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塘
大泉塘,又称大泉塘村,位于今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泉塘大队(既:玉林市体育中心),现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育生了五千余人,代代出能人,辈辈有英姿。
历史简介
来祖源于何时何地创业年间
本族宗祠来祖学达公在乾隆丁卯年间(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从广大省嘉庆州兴宁市垃坑村龙归洞来到今广西玉林市茂林镇大泉塘村,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育生了五千余年人,代代出能人,辈辈有英姿。本族前途光大,人才杰出,祖孙满堂,至所今天开祭典礼飞繁。本族宗祠在公元二00二年元月二十一日,即辛巳岁十二月初九日,大泉塘村曾氏宗祠重修开祭典礼。宗祠中悬挂着的“朝议大夫”是清朝皇帝所赐的牌匾,“进仕”牌匾是曾道宣在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中皇帝所赐,“武德骑尉”牌匾是卫守用曾道成在嘉庆二十五年咸次庚辰季秋月朔日所得。在建造林州市围城时曾肇图捐出银子修建了灪林州东半城,震撼一时,茗声远扬。
来祖派别字辈
我们的来祖是曾氏武城派第六十九代,曾学()达,学达公配彭氏,继温氏,共生育有四子:肇图、肇国、肇先、肇永,分为四个房族。乾隆丁卯年(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由广东省兴宁市龙归垌(现黄陂镇)粒坑村(笠坑村)徒居广西玉林县茂林镇东门处茂林甲大泉塘又名禾地村,即现在玉林市玉州区茂林镇大泉塘开基立业。根据老人们的口头传说起初学达公来的时候我们是很穷的,周围都住着其他姓氏的人,塘尾村(即泉塘村9、10队)当时已是较大的居住户,还有小水村(现在的秀水村1、2、3、4、5队),在当时来讲也是比较有钱的本地居住人,不过学达公为人老实友善勤恳,和周围的人都非常友好,起初学达公是人生地不熟,没有办法为了生活,就帮周边的塘尾村做工,凭着为人老实和勤恳换来了现在的宗祠地皮,最后由四个儿子共同的努力下终于把我们的宗祠建了起来,也就是当时学达公和他的四子的居住地。后来学公的四子都先后成家立室,并在团结共同的努力下创起了繁荣的事业,其中以曾肇图的成绩最为突出,为我们大泉塘曾氏增添了无比的光彩,促使我们曾氏家族茗声远扬,也成为我们后世所学习的榜样。
自强不息
转眼间虽然已过二百多年,但是我们的曾氏家族风采依然,根据本人经过多方面的考证,我们曾氏家族历史以来都是比较的团结,还有就是一直都有习武的习惯,记得多年前我曾听现已故去的老辈说,我们家族有着多套武术的拳法,还有专门的舞狮套路,不过这些都是年代久远的事了,不过据我所知现在还有同族的兄弟懂得其中的这些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只是目前没有对外公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总会再现当年的辉煌的。
家族祖训
说起我们的家族祖训是相当严格的,也之所以这样我们才会代代出能人、辈辈有英姿。团结友善让我们整个家族在这里发扬起来,在玉林从不受到欺压,我们也从不欺压他人,每当我们逢年过节气氛都非常的热闹,也有着许多的朋友欢聚一堂,我们也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气氛,过得有声有色。
说起节日我们有与众不同的一年一度的掉灯(就是去年哪家添丁),本地其他的人当然也有,不过他们一般都是在过年后农历初六、初七、初八、初十举行,之所以不同就是时间与其他人不同,我们是过完年的农历正月十三举行,而且我们举行的时间是从十三一直到十六,在这几天里我们整个曾氏家族的是比较热闹的。
当年辉煌依然
曾氏族谱排辈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子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孔姓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继”字因曾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清同治年间李恒皇帝再续十字: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民国初年大总统袁世凯还代表北洋政府颁发名派20字:建、道、敦、安、定、、修、肇、彝、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少数民族中的曾氏宗亲
