的建设工程难以实现, 1969年国家计委、国家建委提出推迟到1971年通车的要求。施工中采取长隧短打(平导先行,分割成段,多口开挖),群隧合打(近距相连隧道统筹安排兵力、机具),分割围歼,逐个击破的方法,广大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克服断层、溶洞、涌水、坍方等困难,不断提高工效,创造单口月百米成洞162次,并达到隧道平均每米用工178工天的较好水平。铁十四师六十八团施工的驿马岭隧道,全长7031.9米,为当时全国最长隧道。1967年4月正洞开工,24个月后完成隧道主体工程,平均双口月成洞281米。在铺轨架梁作业中,为解决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梁供应不足的困难,铁四师十六团因陋就简,科学施工,在永定河畔荒沙滩上生产出合格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梁,满足了铺架工程的需要。东段于1969年6月1日北京市石景山南站开始铺架,西段于1970年9月从枣林开始铺架,1971年10月30日在灵丘县242公里处接轨,完成主体施工。
沿线景点
十渡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地貌。十渡风景区是中国国家AAA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十渡风景区是大清河支流拒马河切割太行山北端而形成的一条河谷,全程约20公里。由于在历史上这条河谷中一共有十个渡过拒马河的摆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这里气候宜人,水质良好,由于拒马河穿境而过,所以空气相对湿度大,大气质量优良,空气质量数一级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天然氧仓、自然空调”之称。
野三坡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这里自然风光奇特,生态环境纯净,古老的历史文物独具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多彩。自1986年开发旅游业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海内外游人的青睐,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野三坡。野三坡地处北京西部,河北省西北部,保定市涞水县境内。它以“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历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誉。是融雄山、碧水、春花、秋叶、瀑布、冰川、奇峡、怪泉、摩崖石刻、长城古堡、名树古禅、高山草甸、空中花园于一体的独特自然风景区。
涞源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区西北部,太行山北端,取涞水源头之意。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东北距北京160公里,东距天津市210公里,东南距保定89公里。涞源县属全山区县,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78座,1500米以上的山峰32座,2000米以上的山峰5座,尤其是位于县中南部的白石山,海拔2096米,最为雄伟壮观。涞源县旅游景点众多,县城区有阁院寺、拒马寻源等景点,此外,该县西部的空中草原,县城南部的白石山、十瀑峡景区等景区更是吸引了很多旅游者的目光。
五台山海拔高,春秋两季来五台山旅游,需带毛衣。五台山站位于繁峙县砂河镇,距景区还有40公里,站内有接客大巴。4月以前和9月以后,高入云端的公路被积雪封堵,难以通行,只有4至9月的中间5个多月可以通行。夏季是到五台山旅游的最佳季节。夏季五台山清凉宁静,冬季的五台山,既冰冻雪寒,又寂静美丽,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充满另外一种风情。虽然时有风暴、大雪,但阻挡不了冬季五台山朝圣者坚强的脚步。冬季游览五台山要注意旅店。冬季五台山95%的五台山宾馆酒店停止营业,只有少数几家酒店正常营业。因此,酒店的选择余地小,尤其是周末空余的房间极少。要选择那些大型的酒店,暖气供应充足。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大同市灵丘县西南方,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平型关虎踞平型岭上,呈正方行,周围九百余丈,南北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这里又因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日本陆军第五师团主力在平型关遭到了林彪将军率领的八路军的全力攻击,在此一役歼灭日军近千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关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第一个大胜仗的遗址,现有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主力机车
