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栗树乡
大栗树乡位于马关县城西北部,东与马白镇、坡脚镇接壤,南与仁和、木厂两镇相连,西与八寨镇交接,北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毗邻。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30公里,马八公路横穿全境,交通便利。全乡国土面积241.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565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200毫米。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177个自然村22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傣、布依族等10个民族,常住人口32374人(2017年)。森林覆盖率为40%,其中用材林主要以杉木、旱东瓜树、西南桦为主;经济林主要有板栗、柿子、梨等。全乡12个村民委员会都实现了水、电、路、电话四通,各村民小组通路率达到97%。
2020年10月15日,荣获2020年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集体。
历史沿革
[沿革]1945年设靖西乡,1959年建大栗属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1997年,面积241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大栗树腊科、大者、大马固、腻科、大腻科、那衣龙、河外、乌木、和平、板桥、倮洒12个行政村。2005年末,面积241.2平方千米,人口3224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609人,辖12个行政村,177个自然村,228个村民小组。
行政区划
大栗树:大栗树、麻栗寨、上寨、新寨、老寨、卡房、尖山坡
河外:酒厂、河外、下寨、三家人、马鞍山市、戴家湾客田、嘎白、嘎白大寨、硝洞、上新店、中新店
乌木:公路边、乌木大寨、新华寨、中寨、赵家寨、山后、小坡、核桃冲、磨角冲、鱼塘村
和平:中寨、岩峰脚、下岩脚、水头、尹家弯、石洞、倮暮、小坡、梭板、鱼塘、大石洞、地房、黄林箐、老房子、上寨、烟平子、箐脚、上麦子冲、下麦子冲、东瓜林、田尾、薄竹箐、平坦
板桥:板桥、新铁厂、牛么果、坡头上、上寨、中寨、下寨、大垭口、河湾子、河头、东瓜林、椿树脚、白岩脚、火山、草果林、马西坡、马弯子、红底科
倮洒:倮洒、田湾、茶叶箐、香厂、荣仁箐、铁厂、旧寨、龙潭、中寨、下寨、莫家寨、干田寨、石岩寨、弯子头、老箐地、冲子头、梁子上、白岩脚
大马固:大马固、老长地、二道箐、地房、垭口、坝子垭口、坝子、上新发寨、下新发寨、老房子、铁拱坪、麻栗山、小凹塘、上黄草巩、下黄草坝、长箐、烙马蹄、毛木树、上水头、下水头、深沟、磨槽湾
大倮者:大倮者、小倮者上寨、小倮者中寨、小倮者下寨、硝厂、芭蕉冲、大倮者下寨、小寨、岩峰脚、水头寨、坝子、厂上、冲子、松子坡、小秧田冲、大秧田冲
腊科:腊科、弯子、阿都上坝、蔡家凹塘、阿都下坝、城子、火山、石洞
大腻科:大腻科、水洞、小坡上、背阴寨、大田湾、石围子、盐井、河边、火山、三门洞、梁子上、下寨、老营盘、新营盘、水头、拱桥坡、河尾
腻科街:腻科街、岩蜂洞、新马店、老寨、腻错、酒房、山后、赵家寨、歇牛场、对门寨、马鞍山市、秧田冲
那衣龙:新寨、区井、老寨、龙树脚、乐作大寨、乐作下寨
人文地理
大栗树乡位于马关县城西北部,东与马白镇、坡脚乡接壤,南与仁和、木厂两镇相连,西与八寨镇、浪桥乡交接,年平均气温170C,年降雨量1200毫米。
乡党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和“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乡积极开展“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学习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的创建评选活动,不断巩固和提高全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在全面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基础上,以小康村建设为契机,在倮洒龙潭、中寨、上寨和板桥新铁厂四个村小组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全乡文明村已达4个。组建了倮洒中寨、上寨、那衣龙等8支村寨文艺队,同时,我乡还彝族的“火把节”,傣家的“泼水节”,壮族的“祭龙节”等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经济
2007年全乡完成农业总产值6576万元;粮食总产量1108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1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37元;人均有粮322千克。
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完成扶贫开发和财税增长农民增收两项任务,抓住兴科学教育、调结构、增效益三个重点,打牢粮、林、水、路四个基础,着力培育烤烟、三七、畜牧业三大支柱,引导农民逐步走农村经济合作化路子,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步伐。
该乡是一个农业大乡,乡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三大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农惠农政策措施,抢抓机遇,打牢基础,促进发展,乡域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全乡完成农业总产值7116万元;粮食总产量10831吨;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5366万元;农村经济收入89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3元,比上年增加346元,增长23%;人均有粮319公斤,比上年减幅0.9%。
把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作为我乡经济工作的重点,继续强化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集中精力,花大力气,加大投入,使烤烟、三七、畜牧业三大支柱产业真正成为实现群众脱贫,财政增收的经济支柱。
努力抓好烤烟生产。紧紧围绕“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思路,突出“控制问题,提高质量,优化布局,优化结构”的工作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烟、质量强烟战略,全面提高全乡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和效益。
积极稳妥地发展三七产业。三七是该乡的传统产业,它的发展必须围绕科技做文章,严格遵循“合理规划,规模发展,正确引导,科学管理”的原则,树立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大胆引进资金、技术,大力推广优质无公害三七种植,增加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力争种植面积和销售收入有新的突破。
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做到以生猪生产为主导,草食畜生产为突破,鸟纲养殖为补充,提质增效为目标,示范推广为方法,市场营销为依托,农民增收为目的。切实加大猪、牛改良推广力度,提高良种化程度;抓好畜禽网络建设和动物防疫注射工作,全面实施动物强制免疫和标识制度,严格控制W病、禽流感病毒等各种疫病传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建立科技养殖示范样板,把全乡部分有比较优势的村寨建成养殖示范村,突出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除了上述三大支柱产业外,还要充分重视抓好林业产业的发展,积极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加快林种结构调整的步伐,以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为重点,种植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等苗木,充分发挥林业产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其逐步培育成为新的产业群体和经济增长点。
