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河镇
界河镇位于中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北部,是“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是枣庄、滕州两级市的“北大门”。界河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界河村”而得名。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滕县令赵邦清在白水河(今清水河)南岸(今南界河北省首)立碑一统,名界碑,以此为邹之界,至此白水河改称界河,后人聚居于此建村。截至到2024年2月20日,界河镇总面积83平方千米,镇党委下辖 13个党总支,91个基层党支部;辖64个行政村,7.6万人。
界河镇境内拥有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遗址、灵泉山森林公园、鲁班功德堂、鲁班堤遗址、鲁班湿地公园、北沙河惨案纪念馆、土豆文化馆、马铃薯主题公园等景点,104国道、北京-台北高速公路、枣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穿境而过,枣菏高速滕州西出入口位于辖区内。界河镇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中国最具特色农业十佳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中国果菜百强乡镇,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旅游强镇、森林镇、卫生镇等称号。2021年10月,界河镇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称号。
界河镇以鲁南中联为链主,截止到2024年2月20日发展新型建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0余家,产值达30亿元,业务遍布中国;鲁南国际智慧物流产业园、仲家汇城市生活保障基地项目等重点项目进行中,培育形成新型建材、高端化工、商贸物流等产业体系,“四上”企业总数达到25家。界河镇是“滕州马铃薯”核心产区,“滕州马铃薯”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
历史沿革
秦朝,今界河镇境域属薛郡滕县。
汉代,属鲁国蕃县。
晋朝,属彭城国蕃县。
南梁,隶属彭城郡蕃县。
隋、唐、宋皆隶属彭城郡滕县。
金朝,属山东西路滕县;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设滕阳州;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滕阳州改为滕州市,属山东西路滕州滕县。
明朝初年,隶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滕县;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属山东州府滕县;正统年间(1436—1449年),今界河镇境域为滕县使相乡东陈(沙河)社、枣庄社。
清沿明制。至嘉庆十八年(1813年),滕县以“仁,义、礼、智、孝、弟、忠、信”易八卦名统七十二区,今界河镇境域包含仁二区的大部分区域、义四区的大部分区域以及义二区的一小部分。
辛亥革命后,暂沿清制。
民国二十年(1931年),县境部九区,今界河镇境域属第五区,位于第五区东部。
民国三十年(1941年),日伪将滕州市划为9个区、81个乡镇,今界河镇境域为五区界河乡、赵辛街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滕县解放,设立第七区,行政区域为今界河镇和龙阳镇境域,区政府驻龙阳店村。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第七区划片建立16个乡、1个镇,即龙阳乡、沙土乡、种刁乡、庄头乡、顾庙乡、龙山屯乡、魏寺乡、朱仇乡、上司堂乡、龙山乡、大官乡、万院乡、北沙河乡、赵辛街乡、柳泉乡、房岭乡、界河镇。
1947年3月,中国国民党军队重占界河;4月,还乡团在丁庄村建立滕县第五区区公所,恢复原第五区建置。
1948年5月,第五区区公所撤离,旧政权垮台;7月,滕州市第二次解放,境内恢复1946年的第七区建置。
1953年,第七区人民政府由龙山店村迁至南界河村。
1955年9月,七区更名为界河区。
1958年6月,撤销界河区,原界河区境内的17个乡镇合并为界河乡、龙阳乡、顾庙乡、司堂乡4个乡;10月,撤销4个乡,设立红旗人民公社,以原4个乡的行政区域为红旗人民公社的行政区域,公社机关驻南界河村。
1959年10月,撤销红旗人民公社,以灵泉山(龙山)山脊向南至北沙河北岸为界,分设为界河人民公社和龙阳人民公社,东为龙阳公社,西归界河公社,界河人民公社行政区域与今界河镇相同。
1965年1月,界河人民公社改为界河区。
1968年12月,界河区恢复为界河人民公社。
1984年3月,界河人民公社改为界河镇。
1988年5月,撤销滕州市,设立县级滕州市,界河镇属之;10月,镇人民政府由南界河村南首迁至铁路西新镇驻地。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位于今界河镇境域内的有仁二区的31个自然村(仁二区共39个自然村)、义四区的18个自然村(义四区共21个自然村)以及义二区的3个自然村(义二区共35个自然村)。