少数民族中只有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有极少数人姓曾。
记者在广西荔浦市采访时,遇到一位宪字辈的宗亲,他已年届七十。据他介绍,在荔浦县与恭城瑶族自治县,有人口较多的曾姓,有个叫大地的村子,全村的人都姓曾,并且按曾姓的字派排名。但该村的人皆说他们是苗族。京族 我国南方一个以海洋捕捞为生的民族,原称“越族”,自称“安南”,其祖先是在400多年前从越南所涂山、春花、宜安、瑞溪等地陆续迁到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漓尾、巫头、潭吉诸岛上的。曾姓京族居住在潭吉岛、巫头岛上,京族曾姓族人迁入潭吉岛的时间较早,在此已居住8代;巫头岛上的曾姓族人迁居于此稍晚,仅传3世。满族 今河北省隆化县的中满族有曾姓。据记者的调查,少数民族中曾氏宗亲的祖先基本上都还是宗圣公后裔,是由部分宗亲在迁徙过程中与与少数民族杂居而成。记者在越南曾遇到一位祥字辈的宗亲,他说家里都是讲越南语了(京族语言),他的粤语讲的不怎么好,是从东兴市(中原地区边境城市)生意人那里学来的。
曾氏名胜古迹
大禹陵:出绍兴稽山门数里,相传为大禹的葬地,以山为陵。大禹为民治水的英雄业绩和献身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故建陵立庙以祀之。禹陵和禹庙历代以来就成为祭禹的地方,今天仍吸引着千万游人前往瞻仰和凭吊。现为浙江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王宫:又称湖北禹王庙、涂山祠,是祭祀禹和启涂山氏女的庙宇,位于安徽省怀远县东南、淮河东岸的涂山之顶,与西岸白乳泉隔河相望。这里古代曾是涂山氏国,史称“禹会遗址诸侯于涂山”,即指此地,后人为表彰大禹治水功绩而立此庙。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武城:在今山东省嘉祥县满洞乡阿城村北500米处,遗址有一石坊,上书“曾子故里”。
读书岩:坐落在江西南丰干城南门、盱水河畔的关山腰。相传曾巩和他的弟弟曾在这里幽居并发愤读书,后因曾巩等人成名,读书岩颇负盛名,成为南丰的一大名胜。
大万世居:位于深圳坪山街道坪山墟西南的客家村,由曾氏家族建于清乾隆(1736—1795年)。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整体布局合理,是难得的颇具民族特色的我国古代客家民宅建筑群。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泉塘名人
曾肇图
曾肇图(玉林大泉塘村大房祖公),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大泉塘村人,是从广东省兴宁州于清道光初迁来定居的。曾肇图虽出生于书宦之家,但不曾读过书,家贫如洗,初来时只得在茂林桥摆卖茶水谋生,因言语不通,常被土著视其为侮辱、剥削的对象。
大约在爱新觉罗·旻宁初,曾肇图由一个农村贫民,变为富翁。时人皆说其是“富甲郁林州”。
变富后,“有钱不识享福”是乡人对他的评语。他仍保持着过去劳动者的本色,穿大襟土布衫,戴大母笠,着草鞋劳动,在家是这样,出圩入城也是一样。
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清州宫王彦和倡导的大修州城的募捐开始了。曾肇图接邀请信后,派晚子曾韦满代表参加。曾韦满执笔书“曾肇图认捐五千贯”(考清未出版《郁林州乡土历史教书》所载:则以曾重光名义认捐的。)还说:是五千贯,包足亦可。这次献捐以曾肇图献捐最多,论功行赏,功绩最大。
郁林州城建筑完成了,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牢固,外观之壮丽,除桂林皇城外,冠压全省。“千州万州不如郁林州”是百多年来两粤人民对郁林城的赞歌。以后不少次战乱,转危为安,均赖此城垣,群称“郁林城是福地”。
在赞扬郁林城的同时也赞扬曾肇图慷慨捐献大修郁林城的功绩。有说“由南门至东门的一段城墙是曾肇图捐修的”,“由南门经东门到八角楼这一段是曾肇图捐修的”,“西湖池万寿宫是曾肇图包修的”,虽似属夸张,实质上都是赞扬曾肇图。可是后来《郁林州志》登载大修郁林城事迹时对于曾肇图的功绩却一字不题。