现今在京原铁路运行的主要为HXN5型内燃机车。
跨局客货车:
客运以DF4D型内燃机车为主,
货运以HXN5型内燃机车为主;
管内客车: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为DF4B型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为DF4D型内燃机车。
部分隧道
沿途联络线
京原铁路为防护备战和与周围各线路互联互通的需要,修建了多条联络线,列表如下。
站次列表
注:
1.此里程表中的车站序号以北京站开始,“里程”栏为以北京站为起点的里程,“线路里程”栏为以石景山南站为起点的里程,里程数按照铁路运价表取四舍五入(里程值小数部分0.5的进1公里)。
2.此表中车站等级仅供参考,请勿将里程表的任何数据充当其他网络百科或文献的参考资料。车站性质一栏中标注为“乘降所”的,为仅办理旅客乘降的车站(部分车站办理少许货运),2007年4月18日起已不再提供联网售票业务以及行包发到业务。
3.京原铁路现有客车分别由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始发终到,本里程表只标注北京站为起始站的里程。北京西站为起始站的各站里程值请从丰台区站起将各站“里程”栏上的数值减去10即可。丰台站改造完成后,按照安排,京原铁路客车将均从丰台站始发终到。
4.乘降所以及车站数据详见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
经由车次
现今运行在京原铁路上的图定旅客列车共有4组8列。
包括: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列车一组(6437/8)、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列车一组(8817/8)、跨局列车两组(K601/2)、(K603/4)。
注意:本时刻表所示时刻更新至2015年2月19日,详情请咨询车站或12306铁路客户服务中心。
发生事故
客车脱轨事故
2009年4月7日7时36分许,由陕西韩城开往北京西站的1164次列车,在驶至京原线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站附近发生脱轨事故,列车最后6节车厢脱轨,车辆没有倾覆,未造成人员伤亡。
脱轨车厢内的乘客被转送至前面车厢,解除脱轨车厢的列车于当日中午12时53分安全抵京。
事故造成京原铁路6438 次列车、6095次列车晚点。其中6438次列车运行至白涧站后停运,并安排旅客转乘大巴车抵达北京,随后列车折返。出事路段于4月8日凌晨抢通并恢复行车。
事故原因为出事路段的铁轨出现裂缝未及时修复所致。
机车脱轨事故
2011年10月10日,由陕西韩城开往北京西站的1164次列车在行驶至京原线石景山南站上行进站时,发生机车脱轨事故,无法继续行驶,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北京铁路局调来另外一辆机车将客车车厢拖走,于11时50分抵达北京西站。
事故原因是线路设备严重失管失修,岔前基本轨磨耗、尖轨磨耗掉块,机车轮缘在尖轨掉块处爬上轨面后脱轨。北京铁路局局长黄桂章被调离,或与1164次列车脱轨有关。
由于两年之内同一列车在京原铁路连续发生两起脱轨事故,2013年7月1日起,1163/1164次列车由原来的经由北同蒲、京原线运行改为经由石太客专、石德、京九铁路运行,并升级为快速旅客列车,车次改为K609/610次,以避开当时维护不善的京原铁路。
京原铁路塌方
2020年7月17日19时34分,受持续降雨影响,京原铁路线小西庄至艾河间降雨量超过铁路部门警戒数值,北京西工务段严格执行雨量警戒制度,及时对该区段线路进行封锁。同时,组织艾河线路维修工区班长刘洋、职工王艳东,现场防护员刘二虎等人,冒雨上线进行巡检。21时53分,当他们检查至京原铁路线199公里时,发现线路下行右侧路堑护坡塌方约130立方,侵入线路约30立方。
“当时现场下着雨,我们从原方向京方巡检线路,199公里处正是曲线地段,转过弯,突然发现线路右侧路堑护坡塌方,侵入线路,虽然线路处于封闭状态,不会影响列车安全,但是不及时处理会出现更大的危害,发现情况后我们立即进行了汇报。”工区班长刘洋、职工王艳东在现场讲述当时的情况。
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人员调配更是分秒必争。险情就是命令,北京西站工务段立即组织附近3个车间职工和地方抢险力量近200人,带齐工具设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至2020年7月18日凌晨2时36分,限界内塌方体完成清理,检查确认设备质量正常、几何尺寸达标后,凌晨3时15分,小西庄至艾河间采取通过列车限速20km/h开通。
规划建设
据2019年1月2日北京城市铁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布的消息,对于贯穿房山区并连接十渡等风景区的京原铁路,北京市已与铁路部门达成一致,未来将会推进市域铁路京原线的建设工作,正进行前期研究。未来,市郊铁路京原线开通后,将沟通西南部与中心城区,成为通勤快速通道,并成为沿线特色文化休闲旅游的通道,也将成为山区“生命线”。