民国三十年(1941年),今界河镇境域为五区界河乡、赵辛街乡,村设保甲制。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本辖区的西李庄、孙庄、徐营、宗庄、花庄、彭庄、倪庄、土楼、耿庄、宋庄、王庄、李楼、马楼、杜庄、西孟、东孟16个村划归新设立的凫山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邹城市所辖的北界河村、闫楼村划归滕县七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第七区所辖的汲庙、王马厂、孙马厂、陈马厂、单马厂、邱庄、陈庄、化里8个村划归山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汲庙、王马厂、孙马厂、陈马厂、单马厂、邱庄、陈庄、化里8个村由凫山县划回滕州市七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家楼改称西安楼,小张庄改称东安楼。
1956年,撤销凫山县,将西李庄、孙庄、徐营、宗庄、花庄、彭庄、倪庄、土楼、耿庄、宋庄、王庄集镇、李楼、马楼、杜庄、西孟、东孟16个村划回滕县界河区;原从邹城市划归凫山县的西西曹、中西曹、东西曹、东曹西、东曹东、马山头6个村同时划入滕县界河区。
1958年10月红旗人民公社成立时,公社下设东曹、马楼、赵辛街、万院、前枣、司堂、龙阳、李庄、顾庙9个耕作区。同年,为区别北部之张庄,位于镇驻地东南8.5公里处的张庄更名为南张庄;位于镇驻地南3公里处的李庄镇因与西边的李庄重名,改名为东李庄。
1959年春,将1945年划入邹县的东杨庄、于园、后枣、(东)张庄镇、小万院5个村划回滕县红旗人民公社;10月,红旗人民公社分为界河人民公社、龙阳人民公社。界河人民公社按片划分为7个耕作区。
1960年,耕作区改为工作点(也叫管理区),行政村改为生产大队。
1965年1月,界河人民公社更名为界河区,各工作点(管理区)改称公社。界河区辖界河公社、东曹公社、赵辛街公社、彭庄公社、枣庄公社、马楼公社、孙楼公社7个小公社。
1966年,龙阳人民公社的焦庄因修建马河水库部分搬迁到界河公社,建立新村。
1968年,7个小公社合并为界河、东曹、赵辛街3个公社,原界河区不变;12月,界河区恢复为界河人民公社,原3个公社撤销,原小公社仍改称管理区。
1982年,高庄更名为青云庄,崔庄更名为崔官庄,杨庄更名为兴隆村,张庄更名为东张庄,大官庄更名为大官,陈家庄更名为西陈庄,杜庄更名为北杜庄,马家楼更名为北马楼,王庄更名为兴王庄,孙庄更名为北孙庄,宋庄更名为宋坡,耿家庄更名为西耿庄,新村更名为小龙河,孙楼更名为幸福楼,李庄(位于镇驻地西南6公里处)更名为西李庄,阎楼更名为北闫楼,王楼更名为北王楼。
1984年3月,管理区改称办事处,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界河镇设7个办事处,辖68个行政村。
1995年4月,增设柳泉办事处。同年,马山头村因鲁南水泥厂占地,人口全部农转非,行政村改为社区。
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撤销办事处,原办事处仍保留党总支。
2013年9月,增设大官办事处、房岭办事处。至此,界河镇共设有10个办事处。
区划详情
截至2014年,界河镇辖1个社区、6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中联路东段路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界河镇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滕州市市北部,东与龙阳镇毗连,南与姜屯镇相接,西与大坞镇交界,北与邹城市石墙镇、看庄镇、香城镇接壤,素有“枣庄市北大门”、“滕州北大门”之称。镇境介于北纬35°08'12"—35°14'10″,东经116°59'40″一117°09′11″之间;北起马鞍山市分水岭,南到大清河,长10.4公里;东自灵泉山(龙山)分水岭,西至凫山分水岭,长13.37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83.3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界河镇总体地势东北地区高、西南低,地面比降为1.6‰。界河镇境内山脉全部在东、北、西部边缘,从东北部的灵泉山(龙山)西麓,向西依次为马鞍山、马山、狼牙山、凫山,构成了弧形低山丘陵地带。独立的山峰仅有马山县,其余均以分水岭为界。其他地区属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较为平坦。
灵泉山(龙山),西部属界河镇,东部属龙阳镇,东北小部属邹城市,主峰海拔415米,为全境最高点。
马鞍山,处于邹滕分界的“550”(原津浦铁路550公里处)西部偏南,南属界河,北属邹城市。
马山,在马鞍山西,原海拔255米,全部在界河境内,为水泥厂采矿区。
狼山,南面部分属界河镇,北面属邹城市。
凫山,海拔278米,东部属界河镇,南部属大坞镇,西北属邹城市。
气候特征
界河镇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水量694毫米,年均无霜期180天。
水文
界河镇境内有季节河4条,均为东西走向,仅在雨季有水,其余时间干涸。
界河,又名白水河,属季节性山洪河道。发源于邹城市七里河,由邹城市白水村西进入界河境内,自小万院村北往西流经北界河、南界河、北闫楼、北王楼、西安楼、北孙庄、西李庄,入大坞镇,最终注入独山湖,境内全长7.5公里。北沙河,曾名龙河,属季节性山洪河道,发源于邹城市香城以北山区,入界河镇境后,流经南张庄、北沙河、李子行、刘岗四个村庄,入姜屯镇,最终注入昭阳湖;境内全长2.4公里,系界河镇南部与龙阳镇、姜屯镇的边界线。小龙河,又称北石桥泉水,发源于龙山西省南麓,处在界河镇中部,上游分数股于葛庄及柳泉一带穿铁路西流,铁路西集成两股,界河境内流经东张庄、青云庄、皇娘沟、范庄、崔官庄、葛庄、东柳泉、西柳泉、胡庄、东李庄、耿庄、土楼、彭庄等10余村入大坞镇,最终注入独山湖,境内长10余公里。小龙河支流,为无名小河,发源于龙山西麓,自前枣庄市经西柳泉、倪庄等村,入大坞镇两水泉汇入小龙河,境内长约10公里。
地下水方面,铁路以东属丘陵地带荆泉断块水,水化学类型为HCO-CaHCO-Ca·Mg型,pH值7.2—8.3;铁路以西属凫山断块水,水化学类型为HCO-Ca型,矿化度0.2—0.4克/升。
土壤