曾肇图轶事,是从爱新觉罗·旻宁至今百多年来在郁林五属各县流传很广的故事。各地传说在情节上是略有差别的,而内容却基本相同。有不少人对曾肇图慷慨捐修郁林城而予以赞扬;又有人以曾肇图是布衣,虽然捐资修城有功,不应载入史册;有人以其行动是故意造作出乎常理之外,而把他作为嘲笑的对象;也有人以此是心有痛苦,是咬牙,不是好笑,予以同情。
曾传强
曾传强,玉林市市玉东新区茂林镇大泉塘村人,他是玉林著名的兵坛三杰之一。他,17岁就杀入国家乒乓球队;他,培养出梁戈亮、乔红、王楠等世界冠军;他,多次被派往日本、英国、朝鲜、苏联等国家做教练,曾获国家乒乓球运动杰出贡献奖……
目前在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担任高级顾问的曾传强60多岁了,但一身运动服,脚下踏着运动鞋,步伐轻快,面容红润,眼睛炯炯有神,气质温和儒雅。
他喜欢打到底
与曾传强聊起他钟爱一生的乒乓球,时光仿佛滑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那时只不过12、13岁的曾传强,狂热地迷上了乒乓球。“我从小就喜欢乒乓球”,曾传强说,“我的哥哥们都爱好打乒乓球,我也就跟着他们去打,在学校的石板桌上打,跟舅舅去工会里面打,在骑楼附近的石桌打……那个年代乒乓球桌都很简陋,用木板或一些砖头隔开石板,就成了一张乒乓球桌,但还是打得很高兴。”
曾传强的二哥曾传文回忆小时候传强去打球,“他跟舅舅去工会打,那里有好几个老同志也是爱好者,他也不怕,跟他们打,经常也能打赢。那些老同志很喜欢他,经常带他打,说他打球有天分,要好好锻炼。他就是那种一打就要打到‘底’的人,经常周末晚上7点就一直打到10点多才回家。”
曾传强在195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区组织的一次乒乓球邀请赛上崭露头角,获得了少年组团体赛的第二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所以1958年广西开始组织区乒乓球专业队时,曾传强就有幸入选了。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专业队是怎样一回事,曾传强当然也不知道。得知入选时,舅舅问他:“这个能当饭吃吗?你就拿着这块拍子吃饭?”曾传强回答不出,但他知道打乒乓球喜欢是自己最爱的事情。他的父母非常开明,说:既然这么喜欢就去试试吧!曾传强就这样与乒乓球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名教头与得意门生的故事
经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乒乓球专业队两年多的艰苦训练和不断磨练,曾传强的球技得到了飞速的提升。1960年曾传强刚刚17岁,就以优异的成绩杀入了国家乒乓球队,在当时广西和玉林市非常让人瞩目,曾传强的名字开始被人们所熟悉。
1961年曾传强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艰苦的训练导致的腰伤痛,曾传强在1965年转做了国家乒乓球女队的教练。
说到他教的弟子,不得不提到他的两位得意门生——世界冠军乔红和王楠。乔红曾和队友邓亚萍合作夺得了1992年和1996年两届奥运会的女双金牌。
悉尼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抽签,王楠碰上了死对头李佳薇,可谓是冤家路窄。王楠心里突然没底了,她给好友李芬发了两条短信,让李芬转告曾传强,说自己信心不是很足。听到这个消息后,远在国内的曾指导是心急如焚啊,他托李芬告诉王楠,一定要和自己熟悉的教练或者其他人聊聊,敞开心扉把心里的问题说清楚,不然会很麻烦!末了,曾传强建议王楠一定要和徐寅生多交流一下。在这次比赛中,王楠曾经被李佳薇逼到了绝境,但最终化险为夷,不能不为曾指导思想工作的成果记上一功。而平时,曾传强与王楠亦师亦友,私底下是非常信任的朋友。
如何评价王楠呢?曾传强说:“她还用我评价吗,她非常努力,得了那么多的世界冠军,肯定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运动员。”而对于王楠最近几次比赛发挥得都不够理想,曾传强有另一番看法:“这个情况很正常,比赛都有高有低,而且目前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肯定会有很多优秀的选手上来。随着王楠年龄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因素,不可能每一次比赛都拿冠军。只要她能认真去打,享受到比赛的快乐就很好了。”
记者说:“你带出了那么多的顶尖高手,作一名出色的教练您有什么秘诀吗?”
