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萧珊

萧珊

萧珊 (1917年-1972年)女,原名陈蕴珍,乳名长春,笔名程慧、慧珠。浙江县(今宁波市)人。中国女作家、翻译家、编辑,巴金的妻子。

1918年1月8日,萧珊出生于浙江鄞县(宁波)。1930年,萧珊考入鄞县县立女中(现宁波市第二中学),读初中。1934年上半年,萧珊参加了抗日爱国学生运动后,逃离到上海市,并在上海南市务本女中继续读书。1936年,萧珊因喜爱巴金小说,遂与巴金通信从而结识并相恋。1937年9月,淞沪会战爆发,萧珊与爱国学生投入抗战运动,去伤兵医院当义务护士。10月31日,萧珊用笔名“慧珠”在《烽火》第九期上发表散文《在伤兵医院中》。1938年7月,萧珊在上海爱国女子中学高中毕业。1939年,萧珊以“陈嘉”笔名发布散文《在孤军营中》《汽车中》《沪港途中--旅途杂记》等作品。8月,萧珊考入中山大学外文系,随后转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外国语文学系一年级。1942年,萧珊辍学,留在文化生活出版社桂林办事处帮助巴金做一些工作,并自学英文。

1944年5月8日,萧珊在贵阳与巴金结婚。1945年12月16日,萧珊生下女儿李小林。1950年7月28日,萧珊的儿子李小棠出生。1951年3月开始,萧珊在上海俄语专科学校夜校高级班学习俄文,后来,相继翻译了《阿细亚》《初恋》《奇怪的故事》《别尔金小说集》《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等作品。1960年4月,萧珊的散文《幸福的会见》在《上海文学》第四期上发表。1966年5月,萧珊完成散文《在刘胡兰烈士故乡》。6月,“红卫兵”运动在全国兴起,萧珊和巴金多次遭受批斗。1972年7月22日,萧珊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肠癌肝转移。8月8日,萧珊因肠梗阻危及生命,由巴金签字同意做手术。8月13日上午,萧珊逝世。萧珊逝世三年后,巴金将萧珊骨灰接回寓所,安放在床头五斗柜上。2005年巴金去世,他和萧珊的骨灰一起撒向大海。

2009年,《萧珊文存》出版,全书70多万字,包括她的创作,翻译、书信、日记等,这是她的著译第一次被系统结集出版。2018年版的《萧珊文存》增补本,增补新发现的诗文,并分为《萧珊诗文集》《萧珊日记书信选》《别尔金小说集》《初恋》四卷。

萧珊离世后,巴金写下《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寄托哀思。其中,《怀念萧珊》是巴金“缅怀故人"系列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全文共有四部分,表达巴金对爱妻萧珊的的怀念,对萧珊去世的悲痛。2006年,《巴金研究集刊》刊发一组萧珊与茅盾夏衍穆旦等作家、友人的通信等一次文献。2018年,巴金故居主办的内刊《点滴》2018年第1期推出“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小辑”,刊发新发现的萧珊佚文、与之有来往的作家的回忆文章和对其生平的全面追踪的文章。同年,是萧珊诞辰100周年。巴金故居围绕纪念萧珊诞辰100周年举办了萧珊纪念展,并辅之以其他纪念活动。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

1918年1月8日,萧珊出生于浙江鄞县(宁波)迎风桥陈家,起名陈蕴珍,小名长春市。1930年,萧珊考入鄞县县立女中(现宁波市第二中学),读初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萧珊积极参加抗日爱国学生运动,并加人了由中共地下党学委领导的“读书会”。在校时曾参加《一片爱国心》等剧的演出。约1934年上半年,萧珊参加了抗日爱国学生运动,当得到要抓捕她的消息后,向姑母要了盘缠,连夜逃离宁波市上海市父母处,并在上海南市务本女中继续读书。1936年,萧珊因喜爱巴金小说,崇拜巴金,遂与巴金通信从而结识并相恋。8月写信约巴金在上海新雅酒家见面,并赠照片一张。9月,萧珊全家由南市搬到租界居住,萧珊遂转学到上海爱国女子中学读高二。12月,萧珊第一次到拉都路敦和里21号(今襄阳南路306弄22号)巴金寓所看望巴金。同年,萧珊参加由地下党领导的上海市学生学会。