界河镇境内的土壤共分为4个土类,9个亚类,12个土属,17个土种。其中,棕壤面积1146.69公顷,主要分布在东部灵泉山(龙山)西麓的兴隆、于园、后枣、前枣村,以及东张庄、大官、东万院村东北等丘陵地带;褐土1475.37公顷,主要分布在凫山以东、马山村脚下以南的西西曹、中西曹、东西曹、东曹西、东曹东,马山东的唐楼,以及宗庄、倪庄等村;潮土4202.21公顷,主要分布在界河两岸,南界河村西南、东安楼村东南、房岭村东北及东万院、西万院等地,以及马楼办事处、赵辛街办事处辖区;砂黑土1083.38公顷,主要分布在汲庙、土楼、西耿庄、宋坡、花庄、彭庄、西柳泉、小龙河、胡庄、东李庄等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界河镇年平均降水总量4748万立方米。1957年起,境内共修建水库塘坝14座,总兴利库容76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120公顷。地下水方面,界河以南属滕西平原孔隙水区,地下水源丰富,赋水性好,农田均为井水灌溉;界河以北及东部灵泉山西省的地段属岩溶裂隙水区,赋水性差异较大,形成集中的水源地。全镇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538.7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05年,界河镇已利用土地7707公顷,利用率92.8%,土地利用率低于滕州市平均数。土地利用以农为主,农业用地7007公顷,利用率为84.4%,非农业利用率8.4%,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未利用土地593公顷,这部分土地中仅9.7%可利用,其余90.3%为难以利用的裸岩石砾地和田坎。
矿产资源
界河镇地下矿藏主要是煤炭,在煤层的顶部或底部还有稀有元素镓、锗和放射性元素等矿种。地上矿藏主要是碳酸钙、花岗石、河沙,其次是黏土、陶土等。石灰石资源主要分布在界河镇西部马山头村一带,为大型浅海相沉积型层状矿床,自下而上分为4个矿层,厚144.30米,矿床呈北北东向缓倾斜的单斜晶系产出,规模巨大,主要有亮晶方解石粒灰岩和豹皮灰岩2种类型石灰岩,估算储量1.06亿立方米,探明石灰岩矿石储量1.99亿吨,其中工业储量7633万吨;花岗石主要分布在界河镇东部兴隆、后枣村一带,估算储量0.04亿立方米;河沙主要分布在界河、北沙河2条河道的河床内,截至2005年河沙已全部采完,仅剩沟头河滩和农田地下的部分沙矿;黏土分布于界河镇全境,总储量3500万立方米,80%以上系工业用一级品,用于生产水泥和黏土砖,至2005年仅剩靠山近、黏土资源丰富的后枣、于元、兴隆县3个村有砖厂;陶土分布于小万院村,自清代起取土制陶;此外在界河镇兴隆村一带发现铁矿异常。
人口民族
1949年,界河区(按当时辖区计)总人口39660人。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长加快。1960年界河公社(按现在行政区)总人口41899人。1960年至1965年间人口增长较慢。到1965年底,界河公社总人口达46384人。“文革”期间人口急剧增加,1975年全公社总人口达57969人。1978年后,计划生育工作抓紧,人口进入低增、稳定发展时期,1987年全镇有13581户,63286人。
2000年,界河镇总人口74013人,其中男性38326人,女性35687人;家庭户户数20343户,家庭户总人口72738人,其中男性37576人,女性35162人;0—14岁18739人,15—64岁49965人,65岁及以上5309人;户口在本地且住在本地的有73197人。有少数民族15个,少数民族人口156人;其中满族59人,蒙古族29人,回族25人,彝族18人,朝鲜族6人,基诺族5人,藏族4人,维吾尔族、壮族各2人,苗族、布依族、侗族、哈尼族、佤族、塔吉克族各1人。
2014年,界河镇总户数22601户,总人口76375人,常住人口70811人,其中城镇建成区总人口7076人。总人口中,男性40326人,女性36049人;18岁以下14281人,18—35岁21078人,35—60岁28105人,60岁以上12911人。全年出生2427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17.47:100;死亡494人;迁入241人,迁出311人。
经济情况
综述
1978年,界河公社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6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2元。1991年,界河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9亿元,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06元。1995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1.3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94亿元,财政总收入5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98元。呈现经济总量增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增大的发展趋势。2014年,界河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7813亿元,比2013年增长13.5%;三次产业比重为15.21:51.59:33.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08万元,比2013年增长4.3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84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4.468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70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260元。