曾传强谦虚地说:“做教练我很一般,也没什么秘诀。关键是要喜欢做这个职业。对运动员主要是关心她们,关系融洽了很多工作就容易做了,运动员也比较能接受你的意见。”
曾道宣
曾道宣,今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大泉塘村人,生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并在嘉庆二十五年考取进士,并得到嘉庆皇帝御赐“进士”牌匾。后来又任“朝议大夫”一职,并得到皇帝御赐牌匾“朝议大夫”现保留在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大泉塘曾氏宗祠内。
曾道成
曾道成,今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大泉塘村人,生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当时的卫守,并在嘉庆二十五年咸次庚辰季秋月朔日得到嘉庆皇帝御赐“武德骑尉”牌匾,现保留在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大泉塘曾氏宗祠内。
曾氏历史名人
曾巩
宗圣公四十三派孙,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嘉祐进士,曾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为文平易畅达,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世后加封谥号文定。曾著文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一”,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所著有《元丰类稿》。曾巩,字子固,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江西南丰县人。北宋赵恒天禧三年(公元1019)生于官宦之家。曾巩小时候读书既勤奋,记忆力又惊人。县城之南,盱水侧畔有“读书岩”,相传就是他攻读的地方。十二岁时作《六论》,语言精炼,章法奇巧,气势雄伟,受到欧阳修的赞扬和重视。十六岁研究古人文章,如果发现超群拔萃的,便撰文与其作比较,细心揣摩。为了增长见识,青年时代的曾巩多年在外游历,足迹遍及祖国的华中地区和东南部。赵祯嘉祐二年(公元1057)曾巩中进士后,历任越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后来又较长时间担任地方官,曾任越州通判,先后到齐州、襄阳市、洪州、福州、明州、亳州市、沧州等地任职。在此期间,曾巩为地方上做了许多好事。他任越州通判时,碰上荒年,他谕示属县富户,拿出余粮,以比官价略高的价钱卖给贫民,又由政府出谷五万石贷给农民作种子。在齐州时,为地方除去不少恶霸。在襄州时,亲自调查审问案狱,开释无辜良民一百余人。由于曾巩关心民间疾苦,所以深受人民爱戴。当他离开齐州时,老百姓堵住桥头,关了城门,恳切挽留。宋朝皇帝赵顼对曾巩很赏识,多次召见与他讨论国家大计,特别赞扬他提出的“节用为理财之要”的方略。元丰四年,神宗又委任他为史馆参撰,编五朝史纲。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为朝廷起草命令文告的官)。六年(公元1908)四月丙辰日,曾巩六十五岁终于江陵府,次年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过了近二百年,到南宋赵昀时,追谥文定,故后来又以文定公称之。曾巩一生主要成就在于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平易简朴,别具一格,文字语言谨严明洁;论事说理,平实透辟。如《寄欧阳舍人书》、《墨池记》、《救灾议》、《越州赵公救灾记》等篇,不但思想性较好,写作技巧颇具特色,记事中论述事理,委婉而有情致;细密翔实而又条理井然。他的序文写得特别多又好。姚鼎说:“目录之序,子固独优”。《战国策目录序》就是其代表作。历代知名文人对曾巩的文章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王安石说:“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苏轼说:“醉翁(欧阳修)门下土,杂逻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朱熹称道:“人之为言,必当如此”。曾巩的诗也写得很好,特别是七言绝句,清新雅淡,不乏佳作,如“海浪如云去都回,北风吹起数声诗,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西楼》。“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南城》。曾巩另一个重要成就就是整理古籍,编校史书。《战国策》、《新序》、《说苑》、《列女传》、《陈书》、《李太白集》等,都经过他的校勘。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借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从他所作的《目录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巩十分重视历史学,治史严谨。《战国策》、《说苑》两书,若不是经过他的访求采录,也许早就散失了。曾巩还是一个藏书家,珍藏书籍二万余卷,仅收集古今篆刻《金石录》就达五百卷。曾巩自己著作很多,《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外集》、《隆平集》、《杂职》、《宋朝政要策》等,传行于世,脍炙人口。此外,还著有《卫道录》、《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诗经教考》、《范数观通》、《洪范皇极注》、《边情十五义》等,为后人留下了一批宝贵的历史遗产。
曾纪泽
曾纪泽清末外交家,经世派学者。清湘乡市荷叶塘(今属双峰县)人。字刚,曾国藩长子。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1839)生。自幼受严格教育,通经史,工诗文,并精算术。及长,因受洋务运动影响,复力学英语,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识者每以“学贯中西”誉之。