农业
2007年,推广杂交水稻良种0.28万亩;推广杂交玉米良种0.74万亩;推广优质水稻0.67万亩、优质玉米0.78万亩、优质小麦0.62万亩、优质杂豆500亩、优质花生0.12万亩;完成水稻旱育稀植0.46万亩,水稻多样性混栽0.2万亩;完成玉米规范化种植0.71万亩,实现平均单产352千克。
畜牧业
年内,实施牛冻精改良配种1701头,完成犊牛培育421头,良种猪人工受精0.50万头窝。大牲畜存栏0.80万头匹,出栏596头匹;生猪存栏2.92万头,出栏3.45万头;山羊存栏178只,出栏102只;家禽存栏10.01万只,出栏9.66万只。完成大牲畜防疫注射1.51万头匹,生猪防疫注射5.41万头,山羊防疫注射223只,家禽防疫注射17万只。同时,开展畜牧兽医科技培训139期5425人。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全乡畜牧产业发展逐步加快,肉类总产量达2578.5吨,完成任务数的103%,畜牧业产值达2813万元,比计划增长213万元,完成108.2%。
林业
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落实责任制,强化扑救措施,严管火源,消除火灾隐患。抓好营林管理,严格用材林审批制度。抓好能源建设,全年完成沼气池建设200口。
地理环境
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30公里,马八公路横穿全境,交通便利。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稻谷、小麦等,其中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44.4%;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三七、草果等,其中烤烟收益较好,是实现财税增长、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境内有金矿、铁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金矿储量大、含量高。森林覆盖率为40%,其中用材林主要以杉木、旱东瓜树、西南桦为主;经济林主要有板栗、柿子、树番茄、梨等。境内有香飘四溢的土特产“腊科火腿”。全乡12个村民委员会都实现了水、电、路、电话四通,各村民小组通路率达到94%。2008年,全乡农业总产值71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3元,比上年增长23%,粮食总产量10831吨,农民人均有粮319千克,比上年减幅0.9%。全乡非公有制企业452户,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5343万元。
社会
基础设施
乡人民政府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资金物资投入力度,努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重点工程。2008年,新修乡村公路15公里,改扩建60公里,村级交通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争取上级投资7.8万元,建成大倮者拦沙坝一座;争取投入资金115.23万元,完成了乌木、和平、大栗树3个村委会3条全长4900米的三面光灌溉沟渠和21000米的管网工程建设,建起蓄水池25个,解决2000余亩的烟田地灌溉;争取资金12万元,建起烤房群3个37座并投入使用;争取上级补助45万元、群众捐资8万元的大栗树老街道改造工程顺利完工;争取上级投入的乡四级客运站和集贸市场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争取资金3.8万元,解决了河外、大倮者2个村委会办公用房多年欠款问题;争取上级补助7.5万元、乡政府投入1万元的那衣龙村委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工程建设已顺利结束,并投入使用。
集镇建设
以开展“整脏治乱”活动为突破口,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举措,集镇容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管理工作迈入有序化轨道。
电力状况
全乡有降压站1个,电网已覆盖全乡12个村委会228个村民小组,通电率达100%。通信网络
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全部通电话,移动通信信号网络覆盖全乡10个村委会,电话、宽带、光缆电视用户逐年增加,农村通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科技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烤烟、三七、畜牧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按农事节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全年开展科技培训158期1536人次。抓好农函大工作,开办养猪、烤烟种植等两个专业班,招收学员160名。认真组织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全年开展培训3期800余人次。
卫生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在继续巩固全乡村组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扩建了2个村委会卫生室,新建了2个村小组卫生室,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完善,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堵、控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逐步建立,全乡人均参合率91.14%,上交参合资金57.06万元。卫生医疗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的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以控制计划外多孩生育为重点,以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目标,紧紧围绕“五个一”的工作思路,全面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2008年全乡共出生婴儿348人,其中计划内出生335人,计划生育率为96.26%;死亡193人,死亡率为6.39‰;净增人口119人,人口自增率5.13‰。完成“奖、优、免、补”办证85户,完成任务数的100%,没有出现计划外多孩生育现象。
全乡有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2个,有乡级医务人员14人,村级卫生员26人。在继续巩固村级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成果的同时,不断完善乡、村两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疾病防控措施,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工作,多方发展卫生事业。2007年,有孕产妇350人,新法接生率达88.8%,住院分娩率达59%,高危住院分娩率达100%,无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孕妇保健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逐步建立,全乡参合率达93.74%,接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7295人次,合计费用74.94万元,给予参合补助26.28万元,基本解决了农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计划生育:以控制计划外多孩生育为重点,以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目标,全面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项指标任务。全年出生婴儿315人(其中计划内一孩出生193人,二孩出生121人),计划生育率达97.46%;死亡人口209人;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58户;新创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委会6个。