第一产业
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界河镇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1978年,界河公社实现农业总产值70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6%。1991年,界河镇实现农业总产值759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8%。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7%。2014年,界河镇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3569亿元,占GDP的15.21%。
农业
粮食作物曾长期是界河镇的主体种植作物。农业合作化之前,境内粮食作物多是二年三作,杂粮种植面积大,高粱、谷子、地瓜普遍种植,小麦面积小;合作化之后,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玉米逐渐代替了高粱、谷子等杂粮低产作物。1954年推广使用化肥。七八十年代提倡科学种田,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水利设施逐渐配套,病虫害防治技术趋于完善。1990年后,高粱、黄烟基本不再种植,棉花零星种植,番薯仅在山岭地种植,小麦、玉米成为主导作物。90年代初,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在全镇推广应用。1995年后调整种植结构,粮食作物逐年减少,蔬菜面积逐年增大,1998年蔬菜复种面积为6229公顷,年产量35万吨,到2005年种植面积达到13148公顷,年产量84万吨,形成了“三辣两薯精细菜”(“三辣”为黄姜、大蒜、大葱,“两薯”为马铃薯、毛芋头,“精细菜”为大棚、小弓棚、双膜覆盖种植的优质蔬菜)蔬菜生产种植格局。
马铃薯种植为界河镇农业支柱。民国年间,驻扎界河的奉军士兵带入马铃薯,本地开始种植。五六十年代,马铃薯种植面积约200公顷,产量不高。1980年后,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引进优良品种,马铃薯单产猛增至3万公斤/公顷以上。90年代,界河镇马铃薯种植向高科技、新品种、大规模方向发展,尤其在1998年后发展迅速。2000年5月,滕州市被命名为“中原地区马铃薯之乡”,全市马铃薯产地集中在以界河为中心的滕州市北辛中学和滕西区域,界河镇初步发展成为马铃薯生产专业镇和中国最大的二季作土豆产区镇。2002年全部采用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式,进入大中城市市场,出口超过3万吨。2004年注册“界河”牌土豆商标2013年,界河镇马铃薯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春季6.5万亩,秋季5.5万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2.8%,全镇有16863户从事马铃薯种植,占总农户的92.4%,年产马铃薯40多万吨。到2014年,界河镇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开发面积达10.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9万亩,绿色产品认证5.9万亩,绿色马铃薯基地2万亩,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58家,经纪人2200多人;拥有马铃薯种植机械2万余台,收获机械500余台(套),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滕州市马铃薯”地域商标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直供7家大型超市,销往16个国家和地区。
2014年,界河镇农业机械总动力94279千瓦,有农用拖拉机660台,拖拉机配套农具1682台,耕整机2910台,机引犁577台,旋耕机374台,联合收获机57台,机动脱粒机221台,三轮汽车1843辆,农用挂车321台;承办国际薯业博览会暨第六届马铃薯节,农业部马铃薯产业发展座谈会在界河镇召开;实现农业总产值11.4011亿元。
林业
明代“植树表道,自界河而南数十里柳荫蔽日”,近代以来乱采滥伐,日伪时期烧山清野,森林和片林荡然无存。建国后,政府号召在3000公顷的宜林面积上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四旁(路、院、沟、渠旁)绿化,林果业逐渐发展。1957年,在龙山西坡、马鞍山市(北小山)、马山(今为鲁南水泥厂矿山)南坡封山造林,到1963年封山育林187.53公顷。1964—1978年陆续栽植梨树县、苹果树、桃树、枣树、花椒属、核桃树等果树。部分生产大队为扩大粮田面积砍伐树木,“文革”后,全公社86.33公顷果园仅剩18.04公顷,山林仅存106.9公顷。1975年起重新实施植树造林工程。1985年后,镇党委制订发展林果业规划,果园面积扩大。此后,陆续建起用材林基地、育苗基地、万亩果园基地。到2005年,除马鞍山市外所有山地全部绿化,绿化率85%;平原林网面积4.8万亩,公益林面积0.48万亩,平原速生丰产林面积0.8万亩,高速公路绿化带675亩,国道绿化带11.5公里,四旁树木200万株;实有育苗面积5公顷,当年采伐量210立方米,木材蓄积量81419立方米;果园面积2000亩,其中苹果100亩,油桃200亩,板栗100亩,核桃90亩,大枣100亩,杏100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1%。