同治九年(1870),曾纪泽援例以二品荫生引见,补户部员外郎。光绪三年(1877)父忧服除,袭侯爵。四年出任常驻英、法大臣,补太常寺少卿。在出使任内,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又将使馆馆址由租赁改为自建,亲自负责图书、器物购置,务使使馆规模不失大国风度,亦不流于奢靡。驻外严于操远,节约公费,摒弃贪劣,倡导廉洁之风,为外人所敬重。
光绪五年(1879),巴西通过其驻英公使与曾纪泽联系,谋求与中国建交、通商,并招募华工垦荒。曾纪泽建议清廷予以同意;唯对招募华工一事,因美洲各国虐待“苦力”,请予以拒绝。
六年正月,曾纪泽奉命以驻英、法大臣兼任驻俄大臣,赴俄谈判收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问题。先是,全权大臣完颜崇厚赴俄谈判收复伊犁问题,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丧权辱国,朝野哗然。曾纪泽此时被委兼充谈判职务,举国瞩目。
同年六月,曾纪泽行抵俄京。前后谈判历时10阅月,正式会谈辩论,有记录可稽者 51次,反复争辩达数十万言。至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1881年2月24日),终于达成《中俄改订条约》(即《中俄伊犁条约》)。与崇厚所签条约比较,虽然伊犁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仍为俄罗斯帝国强行割去,但乌宗岛山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一带均予收回;取消俄人可到天津市、汉口、西安市等地进行经济活动诸条款;废除俄人在松花江行船、贸易,侵犯鸭绿江主权等规定。
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爆发后,曾纪泽不断抗议法政府挑衅。主张“坚持不让”,“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胜,则谋再战;再战不胜,则谋屡战”。与法人争辨,始终不挠。又疏筹“备御六策”。虽在病中,犹坚守岗位,进行斗争。
光绪十年(1884)三月,曾纪泽卸驻法大臣职,旋晋兵部右侍郎,仍为驻英、俄大臣,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并征条约,几经周折,终于为清政府争回每年增加烟税白银200多万两。
光绪十二年(1886)六月,曾纪泽离英返国,帮办海军事务。不久远迁兵部左侍郎,命在总理各国事项衙门行走。他关心外交诸事,如驻外领事部署,何地当设,何地宜缓,何地不应役,都随时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各国事项建议。还改进驻外公使与国内联系电报通讯办法。他在外交界享有声誉,与郭嵩焘齐名,时人并称“郭曾”。在出使英俄期间,曾著《中国先睡后醒论》,指出外来的侵略适足以“唤醒中国于安乐好梦之中”,中国的“全备稳固可翘足以待”,对民族振兴满怀信心。十六年卒于任。年51岁。谥惠敏。十九年,江南制造总局汇编刊印其奏疏6卷、文集5卷、诗集4卷、出使日记2卷,后辑为《曾惠敏公遗集》行世。
曾国荃
曾国荃(1824.10.12~1890. 11.13),晚清湘军重要将领。字浦,号叔纯。湖南双峰县人。曾国藩之九弟。贡生出身。 1856年( 清咸丰六年 )冬率所募湘军3000人援江西,围攻太平军占领的吉安县,所部称吉字营。1858年9月攻占吉安,升知府。次年6月,率5000余人助攻景德镇获胜,道员。1860年5月,率湘军8000人在北洋水师配合下进围安庆市,挖长壕二道,内壕围城,外壕拒援。次年4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率3万人入集贤关,与城内太平军相呼应,轮番猛攻湘军壕垒,图解安庆之围。曾国荃命所部增筑营垒,抬炮船入菱湖,水陆协同,极力抵御。5月,鲍超自江南来援,攻破赤冈岭4垒,防守益固。8月,击退太平军四五万人的猛攻。9月5日,攻占安庆,以按察使记名(见安庆保卫战)。 1862年(清同治元年)4月,率湘军1.9万人在水师配合下,向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进军,于5月底进驻雨花台区。10月,忠王李秀成率“十三王”十余万人往攻,曾国荃指挥感染疫病的湘军坚守壕垒,力保粮道,苦战45日,将太平军击退。1864年春,攻占天保城,进扎太平门、神策门外,合围天京。7月,占地保城,居高临下,昼夜轰城,掩护挖掘地道。19日,地雷轰塌城墙,攻占天京,清廷以功赏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见天京保卫战)。旋奏请开缺回籍。
1866年,任湖北巡抚,率湘军万余配合淮军镇压东捻军,连遭失败。1875年(清光绪元年)后,历任河道总督、山西省巡抚,署两广总督。中法战争爆发后,奏陈军民结合,加强虎门设防,实行海口防御作战。1884年2月,调任两江总督,确定诱敌深入、伺隙而击的防御方针,加强长江下游水陆设防。旋因南洋水师调舰援闽行动迟缓,被革职留任。任内扩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仿制后膛枪炮,积极主张修建铁路,以增强国防实力。1890年卒于任所。谥忠襄,有《曾忠襄公奏议》存世。