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乡学校实行了校长、教
职工竞争上岗和聘任制,教师忧患意识明显增强,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行了农科学教育三结合,切实加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两基”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并通过了省、州的复核验收;实验教学普及工作顺利通过上级的评估验收。全乡共投入114.42万元,用于开展“普实”工作和硬件设施建设,投入110余万元,新建了中心学校学生宿舍楼;全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100%。
文化
全乡有文化站一个,职工3人,有14支民间文艺队。在“三?八”、“五?一”、“七?一”等节日期间,乡文化站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教育:全乡有学校20所,其中乡中心学校1所,村中心学校12所,村级完小1所,初小5所,教学点1个;有教职工257人,有在校学生2849人。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小学入学率达99.9%,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81.58%。
劳务输出
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培训,发展劳务经济。乡级组织农村劳务输出630人,其中群众自发组织输出440人,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安全生产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努力抓好各项安全专项整治,狠抓事故隐患的排查与督促整改,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交通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安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新农村建设
2007年,争取投资306.8万元,完成了大倮者大秧田冲、大栗树新寨、倮洒田湾三个村179户的新农村建设,群众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
民政救济
以解决民生疾苦为己任,创新民政工作思路和方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民政工作取得了好成绩。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32对,离婚登记7对。拨付救灾救济款3.49万元,其中:修建住房15间,受益15户37人,补助修房经费0.53万元;因灾引起疾病救济90人次0.79万元;扶持灾民生产自救210户1102人1.67万元;补助修沟0.3万元;春节慰问27人0.54万元;发放抚恤金9.96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3.04万元、五保户救助金3.02万元、农村低保救助金68.51万元;发放被子35床,救济衣服143袋。
交通
年内,争取投资454.04万元实施大栗树至板桥、大栗树大田丫口至大倮者、大倮者大秧田冲至大马固、河外至腊科、河外酒厂至腻科街和乌木核桃冲至那衣龙6条共58.8千米的农村公路弹石路面改造工程;通过争取河外至和平、大腻科石围子至水头2条18千米的农村公路通达工程经过上级批准,于年末开工建设。争取投资294.93万元,完成了腻科街村委会、那衣龙乐作下寨、那衣龙大寨、乌木村委会大寨、河外村委会、和平村委会总长为11.5千米的6条烤烟水浇沟渠建设以及和平至大栗树老寨23.0千米配套蓄水池26个)的烤烟水浇管网工程建设。投入资金4万余元,炸药8吨、水泥200余吨,群众投工投劳,改扩建、维修大马固村委会至上马槽、二道箐村小组、倮洒石岩寨等公路共30千米,新修村寨道路21.5千米。全年种植烤烟4058亩,收购烟叶11112担,完成任务数10912担的101.83%,烟农收入650.8万元,比增加144.8万元,实现税收130.16万元,比增加28.96万元。
国土资源
以“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为核心,紧紧围绕大栗树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积极开展工作。2007年,上报县级审批农村农民建房用地5户600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100平方米,非耕地500平方米;发生山林土地权属纠纷13起,成功调处13起;开展土地执法巡查24次,地质灾害巡查50次,矿山执法巡查24次。
精神文明
深入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教育。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取得成效。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的基础上,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大栗树新寨、倮洒田湾、大倮者大秧田冲三个村小组中开展了文明村创建活动,全乡文明村已达8个。
干部职工
乡机关、站所有干部职工63人,其中少数民族20人,占31.7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5人,占36.68%。
指导思想
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及十七大精神,带领全乡各族人民真抓实干、团结拼搏、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克服种种困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科技兴乡战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兴科教、调结构、增效益三个重点,努力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在全乡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健康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综治工作
紧紧围绕“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狠抓治安防范工作。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案发率都比往年减少。2007年,全乡发生刑事案件8起,侦破5起(其中一起为2006年发生);发生治安案件3起,查处3起。排查出各类民间纠纷9起,调处8起,乡级调解组织受理5起,成功调处4起。
获得荣誉
2020年10月15日,荣获2020年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集体。
参考资料
马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马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马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2021-07-13