2013年,界河镇实施万亩良果、道路绿化、农田林网工程,造林绿化35万株,经济林面积达到3600亩,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1.7万亩,创建为枣庄市绿化示范镇;全镇13200亩林地全部落实到户,完成勘界确权林地14宗,发放林权证258份,组建了65人的林木管护队伍。2014年实施“大绿化”工程,完成造林绿化2300亩,在东部山区打造灵泉山万亩核桃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兴隆、于元为中心的万亩良果基地;在西部平原实施“林带续绿、路边铺绿、河边植绿”,高标准绿化三条河流,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0余万株;全镇林地面积18720亩,水系防护林面积2400亩,农田林网网化面积6.1万亩,森林覆盖率36%,林木覆盖率43%。
畜牧业
界河镇养殖的畜禽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兔、鸡、鸭、鹅等。建国后,畜牧业呈波动发展状态。1978年后,畜牧业发展大牲畜役用型养殖逐渐转向食用型养殖,境内出现养殖大户和养殖专业村。1986—1995年养猪业陷入低谷,1995年恢复发展,1998年生猪存栏量大幅度回升。1998年,界河镇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鼓励扶持养殖业发展。到2005年,界河镇存栏大牲畜0.12万头,猪2.25万头,羊3万只,兔8万只,家禽81万只(其中肉鸡55万只);年出栏牛0.1万头,猪2.3万头,羊3万只,兔11万只,家禽273.8万只,肉蛋总产量0.9万吨,畜牧业总产值实现7500万元。
2012年,界河镇已发展蛋鸡、肉鸡、生猪、狐属等畜禽规模养殖小区16处,养殖专业户60多家。2013年新建兴隆、于元、北界河等6处标准化养殖小区,畜禽存栏量突破100万头(只)。到2014年,界河镇蛋鸡存栏80万羽,发展养殖大户26家,实现经济效益260多万元;全镇共有50个标准化养猪场,26个养羊场,27个养兔场,年可出栏肉猪2.3万头、出栏肉羊2万只、出栏肉兔10万只,产值800余万元;发展貉、狐狸养殖基地4处,种貉存栏6600余只、狐狸存栏量8500余只。
第二产业
1909年,为修筑津浦铁路,境内开办了名为“北小山石柜”的石料场,为界河采石厂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有酿酒厂12家,油坊19家,木业村村都有(产品影响面较大的有10家,其中制造车辆的4家,制作风箱的4家,年产家具180件以上的2家),从事小农具生产的铁器业4家,镀锌铁钳作业2家,均为作坊式生产,规模不大。
农业合作化后,村办集体工副业兴起。1958年起兴办沙场、农具厂(五金电镀厂前身)等社办工企业。1966年,全社集体工副业总产值23.95万元。到1984年,界河公社共有农具厂、面粉厂、水泥厂、化工厂、采石厂、砂厂、建筑队7个社办工业和建筑业企业;同年成立经济联合社,统一管理和发展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四个层次的工企业;新建有机化工、塑料厂、家具厂等镇办工企业,至此镇办工企业达到13家。1984年下半年进行镇办工企业改革,全面推行经济承包制。1987年,在境内兴建国家“七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鲁南水泥厂,1991年试生产。鲁南水泥厂隶属山东省建材工业局,为国有大型一类企业,资产规模居全国水泥企业第5位,设计年产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130万吨。1998年镇办工企业进行体制改革,15家镇办企业改制,其中实行产权转让的2家、股份制的11家、租赁经营的2家。1999年,因投产后连续亏损濒临破产,鲁南水泥厂由国家建材局所属的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牵头进行兼并重组,以此成立了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鲁南水泥厂同时改名为山东鲁南水泥有限公司,后又改名为中联鲁宏水泥公司、鲁南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到2005年,界河镇第二产业形成了水泥建材、精细化工、机械铸造、建筑安装、塑料编织五大支柱产业。
2013年,界河镇围绕水泥产业优势,培植发展商品混凝土、砂石料、配套服务为一体的主导产业,水泥服务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同时发展建筑安装、新型电子等业态,对相关企业进行技改、扩建;新发展规模以上企业3家、小微企业28家,汽车加气站、氯化物化学消毒剂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全镇共有工业企业单位85家。2014年,界河镇实现工业总产值72.820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主营业务收入56.6626亿元,利润总额3.8108亿元,利税总额6.42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553亿元,占GDP的51.59%;央企鲁南巨野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公司为滕州市和枣庄市的重点纳税企业,2014年纳税额1.5372亿元,其中国税1.4029亿元,地税1343万元。
第三产业
商业贸易