忠襄公对曾氏家族事务极为热心积极。同治年间主修《宗圣志》,大力支持、推动曾氏东、南二宗宗主遍修天下曾氏后裔宗枝族谱,统一谱名《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族名传豫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乌齐格里·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适曾国藩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市,帮同湖南巡抚办理 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军”(称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市,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镇,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 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此后用兵更为谨慎。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1855年初,进攻江西省九江、湖口县,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市。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省军务。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市。11月,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省、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 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市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灭洪氏以神权统治的太平天国。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省三省军务,攻打捻军。他驻营徐州市,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6月,天津市发生教案,奉命前往查办,奉朝廷旨意妥协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为当朝受不白之名。9月,还任两江总督。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曾国藩毕生服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 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文言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等为《曾文正公全集》,有《日记》、《家书》传世。曾国藩一生廉洁奉公、为国为民,对后代特别注重教育,成为治国齐家的典范。
曾公亮
曾公亮(999~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北宋·泉州晋江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生于咸平二年(999年),宋·端拱二年(989年)榜眼曾会之次子(参见《泉州人名录·曾会》)。少有抱负,且器度不凡。历仕仁宗、朱祁镇、赵顼三朝,是泉州市第一位入阁拜相的人。《宋史·列传71·曾公亮》全文如下: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 25岁)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属越州)。(天圣六年,1028年)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坐父买田境中,监湖州市酒。久之,为国子监直讲,改诸王府侍讲。岁满,当用故事试馆职,独献所为文,授集贤殿校理、天章阁侍讲、修起居注。擢天章阁待制,赐金紫。先是,待制不改服。仁宗面赐之,曰:“朕自讲席赐卿,所以尊宠儒臣也。”遂知制兼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三班吏丛猥,非谢不行,贵游子弟,多倚势请。公亮掇前后章程,视以从事,吏不能举手。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市,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从者之耳。”索之,果然。复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未几,擢给事中、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除枢密使。嘉祐六年(1061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与宰相韩琦共同主持朝中政事)。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参见《泉州人名录·韩琦》)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初,东州人多用此抵法,自是无死者。辽朝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南雄市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赵曙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赐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元年(1068年),赵顼即位,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熙宁二年(1069年),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以老避位。熙宁三年(1070年),九月,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明年(熙宁四年,1071年),起判永兴军。先是,庆卒叛,既伏诛,而余党越佚,自陕以西皆警备。阅义勇,益边兵,移内地租赋,人情骚然。公亮一镇以静,次第奏罢之,专务裁抑冗费。长安豪喜造飞语,声言营卒怨减削,谋以上元夜结外兵为乱,邦人大恐。或劝毋出游,公亮不为动,张灯纵观,与宾佐竟夕乃归。