1937年,萧珊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结识了救亡剧协于伶等一些左派文化人。下半年,萧珊介绍正在上海市上海中学读书的胞弟陈鸿堤(程铿)参加上海市学生学会。9月“八一三”日寇轰炸上海后,淞沪会战爆发。萧珊与爱国学生投人抗战运动,为红十字会募捐、缝制军用棉衣、手套等,并在参加医护包扎培训后,去伤兵医院当义务护士,为伤兵读报、写、聊天、包扎伤口等。10月31日用笔名“慧珠”在《烽火》第九期上发表散文《在伤兵医院中》。拿到第一次稿费后,买了台灯送给母亲。约“八一三”前后,因歹徒纵火,烧毁蓬菜市场,萧珊父亲开设的“蓬莱咖啡馆”惨遭殃及被焚毁。1938年3、4月间,萧珊与上海市上海中学同学,一同去退入租界谢晋元部“孤军营”慰问。7月上旬,萧珊母亲成秀娟请巴金在饭店吃饭晤面,并将女儿托付给巴金。7月,萧珊在上海爱国女子中学高中毕业,下旬去广州市与巴金见面。临行前,将胞弟程铿介绍给地下党学委负责人张英。8月,萧珊在广州目睹日寇飞机轰炸后的惨状,多次为躲避日军空袭而奔跑,9月上旬随同巴金、林撼庐由广州去武汉市。同月下旬由武汉返回广州。10月20日,日寇轰炸广州,广州战役前十小时,萧珊与巴金等人一起乘木船离开广州,10月26日到达梧州市。五天后再与巴金等人一起乘船经九龙柳州市再改乘汽车前往桂林市

1939年2月,萧珊与巴金从桂林经金华市温州市搭船回上海市。6月,萧珊以“陈嘉”笔名在6月16日出版的《宇宙风》上发表散文《在孤军营中》。7月以“陈嘉”笔名在7月16日出版的《宇宙风》上发表散文《汽车中》。8月,萧珊考入中山大学(已迁至昆明)外文系,随后转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外国语文学系一年级。10月以“陈嘉”笔名在10月16日出版的《字宙风》上发表散文《沪港途中--旅途杂记一》。11月以“陈嘉”笔名在11月16日出版的《宇宙风》上发表散文《在海防---旅途杂记二》。1940年,萧珊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读书。3月,以“陈嘉”笔名在3月1日出版的《宇宙风》第九十四、九十五期合刊上发表散文《滇越路上--旅途杂记三》。5月4日,萧珊参加西南联大学生“五四”火炬游行。7月,巴金由上海市昆明市探望萧珊。9月,萧珊由外国语文学系转人历史学系二年级。1941年,萧珊在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读书。2、3月间与同学萧荻、刘北氾、王文焘、王树藏租住昆明钱局街金鸡巷4号,期间,参加“冬青文艺社”活动。7月,巴金由重庆市抵昆明探望萧珊,并一起去呈贡区探望了沈从文、下之琳和冰心。9月8日,萧珊陪同巴金等由昆明去桂林市创建文化生活出版社桂林办事处,并去桂林旅行。1942年,萧珊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读书,年初从金鸡巷搬回西南联大宿舍。暑假,萧珊去桂林探望巴金,并在文化生活出版社桂林办事处帮助工作,因几位好友均因故辍学离开昆明市,且萧珊希望留在巴金身边照顾他的生活,故决定辍学,留在文化生活出版社桂林办事处帮助巴金做一些工作,并自学英文。