清末,界河为鲁南地区商品集散地,有土产、粮行、绸缎布匹、饭店、客店、药店、水产、文具、杂货、土陶制品等行业,从业人员380余人。1949年春成立供销社,集体商业和私营商业并存。1956年公私合营,组织起37个合作社店铺。1964年将私营工商业全部取缔,供销社各门市部和各村设的代销店成为农村商业的主体。1978年后,私营商业恢复发展。1982年,界河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在各村共设66个代购代销店,营业额130万元。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供销社效益逐年下降。1984年开始实施商业体制改革,供销系统实行利润承包责任制。1991年界河供销社百货商场建成开业。1993—1997年,供销系统实行承租承包经营,彻底打破大锅饭。到1998年,供销社共有营业大楼2处、中心店4个、门市部5个、化肥代销店16个,年营业额1100余万元。2003年开办上海联华超市界河分店(后更名为供销超市)。2004年以供销社为主体,各村建起村级综合服务社。
集市贸易方面,1980年前界河镇有南界河、赵辛街、北沙河3处集贸市场,1981年设立土楼集,1985年设彭庄集(后自行解散),1992年增设二十里铺集,1993年在镇驻地兴建马山路市场。此后随着农业市场的发展壮大,沿104国道先后建起了刘岗、里、柳泉、西杨庄、大官、南张庄、徐营8处农产品专业市场,其中西杨庄市场1998年被滕州市政府列入全市十大蔬菜批发市场之一。到2005年底,全镇共有集贸市场9个,综合市场8个,其中界河蔬菜市场为滕州十大市场之一,是全国春季马铃薯价格形成中心;共有各类私营商业服务组织2000多个,43家代购代销店变更为私营商业,主要经营商业、饮食、修理服务、技术开发、客货运输、技术咨询、种养加工等行业,注册资金近千万元,从业人员8000余人,年营业额1.2亿元。2007年,界河镇有个体工商户2162户,供销超市1家,村级供销综合服务中心5个。
2012年,界河镇开展“组织化营销”,发展以西杨庄和刘岗等产地批发市场为依托、季节性临时批发市场为补充的市场体系,马铃薯中介运销OD到100余家,从业人员600余人,形成“市场+运销队伍+基地”的产业链条,开通马铃薯网络交易平台,进行网上信息发布、网上订单销售等业务。2014年,界河镇沿宏海路建设商贸房和综合体,新建中心商城,引进一批连锁超市,新增经营户156家,年营业额3600万元;全镇实现出口额776万美元,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营业额5.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亿元。
物流运输
20世纪90年代中期,界河镇利用铁路、国道的交通优势发展农副产品物流运输,扩建火车站货台300米,农产品铁路年销量超过30万吨,1995年成立农副产品联合运销公司。2005年7月,界河铁路货运站开工奠基,11月建成试运营,经营范围涉及煤炭、建材、农副产品等20余个门类,以运输煤炭、水泥为主。2005年,界河镇两家大型运输单位运输周转总量达2216万吨/公里,成为周边七市镇工农业产品集散地。到2007年,物流理货已成为界河镇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界河铁路货运站实现货运周转量120万吨。2014年,界河镇利用原有界河铁路货场的条件,推进滕州铁路货场的搬迁合并,并规划建设年设计发送吞吐量1000万吨、“铁水陆联运”仓储集散一体的界河物流园区。
交通
公路
明清时期,连通南北两京的官道即经过界河。
104国道(北京鸭首钢篮球俱乐部—福州)界河段长10.4公里,平行于沪宁铁路,其前身为建于1938年的济南市至徐州公路,1977年铺筑为沥青公路。
北京-台北高速公路(G3)界河段于1998年开工建设,自于园村西北入境,向东南至前枣村东南出境,境内长约3公里。
2003—2005年,界河镇新建147公里“村村通”道路,形成了“四纵四横一环”的硬化路网络。
铁路
京沪铁路界河段长10.4公里,自北界河村西北入境,向西南途经镇驻地、葛庄、柳泉、二十里铺、赵辛街、郑寨、李子行,至刘岗大桥出境。界河站建于1911年,中心里程552.775公里,为四等站,站内5股道。1957年建设界河石料厂专用线(界河站至石料厂),长1.5公里。1989年兴建鲁南水泥厂专用线,界河站扩建至7股道,可同时停靠4列货运专列,与滕州站同等规模。1991年6月,鲁南水泥厂专用线开通。
2005年,改建鲁南水泥厂专用线和石场专用线,建设界河铁路货运站,为铁路地方共用货场,沿线高低位货台630米,“三防”仓库1600平方米,各类装卸设备20台,可同时停靠2列货运专列。
社会
镇村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村庄多数是“垒草散土打墙”的房屋。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大部分农户建成了砖包皮、三瓦或全瓦住房。1985年开始实施村庄规划建设。80年代末,90%以上的农户住上砖木结构的瓦房。90年代起逐步由水泥结构的平房发展到两层以上的楼房。1988年,镇机关迁驻新址,加快拓展了小城镇建设与村庄规划建设的进度与规模。1992年,界河镇被授予“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1994年镇驻地建成界河路和府东路,拉出了小城镇框架。1995年,因鲁南水泥厂建设占地,马山头村人口全部农转非。到1995年,界河镇的小城镇建设形成了以镇驻地为中心,以104国道、二级路和环镇路三条为主的规划格局;镇驻地形成了机关部门办公区、经济开发区、农贸市场经营区、鲁南水泥厂生活服务区和文化体育娱乐区5个区域。2005年底,镇区占地面积440公顷。2007年完成新一轮镇村总体规划编制,小城镇开发面积达12万平方米。