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1078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赠太师、中书令,谥曰宣靖,配享朱祁镇庙庭。及葬,御篆其碑首曰“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公亮方厚庄重,沈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钜万,帝尝以方张安世。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公亮曰:“上与介甫(王安石字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子孝宽,从子孝广、孝蕴。(参见《泉州人名录·曾孝宽、曾孝广、曾孝蕴》)曾公亮不但善于政事,而且十分重视边防和军事建设。因此,赵祯命他修撰《武经总要》,历时四年(1040-1044年)而成,成为曾公亮一生 中最重要的建树。(参见《泉南著述·武经总要》)庆历八年(1048),仁宗下召求言。曾公亮上疏条陈六事,都是针对当时积弊所发的改革建议。他关心国计民生,为官清兼,是个有作为的封建官吏。由 于政绩卓著,因而得了宋仁宗的器重。宋·山阴人陆农师曾云:“相家说:‘龙,人臣得其一体,当至公相。’如曾公亮(曾公亮)得龙之脊,王安石(王安石)得龙之睛。”除《武经总要》外,曾公亮还主修《英宗实录》30卷,监修《新唐书》250卷。又私撰《唐兵志》3卷、《唐书直笔新例》1卷。
曾联松
1992年11月,曾联松先生在上海向记者回忆他设计五星红旗的幸福往事。中华人民共和国诞55周年之际,面对美丽庄严的五星红旗,使记者难以忘记1992年11月在上海采访曾联松老先生的情景,聆听这位平凡老人的不平凡之作――设计五星红旗的经过。我们去上海市时,正值冬季,天气寒冷。虹口区山阴路上的一幢老式木楼的顶屋里,见到敬仰已久的曾联松老人。那年曾老先生75岁,已是三次中风,步履蹒跚,口齿已是不很清楚。但是见到同乡人来看望,却显得神采奕奕。我们用瑞安方言交谈着,乡音浓浓,更增情趣。对设计国旗曾联松老人记忆犹新,在静静的气氛中,他津津有味讲述起他设计五星红旗图案的幸福往事。一个月的心血设计五星红旗谈到五星红旗的设计,曾老告诉记者那时是1949年7月的一天,上海市人民沉浸在刚刚解放的胜利的喜悦之中。他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当曾老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刊登的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中,得知要设计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曾联松反复阅读,认真思索。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应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儿女的寄托、炎黄子的骄傲!他想自己虽然不是专业画家,但有美术爱好的基础,决定投身到这一具有伟大意义的设计工作中去。7 月的上海,炎炎夏日一片火热。曾联松为设计最佳国旗图案日夜挥汗伏案描绘,到了似痴如迷的程度。他为了方便设计国旗图案,特地去一家纸张店买来一大捆彩色油光纸。曾老根据启事的要求,每天构思、比划、画图案,拼画面,剪剪贴贴制作国旗草稿。那段时间曾联松日夜都是处于高度兴奋和废寝忘食的状态之中,脑海里满是国旗的构图,画纸上画满国旗的图案,家中到处是国旗的草稿。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在一个晴空万里的午夜时分,面对一堆画着各种图案的稿纸,他推开窗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稍作休息时,抬头仰望窗外满天的繁星,忽然一个灵感在脑海里闪现: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就像围着北斗的四颗小星。用红色作为国旗的基础色,代表解放、光明、热烈。想到这里,他赶快重新铺纸执笔,一遍遍重新构思,重新作画,重新剪贴……。于是,他先剪出了一个大的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并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后剪出了几颗小星环绕于后,象星拱北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三原色中最亮的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旗面相协调,象在早晨彩霞一片中金光灿灿,色调简练而庄严大气,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用金星代表党和人民的思路确定后。但是,这组金星图案应放在红旗的什么位置呢?曾老又经过反复推敲,反复地在红旗上比划,苦苦构思,确定五颗金星恰当的位置。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经营,熬过一个又一个的夜。一次,当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五个金黄色星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红色大地,灿烂而辉煌。整个图案庄严而显华丽,简洁而不单调,雍容而具气势,明朗而不萧疏。此时,曾联松终于感觉有了一个最佳的构图方案。高兴得手舞足蹈,兴奋不己。同时,曾老告诉记者,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象一张木瓜的叶子,这恰恰和我国疆土的几何图形类似,既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为了使整个图案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特征,曾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的结论显示在旗上。同时旗面色彩以红色为主,似红霞满天。红色表达热烈的感情,象征革命;配以黄色,灿烂辉煌,一片光明。