伉俪情深

1943年,萧珊在文化生活出版社桂林办事处工作。5月,用笔名“萧珊”在5月25日出版的《宇宙风》第131期上发表诗歌《挽歌》,以悼念本年2月不幸病逝的友人林憾庐先生。1944年5月初,萧珊与巴金离桂林市去贵阳,5月8日,萧珊在贵阳郊外“花溪区小憩”与相恋八年的巴金旅行结婚。婚后三天,巴金留贵阳治鼻病,萧珊独自去重庆市,在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帮助工作。8、9月间,萧珊为巴金新完成的小说《憩园》写广告。1945年8月20日前后,萧珊去成都市待产。后因准备与巴金同回上海市待产,被巴金叫到重庆,后又因买不到回沪机票,而滞留重庆。12月16日,萧珊在重庆宽仁医院生下女儿李小林。1946年4月下旬,萧珊独自带着女儿从重庆返回上海。1947年-1948年,萧珊在上海除打理家务养育女儿接待友人外,还协助巴金工作。1950年7月28日,萧珊的儿子李小棠出生。

1951年3月开始,萧珊在上海俄语专科学校夜校高级班学习俄文,5月,萧珊参加里弄为上海解放二周年捐物。1952年2月11日,萧珊送别去北京作赴朝鲜战地采访准备的巴金。9月,萧珊开始翻译俄罗斯作家伊凡·屠格涅夫小说《阿细亚》,6月,《阿细亚》由平明出版社出版,首印1.05万册。9月28日携女儿去北京迎接从朝鲜归国的巴金。1953年,萧珊为平明出版社义务工作,平明出版的穆且(査良铮)的《青铜骑士》《波尔塔瓦》《加甫里颂》等及巫宁坤的《白求恩大夫》等大都由她组稿和校看。7月26日,萧珊送巴金赴北京作第二次赴朝鲜采访准备,8月,萧珊开始翻译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小说《初恋》,10月6日至14日,萧珊参加上海俄语专科学校考试。11月从上海俄语专科学校毕业,并在私人教师处继续进修俄语,1954年11月,萧珊译作俄罗斯作家伊凡·屠格涅夫的《奇怪的故事》由平明出版社出版,首印1.5万册。12月,译作俄国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别尔金小说集》由平明出版社出版,首印2.3万册。

1955年7月,萧珊翻译俄国作家迦尔洵作品。当月,萧珊代巴金参照俄文原著校阅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草原集》。1957年6月14日,萧珊在寓所接待法国著名作家萨特西蒙·德·波伏娃及学者艾坚尔伯一行。1957年7月,萧珊译作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阿细亚》由新文艺出版社用平明出版社。1958年10月,萧珊翻译完成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作品多篇。12月,萧珊开始在《上海文学》编辑部当义务编辑。1959年6月,萧珊与巴金等人去千岛湖工地访问四天,并访问了金华市、双龙等人民公社。9月,萧珊与巴金合译的《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首印2.3万册,《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收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七篇,其中《僻静的角落》《雅科夫·巴生科夫》《阿霞》(即《阿细亚》)《初恋》《草原上的李尔王》五篇为萧珊所译。萧珊并为该书写了《译后记》,简要地介绍了伊凡·屠格涅夫的生平和各的内容。10月13~28日,萧珊与友人林去福建福州、泉州市厦门市等地参观访问。1960年4月,萧珊的散文《幸福的会见》在《上海文学》第四期上发表。5月,萧珊两次去杭州市探望准备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发言稿的巴金。12月8日,萧珊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家属代表,参加上海市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