2019年12月12日,北京市发改委举行城南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实施进展媒体解读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郊铁路副中心线西延及京原线正在进行方案论证。
线路站点
技术标准
沿线车站
截至2003年,京原铁路沿线共有车站53个。其中,北京站、北京南站和北京丰台站与京沪铁路共线,故不纳入里程计算范围。
线路走向
京原铁路蜿蜒于太行山区,从石景山南站起,跨越永定河,沿太行山区边缘丘陵地带行进,隧道较多,至东域寺(云居寺)进入山区,十跨拒马河,沿线地势险峻,沟谷深切,多傍山隧道群。线路越紫荆,过浮图峪,以7032米长隧道穿驿马岭进入山西省境内,经灵邱盆地跨唐河,上坡直趋平型关大捷,进入晋北黄土高原。平型关隧道长6190米,出口标高1250米,是全线最高点。然后缓坡而下,沿沱河南岸行进,至枣林跨到北岸直奔终点站原平市,与同蒲铁路相接。京原铁路沿线有十渡、野三坡、紫荆关、涞源县等著名旅游景区。
运营情况
1972年12月31日,京原铁路正式交付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接管使用,投入运营。
1983年,上庄站至福山口站区间增设百里峡站。同年,紫荆关站至塔崖驿站区间增设大盘石站,两站均为会让站。
1989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野三坡站更名野三坡站。
2005年3月18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原属北京铁路局大同铁路分局的灵丘站至原平站区间改由太原市局管理,分界点位于京原铁路K234处。
2009年4月7日,由陕西韩城开往北京西站站的1164次列车,在行驶到京原铁路苟各庄至野三坡区间时,发生6节车厢脱轨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2009年12月1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百里峡站更名为百里峡站。
2011年10月10日,由陕西韩城至北京西的1164次列车在石景山南站发生机车脱轨事故,无法继续行驶,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16年3月,京原铁路太原局管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线路全长174.29千米,改造范围从山西原平站至大同灵丘站,改造涉及隧道病害整治、站场改造、桥梁加固及涵洞等。
2018年1月1日,京原铁路太原局管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全线开通运营。
截至2019年4月,京原铁路只有4对图定旅客列车,分别是K601/602次列车(北京—太原)、K603/604次列车(北京—运城市)、6437/6438次列车(北京西—大涧)和8817/8818次列车(灵丘—太原)。
设备设施
截至2019年7月,运行于京原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段的列车主要采用东风4D型内燃机车和HXN5型内燃机车;运行于京原铁路太原局管段的列车主要采用和谐3C型电力机车。
其中,直通旅客列车在北京局管段采用普通型东风4D型内燃机车,至灵丘站时更换为和谐3C型电力机车;直通货运列车则主要采用配属于京局怀段的HXN5型内燃机车。北京局管内旅客列车采用提速客运型东风4D型内燃机车,管内货物列车采用HXN5型内燃机车。太原局管内客货列车均采用和谐3C型电力机车。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京原铁路所穿山区地质极其复杂,地层多有断裂构造,岩石挤压破碎,易于坍塌。沿线地震烈度为6至8度。沿线河流常年流水,不通航,洪期水猛流急,涨落幅度大;支流一般为季节河。沿线气候受西北高压带的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冷少雨,平均气温11.8至6.8摄氏度,最高气温40.5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28.2摄氏度;平均年降雨量490至740毫米。
重点工程
京原铁路的主要工程有永定河特大桥,全长836米,为全线最长桥梁;驿马岭隧道,全长7032米,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内最长的铁路隧道;平型关隧道,全长6190米,隧道出口标高1250米,是全线的最高点。
价值意义
京原铁路是首都通往山西省的一条铁路干线。沿线地形隐蔽,资源丰富,铁路修建期间,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沿线修建了二十条专用线,良各庄、浮图峪等地厂矿建设迅速发展。京原铁路的建成,对加强首都战备,开发河北、山西两省山区,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京原铁路修建简史》评
参考资料
京原铁路修建简史--《铁道工程学报》1985年02期.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DGC1985.2021-11-18
雨夜巡线遇塌方 连夜抢险保开通.人民网.20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