2010年,界河镇启动新兴社区建设,计划安置马山头、王楼、东安楼、西安楼、闫楼、唐楼等6个村居民。2013年,界河镇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为“三路、三街、两河、一园、四大社区”(“三路三街”是在镇驻地构建中联路、宏海路、鲁宏路、佳园街、界河街、新兴街三横三纵的路域框架,建设行政办公、居住、商贸为一体的中心区;“两河”是围绕中心区北部建设界河沿河公园、南部建设北沙河人工湿地;“一园”是打造滕州货运物流园区;“四大社区”是逐步把镇驻地周边27个村搬迁到镇驻地,建设佳园、新兴、界河、孙楼4个农村社区),新兴社区建成入住;城镇综合体新建楼房18幢,总面积11.6万平方米;镇驻地卫生局局委托专业公司物业化管理、全天候保洁,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村庄实施“四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三改”(改水、改气、改厕),新建美丽乡村9个、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村7个。2014年,城镇综合体二期建成使用,新建居民楼4.6万平方米、商贸房2.8万平方米,新增绿地6000余平方米, 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460公顷,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20787人,城镇化率29.35%。
教育
界河镇小学教育始于1894年。1908年东万院余瑞琪创办滕州市第一所蚕业学堂,于1924年改为滕县第一私立完全小学。到1937年,界河辖区内小学发展到13所,在校学生624人。建国后,小学教育发展很快,1949年仅有6所小学,635个学生,1950年达到13所,学生2024人;组织农民学习文化,扫除文盲。1958—1960年各大队办起幼儿园。1958年,在西柳泉建立滕县十中,1959年位于葛庄村东的新校建成,十中迁往新校。1968年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实行民办公助。1969年起,十中只招收高中班,不再招收初中班,大部分小学办起戴帽初中。刘岗农中和于元农中分别于1973年和1975年建立并招收高中班,强调农业知识和电机、柴油机、拖拉机、水泵教学,后分别于1976、1977年停办。1976年,大部分村办起农民技术夜校。
到1979年,界河公社有小学57所,在校生1128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普及了小学教育。1981年,十中又改为初中,停招高中;戴帽中学逐步合并为5所联办中学。1984年办起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985年起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1986年各村建起幼儿园,全镇有幼儿园69所,入园儿童2160人;同年,滕州市界河中学由县办改为镇办,复办高中。1989年在西柳泉建成界河镇第一中学,马楼联中、赵辛街联中、后枣联中并入一中;东万院联中并入安楼联中,更名为界河镇二中;全镇共有滕州十中、界河镇一中、二中3所中学,在校学生1944人,实行划片招生。1990年始,各村均办起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镇农技校改称成人教育中心校。1996年,界河镇通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1997年,滕州十中更名为界河镇中心中学。1998年,中心中学停招高中,枣庄市第四中学并入滕州市第七中学,全镇小学合并为33所。2000年撤销界河镇一中,保留中心中学和二中2所中学,以铁路为界划片招生。2005年,界河镇有小学18所,中学2所,成教中心1个;幼儿入园率92%,小学教育普及率100%,中学教育普及率98.2%。2009年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撤并14所学校,2010年撤并幼儿园30所。截至2010年,界河镇有幼儿园9所、小学9所(含1处学点)、中学1所。
文化事业
1960年,界河通有线广播,1962年成立界河公社广播放大站。1973年公社购买首台电视机。1976年,界河公社成立电影队,配合国办电影队在境内巡回放映电影。1981年,原礼堂改建为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占地1400平方米,内设800个座位,用于剧团演出和放映电影;同年,公社建图书室3间45平方米,藏书1万余册,各种杂志35种。1983年,国办电影队下放到公社直接管理,界河公社有2个电影队。1985年,镇广播放大站改为广播站。1993年成立农民电影放映协会。1996年,界河镇广播站更名为界河广播电视站。到1998年,全镇共建文化大院30个,其中图书藏书5000册以上的有4个。2001年,广播电视站由界河镇转交滕州市广播电视局垂直管理。2002年机构改革,镇文化站并入社会事务办公室。截至2014年,界河镇建成文化大院6个,每年组织活动次数约10次,参加活动人数约200人,带动周围活动爱好者300多人次;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12个村建有文化街或政策长廊,7个村建有文体广场。
医疗卫生
建国前,界河镇有乡间民医20余人,多为中医,西医只有南界河2人,中药堂铺多时有15家。1953年成立卫生工作者协会。1955年,界河区(按当时辖区计)私人诊所达到38处;同年,私人诊所、堂铺进行公私合营,办起龙阳店、龙山、界河3个联合卫生所。1959年3个联合诊所合并成立界河卫生院。1961年,办起5个保健站,各大队配备卫生员。1965年,界河卫生院改名界河医院。1970—1973年开展消灭血丝虫病运动,免费为群众查体、送药,彻底消灭血丝虫病。1970年开始实行农村医疗保险。1971年,全公社68个大队全部建立医疗室,有赤脚医生210人,界河医院被批准为县分院。1983年,各大队合作医疗室全部转为村办卫生室。1985年体制改革,公办卫生室变为私有,农村合作医疗随之停办;界河医院晋升为滕县第二人民医院。1992年,二院搬迁至104国道西侧新址。1995年,界河镇有甲级村级卫生室66个、乡村医生75人。1997年开始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实行药品统一调拨。2005年2月起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5年底,界河镇卫生院(滕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总建筑面积5146平方米,职工73人;全镇共有卫生所68处,共有乡村医生104人。2015年上半年,界河镇镇适龄儿童疫苗接种6624人次,接种率98%,幼儿健康查体780人次,新生儿四病筛查率达100%;开展“大篷车”健康查体工作,0—6岁儿童、60岁以上老人以及慢性病人查体率达80%,累计管理高血压病人3180人,糖尿病病人351人,重症精神病病人316人。