1964年,应广大读者要求《收获》杂志复刊,《上海文学》与《收获》合并,萧珊继续在《收获》编辑部义务工作。6月,萧珊采访药店营业员劳模方静事迹的散文《亲人》在6月5日出版的《萌芽》杂志第六期上发表。1965年5月15日,萧珊参加庆祝中原地区第二次核试验成功游行。7月22日,汪曾祺给萧珊写信,讲述自己的近况。1966年5月,萧珊初完成散文《在刘胡兰烈士故乡》。6月22日,散文《在刘胡兰烈士故乡》在香港《文汇报》上发表。6月,“红卫兵”运动在全国兴起,上海作家协会也受到“红卫兵”冲击,“造反派”开始向“走资派”与“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开火。8月17日,作协上海分会机关有人贴“揭露萧珊”的大字报,义务参加编辑工作被污为巴金派往编辑部的“坐探”。9月上旬起,巴金频遭批斗,萧珊从“四清”工作队召回,参加运动,靠边劳动并多次陪斗。9月10日,作协上海分会造反组织到住宅抄家达六、七小时,书全部被封。9月中旬至年底,住宅遭“红卫兵”多次抄家、骚扰。12月1日,北京来沪“红卫兵"深夜到住所抄家,为保护巴金不受伤害,萧珊去公安派出所请求保护未果,被“红卫兵”发现后用铜头皮带打伤左额。

1967年,萧珊因非作协上海分会机关正式工作人员,只是一名义务编辑,无编制,春节前后被允许回家,但需到里弄接受“改造”,被责罚每天扫大街一次。同年,《人民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杂志发表“批判”巴金的文章,掀起一股“批判巴金”的高潮。8月底,巴金被隔离审查,不准回家。9月18日,巴金被复旦大学中文系“红卫兵”“揪”到复旦大学,又关押近一个月,并于9月26日在复旦大学召开“批判”大会。这一阶段,萧珊除探望失明的老父外极少外出。1967年冬天,萧珊全家被勒令搬下底楼居住,二楼三楼被封。1968年1月,寓所遭上海戏剧学院“狂安派”冲击,萧珊再次被勒令到作协接受批斗。12月,萧珊的女儿李小林去江苏吴江军垦农场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1969年1月,儿子李小棠被分配到安徽省明光市明光农村“插队落户”。1970年春节后,巴金被责令到奉贤区上海文化系统“五七干校”劳动,夏秋间参加里弄“备战备荒”制作砖坯。8月,女儿李小林结束劳动锻炼,从农场回上海戏剧学院参加运动,等待分配。这期间,因为巴金的问题,使萧珊一直处于担忧之中。

坎坷晚年

1971年4月4日,萧珊的女儿李小林结婚,她向弟媳顾培珠借款两百元,为女儿添置了简单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年底,萧珊明显感到身体不适,经常腹痛,乏力,消瘦。1972年春天,萧珊身体的不适加剧,常有低烧。得不到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只能在附近地段医院就诊,服用中药调理。2月15日年初一晚,萧珊携女儿李小林、女婿祝鸿生、儿子李小棠应老友林曦邀请,赴林家晚餐,晚餐后因腹部疼痛勉强走回家。5月23日,萧珊发高烧至39°多,去地段医院急诊,输液后回家,高烧依然不退。5月底,巴金回沪休假,假期满后,因放心不下萧珊的病,请假被“工宣队”头头拒绝。6月中旬,萧珊收到沈从文辗转来信,6月22日,萧珊回复沈从文先生信,并告知家庭近况和自己生病。6月底,萧珊被诊断为肝癌。7月22日,萧珊经友人帮忙,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肠癌肝转移。巴金被允许从“干校”请假,每天相伴照料。8月8日,萧珊因肠梗阻危及生命,由巴金签字同意作手术。8月10日,在安徽插队,几天前刚赶回上海市探望母亲的儿子李小棠患急性肝炎,住人隔离病房

1972年8月13日上午十一点四十分,萧珊在安睡中逝世,时年54岁。8月16日下午一点十五分,在上海龙华火葬场中一厅举行没有任何仪式的告别,共有亲友40余人参加,骨灰寄存在上海龙华火葬场骨灰寄存处,六室八排417号。萧珊逝世三年后,骨灰寄存期满,巴金将萧珊骨灰接回寓所,安放在床头五斗柜上。2005年巴金去世,他和萧珊的骨灰一起撒向大海。