曾老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设计构图,组织安排,最后以红色油光纸为旗帜,制成五星红旗。在旗面左上角贴着一颗大五角星,大星上贴着用红色油光纸制作的“镰刀斧头”标志。大星右侧贴着四颗黄色小五角星。他制作了二份,老曾第二天就寄出去一份应征,在家中保留一份。一年后才知五星红旗是他的作品1949年秋季,政协收到国旗应征图案3012幅。从中筛选了38幅作候选图案,并编辑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发给政协与会人员阅评。其中有一幅大星嵌镰刀斧头五星红旗,正是曾联松的作品。政协特地在北京饭店设立国旗图案临时选阅室,将候选旗帜陈列展览。曾老设计的红旗引人注目。首先被田汉、郭沫若等名家看中,定为惟一中选的国旗。由田汉送呈毛泽东主席审阅。毛主席同意选为国旗,但建议删去“镰刀斧头”,成为一幅纯洁亮丽的五星红旗;交由政协会议讨论。毛主席说:五星红旗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在1949年9月27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了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为长方形,红色的旗帜象征着革命。左上方缀有5颗黄色的五角星,一星较大居左,四星较小环拱在大星之右,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主席亲手升起了象征新中国诞生的国旗,这面新制特大国旗,长5米多,宽3米多。从此,五星红旗终日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蔚蓝色天空上。曾老从报纸上看到公布的国旗图案时,非常激动,非常惊诧。五星红旗和自己的设计的几乎相同。无法确定是自己的作品,在他的设计国旗图案大星中有嵌镰刀斧头,想想可能是别人的作品,但在心中总留着一个结。直到1950年的9月27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上面写着:“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合现在五百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此时已整整过去一年零四个月,此时的曾联松心中的心结终于解了,五星红旗真正是他设计的作品,但喜悦并没有因时间的冲刷而褪色,一连激动了好几天。当年的国庆节,曾联松被邀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时,他再次应邀去北京参加庆祝活动。巨作后的平凡生活自从设计五星红旗后,曾联松都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从事他的本职工作,从不以国旗设计者自居,周围许许多多的人,几乎都不知道或忘记了他是国旗的设计者的身份。曾联松1917年12月17日出生于瑞安市,在瑞安县小读书,在浙江省瑞安中学念初中时就喜爱书画。1933年夏天,16岁的他离开家乡到江苏省立南京中学高中部学习,曾联松读中学时就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经济系。他爱好艺术,并旁听了美术理论课(这为后来设计五星红旗打下深厚的基础),1938年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任上海市日用杂品公司副经理等职。1979年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1983年离休。曾老很谦虚地说:其实国旗的设计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经过广大政协委员集体的智慧作了修改,使整个图案更加简化明了,主题突出。离休在家的曾老,晚年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而平平凡凡。平时,对诗书画很感兴趣,既吟诗也作画。他说:“仅是爱好,无成就。”我想,曾联松老先生的成就已是不平凡了。1999年在刚刚过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曾联松老人于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2岁。那年在曾联松老人的家乡,瑞安市美丽的滨江大道上,也树立起他的铜像,以瞻仰他的伟绩。新中国成立五十五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纪念铜像2004年9月23日在上海嘉定长安墓园揭幕。揭幕的铜像造型为曾联松右手握笔,眼睛注视着前方,似乎已经看到五星红旗正在中华大地上飘扬。设计者称,希望能藉此将曾联松当年构思五星红旗的那一瞬间永久保留。同时一面由曾联松先生在病床上的亲笔签名的特殊五星红旗,在曾老身后,曾多次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事件:1999年10月1日,曾老亲笔签名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2000年9月8日,她伴随着中国体育健儿出征悉尼奥运会,见证了中国国旗先后59次在悉尼奥运赛场升起;2001年12月11日,这面五星红旗“出席”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2002年3月26日,中国第十八次南极洲考察队将这面国旗升起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上空;2003年5月21日,为纪念人类成功登顶珠峰五十周年,中国登山队员把她插上了世界最高峰;2003年10月15日搭乘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进入太空。和中国首位航天员一起在太空遨游。新中国永远记住您的名字,瑞安家乡人永远记住您的名字――五星红旗之父曾联松。
曾氏演艺明星
曾志伟、曾江、曾航生、曾华倩、曾宝仪、曾恺玹、曾之乔、曾黎、曾毅、曾沛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