文化
文物古迹
界河镇境内的先秦时期的古遗址有南界河遗址、东曹东遗址、龚庄遗址、王马遗址、化里遗址、丁庄遗址、土楼遗址、东安楼遗址、刘岗遗址、万院遗址等,汉代遗址有东孟遗址、宗庄遗址、郑寨遗址、北杜庄遗址、廿里铺遗址、东曹西遗址、前枣遗址、北闫楼遗址、西杨庄遗址等。其中,南界河遗址位于南界河村东约2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为大汶口文化至汉代遗址;东曹东遗址位于东曹东村东约150米处,为龙山文化至汉代遗址,面积3万平方米;龚庄遗址位于龚庄西,为龙山文化至汉代遗址,面积8000平方米。化里村西南里许有“驸马城遗址”,为占地50余亩的大谷堆,俗称“城岭”,传说为驸马城址,无考。界河镇东部灵泉山上相传有鲁班造磨处遗址。鲁班堤遗址位于北界河村南,相传为2500年前鲁班目睹山洪泛滥惨状,琢碌三千,砌垒两岸所筑。
古墓葬
管仲墓,位于龚庄村西,原有一大谷堆,传说为“管仲墓”;“文革”期间被群众用土铲平,未发现任何遗存。元代古墓群,位于界河镇西,具体情况不详。观星台,位于化里村东北角,相传系燕王征北时,驻此观过星象得名,实则是一古墓群,早年有石门,出土有宝剑、铜钱和护心镜等。
古建筑
愿穷寺,本名兴隆寺,位于北杜庄村东北角,规模宏大,有房屋百余间,占地近200亩。戏楼,在北界河大石桥的东侧,高约2米,宽约6米,长约10米,原戏台上有戏楼和化妆室,戏楼正中悬匾“海市蜃楼”,1945年战乱中被烧毁,现仅存戏台。南界河村大街南北端各有阁一座,南阁叫奎星阁,北阁叫文昌阁,阁旁各有大庙一所,庙阁规模宏大,随战乱破坏,今无存。
民间艺术
民间文艺
建国前只有北界河王姓一家表演皮影戏,建国后又增添了北孙庄的郭长禄,常在界河或邻镇乡村演出,主要剧目有《封神榜》、《西游记》等;演出一般二人为一档,一人边操作边演唱,唱西河大鼓调,一人敲梆击节,兼司锣鼓伴奏,“文革”起停演。北界河竹马为邹、滕两县知名的民间游艺活动,包括跑马、高跷、划船、赶驴、锯缸、卖膏药、水族精、舞狮、悠跹、武场等文艺节目,至“文革”时停演,1996年10多名老艺人重建竹马表演团,到邻村和邻县村庄演出。民间乐队很早就有,主要分布在南界河、土楼、小万院、中西曹、宗庄等村,乐器有大小唢呐、笙、王少卿、板胡、笛子、铜鼓县、锣、鼓、等,逢红白喜事应邀演出。
民间美术
松枝鸟是用秸秆芯、鸭羽毛、棉花、颜料、低碳钢丝、面粉等材料,仿照黄雀、诺茨郡足球俱乐部、麻雀等鸟类,并将制作成品扎制在松枝上的工艺品。据查为西西曹村王德益在1926年研究试制而成松枝鸟原料低廉,制作繁琐,共分搭架子、包肚、包头市、刷糊(挂浆)、印鸟眼、画嘴、备翅子等四道大工序和十多道小工序。其规格一般分为一鸟、二鸟、三鸟、四鸟、五鸟五种,五鸟最大如鸽子,一鸟最小如蝈蝈。滕县松枝鸟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艺人村村都有。界河镇剪纸人石洪霞是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国际剪纸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剪纸工艺美术的创作和研究。
北沙河惨案
1938年3月15日,日军沿铁路南下,行至滕县北沙河附近,发现铁路桥被炸、铁轨被扒,前进受阻,又看到张贴的抗日标语、歌谣等,恼羞成怒,对北沙河进行了疯狂的烧杀,有的被绑在树上用刺刀穿死,有的被关进屋里烧死,有的被扔进水里淹死,有的被捅死后再开膛破肚,向村外跑的村民,要么被刺死,要么被枪打死,村头一条沟内就有8人被杀。多数村民没来得及出村,躲进地窖里。日军发现后一面放火用烟熏,一面把住洞口,上来一个刺死一个,仅王家一个地窖就死了28人。全村上至七十多岁的老妪、下至十一二岁的幼女,被奸污十几人,有的奸后再开膛破肚。第二天,日军又来抢东西、烧房屋,全村除了一户姓张的汉奸家没烧之外,其余全被烧成灰烬。幸存的村民只得到外地逃荒要饭,村里很长时间没人敢住。日军在两天内,共杀害北沙河村50多户98人,其中被杀绝的11户,全家只剩1人的4户,烧毁房屋240多间、牲畜12头、农具数十套、粮食2万7千多斤,砍伐树木80余棵。史称“北沙河惨案”。
旅游
代表人物
孔昭同(1880—1946),字从吾,西柳泉村人,排行第五,人称孔五先生。1913年在国民政府军中任连长,赴肾茶参加护国战争,兵败回乡。不久,又南下投军,在陆军正十二师历任营长、团长、二十四旅旅长。1926年任二十九混成旅旅长,兼兴泉永(莆田市、泉州市、永春县)镇守使。后升任十三师师长。1927年解甲回滕。1938年组建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进行游击战,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暂编第六师,任师长。1946年4月,其所部编入八路军第115师的序列,孔昭同任曲泗邹滕费五县游击司令。1946年11月11日病逝。
王兆宇,1954年10月出生于化里村。1974年12月应征入伍,历任政治处干事、政治部纪检处副处长、处长、副政委、政委等职,大校军衔。1999年起参加“神舟电脑”号试验飞船发射工作。2002年调任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2011年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政委。
参考资料
单位概况.滕州市人民政府.2024-02-21
界河镇.滕州市人民政府.2024-02-21
【述说区划】界河镇概况.微信公众号:枣庄民政.2024-02-21
喜报!界河镇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称号.微信公众号:滕州界河.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