主要作品

专著

译作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她的清丽的译笔,也是我所喜爱的。她译的伊凡·屠格涅夫的作品,无论如何是不朽的,我私心愿你将来悉心地再为她校阅、加工,保留下来,后世的人们依然会喜阅的。(黄源评)

巴金在1964年12月24日致萧珊的信中说:“刚才曹葆华来,他患心脏病,在休养,用俄文对照读了你译的《初恋》,大大称赞你的译文。”(曹葆华评)

她用她特有的女性纤细灵巧的感觉,用祖国的语言重述了屠格涅夫笔下的美丽动人的故事,译文是很美的。(黄裳评)

巴金在《怀念萧珊》中说:“她比我有才华,我很喜欢她翻译的亚历山大·普希金伊凡·屠格涅夫的小说,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巴金评)

蕴珍是我的朋友,她是一个心地很好的人,她的去世给我留下不可弥补的损失。我感到少了这样一个友人,便是死了自已一部分,而且也少了许多生之乐趣,因为人活着总有许多新鲜感觉愿意向知已谈一谈,没有这种可谈之人,即生趣自然也减色。(穆旦 评)

后世纪念

萧珊离世后,她的骨灰一直存放在巴金的卧室里,译作放在巴金的床头。巴金写下《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寄托哀思。其中,《怀念萧珊》是巴金“缅怀故人"系列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全文共有四部分,是巴金写给妻子萧珊的悼亡文。该文章写于1978年8月至1979年1月,写作该文时,萧珊已逝去6年。《怀念萧珊》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表面看是巴金对爱妻萧珊的的怀念,对萧珊去世的悲痛。其实,还有因爱妻受自己连累而被折磨、得病死亡的自责与歉疚,更有对“四人帮”罪行的愤怒和控诉,从历史与时代的角度揭示了十年动乱给国家、民族造成的灾难。文章还有一更深层的思想感情,意在通过回顾自己一家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来揭露“文革”所造成的灾难,警示后人。

2006年,《巴金研究集刊》就曾组织有关萧珊研究专辑,刊发一组萧珊与茅盾夏衍穆旦等作家、友人的通信等一次文献;2018年展览启动同时,巴金故居主办的内刊《点滴》2018年第1期推出“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小辑”,刊发新发现的萧珊佚文、与之有来往的作家的回忆文章和对其生平的全面追踪的文章。在整理和研究这些资料的同时,还曾两度编辑和出版《萧珊文存》,2009年出版的70多万字的《萧珊文存》,包括她的创作,翻译、书信、日记等,这是她的著译第一次被系统结集出版。2018年版的《萧珊文存》增补本,增补新发现的诗文,并分为《萧珊诗文集》《萧珊日记书信选》《别尔金小说集》《初恋》四卷。

2018年,是萧珊诞辰100周年。巴金故居围绕纪念萧珊诞辰100周年举办了萧珊纪念展,并辅之以其他纪念活动,旨在将巴金、萧珊纯真的爱情和动人的故事传播开来。

参考资料

伉俪情深:巴金与萧珊的忘年恋.河北新闻网.2024-07-20

历史上的今天:现代文学家巴金逝世.百家号.2024-07-30

档案寻访|⑦ 文学年代,风从《东海》吹来.百家号.2024-07-30

李小棠.豆瓣.2024-07-30

作为诗人与翻译家的穆旦.清华校友总会.2024-07-30

跟随闻一多和穆旦去西南联大.腾讯网.2024-07-30

去高邮,寻找汪曾祺.百家号.2024-07-30

故人书简——忆汪曾祺.清华校友总会.2024-07-30

幸福的一家.百家号.2024-07-20

美丽译文 素描本相——近日出版的《萧珊文存》侧记.上海世纪出版有限公司 .202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